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上数学上册 第四章角的比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和运算》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以及学会角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角的符号表示方法,再通过角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基本概念,对于角的画法和识别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比较和运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角的符号表示方法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3.让学生学会角的运算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比较方法。

2.角的符号表示方法。

3.角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角的符号表示方法,再通过角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几何图形。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钟表的指针所形成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中的角,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尺子和圆规画出不同大小的角,并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符号表示所画出的角的大小。

例如,用“∠1”表示第一个角,“∠2”表示第二个角,等等。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1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1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整体设计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2.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教学难点:1.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2.角的平分线的几何语言表达及运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联想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到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2.使学生通过联想线段和、差的作法,掌握角的和、差的作法和计算.3.使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定义.4.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材处理本节将采取类比的方法,探索角的比较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平分线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角平分线.教学方法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说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新知识生长在已学习的知识之上,从而自然引入新课.问题: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度量法、叠合法、尺规作图法.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注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二、探索新知1.角的比较方法设计说明通过类比的方法设计问题,探索角的比较的方法.问题1:出示两个角的模型,你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学生采用(1)度量法:怎样使用量角器度量角呢?(强调量角时注意:对中、重合和读数)(2)叠合法(关键是使两角的一边重合)问题2:如图(1)你有哪些方法比较∠AOC和∠BDF的大小?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发现方法:教师归纳:(1)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①度量方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②叠合方法: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2)角的和、差的画法及几何语言表述.基本图形:如图(2),和:∠AOC=∠AOB+∠BOC.差:∠AOB =∠AOC -∠BOC ;∠BOC =∠AOC -∠AOB .问题3:如图(2)中,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变式练习1:如图(2),已知∠AOC =67°,∠BOC =22°,求∠AOB 的度数.变式练习2:如图(2),已知∠AOB =45°,∠BOC =22°,求∠AOC 的度数.问题4:用一副三角尺,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0°至180°)?归纳: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180°.教学说明问题1是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比较两角的大小;问题2是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比较两角的大小;感受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2.角平分线概念的探索问题1:将一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问题2:你能画出角的平分线的图形吗?问题3:什么叫角的平分线?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角的平分线概念:一般地,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注意: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一条线段.问题4:你能用几何语言表述角的平分线吗?基本图形:如图(1).∵OC 平分∠AOB ,∴∠AOB =2∠AOC (=2∠BOC ),∠AOC =∠BOC =12∠AOB . (反之成立,即为角的平分线的判定)(1) (2) (3)典型例题:已知如图(2):∠AOC =30°,∠COB =60°,ON 、OM 分别平分∠AOC 、∠BOC ,求:∠MON 的度数.三、变式训练,熟练技能1.如图(2),已知:ON 、OM 分别平分∠BOC 、∠AOC ,∠MON =45°,求:∠AOB 的度数.2.如图(3),已知OB 平分∠AOC ,OD 平分∠COE ,∠AOB =20°,∠AOE =80°,求:∠EOD 的度数.3.如图(4),已知:∠AOB =90°,∠AOC 为锐角,OM 平分∠BOC ,ON 平分∠AOC ,求:∠MON 的度数.(4)四、总结反思,情意发展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本节主要学习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和、差的比较和计算.2.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转化思想.3.注意的问题:(1)从形上比较角的大小时要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合.(2)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五、布置课后作业课本136页练习1.六、拓展练习1.填空:(1)77°42′+34°45′=________;(2)108°18′-56°23′=________;(3)180°-(34°54′+21°33′)=________.2.时钟的分针,1分钟转了________度的角,1小时转了________度的角.3.如图,如果∠1=48°15′,∠2=110°30′,∠3是多少度?4.用一副三角尺能画出一个35°的角吗?所有能用一副三角尺画出的角的度数有什么规律?用一副三角尺能画出一个165°的角吗?如果能够,请想出一种比较简便的画法.评价与反思本节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提高学生兴趣的问题入手,设计探究性问题,让学生经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AOB+∠BOC,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4.3.3 余角和补角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余角,补角,能画出一个角的余角,补角;2.知道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教学重点: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教学难点: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教学过程:一、快乐启航:做一做:43°32’+46°28’=_________,98°22’+81°38’=__________二、我会自主学习:学生自学P128-- P129内容并解决下列问题;1.知识点 (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__,就说这两个角_____,简称__(2)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__,就说这两个角_________,简称_____(3) _________________的补角相等,_________________的余角相等;(4)如下图1:∠1与∠3,∠2与∠3,∠1与∠2,它们分别是什么关系?2.如下图2:∠AOC+∠AOD= 90° ,∠BOD+∠AOD= 90° ,∠AOC与∠BOD有什么关系?议一议:(1)定义中的“互为”一词如何理解?(2)互补、互余的两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顶点或公共边?三、我会合作交流探究:互动探究一:如下图,∠AOC=∠BOC=90°,请你指出哪几对是互余的角?哪几对是互的补角?若∠AOE=40°,∠AOD=140°,求其它各角的度数。

