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障碍的诊断思路
感觉器官疾病的症状表现和诊断方法是什么
感觉器官疾病的症状表现和诊断方法是什么我们的身体拥有精妙无比的感觉器官,它们如同忠诚的卫士,时刻为我们收集外界的信息,让我们能够感知世界的丰富多彩。
然而,当这些感觉器官出现疾病时,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常见感觉器官疾病的症状表现和诊断方法。
眼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眼部疾病的种类繁多。
比如,近视的人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而老花眼则会在看近处的东西时感到模糊不清。
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变得混浊,视力逐渐下降,看东西好像隔着一层雾。
青光眼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睛胀痛、头痛,严重时还会导致视野缺损。
眼部炎症,如结膜炎,会让眼睛发红、发痒、分泌物增多。
诊断眼部疾病时,医生通常会先进行视力检查,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然后通过眼压测量来判断是否有青光眼的可能。
散瞳验光可以帮助确定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的情况。
此外,医生还会使用裂隙灯显微镜来观察眼睛的前部结构,如角膜、虹膜、晶状体等,以发现炎症、损伤或其他异常。
眼底检查则能了解视网膜、视神经等眼底组织的状况,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检眼镜检查和眼底照相。
耳朵不仅能让我们听见声音,还参与维持身体的平衡。
中耳炎是耳部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耳朵疼痛、听力下降,耳朵里还可能有脓液流出。
耳鸣则是耳朵里持续或间歇性地出现嗡嗡声、铃声等异常声音。
耳聋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由于药物、噪声等因素导致的,表现为听力明显减弱甚至丧失。
对于耳部疾病的诊断,医生首先会进行耳部检查,观察外耳道和鼓膜的情况。
听力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以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
有时还会进行耳部的影像学检查,如CT 或 MRI,来查找耳部结构的病变。
鼻子不仅能让我们闻到各种气味,还能帮助我们呼吸。
鼻炎是常见的鼻部疾病,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鼻窦炎则会导致头痛、面部压痛,鼻涕可能会变得浓稠且有异味。
鼻息肉会阻塞鼻腔,引起呼吸不畅。
诊断鼻部疾病时,医生会通过前鼻镜检查观察鼻腔内部的情况。
感觉障碍的名词解释
感觉障碍的名词解释
感觉障碍的意思是指机体对各种形式的刺激无感知,或者感知减退以及异常等。
感觉障碍可能是末梢神经炎、脊髓外肿瘤、外伤、脑干及脑血管病变以及精神创伤等原因造成神经传导通路发生病损或出现异常刺激导致,临床症状主要会表现为感知减退或异常,甚至无感。
感觉障碍的患者一般可以到医院神经内科做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检查进行确诊,确诊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
平时需要做好护理工作,家人要尽量给患者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室内不宜放置危险物品,另外还要给患者做好患肢的保暖,可以让患者适度的进行一些功能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不可以吃刺激性的食物。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1、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
感觉系统一.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 感觉的解剖生理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 痛温觉传导路,② 深感觉传导路。
2.节段性感觉支配3.周围性感觉支配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㈠破坏性症状: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㈡刺激性症状:1. 感觉过敏2. 感觉过度3. 感觉异常4. 疼痛四.感觉障碍类型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㈢后根型: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 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
㈤脑干型: 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中脑、桥脑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㈦内囊型:“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㈧皮质型:对侧单肢感觉障碍。
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
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
运动系统神经病学所讲的“运动”,指的是骨骼肌的运动。
神经运动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①下运动神经元;②上运动神经元;③锥体外系统;④小脑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思路课件
Ⅴ 三叉神经
1. 中枢性和周围性感觉障碍
– 周围性:眼支、上颌支、下颌支 – 中枢性:洋葱皮样,中心部位为脑干的上
端,周边部位为脑干的下端。
2.角膜反射: 三叉神经传入、面神经传出,三叉神经 受损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当前您正浏览第21页,共80页。
