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四课第一节
2024年中职德育教案完整版
2024年中职德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职德育》教材第二章《公民道德与伦理规范》第三节《诚信与尊重》,内容主要包括诚信的定义、诚信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意义和如何践行诚信与尊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到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诚信与尊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诚信的定义、诚信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诚信与尊重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诚信的定义及重要性通过课件展示,讲解诚信的内涵,分析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尊重他人的意义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诚信与尊重的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诚信与尊重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信与尊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诚信与尊重2. 板书内容:(1)诚信的定义(2)诚信的重要性(3)尊重他人的意义(4)践行诚信与尊重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诚信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诚信与尊重。
2. 答案:(1)诚信是指遵循道德规范,诚实守信,遵守承诺的一种品质。
诚信的重要性体现在:①诚信是个人品德的基石;②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支柱;③诚信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2)示例:在与人交往中,尊重他人的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在考试中,遵守纪律,不作弊;在承诺他人的事情上,按时履行承诺,不食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对诚信与尊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中职德育第一课
第一节职业伴随人生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职业的相关知识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及求学态度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职业相关概念,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职业的专业化、职业的智能化等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职业的理解、职业的专业化、职业的智能化、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的关系一、职业与人生人活在世上,离不开衣、食、住、行。
为了获得这些生活必需品,就必须辛勤地劳动。
因此,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无不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
我们无论是上高中、读大学,还是进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培训,中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就业。
所谓职业,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合法收入的工作。
简单说,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终生的工作经历。
一般可以认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任职前的职业学习和培训,终止于退休。
我们选择什么职业作为我们的工作,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我们未来的衣食住用行等各种需要,包括许多年轻人梦想的出国旅游、买楼、买车,几乎都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来满足;同时,现代人大部分时间是在社会组织中度过的。
在毕业后到退休前的几十年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我们的工作打交道,因此,我们从事的工作,我们自己是否喜欢,是否适合,是否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对我们同样非常重要。
一位总裁曾经说过:“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
想想看,一个人在工作中只能赚到薪水,其他的一无所获,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应该慎重的对待。
中国的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
职业作用有三:一是满足个人谋生的需要,二是成为劳动者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三是不断促进个人自我完善。
二、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应地产生了不同的职业种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中职思政《职业道德与法治》第4课第一框《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第4课在工作中做合格建设者
第一框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教案
学情调查问卷
1.你了解哪些爱岗敬业模范及其事迹?
2.在职业生活中讲诚信会吃亏吗?
3.办事公道和我们当下的学习生活有关联吗?
4.热情服务只与服务行业有关吗?
5.奉献社会是否要求太高、难以做到?
其他教学提示
(一)注意事项
本课时是关于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理论知识难度不大,主要是对相关内容的认知、理解、评价和实践标准存在差异,教师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对各种职业道德现象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同时,教师要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关于道德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和国家围绕道德建设领域颁布的一系列指导文件和政策要求,做到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实施相关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建立情感认同,形成高度自觉,积极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二)参考书目
1.《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2.《<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3.《思想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4.《教师教学用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职业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三课第一节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三课第一节第一篇: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三课第一节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道德的作用,掌握“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2、增强自省、自律的主动意识;3、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要求;4、理解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道德对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解决办法:主要分析道德的基本内涵,和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双重意义);2、如何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解决办法:主要讲解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建设,说明“八荣八耻”的现实意义,联系时代解释“八荣八耻”的内涵);3、如何正确理解热爱祖国的道德要求(解决办法:讲清爱国是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和爱国的主要表现)。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1、课程引入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故事,并补充参考书121页的相关资料(1),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现代社会需要大量志愿者?志愿者要不要拿报酬?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是否有收获?2、新课讲解一、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1、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
这部分内容需要讲清楚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道德有利于适应社会生活,促进自我完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社会而言,弘扬高尚的道德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增进社会文明,推动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给学生简单介绍我国社会的道德现状,引出“八荣八耻”提出的背景,补充参考书第148页的补充资料。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结合课本内容,和参考书第114页,着重介绍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背景和对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举例子反映“八荣八耻”在当前社会中的表现。
二、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
中职德育第1课
◆现代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和创新型的趋势。作为
一名合格的现代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和训练,很难胜任现代 职业的要求。
到第6页
◆职业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为目标的
教育。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节 学习改变命运
教学活动
阅读教材所提供的节首案例,思考并回答以下问 题: (1)小朱是怎样转变自己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发
展目标的?