互动探究二:如下图:O为直线AB上的一点,∠AOC=50°,OD平分∠AOC,∠DOE=90°,(1)求出∠BOD的度数;(2)说明OE是∠BOC的平分线。

四、我会实践应用:1.如图:直线AB上有一点O,∠BOC=140°,∠BOE与∠DOE互余,且OD平分∠COE,求∠BOE的度数2.如图,∠AOC和∠BOD都是直角,∠AOB :∠AOD=2 :11,求∠AOB和∠BOC的度数六、快乐摘星台:(今天,你可以摘到多少智慧星)1.103°32’的补角等于________, 46°28’ 的余角等于_________;(每个空3颗★)2.若∠1+∠2= 90° ,∠3+∠2=90° ∠1= 40° 则∠3=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7+∠8= 180° ,∠9+∠10=180° ,且∠8=∠10,则∠7与∠9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角的大小的含义,会通过观察或用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2.知道角的和、差的意义,会用一副三角尺通过和差画出特殊角.3.知道角平分线的意义,会画一个角的平分线.4.会结合图形进行角度的运算.【过程与方法】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的测量和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2.角平分线的意义,角度的运算. 【教学难点】1.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 2.结合图形进行角度的运算.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圆规、量角器、三角尺、角的纸片数张等。

学生:三角尺、圆规、量角器、三角尺、角的纸片数张、铅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天学生小明和小华各带了一把折扇(如图所示),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小明:我的折扇张开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出示课件2-3)小华:我的折扇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同学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怎样比较∠ABC 和∠DEF的大小?(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角的大小与比较教师问1:我们知道,线段可以比较大小,观察下图,说一说谁长谁短?(出示课件5-6)线段长短的比较:学生回答:AB>CD 学生回答:AB=CD 学生回答:AB<CD教师讲解:线段的和、差:AB=BC+ACBC=AB–ACAC=AB–BC线段中点:若点 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C = BCAC = BC = ( 1 )/2ABAB = 2 AC = 2 BC教师问2: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出示课件7)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可以用度量法,量角器直接测量出角度再比较大小教师问3:还有其他方法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叠合法。

将两个角放在同一个顶点进行比较。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节的内容,主要包括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

本节课通过引入角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不仅与边的长短有关,还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前,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他们对角的大小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仅局限于边的长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角的大小不仅与边的长短有关,还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

