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播现场报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报道在广播新闻中的独特优势
2010-10-21 13:40: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广播新闻是有音响的新闻,快捷、贴近、活泼,现场报道作为广播新闻一种独特表现形式,要求广播记者应具备更强的新闻敏感,快速抢发新闻;以清晰的结构和情感描写,体现人文关怀内涵;利用文学表现手法和“说”新闻形式播发新闻,带给听众“听”的享受。正确采集音效资料,为“带响”的新闻报道增色添辉。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广播新闻优势更加明显,在节目创优中一枝独秀。

关键词:现场报道;广播电台;独特优势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独具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它通过广播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现场音响展示及现场人物访谈等形式,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

笔者从事广播记者十多年,深深体会到广播记者进行现场报道快捷、贴近、方便的独特优势,并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感到现场报道应在广播新闻中大力倡导,并应在方式上继续改革和创新,使这一报道形式更加完美。以下谈谈自己从事现场报道的一点体会。

一、广播记者应具备更强的新闻敏感,利用现场报道抢发新闻

新闻敏感是媒体记者均应具备的素质。当记者遇到新闻线索或来到新闻现场时,记者们都会使用手中的“武器”对新闻事件进行穷追不舍的采访。然而,广播电台的记者对新闻敏感要求更高,因为广播具有快捷优势,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电波把新闻抢发出来。这样,必须要求广播电台记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判断出新闻点在哪里,属于哪类题材,采取何种报道方式。新闻敏感还应体现在应变能力上,随时对已经打好的腹稿进行修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报道。比如,1999年,我赴黄河壶口瀑布采访朱朝晖驾驶摩托车飞跃黄河,由于这是人类史上首次驾驶摩托车飞跃黄河,是一个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我们报道组去壶口之前做了充分准备,搜集了大量资料,去之前就打好腹稿,打算以现场口头报道形式发新闻。然而,当我们提前一天驱车赶到壶口时,遇到雨天,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飞跃黄河的台子还没有搭好,搭台用的纸箱子也被雨水淋得透湿,现场的人们都在心中打起疑问:这样的天气第二天能飞吗?然而看到工作人员紧张忙碌的运板子、搭台子,我们觉得这条新闻一定很有吸引力,根据事件具有连续性特点,立即修改了原来的方案,决定采用现场连续报道的形式更能取得好的效果。于是,当天,我们就通过电话发回了两篇连续报道,

分别介绍了来自全国各地前来观看盛况的人群以及雨天给人们带来的担忧,给听众留下悬念,吸引明天继续收听。第二天,雨过天晴,我们及时发回报道。看到人山人海的现场,我们及时将现场情况发回电台。上午11:00多朱朝晖往返几次,最后腾空而起如一道彩虹飞过滔滔的黄河上空,我们将这些细节和观众欢呼声同步发回台里,在所有媒体中最快捷、最生动的完成了报道任务。飞跃成功后,我台又及时配发了评论《陕西娃,好样的》。这篇作品获得了当年全国、省、市新闻七个奖项。

二、现场报道要体现人文关怀

广播新闻要体现人文关怀,必须具有可听性。

首先,要求报道要叙事清楚,听众听得明白。这就要求现场报道的结构,不能使用文字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无法做到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排在最前面。它的结构形式,一是顺序结构,按照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记者的口头报道与事件进程一致。二是多头并列结构。多个事件并列时,按照重要性的先后排列,并从中挖掘典型性事件进行报道。

其次,为报道注入感情色彩,使现场感强。广播新闻由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就要求多采用文学描写手法,对现场进行形象描绘,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给听众以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比我在做《我国首台标准时钟捐赠北京》这篇报道时,先对标准时钟的长短、厚度、造型做了形象的描绘,使听众在脑海中形成形象。有时,利用采访对象的描述,为听众展示新闻形象。比如,我在采访《神舟五号搜救部队胜利返回》这篇报道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杨利伟成功走出仓门及返回仓实体,就采访当时为杨利伟开仓门的两位战士,通过他们的描述为我们做了形象的展示,产生了很好的报道效果。

现场报道的人文关怀还应注意采访问话技巧。由于现场报道经常出现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对话,对待不同境遇的采访对象问话方式也不同,尤其应注意遭遇灾难的人们的问话。比如汶川地震发生后,当解放军将群众从废墟中救出来时,就有媒体记者举着话筒不停地问伤员说:“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地震发生时你是怎样想的?”“当解放军把你救出来时你怎么样想的”等等,试想一个被埋多个小时的人此时怎能有心情回答这样多的问题?这就是没有考虑被采访对象的心理感受,问话场合不对。

三、现场报道的语言特色

广播电台现场报道采用“说”新闻,不同于“播”新闻。现场报道记者的语言讲求有现场感,语速稍快,语

气抑扬顿挫,表达思想有较强的主观意图,有“说”新闻的意思;而播新闻的语言则是字正腔圆,不要求现场感,语调较平,缺乏主观性。因此,当我遇到可以做现场报道的题材时,就自己口播,及时做现场报道,决不将它写成稿件让播音员播,再后期制作,不是因为播音员播的不好,而是记者最了解现场情况,最能体会现场情绪,自己播的语气、语感、情绪都是最准确的。

现场报道要求广播记者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广播记者语言素质首先要求吐字清楚,最好讲普通话。其次还应具备一点表演素质,能够富有感情地把握字、词、句,叙事语气与现场气氛协调一致。

现场报道的语言必须符合现场特点。比如,我台在做“奥运火炬传递”现场直播时,记者报道说:“现在,一群少年儿童手持鲜花,等待奥运火炬传递仪式的开始。”这样报道就比较准确。但是有一个台在报道同一个内容时,记者在现场说:“现在,一千名少年儿童正手棒鲜花,站在主席台正前方。”这显然不合理,记者怎么能这么准确的数出来是一千名少年儿童,这显然是背景材料提供的数据,在报道时应该交代“据举办方介绍……”,这样才合乎现场报道的常理。

对现场报道音效创新的一点思考:

把握好音响效果,用音效语言代替人物语言。音响是广播特有的语言,广播记者就是要善于运用音响来“说话”。现场音响,特别是现场典型音响,不但能增加报道的现场感、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往往比记者的转述更形象、更具体、更活泼。比如我在采访《奥运村里秦风飘香》这篇连续报道时,陕西学子奔赴北京做厨师服务奥运,我就选取了在火车站欢送他们的音响,其中火车站大钟的敲响,东方红乐曲的奏起,分别交待了“早晨7点整”这个具体时间和学子们赴京前兴奋的心情。


善于选择音响,让音响资料为主题服务。使用音响并不是滥用,而是正确使用音响,还要根据需要选择使用音响。记者到现场时各种音响“耳”不暇接,成熟的记者应该善于辨析,根据所需有所选择,什么是主体音响,什么是典型音响,哪些该录,哪些不该录。我在采访《陇海铁路灞河新桥成功通车》这篇报道时,将会议议程提前拿到手,到需要的地方再打开采访机,录到有用资料。这样有的放矢,胸中有数,使录音效果较好地起到为主题服务的作用。(郝六一 西安人民广播电台,陕西 西安 710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