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受精作用和有性生殖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2章第1节第2课时受精作用

2.下列与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大意义 B.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C.经过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之后,后代与亲本的DNA数量不一定一致 D.经过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之后,后代与亲本的基因数量保持一致
答案 D 解析 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每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 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组成相同的精细胞,图中①④可能来自同 一个精原细胞,②⑥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 胞,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因此图中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 胞,A、B两项正确,D项错误;1个次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个相同的精细胞,图 中8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各不相同,至少来自8个次级精母细胞,C项正确。
2.意义 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有差异,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二、受精作用 1.受精作用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1)保证了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 物遗传的稳定性。 (2)子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 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 有重要意义。
【归纳提升】 细胞分裂及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及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分析 (1)细胞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
①ab段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bc段为减数分裂Ⅰ,cd段为减数分裂Ⅱ,即ad 段为减数分裂。 ②e点表示进行受精作用。 ③eg段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其中ef段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fg段为有丝分 裂的分裂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受精作用

形成第一道屏障(作用 ) 产生透明带反应
精子被微绒毛抱合
精子外膜与卵黄膜融合
精子进入卵
变化① 产生卵黄膜
封闭作用 精
子 进
变化② 尾部脱离
入
核膜破裂
卵
后
激活卵子完 变化③ 成减数第二
次分裂,排
出第二极体
形成第二道屏障 (作用?)
形成雄原核
形
发育 成
移动 接触
受
合并 精
形成雌原核
卵
(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b、由于配子类型的众多,当雌、雄配子结合后,便形成了众多类 型的生物体。例如人类在减数分裂时,仅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 合,就可能形成223 种配子类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就可形成 223×223=246种不同类型的后代,足以造成遗传类型的多样性。
③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 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进化。
• (4)如果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 你认为哪一种分裂方式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 为什么?
一、萨顿的假说(类比推理)
发现问题:用蝗虫细胞作实验材料,研究精子和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现孟德尔定律中基因的分 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假说的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 给下一代的。
对应例题:1、右图为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 殖的3个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则其中①②③ 分别为( B )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C、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① 配子
合子
②
③
生物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说课稿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实质,了解了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来保持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这一过程是通过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来实现的。
这为我们学习本节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起到了铺垫作用。
而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下一节伴性遗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此时刚刚升入高二不久,对高二的知识深度还未完全适应,第一章中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存在,第二章学习了减数分裂,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顺理成章的,借此节课,可以将前面的内容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部分进行一个回顾,更加明确二者关系,所学知识也可以更加条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能够运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能够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能力目标:体会类比推理法,通过对重难点探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转化为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学习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团体合作精神。
四重难点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五教学程序探究活动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以引导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并辅以讲授法等。
)(一)情境导入(学生小组学习,合作讨论)通过复习以及提问豌豆杂交试验中有关基因和减数分裂时有关染色体变化的过程等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孟德尔所提出的遗传因子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分别具有什么特点以及相似点。
学生思考与做出大胆猜测,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二)萨顿假说根据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与孟德尔杂交中遗传因子的相似之处,以及阅读萨顿所做的蝗虫实验引导学生根据类比推理得出萨顿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结论。
(三)反思其结论类比推理的科学性——是否正确?(缺少实验证据)(四)用实验作为假说证据假说要想成为真理,以实验加以验证,方法——假说演绎法。
2.2有性生殖

