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障碍(业界精制)

合集下载

运动控制障碍与康复

运动控制障碍与康复

关 系及 其 相应 的 治疗 措 施 . 是提 高 U MN综 合 征的 康 复治疗 技 果
的关 键 I I
2 功 能评 怙 2 l 肌 力 、 肉 张力 和感 觉 评怙 肌 这 些评 估有 一定 价值 ,已经 在学 术 界 广泛 使用 , 于 U 对 MN综 合 征 的患 者 局部 感觉 和肌 肉功 能评 估 有 明确 的 价 值 但 是 这些 检 查往 莅 难 以厦 映 U MN病 变患 者运 动 控 制 障碍 的 整体 程 度 、 22 身俸 活动状 态评拈 国 内学者 已经 比较 熟 悉 Rvr ed运 i ma e

继 教
园 地

摘要 : 运动控制障 枉上运勃神羟兀 ( M 胜神经蠖堂 U N)
患 者 中 t竹 常 . 往 窨 勃 忽 视 千 但 ¨谋 其惰 理 理 的 核心 是 动 态 畸 形 ( 肉 失 神 经 控 制 面 导 敏 的 肌 肉 量 , 衡 ) 静 态 畸 J 肌 ^ 和 臣 ( 王期 活 动 障 碍 导 致 肌 肉 及 结 缔 纵 的 继 发 ‘ 缩 和 骨 笼 畸 1 挛 形 ) 壕 复治 疗 包括 通 过 物邢 治疗 、 业治疗 、 经 涪 斛技 术 、 作 神 矫 形 器 神 经 目科 手 术 等 .改 善 U MN 托 制 能 J 或 健 进 中 枢 神 经 功 J
伸膝。6厢髋 : () 一般 从 9 F 0 婧 评 分 : 试验 ( ) 0分 : 1: 无运 动 。 1 l
分 :f 寸 始有 动作 ( 任何 手 指 或拇 指 的 活动 ) 1 有 9分 : 可捏 住 立方 悻 , 不可 以抗 重力 捏持 。2 但 2分 : 捏 住立 方 体 . 可 可抗 重 力 , 不 但 能 耐抗 轻 度 的牵 拉 6分 : 2 可捏住 立 方体 . 时抗 牵 拉 , 比对侧 并 但 弱 3 3分 : 常捏 持 试 验 () 6 : 正 2 ~( )0分 : 运 动 。 无 9分 : 触致 可 肌 肉收 缩 . 无关 节 活 动 。4丹 : 见 运动 . 不 能达 到 全关 节活 但 1 可 但 动范 围 . 或不 能抗 重 力 。9分 : I 可抗 重 力进 行 全关 节 范围 的括 动 . 但 不可 抗 阻 力 。2 5分 : 抗阻 运 动 , 比对侧 弱 3 可 但 3分 : 常肌 正 力 上肢 : 1 +( ) 3 +1 0 ( ) 2 +( J =10分 下 肢 :4 +l) 6 + () 5 +()