2.教学素材:课件、教学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大小。

提问:你们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呈现(10分钟)介绍角的概念,讲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不仅与边的长短有关,还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角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4.4 角的比较教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4.4 角的比较教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4.4 角的比较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大小比较和线段长短比较方法的一致性. 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大小.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并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有关角的计算问题.4.利用三角板拼角,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大小比较和线段长短比较方法的一致性.难点: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有关角的计算问题.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内容: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判断从哪个山坡爬山更容易,坡度的大小其实就是角的大小.回顾小学里学过的角,并说出这些角的大小关系如何.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处理方式:引导学生从坡度的大小认识到角的大小,学生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有关小学学习的角的问题,积极的把这几种角进行排序.导语:对于锐角、直角、钝角,我们很容易比较他们的大小,但当两个角的大小比较接近而且没有标明度数的时候,就很难判断出它们的大小,本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如何进行角的比较.【板书课题:4.4角的比较】设计意图:先回顾小学已经学过的角的种类及定义,同时得出它们大小的顺序,通过问两个度数相差很小的角,不标明度数,你知道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吗这个问题,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一步探究激发兴趣,做好铺垫.二、探究学习,获取新知∙∙活动内容1:角的比较方法:度量法与叠合法想想前面我们是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的,同样的,你能比较下面三组角的大小吗?与同伴进行交流.(1) (2) (3)处理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学生在比较角的大小的时候第(1)组两个角的大小很快就比较出来了,但在第(2)组和第(3)组的结果上意见不是很统一.在学生回忆线段长短的方法和观察三幅图的基础上明晰:如果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很大,直接观察就可以进行比较.如果直接观察难以判断,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就行比较:一种方法是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进进行比较;另一种方法是将两个角叠合进行比较.展开讨论结果:方法一:用量角器度量他们的度数,再进行比较;方法二:将两个角的顶点及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放在重合边的同侧就可以比较大小.'='AOB CO D AOB CO D∠∠∠∠和相等,记作''AOB CO D AOB CO D∠∠∠>∠大于,记作 ''AOB CO D AOB CO D∠∠∠<∠小于,记作(1) (2) (3)观察与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有关吗?AO(C )B (D )(O ’)B (D ) A(O ’) CO B (D )A(O ’) COABOC DO ’ABOC DO ’ABOC DO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度就越小.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在经历了比较线段长短的过程后,类比可以知道角的大小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测量和叠合的方法比较大小.并会用符号语言来说明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根据右图,求解下列问题:(1)比较∠AOB 、∠AOC 、∠AOD 、∠AOE 的大小,并指出 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2)试比较∠BOC 和∠DOE 的大小.处理方式:先通过学生的思考,判断出结果,然后再充分交流比较∠BOC 和∠DOE 的大小的方法.设计意图:巩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进一步丰富对锐角、钝角、直角、平角的认识. 活动内容2:角的平分线在纸上画一个角并剪下,将它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怎样?处理方式: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任意角,把角的两边重合,把折痕压出来,再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两个角的大小关系.符号语言:因为BOD AOD∠=∠ (或12BOD AOB ∠=∠ , 12AOD AOB ∠=∠) OBDAC EDO所以 射线OD 平分AOB ∠ 或者 因为 射线OD 平分, 所以12BOD AOD AOB ∠=∠=∠. 巩固练习:1.已知:如图,AOB ∠ =130°, AOD ∠ =30°, BOC ∠=70°.问:OC 是AOB ∠的平分线吗?OD 是AOC ∠的平分线吗?为什么?2.如图,OB 是AOC ∠的平分线,2COD AOB ∠=∠,试说明OC 是哪一个角的平分线?3.下面的式子中,能表示“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的等式是( )A.2AOC BOC ∠=∠B.12AOC AOB ∠=∠ C.2AOB BOC ∠=∠ D.AOC BOC ∠=∠设计意图:通过折纸的方式呈现角的平分线,从而引出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及符号语言.规范学生对角的平分线的使用,对角的平分线的几种表达方式也是反复进行训练,使学生尽快掌握这一概念,熟练,并能使用这一概念解题.活动内容3:估计角的度数(1) 估计AOB ∠,DEF ∠的度数. (2) 量一量,验证你的估计.处理方式:先让学生估计两个角的度数,并充分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有些学生可能是(第1题)OABCD DOABC(第2题)BAOFED直接借助三角尺等工具进行估计,也可能是直接观察估计度数,在交流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测量验证自己的估计.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锐角、钝角的大小范围,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并由此明确角的大小的估计方法也有多种,估计要做到有理有据,并不是盲目的去随意估计.三、总结提升,形成体系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与线段的长短的比较学习了角的比较,利用折纸的方法探讨了角的平分线,谈谈你的收获都有什么吧.生:畅谈自己的收获体会…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能够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本课所学习的知识.四、当堂检测、巩固提高1.如图,在方格纸上有三个角.(可以直接在课本120页完成) (1)先估计每个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2)找出三个角之间的等量关系.2.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1153BOD COD BOD ∠=∠∠=︒,, 则COD ∠= ,BOC ∠= ,AOB ∠= .3.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较于点O ,OE 平分COB ∠,若55EOB ∠=︒,则BO D ∠ 的度数是( ).A 、35°B 、55°C 、70°D 、 110°4.如图,(1)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 ,求A O C D O B ∠+∠= .(2)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15°的角吗?75°呢?