3.受精过程
用绿
为色
什开
么花
被植
称物
为双 受
的 受 精
精作
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壁 果皮
珠被 种皮 果 受精极核 种 实
胚乳 子 受精卵 胚
⑴双子叶植物,如大豆、荠菜、棉、麻、花生、 苹果、梨、烟草等,成熟种子内一般无胚乳,种 子发育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即种子的营养物 质主要贮存在子叶。
⑵单子叶植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竹类、 甘蔗、椰子、蒜等,成熟种子内一般有胚乳,种 子发育过程中胚乳没有被子叶吸收,即种子的营 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
1.受精作用的场所:输卵管
四、受精作用 2.概念: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3.过程:膜融合——质融合——核融合
一、受精作用
4.受精作用过程示意:
精子
卵细胞
A
A
受精卵
同源染色体
一条来自父方一 条来自母方,形 状大小基本相同
一、受精作用
5.特点:受精卵中的核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 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 卵细胞。
阅读教材19页,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 2.什么是无性生殖?其特点是什么? 3.无性生殖类型有哪些?找出各类型代表生物。 4.什么是有性生殖?其特点是什么?
二、生物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1.无性生殖 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
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主要有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 殖和营养生殖等几种方式。
有性生殖
学习内容:
一、受精作用(重点) 二、生物的生殖方式 三、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及个体发育 过程 四、脊椎动物有性生殖及个体发育 过程
苏教版教学课件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外语国际学校高二生物《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性生殖》课件

第2章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 数 分 裂
概念分析
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 如:精原细胞 → 精子 3.特点: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
续分裂两次 4.结果: 分裂所得的生殖细胞中染色 体数目减少一半
归纳细胞增殖的方式
有丝分裂:与
四、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 阅读P15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完成边做边学“精子 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模式图”。
卵细胞 是在卵 巢中形 成
联会,形成四分体
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第 二 极 体
卵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不同点
场所 过程
精子的形成
睾丸
卵细胞的形成
卵巢 第一极体均等分裂; 其它为不均等分裂 无变形期
《有性生殖》参考答案 1-5、CCC(3A)DC 6-10、ABACC
11-12、BC 13、(1)减数分裂 睾丸或卵巢 (2)受精作用 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细胞 核融合(3)受精卵 有丝(4)10条和20条 14、(1)AE CD DE (2)FK FH(3)糖蛋 白 头部(4)加快 受精卵 (5)受精作用 15、(1)初级卵母细胞 四分体(第一次分 裂前期)(2)2 A和B、C和D(3)4 1 (4)b或b′
1个 1个
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次级 精母 细胞 2个
精 精 着丝点分裂 变形 细 染色单体分开 胞 子 4个 4个
(染色体数:2n)(染色体数:2n)
(染色体数:n-2n) (染色体数:n)(染色体数:n)
同源染色体分离 思考: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是__ ___________。
有性生殖和受精

