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九年级诗词四首赏析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与赏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与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归纳赏析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关于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正,有《范仲淹全集》。

二、基本内容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边塞秋季风光图。

下阕: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情,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三、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四、诗歌赏析1.上阕的景物紧扣哪一个字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异”。

渲染了战地苍凉萧瑟的气氛。

描绘了衡阳雁去、边声四起、落日中孤城紧闭的画面。

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谈一谈在词中的作用。

画面:在崇山峻岭之中,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

作用:描写出边塞地区孤寂荒凉之景,也暗示出宋朝军队不利的军事形势。

3. 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运用了《后汉书》中窦宪的典故。

正面揭示了将士们矛盾的心理,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4.“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词中有何作用?运用自然环境描写,借景抒情,写出了戍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5.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乡,征人无法入睡。

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九年级下册《词四首》赏析

九年级下册《词四首》赏析

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默写语句⑴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⑵①化用王之焕《凉州词》中“一片孤城万仞山”和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②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⑶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⑷①表现守边将士既怀念家乡,又有崇高的责任感的句子:②揭示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既思念家乡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句子:③表现守边将士坚持抗敌的英雄气概和浓重的思乡之情的句子:④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⑸①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语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炼字】“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

概括地写出了秋季边塞和中原地区风光的不同,总领下面的写景内容。

【衬托】“雁去无留意”衬托了边地的荒凉,暗示了戍边将士的悲凉心境。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景】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透露出严峻的军事形势;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动静结合】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典】化用“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

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词四首》赏析(语文九年级下册)

《词四首》赏析(语文九年级下册)

寓情于景沉郁雄壮——《渔家傲·秋思》赏析词作上片白描,勾勒出一幅塞外秋色图,悲壮苍凉,不同凡响;下片直抒胸臆和寓情于景相结合,报国思乡情相互交织,表达了久戍边塞的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以及思念家乡的凄苦。

上片写边塞秋景。

首句将全词笼罩在秋的氛围中。

“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风景异”概括西北边塞风景与中原不同:一是大雁南飞“无留意”,运用拟人手法,突出边塞苦寒异常;二是边声四起,天籁及人声等混在一起,从四面八方响起,其悲凉令人潸然泪下;三是孤城落日,烟雾缭绕,落日余晖下,在高山险峰中耸立着一座孤城,城门早已关闭。

“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通过这些景物渲染出西北边塞遍地肃杀的荒凉秋景之异。

下片写征人的艰苦生活及报国思乡情。

离家万里,身处绝域,只能借酒浇愁。

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绵绵乡愁?“燕然未勒”,还乡之计无从谈起。

由此足可以体会将士的报国激情。

这时,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词人陷入深深的苦闷和悲愤中。

在浓霜遍地的夜晚,伴着悠悠不断的羌笛声,将士们难以入眠,流下壮志难酬、忧国思乡的热泪。

宝刀未老志在千里——《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词写于词人在密州任上,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上片首句气势豪迈,一个“狂”字贯串全篇。

随后四句再现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左手牵黄犬,右臂托苍鹰,雄姿威武。

随从们个个“锦帽貂裘”,一身打猎装束,千骑奔驰,壮观无比。

为报人民盛意,词人决意以孙权自比,像他射虎一样,大显身手。

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起的情怀。

“酒酣胸胆尚开张”再现词人的豪放不羁,“酒酣”壮胆,兴致益浓。

以对内心的直抒胸臆,总结上片对外景的描述。

之后词句倾诉词人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委以重任。

他将挽弓如满月,赴边疆抗敌,抒杀敌报国豪情。

最新九下课外古诗词前四首赏析资料

最新九下课外古诗词前四首赏析资料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前四首赏析资料11.《定风波》(苏轼)(北宋)2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整体感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深得道家旷达豪放6的精神。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7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8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

9【词句注释】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已而:过了一会儿。

10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⑹吟啸:高声吟咏长啸。

11芒鞋:草鞋。

料峭:形容微寒。

斜照:偏西的阳光。

12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13成的雨披。

14向来:方才。

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15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16雨具先去:雨具先前被拿走了。

