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运动障碍的物理治疗

合集下载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
②助力常加于活动的始末部分, 并应随病情的好转逐步减少助力 成分。
主动运动
是指完全由患者主动用力收缩肌 肉来完成的运动。运动时既不需 要助力,亦不用克服外来阻力。 在运动疗法中应用最广泛。
目的
改善与恢复肌肉、关节和神经系 统的功能。
应用
肌力有相当的恢复(3级)时, 应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
基本要求
维持与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练
习(ROM练习)
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所通过的运 动弧。其中作用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 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为主动关节活动 范围;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外加 一定助力使关节运动所通过的运动弧为主 动 - 助力关节活动范围;完全由外力使关 节活动所通过的运动弧为被动关节活动范 围。用以维持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 称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①根据情况可进行单关节或双关 节、单方向或多方向、不同的幅 度或速度的运动。 ②根据病情选择体位、肌肉收缩 的形式与运动强度。
抗阻运动
是指在运动过程中,须克服外加 阻力才能完成的运动。阻力可由 人力施加,亦可用重物或器械提 供。
目的
同主动运动,更有效地增强肌力 消除局部脂肪积聚。
作用
适用于肌力达4级以上的病人, 主要用于创伤、瘫痪后恢复肌肉 力量。
1.力学的应用
运动治疗:增强肌力、耐力和力 量的训练、增强灵活性的训练、 增强平衡能力与协调性的训练、 增强心肺功能的训练、神经系统 的训练再训练、等速训练以及各 种新疗法等。
按摩治疗:中国传统按摩、西方按 摩、自我按摩等;
牵引治疗:躯干牵引、肢体牵引、 持续牵引、间歇牵引等;
压力治疗:整个肢体使用正压或负 压或交替,肢体分段向心加压等;
红外线治疗:近、远红外线治疗;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第十章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包含运动疗法和理疗。

在西方国家统称为物理治疗,而我国在历史上将物理治疗简称为理疗,将运动疗法简称为体疗,从而引起概念的混淆。

现在为了区别国际上的物理治疗和我国的理疗在内涵上的差别,本书将运动疗法和理疗均归属在物理治疗之下。

本章主要介绍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一、概述1、运动疗法(therapeutic exercise)指以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采用主动和被动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旨在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2、基本原则(1)因人而宜按照各个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疾病情况、康复需求等制定康复治疗目标和方案,并根据治疗进度和功能及时调整方案。

(2)循序渐进应激适应性要逐步建立,训练效应符合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参加康复训练是技能学习过程,神经-肌肉功能重建也是系统再学习的过程,因此运动强度应该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动作复杂性由易到难,休息次数和时间由多到少、由长到短,训练的重复次数由少到多,运作组合由简到繁。

(3)持之以恒训练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显著效应,停止训练后训练效应将逐步消退。

因此康复训练需要长期持续,甚至维持终生。

(4)主动参与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

只有主动参与,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运动功能不可能通过被动治疗而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5)全面锻炼人体的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多组织、多系统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的目标应包括心理、职业、教育、娱乐等多方面,最终目标是重返社会。

因此康复治疗应该全面审视,全面锻炼。

3、基本类型(1)力学和运动学原理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牵张训练、牵引、关节活动训练、手法治疗、医疗体操、步态训练、转移训练。

运动障碍康复病例范例1

运动障碍康复病例范例1

运动障碍康复病例范例1病历概述该病例涉及一位24岁的女性患者,名为小玲。

她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经历了一系列的运动障碍问题。

本文将概述她的症状、诊断以及康复计划。

症状描述小玲最早体验到症状是在三个月前,她开始感受到局部肌肉酸痛和无力感。

这种感觉发生在她的右手臂和手指上。

总体上,她发现她的手部运动能力受到了影响。

这一问题逐渐恶化,她开始感到右手和右手臂的肌肉疼痛和僵硬。

症状进一步恶化,她开始经历手部和手臂的震颤。

这种震颤在进行精细动作时特别明显,如拿着铅笔写字或抓取物体。

除此之外,她还注意到她的手臂在休息时也会发生震颤。

患者还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

她常常感到困惑,记忆力有所下降,并且有时会出现情绪波动。

诊断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收集和身体检查,我们初步怀疑小玲可能患有帕金森病。

为了确认诊断,进一步的测试被进行了。

在运动测试中,几个症状得到了验证。

小玲的手部协调和精细动作受损,她的手臂震颤在持续着。

并且,她的认知测试结果也显示了一些异常。

她在记忆和认知任务中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

基于她的症状和测试结果,小玲被确诊为帕金森病。

进一步的医学评估将在治疗过程中进行。

康复计划为了帮助小玲管理及减轻症状,我们制定了以下康复计划:1. 医药治疗:小玲将接受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将与小玲合作,通过特定的运动和康复技术来帮助改善她的肌肉协调和力量。

