运动控制障碍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
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评定
(一)徒手肌力评定
注意事项
(4)肌力在3级以上时,检查所加阻力必须连续施加,并保 持与运动方向相反,同时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肢体的远端, 必须保持同一强度。给予阻力的大小要根据受试者的个体情 况来决定。 (5)肌力检查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痉挛性瘫痪的 病人。
一、肌力评定
(二)器械肌力测定
肌张力临床分级
标准 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 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 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
二、肌张力评定
(二)肌张力评价方法
级别 0级 1级
1+级
2级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无阻力。 肌张力稍微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ROM之末时出现轻 微阻力。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ROM后50%范围 内突然出现卡住,并在此后的被动活动中均有较小的阻力。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通过ROM的大部 分时,阻力均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活动。
1.握力测试 2.捏力测试 3.背肌力测试 4.四肢肌群肌力测试
一、肌力评定
(三)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角速度) 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运动方式,即做关节 全范围运动,仪器的杠杆绕其轴心作旋转运动时, 肌肉进行的等速收缩活动。
等速肌力评定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定,目前应用 的等速肌力测试装置有Cybex、Kin-com等型号。
(一)徒手肌力评定
MMT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级
0 1 2 3 4 5
评级标准 没有肌肉收缩 肌肉有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关节在减重力状态下关节全范围运动 关节在抗重力状态下全范围运动 关节在抗部分阻力全范围运动 关节抗充分阻力全范围运动
Carr—shepherd运动功能评定
Carr—shepherd运动功能评定内容评分标准(一)从仰卧到健侧卧0分:完全依赖1分:自己牵拉侧卧(起始位必须仰卧,不屈膝。
病人自己用健侧手牵拉向健侧卧,用健腿帮助患腿移动)2分:下肢主动横移,且下半身随之移动(起始位同上,上肢留在后面)3分:用健侧上肢将患侧上肢提过身体,下肢主动移动且身体随其运动(起始位同上)4分:患侧上肢主动移动到对侧,身体其他部位随之运动(起始位同上)5分:移动上下肢并翻身至侧位,但平衡差(起始位同上,肩前伸,上肢前屈)6分:在3s内翻身侧卧(起始位同上,不用手)(二)从仰卧到床边坐0分:完全依赖1分:侧卧,头侧抬起,但不能坐起(帮助病人侧卧)2分:从侧卧到床边坐(治疗师帮助病人移动,整个过程病人能控制头部姿势)3分:从侧卧到床边坐(治疗师准备随时帮助将病人的下肢移动到床边)4分:从侧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5分:从仰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6分:在10s内从仰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三)坐位平衡0分:不能坐1分:必须有支持才能坐(治疗师要帮助病人坐起)2分:无支持能坐10s(不用扶持,双膝和双足靠拢,双足可着地支持)3分:无支持能坐,体重能很好地前移且分配均匀(体重在双髋处能很好地前移,头胸伸展,两侧均匀持重)4分:无支持能坐并可转动头及躯干向后看(双足着地支持,不让双腿外展或双足移动,双手放在大腿上,不要移到椅座上)5分:无支持能坐且向前触地面并返回原位(双足着地,不允许病人抓住东西,腿和双足不要移动,必要时支持患臂,手至少必须触到足前10cm的地面)6分:无支持坐在凳子上,触摸侧方地面,并回到原位(要求姿势同上,但病人必须向侧位而不是向前方触摸)(四)从坐到站0分:不能站1分:需要别人帮助站起(任何方法)2分:可在别人准备随时帮助下站起(体重分布不均,用手扶持)3分:可站起(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用手扶持)4分:可站起,并伸直髋和膝维持5s(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5分:坐—站—坐不需要别人随时帮助(不允许体重分配不均,完全伸直髋和膝)6分:坐—站—坐不需要别人随时帮助,并在10s内重复3次(不允许体重分配不均)(五)步行0分:不能行走1分:能用患腿站,另一腿向前迈步(负重的髋关节必须伸展,治疗师可准备随时给予帮助)2分:在一个人准备随时给予帮助下能走3分:不需要帮助能独立行走(或借助任何辅助器具)3m4分:不用辅助器具15s内能独立行走5m5分:不用辅助器具25s内能独立行走10m,然后转身,拾起地上一个小沙袋(可用任何一只手),并且走回原地6分:35s上下四级台阶3次(不用或用辅助器具,但不能扶杆)(六)上肢功能0分:上肢不能动1分:卧位,上举上肢以伸