17【白话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18 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19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20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21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22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23【创作背景】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24“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25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

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

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学习初中的古我们不应该还停留在背诵阶段,我们应该学会赏析古诗。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一)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

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

九年级词四首知识点

九年级词四首知识点

九年级词四首知识点在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四首经典的词,分别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

这四首词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这四首词的知识点。

一、《渔家傲·秋思》1、作者及背景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写下了这首词。

当时,宋朝与西夏的战争频繁,边地荒凉,将士们生活艰苦,思乡之情浓厚。

2、词牌名“渔家傲”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和字数。

3、重点词句解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描绘了边地秋天的独特景色,大雁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烘托出了边地的荒凉和孤寂。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出了重重山岭之中,烟雾弥漫,夕阳西下,城门紧闭的景象,展现出了边地的防守森严和紧张气氛。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一杯浊酒寄托思乡之情,但功业未建,无法归家,表现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笛声响,寒霜满地,将士们难以入眠,将军和士兵都因思念家乡和战争的艰苦而落泪,深刻地反映了他们的痛苦和无奈。

4、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色和将士们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他们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范仲淹抵御外敌、保卫边疆的决心。

5、艺术特色意境开阔:词中展现了边地的壮阔景象,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给人以雄浑、苍凉之感。

情感真挚:作者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心融合在一起,情感深沉而复杂。

语言质朴:用词简洁明了,却能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景象和人物的心情。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1、作者及背景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当时他政治上不得意,但仍希望能够为国效力。

2、重点词句解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九年级下册 词四首 鉴赏材料

九年级下册 词四首  鉴赏材料

《词四首》鉴赏材料《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画面描述:傍晚时分,四面传来边境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

在层峦叠嶂之中,飘飞起长长的狼烟,一轮夕阳缓缓西沉。

近处,一座孤城早早关闭城门,城中戒备森严。

(2)修辞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把大雁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北边塞的荒凉寒冷,从侧面表现了守边将士戍边的艰辛。

(3)炼字角度:“闭”字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城门紧闭的情景;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4)写景作用:描绘了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暗示了军情紧急,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写作手法:借典抒情。

借用东汉窦宪“刻石勒功”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将士们的渴望建功立业又思乡怀家的心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景方法:①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绘边塞景象,“霜满地”写满眼白霜遍地,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②寓情于景,从侧面表现了将士们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修辞角度:①运用互文,白发的不单指将军,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仅仅是士兵,将军也有家难回。

②流露出边关将士对功业未成的惆怅和对家乡的思念。

也含蓄地表达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关的愤懑不平。

【中心概括】这首词上片写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片抒发边关将士的愁情。

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宋王朝腐朽软弱、不修武备、消极御敌的愤懑不平。

1二、问题探究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

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做铺垫。

3.“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话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

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

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夏秋莱的风景与众不同,而衡阳雁神不知鬼不觉。

四面拐角,千里之外,长烟与斜阳隔绝。

万里喝了一杯混浊的酒,但冉彦不知道。

羌霜满地,人睡不着。

将军的白发在哭泣。

一、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二、主题概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词人借凄凉的秋景来抒发自己戍边时思乡的愁苦之情。

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也描写了戍边将士功业未成、思乡念亲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三、词作赏析1.想象词里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了一杯浊酒,不禁想起千里之外的故乡。

我没能打败窦宪这样的敌人,也不能提前还手。

悠扬的羌笛响起,天气寒冷,满地都是霜雪。

夜深了,战士们睡不着,将军的头发和胡须都变白了,为了军事目的;战士们长期戍边,受伤了也流泪。

2.赏析下列词句。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只有一个“异”字。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

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是写人——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身负重责,要坚守边塞。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

语文九下词四首

语文九下词四首

语文九下词四首《词四首》解析一、《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字词解析:-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即睡不着。

2.诗句解析:-上阕描绘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图。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点明地域是西北边疆,季节是秋季,大雁毫无留恋地南飞,突出了塞下环境的荒凉。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进一步渲染了边地的荒凉和孤寂,展现了一幅壮阔而又苍凉的画面。