这包括进行定向运动和平衡训练。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师将帮助小玲改善她的言语和吞咽能力。

这些练将有助于提高她的口腔肌肉控制和流利性。

4. 心理支持:小玲将获得心理支持,以帮助她应对帕金森病带来的心理和情绪困扰。

这包括应对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治疗。

结论通过综合的治疗方法,我们希望帮助小玲控制帕金森病症状,并提高她的生活质量。

随着康复的进行,我们将定期评估她的进展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Brunnstrom的简介

Brunnstrom的简介
(3)下肢屈肌共同运动
髋关节屈曲是下肢屈曲共同运动的最强要素,对患者来说仰卧位屈髋非常困难。但预先将髋和膝置于轻微屈曲位时,则髋屈肌群的作用就显示出来。
屈髋时髋外展、外旋则显得次要。
髋屈曲收缩时,进行抵抗试验可显示足背屈肌的较强作用。
(4)下肢伸肌共同运动
膝关节显示较强的伸肌共同运动,常伴踝关节趾屈、内翻。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这一反射是婴儿学会翻身的必要条件,也是伸手抓物时视觉固定的基础。
6.紧张性迷路反射(屈曲协同)
紧张性迷路反射:
(静态和动态)
头部位置变动及其引起的重力方向改变,为迷路半规管所感知,其信号经延髓的前庭核,经前庭脊髓束下达脊髓,使四肢、躯干的肌张力紧张的反射。
俯卧位头稍前屈时;可见全身的屈曲肌张力增加,可见四肢屈曲,双下肢屈于腹下,保持臀高头低特殊姿势。
是头部位置变动时,影响四肢肌张力、眼位变化的反射。
包括对称性和非对称性两种。
(1)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表现为当颈后伸时,两上肢伸展,两下肢屈曲;
颈前屈时、两上肢屈曲、两下肢伸展。
为日常捕获猎物的四足兽的姿势反射。
它有助于发展屈曲和伸直间的平衡,用来稳定抗重力的姿势。
(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是指当身体不动,头部左右旋转时,头部转向一侧的伸肌张力升高,肢体容易伸展,另一侧的屈肌张力升高,肢体容易屈曲,如同拉弓射箭姿势一样,故又成为拉弓反射。
(一)原始反射
出生后的新生儿具备了许多运动反射,这些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正常反射又称为原始反射。
随着婴儿神经的发育及其不断完善,大部分的原始反射在一岁以后逐渐消失。
但脑部受损后这些反射又会再次出现,成为病理反射。
原始反射
1.同侧伸屈反射
2.交叉伸屈反射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

常见方法
医疗体操
医疗体操是运动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能按所需运动方式、速度、动作的幅度、协调性与肌肉的力量进行训 练,做到循序渐进。医疗体操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是局部性的,或全身性与局部性相结合。在进行医疗体操时 可使用器械,也可徒手。分为主动运动,即利用患者自身主动进行,被动运动是利用外力来增大关节的活动范围 及肌肉力量。外力包括健侧肢体、旁人的力量或器械的力量。医疗体操可用于预防疾病,以促进身体健康,可用 于损伤与疾病的治疗,根据疾病与伤残的特点、功能状况和要达到的治疗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医疗体操 进行训练。可选用不同的方式,例如肌肉力量的训练、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耐力训练、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平 衡运动等。关于运动量、运动强度、活动范围,应根据患者对运动的耐受情况,及时予以调节。也可根据病情及 情况分阶段进行训练。
康复医学所要解决的最常见问题是运动功能障碍,因此运动疗法已成为康复治疗的核心治疗手段,属于物理 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另一组成部分为物理因子疗法)。
适应症
外科疾病
骨折,肌肉韧带劳损或撕裂,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其摘除术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人工关节术后,膝关 节半月板或游离体摘除术后,截肢术后、断肢再植术后,胸腔腹腔大手术后,外翻足、内翻足、扁平足,脑震荡、 脑挫伤,烧伤、冻伤,静脉曲张及其术后等。
内容
(1)运动种类:有耐力性运动、放松性练习,医疗体操、器械练习等,应指明以哪一种为主或者兼而有之。 在根据病情的要求下,避免患者感到单调、枯燥。
(2)运动强度、时间与频度:运动疗法最重要的是运动量,包括强度、持续时间及频度三因素。上述三种因 素可以互相调整,如强度过大,时间与频度则适当减小。
控制运动强度方法根据不同的疾病而不一样,治疗脏器疾病时一般采用中等强度,但最适合的运动强度应通 过运动试验决定,常用运动时的心率,运动时的吸氧量与最大吸氧量表示。而对另一类疾病,如骨关节功能障碍 者,一般以每次运动后局部有轻微酸胀感及不出现疼痛为适宜。对于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瘫痪部位在进行活动后, 以不发生肌肉明显疲劳感为宜。