运动控制障碍的理论基础

运动控制障碍的理论基础

概述 病理和病理生理基础
• 大脑皮质命令形成和传递障碍 • 边缘系统障碍:情绪、心理 • 认知功能障碍 • 脑干网状结构和小脑功能障碍 • 脊髓中枢过度兴奋和中间神经元功能紊乱 • 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外周神经障碍 • 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 骨关节障碍
概述 肌力是运动控制的前提
• 肌力的定义? • 肌力训练
–边缘系统的许多部位,还接受内脏神经传入的 冲动。在正常情况下,这种传入冲动对于边缘 系统调节内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边缘系统内的一些神经元,本身就是敏感的感 受器。这些感受装置对于调节动物的体温、消 化液的分泌以及进食活动都有作用。
• 下丘脑部分有感受温度变化的神经元和感受血液内 葡萄糖浓度变化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活动对于 调节体温变化、消化液的分泌量以及进食活动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
• 临床研究表明,损伤边缘系统较为广泛的 区域之后,病人极易发怒,在社交场合表 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双侧下丘脑腹内侧 核受到肿瘤侵犯之后,病人经常出现攻击 性行为。 各种情绪代表区在边缘系统内部有广泛的 重叠范围。
脑边缘系统
心主神智
• 19世纪以前,一些国家的医学家认为心理 活动存在于心脏中。中医的心主神智就是 典型例证。
运动控制障碍 的理论基础
提要
• 运动控制的概念
–定义 –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 –神经支配的躯体运动 –运动控制假说
• 脑边缘系统对运动控制的影响
–脑边缘系统的功能 –运动控制的影响因素 –行为分层
• 治疗师的作用
概述
运动控制
• 肢体精确完成特定功能活动的能力
–狭义:上运动神经元体系对肢体运动的 精确控制,涉及大脑皮质、小脑、脑干 网状结构、前庭等。
脑边缘系统

运动控制障碍

运动控制障碍
29


“E”:情感、情绪(emotions)
这些部位是初级情感中枢,它不但调节 个体的自我评价(self-concept),而 且调节个体对外部环境及环境内人群的 态度和看法。
30
这些知识的掌握及相关方法的运用, 将有助于提升治疗师的治疗艺术。
31

了解并强化动机: 康复治疗中最强的力量就是激发动机,显示边缘 系统在康复中的重要性。
一种对气味的感觉输入,可以产生 强烈的警觉性和驱动力。

令人愉悦的或患者喜好的气味输入可以 使患者保持安静或者唤醒患者,可以被 治疗师有效利用以治疗内囊、丘脑等中 枢神经系统部位病变的患者。
28

“V”:内脏的(visceral)或自主性驱动 力。 当患者的活动压力过大时,可能出现严重 的掌心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治疗师必须持续监测患者此方面的行为反 应,以明确患者的行为应答是运动控制的 表现而不是边缘系统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哪种运动控制理论是最好的?



要求:1.最符合当今治疗师理论和实践的需要? 2.是最完整的运动控制理论并真的可以 预测动作的性质和起因、与我们现在对于大脑 的解剖和生理认识一致? 结论:无 最好的运动控制理论是整合了目前所有理 论的综合体。当前任何运动控制理论从某种意 义上来说,都没有结束,因为总有空间来修订 以及合并新理论。
认知
知觉 运动
常规 非常规

人体运动既是一个力学过程也是一个神经控 制的过程,要实现正常或有效的运动,必须 以神经为基础。
即:任何功能性活动都是以运动模式为基础, 并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主要内容
概论 运动控制问题与理论 关于运动控制障碍 运动控制障碍训练 总结

运动控制障碍的基本理论

运动控制障碍的基本理论

运动控制障碍的基本理论励建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概念1、运动控制指肢体精确完成特定活动的能力。

在狭义指上运动神经元体系对肢体运动的协调控制,涉及大脑皮质、小脑、脑干网状结构、前庭等。

广义还包括下运动神经元病变、骨关节病变和神经-肌肉病变的参与。

运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力量、速度、精确和稳定。

2、运动控制障碍特指具有一定的肌力和运动条件,但是无法控制动作的精确性和靶向性的临床现象。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往往导致下运动神经元失控(过度兴奋或易化),由于肌肉痉挛或过度活跃、肌肉/关节挛缩、肌肉无力或麻痹、骨关节畸形,致使运动功能失衡,或运动控制障碍,影响患者活动。

3、神经支配的躯体运动形式:(1)反射性运动:运动形式固定,反应迅速,不受意识控制。

主要在脊髓水平控制完成,包括感受器,感觉传入纤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传出纤维。

中间神经元在反射性运动中可以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临床常见的反射有保护反射和牵张反射。

例如疼痛的撤退反射等。

此类运动的能量应用效率最高。

(2)模式化运动:运动形式固定、有节奏和连续性运动、主观意识控制运动开始与结束,运动由中枢模式调控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调控。