-下阕抒发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士们借酒浇愁,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但因战功未立,归家无期。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悠悠的羌笛声中,寒霜满地,将士们难以入眠,将军和士兵都因长期征战而白发苍苍,流下思乡的泪水。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字词解析:-老夫:作者自称,时年苏轼四十岁,在古代不算年老。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赏析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赏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赏析:1.炼字: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
“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2.表达技巧:①用典。化用“孙权射虎”的典故,以孙权自比,说明自己打猎时的英勇形象。②虚实结合。用“锦帽”“貂裘”的实写与“千骑”的虚写,突出大军席卷山冈的宏大气势。
3.情感:“酒酣”之后,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以“鬓微霜”的“何妨”衬“少年狂”,表现出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简介:苏轼(1037~1101),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弟苏辙(1039~1112)和其父苏洵(1009~1066)合称为“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且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赏析:1.炼字:“秋”点明了季节,烘托了出征前肃杀的气氛,隐含词人仍企羡军中生活,渴望能再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愿望。“可怜”,这里指可惜,一方面表明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词人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2.表达技巧:①用典。“八百里”运用典故写出战前的给养准备。

九年级古诗汇总赏析

九年级古诗汇总赏析

九年级中考语文古诗汇总1.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赏析: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诗人的心理,急遽变化交替。

最后一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九年级下册《词四首》赏析

九年级下册《词四首》赏析

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默写语句⑴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⑵①化用王之焕《凉州词》中“一片孤城万仞山”和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②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⑶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⑷①表现守边将士既怀念家乡,又有崇高的责任感的句子:②揭示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既思念家乡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句子:③表现守边将士坚持抗敌的英雄气概和浓重的思乡之情的句子:④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⑸①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语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炼字】“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

概括地写出了秋季边塞和中原地区风光的不同,总领下面的写景内容。

【衬托】“雁去无留意”衬托了边地的荒凉,暗示了戍边将士的悲凉心境。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景】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透露出严峻的军事形势;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动静结合】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典】化用“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

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九年级上下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上下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上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一、九年级上册词五首赏析■一、《望江南》(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大意】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

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主题】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与孤独寂寞的内心情感。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

(由盼望到失望最终绝望。

)1.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一句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请说出理由.我认为“独”字,是独自之意,写尽了思妇无限的孤独\寂寞之情。

2、简要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移情于景,表面写水,暗写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

“脉脉”形容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运用拟人,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对思念之情。

“悠悠”描绘了斜阳余晖欲落未落,含情脉脉,不尽的江水也似乎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向远方流去,形象地表达了女子的思念之情也像江水一样连绵不绝以及她孤独失望之情。

3、下面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

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二、《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初三语文古诗文赏析与解读

初三语文古诗文赏析与解读

初三语文古诗文赏析与解读初三学生学习语文,除了学习现代文学作品外,也需要对古诗文有所了解与欣赏。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几首古诗文的赏析与解读,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分析,希望能够增进大家对古代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一、《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名篇之一,所表达的是诗人豪情壮志和追求进取的精神。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诗人对自己壮志未酬的表达,意味着他不甘于平庸,追求更高的事业和境界。

二、《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创作的《登高》,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展现了诗人豪情壮志,以及对时代动荡的深深忧愁。

诗中的“悲秋”和“独登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而最后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流露出诗人的失意和对现实的无奈。

三、《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让人难以忘怀。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明月光景的描绘,给人以静谧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

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使读者产生无限遐想。

以上是几首较为经典的古诗文作品的赏析与解读,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古诗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部编版本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四首》赏析

部编版本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四首》赏析

部编版本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四首》赏析26.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二、中心思想:上片描写塞外秋景,下片抒情。

表达了词人思乡忧国、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字词1.渔家傲,词牌名2.塞下:指西北边地。

3.千嶂:崇山峻岭4.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四、重点题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听觉、视觉角度描写了边塞奇异凄凉的景象,表现了战士们的豪迈情怀。