面神经
皱额
皱眉
闭眼
• 脱髓鞘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缓解-
复发。
当前您正浏览第4页,共80页。
分析诊断
• 变性: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但主要侵
犯某一系统,如ALS、AD、PD等。
• 外伤性:明确外伤史。 • 肿瘤性: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 遗传性:儿童或青春期起病,部分成年
期发病。
• 发育异常:
当前您正浏览第5页,共80页。
病的部位(T4)。
• 两下肢呈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截
瘫),各种感觉丧失,大小便障碍、出 汗异常。
• 感觉障碍的平面是确定脊髓损害节段的
重要依据。束带感,或环绕躯干的神经 痛。
当前您正浏览第46页,共80页。
纵向定位(4)
Beevor征阳性: 病变在胸8至11时,引起腹直肌下半
部无力而上半部肌力正常,患者仰卧, 检查者以手压患者前额,患者用力抬头 时可见脐孔向上移动。
(复合感觉)的障碍。(如形体觉、两点 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等)
当前您正浏览第32页,共80页。
运动系统
当前您正浏览第33页,共80页。
概论
1.运动系统的组成:
• 锥体束:下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
• 锥体外系 • 小脑系统
2.主要症状:瘫痪
当前您正浏览第34页,共80页。
感觉障碍的诊断思路
34
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步骤
临床证据预判病变的临床解剖类型 客观检查确定病变的解剖类型 判定神经纤维的病理变化过程 分析起病方式及病程 判断病因是遗传性的还是获得性的 家系调查 寻找现存或已愈的伴发性疾病 血液学、生化学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 周围神经及皮肤活检
35
临床预判病变的临床解剖类型
明确损害的部位(根、节、丛、干) 受累神经纤维的类型及受累神经元
感觉减退或丧失,假节段性分布,具有特征性,与 单瘫相似) 损伤的对侧出现精细感觉(复合感觉)障碍:实体 觉、图形觉位臵觉障碍明显,浅感觉、触觉可保留 刺激性病灶可致感觉性癫痫发作:病灶对侧皮肤相 应部位感觉异常并可扩散到运动区引起癫痫; 伴UMN瘫, 视觉损害或失语。
22
感觉障碍定位分析
(脊髓空洞症); 前连合型: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 障碍(髓内肿瘤,脊空); 传导束型:受损平面以下长束(后索,脊 髓丘脑侧束、锥体束); 髓内CTLS?髓外SLTC?:
水平(节段)?
横贯? 半切?
27
查到感觉障碍应考虑什么?
脑外
• 周围神经? 末梢型:远端、对称性、完全性(运
37
单神经病 (Mononeuropathy) 多数性单神经病(Multiple mononeuropathy) 运动神经元变性 (Motor neuron degeneration) 运动、感觉神经元变性(Motor and sensory neuron degeneration) 运动神经病 (Motor neuropathy) 感觉神经病 (Sensory neuropathy) 植物神经病 (Autonomic neuropathy) 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Polyradiculoneuropathy) 多发性神经病 (Polyneuropathy) 多发性感觉运动神经病(Sensorimotor polyneuropathy) 其它 (Other)
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思路
可编辑课件PPT
13
以运动障碍为主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吉兰-巴雷综合征*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 ➢重金属中毒* ➢急性卟啉病* ➢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病* (CMT) ➢遗传性运动神经病
* 合并有感觉障碍
可编辑课件PPT
14
以感觉障碍为主
可编辑课件PPT
15
自主神经受累为主
可编辑课件PPT
•轴 突 变 性 : 常见于中 毒代谢性 和营养障 碍性;
•神 经 元 变性:常 见于癌性 感觉神经 元病、汞 中毒;
•节 段 性脱 髓 鞘:常见于 炎症性、遗 传性、中毒 性、代谢障 碍。
B. 轴索变性 (轴索变性&脱髓鞘
自远端向近端发 展)
C. 神经元变性 (轴索&髓鞘变 性)
D. 节段性脱 髓鞘(轴索可 无损害)
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可表现为泌汗、血管运动障碍、 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异常,常常和感觉神经损害一 起出现,较少和运动神经损害一起出现。
5
2·病变部位
•在纵向上确定病变是否位于神经根、神经干或者神经 末梢。 •在横向上确定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神经丛病还 是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3·发展规律
• 大多数免疫介导或感染性神经疾病具有明确的发病日 期。
19
16
周围神经病辅助检查思路 17
小结:
小结
对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诊断思路包括: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及至少一代的家族史; 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鉴别分析,寻找诱发因素; 3.选择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18
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断非常复杂,很多时 候的临床诊断只是对症状的一种描述和 解释以及对病因的推理。周围神经疾病 的诊断任重道远,以上内容由于时间仓 促,不免有不妥之处,希望能与大家共 勉,谢谢!