使用一副三角板还可以画出哪些数的角,这些角有什么特点?5.如图,O 是直线AB 上的点,OD 是AOC ∠的平分线,OE 是COB ∠的平分线,28COD ∠=︒,求EOB ∠的度数.OD A BEC(第3题) OABDCEC BDAO (第2题)(第1题) d OADCB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又一次巩固和提高,也有利于下节课知识的讲解.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必做作业:课本P120 习题4.4 第1、2、4题.选做作业:课本P120 习题4.4 第3题.设计意图:分层次安排作业,这样既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也能让成绩较好的同学能够吃得饱.。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4.4角的比较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4.4角的比较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4.4角的比较教案一、课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联想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到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2.使学生通过联想线段和、差、倍、分的作法,掌握角的和、差、倍、分的作法和计算.3.使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以及数学表达式.4.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角的两种比较方法、角的和、差、倍、分的作法和计算、角的平分线定义.难点是角平分线定义的各种数学表达式.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类比联想,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1.类比联想,提出问题前面学习了线段的概念之后,紧接着就学习了比较线段的大小以及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画法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类似的,今天我们也要学习如何比较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和、差、倍、分的画法问题.(板书课题)2.类比联想,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1)师生共同回忆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和、差、倍、分的画法.(2)分组讨论,发现方法.提出问题:如图1-26(a),试比较∠AOB和∠COD的大小并画出∠AOB+∠COD.教师让学生讨论,动手画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a)角大小比较的方法:重叠法和度量法.(b)角的和、差、倍、分的画法.3.角的大小可以有两种比较方法:重叠比较法和度量法.(1)重叠比较法:由线段的重叠比较法知,将要比较的两条线段一端重合,再看另一端的位置.角的比较也类似,提问谁能用两个三角板演示一下,然后总结,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要让角的顶点和角的一条边都重合,看另一条边落在角内还是角外.(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三种不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如图1-26(b.)记作:∠AOB=∠COD记作:∠AOB>∠COD记作:∠AOB<∠COD(2)度量法:因为角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度数,度数大的角大于度数小的角,通过角的度数来比较角的大小.(注意写法)例1 如图1-27,比较∠AOB与∠CDE的大小.因为量得∠AOB=35°,∠CDE=65°.所以∠CDE>∠AOB.4.角的和、差、倍、分也可以有两种方法:作图法和度量计算法.(1)作图法:在图中作出两个角的和、差、倍、分.例2 已知∠AOB,∠CED且∠AOB>∠CED,如图1-28.求作(i)∠AOB与∠CED的和;(ii)∠AOB与∠CED的差;(iii)∠CED的二倍.教师在黑板上以草图的形式为学生演示,依照线段的和、差、倍、分的作法,从而发现作图中的问题,怎样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由于这个基本作图没学,因此作图法暂时不能具体操作,所以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法只有度量计算法.(2)度量计算法.依然选用例2,解法如下解:量得∠AOB=50°,∠CED=20°,∠AOB与∠CED的和是70°.∠AOB与∠CED的差是30°.∠CED的二倍是40°.练习(1)如图1-29,∠AOB=130°,∠AOE=50°,∠OEA=60°,求∠BOE,∠OEB.(2)如图1-30,量出∠BAC,∠ABD,∠BDC,∠ACD的度数,并求出四个角的和,∠BAC 与∠ACD的和.(3)如图1-31,已知∠A=∠B=25°,若∠A+∠B+∠BCA=180°,求∠ACE.二、角平分线的概念教师提问:1.回忆怎样求线段的中点.2.怎样平分一个角.总结:在现阶段只能用度量法解决这两个问题,由于在求一个角的几分之几的情况中,最特殊的就是求一个角的二分之一,它的地位相当于求线段的中点,因此我们下面重点研究角的二等分.将线段二等分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由此,我们得一个新的概念——角平分线.角平分线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对这个定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一条线段.如图1-32,它是由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因为角的两边都是射线.2.当一个角有角平分线时,可以产生几个数学表达式.如图1-32,可写成因为 OC是∠AOB的角平分线,所以∠AOB=2∠AOC=2∠COB,(1)∠AOC=∠COB,(2)反过来,只要具备上述(1)、(2)、(3)、(4)中的式子之一,就能得到OC为∠AOB的角平分线.这一点学生要给以充分的注意.练习:1.画一个三角形ABC,然后作出这三个角的平分线.观察它们是否交于一点,如果交于一点,则交点的位置在哪里?2.如图1-33,若∠AOB=∠COB=∠DOC,进行下列填空.(1)∠AOD=( )+( )+( );(2)∠AOB=( )∠AOD;(3)∠AOD=( )∠COB;(4)∠DOB=( )=( )+( ).(三)、总结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和主要的思维方法?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全面,或者比较零散,教师最后给以归纳.1.学习的内容有三个:(1)比较角的大小.(2)角的和、差、倍、分.(3)角平分线的概念.2.学习了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七、练习设计1.用量角器量出图1-34中各角的度数,并比较∠B与∠CAE,∠ACD与∠BAC的大小.2.如图1-35,1-36,∠AOD=∠BOC=90°,∠COD=42°,求∠AOC,∠AOB.3.如图1-37,OC是∠AOB的角平分线,∠CAO=90°,∠CBO=90°,比较∠ACO与∠BCO 的大小.九、教学后记1.本教案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2.由于前面学过线段的大小比较和线段的和、差、倍、分.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3.在本课的练习中,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以后经常遇到的图形,提前让学生见到,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4.在角的和、差、倍、分的计算中,由于度、分、秒的四则运算还没有讲到,因此只进行度的加、减.。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4角的比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4角的比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4角的比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类比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并能借助角平分线解决问题3.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会类比思想的运用,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习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掌握角的比较大小方法●难点角平分线的理解●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锐角、钝角、直角三种角之间可以排出大小关系?锐角<直角<钝角生活中我们还会见到很多种角,我们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比较。