展肩带(治疗师将臂置于所要求的位置并给予支持,使肘伸直)2分:卧位,保持上举伸直的上肢2s(治疗师应将上肢置于所要求的位置,病人必须使上肢稍外旋,肘必须伸直20°以内)3分:上肢位置同2分,屈伸肘部使手掌触及和离开前额(治疗师可帮助前臂旋后)4分:坐位,使上肢伸直前屈90°(保持上肢稍外旋及伸肘,不允许过分耸肩)保持2s5分:坐位,病人举臂同4分,前屈90°并维持10s然后还原(病人必须保持上肢外旋,不允许内旋)6分:站立,手抵墙,当身体转向墙时要维持上肢的位置(上肢外展90°手掌平压在墙上)(七)手部运动0分:手不能动1分:坐位,伸腕(让病人坐在桌旁,前臂置于桌上,把圆柱体物放在病人掌中,要求病人伸腕,将手中的物体举离桌面,不允许屈肘)2分:坐位,腕部桡侧偏移(将病人前臂尺侧靠放,处在旋前旋后的中位,拇指与前臂成一直线,伸腕,手握圆柱体,然后要求病人将手抬离桌面,不允许肘关节屈曲或者旋前)3分:坐位,肘置身旁,旋前和旋后(肘不要支持,并处直角位,3/4的范围即可)4分:手前伸,用双手捡起一直径14㎝的大球,并把它放入(球应放于桌上距离较远的位置,使病人完全伸直双臂,才能拿到球,肩必须前伸,双肘伸直,腕中位或者伸直,双掌要接触球)5分:从桌子拿起一个塑料杯,并把它放在身体另一侧的桌上(不能改变杯子的形状)6分:连续用拇指和每一个手指对指,10s内做14次以上(从食指开始,每个手指依次碰拇指,不许拇指从一个手指滑向另一个手指或向回碰)(八)手精细运动0分:手指不能动1分:捡起一个钢笔帽,再放下(病人向前伸臂,捡起钢笔帽放在靠近身体的桌面上)2分:从杯子里捡出一颗糖豆,然后放在另一个杯子里(茶杯里有8粒糖豆,两个杯子必须要放在上肢能伸到处,左手拿右侧杯里的豆放进左侧杯里)3分:画几条水平线止于垂直线上。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联合反应
对称性联合反应:左右侧表现为相同运 动模式
相反性联合反应:左右侧表现不同运动 模式
①对侧性联合反应: A上肢(对称性):
健肢的屈曲 患肢的屈曲, 健肢的伸直 患肢的伸直。
B下肢:
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对称性
健肢的内收、患肢的内收(和内旋) 健肢的外展 患肢的外展(和外旋)
屈伸相反性,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
偏瘫是最常见的障碍之一,可见于脑卒中、脑 外伤等多种疾病和外伤。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的功能特点:
1.交叉支配 2.倒置安排 3.运动的精细水平与机
能代表区大小的关系 肌运动愈精细复杂,其 机能代表区愈大。 4.运动柱(motor column)
运动柱
四、共同运动
共同运动(synergy movement)是指偏 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 一种随意活动。
共同运动是脊髓水平的原始粗大运动, 是脊髓中支配屈肌的神经元和支配伸肌 的神经元之间的交互抑制关系失衡的表 现。
基本的共同运动类型
共同运动包括了随意性和不随意性两个 方面。
共同运动的影响
静位性反射主要包括:
紧张性颈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等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被动将头部转向 一侧,则颜面侧上下肢伸展,后头侧上下 肢屈曲。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被动前屈头部,则 上肢屈曲下肢伸展;被动后屈头部,则上 肢伸展下肢屈曲。
紧张性迷路反射
指由于头在空间位置不同,致使内耳的 传入冲动变化,而调整躯体肌紧张性的 反射。
剪健手指甲;
⑤用患手系健侧衬衫袖口的钮扣。
根据动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手的能力 级别,包括废用手、辅助手C、辅助手B、辅助 手A、实用手B、实用手A六个能力水平。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精品ppt
神经康复学
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障碍
运动控制障碍是神经系统损伤或肌肉骨骼系统损伤引起的姿势控制与 运动功能障碍,评定包括所有与运动功能有关的内容:关节的灵活性与 稳定性、肌张力、反射、肌力、运动模式、协调性、平衡、步态等。
运动控制模型 反射模型(reflex model)
核心思想:反射是运动的基本单位,人 体运动是各种反射的总和或整合的结果。
强调运动的外周型中枢控制即依赖感觉输 入来控制运动的反应。
局限性:不能解释快速运动是如何发生的, 新的运动技能是如何学习的等。感觉输入 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运动行为所必须的。
应用:感觉运动疗法(如诱发平衡反应)。
sir charles sherrington
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模型 等级模型 核心思想:自上而下的中枢性方式控制 运动,即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按照高、 中、低水平由上一级水平对下一级水平依 次进行控制。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运动程序 管理正常运动。 假设较高级水平的反射抑制较低级水平 的反射。 应用:神经发育疗法。
② 肌肉在错误的时间兴奋。如偏瘫患者进行进食动作时,提肩胛肌 和肱骨外展肌错误地用力收缩,引起肩关节上抬,同时外展、外旋, 致使动作不能完成。
③ 出现同时收缩。主动肌群和拮抗肌群同时收缩导致肢体僵硬而不 能完成选择性动作。
治疗理论框架:在分析各种运动和功能活动的重要成分或因素 (如肌张力、姿势控制、运动模式等)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设计。