(2)小朱在职业院校中是如何学习的? (3)你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前途到底掌握在谁的 手中 (4)看了小朱的故事后,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渡 过三年的学习生活?
11
第一课
谱写崭新篇章
第二节 学习改变命运
一、有理想才会有追求
1.兴趣是职业成功的动力源泉
◆职业兴趣就是指一个人积极地认识、接触和掌握某种职业的心理倾向。
◆人们的职业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通 过对职业的接触、了解、认识而逐渐形成的。 ◆职业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
12
第一课
9
第一课
谱写崭新篇章
第一节 职业伴随人生
教学活动
阅读教材第9页“活动天地”的材料, 请思考下列问题并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 的想法。 (1)结合李斌的事例,你认为成为技能 人才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2)你对技能人才价值是如何认识的? (3)谈谈你对三年学习生活有怎样的打 算?
回第2页
10
第一课
谱写崭新篇章
20
第一课
谱写崭新篇章
第二节 学习改变命运
中职校德育教案1
课时授课计划(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德育任课教师:章节内容职业伴随人生一:社会发展需要技能人才授课班级13秋电气授课日期9月2日13秋幼教授课日期9月3日13秋农村经济管理授课日期9月4日授课方式讲解和师生互动作业练习练习册P1-2目的要求掌握职业与人生的关系,了解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以及职业教育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刻苦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重点难点掌握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复习题仪器教具多媒体,网络审批意见审批人: 20 13 年月日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教学过程:一、技能人才1、职业的含义所谓职业,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合法收入的工作。
分析:比较稳定;合法收入举例:职业的种类补充:职业的三大要素:①合法性②专业性③取得报酬2、职业的作用(一)是人谋生的需要(二)是成为劳动者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三)是不断促进个人自我发展完善案例分析1玛丽·居里是法籍波兰人,在巴黎大学念书时,生活十分清苦,在冬天冷得无法入睡时,她经常把所有衣服全穿在身上,有时甚至用椅子压在身上御寒。
上课时,她总是到得最早,如饥似渴地学习。
1903年,由于对放射性研究的巨大贡献,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1910年,她提炼出镭元素,并于次年再获诺贝尔奖。
一个美国记者曾问玛丽:为什么不申请专利?她笑着回答说:“镭是一种元素,它属于世界上所有人。
”她还把价值20万美元的两克镭转赠给镭研究所。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颠倒的人。
”1934年,玛丽患恶性贫血症逝世,终年67岁。
【问题】:一个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罕见的。
从居里夫人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高贵品质?(提示: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她不仅在学识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品行上堪称楷模。
我们应学习她热爱祖国、勤奋进取、不慕荣誉、不恋金钱、勇于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完整word版)《德育》第一册
《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一课谱写崭新篇章第一节职业伴随人生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社会发展需要技能人才。
2、掌握个人就业要有岗位技能。
教学难点、重点:知道就业是谋生之本,技能是从业之基。
导入新课:阅读教材所提供的节首关于小方的案例,说说对自己的启示是什么?本节前案例取自真实的事例,教师可按下述背景资料作补充说明,使节前案例更加丰富和生动。
注重强调小方的普通和平凡,使学生感到只要自己努力也是完全可以获得成功的。
可采用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的方式,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可采用诸如:小方获得了哪些成就?职业教育给小方带来的变化有哪些?小方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看了小方的故事后,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办?案例背景:小方,真名方舒立,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07届毕业生。
曾获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丰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汽车二级维护作业项目团体赛"冠军。
获得由全国交通业人员资格评价中心授予的机动车检测维修士证书,以及由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
大赛结束后,不少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到企业工作。
方舒立毕业之后找到的这份工作与专业对口,劳动强度适中,上班很有规律,也能拿到比较满意的薪水。
谁也没料到,这位技能“武状元”当初选读中职学校时,并不被家人看好。
“当时我妈妈很反对我去读中专,她认为读中专出来以后干的肯定是很苦很累的活,农村人按照传统的观念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当官的。
”当方舒立最终选择了汽车运用维修专业时,他妈妈更是强烈反对,“她说我们老家那些大排档旁边修车的,不但浑身黑油,脏兮兮的,而且干粗活又很累。
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冠军后,家里出现过不少令方舒立哭笑不得的事。
有一次我打电话回家,亲戚居然从家人手中抢过了话筒,问我在广州混得怎么样,我当时就说没什么。
但过了不久,连以前的朋友都发来短信祝贺,说我威风啦。
原来这是方舒立妈妈经常跟邻里、亲戚提起他获奖的事。
在农村,哪家有了喜事都会传得飞快,方舒立终感受到“状元”的惊喜。
最新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四课第二节
最新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四课第二节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第二节预防违法犯罪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让学生理解治安管理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关系,了解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提高遵守治安管理规定的自觉性;2、理解犯罪和违法的本质区别,了解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刑罚的主要形式、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哪些(解决办法:讲清违反治安管理的主要行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常犯的不法行为,并说明每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2、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解决办法:先介绍我国刑法的基本知识,强调犯罪及其刑罚内容、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的规定,然后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再介绍预防犯罪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1、课程引入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认为案例中的团伙成员违法犯罪的原因是什么?你自己或者周围有没有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又是什么?2、新课讲解一、预防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1、公共秩序与治安管理。