二、活动探究还记得怎么比较线段的长短吗?类似地,你能比较角的大小吗?学生活动:合作探究三、回顾旧知,启发引导线段比较大小的方法有两种:1.测量法2.叠合法四、讲授新知同样地,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对角进行比较:1.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再进行比较2.将两个角的顶点及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放在重合边的一侧就可以比较大小∠AOB和∠CO' D相等,记作∠AOB=∠CO' D∠AOB大于∠CO' D,记作∠AOB>∠CO' D∠AOB小于∠CO' D,记作∠AOB<∠CO' D五、思考探究在放大镜下,一个角的度数变大了吗?没有变大角的两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有关系吗?没有关系六、做一做1.根据右图,求解下列问题:(1)比较∠AOB、∠AOC、∠AOD、∠AOE的大小,并指出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2)试比较∠BOC和∠DOE的大小(3)小亮通过折叠的方法,使OD与OC重合,OE落在∠BOC的内部,所以∠BOC大于∠DOE。

你能理解这种方法吗?(4)请在图中画出小亮折叠的折痕OF,∠DOF与∠COF有什么大小关系?(1)根据图形可得:∠AOB<∠AOC<∠AOD<∠AOE;锐角的是∠AOB,直角的是∠AOC,钝角的是∠AOD,平角的是∠AOE(2)通过量角器测量可知:∠BOC >∠DOE(3)可以理解,这是通过叠合法来测量比较两个角(4)∠DOF=∠COF2.做一做:在纸上画一个角并剪下,将它对折使其两边重合,用合适的方法,比较折痕与角两边所形成的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4.4角的比较(教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北师大版)

4.4角的比较(教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北师大版)
-对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可以给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如“已知一个角的度数,推断它可能的类型”或“给出两个角的度数,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角的比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情况?”(例如:比较两个水果的大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的比较的奥秘。
此外,角的比较这一难点部分,学生们在比较不同类型的角时遇到了一些挑战。他们在比较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这说明我在讲解这一部分时还需要加强举例和比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类型和大小关系。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够围绕角的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有待提高。今后,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和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度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角的比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提高自己的引导和启发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4.加强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训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成果。
-角的度量:度分秒制是度量角的常用方法,学生需要掌握1度=60分,1分=60秒的关系,以及如何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大小比较,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的大小不同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操练和家庭作业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角的大小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些角的大小呢?2.呈现(10分钟)讲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如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或者通过构造辅助线来比较角的大小。