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障碍
Bobath的观点
总结了导致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三种因素。
1.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正常是维持各种姿势和正常运动的基础,而几乎所有的中
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都存在肌张力异常。
运动功能评定
一、概述
(一)评定分期
1. 初期评定:了解病情、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2. 中期评定:调整计划,多次进行 3. 后期评定:评价效果,提出出院建议
一、概述
(二)评定内容
包括:关节活动功能评定、肌肉功能评定、步态 分析、痉挛与弛缓的评定、协调与平衡的评定、姿势反 射与原始反射的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上下 肢穿戴假肢或矫形器的功能评定、穿戴脊柱矫形器的评 定等
五、步态分析
帕金森步态
一种极为刻板的步态。表现为步行启动困难、行走 时双上肢交替迈步动作消失、躯干前倾、髋膝关节轻度 屈曲、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跖屈,拖步、步幅缩短。由 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表现为屈曲姿势,致使重心前移。为 了保持平衡,患者小步幅快速向前行走,不能随意骤停 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
三、肌力评定
(二)器械检查 1. 握ROM)
测量工具 1. 关节活动测角计 2. 方盘测角计
四、关节活动度评定(ROM)
注意事项:
1. 2. 3. 4. 不宜在关节活动后检查 临床上应同时测量AROM和PROM 检查者应熟悉各关节解剖和正常活动范围 测角计必须与关节活动轴心相一致,两臂与关节两端 肢体长轴应平行 5. 记录检查结果时应写明起、止度数,如肘关节屈伸活 动范围为:70°-120°、0°-50°
功能独立水平
7-完全独立 (时间上、安全上) 6-基本独立 (辅助器具) 帮助 部分依赖 5-看护 4-少量支持 (个体能力=75%+) 3-中量支持 (个体能力=50%+) 完全依赖 2-大量支持 (个体能力=25%+) 1-完全支持 (个体能力=0%+)
能
评 定
认 知 功 能 评 定
C. 转移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受损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被广泛用于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是一种系统评定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工具,旨在评估患者的肌力、协调性、平衡能力等方面的功能情况。
通过该评定量表,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运动功能的受损程度,帮助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康复方案。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通常包括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在每个项目上的表现,根据评分标准给出相应的分数,从而得出患者整体的运动功能评分。
常见的评定项目包括肌力测试、协调性测试、平衡能力测试、步态分析等。
肌力测试是评定患者肌肉力量的重要项目之一。
通过观察患者在进行特定肌肉动作时的表现,如握力、屈膝屈髋等,可以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情况。
肌力测试结果可以反映患者的肌力受损程度,为制定康复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协调性测试是评定患者运动协调能力的重要项目之一。
脑卒中患者常常伴有运动协调功能障碍,表现为手眼协调能力下降、动作不协调等。
通过协调性测试,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协调功能受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
平衡能力测试是评定患者平衡感觉和控制能力的重要项目之一。
脑卒中患者常常伴有平衡感觉受损,容易出现摔倒等意外。
平衡能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步态分析是评定患者步行能力的重要项目之一。
脑卒中患者常常伴有步态异常,如拖脚、跛行等。
通过步态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步行功能的受损情况,制定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恢复步行能力。
第二篇示例: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可能是脑卒中患者最为明显的症状之一。
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机体肌肉协调功能障碍、肌肉力量减退、步态不稳等症状,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03脑瘫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脑瘫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广州康复实验学校李初阳对脑瘫儿童运动障碍进行合理的康复管理是脑瘫康复的主要任务,科学的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基本思路:1、发展学的观点;2、系统科学的观点;3、注重治疗与评估相结合的观点;4、循征医学的观点。