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病变部位类型判断、神经纤维病理变化过程、起病方式与病程、病因判断等临床诊断思路
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病变部位类型判断、神经纤维病理变化过程、起病方式与病程、病因判断等临床诊断思路判断临床症状是否符合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如下。
1、感觉障碍:刺激症状可有感觉异常、感觉过度、疼痛等,毁损症状有感觉减退或丧失,符合周围神经分布。
2、运动障碍:刺激性症状可有肌肉颤搐、肌束颤动、痉挛、肌肉痛性痉挛等,毁损性症状有肌力减退或丧失,轴突变性或神经断伤后,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作用而萎缩。
3、自主神经障碍:刺激症状可有多汗、高血压;毁损性症状有皮肤少汗或无汗、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缓、腹泻或便秘,甚至肠梗阻、阳痿、膀胱功能障碍等。
4、反射减低或丧失:腱反射的减低或丧失。
判断病变临床解剖部位/类型1、神经干疾病明确病变部位是单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病变神经属性是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或自主神经损害为主;病变神经纤维大小。
2、多数性单神经病的病因诊断血管炎:血管炎性神经病、糖尿病性单神经病和腰骶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类肉瘤;感染性:麻风病、HIV、莱姆病;免疫介导性: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运动感觉神经病;遗传性: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Tangier病3、以感觉神经受累为主的周围神经病糖尿病、维生素B12或维生素B1缺乏、恶性肿瘤、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原发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尿毒症、莱姆病、干燥综合征、麻风病。
4、小纤维神经病病因代谢/营养障碍:糖尿病、空腹血糖异常、胰岛素神经炎、代谢综合征、慢性肾病、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缺乏、甲状腺机能减退、高脂血症等;感染:HIV、丙型肝炎、Chagas病等;淀粉样变性:系统性、家族性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纤维性肌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结节病等;药物和毒素:甲硝唑、汞、疫苗等;副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和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肺癌等;遗传性疾病:Fabry病、钠离子通道病等;炎性疾病:感觉性/小纤维GBS等;其他疾病:帕金森病、Pomp病等;特发性疾病。
感觉功能评定
感觉功能评定一、概述1、概念:感觉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地和准确地评定康复病人感觉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方法。
2、目的及意义:感觉障碍的程度。
可按感觉消失、感觉减低、感觉过敏、感觉异常四类。
通过对感觉检查的结果分析,应能判断引起感觉变化的原因,感觉障碍对日常生活、功能活动及使用辅助具的影响,以及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可防止患者由于感觉上的变化而再受损伤,要能预测将来的变化,判断何时需要再次检查。
二、评定的方法和步骤:1、本体觉评定方法:需要准备的物品:大头钉若干个(一端尖,一端钝)两支测试管及试管架,一些棉花、纸巾或软刷;4-5件常见物:钥匙、钱币、铅笔、汤勺等;感觉丧失测量器或心电图测径器头、纸夹和尺子;一套形状、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件,几块不同质地的布。
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棉花或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
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
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
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
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
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的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压觉:让患者闭眼,检查者用大拇指使劲地去挤压肌肉或肌腱请患者指出感觉。
对瘫痪的病人压觉检查常从有障碍部位到正常的部位。
温度觉:包括冷觉与温觉。
冷觉用装有5—10 c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一45C 的温水试管。
在闭目的情况下交替接触患者皮肤,嘱患者说出冷或热的感觉。
选用的试管直径要小。
管底面积与皮肤接触面不要过大,接触时间以2—3秒为宜,检查时两侧部位要对称。
关节觉:是指关节所处的角度和运动方向的感觉,包括位置觉和运动觉。
感觉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以及康复治疗
各种感受器
3伤害感受器(nocloceptors) a痛 游离神经末梢
4电磁感受器(electromagnetic receptors) a视(vision)