和家乡景象作对比,为下文思乡作铺垫。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思家不能回,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运用互文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4.《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天气寒冷,边声杂乱,战事吃紧、戒备森严。

5.请分析“霜满地“的表达作用。

点明了时令,借景抒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思乡忧国、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6.想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描绘的画面。

并写出这种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画面:在崇山峻岭之间,坐落着一座孤城,傍晚时分,夕阳残照、烟雾弥漫,城门紧闭。

作用:写出了边塞之地的孤寂荒凉,也表现出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点。

27.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人。

二、中心思想这首词上片写出猎盛况,下写报国之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初三语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语文学习注重的是知识积累,只有长期的知识积累才能学习好这门课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

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

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

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

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3.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4.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5.“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全)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

(全)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一)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主旨】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注释】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2.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4.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岔路。

安:哪里。

5.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6.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九年级诗词四首赏析

九年级诗词四首赏析

26.渔家傲春思之阳早格格创做范仲淹(北宋)塞下春去/风景同,衡阳雁去/无注意.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少烟降日/孤乡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已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谦天,人不寐,将军鹤收/征妇泪.一、做家:范仲淹,北宋政事家,文教家.二、核心情维:上片形貌塞中春景,下片抒情.表黑了词汇人思乡忧国、壮志易酬的思维感情.三、重面字词汇1. 渔家傲,词汇牌名2.塞下:指西北边天.3.千嶂:一马平川4.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四、重面题1.“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少烟降日孤乡关”从听觉、视觉角度形貌了边塞偶同凄凉的情形,表示了战士们的豪迈情怀.战家乡情形做对付比,为下文思乡做铺垫.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已勒归无计”那句使用典故,坦率含蓄天写出了做家思家不克不迭回,渴视建功坐业的感情.3.“人不寐,将军鹤收征妇泪”那句使用互文的脚法,抒收了做家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战事与愿违的怨愤之情.4.