动态运动系统理论强调多因素、动态化、系统化原则,所以在对脑瘫儿童的运动障碍进行康复管理时应掌握以下几点:1、对治疗对象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确定各种要素对运动功能影响的程度,这些要素包括姿势、反射、肌肉、骨骼、感觉、认知、动机和环境等,应用各种手段对这些要素进行适当合理地干预和调整;2、各种治疗手段之间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有机地整合,运用各种手段在预防和控制脑瘫儿童二次损害的基础上,帮助并促进脑瘫儿童选择与自身条件最为适宜的优化运动模式。
评估是脑瘫儿童运动障碍系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评估的主要目的有:1、明确脑瘫儿童运动发育水平,了解患儿的关于特征和进展状况;2、帮助判断进行运动治疗的适时性;3、回答家长对患儿运动发育水平的疑问,引导家长配合进入系统的康复管理4、为设定运动治疗目的和计划收集必要的情报;5、测定运动能力的改变状况,评价治疗的效果,鼓励家长坚持接受系统康复管理;6、为科学研究进行数据收集。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简称ICF),见图1对人体功能残障进行了5个维度的最新定义:1、生理、病理学改变(组织生化学);2、机体受损(器官系统、解剖学);3、功能受损(活动能力受限);4、日常生活能力低下5、社会活动受损国际脑瘫新定义:脑性瘫痪是指一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儿脑部的非进行性功能紊乱引起的。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理解、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肌问题。
脑瘫的新定义中本质特征是发育核心表现是运动发育和姿势异常肌肉和骨骼问题首次被加入定义活动受限是脑瘫人群的共性,而提高活动能力正是康复医学的宗旨。
手功能及ADL评定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Physical of Daily Living,PADL;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BADL) 自我料理+功能性移动能力 复合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Instrumental of Daily Living,IADL) BADL+家务活动、交流、工作
• 社交方面的素质:
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人际关系、社会活动等
ADL及其与身体能力的关系
&二 常用方法
Barthel 指数
PULSES 评定
Katz 指数 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功能活动问卷(FAQ) 快速残疾评定量表(RDRS) 功能状态指数(FSI) 国际健康、残疾和功能分类(ICF)
二、常用的ADL评定方法
2、小便
3、修饰 4、用厕
5、吃饭
表 改良Barthel指数
项目
6、转移 (床椅转换)
分类和评分
0=完全依赖他人,不能坐 5=需大量帮助(2人),能坐 10=需少量帮助(1人)或指导 15=自理 7、活动(步行) 0=不能动 5=在轮椅上独立行动45米以上,能拐弯 10=需1人帮助步行(体力和语言指导) 15=独自步行(可用辅助器,在家及其附近走45米) 8、穿衣 0=依赖 5=需一半帮助 10=自理(自己系开钮扣,关、开拉锁和穿鞋) 9、上楼梯 0=不能 10=自理(用手杖等辅助具下能独立) 10、洗澡 0=依赖 5=自理(无指导能进出浴池并自理洗澡)
手灵巧度的评定
9孔插板试验
一块13cm×13cm的木板,上有9个孔,孔 的深度为1.3cm,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为 3.2cm,每孔的直径为0.71cm,插棒为9根 长3.2cm,直径0.64cm的圆柱体
评定方法的质量要求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天津蓟县海琦医院中医康复科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评定内容与标准一、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 临床诊断:主要功能障碍:二、运动功能评定1.肌力评定2.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
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3.感觉功能评定(1)浅感觉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容棉花或者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
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
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
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者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