二、有性生殖 1、生殖的概念 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现象。 2、生殖的意义 使生命得到延续。 3、生殖的类型 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大类。 大多数生物能进行有性生殖。 4、有性生殖的概念 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 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如受精 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有性生殖的过程 亲代 2n 精子 n 卵细胞 n 新个体 (受精卵) 2n 2n 合子
6、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主要区别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7、有性生殖的意义 由于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 由合子(受精卵)发育成的后代就具备了双亲的遗 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于生物 的生存和进化有重要的意义。
( A )10.鱼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先是产生卵细胞 和精子,接着发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然后受精 卵发育成小鱼。在这一过程中各种现象发生的先后 次序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C.联会,有丝分裂,等位基因分离 D.等位基因分离,有丝分裂,受精作用 ( B )11.假若30个卵原细胞和15个精原细胞经减 数分裂后均正常成熟和受精,则所产生的受精卵数 为 A.15 个 B.30 个 C.60个 D.120个
第二节 受精和有性生殖
【目标】简述受精过程及其意义 【重点】有性生殖的受精过程及意义 【难点】有性生殖概念
一、受精过程及意义
1.概念: 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时间: 开始于精子细胞膜与卵细胞细胞膜的接触; 结束于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细胞核的融合。 3.过程: ①精子头部的细胞膜与卵细胞细胞膜融合;
第二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在动物的胚胎发育中,多细胞动物由受 精卵开始,经卵裂、囊胚、原肠胚等一 系列过程,逐渐发育成成体。
二、生殖(reproduction)
1.生殖的方式 无性生殖 裂殖 出芽 孢子生殖 动物的再生作用 有性生殖 同配生殖(isogmy):衣藻 异配生殖(anisogamy):实球藻 卵配生殖(oogamy) 孤雌生殖(特殊的有性生殖)
物个体胚胎发育的几个早期发育阶段非常相似,都 按一定渐进的顺序进行的,这种相似性正好反映了 动物界系统发育渐进的顺序性。
系统发育:单细胞动物
群体原生动物 二胚层动物 三胚层动物
个体发育:受精卵 囊 胚 原肠胚 中胚层形成后的胚胎
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按顺序重演其祖先的 主要发育阶段,是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椐
三胚层多细胞动物
➢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等 ➢假体腔动物:原始体腔形式
线虫动物,线性动物等 ➢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后的多数动物
假体腔的形成
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 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而未 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 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 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为假体腔
1、共性 2、特殊性
从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来看动 物界系统发育的历史过程,可以更清楚地看 到两者间存在着统一的一条客观规律,为生 物发生律,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简短而迅速 地重演了系统发育的过程。
生物发生律(Begenetic law):
由德国科学家赫克尔(E.Haeckel)于1866年提出。 从大量的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中发现:动
囊胚腔
囊胚腔的出现使胚体细胞的活动有了充分的空间
3. 原肠胚期 出现了原肠腔、内胚层、外胚层、原口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说课教案长垣一中段晓娟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有性生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构想。
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性生殖》编写在高中新课程(苏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的第二节。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在讲完减数分裂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有性生殖细胞的认识。
另一方面,它又为遗传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所以说,《有性生殖》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制订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受精的过程及意义。
举例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与果实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系统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交流的能力。
通过回顾初中知识,再引入新知识,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孕育新的生命的视频,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和学会感恩。
通过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及果实形成的学习,激发学生探讨自然界奥秘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出受精的过程及意义。
难点:理解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与果实的形成。
教法、学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我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分组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俗话说“授人以鱼,莫过于授人以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受精作用

种
受精极核 3N
补充.生物体的生殖方式
1.有性生殖
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经过两 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成为合子 (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PS:有性生殖的核心:产生配子 配子两两结合成为合子
2.无性生殖
一切不涉及性别、没有生殖细胞参与、没有受精过程 的生殖都称为无性繁殖(直接用营养体细胞繁殖后代 ) 方式:裂殖:草履虫二分裂;出芽:水螅;孢子:
霉菌;再生:壁虎断尾;嫁接等
补充:遗传方式
•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控制 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 特点及原因 (1)特点 • 细胞质遗传 • ①母系遗传:不论正交还是反交,F1性状总是受母本 (卵细胞)细胞质基因控制; • ②杂交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2)原因 • 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 ②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不均等分配。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
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AaBb…) 的一个生物体,其精(卵)原 细胞可能产生2n种类型的配子
2n种精子
2n种卵细胞 交叉互换
生物多样性
……
(二)受精作用
1.概念: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细胞 膜外面出现了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 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二者的染色体会合。 3.结果: 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的染 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 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对于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补充:双胞胎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二 受精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3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2.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探究减数分裂中配子形成多样性的原因2.总结在坐标系中绘制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减数分裂中配子形成多样性的原因。
2.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减数分裂中配子形成多样性的原因。
教学突破通过受精作用的分析,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意义。
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探究减数分裂中配子形成多样性的原因。
特别强调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在坐标系中绘制染色体变化规律曲线,加深知识的理解,促进技能的形成。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讲述法、比较法、谈话和个别指导法。
学法:模型构建、比较学习法、动手绘图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制作或图片等。
学生准备:橡皮泥、坐标系图纸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受精作用(一)受精作用(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模型建构导入:一对夫妇怎么会出不一样的孩子?图片展示提问:什么是受精作用?(答: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请学生看教材彩图2-7,设想受精的具体过程,并在教师引导下尝试描述。
(答: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提问:通过受精作用,染色体的数目出现什么变化?(答: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提问: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同学们现在是否真正明白了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意思了?(答:从同源染色体的角度看,精子和卵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都是成单存在,精子带有其中的一条,卵细胞带有其中的另一条。
受精作用和有性生殖——编辑