杆状细胞(rods) 锥状细胞(cones) b 听觉 毛细胞 5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s) a味 味蕾感受器(receptorsOftastebuds) b嗅 在嗅上皮中的嗅神经感受器(receptors of olfactory nerves in olfactory eplthelium)
7
各种感受器
感觉感受器的分类
1机械感受器 a皮肤感觉感受器(cutaneous sensory receptors)
游离神经末梢(free nerve endings)(痛、温、触、压、痒等) 毛囊末梢(hair follicle endings)(触和机械运动) b深感觉感受器deep sensory (joint) receptors] 肌梭(muscle spindle)(位置和运动感) 神经腱梭(Golgi tendon organs)(肌极度牵张时防止肌损伤) 2温度感受器(thermoreceptors) a冷 冷感受器 b温 温感受器
23
感觉障碍的表现
• 刺激性症状
– 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如痛觉过敏, 表明感觉系统有刺激性病变。
– 感觉倒错:对刺激的认识错误。如把触觉刺激误认为 痛觉刺激,冷觉误为热觉。
– 感觉异常:没有明显的外界刺激而自发产生的不正常 的感觉,如麻木感、蚁走感、针刺感、烧灼感等,与 神经分布方向有关。多为周围神经受压引起。
– 脊髓型:感觉传导束横断时,损伤平面以下 各种感觉及运动缺失或减退。脊髓半侧损害 时,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伴中枢性 瘫痪,对侧痛、温度觉障碍,即脊髓半切综 合征。
感觉功能评定技术 评定 感觉障碍分类
感觉障碍分类
1.感觉过敏:感觉敏感度增加,神经兴奋國值下降,轻微刺激引起 强烈感觉。如痛觉过敏是对痛的感觉增强,一个轻微的痛刺激即可引 起较强的疼痛感。
2.感觉倒错:对刺激的感觉错误或对刺激的认识完全倒错,如将触 觉刺激误认为痛觉刺激,将冷觉刺激误认为热觉刺激等。
感觉障碍分类
3.感觉过度:一般发生在感觉障碍的基础上,感觉刺激阈增高且反应时 间延长,因此对轻微刺激的辨别能力减弱:当受到强烈刺激,经一段潜伏期 后(可达 30s),出现一种定位不明确的疼痛或不适感,并向周围扩散, 因此单点刺激往往感受为多点刺激,持续一段时间消失。
感觉障碍分类
4.感觉异常:在无外界刺激情况下出现异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麻 木感、蚁走感、肿胀感、束带感和冷热感等,通常与神经分布的方向有关, 具有定位价值。
5.感觉错位:刺激一侧肢体时,产生对侧肢体相应部位刺激感受,本侧 刺激部位无感觉,常见于右侧壳核及颈髓前外侧索损害,为该侧脊髓丘脑 束未交叉到对侧所致。
感觉障碍分类
6.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对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刺激所引起的 情绪反应。从感受器到中枢的整个感觉传导通路的任何病灶刺激都可引发 疼痛。没有外界刺激而感觉到疼痛者,称为自发性疼痛。
感觉障碍分类
(二)抑制性症状 感觉的传导途径被破坏或其功能受到抑制时,出现感 觉减退或感觉缺失。
感觉障碍分类
1.感觉缺失:感觉缺失时受试者在意识清楚情况下对刺激不能感知,有 痛觉缺失、温度觉缺失、触觉缺失等。在同一部位各种感觉均缺失,称为 完全性感觉缺失。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感觉存在,称为 分离性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及检查
感觉障碍及检查感觉分为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
以下所述是介绍躯体感觉。
躯体感觉包括了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浅感觉包括皮肤及黏膜的痛温触觉和压觉,受外界环境的理化刺激而产生,感受器大多浅表,位于皮肤内。
深感觉是深部组织的感觉,又称本体感觉,是由于体内肌肉的收缩,刺激了肌、腱、关节和骨膜等处的神经末梢,即本体感受器(肌梭、腱梭等)而产生的。
复合感觉是大脑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果,也称皮质感觉。
浅感觉有痛、温、触觉和压觉,障碍类型有:1、感觉异常。
最常见,无外界刺激自发感觉身体某一部位有异常,如麻木感、蚁走感、针刺感、温热感、触电感等。
2、感觉倒错,对触觉刺激感觉疼痛,对温热刺激感觉寒冷。
3、感觉迟钝,表现为刺激必须到达较强程度才能感觉到,或刺激从开始到被感知之间有一段潜伏期,随后可向周围扩散,刺激停止后仍持续有后作用。
4、感觉过敏,对刺激反应超过正常,轻微刺激可引起剧痛。
5、感觉减退,刺激阈增高,反应反而减弱,给予强刺激才能引起一般感觉。
6、感觉缺失,在清醒状态下,对刺激全无感觉,如同一部位各种感觉都消失,成为完全性感觉缺失,如只有某种感觉缺失,其它感觉尚存,则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深感觉,也称本体感觉,包括:1、关节觉,包括位置觉和运动觉,位置觉是患者闭目,检查者将肢体置于某种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让另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角度。
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被动活动患者四肢,让患者说出肢体的运动方向,如检查者轻持患者的手指或足趾两侧做被动运动约5度左右,让患者闭目回答向上或向下,如感觉不清可加大活动幅度或再尝试较大的关节。
2、震动觉,用每秒震动128次的音叉柄端置于患者肢体的骨隆处,如胸骨,锁骨,肩峰,鹰嘴,尺桡骨茎突,棘突,髂前上嵴,股骨粗隆,腓骨小头及内外踝等,询问患者有无震动感,并注意感受时间,两侧对比,正常人有共鸣性震动感。
复合感觉,是大脑皮质(顶叶)对各种感觉刺激整合的结果,必须在深浅感觉均正常时检查才有意义。
常见精神障碍的表现与诊断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 障碍和情绪障碍 包括多动障碍、品行障碍、 品性与情绪混合障碍、特发 于童年的情绪障碍、儿童社 会功能障碍、抽动障碍、儿 童社会功能障碍、抽动障碍 等类别。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 (1)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有精神病 性障碍,但不符合0-8类的诊断标准。 • (2)待分类的非精神病性障碍:有非精 神病性障碍,但不符合0-8类的诊断标 准。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 妄想性障碍