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
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冷觉用装有5-10℃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45℃的温水试管。
在闭目的情况下交替接触患者的皮肤,嘱患者说出冷或热的感觉,选用的试管直径要小。
管底面积与皮肤接触面不要过大,接触时间以2-3秒为宜,检查时两侧部位要对称。
(2)深感觉①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患者手指、脚趾或一侧的肢体被动摆在一个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用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角度。
②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移动5度左右,让患者辨别是否有运动及移动方向,如不明确可加大幅度或测试较大关节,让患者说出肢体运动的方向,患者做4-5次位置的变化,记录准确回答次数,将检查的次数做分母,准确地模仿出关节位置的次数作为分子记录(如4/5)。
功能障碍和评定部分
脑卒中——功能障碍和评定部分:一、概述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持续性(>12小时)、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
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IA)和脑梗死,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常见。
本病特点为脑受损症状的局灶性和起病的急骤性。
常见的相关因素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心脏病、不良饮食习惯、年龄、性别和地理分布等。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
据调查,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死于中风者近100万,致残率86.5%二、主要功能障碍评定脑卒中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主要取决于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以偏瘫和失语最为常见。
与康复护理关系密切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运动障碍及评定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由锥体系统受损引起,是最常见的障碍之一,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
运动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一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或无力,即偏瘫。
运动功能评估主要是对运动模式、肌张力、肌肉协调能力进行评估,目前对运动障碍评价运动模式的改变,评定多采Fugl-Meyer法(表2-1)、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表2-2)、上田敏法等,其中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历史最悠久,对脑卒中后弛缓期、痉挛期、恢复期的状况,多采用该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一般经过这3个时期。
1.评价运动模式表2-1-2 Brunnstrom 6阶段评估法阶上肢手下肢2.肌张力评定 临床上肌张力是指在肌肉放松状态下被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到的阻力。
这种阻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组织的物理特性,肌肉或组织内部的弹性,反射性肌肉收缩。
肌张力分类正常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增高或降低的感觉。
高张力 肌肉张力增加,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张力。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突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脑血管阻塞引起。
脑卒中后,患者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无力、肌张力异常、协调性运动障碍等。
评估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对于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用于测量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和康复进展。