除了CPG机制外,模式化运动已知与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的机能相关,出现下意识的横纹肌自动节律性收缩来“控制”。

例如步行就是典型的模式化运动。

(3)随意性运动:整个运动过程均受主观意识控制,可以通过运动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并获得运动技巧。

随意运动主要是锥体束的机能,由横纹肌的收缩来完成。

皮层的随意运动冲动受两个神经元体系控制:a.上运动神经元-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b.下运动神经元。

三种运动形式之间没有绝对界限。

儿童的运动发育过程是沿着反射性运动-模式化运动-随意运动的顺序发展。

而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患者也是沿着类似的路径恢复。

高级运动功能则是从随意运动开始,通过专项的训练向模式化运动发展,最高境界是进入某种“反射性”运动的状态。

运动控制障碍的功能评定

运动控制障碍的功能评定

运动控制障碍的功能评定、概述(一)概念:运动控制障碍是神经系统损伤或肌肉骨期系统损伤引起的姿势控制与运动功能障碍,评定包括所有与运动功能有关的内容: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肌张力、反射、肌力、运动模式、协调性、平衡、步态等。

本文所讨论的运动控制障碍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所表现出的躯体运动功能障碍以及相关知识。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张建奎(二)目的:治疗师通过功能评定期望确定以下问题,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1.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所处的阶段。

2.原始反射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3.肌张力异常是否存在及其分布。

4.有无异常运动模式。

5.有无功能性活动的关键成分的缺失、过多或时空错误。

6.患者功能性活动能力的水平。

通过评定运动控制方面的功能状况,也为作业治疗师制订康复训练方案提出依据,包括从作业疗法的角度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性作业活动设计提高和改善患者的功能:设计、制作和使用辅助具以帮助患者完成功熊性任务;改造环境以减小异常运动控制对日常生活活动所造成的影响。

二、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内容与方法根据对偏瘫肢体功能障碍认识的不同,损伤后的运动控制障碍抨定分为两大类,即以神经发育疗法观点为基础的评定和以运动再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评定。

前者包括对肌张力、运动模式、发育性反射等的评定;后者主要是以基于神经发育疗法观点的评定任务为中心的功能活动分析。

1.基于神经发育疗法观点的评定①肌张力肌张力消失表现为发病后立即出现的弛缓性瘫痪,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可持续几个小时、几天或几周。

此后大约90%的患者出现痉挛。

痉挛主要发生在抗重力肌群,即上肢为屈肌型痉挛,下胶为伸肌型痉挛。

由于伸、屈肌,旋前、旋后肌肌张力分布异常,致使把瘫患者出现痉挛性的姿势模式。

上胶;肩肿带向后、下,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尺偏,手指屈曲;下肢:骨盆后撤,破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踩关节历屈内翻,足趾屈曲(下表)。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
运动控制的开环系统结构图
模式发生器理论
核心:模式发生器将多组肌群以一 定的时空关系组织在一起合 作产生一种特定的运动。
多系统控制模式
系统理论
动态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
肌肉功能状态的决定因素 1.运动学因素:肌肉运动与肢体位置和运动
速度有关 2.力学因素:肌肉以外的力量决定肌肉收缩
的程度 3.生理学因素:高级中枢或低级中枢与肌肉
能的影响 肌张力异常是否存在及其分布 有无异常运动模式 有无完成功能性活动的关键成分的缺失、
过多或时空错位 患者完成功能性活动的水平
Ⅰ阶段 Ⅱ阶段 Ⅲ阶段 Ⅳ阶段
Ⅴ阶段 Ⅵ阶段
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阶段
急性发作后,患肢失去控制,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弛缓期 约在发病两周后出现运动,此运动伴随着痉挛、联 合反应、联带运动——痉挛期 痉挛进一步加重,运动达到高峰——联带运动期
下肢伸展 上肢伸展
健肢伸展 患肢伸展 下肢(对侧性)
患侧上肢上抬 患侧手指伸展 外展
健侧内收 患肢内收
健侧外展 患肢外展
下肢(相反性屈曲与伸展)
健肢屈曲 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 患肢屈曲
联带运动
中枢神经损伤后,患侧肢体不能做单关节的、 随意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关节的同时运动, 形成了特有的运动模式,此种运动模式称为共 同运动。
1.一般的协调障碍检查
a.指鼻检查 b.受检者手指指检查者手指 c.手指指手指 d.交替指鼻和手指
I.反弹检查 j.用手拍打 k.用足拍打 l.指和过指
e.对指
m.足跟至膝/足趾交替检查
f.团抓
n.足趾触检查者手指
g.旋前、旋后
o.画圈检查
h.仰卧位,一侧足跟延对侧下肢胫骨上下滑动