• 一、精神分裂症 • 青春型 • 偏执型 • 紧张型 • 单纯型
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 妄想性障碍
• 二、偏执性精神障碍
•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
• 一、躁狂发作
• 二、抑郁发作
• 三、双相障碍 •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
六、慢性脑病综合征
• 以痴呆为主要表现,伴慢性精神病症状如 抑郁状态、类躁狂状态、类精神分裂症状 态,以及明显的人格改变和遗忘。通常不 伴有意识障碍。常常由慢性器质性疾病引 起,也可以是急性脑综合征迁延而来。
七、神经衰弱综合征
• 主要表现为易感疲劳、虚弱、思维迟缓、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情况脆弱, 常伴有头痛、头晕、感觉过敏、出虚汗、 心悸、睡眠障碍等。常见于神经衰弱、器 质性精神障碍的早期及恢复期。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 眠及性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包括进 食障碍、非器质性睡眠障碍、非器质性功 能障碍等。
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 障碍和性精神障碍
• (1)人格障碍是指人格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 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作风的异常行为模 式。 • (2)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是指在过分强烈的欲望 驱使下,采取某些不当行为的精神障碍,这些行为 是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或给自己造成危害,其行 为目的仅仅在于获得自我心理满足,如病理性赌博、 病理性纵火、病理性偷窃、病理性拔毛发等。 • (3)性精神障碍的包括性身份障碍(有变化自身 性别的强烈欲望),性偏好障碍(以异于常人的方 式满足性欲)等。
常见精神障碍-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
常见的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内感不适和感觉质变
四种。
1.感觉过敏又称感觉增强,由感觉阈值降低或强烈的情绪因素所致。
临床表现为患者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反应特别强烈、难于忍受,比如不能忍受电话铃声、关门声、冷水、阳光等。
感觉过敏多见于丘脑或周围神经病变,在精神科常见于焦虑障碍、躯体形式及相关障碍等。
2.感觉迟钝又称感觉抑制,由感觉阈值升高或强烈的情绪抑制所致。
临床表现为患者对强烈的刺激不能感知或感觉轻微,比如针刺没有疼痛感。
感觉迟钝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谵妄或其他类型的意识障碍,在精神科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3.内感不适由感觉异常所致。
临床表现为患者诉述体内有异常的不适感,比如喉部阻塞感、腹部气流上涌、内脏扭转或牵拉疼痛等。
内感不适多见于躯体形式及相关障碍、分离性障碍、焦虑障碍等。
4.感觉质变由物质中毒所致。
临床表现感觉性质的改变,
比如“红视症”、“绿视症”等。
感觉质变常见于药物或毒物中毒。
感觉障碍的诊断思路
预后评估与注意事项
预后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 。
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患者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疼痛等。 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理问题。
THANKS
类型
包括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倒错、感觉过度、情感性感 觉障碍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感觉障碍的病因多样,包括神经系统病变、心理疾病、内分泌失调、药物不 良反应等。
发病机制
涉及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元活动及心理因素等多个层面。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估。
临床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对于感觉障碍患者,评估的内容应包括感觉减 退或消失的部位和范围、感觉过敏的程度和范 围、感觉异常的性质和程度等。
通过临床评估可以初步判断感觉障碍的类型、 原因和程度,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是指对某种疾病做出正确诊断所需的一 系列程序和方法。
05
感觉障碍的诊断思路
鉴别诊断思路
1
鉴别诊断应首先明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判断其是否为感觉障碍及其类型。
2
了解患者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等资料,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3
对于不同类型的障碍,鉴别诊断的重点和方法 也有所不同,如感觉过敏需要与疼痛障碍进行 鉴别。
临床评估与诊断