《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同”正在哪里?天气热热,边声纯治,战事吃紧、警备森宽.5.请分解“霜谦天“的表黑效率.面明黑时令,借景抒情,渲染了悲惨的气氛,抒收了戍边将士们思乡忧国、壮志易酬的思维感情.6.设念“千嶂里,少烟降日孤乡关”所描画的画里.并写出那种风景形貌的效率.问:画里:正在一马平川之间,坐降着一座孤乡,傍早时分,夕阳残照、烟雾弥漫,乡门紧关.效率:写出了边塞之天的孤寂荒凉,也表示出战事吃紧、警备森宽的特性.27.江乡子稀州出猎苏轼(宋)老妇聊收/少年狂,左/牵黄,左/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仄冈.为报倾乡/随太守,亲射虎,瞅孙郎. 酒酣胸胆/尚启弛,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谦月,西北/视,射/天狼.一、做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出名的文教家、书籍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搁词汇派的代表人.二、核心情维那尾词汇上片写出猎衰况,下写报国之情.表黑了做家的少年狂气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坦率天表黑了期盼重获往廷重用的希视.三、重面字词汇聊:临时,久且. 黄:黄犬. 苍:苍鹰千骑:形容随从之多.骑:一人一马. 倾乡:齐乡的人皆出去了. 胸胆尚启弛: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微霜:稍黑. 会:定将. 天狼:星名.那里借指自西北去进扰的西夏军队.四、重面题1. 本词汇上阙写景,形貌了_稀州出猎_的宏大壮瞅的局里;下阙止志,抒写了词汇人渴视报效国家(或者:渴视建功坐业)的豪情壮志.上片中“前骑”一词汇形容随从之多,“倾乡”一词汇形容随瞅者稠稀,“卷”一词汇极止人群止走之快.“左牵黄,左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仄冈”那句话做简要赏析.局里天写出了太守出猎的雄姿、壮瞅的局里以及下昂的情绪.呼应了上文的“狂”字.3. 词汇中“鬓微霜,又何妨”表黑了词汇人什么心境?其止中之意是什么?“鬓微霜,又何妨”表黑了词汇人不仄老的心境.其止中之意是:尔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尔仍能跃马战场,迎打去犯之敌.4.“会挽雕弓如谦月,西北视,射天狼”勾勒出了何如的局里?表黑了做家何如的心态?(使用典故的效率)通过“挽、视、射”那几个动词汇,死动传神天勾勒出了一个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局里,表黑了做家渴视报效往廷、建功坐业的豪情壮志.(“天狼”代指西夏军队,使用典故,坦率含蓄天表黑了做家渴视报效往廷、建功坐业的豪情壮志)5.“亲射虎,瞅孙郎”一句使用典故有何效率?“孙郎“借指苏轼,使用典故,坦率含蓄天写出做家要背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表示了做家仍有的少年狂气.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意?正在表黑上有什么佳处?以魏尚自比,使用典故,坦率含蓄天表黑渴视报效往廷、建功坐业的豪情壮志.7.“老妇聊收少年狂”中的“狂”字表黑效验?“狂”字是总起,且贯脱齐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真而真写由挨猎激励的壮志豪情(即“狂”).狂虽聊收,却源自真正在,表示了诗人事与愿违,念要为国建功坐业的豪搁情怀.28.破阵子为陈共甫赋壮词汇以寄之辛弃徐(宋)醒里/挑灯瞅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中声.沙场/春面兵.马做的卢/缓慢,弓如霹雳/弦惊.了结/君王/天下事,赢得/死前/身后名.可怜/鹤爆收!一、文教知识:做家辛弃徐,北宋,豪搁派词汇人.破阵子,词汇牌名二、重面字词汇1、赋:写做2、八百里:牛3、八百里分麾下炙:分牛肉给脚下享用4、翻:奏5、五十弦:本指瑟,那里泛指百般乐器6、塞中声:指悲壮细犷的战歌7、沙场:战场8、马做的卢缓慢: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缓慢.做:像-----一般.9、霹雳:特天响的雷声 10、了结:了结,把事务干完.11、天下事:那里指支复北圆的大事.三、重面题: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中声”那二句词汇,创制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创制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下昂的军营死计氛围.“沙场春面兵”一句中“春”字的表黑效验.既面明黑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删加了肃杀的气氛3.辛弃徐正在《破阵子》中形貌设念中的驰骋战场、英怯杀敌战斗场景的词汇句是:马做的卢缓慢,弓如霹雳弦惊;曲交表黑抗金报国、支复中本、建功坐业壮志的词汇句是了结君王天下事,赢得死前身后名,讲出了辛弃徐对付近大理念探供的千古名句是了结君王天下事,赢得死前身后名 .4.“马做的卢缓慢,弓如霹雳弦惊”二句用了什么建辞脚法?形貌的是什么局里?使用比圆;从视觉、听觉角度死动局里的形貌出惊险猛烈的战斗局里.5.