运动控制障碍的名词解释

运动控制障碍的名词解释

运动控制障碍的名词解释运动控制障碍,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在运动的时候,脑袋和肌肉之间没默契。

你想动,身体却像被胶水粘住了一样,动不了。

这就好比你想打个喷嚏,结果发现鼻子里有颗小石头,卡得你难受。

这种情况可能让你在跑步时像个小乌龟,慢得出奇;或者你想跳舞,却像个木偶,舞动不起来。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搞笑,但对很多人来说,这可不是件好玩的事。

这种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神经系统出了点小差错,或者是某种疾病在作怪。

像帕金森病,大家应该听说过吧?这病可不是闹着玩的,手会抖,走路也不稳,简直就是一场身体的“舞会”,但是没有节奏。

想象一下,一个人站在舞池,左右摇晃,真的是很搞笑,但其实背后却藏着无数的苦涩。

还有一些人因为中风,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突然之间从一个活泼的小精灵,变成了行动缓慢的老年人,真是人生无常啊。

再说说治疗,运动控制障碍的治疗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很多时候,医生会建议你做些物理治疗,像是一种专门针对你的“训练营”。

这就像教你如何重新学会走路,甚至是跑步。

慢慢地,你会发现原本的笨拙渐渐消失了,像是打怪升级,终于找到了一点小窍门。

每一次成功的进步,都是值得庆祝的事情,哪怕只是一小步。

就算是走得像只小鸭子,也是进步呀。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因素也很重要哦。

很多人因为运动控制障碍,情绪上会受到影响。

试想一下,平常活蹦乱跳的你,现在却要依靠别人的帮助,心里肯定会有很多不舒服的感觉。

这时候,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就像是那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聊聊天、开开玩笑,心情也会好很多。

生活不易,但只要乐观面对,心态放轻松,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生活中的小窍门也可以帮上忙。

比如,有些人会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像手杖、助行器,这些小玩意儿能让你多一些安全感。

慢慢地走,或者用这些工具,给自己一点时间,没什么好着急的,毕竟马儿总有失蹄的时候嘛。

保持耐心,给自己一点宽容,生活就会慢慢变得不那么艰难。

运动控制障碍还会带来一些搞笑的场景。

运动控制障碍功能评定课件

运动控制障碍功能评定课件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is a comprehensive tool designed to assess motor recovery, balance, sensation, and join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3 MAL量表
4 Fugl-Meyer评定量表
பைடு நூலகம்
The Motor Activity Log (MAL) is a questionnaire-based assessment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upper extremity use in stroke patients.
结论
1 功能评定是评估和治疗运动控制障碍的重要手段
通过功能评定,能够全面了解受试者的运动控制能力,并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
2 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受试者的运动控制能力
通过康复治疗,受试者可以获得更好的运动控制和功能改善,以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控制障碍功能评定ppt课件
# 运动控制障碍功能评定 ## 介绍 - 什么是运动控制障碍? - 为什么需要进行功能评定?
功能评定的目的
确认受试者运动控制障 碍的程度
通过功能评定,可以准确了 解和确定受试者的运动控制 障碍的程度和范围。
确定治疗方案和康复计 划
功能评定的结果可以帮助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 计划,以提高受试者的功能 和生活质量。
功能评定流程
1
接受受试者评定前准备
为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受试者在功能评定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例如休息,饮食和药物管 理。
2
选择适合的评定工具