诊断流程应遵循一定的步骤,如病史询问、体格 检查、初步判断、鉴别诊断、临床评估、实验室 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对于感觉障碍的诊断,诊断标准应包括病史、体 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 内容。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1. 周围神经型:周围神经受损时其所支配的皮肤区出现感觉障碍一般有 4 个特点:① 感觉受累的同时往往有运动障碍、肌营养障碍及反射障碍等; ② 神经干或神经丛受损时则引起一个肢体多数周围神经的各种感觉障碍; ③多发性神经病时,因病变多侵犯周围神经的末梢部分,感觉多呈袜套或手套状障碍分布; ④ 若病变限于某一神经的特殊支干,也可发生神经支配区以感觉障碍为主的表现,如股外侧皮神经损害、腓神经损害等。
2. 后根型:脊髓后根受损如压迫、炎症而产生刺激,相应后根常有放射性疼痛,称根性疼痛,病变在胸髓后根的典型症状是束带样痛,如脊髓髓外肿瘤、椎间盘突出。
3. 脊髓型:横贯性脊髓病变产生病变平面以下的感觉丧失,伴有截瘫或四肢瘫、大小便障碍,见于脊髓炎、脊髓压迫症。
脊髓半切综合征见于外伤、髓外肿瘤的早期,为病变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障碍,病变对侧的痛觉、温度觉障碍。
脊髓后角病变感觉障碍亦为节段性分布,痛觉、温度觉减退,触觉和深度觉仍保存(分离性感觉障碍),这是因为痛觉、温度觉纤维进入后角,而一部分触觉(识别性触觉)和深感觉纤维直接进入后索,如脊髓空洞症、脊髓外伤等。
脊髓中央部位病变,由于损害了前连合,引起病变节段支配区的感觉分离性障碍,即两侧对称的痛觉、温度觉丧失而触觉保存。
如髓内肿瘤等。
4. 脑干型:延髓外侧病变损害了脊髓丘脑侧束及三叉神经脊束、脊束核,产生交叉性的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和对侧半身痛觉、温度觉缺失,如延髓外侧综合征、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引起的病变。
一侧桥脑和中脑病变引起对侧偏身和面部的感觉障碍,常伴有受损平面的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见于脑血管病所引起。
5. 丘脑型:丘脑为深浅感觉的第三神经元所在部位。
丘脑病变引起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
感觉减退较触觉、深感觉障碍为轻,但可伴有比较严重的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后二者多见于血管病。
6. 内囊型:内囊受损时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
康复科感觉系统检查
康复科感觉系统检查【目的】(一)确定机体有无感觉障碍,并判断其性质、程度、范围。
(二)诊断和评定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疾患。
(三)评定康复医疗及感觉训练效果。
【方法】(一)一般顺序:1、通过问诊大致了解感觉异常情况。
2、根据需要准备用具,如针、毛笔、试管、音叉、二点觉检查器等。
3、向被检查者说明检查方法,取得合作。
4、脱去衣服,暴露被检查皮肤。
5、要求被检者精力集中,对检查刺激要迅速作出回答,如有或无,什么感觉,什么部位。
6、左右二侧、远近端对比检查,明确障碍范围。
7、一般检查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
8、感觉障碍评定标准:S:感觉完全消失。
S1:深感觉减退,浅感觉消失。
S2:深感觉正常,浅感觉减退。
S 2+:同S2,但出现感觉过敏。
S3:浅感觉大致正常,感觉过敏消失。
S 3+:同S3,有定位能力,二点辨别觉接近正常。
S4:感觉正常,指二点辨别觉∠6mm,实体觉恢复。
(二)浅感觉检查:1、触觉检查:用毛笔或棉絮以同等压力轻轻触皮肤,持续刺激为固定法,移动刺激动触觉。
2、触—压觉定量检查:用粗细不同的尼龙丝,垂直触于皮肤,达到一定力量后尼龙丝将弯曲。
由细到粗递增,达到被检者有感觉为止。
反复三次,有二次不能指出同一压力时更换较粗一号尼龙丝测试。
查出压力阈值大小,以尼龙丝直径记录。
3、痛觉检查:用针尖刺激皮肤,感到疼痛立即回答。
若开始为触感,2~3称钟后痛感为延迟痛觉,见于脊髓痨患者。
4、温度觉检查:将盛有40~45℃温水与10℃凉水的试管底部触及皮肤3秒钟。
5、检查顺序:面、颈、上肢、躯干、下肢。
移动方向在四肢与长轴平行,在胸腹与肋骨平行。
6、判断标准:分减退、消失、过敏、异样。
7、将检查结果按感觉性质、程度、范围,用不同符号、颜色分别记录在身体感觉分布图上。
(三)深感觉:1.关节觉:(1)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拇、食指捏住其指(趾)二侧且放在一定位置,让其说出指(趾)名称及位置。
(2)运动觉:在(1)的位上向上和向下被动运动,让其说出肢体运动的方向。
感觉障碍及评定
(二) 抑制性症状 1. 感觉缺失(anesthesia) 2.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评定方法 (一)浅感觉检查
1.触觉:用棉签或软毛笔轻触患者的皮肤,让患 者回答有无一种轻痒的感觉或让患者数所触次数, 每次给予的刺激强度应一致,但刺激的速度不能 有一定规律。 2.痛觉:以均匀的力量用针尖轻刺患者需要检查 部位的皮肤,让患者指出受刺激部位。 3.温度觉:用分别盛有冷水或热水的试管两支, 交替、随意地接触皮肤,试管与皮肤的接触时间 为2~3s。 4.压觉:检查者用大拇指用劲地去挤压肌肉或肌 腱,请患者指出感觉。
(三)脑干型感觉障碍 1.分离性感觉障碍:延髓旁正中部病变损伤内 侧丘系时,出现对侧肢体的深感觉障碍和感 觉性共济失调,而无痛觉、温度觉感觉障碍。 2.交叉性感觉障碍:病变累及延髓外侧部,出 现病变对侧肢体的痛觉、温度觉障碍和病灶 同侧的面部感觉障碍。 3.偏身感觉障碍:脑桥和中脑损害时,出现对 侧偏身和面部的各种感觉缺失,一般伴有病 变同侧颅神经运动障碍。
二、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周围突 分布于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感受器,中枢 突形成薄束或楔束。第2级神经元束核和楔束 核发出纤维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形成内侧丘 系,进入第3级神经元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发 出的纤维经内囊后脚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中、 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以及中央前回。