物理因子疗法

物理因子疗法
物理因子疗法
儿童康复科----柴红静

物理因子疗法
物理治疗: 是应用力电、光、声、磁和热动力学等物理学因 素来治疗患者的方法。其中,徒手的以及应用机械和 仪器进行的运动疗法,就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力学因 素;利用各种冷、热方法进行的治疗就是其中的热动 力学因素;电、光、声、磁等治疗也是利用了相应的 物理学因素。 电疗法: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是使用低频电流刺激失去神经 控制的横纹肌或平滑肌,引起肌肉收缩,以获得有益 的功能性运动。
旋前圆肌—— 旋后肌
上下肢异常运动模式与可能痉挛的肌肉
(四)屈腕畸形 主要表现为手腕屈曲,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将患手插入开口较窄 的物件内。 可能造成屈腕的肌肉包括: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桡侧腕屈 肌。
腕关节: 1.指浅屈肌— —桡侧腕短伸 肌 2.尺侧腕屈 肌——尺侧腕 伸肌 3.桡侧腕屈 肌——桡侧腕 伸肌
踝关节: 1.腓肠肌——胫 骨前肌 2.比目鱼肌—— 胫骨前肌 3.胫后肌——腓 骨长短肌
上下肢异常运动模式与可能痉挛的肌肉
(七)足外翻畸形 主要表现为足和踝关节的外翻,也可以伴有足趾的屈曲痉挛。 有可能造成足外翻畸形的肌肉包括:腓骨长短肌、腓肠肌、比 目鱼肌等。
上下肢异常运动模式与可能痉挛的肌肉
7.急性化脓性 炎症部位 8.出血部位 9.血栓性静脉 炎 10.破伤风
11.治疗部位有较大的金属异 物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
KJ-3000系列脑循 环功能治疗仪, 采用生物信息模 拟技术及计算机 软件技术,模拟 各种频率的脑电 波,从而产生脉 冲组合波形,其 输出通过粘贴于 体表两耳侧乳突 电极片,使治疗 电流克服颅骨屏 障无创伤引入小 脑核顶区,对人 脑部进行电刺激 治疗。
体针灸、推 拿各适应症 的高电压、 低频率的脉 冲理疗。

下肢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

下肢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

下肢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
下肢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锻炼: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

首先进行的是康复卧位,将瘫痪侧肢体置于抗挛缩位,以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

然后进行被动运动和按摩,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在病情稳定后,患者可以进行主动运动,如屈伸、外展、内收等,每天进行2至4次,每次5至30分钟。

此外,还可以进行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以恢复患者的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康复训练的重要辅助手段,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常用的药物有镇痛药、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康复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电疗、磁疗、超声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4.心理治疗: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往往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康复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5.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支持是康复训练的重要保障。

家庭成员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同时,社会也应该提供
必要的康复资源和服务,为患者提供康复场所和康复设备,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

总之,下肢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白肌纤维增加、线 耐力改善不显著或下
粒体商量减少
降、无氧代谢能力增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三).抗阻训练 方式:渐进抗阻训练、循环抗阻训练 训练目标: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注意事项:运动训练时,主张自然呼吸,不
能憋气。训练后可有一定程度的肌肉酸胀, 但必须在次日全部恢复。心血管疾病患者 和老年人注意训练时的心血管反应。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静力性、运动性、和抗阻运动的关系
肌肉张力
关节运动
静力运动
抗阻运动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动力运动
静力性、运动性、和抗阻运动特性比较
运动特性
肌肉张力 肌纤维长度 运动时间 运动力量 肌肉纤维类 型 训练效应耐 力
静力性运 动 变化不大 明显变化 长 小 Ⅰ型
运动性运 动 明显增加 变化不大 短 大 Ⅱ型
增加
不变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抗阻运动
相应增加 相应变化 中等 中等 两型均参 与 适当增加
肌力训练方法的选择原则
肌力
0~Ⅰ级
Ⅱ~Ⅲ级 Ⅲ级
Ⅳ~Ⅴ级
训练方法
目标
功能性电刺激运动 诱发主动肌肉收缩,避免肌肉萎缩
保持关节活动度,避乱所和粘连
促进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
助力运动、辅助运动 促使肌力达到Ⅲ级, 产生功能性关节主动活动
痉挛、疼痛,降低身体和心理应激、调节 自主神经、改善睡眠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渐进放松技术、对比放松 技术、 暗示放松技术、 自由摆动、生物反 馈、气功。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六).牵张训练 指对肌肉和韧带进行牵伸延长的训练
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肌痉挛、肌腱、韧带 或关节囊挛缩、痉挛性疼痛。有助于刺激 肌梭,以调整和提高肌张力,加强肌收缩 力。多用于下肢。