肌无力、挛缩及运动控制障碍详解

肌无力、挛缩及运动控制障碍详解

肌无力、挛缩及运动控制障碍详解增加力量无力是脊髓损伤最明显的残损,物理治疗师常开出力量训练的处方。

从神经学角度来说,脊髓损伤患者的肌肉是完好的。

没有理由认为他们在接受力量训练时与健康人存在不同。

例如,瘫痪者要训练上肢的力量以改善从地板转移到轮椅的支撑能力,必须遵循和健康人力量训练时相同的原则。

也就是需进行渐进抗阻训练,负荷逐渐增加。

该领域有很多针对健康者的临床试验可以提供相关支持证据。

此外,有 2 项共纳入 92 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试验发现,针对非瘫痪肌肉的渐进抗阻训练不仅可以增加力量,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但瘫痪肌肉是否存在类似情况则不得而知。

一些纵向研究提出有力证据,认为脊髓损伤后的瘫痪会随时间好转,力量和神经学变化会伴随功能变化。

临床试验和非随机对照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

力量的增加可能与中枢因素(神经适应)和外周因素(肌肉肥大)有关。

但无法明确力量改善有多少可归因于物理治疗而非自然恢复。

4 项随机对照研究分析了渐进抗阻训练和电刺激治疗或两者联用的效果,结论并不一致。

其中一项8 周的有关股四头肌力量训练的研究得出了阳性结果,而另三项研究则相反。

另有8 项研究报导了某种低负荷重复训练在改善瘫痪侧上下肢肌肉力量方面的效果,2 项与上肢有关,6 项与下肢有关。

治疗措施包括机器人步态训练、悬吊减重步态训练,强化手练习及感觉刺激,以及各种治疗的组合。

所有的干预措施都涉及高重复训练,但不包括高负荷的渐进抗阻训练。

结果仅有2 项研究提示治疗有效。

一项是比较机器人步态训练和平地步态训练,另一项是比较强化手训练与不训练。

综上所述,部分瘫痪的肌肉进行力量训练效果如何知之甚少。

在缺乏明确指南的情况下,最合理的方法可能是将渐进抗阻训练和低负荷高重复的功能性任务练习相互交替,同时可加用电刺激治疗。

虽然电刺激可减轻瘫痪肌肉萎缩,预防继发性周围神经退化,改善神经修复和促进压疮愈合,但并无证据支持单独进行电刺激可增加主动力量。

(优质医学)运动控制障碍功能评定

(优质医学)运动控制障碍功能评定
29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上肢(坐位或仰卧位) 0
1
2
9肩内收内旋
同上
同上
同上
10肘伸展
同上
同上
同上
11前臂旋前
同上
同上
同上
12手触腰椎 没有明显活动 手仅可向后越过 顺利进行
髂前上棘
13肩屈曲900 开始时手臂立即 在接近规定位置 充分完成
肘伸直 外展或肘屈曲 时肩外展或肘屈曲
14肩00 ,肘 不能屈肘或
50
膝反射
踝反射
51
屈髋膝踝
52
伸髋膝踝
53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下肢(坐位)
0
1
10膝屈曲
无主动运动 膝从微伸位屈曲
但屈曲<900
11踝背屈
无主动背屈 主动背屈不完全
站位
12膝屈曲
髋伸展位时不 髋00时膝屈曲,但
能屈膝
<900/伴髋屈曲
13踝背屈 不能主动活动 部分背屈
14跟腱/膝屈 2~3个明显亢进 1个亢进/2个活跃
不能背屈腕150 不能随意屈伸
可完成腕背屈 但不能抗阻力 不能在全范围 内活动腕
施加轻微阻力 仍可腕背屈 平滑的不停顿 活动腕
38
屈指反射
39
肩肩00,肘屈900,
腕屈伸
肩00,肘屈900,
抗阻背屈腕150
40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上肢(坐位或仰卧位) 0
肘伸直,肩前屈30度
21腕背屈
环境
个体因素
9
病损水平的功能评定
1、以肌力低下为基础的方法:
徒手肌力评定法MMT: 操作简单2-3分钟可完成 与ADL相关性上与以运动模式异常为主的评定方