在介绍治安管理时要强调这是行政管理的一个方面,重点介绍治安管理的内容,列举身边事例和新闻报道加以说明。
讲解治安管理的主要任务时要全面介绍其保护作用、预防作用和处罚作用。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18页的媒体聚焦、第120页的资料卡片,补充参考书第229页的相关资料(1)、第253页《治安管理的范围》。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这部分是重点内容,需要讲清违反治安管理的主要行为,并说明每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
要注意把握几点:一是联系青少年学生易出现的问题来讲;二是重点突出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行为;三是对一些严重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也应重点讲解。
补充参考书第230-235页的相关资料(2)、(3)、(4)、(5)、(6)、(7)。
《德育》第一册教学大纲
《德育》第一册教学大纲一、开课对象:全院所有新生班级二、课程任务:本课程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为线索,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心理品质、法制意义教育。
主要内容有:谱写崭新篇章,培养健康心理,恪守道德规范,增强法治观念,走好人生道路等。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人生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的公民和企业受欢迎的从业者。
三、课时分配表:课程名称总课时讲授实训习题测验《德育》(第一册)36 32 2 2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课谱写崭新篇章(6课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和岗位技能的重要性;理解职业教育与技能成才的关系;增强学习岗位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的自觉性。
2、了解职业兴趣、职业理想在职业活动、职业成功中的作用;掌握了解和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与理想的方法。
3、理解学习对个人的重要性;理解职业教育的学习方式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了解如何开展学业规划,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二)教学内容§1—1 职业伴随人生一、社会发展需要技能人才1、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2、技能成才与职业教育二、个人就业要有岗位技能1、就业是谋生之本2、职业技能是从业之基§1—2 学习改变命运一、有理想才会有追求1、兴趣是职业成功的动力源泉2、理想是职业成功的精神支柱二、会学习才能成人才1、学会学习,强化职业技能2、全面发展,提高职业素养三、善把握才会有成效1、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2、设计适合自己的成才规划3、实现规范的关键在于行动(三)教学重点1、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的关系2、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下去、理想和所学专业、现实岗位不一致的问题3、明确职业教育学习的特点,教会学生“学会学习”4、制定发展规划要把握的四个步骤(四)教学难点1、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下去、理想和所学专业、现实岗位不一致的问题2、制定发展规划要把握的四个步骤(五)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启发引导、问题驱动、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6课时)(一)教学要求1、认识自我的心理状态,了解青春期心理现象;认识当前个人所处的环境变化,掌握自我适应能力的方法;了解自信自强的重要性,掌握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强意识的方法;能够自觉自信面对生活。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教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一、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教案姓名:梁黔容职称:高级讲师工作单位: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迅速点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重个案、重实效、贴近实际,轻理论、轻说教、学以致用;因材施教,教书不忘育人;教师主动适应学生、赏识学生,引导学生自觉形成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和意义,理解各行各业既有共同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又有自己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
2、情感态度观念认同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及意义,提倡人人遵守职业道德;认同加强个人职业道德修养有助自身健康成长和事业发展。
3、运用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珍惜在校时间,认真学习和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
三、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1)职业道德的作用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是职业道德的逻辑起点,学生只有理解并认同职业道德的作用,才能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因而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重点介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2、教学难点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职业道德对自己的作用及意义,才能自觉践行职业道德,因而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难在“自觉”两字。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联系专业实际,找到影响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就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职业道德的作用,从而自觉践行。
3、结构线索(1)从职业道德内涵到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和自觉践行。
(2)体现着知、信、行的学习路径,即:职业道德概念的认知——职业道德作用的认同—职业道德行为的自觉践行。
四、学情分析(1)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直接或间接接触职业少,对职业道德理解不深、不透,又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所以其职业道德的意识比较薄弱。