同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他们的比较结果。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呢?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比较角的大小?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说出自己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与运算》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角的计算”的第3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分类以及度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以及学会运用角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引导学生探究角的比较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角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单位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角的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量角器的使用不熟练,对角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学会运用角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比较方法,角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量角器的使用,角的运算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角的比较和运算。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比较与运算。

如:在几何画图中,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如何计算两个角的和?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角的比较与运算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单位。

同时,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对角的运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精品教案

1猴山 • B 大象馆 • D大门 • O海洋世界 • A虎豹园 • C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精品教案一、学习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已经经历了比较线段长短的进程,明白能够通过直接观察、测量和叠合的方式比较线段的长短,因此本节课一样给出三个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类比得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式。

二、教学任务分析: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硕对角与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及其大小关系的熟悉。

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量一个角的大小。

在操作活动中熟悉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熟悉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意义,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难点是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识图能力的培育.四、教学进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自主预习;第二环节:合作交流;第三环节:展示拓展;第四环节:检测反馈;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自主预习:1.右图是一个公园的示用意。

(1)海洋世界在大门的正东方向,也能够说它在大门的北偏东________度。

(2)虎豹园在大门的南偏东_______度;猴山在大门的北偏东________度;大象馆在大门的北偏东_______度。

(3)在图中连接各个景点与大门,并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角。

(4)上面各个角中,锐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钝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将这些角连接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按照图4-16,求解下列问题①比较AOE AOD AOC AOB ∠∠∠∠,,,的大小,并指出其中2CBAO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②写出AOE AOD AOC AOB ∠∠∠∠,,,中某些角之间的两个 等量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章第四节 角的比较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章第四节 角的比较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节角的比较【教学目标】1.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2.知道角平分线的概念,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难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大小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还记得怎样比较线段的长短吗?类似地,你能比较角的大小吗?与同伴进行交流.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角的比较.角是可以比较的,由比较的结果,可分为两角相等、不相等且有大小之分.(1)叠合法(或折叠法):移动∠DEF使顶点E与顶点B重合,一边ED和BA重合,另一边EF 和BC 落在BA 的同旁;若EF 和BC 重合,记作∠DEF =∠ABC ,如上图(1);若EF 落在∠ABC 的外部,记作∠DEF>∠ABC ,如上图(2); 若EF 落在∠ABC 的内部,记作∠DEF<∠ABC ,如上图(3). 结论:比较两角∠ABC 与∠DEF 的大小的结果有且只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DEF =∠ABC ,∠DEF>∠ABC ,∠DEF<∠ABC.(2)度量法:在小学学过用量角器量一个角.方法:①分别量出两个角的度数;②比较两个度数的大小.结果:度数大的角大.注意:角的大小与两边画的长短无关.2.角的平分线.(1)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2)图形:(3)表示方法: ∠AOB =2∠AOC =2∠BOC 或∠AOC =∠BOC =12∠AOB.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如图,在方格纸上有三个角.(1)先估计每个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量一量;(2)找出三个角之间的等量关系.2.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BOD=13∠COD,∠BOD=15°,求∠COD,∠BOC和∠AOB的度数.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学会比较角大小的几种方法.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教材第120页习题4.4.【板书设计】角的比较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度量法、叠合法.2.角平分线及表示方法.。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4.3.1-角与角的大小比较教案-湘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4.3.1-角与角的大小比较教案-湘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4.3.1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教案湘教版知识与能力1、理解角的定义2、能正确地表示角,会比较角的大小3、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了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及识图能力,体会数与形的结合,并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重点:角的表示方法与大小比较难点:角的表示方法与大小比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慢动作打开书本,引出角的形象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给角下定义,并引出平角、周角的定义。

二、探究教师提问:如何表示角?1.观察、思考并回答。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给角下定义3.学生思考:通过观察来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给角下定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问题来为学习角的表示方法作铺垫。

三、精讲【活动一】角的表示方法1、如下图中的角,你能用几种方法把它表示出来?2、课件展示角的四种表示方法①三个大写英文字母②一个大写字母③阿拉伯数字④希腊字母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展示成果。