运动控制障碍评定

运动控制障碍评定

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 运动控制障碍
(一)Brunnstrom 的观点
(二)Bobath的观点
(三)Carr & Shepherd的观点
第二节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内容与方法
一、基于神经发育疗法观点的评定 Brunnstrom的观点: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功能发展和恢复经 历六个阶段,
二、以任务为中心的功能性活动分析
项目: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
康复教研室
目录
学习要点 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内容与方法 结果记录与分析 思考题
学习目标
了解运动控制的模型及理论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控制障碍 掌握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方法
第一节 运动控制
一、运动控制的模型与理论
(一)运动控制的反射模型 (二)运动控制的等级模型 (三)闭环与开环控制模型 (四)模式发生器理论 (五)多系统控制模型
该法由Carr 和Shepherd提出,是运动再学 习方案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RP) 疗法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
一、结果记录
结果记录与分析
Fugl-Meyer、 上田敏、 MAS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等。
思考题
一、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方法有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理想要求:简便、省时 能确切反映病情程度 评定可量化,动态表示 对疗效、预后预测有评定价值 重要的功能障碍不能遗漏在外 无论谁评定,其评定无差异 即使反复评定,其评定值是稳定的
优选知识
6
功能评定的意义
肢体运动水平 原始反射在运动中的作用 肌张力异常是否存在及分布特征 有无异常运动模式 有无功能性活动的关键成分的缺失、
优选知识
20
3级:髋膝踝协同性屈曲或伸展
优选知识
21
4级:坐位屈膝90度以上,或在足跟不 离地情况下踝背屈
优选知识
22
5级:站位患腿可屈膝伸髋或在伸膝下进行内旋动作10次所需时 间,首先测健侧,患侧在1.5倍以上
优选知识
24
上田敏将Brunnstrom六阶段细分为十二 级
综合整体评定量表: SIAS-stroke impairment assessment set
3、其他 按身体部位进行评定:Sheikh躯干控制测定法 按发育年龄进行评定
优选知识
14
运动统合水平 不稳定型精细动作 稳定型精细动作 半自动型精细动作 平衡反应 直立反应 姿势反射 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 牵张反射
对侧联合反应
(对称性)
上肢
下肢
健屈至患屈
内收外展内外旋
健伸患伸
健屈患伸、健伸患屈
同侧联合反应
上肢屈下肢屈
上肢伸下肢伸
优选知识
17
共同运动(synergy)当偏瘫患者活动患侧肢体的某 个关节时,整个肢体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活动,它
们是定型的,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 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的运动。
of Impairments,Disabilities and Handicaps,ICIDH
80年ICIDH对疾病后果的描述:
疾病或失调―--→残损---→残疾--→残障
diseases/disorders impairment
disability handicap
97年ICIDH.-2对疾病后果的描述: 健康状况(失调/疾病)
肌张力
增高(硬瘫)
脊髓前角细胞(脊神经) 降低(软瘫)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亢进(阵挛) 阳性 不明显
减弱或消失 阴性 明显