物理治疗目标

物理治疗目标

物理治疗目标物理治疗是一种通过物理手段来改善人体功能和促进康复的治疗方法。

其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受损的身体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恢复或改善受损的身体功能。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运动训练、康复器械和其他手段来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受损的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身体平衡能力。

例如,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行走、上下楼梯和抓握物品的能力。

2. 减轻疼痛。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热敷、冷敷、电疗和按摩等手段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这些物理手段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改善组织的营养供应,从而减轻疼痛症状。

3. 提高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运动障碍或残疾的患者,物理治疗可以通过帮助他们适应辅助器具和提供必要的训练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并提高其社交和职业能力。

4. 预防并减少运动损伤。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教育患者正确的运动技巧和姿势,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此外,物理治疗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提高运动能力,并提供相关的预防建议,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5. 促进康复与社会参与。

物理治疗师在康复过程中不仅仅是提供治疗,他们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增加动力,并促进其康复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发展。

通过合适的康复计划和心理支持措施,物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克服身体障碍,重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物理治疗的目标是通过运动训练、康复技术和其他物理手段来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通过减轻疼痛,恢复或改善受损的身体功能,预防运动损伤,并促进患者的康复与社会参与,物理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支持,帮助他们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bobath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

bobath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

bobath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
Bobath疗法是一种常用于康复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

该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神经肌肉系统的活动模式,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动作和姿势控制。

Bobath疗法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感觉刺激: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和前庭感觉等刺激,引导患者重新建立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促进运动系统的功能恢复。

2. 运动控制:通过手动技术和支持性技术,来引导患者恢复受损肌肉的正常运动模式。

这些技术包括手动触诊、位移、抱持和敦促等。

3. 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并进行个性化的功能训练,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独立性。

4. 环境适应:通过改变环境的布局和配置,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Bobath疗法的目标是通过改善患者的姿势控制、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来促进其功能恢复和独立性的提高。

该疗法注重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和持续的评估,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康复治疗学Rood技术

康复治疗学Rood技术
康复治疗学Rood技 术
汇报人:XX
目录
• Rood技术基本原理与概念 • 评估方法与步骤 • 治疗策略制定与实施 • 常见疾病中Rood技术应用举例 • 效果评价与长期随访管理 • 总结与展望
01
Rood技术基本原理 与概念
Rood技术定义及发展历程
Rood技术定义
Rood技术又称为多种感觉刺激治疗 法或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是通过 特定的感觉刺激来诱发或抑制肌肉运 动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深入研究
技术创新
随着神经科学和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对 Rood技术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揭示其在康 复治疗中的更多作用机制。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机器人 辅助等,创新Rood技术的应用方式,提高 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
跨学科合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神经术在康复治疗中 的最佳应用策略。
节松动术、软组织牵伸技术等。
针对不同问题类型采取相应手法
01
02
03
疼痛问题
采用冷疗、热疗、电疗等 物理因子治疗手法,缓解 疼痛症状。
关节活动度问题
采用关节松动术、关节牵 引等手法,提高关节活动 度。
肌肉力量问题
采用肌力训练、等长收缩 训练等手法,增强肌肉力 量。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同时,要确保治疗环境的安全和舒适,避免患 者出现意外情况。
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提高儿童对 感觉信息的处理能力,改善运动
功能和协调性。
05
效果评价与长期随访 管理
短期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生理指标
包括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等生 理指标的改善情况。