?胚Βιβλιοθήκη 玉米种子储藏养料的结构是 菜豆种子储藏养料的结构是
胚乳 子叶
; 。
?
菜豆种子为什么没有胚乳
很多双子叶植物,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 被子叶吸收了,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里,供胚萌发 时利用。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一个 白胖子。(打一果实)
麻屋子、红帐子和白 胖子分别是指花生果 实中的那些结构?
受精
受精卵
有丝分裂
体细胞
受精卵
细胞核:精子的核+卵细胞核
细胞质:几乎全由卵细胞提供
受精卵的核基因:父母各给一半。 受精卵的质基因:几乎全来自于母亲。
高等动物的有性生殖细胞形成与受精作用:
高等动物(2N) (
母 本 减 数 分 裂
有丝分裂
受精卵(2N) 受精作用
父 本 减 数 分 裂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 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 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受精作用
胚乳 (3n)
受精卵
胚 (2n)
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如何变化? 花被一般都凋落,雄蕊也凋落,雌蕊的 花柱和柱头也凋落。
思考:
果实的各个部分是由什么 发育来的?
3 绿色开花植物完成受精后如何发育?(图2-6)
第1阶段:种子的形成
子 房
子房壁
胚 珠
珠被
果皮 种皮
受精 极核 受精卵
果 胚乳 种 实 子
变态 发育
原肠胚(具原肠腔、3胚层)
细胞分化、 组织、器官形成
幼体 (从卵膜中孵化或母
体生出)
成体(性成熟
个体)
[例]下图是青蛙生活史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2.2有性生殖第一课时

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二节有性生殖(第一课时)撰写人:徐大江审定人:卢华香编号:05 2010-3-2一、学习目标1.受精的概念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3.学习重点和难点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二、学习过程1.复习: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2)数目比较:2. 受精作用概念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融合成的过程。
3. 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受精过程中,精子的进入卵细胞,精子的与卵细胞的相融合,使彼此的会合在一起,从而使受精卵中的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当堂检测( )1.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A.1:1:2:4 B.1:1:1:2 C.1:1:4:4 D.1:1:1:1( )2.某生物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染色体16条, 则该生物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A.32B.16C.8D.4( )3.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A.42、84、84 B.84、42、84 C.84、42、42 D.42、42、84( )4.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③④D .④ ( )5. 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A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B .有丝分裂前期C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D .有丝分裂末期( )6.雌蛙的卵巢中有初级卵母细胞6 000个,若全都能经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从理论上计算所生成的卵细胞和极体数分别是A .6 000和6 000B .6 000和18 000C .6 000和2 400D .6 000和12 000 ( )7. 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A .无丝分裂B .有丝分裂C .减数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8. 某物种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有染色体32条,则该物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A.8 B.16 C.32 D.64 ( )9. 下列细胞时期中一定具有染色单体的是A .联会 B.卵细胞 C.精原细胞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0.假设下图为某动物精巢内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高一生物第二节 有性生殖苏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生物第二节有性生殖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二节有性生殖二、学习内容:受精——孕育新的生命有性生殖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植物的世代交替三、学习目标简述受精过程及其意义四、学习重点: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受精过程及意义。
了解有性生殖的概念及一般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第三章的遗传知识。
五、学习难点有性生殖过程中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重要意义。
六、学习过程1 受精——孕育新的生命生命的延续是依靠个体生殖产生后代,代代相传实现的。
有性生殖不仅使生物得以繁衍生息,而且使生物多样性变得更加丰富。
(1)概念两性生殖细胞成熟以后,精子与卵子相遇,精子进入卵并与卵结合时,所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称为受精。
(动物的受精过程包括顶体反应、卵的激活、精卵融合等主要阶段)(2)过程①顶体反应:卵膜(包括卵黄膜、透明带、放射冠等)主要成分是粘蛋白或粘多糖,当精子与卵子外周的卵膜接触时,就与卵膜上的糖蛋白产生特异性的结合,这种结合能够激发精子产生顶体反应。
表现为顶体前面的部分质膜消失,顶体内所含的水解酶被释放出来,在这些酶的作用下,精子穿过透明带等,附着在卵黄膜的一定部位上。
②卵的激活:精子一旦与卵接触,就能激发卵本身发生一系列的激活变化,以达到阻止多个精子进入卵内和激发卵进一步发育的作用。
③精卵融合:精子头部进入卵的细胞质以后,迅速膨大,精子和卵的细胞核相互靠近,两个核融合成一个,形成受精卵的染色体组,这样就完成了受精作用。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n→2n。
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3)重要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① 受精使卵细胞的缓慢代谢转变为旺盛代谢,从而启动细胞不断地分裂;② 受精决定性别,带有Y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发育为男性,带有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则发育为女性。
2.2有性生殖 - 答案