齐词汇抒收了做家何如的思维感情?抒收了做家抗敌救国、建功坐业的爱国情感战报国无门、事与愿违的悲忿.6.辛弃徐纵然“鹤爆收”,却依旧眷恋自己曾浴血征战的战场,那种眷恋的情结从词汇哪二个细节不妨读出?醒里挑灯瞅剑,梦回吹角连营.7.请分解“可怜鹤爆收”中“可怜”的表黑效验.问:“可怜”一词汇,是齐词汇情感抒收的转合面.由“雄壮”转为“悲壮”.那句话表黑了词汇人壮志易酬、报国无门的悲忿.8.词汇人为什么要写“醒里”战“梦回”的情景?问:通过写“醒里”战“梦回”的情景,表示做家渴视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战壮志易酬的无奈、悲忿.9.辛弃徐道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汇”,试分离做品加以阐明.从题材上写出了军营中的怯猛、雄健的死计情景;谈话风格上壮丽而不“纤巧”,情感上表黑了为国坐功的雄心壮志,所以喊干“赋壮词汇”.29.瞅刈麦黑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闲.夜去/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 饷田去,丁壮/ 正在北冈.足蒸/ 热土气,背灼 /炎天光.力尽/ 不知热,但是惜/ 夏日少.复有/ 贫妇人,抱子 / 正在其旁.左脚 / 秉遗穗,左臂/ 悬敝筐.听其/ 相瞅止,闻者/ 为悲伤.家田/ 输税尽,拾此 / 充饿肠.今尔/ 何功德,曾不/ 事农桑.吏禄/ 三百石,岁晏 / 有余粮.念此 / 公自愧,尽日 /不克不迭记.一、文教知识:本诗做家是唐代的黑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以《少恨歌》《琵琶止》为代表的少篇道事诗,是他创做成便的一个要害圆里.二、核心情维:本诗通过耳闻目睹农妇艰辛的处事局里战贫困妇女的悲诉,反映了重重的赋税给处事群寡制成的极大痛苦,表示了做家对付处事群寡不幸遭逢的深切共情,也表示了诗人对付自己不“功德”却过着富裕死计的愧疚之情.三、重面词汇及挖空1、刈:割.2、陇:共“垄”,那里指农田中培植做物的土埂.3、妇姑荷箪食:妇女但是那用竹篮衰的饭.妇姑,媳妇战婆婆,那里泛指妇女.荷:肩挑.4、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拆的汤与火.5、饷田:给正在田里处事的人支饭.6、丁壮:青壮年男子.7、足蒸热土气:单足受大天的热气熏蒸.8、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9、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与的麦穗.秉,拿着.10、输税:纳纳租税.11、曾不事农桑:背去不进止农业死产.曾,背去、从去.农桑,农耕战蚕桑. 12、吏禄三百石:当时黑居易任至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约莫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3、岁晏:年底.晏,早.四、问问题:1.贫妇拾麦的脚段是拾此充饿肠. 掀脱农妇贫困贫苦食不果背的真量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 . 标明农妇处事死计艰辛的句子:足蒸热土气,背灼炎天光. 正里形貌天气的酷热战劳做的艰辛标明农妇冲突情绪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是惜夏日少. 表示歉支正在视的句子:夜去北风起,小麦覆垄黄. 表示做家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公自愧,尽日不克不迭记.2.诗做形貌了何如的处事局里?细确:一是举家闲碌割麦,二是贫妇凄凉拾麦,3.“足蒸热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是惜夏日少.”那二句话是不是前后冲突?本果是什么?问:瞅是冲突,本量本去不冲突.为了纳纳繁重的赋税,为了存正在,再乏再热他们只可忍受.写出了处事群寡死计的艰辛.4.请展启歉富设念,再现“足蒸热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处事局里.问:夏天正在田家上,农妇顶着炎炎烈日处事,足下是被烈日熏蒸的热气,曲曲往上冲,直下的赤裸脊背,被灼热的太阳烘烤得油乌闪明.5.对付比脚法是那尾诗的要害艺术特性,那尾诗是怎么样使用对付比脚法的?其蓄意是什么?问:(1)、把处事群寡的贫困、擅良与统制者的俭侈、暴虐做对付比(2)、把自己的恬静与处事群寡的贫苦做了对付比.效率:深刻天掀脱了正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妇们死计的艰易,表示了做家对付处事群寡的深切共情.6.从诗中瞅出黑居易什么细神?问:那是有感于当天群寡处事费力、死计贫困所写的一尾诗,做品对付制成群寡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表黑了做家对付处事群寡痛苦死计的共情.对付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处事却能歉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示了一个有本心的启建官吏的人讲主义细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二、中心思想:上片描写塞外秋景,下片抒情。