物理治疗技术

物理治疗技术

• 1、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应用1000-20000Hz音频段的等幅正弦交流 电治疗疾病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多为2000Hz电流。又称音频电疗法。
• 【治疗作用】 • 软化瘢痕和松解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消肿和镇痛。 • 【适应症】 • 扭挫伤、瘢痕、肠粘连、注射后硬结、硬皮病、骨性关节炎、肩周炎、
• 【治疗作用】 • 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 • 【适应症】 • 颈腰椎病、肩周炎、扭挫伤、肌纤维织 炎、骨性关节炎、骨折延迟愈
合、废用性肌萎缩、坐骨神经痛、软组织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周围 神经麻痹、神经炎、肠粘连、注射后硬结、腱鞘炎、尿潴留、胃下垂、 便秘等。
• 【禁忌症】 • 与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相同。
治疗部位皮肤过敏、破损、皮疹、感觉异常者以及金属异物者。
• (三)中频电疗法 • 应用1000-100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的中频电疗有
音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及调制中频电疗法。由于中频电流对感觉神 经刺激小、组织电阻逐渐下降,因此具有不同于低频电流的特点:刺 激性小,作用部位较深,单个脉冲不引起神经肌肉的一次兴奋。中频 电流使用的是正负交替变化的交流电,故对组织无电解作用,不产生 对皮肤的刺激。对感觉神经刺激小,中频电流进入人体不会像低频电 流那样强烈刺激皮神经和感受器。随着电流频率的上升,组织电阻逐 渐下降,因而可应用较大的电流强度使电流达到人体较深的组织。中 频电流的单个脉冲刺激不能引起神经肌肉的一次兴奋,而综合各个脉 冲刺激则可引起一次兴奋,即所谓中频电流的综合效应。中频电流可 作用到组织深处,而在引起组织强烈收缩的同时皮肤无明显疼痛。中 频电疗对一些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 镇痛作用和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的作用。

物理治疗概述

物理治疗概述

磁疗法
• • • • • • • • • 磁场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磁疗法。 治疗作用:镇痛作用 消肿作用 消炎作用 镇静作用 降压作用 软化疤痕及松解粘连 促进骨痂生长 对良性肿瘤有治疗作用。
磁疗法
• 适应症:软组织扭挫伤、血肿、注射后硬 结,乳腺小叶增生,肱骨外上髁炎,肩周 炎,颞颌关节紊乱,婴儿腹泻,神经衰弱 等。 • 禁忌症:高热、出血倾向、孕妇、心力衰 竭、极度虚弱,皮肤溃疡,恶性肿瘤晚期,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
冷疗法
• 定义:利用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温 疗法。 • 适应症:高热,中暑,软组织急性扭挫伤 早期,肌肉痉挛,关节炎急性期,骨关节 术后肿痛,软组织急性感染早期,皮下出 血,鼻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 • 禁忌症:动脉硬化,血管栓塞,雷诺病, 红斑狼疮,高血压,心肝肾功能不全,恶 病质等。
总结
光疗
• • • • 红外线:包括远红外线及近红外线 蓝紫光:主要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紫外线:长波、中波、短波紫外线 激光:受激辐射放大的光。
光疗----红外线
• 治疗作用:温热效应(辐射热) • 临床适应症:软组织扭挫伤恢复期,肌纤 维织炎,关节炎,神经痛,软组织炎症感 染吸收期,慢性溃疡、压疮、冻伤、关节 纤维性挛缩等。 • 禁忌症:恶心肿瘤、高热、急性化脓性炎 症、急性扭伤早期,出血倾向,活动性结 核,局部感觉障碍或循环障碍者慎用。
石蜡疗法
• 治疗作用:温热作用:是石蜡疗法的主要 治疗作用及特点,可减轻疼痛,促进炎症 浸润吸收,并可缓解痉挛。 • 机械作用:对组织产生机械压迫作用,有 利于消除水肿。 • 润滑作用:可用于皮肤护理,软化疤痕。
蜡疗法
• 适应症:软组织扭挫伤恢复期,肌纤维织 炎,慢性关节炎、肩周炎,术后外伤后粘 连、增生等,皮肤护理。 • 禁忌症:恶心肿瘤、高热,急性炎症,急 性损伤,皮肤感染,结核,出血倾向,开 放性伤口。 • 慎用于皮肤感觉障碍者或血液循环障碍者 及老人、小孩。

物理治疗与康复

物理治疗与康复

物理治疗与康复物理治疗与康复是一种通过运动和理疗手段帮助恢复健康和功能的医学技术。

它主要通过物理疗法来恢复机体功能,包括康复训练、针灸、推拿等。

这些方法在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解决疾病和损伤带来的身体障碍。

一、物理治疗的基本原理物理治疗是基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刺激和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实现对疾病和损伤的康复。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治疗方法:1. 热疗法:通过使用热能来刺激和改变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热敷、温热浴等。

2. 冷疗法:通过使用冷能来刺激和改变机体的生理功能,常见的方法有冰敷、冷水浴等。

3. 运动疗法:通过运动和体育锻炼,帮助人们恢复运动功能,提高机体的耐力和柔韧性。

4. 电疗法:通过运用电力形式的刺激,对人体的肌肉、神经等进行治疗和康复。

5. 超声波疗法:通过超声波的作用,改变机体的组织结构,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的修复。