2012—2013学年度大许中学高一生物教学案§2.2 有性生殖【目标与方法】1.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2.简述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和人体发育的过程。
3.举例说明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8-21页完成以下问题:1. 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 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 ),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 (母方 )。
2. 有性生殖是指亲代产生 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 经过 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 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3. 绿色开花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是 双受精 ,即两个精子分别与 卵细胞和极核 融合的过程。
受精完成后,子房壁发育成 果皮 ,胚珠发育成 种子 珠被发育成 种皮 受精卵发育成 胚受精极核发育成 胚乳 整个子房发育成 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 ,其中果皮和种皮的基因型由 母本 决定,胚和胚乳的基因型由 受精卵 决定。
4. 一朵完整的花分为花柄、花托、花被、雌蕊和雄蕊。
5. 脊椎动物的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和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基本相同。
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指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和胚后发育(幼体从卵膜中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胜出后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精讲释疑】一、受精的概念和意义:(1)概念: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2)过程:①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 ②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实质)(3)特点:受精卵中的核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4)结果: 受精卵 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 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 ( 父方 ),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 (母方 )。
(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①保证生物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②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
胚后发育: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
A 减数分裂
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B 受精作用 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
CD 个体发育 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二)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
子房的结构
例:种子的胚细胞、胚乳细胞和种皮细胞中含有来自 母方染色体的比值依次是:
A. 1/2、2/3、1 B. 1/2、1/3、1 C. 1/2、2/3、1/2 D. 1/3、1/2、1/3
种
子叶
受
精 卵 2N
胚芽 胚轴
胚子 2N
胚根
2个极核+1精子 受精极核
2N +色体,在正常情况下, 它的卵细胞、一个极核、胚细胞、胚乳细胞、珠被细胞 和子房壁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A. 10、20、20、30、20、20 B. 10、10、20、30、20、20 C. 10、10、20、20、20、20 D. 10、10、30、30、20、20
第二节 有性生殖
一、受精作用
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
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 体数目的恒定,促进了遗传物 质的重新组合。
二、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
(一)有性生殖vs无性生殖
1、 有 性 生 殖
2、无性生殖 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植物、营养生殖
(二)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
D
胚后发育
C
胚胎发育
子房壁 珠被 胚 胚囊 珠 极核(2个)
卵细胞(1个)
胚 (新植物体的幼体)
落雌蕊 花粉 柱头 萌发花粉管
之一 卵细胞
两个精子
之一 两个 极核
受精卵 受精极核
胚乳 (含三个染色体组)
双受精
子
房 壁 2N
珠
子
被
房
2N
子房的发育
种皮 2N
果 皮
2N 果
实
胚 珠
胚 囊
N+ N 1个卵细胞 +1个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