脊髓反射弧 完整 运动功能 控制障碍
破坏 肌力不足
典型代表
脑卒中 脑外伤 脑瘫
面瘫(周围性) 儿麻
优选知识
3
CNS对运动的控制
脊髓
低级中枢(牵张反射闭环环路是随意
运动基础)
上田敏
Brunnstrom
1
Ⅰ- 1
2、3
Ⅱ-1、 Ⅱ -2
4、5、6、7
Ⅲ-1、 Ⅲ -2、 Ⅲ -3Ⅲ -4
8、9
Ⅳ-1、 Ⅳ -2
10、11
Ⅴ-1、 Ⅴ -2
12
Ⅵ -1
优选知识
25
Fugl-meyer评定:总分226
运动:总分100(上肢66/下肢34)
<50 严重运动残损
0完全不能执行
50~80 明显运动残损
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 的功能评定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陈 旗
优选知识
1
定义: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姿势控制与 运动功能障碍.
评定内容: 关节灵活性与稳定性、肌张力、反射、肌 力、运动模式、协调性、平衡、步态
优选知识
2
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外周性运动障碍的区别
中枢性
外周性
部位
锥体细胞及轴突 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
(health condition,disorders/diseases) ↓_________↓_________↓ 残损← 活动受限→ 社会参与不能
环境
个体因素
优选知识
9
病损水平的功能评定
1、以肌力低下为基础的方法:
徒手肌力评定法MMT: 操作简单2-3分钟可完成 与ADL相关性上与以运动模式异常为主的评定方
脊髓上 中级中枢(脊髓上反射/网状结构的易
化抑制作用,调节脊髓反射)
大脑皮层 高级中枢(通过激活中、低级中枢及锥体
外系所传递的易化和抑制活动来调节
较低级的活动)
偏瘫时大脑支配的高级运动技能受到抑制
脊髓水平控制的低级运动释放
优选知识
4
优选知识
5
1985年Wade提出良好评定表的特征
基本要求:效度(有效性)、信度(可靠性、稳定性)
调控水平 大脑皮质 基底核 小脑
中脑、脑桥 延髓
脊髓
优选知识
15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六阶段理论 1 无肌肉的收缩-迟缓
2 出现联合反应
3 共同运动、痉挛逐渐达极限
4 开始出现分离运动,痉挛逐渐减弱
5 分离运动更为明显,痉挛轻微
6 接近正常或基本正常
优选知识
16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 :患肢无随意 运动时,由健肢运动引起患肢肌肉收缩。为不 随意运动由脊髓控制。
法无显著差异
能准确评定肌肉瘫痪的程度
但不能评定运动的质量,而且对肌力评定结果解
释较困难。
优选知识
10
单个肌群的肌力测量不适合于偏瘫
偏瘫主要问题是姿势控制及运动协调异常,肌无 力是次要的问题
肌无力是相对于痉挛的拮抗肌
某肌肉主动检测时无收缩,但在集团模式中强烈 收缩(如上肢中立位,无论卧坐站位,无单独屈 伸患肘关节,但在肩前屈、前臂旋后、屈腕屈指 的共同运动模式下,患者可表现有力的屈肘,且 共同运动越强,屈肘肌力越大,但不能完全伸肘)
易造成误用综合症
优选知识
11
用MMT须 严格按照方法本身要求,在一定体位下,
做单关节的分离、协调运动
不但要评定主缩肌,还应评定拮抗肌和协 同肌的肌力和功能。
优选知识
12
优选知识
13
2、以运动模式异常为基础的评定方法
未量化的: Brunnstrom、上田敏法
量化的: Fugl-meyer法
上肢屈肌共同运动
下肢伸肌共同运动
肩胛骨 上抬、后缩
肩关节 屈曲、外展、外旋 髋关节 伸展、内收、内旋
肘关节 屈曲
膝关节 伸展
前臂 旋后
踝关节 趾屈、内翻
腕关节 掌屈
趾关节 屈曲
手指关节 屈曲
优选知识
18
AR-联合反应 S-痉挛 SM-共同运动 IM分离运动
优选知识
19
2级: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内收肌收缩)
1部分不能执行
过多或时空错误 功能性活动能力的水平
优选知识
7
脑血管意外的评定
运动功能 病损1、以肌力降低为基础(MMT) 2、以运动模式异常为基础:( FuglMeyer) 活动受限 参与不能
感觉功能 感认知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优选知识
8
卒中运动功能按国际残疾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