(五)内囊型感觉障碍 特点为肢体重于躯干、肢体远端 重于近端、深感觉受累重于痛、温觉。 常合并运动、视纤维的受累,表现为 “三偏”,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 偏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UMN瘫, 视觉损害或失语。
22
感觉障碍定位分析
周围型感觉障碍
末梢型 神经干型 神经丛 后根型
中枢型感觉障碍
脊髓型(后角,前连合 型,传导束型)
脑干型
丘脑型
传 导
内囊型
37
单神经病 (Mononeuropathy) 多数性单神经病(Multiple mononeuropathy) 运动神经元变性 (Motor neuron degeneration) 运动、感觉神经元变性(Motor and sensory neuron degeneration) 运动神经病 (Motor neuropathy) 感觉神经病 (Sensory neuropathy) 植物神经病 (Autonomic neuropathy) 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Polyradiculoneuropathy) 多发性神经病 (Polyneuropathy) 多发性感觉运动神经病(Sensorimotor polyneuropathy) 其它 (Other)
感觉障碍的诊断思路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牛松涛
1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
病史+体格检查(H &P):获得疾病重要信息
解剖诊断/定位诊断:
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演 变过程
定性诊断/病因诊断:
病史+体征+辅助检 查结果
2
感觉检查的注意事项
先全身检查一遍,如发现有感觉障 碍,再从感觉消失或减退区查至正 常区,然后至过敏区;
5.3 传导束型
脊髓感觉传导束损害后发生受损节段水平以下 有关的感觉缺失或减退;
后索型(type of posterior funiculus):同 侧深感觉缺失或减退,感觉性共济失调;
13
脊髓半切综合征 Brown-Sequard’s syndrom
对侧:痛温觉丧失 同侧:深感觉丧失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16
6.脑干型(type of brain stem)
脑桥和中脑病变:内 侧丘系、脊髓丘脑束 和颅神经的感觉纤维 已合并在一起;
对侧半身感觉缺失; 一般都有病变同侧颅
神经运动障碍,可与 其它部位病变引起半 身感觉缺失鉴别;
17
7.丘脑型(type of thalamus)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上肢比下肢明显; 肢体的远端较近端严重; 深感觉和触觉障碍较痛觉、 温度觉明显;
31
周围神经解剖
周围神经包括颅神经、脊神经根、背根神经节、周围神经干 及其末梢、周围自主神经系统;
神经包含有不同的轴索类型
大的有髓轴索包括运动轴索和传导震动觉、本体感觉和 轻触觉的感觉轴索;
小的有髓轴索包括自主神经纤维和传导触觉、痛觉和温 度觉的感觉轴索
病变主要累及后者二种类型纤维的周围神经病称为小纤 维神经病;
9
5.1 后角型(type of posterior horns)
解剖:深感觉及部分触觉纤维系绕过后角进入后束; 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保留深感觉和触觉; 见于脊髓空洞症;
10
5.2 前连合型 (type of anterior grisea commissura)
解剖:脊髓前连合是两侧脊髓丘脑束的交叉纤维所在; 损害时产生两侧、对称性、节段性痛觉、温度觉缺失或减退,
临床上大纤维神经病与小纤维神经病的鉴别:
大纤维传导震动觉和本体感觉;
小纤维传导疼痛和温度觉;
轻触觉由大、小神经纤维共同传导;
32
病理生理学
轴索损伤(轴索病): 华勒氏变性:轴索的断裂导致损伤部位的远端轴索变性, 髓鞘崩解; 轴突变性(称为逆行性死亡 “dying back”) :在大多 数中毒和代谢性损伤,神经轴索远端部分变性,伴继发 髓鞘崩解;
33
34
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步骤
临床证据预判病变的临床解剖类型 客观检查确定病变的解剖类型 判定神经纤维的病理变化过程 分析起病方式及病程 判断病因是遗传性的还是获得性的 家系调查 寻找现存或已愈的伴发性疾病 血液学、生化学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 周围神经及皮肤活检
35
临床预判病变的临床解剖类型
明确损害的部位(根、节、丛、干) 受累神经纤维的类型及受累神经元
而触觉及深感觉仍保留; 见于脊髓空洞症、脊髓出血、髓内肿瘤;
11
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区别
后根:患侧、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根痛 后角:患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
消失,触觉保留); 灰质前连合: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痛温消失,触觉保留); 前连合交叉,双侧受累
12
的损伤部位(细胞体、轴突的远段 亦或近段)
36
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解剖分类
单颅神经病 (Cranial Mononeuropathy) 多数性单颅神经病(Multiple Cranial Mononeuropathy) 多发性颅神经病(Cranial Polyneuropathy ) 单神经根病 (Mononeuropathy) 多数性单神经根病(Multiple Mononeuropathy) 多发性神经根病(Polyradiculopathy) 单神经节病 (Monoganglionopathy) 多发性神经节病 (Polyganglionopathy) 臂丛神经病 (Branchial plexus neuropathy) 腰骶丛神经病 (Lumbosacral plexus neuropathy)
束
皮层下型
型
皮层型
23
思考:感觉障碍意味着什么?