2、学生观看课件并巩固角的表示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索找到角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能享受到知识带给他的喜悦,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活动二】角的大小比较方法1、出示课件,提出问题:如何对两个角的大小进行比较?2、课件展示角的大小比较方法:①度量法②叠合法。

3、分别比较学具中角的大小:1.小组合作寻找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观看课件 3、学生观察,动手并展示比较的结果,通过学习自己动手实验,总结出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具的使用丰富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并归纳总结。

四、拓展延伸【活动三】角平分线的定义:教师指导学生将学具中的角对折,并提出问题:通过对折,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折纸,观察对折后的角,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学生的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上数学上册第四章角的比较教案一、学生状况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第四节,学生对点、线、角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特别是经历了比较线段和度量角等数学活动后,探索图形性质的意识明显增强。

在此基础上对角作进一步的研究,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方法上都具备良好的契机。

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认识空间与图形具有重要的作用。

进入数学新课程后,因教师理念的更新、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及受年龄特征和所用教材特点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础水平与以往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活跃大胆,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特别是少数学生已能够有意识的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从他们充分列举实例来解释数学问题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借助计算机演示和学生动手画图、度量、折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三种角的比较方法。

二、教学任务分析角和线段一样都是几何中最基本的概念。

教材先研究了线段,分两个课时,分别研究了它的表示和比较,对于角的研究也同样安排两课时,分别研究了表示和比较。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角的度量与比较,而在这之前学生已有了对线段的研究经验,因此对于即将开始的角的比较,可以与线段的比较进行类比。

当然角会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在研究中也要加以注意和总结。

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参照教科书创设的实际情景的意图,结合当地的实际(主要或标志性建筑的相对位置等)创设新的学生更为熟悉的情景。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角与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及其大小关系的认识。

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 情境激趣,适时点题 ② 类比、观察,理解概念 ③ 巩固练习 ④继续深入,探求新知 ⑤ 随堂练习 ⑥ 师生交流,归纳小结 。

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 情境激趣,适时点题内容: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呈现教材第148页情境中的问题。

这是一个公园的示意图。

(1) 海洋世界在大门的正东方向,你能说出它在大门的北偏东多少度吗?(2) 虎豹园、猴山、大象馆分别在大门的北偏东(或南偏东)多少度?(3) 在图中连接各个景点与大门,并用适当方式表示各角。

(4) 上面各个角中,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哪些是直角?并指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目的:通过教材中的4个问题串,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角的度量、角表示的以及小学学习中关于锐角、钝角、直角的概念。

由对锐角、钝角、直角三种角的大小的比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一般角的比较。

效果:在回答问题串时,学生需要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这时课本中提供的图片可能不方便测量,可以引导学生将示意图抽象,将每个景点都看作一个点,得到图示图片,便于测量,逐步向学生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环节 类比、观察,理解概念内容: (1)回忆两个线段是如何比较大小的。

(2)直接呈现问题:锐角、钝角、直角三种角之间可以排出大小关系,那么一般的两个角(可能都是锐角)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并明晰。

(3)练习。

请同学们在准备好的纸片上任意画一个角,再与小组其他同学所画的角比较一下大小,并按顺序排列. 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目的:回忆线段比较大小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探索得到角的比较方法。

效果:通过类比,学生很容易总结出角的比较有两种方法:一是测量法(利用量角器),一是叠加法。

得到上述两种方法对学生而言是比较自然的。

教师继续通过下面的设问,帮助学生明晰。

使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必须注意哪些细节?角的大小与两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是否相关?当然也有学生提出观察法。

例如,有时两个角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那就可以使用观察法了。

对学生的这种想法,应给予鼓励。

对于(3),学生剪出的角有如下几种形状:图⑴图⑵图⑶ 图⑷学生总结,他们比较角的大小主要采取①量出度数比较大小;②剪下来叠和比较;③根据类别直接得到大小.三种方法。

通过该问题,教师及时总结角的比较有三种方法:①度量法②叠合法③归类估测法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内容:[例] 根据右图,求解下列问题:(1)比较∠AOB、∠AOC、∠AOD、∠AOE的大小,并指出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2)写出∠AOB、∠AOC、∠BOC、∠AOE中某些角之间的两个等量关系.(3)借助三角尺估测图中各角的度数.目的:OBD ACE适时的练习,巩固了上面的所学,并为下面学习内容的展开作了铺垫。