这个评定量表基于临床观察和量化测量,通过对患者的动作、力量和协调性进行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评定量表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和康复师判断患者的康复潜力和康复方案的制定,以及随着治疗的进行进行进一步的跟踪评估。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开发旨在提供一个标准化的评估工具,使医生和康复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同时,评定量表的使用可以增强康复治疗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为患者提供更科学、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今后,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提高其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和康复实践的需求。
我们期待该评定量表的广泛应用,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描述和分析:1. 引言:首先,我们会对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
通过介绍脑卒中的定义和发病情况,说明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在脑卒中康复中的重要性。
2. 正文:正文部分会围绕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展开。
首先,我们将介绍该量表的特点和分类情况。
然后,具体阐述该量表在评估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方面的应用,并详细解释评估过程和参数。
最后,我们还会讨论该量表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 第一个要点:我们将详细介绍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通过具体列举评估项目和指标,说明该量表可以全面评估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各个方面,包括肢体活动、平衡和协调等。
偏瘫肢体功能评定
偏瘫肢体功能评定目的/意义采用偏瘫肢体功能评定量表对偏瘫患者上肢、手指、下肢的联合反应、随意收缩、痉挛、屈伸肌联带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速度协调性、运动控制、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查。
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如脑外伤、脑卒中、儿童脑瘫等及运动控制障碍疾患。
禁忌症意识和认知障碍、严重情感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等。
设备与用具矮训练台或床、床边桌、椅子、棉球、铅笔、小卡片纸板、小瓶、叩诊锤、网球、蒙眼带、秒表。
操作方法与步骤(1)、Brunnstrom评定量表:能简单并客观地反映中枢性瘫痪的本质恢复过程,成为评定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基本依据,也是偏瘫临床治疗的基础。
初期的“休克”状态;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在II级出现常持续存在而不完全消失,III级时完成,以后逐渐减弱;IV级时开始向部分关节的分离运动过渡;V级时基本完成各关节的分离运动;VI级则分离运动的协调性大致正常,速度也逐步正常化,大致恢复到或接近原来正常的水平。
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如下(表1)(2)、上田敏评定量表:上田敏以Brunnstrom评价法为基础设计了十二级评价法。
BrunnstromⅠ、Ⅱ、Ⅲ、Ⅳ、Ⅴ、VI级分别相当于上田敏十二级评价法的0、(1、2)、(3、4、5、6)、(7、8)、(9、10、11)、12级。
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如下(表2-1至2-2)(3)、Fugl-Meyer(FMA)评定量表:瑞典学者Fugl-Meyer主要根据Brunnstrom的观点,设计了定量化的Fugl-Meyer评价法并于1975年发表,该量表是一种累加积分量表,专门用于脑卒中偏瘫的评测。
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疼痛五项,共113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分为三级,分别计0分、1分和2分,总分为226分,其中运动功能积分为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平衡14分,感觉24分,关节活动度44分,疼痛44分。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
模式发生器理论
核心:模式发生器将多组肌群以一 定的时空关系组织在一起合 作产生一种特定的运动。
多系统控制模式
系统理论
动态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
肌肉功能状态的决定因素 1.运动学因素:肌肉运动与肢体位置和运动
速度有关 2.力学因素:肌肉以外的力量决定肌肉收缩
的程度 3.生理学因素:高级中枢或低级中枢与肌肉
能的影响 肌张力异常是否存在及其分布 有无异常运动模式 有无完成功能性活动的关键成分的缺失、
过多或时空错位 患者完成功能性活动的水平
Ⅰ阶段 Ⅱ阶段 Ⅲ阶段 Ⅳ阶段
Ⅴ阶段 Ⅵ阶段
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阶段