二、物理治疗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物理治疗在康复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废弃肌肉的恢复和功能改善,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物理治疗在康复中的几个主要作用:1. 减轻疼痛:物理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促进内啡肽和其他内源性止痛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感。

2. 促进血液循环:物理治疗可以通过刺激血管扩张,提高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组织修复和康复过程。

3. 增强肌肉力量:通过力量训练和运动疗法,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4. 提高关节灵活性:通过关节牵引和运动疗法,物理治疗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5. 修复组织损伤: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电疗法和超声波疗法等手段,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减少疤痕组织的形成。

三、物理治疗与康复的应用范围物理治疗与康复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各种病症和损伤的康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损伤康复:物理治疗可以帮助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恢复损伤的关节、肌肉和韧带,提高运动能力和训练效果。

运动障碍症的不同类型和治疗方法

运动障碍症的不同类型和治疗方法

运动障碍症的不同类型和治疗方法运动障碍症是一种影响人们运动能力的神经系统疾病,它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症及其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1. 手部运动障碍症手部运动障碍症是一种影响手部协调能力的疾病,常见的表现有手抖、手指不受控制等。

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锻炼手部肌肉和神经来改善运动能力。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肌肉松弛剂和抗震颤药物。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病例,通过手术修复或刺激神经系统来改善手部运动。

2. 姿势障碍症姿势障碍症是一种影响身体姿势控制的疾病,常见的表现有肌肉僵硬、姿势不稳等。

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拉伸和放松肌肉来改善姿势控制。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肌肉松弛剂和抗痉挛药物。

康复训练可以通过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来改善姿势控制。

3. 运动抑制障碍症运动抑制障碍症是一种影响运动控制的疾病,常见的表现有运动减少、动作迟缓等。

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锻炼肌肉和神经来提高运动能力。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兴奋剂和抗抑制药物。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来改善运动控制。

4. 运动失调障碍症运动失调障碍症是一种影响运动协调能力的疾病,常见的表现有行走不稳、跌倒等。

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来改善运动协调。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震颤药物和抗失调药物。

康复训练可以通过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来改善运动协调。

总结起来,运动障碍症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根据不同类型的运动障碍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关键。

此外,早期发现和干预也是预防和治疗运动障碍症的重要手段。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运动障碍症。

儿童康复科诊疗指南

儿童康复科诊疗指南

儿童康复科诊疗指南引言儿童康复科是专门针对儿童发展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问题进行康复治疗的一门医学科目。

本诊疗指南为了帮助医生、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正确了解和实施儿童康复科的治疗措施,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和建议。

评估与诊断首先,评估与诊断是儿童康复治疗的第一步。

医生通过对儿童的观察、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儿童的发育及功能水平。

此外,医生还可能要求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帮助确诊疾病和制定治疗计划。

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能治疗等。

物理治疗主要通过运动训练和物理疗法改善儿童的运动功能,促进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

语言治疗主要针对儿童的语言和交流障碍,帮助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职能治疗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活动的练和训练,帮助儿童改善自理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康复治疗计划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根据儿童的评估结果和诊断,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包括治疗目标、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间。

康复治疗计划应该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并与家长和学校等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康复治疗不仅仅在医院进行,家庭支持和自我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需要参与治疗过程,积极配合医生和治疗师的工作,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儿童适当的支持和关怀。

此外,儿童本身也应该在治疗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和努力,提高自身的康复能力。

康复效果评估与调整康复治疗需要定期评估康复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治疗调整。

医生和治疗师应该与家长和学校等相关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儿童的康复进展和问题,以及时调整康复治疗计划。

结论儿童康复科诊疗指南提供了系统的指导原则和建议,可帮助医生、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儿童康复科的治疗措施。

正确评估和诊断、科学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家庭支持和自我管理以及康复效果评估与调整都是儿童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希望本指南对广大儿童康复科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帮助。