效果:课堂上学生做的都很好,尤其第⑵问的答案很全面,这是老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通过学生自己完成例题,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另一方面做第⑵问的答案很全面说明凭借直觉完全可以理解角的和差。

第四环节继续深入,探求新知:内容:(1)由上一环节例题∠AOC与∠COE的关系,和相应的动画演示,引入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并明晰。

(2)请学生任意画一个角,并设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目的:考虑到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借助已经发现的∠AOE=2∠AOC引导学生认识OC的特殊性,从而引出角平分线的概念,并及时板书“角的平分线” 。

目的是依然从例题入手引出角的平分线,从而自然过渡到本环节.通过对图形的直观感受,尝试让学生自己叙述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目的在于应用类比的方法获得数学猜想和规范数学语言.认识了角的平分线,下面安排学生活动: 任意画一个角,并设法找出这个角的平分线. 学生纷纷动手画图、度量、折叠,目的是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效果:对于(2)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留心观察学生中出现的个别特例。

一生在折叠过程中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此时,老师先让学生展开讨论,再由其他学生直观演示帮助修改。

课堂上的独立思考后与合作学习形成有机的结合,课堂气氛因此显得格外轻松.AB CD 即:沿着经过顶点的直线EF 对折A B CD E FE F第五环节 随堂练习内容:(1)练一练: 如图,在方格纸上有三个角,试确定每个角的大小及各角之间的等量关系.(2)试一试: 一副三角板由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含300角的直角三角形组成。

利用这副三角板构成一个含150角的方法很多。

请你画出其中两种不同构成的示意图,并在图上作出必要的标注,不写作法。

(3)想一想: 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不同度数的角?目的:本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和巩固练习,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了试一试、想一想等有创新思维的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发展方面的需要。

选择题目的出发点仍在于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

效果:学生都独立完成课本中随堂练习,再互相交流后对试一试也基本解答出来,课堂上只有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做了想一想。

第六环节 师生交流,归纳小结:内容:(1)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31-133页的内容,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没有问题可以说说学习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2)作业课本P133习题1、2、3、4。

目的:师生交流、归纳小结的目的是让学生准确全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 效果:课堂上,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而且能够准确全面的表述.四、教学反思这一节课教师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就是充分体现了教材内容的意图和特色,使得师生在课堂上产生共鸣:从一开始就在创设的“动物园参观”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有目的地探索问题,自然的就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紧接着,通过类比的方法,自然得到角的比较方法。

并通过问题串和练习,进行了明晰。

课后反思本节课,发现在明晰的过程中,将重心放在叠合法和角的意义的理解,其实根据学生的水平,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测量法与叠合法有无异曲同工之处(测量其实也是叠合——测量角与量角器的叠合)。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动手实践和直观感受,如请同学们在准备好的纸片上任意画一个角,再与小组其他同学所画的角比较一下大小,并按顺序排列. 把结果展示给大家;再如,沿着经过顶点的直线EF对折来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

正是因为有了上面的过程,学生就能运用数学直觉较好的完成随堂练习“在方格纸上有三个角,试确定每个角的大小及各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如何培养、建立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和意识?这节课给了我们一个启发:要注意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运用多种手段如实物、多媒体、动手制作、情景再现等让学生读图、识图、画图进而掌握图形符号语言,通过观察、类比、联想、实践和合作交流去解决一个一个力所能及的问题串,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和数感。

在不能使用多媒体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个角的模型(甚至可用教学圆规作代替,只是注意想象与抽象成角),其他可以利用在教科书上做题和画图了。

2019-2020年七年级上第一章第四节温度的测量学案浙教版内容:1.4温度的测量课型:新授讲学时间:【学习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a.、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

b、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2、知识与技能:a、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

b、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科学研究的协作和交流能力,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喜悦。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目标: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前准备】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1、学生阅读p26-27天花和牛痘的故事,体会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材料:小明把家里的手电装上电池,打开开关后,手电不亮。

①问:手电筒为什么不亮了?②假设: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设计与假设相对应的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记录相关实验数据⑤检验假设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我检测】作业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