急性发作后,患肢失去控制,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弛缓期 约在发病两周后出现运动,此运动伴随着痉挛、联 合反应、联带运动——痉挛期 痉挛进一步加重,运动达到高峰——联带运动期
下肢伸展 上肢伸展
健肢伸展 患肢伸展 下肢(对侧性)
患侧上肢上抬 患侧手指伸展 外展
健侧内收 患肢内收
健侧外展 患肢外展
下肢(相反性屈曲与伸展)
健肢屈曲 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 患肢屈曲
联带运动
中枢神经损伤后,患侧肢体不能做单关节的、 随意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关节的同时运动, 形成了特有的运动模式,此种运动模式称为共 同运动。
1.一般的协调障碍检查
a.指鼻检查 b.受检者手指指检查者手指 c.手指指手指 d.交替指鼻和手指
I.反弹检查 j.用手拍打 k.用足拍打 l.指和过指
e.对指
m.足跟至膝/足趾交替检查
f.团抓
n.足趾触检查者手指
g.旋前、旋后
o.画圈检查
h.仰卧位,一侧足跟延对侧下肢胫骨上下滑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者签名: 时间:
跟膝胫
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 评定项目 标准0 1 2 无支撑坐位 不能 坐少于5min 大于5min 健侧展翅 不能 反应减弱 反应正常 患侧展翅 同上 支撑站立 不能 最大支撑下站 可1min 无支撑站 不能 站少于1min 大于1min 健侧站立 不能 可4~9s 达10s /1~2s 患侧站立 同上
80年ICIDH对疾病后果的描述: 疾病或失调―--→残损---→残疾--→残障
diseases/disorders impairment disability handicap
97年ICIDH.-2对疾病后果的描述: 健康状况(失调/疾病) (health condition,disorders/diseases) ↓_________↓_________↓ 残损← 活动受限→ 社会参与不能
CNS对运动的控制 脊髓 低级中枢(牵张反射闭环环路是随意 运动基础) 脊髓上 中级中枢(脊髓上反射/网状结构的易 化抑制作用,调节脊髓反射) 大脑皮层 高级中枢(通过激活中、低级中枢及锥体 外系所传递的易化和抑制活动来调节 较低级的活动) 偏瘫时大脑支配的高级运动技能受到抑制
脊髓水平控制的低级运动释放
部分进行 同上 同上 微弱运动 同上 同上 同上
膝反射
踝反射
屈髋膝踝
伸髋膝踝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下肢(坐位) 0 10膝屈曲 无主动运动 11踝背屈 站位 12膝屈曲 无主动背屈 1 膝从微伸位屈曲 但屈曲<900 主动背屈不完全 髋00时膝屈曲,但 <900/伴髋屈曲 部分背屈 1个亢进/2个活跃 2 屈曲>900 正常背屈站立 自如运动 充分背屈 活跃<1个
脑血管意外的评定
运动功能 病损1、以肌力降低为基础(MMT)
2、以运动模式异常为基础:( FuglMeyer) 活动受限 参与不能
感觉功能 感认知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卒中运动功能按国际残疾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s,Disabilities and Handicaps,ICIDH
AR-联合反应 S-痉挛 SM-共同运动 IM分离运动
2级: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内收肌收缩)
3级:髋膝踝协同性屈曲或伸展
4级:坐位屈膝90度以上,或在足跟不 离地情况下踝背屈
5级:站位患腿可屈膝伸髋或在伸膝下踝背屈
6级:髋从中间位进行内旋动作10次所需时 间,首先测健侧,患侧在1.5倍以上
肩屈曲中途、肘屈曲 顺利完成 肩外展 肩肘位正确,基本 顺利完成 完成旋前/后
肩外展900 ,肘 伸直,前臂旋前
肩前举过头
肩屈30~900肘伸 前臂旋前/后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上肢(坐位或仰卧位) 0 1 18检查肱二、三头肌、 至少2~3个反射 一个反射明显 指屈肌三种反射 明显亢进 亢进/至少二个 反射活跃 19肩00,肘屈900, 腕背伸 20肩00,肘屈900, 腕屈伸 不能背屈腕150 不能随意屈伸 可完成腕背屈 但不能抗阻力 不能在全范围 内活动腕 2 活跃反射<1 个,且无反 射亢进 施加轻微阻力 仍可腕背屈 平滑的不停顿 活动腕
上田敏将Brunnstrom六阶段细分为十二 级
上田敏 1 2、3 4、5、6、7 8、9 10、11 12 Brunnstrom Ⅰ- 1 Ⅱ-1、 Ⅱ -2 Ⅲ-1、 Ⅲ -2、 Ⅲ -3Ⅲ -4 Ⅳ-1、 Ⅳ -2 Ⅴ-1、 Ⅴ -2 Ⅵ -1
Fugl-meyer评定:总分226 运动:总分100(上肢66/下肢34)
髋伸展位时不 能屈膝 13踝背屈 不能主动活动 14跟腱/膝屈 2~3个明显亢进 伸三种反射
坐位屈膝
踝背屈
膝屈反射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0 1 2 跟-膝-胫试验,连续5次 15震颤 明显震颤 轻微震颤 无震颤 16辨距障碍 明显/不规则辨距 轻微/规则辨距 无辨距障碍 障碍 障碍 17速度 较健侧长6秒 较健侧长2~5秒 两侧差别<2秒 总分
用MMT须 严格按照方法本身要求,在一定体位下, 做单关节的分离、协调运动
不但要评定主缩肌,还应评定拮抗肌和协 同肌的肌力和功能。
2、以运动模式异常为基础的评定方法
未量化的: Brunnstrom、上田敏法
量化的: Fugl-meyer法
综合整体评定量表: SIAS-stroke impairment assessment set 3、其他 按身体部位进行评定:Sheikh躯干控制测定法 按发育年龄进行评定
环境 个体因素
病损水平的功能评定
1、以肌力低下为基础的方法:
徒手肌力评定法MMT: 操作简单2-3分钟可完成 与ADL相关性上与以运动模式异常为主的评定方 法无显著差异 能准确评定肌肉瘫痪的程度 但不能评定运动的质量,而且对肌力评定结果解 释较困难。
单个肌群的肌力测量不适合于偏瘫
偏瘫主要问题是姿势控制及运动协调异常,肌无 力是次要的问题 肌无力是相对于痉挛的拮抗肌 某肌肉主动检测时无收缩,但在集团模式中强烈 收缩(如上肢中立位,无论卧坐站位,无单独屈 伸患肘关节,但在肩前屈、前臂旋后、屈腕屈指 的共同运动模式下,患者可表现有力的屈肘,且 共同运动越强,屈肘肌力越大,但不能完全伸肘) 易造成误用综合症
伸肌协同:肩内收内旋 、肘伸展、前臂旋前
手触腰
肩屈曲900
充分肘伸直
肩00 ,肘屈肘900,
前臂旋前/后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上肢(坐位或仰卧位) 0 15肩外展900 ,肘 开始时肘就屈 伸直,前臂旋 曲,前臂偏离方 前 向,不能旋前 16肩前举过头,肘 开始时肘就屈 伸直,前臂中立 曲/肩外展 17肩屈30~900肘伸 前臂旋前/后不能 直,前臂旋前旋 肩肘位不正确 后 1 部分完成,或肘屈曲 或前臂不能旋前 2 顺利完成
<50 严重运动残损 50~80 明显运动残损 85~95 中度运动残损 96~99 轻度运动残损 感觉:总分24 0完全不能执行 1部分不能执行 2分完全执行
平衡:总分14 关节活动度/疼痛:总分88(运动44/疼痛44)
肩(屈、外展、外旋、内旋) 髋(同左) 肘(屈、伸) 膝(屈、伸) 腕(屈、伸) 踝(背屈、柘屈) 指(屈、伸) 趾(内、外翻) 前臂(旋前、后)
二头肌腱反射
三头肌腱反射
屈肌协同:肩上提 、后缩、外展、外旋,肘 屈曲,前臂旋后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上肢(坐位或仰卧位) 0 1 2 9肩内收内旋 同上 同上 同上 10肘伸展 同上 同上 同上 11前臂旋前 同上 同上 同上 12手触腰椎 没有明显活动 手仅可向后越过 顺利进行 髂前上棘 13肩屈曲900 开始时手臂立即 在接近规定位置 充分完成 肘伸直 外展或肘屈曲 时肩外展或肘屈曲 14肩00 ,肘 不能屈肘或 肩肘位正确,基本 顺利完成 屈900前臂 前臂不能旋前 上能旋前/后 旋前/后
1985年Wade提出良好评定表的特征
基本要求:效度(有效性)、信度(可靠性、稳定性) 较理想要求:简便、省时 能确切反映病情程度 评定可量化,动态表示 对疗效、预后预测有评定价值 重要的功能障碍不能遗漏在外 无论谁评定,其评定无差异 即使反复评定,其评定值是稳定的
功能评定的意义
肢体运动水平 原始反射在运动中的作用 肌张力异常是否存在及分布特征 有无异常运动模式 有无功能性活动的关键成分的缺失、 过多或时空错误 功能性活动能力的水平
屈指反射
肩00,肘屈900,
抗阻背屈腕150
肩肩00,肘屈900,
腕屈伸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上肢(坐位或仰卧位) 0 1 2 肘伸直,肩前屈30度 21腕背屈 不能背屈腕150 可完成腕背屈 施加轻微阻力 但不能抗阻力 仍可腕背屈 22腕屈伸 不能随意屈伸 不能在全范围 内活动腕 不能进行 费力/不完全 平滑的不停顿 活动腕 正常完成
23腕环绕运动
腕抗阻背屈
腕屈伸
伸肘腕环绕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上肢(坐位或仰卧位) 0 手指 24集团屈曲 不能屈曲 25集团伸展 不能伸展 1 2 完全主动屈曲 完全主动伸展 能够抵抗相当大 的阻状抓握 不能保持要求 握力微弱 MCP伸IP屈 位置 27侧捏 不能进行 能用拇指捏住 所有关节0度位 一张纸,不能 拇指内收 抗拉力 28对捏 完全不能 捏力微弱 29圆柱状抓握 同26 同26 30球形抓握 同上 同上
运动统合水平 不稳定型精细动作 稳定型精细动作 半自动型精细动作 平衡反应 直立反应 姿势反射 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 牵张反射
调控水平 大脑皮质 基底核 小脑 中脑、脑桥 延髓 脊髓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六阶段理论 1 无肌肉的收缩-迟缓 2
3 4
出现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痉挛逐渐达极限 开始出现分离运动,痉挛逐渐减弱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上肢(坐位或仰卧位) 0 1 2 1肱二头肌反射 不引起反射活动 引起反射活动 2肱三头肌反射 同上 同上 3肩上提 完全不能进行 部分完成 不停顿充分完成 4肩后缩 同上 同上 同上 5肩外展>900 同上 同上 同上 6肩外旋 同上 同上 同上 7肘屈曲 同上 同上 同上 8前臂旋后 同上 同上 同上
指鼻试验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下肢(仰卧位) 1跟腱反射 2膝腱反射 3髋屈曲 4膝屈曲 5踝背屈 6髋伸展 7髋内收屈曲 8膝伸展 9踝跖屈 0 无反射活动 同上 不能进行 同上 同上 没有运动 同上 同上 同上 1 2 有反射活动 同上 充分进行 同上 同上 充分进行 同上 同上 同上
共同运动(synergy)当偏瘫患者活动患侧肢体的某 个关节时,整个肢体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活动,它 们是定型的,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 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的运动。 上肢屈肌共同运动 下肢伸肌共同运动 肩胛骨 上抬、后缩 肩关节 屈曲、外展、外旋 髋关节 伸展、内收、内旋 肘关节 屈曲 膝关节 伸展 前臂 旋后 踝关节 趾屈、内翻 腕关节 掌屈 趾关节 屈曲 手指关节 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