中职德育第二版第一册道德法律与人生第4课PPT
16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第二节 预防违法犯罪
补充资料
网上斗气 网下斗殴,涉案6青年被行政拘留 近日,唐山开平区公安分局查处了一起结伙斗殴治安案件,6名涉案青年被依 法处以行政拘留。而这起案件旳“导火索”居然是发生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旳一 次口角,正所谓“网上斗气网下斗殴”。 据警方简介,日前,开平区一名23岁男子与同住该区旳一名16岁女孩在网上聊 天,不想其间言语不和,居然发展到了互骂旳地步。随即,愤愤不平旳两人将 网上矛盾升级至网下,约定了时间,在开平区某地“处理”问题。今后,双方 各自召集“人马”,并在约定时间来到指定地点。成果,双方话不投机动起手 来,互殴中,一人用管制刀具将对方一人打伤。案发后,开平区公安分局栗园 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展开调查,在查清案情后依法对涉案6人分别处以行政拘留 10至20天旳处分,并收缴了作案用旳管制刀具。 警方提醒,网络本是一种虚拟世界,将网上矛盾纠纷引至网下现实之中着实 不可取。而实际上,网上矛盾引起网下血案旳案例也确有发生,网民们应引觉 得戒。
3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第一节 提升法律意识
一、社会与法律
1.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托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明施旳强制性旳社会 规范。 ◆法律旳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法律具有预防作用 ----法律具有校正作用
4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15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第二节 预防违法犯罪
一、预防违反治安管理旳行为
2.违反治安管理旳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旳行为。例如扰乱机关单位旳秩序;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 群众性活动秩序;结伙斗殴;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组织、 教唆、胁迫、诱骗、煽动别人从事邪教、会道门活动或者利用邪教、会道门、 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别人身体健康;造谣惑众,煽动闹事,谎报 险情,制造混乱;违反国家要求,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有意制 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营等。假如 这些行为尚不够刑事处分旳,则根据详细情节,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下列拘 留或者警告、一千元下列罚款。
第四课 第四学时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时
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一、教学目标1、认知1)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涵义及基本要求。
2)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对从业者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认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重要意义,树立服务和奉献意识。
3、运用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养和树立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1)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意义及其基本要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而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自觉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的基础,只有比较透彻地理解了这一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才能为学生在今后的道德实践中自觉践行这些要求,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2)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帮助学生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自觉践行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脚点。
学生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要求及其意义,只是从“知”的层面解决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自觉服务与奉献的意识,认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信念,并做到知行统一,把服务与奉献的职业道德要求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去,则应是本节课的更高更重要的教学目标。
2、教学难点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社会阅历较浅,无法深刻把握这些道德规范所蕴涵的意义;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也给学生认同和内化这些道德要求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需要多增加一些学生能够接受又有一定吸引力的案例素材,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体验的过程中自觉增强服务和奉献意识。
3、结构线索从道德认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要求)入手,到道德情感与信念(在服务和奉献中提升道德境界,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再落实到道德行动(在实践中抵制腐败,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
中职德育第四课教案
中职德育第四课教案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教学内容:4.1 未成年人保护法、4.2 治安管理处罚法、4.3 道路交通安全法教学过程:增强保护意识遵守公共秩序——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导入新课:【案例引入】请同学们看看P66 页的案例,学校应该承担王某的一切经济损失吗,回答: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对学习承担的是教育、管理、保护的责任,而非监护责任,但并不等同于学校对学生部承担任何责任。
P67新课教学:4.1 未成年人保护法4.1.1 保护未成年人及应当遵循的原则一、在我国,年龄未满xx 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
二、保护未成年人应当遵循的原则未成年人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原则保护法》第21 条明确规定:,,); P68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解答: 不合3、教育和保护相结合理。
因为洪某的4.1.2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行为本身违反了一、家庭保护法律,违反法律二、学校保护的行为不受法律三、社会保护保护。