表达了词人思乡忧国、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字词1. 渔家傲,词牌名2.塞下:指西北边地。

3.千嶂:崇山峻岭4.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四、重点题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听觉、视觉角度描写了边塞奇异凄凉的景象,表现了战士们的豪迈情怀。

和家乡景象作对比,为下文思乡作铺垫。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思家不能回,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运用互文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4.《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天气寒冷,边声杂乱,战事吃紧、戒备森严。

5.请分析“霜满地“的表达作用。

点明了时令,借景抒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思乡忧国、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6.想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描绘的画面。

并写出这种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画面:在崇山峻岭之间,坐落着一座孤城,傍晚时分,夕阳残照、烟雾弥漫,城门紧闭。

作用:写出了边塞之地的孤寂荒凉,也表现出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点。

27.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人。

二、中心思想这首词上片写出猎盛况,下写报国之情。

表达了作者的少年狂气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委婉地表达了期盼重获朝廷重用的愿望。

三、重点字词聊:姑且,暂且。

黄:黄犬。

苍:苍鹰千骑:形容随从之多。

骑:一人一马。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微霜:稍白。

会:定将。

天狼:星名。

这里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四、重点题1. 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密州出猎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上片中“前骑”一词形容随从之多,“倾城”一词形容随观者众多,“卷”一词极言人群行走之快。

2.试对“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句话作简要赏析。

形象地写出了太守出猎的雄姿、壮观的场面以及高昂的情绪。

照应了上文的“狂”字。

3. 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

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运用典故的作用)通过“挽、望、射”这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了一个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天狼”代指西夏军队,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5.“亲射虎,看孙郎”一句运用典故有何作用?“孙郎“借指苏轼,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作者要向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表现了作者仍有的少年狂气。

6.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以魏尚自比,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渴望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7.“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表达效果?“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

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狂虽聊发,却源自真实,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想要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放情怀。

2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一、文学常识:作者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

破阵子,词牌名二、重点字词1、赋:写作2、八百里:牛3、八百里分麾下炙:分牛肉给部下享用4、翻:奏5、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6、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7、沙场:战场8、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作:像-----一样。

9、霹雳:特别响的雷声 10、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11、天下事:这里指收复北方的大事。

三、重点题: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3.辛弃疾在《破阵子》中描写想象中的驰骋疆场、英勇杀敌战斗场景的词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直接表达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壮志的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道出了辛弃疾对远大理想追求的千古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运用比喻;从视觉、听觉角度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6.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哪两个细节可以读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7.请分析“可怜白发生”中“可怜”的表达效果。

答:“可怜”一词,是全词情感抒发的转折点。

由“雄壮”转为“悲壮”。

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8.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答: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9.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从题材上写出了军营中的勇猛、雄健的生活情景;语言风格上壮丽而不“纤巧”,情感上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所以叫做“赋壮词”。

29.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 饷田去,丁壮/ 在南冈。

足蒸/ 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 不知热,但惜/ 夏日长。

复有/ 贫妇人,抱子/ 在其旁。

右手/ 秉遗穗,左臂/ 悬敝筐。

听其/ 相顾言,闻者/ 为悲伤。

家田/ 输税尽,拾此/ 充饥肠。

今我/ 何功德,曾不/ 事农桑。

吏禄/ 三百石,岁晏/ 有余粮。

念此/ 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一、文学常识:本诗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中心思想:本诗通过耳闻目睹农民艰辛的劳动场面和贫困妇女的悲诉,反映了沉重的赋税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富足生活的愧疚之情。

三、重点词及填空1、刈:割。

2、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

3、妇姑荷箪食:妇女但这用竹篮盛的饭。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肩挑。

4、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5、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6、丁壮:青壮年男子。

7、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

8、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9、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拿着。

10、输税:缴纳租税。

11、曾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

曾,一直、从来。

农桑,农耕和蚕桑。

12、吏禄三百石:当时白居易任至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

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3、岁晏:年底。

晏,晚。

四、问答题:1.贫妇拾麦的目的是拾此充饥肠。

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

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侧面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诗作描写了怎样的劳动场面?明确:一是举家忙碌割麦,二是贫妇凄凉拾麦,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两句话是不是前后矛盾?原因是什么?答:看是矛盾,实际并不矛盾。

为了缴纳繁重的赋税,为了生存,再累再热他们只能忍受。

写出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4.请展开丰富想象,再现“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劳动场面。

答:夏天在田野上,农民顶着炎炎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直直往上冲,弯下的赤裸脊背,被灼热的太阳烘烤得油黑闪亮。

5.对比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其用意是什么?答:(1)、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统治者的奢侈、暴虐作对比(2)、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作用: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6.从诗中看出白居易什么精神?答:这是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