24
查到感觉障碍应考虑什么?
是否可靠?
意识清楚? 手法正确? 心理状态?
25
查到感觉障碍应考虑什么?
脑内?脑外? 脑内:
皮层:单肢,复合感觉,EP,语言,情感,认知 丘脑:偏身,深感觉重于浅感觉,远端重于近端 内囊:三偏 脑干:颅神经中脑、桥脑偏身,延髓交叉
轴索病 华勒氏变性 轴突变性(dying back)
往往只累及身体的某 一部分,称为单肢感 觉缺失;
常在肢体的远端部位, 上肢比下肢重,上肢 的尺侧和下肢的腓侧 较明显;
21
10.皮层型感觉障碍(二)
对侧一个上肢或下肢分布的感觉减退或丧失(单肢 感觉减退或丧失,假节段性分布,具有特征性,与 单瘫相似)
损伤的对侧出现精细感觉(复合感觉)障碍:实体 觉、图形觉位置觉障碍明显,浅感觉、触觉可保留
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或背根神经节病变,常继发神经元的 周围突和中央突变性。由于损伤发生在细胞体,恢复常常不 完全。
髓鞘病:发生在髓鞘水平,可由炎症或遗传异常引起; 在获得性脱髓鞘性神经病,损伤常常为斑片状(patchy)或 节段性。由于轴索相对完整,恢复常常迅速(数周到数月) 而完全; 髓鞘遗传性异常通常病变较弥散,伴有缓慢进展性病程;
见于药物中毒(异烟肼、呋喃 类、长春新碱)、重金属中毒、 化学品中毒、营养缺乏与代谢 障碍等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
5
2.神经干型(type of nerve trunk)
条块状感觉障碍:受损周围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分布区各种 感觉都发生障碍(刺激/损毁症状),多伴神经支配的运动 及自主神经机能障碍;
3
感觉障碍定位分析
周围型(末梢型,神经干型,神经丛,后根型)
中枢型
脊髓型(后角,前连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导束型)
脑干型
丘脑型 内囊型
传导束型
皮层下型
皮层型
4
1.末梢型
四肢远端对称性完全性感觉缺 失,呈手套、袜套样分布,可 伴有相应区内运动及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
从肢体的最远端开始,逐渐向 近端波及;
感觉障碍的程度不一致: 在中心部可为感觉消失;周边部可为感觉减退; 常表现为近端轻远端重,上肢轻下肢重;
桡神经的垂腕
尺神经的爪形手
6
3.神经丛型
当颈、臂、腰、骶丛的任何一个神经丛损害时,则出现 该神经丛支配区的各种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的范围为该神经丛所分布的各神经干感觉纤维 支配区,故感觉障碍的区域要比神经干型为大; 臂丛的上丛损伤: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等 瘫痪,手的小肌肉则不受累,感觉受损的范围包括三 角肌区、手及前臂桡侧; 腰骶神经丛综合征:单侧或双侧, 对称或不对称性的L2S1,表现为支配区的疼痛、感觉障碍和肌无力萎缩等。 若波及到骶尾丛可出现二便障碍;
14
脊髓横贯损害
syndrome of complete of spinal cord
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性全部感觉障碍 伴有截瘫和尿便障碍
15
6.脑干型(type of brain stem)
延髓外侧部病变:损害三叉神经脊髓束核及 脊髓丘脑侧束,交叉性感觉障碍;
发生病灶同侧的面部感觉障碍和病变对侧躯 肢的痛觉、温度觉障碍;
7
4.后根型(type of posterior roots)
单侧、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常伴有相应神经根的剧烈 放射性疼痛(根痛);
见于神经根炎、椎间盘脱出、髓外肿瘤;
8
5.脊髓型(type of spinal cord)
后角型(type of posterior horns) 前连合型 (type of anterior grisea commissura) 传导束型
38
客观检查确定病变的解剖类型
根据诊断需要使用的辅助检查手段 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定量试验 植物神经定量试验 放射学及影像学检查 腓肠神经活检等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