Brunnstrom技术

Brunnstrom技术

下肢: (1)坐位,膝伸展,踝关节背屈(髋关节屈曲 60°~90°,膝关节屈曲<20°,踝关节背屈>5°); (2)坐位,髋关节内旋(髋关节屈曲60°~90°,膝 关节屈曲90°±10°,髋关节内旋>20°); (3)立位,踝关节背屈(髋关节、膝关节屈曲<20°, 踝关节背屈>5°) 手: (1)用手掌抓握,能握住圆柱及球形物,但不熟练 (2)能随意全指伸开,但范围大小不等 。
外旋 收、内旋 伸展 跖屈、内翻 屈曲
膝关节 屈曲 踝关节 背伸、内翻 足 趾 伸展
3.共同运动的表现
伸肌共同运动的关节运动与屈肌共
同运动方向相反。
肩关节
外展外旋
髋关节 内收内旋
伴屈肌共同运动 伴伸肌共同运动
踝关节背屈是屈肌共同运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缺
少的。 踝关节趾屈是伸肌共同运动不可缺 少的。 踝内翻显示有屈肌和伸肌两个共同 运动。 腕关节伸展、屈曲的要素分别是伸 肌、屈肌共同运动,有时也可以发 生变型。

下肢: (1)仰卧位,髋关节外展(外展>20°,足跟 部不得离床,膝关节伸展位,屈曲不得 >20°); (2)仰卧位,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屈曲(膝关 节屈曲不得>20°,髋关节屈曲>30°); (3)坐位,膝关节伸展(髋关节60°~90°屈 曲位,膝关节屈曲<20°)。 手: 能侧动方抓握及拇指带松开,手指能半随 意的、小范围的伸展。
(2)上肢伸肌共同运动
胸大肌是上肢伸肌共同运动最强的
要素,其主要作用是上臂的内旋、 内收,也是最初要素,是随意运动 的基础。
(3)下肢屈肌共同运动
髋关节屈曲是下肢屈曲共同运动的
最强要素,对患者来说仰卧位屈髋

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在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在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在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超快电磁脉冲(PEMF)康复理疗设备在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引言:运动功能障碍是指由于神经、肌肉或骨骼系统功能异常而导致的运动障碍。

传统的物理治疗手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某些患者来说,效果并不理想。

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PEMF)则提供了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在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1. 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的原理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是一种基于磁场作用的治疗设备。

它通过产生高强度磁场,发出短暂的、高频率的电磁脉冲信号,作用于人体组织,以改善运动功能障碍。

2. 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在神经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与修复,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

对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来说,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能够通过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协调性,从而改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在肌肉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能够刺激肌肉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加肌肉的收缩力和耐力,并促进肌肉组织的再生与修复。

对于肌肉功能障碍患者来说,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可以通过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肌肉协调性和稳定性,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4. 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在骨骼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通过刺激骨骼细胞的生长和再生,促进骨骼组织的修复与重建。

对于骨骼功能障碍患者来说,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过程,改善骨密度,增强骨骼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5. 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的优势与研究进展与传统的物理治疗手段相比,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具有非侵入性、无痛、无副作用等优势。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在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然而,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并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和设备技术。

运动障碍康复

运动障碍康复

运动障碍康复运动障碍康复指的是针对因疾病、受伤等原因导致运动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的综合性评估和治疗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等手段,让患者恢复或提高运动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1. 运动障碍的分类和原因运动障碍可分为两类:神经性运动障碍和肌肉骨骼性运动障碍。

神经性运动障碍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引起的,如帕金森症、脊髓损伤、脑卒中等;而肌肉骨骼性运动障碍是由于肌肉、骨骼等组织的异常引起的,如关节炎、骨折等。

不同的运动障碍有不同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帕金森症是由于大脑神经元死亡而引起的,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发作频率和症状;而脊髓损伤则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手动治疗等手段来恢复神经功能。

2. 运动障碍康复的评估方法在进行运动障碍康复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

主要评估包括:(1)神经系统评估:包括运动损害的类型、程度和范围等。

(2)肌力和肌肉功能评估:包括肌肉张力、关节活动度、肌力和肌肉协调等。

(3)平衡和协调评估:包括步态、步行能力、站立平衡和手脚协调等。

(4)日常生活活动评估:包括患者的日常活动、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等。

通过以上评估,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治疗计划。

3. 运动障碍康复的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包括运动训练、手动治疗、康复设备和物理疗法等。

运动训练旨在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包括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

手动治疗包括按摩、牵引、关节牵伸等,可改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度,减轻疼痛和炎症。

康复设备包括综合训练器、平衡训练器、电刺激器等,可预防和纠正姿势不良和肌肉失调。

物理疗法包括热疗、冷疗、水疗和光疗等,可帮助减轻疼痛和肌肉疲劳。

(2)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神经性运动障碍,如帕金森症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类药物、抗胆碱能药物和神经保护剂等。