四、司法保护4.2 治安管理处罚法4.2.1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一、基本原则(一)以事实为依据(二)错发相当原则(重错重罚、轻错轻罚,罚过相应)(三)公开、公正保障人权(四)教育与处罚相结合4.2.2 治安处罚的种类一、警告(轻微)二、罚款(500 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三、行政拘留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五、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适用于外国人和无国籍人)4.2.3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处罚标准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一)扰乱机关单位、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等秩序1、包括:,,2、处罚:一是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二是对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xx 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三是对聚众实施扰乱行为首要分子处XX日以上XX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xx00 元以下罚款。
【案例分析】案(二)散布虚假信息、恐怖信息的行为例5 扰乱公共场1、包括: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所秩序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德育教案4.1
学生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背诵,加深其理解。
学法:背诵记忆
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
学法:思考探究
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上探讨,对知识点进行学习与掌握。
学法:互助法
四、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回顾。
5、布置作业
将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教师提出问题,本节课的收获都有哪些?都学到了什么?
3、讲授新课
结合视频,引出兴趣的定义,职业兴趣的定义。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效果。
教法:复习巩固
教师给学生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教法:视频导入法
教师通过对视频内容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1.兴趣的定义。
2.职业兴趣的定义。
中职生该怎样进行兴趣的培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兴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于职业兴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便于今后自己培养职业兴趣,促进自身职业兴趣的养成,推动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难点
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关键
能结合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课堂教学模式
讲授式
教学流程
1、复习旧知
2、视频导入
3、讲授新知
4、课堂小结
5、布置作业
时间
安排
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
教法及教师活动
学法及学生活动
1、复习旧知
对上一课所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
2、视频导入
通过播放有关兴趣的小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回答后适当补充。
教法:概括总结
教师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一一列出,反复强调,提醒学生回去背诵。将其写在作业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第一节提高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理解社会与法律、个人与法律的关系,理解依法治国的观念,掌握个人培养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解决办法:解释清楚“法治”和法治观念的内涵);2、如何开展培养法律意识教育(解决办法:联系社会与法律、个人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说明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讲清增强法律意识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赞同采取怎样的措施?学校采取听证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纪律和法律的作用?
2、新课讲解
一、社会与法律
1、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这部分主要讲清两个内容:一什么是法律;二法律的社会作用。
讲解法律的内涵时,先简单介绍法律的定义,归纳法律的特点: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带有强制性、普遍约束力和处罚性。
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法律和道德的异同,补充参考书第222页的相关资料(1),让学生深化对法律的理解。
对于法律的作用,结合现实案例和新闻报道加以说明。
2、我国的法律体系。
简单介绍我国的法律体系,让学生明白法律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每个公民和组织。
3、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
本内容是重点部分,在讲解法治和法治观念的内涵时,需要把握两点:一是要从“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说明“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二是重点强调和说明如何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10页的资料卡片,并补充参考书第223页的相关资料(2)。
二、个人与法律
1、自觉增强法律意识。
对法律意识的含义只需作简单说明,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12页的活动天地来感受具备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重点要讲清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突出强调三个途径的逻辑关系:学习法律是三个途径的前提,只有通过学习了解法律,才会内化为行动遵守法律,也才可能参与法律实践。
结合参考书第220页进行讲解,补充第225-226页的教学活动(4)和相关资料(5)。
2、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14页的媒体聚焦,简要说明国家作为法律的制定者、执行者必须“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以外部强制力树立法律的权威,使公民都遵守法律的规定。
作为个人应提高对法律的敬畏感和遵守意识,这部分作为重点内容应展开教学,补充参考书第227页相关资料(6)。
3、总结
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维护人类社会生活有序、稳定的基本手段和机制。
法律具有规范、预防、校正这三方面的作用。
处于现代法治社会,应该树立“依法治国”观念,自觉增强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四课第一节
八、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