(3)手术治疗:针对肌肉骨骼性运动障碍,如一些需要手术修复的骨折或其他內科產科手術。

4. 运动障碍康复的效果和注意事项运动障碍康复的效果因患者的年龄、身体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
Progression – size, shape, object recognition(确认), 2-point discrmination High level of attention and memory
Sensory re-education
Protect from noxious and injurious stimuli
No clinical or experimental(实验) evidence(证明) support: Improved motor Normalise spasticity performance(运动绩效的改善) Muscle tone is poorly related with functional disability Indeed, poor motor control – lack of isolated control(分离控制不足) of individual muscles, muscle weakness, impaired dexterity(灵巧性减弱) , along with tissue changes – is usually more limiting……
Isolated knee and hip control
Spastic muscle can be weak
Spasticity and weakness
Diplegia Walk on tip-toe
Spastic gastrocaemius
Spasticity and weakness
Enhance Inhibition of stretch reflex(增强对神
肌反射的抑制)
Prolonged stretch(持续牵拉) Positioning Splint Serial casting Stretch – 6 hours Ice therapy – 20 minutes
TENS – Spasticity Enhance pre-synaptic Inhibition
Surgical treatment
(外科治疗)
Rhlzotomy – removal of rootlets, to reduce the afferent inputs into the spinal cord
Reduce spasticity over calf muscles
Spasticity
Abnormal muscle tone Hypotonous – flaccid Hypertonous – spasticity, rigidity
Spasticity – pathophysiology
痉挛的病理生理学
Lesion of CNS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Lack of supra-spinal inhibitory signals on stretch reflex(反射性伸展的上行性抑制信号不足) Definition : A motor disorder(失调) characterized(特征) by a velocity-dependent increase in tonic stretch reflex
Abnormal biomech alignment Selective motion
Weakness
Muscle tone
Biomechanical alignment
“Normal” alignment – most efficient “Abnormal” alignment – affect movement
(防护来自物理和化学的伤害)
If sensation does not recover Compensation e.g. vision for deficit in tactile sensation (靠视觉补偿触觉的不足)
Passible sensory and motor impairments
Manifestation
(显示, 证明)
of spasticity
Exaggerated(过强的) stretch reflex
• Tonic: increase resistance to passive movement • Phasic: increase tendon jerk
Clasp knife response
Coordination Cognition perception
(感知能力)
Loss of sensation Pain
Weakness
Joint stiffness, soft tissure shortening Muscle tone
Sensory re-education
Tactile(触觉), hot, cold, 2-point, stereognosis(实体辨别觉) Discriminative(识别), protective(给予保护) Early training – Detection and location of stationary and moving light touch stimuli(刺
A comparison between agematched normal & spastic hemiparetic subjects Hyperactive tonic stretch reflexes - increase resistance to passive movement
Spasticity - pathophysiology
Treatment
Correct (矫正) alignment of the trunk, UL and LL in sitting
Weight bearing(负重) over R LL
IN a more narmal postural set
Weight bearing and strengthing ex
Lesion of CNS Lack of supra-spinal inhibitory signals on stretch reflex Definition: A motor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 velocity-dependent increase in tonic stretch reflex Velocity Resistance
• Increase tone to a certain range and follows by a sudden reduction of tone
Clonus Abnormal posturing of the limbs, contracture, pain
Spasticity
Baclofen(巴氯酚) • Synapses(突触) Rhizotomy(神经跟切断术) • Afferent(传入的) Botulinum(肉毒素) • neuro-muscular junction(神经肌肉接头)
Rhizotomy Surgical procdure to reduce spasticity in gastrocaemius
Disability
Activity
Reduce Handicap Society
Participution
Individual
Task
Environment
Passible sensory and motor impairments
Altered biomechanical alignment(生物学力线的改变) Balance
痉挛
பைடு நூலகம்
弛缓
Muscle tone
Amount of tension in a relaxed muscle Tension stiffness Maintain posture(维持姿势) – prevent too much sway Make muscle ready to shorten Person with intact neuromuscular system, muscle tone is minimal i.e. resistance to passive movement is minimal Muscle tone can change according to posture and anxious level
Abnormal alignment in standing (postural set)
Marked asymmetry(明显的不对称) No weight bearing over R LL R LL adducted, planterflex R UL flexed L trunk is shortened
(增强突触前抑制)
TENS applied on fibula head (common peroneal nerve) to reduce spasticity of ankle planterflexors Parameters(因素) : • 0.2 ms square pulse • 99 Hz • 2×sensory threshold • 60 minutes • 5 times a week for 3 weeks
Flaccidity(弛缓)
Enhance excitation of stretch reflex(增强伸展反射的刺激)
Quick stretch(快速拉伸) Brisk touch Quick tapping(快速轻扣) Quick stroke of ice
Muscle tone and Muscle strength
Mass flexion Sh flexion Elbow flex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