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教案2

合集下载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 互换性的重要性3.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4. 测量方法及其分类5.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概念、含义及其重要性,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测量误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2. 课件:互换性、测量技术的相关图片和实例3. 工具:尺子、量具等测量工具4. 设备:实验室测量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运用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2. 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 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2. 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 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室测量实践,掌握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十、教学准备1. 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2. 课件:互换性、测量方法的相关图片和实例3. 工具:尺子、量具等测量工具4. 设备:实验室测量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三部分)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其分类。

机械知识互换性教案

机械知识互换性教案
互换性生产是随着产品大批量生产的需求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随着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机械制造业越来越趋于现代化,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互换性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故互换性原则是组织现代化生产极为重要的技术经济原则。
(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传统生产方式是采用专用夹具、定值刀具和量具,故生产成本高,互换性应用少;而现代化方式则是变换产品时,不更换工艺设备,只需更换数控机床操作程序。)
定义:在机械工业中,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举例说明:如螺钉(M10—6H/6g)、灯管启辉器、自行车辐条及各部件、机床主轴轴承、皮带、齿轮等。
零部件的互换性一般来说应包括其几何参数、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方面的互换性。本课程只对几何参数的互换性进行讨论。如:零件的尺寸、形状、位置要素、表面光滑程度等。
——基本尺寸由设计给定,设计时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和主要强度要求,通过计算、试验或类比的方法确定基本尺寸。
图样上的尺寸,通常都是基本尺寸。如图1-1
例如:¢25±0.015,¢32±0.026
注意:孔用大写字母“D”表示,如D30
轴用小写字母“d”表示,如d25
为了减少定值刀具、量具、型材和零件尺寸的规格,国标已将尺寸标准化。不是所有尺寸都能用,因而基本尺寸应尽量选取标准尺寸,一般在标准中应选取靠近它的大值。(不是所有尺寸都可用,举轴颈例)(参见图1-1讲解基本尺寸的标注)
孔和轴的表面不一定是封闭的表面。
☆一、尺寸的术语及定义:表1-1
1、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尺寸值的数值称为尺寸。
尺寸由数值和特定单位组成。例30mm
强调:a.长度尺寸值(直径、半径、宽度、厚度、深度、高度、中心距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及讲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及讲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及讲义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1.2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工程测量技能。

1.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互换性概念、技术测量原理、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等内容。

二、教学方法2.1 讲授: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掌握互换性及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2 实验: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3 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安排3.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包括16课时理论教学和16课时实验教学。

3.2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互换性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周:技术测量原理及测量工具第三周:长度测量和角度测量第四周: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第五周:表面粗糙度测量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4.2 实验报告:实验教学环节完成后,提交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

4.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考试,占总成绩的4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王永强著。

5.2 实验设备:卡尺、千分尺、角尺、量块、表面粗糙度仪等。

5.3 辅助资料: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

六、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6.1 误差的概念:介绍误差的定义,误差与错误的区别,以及误差在测量过程中的普遍性。

6.2 误差的来源:分析测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环境误差、操作误差等。

6.3 误差的大小表示:介绍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等概念。

6.4 误差减小方法:探讨通过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度高的测量工具、采用适当的测量技术和误差补偿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7.1 不确定度的概念:解释不确定度的定义,阐述不确定度在测量结果评价中的重要性。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 第二章练习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 第二章练习

第二章复习题2-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用“T”示出,错误用“F”示出,字母一律写在括号内。

(1)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2)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3)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4)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5)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

因此,过渡配合可以是间隙配合,也可以是过盈配合。

(╳)(6)零件的实际尺寸就是零件的真实尺寸。

(╳)(7)某一零件的实际尺寸正好等于其基本尺寸,则这尺寸必适合格。

(╳)(8)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上,轴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下。

(╳)(9)零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一定大于其最小实体尺寸。

(╳)(10)基本尺寸一定时,公差值愈大,公差等级愈高。

(√)(11)不论公差值是否相等,只要公差等级相同,尺寸的精确程度就相同。

(√)(12)ø75±0.060mm的基本偏差是+0.060mm尺寸公差为0.06mm( ╳) (13)因Js为完全对称偏差,故其上、下偏差相等。

( ╳) (14)基准孔的上偏差大于零,基准轴的下偏差的绝对值等于其尺寸公差。

( √ )(15)ø600.0060.019--mm. ( ╳ )(16) 因配合的孔和轴基本尺寸相等,故其实际尺寸也相等 。

( ╳ )(17)由于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所以上偏差绝对值大于下偏差绝对值。

(╳ )(18)尺寸偏差可以正值,负值或零。

( √ )(19)尺寸误差是指一批零件上某尺寸的实际变动量。

( √ )(20)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小的公差等级。

( ╳)3-2.什么是基孔制配合与基轴制配合?为什么要规定基准制?广泛采用基孔制配合的原因何在?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基轴制配合?答:(1)基孔制配合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互换性教案汇总

互换性教案汇总

前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是从基础课程学习过渡到专业课程学习的纽带。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了解互换性生产原则及公差与配合的规律和选用;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圆柱结合精度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是知识教学目标1、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2、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3、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4、掌握尺寸传递概念,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5、掌握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重点1、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检测、公差配合的选用、相关标准;2、形位公差及其检测、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标注及检测、公差原则;3、表面粗糙度及检测、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及标注;4、尺寸链的计算。

课程的难点1、公差配合的选用;2、形位公差公差带形状、方向和位置的确定,最小条件,公差原则;3、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

解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突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主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验、实训教学,创造真实的加工、使用、检测氛围,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相辅相承。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教具、挂图等工具,并使用动画等手段,将“形位公差的公差带”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立体化;通过学生自行对实验进行分析、设计,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开设综合测量项目,组织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常用的测量器具及方法。

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设计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设计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设计背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零件精度的互换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技术要求。

互换性可以理解为同一类零件在不同组装位置可以互相替代。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确保零件互换性,需要对零件精度进行测量、评定、调整。

因此,技术测量基础作为现代工业制造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学习精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精度测量设备的使用方法。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理论知识授课1.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精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

3.精度测量设备的常见类别、特点及使用方法。

4.研究精度测量误差来源及其影响因素。

实践操作课程1.精度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讲解,包括游标卡尺、千分尺、卡规等。

2.测量教学样品的精度,并进行误差分析。

3.实现样品的调整,并再次进行测量以验证调整效果。

4.开展小型科研项目,要求学生探究如何改善教学样本的精度。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其中,理论授课要求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解理论知识,注重示范性和举例说明,避免抽象概念过于空洞无物;实践操作课程的讲解要求清晰明了、简单易懂,并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实验操作,避免人身伤害。

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做到“师生互动”,“互相促进”。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避免学生学习中的浮躁现象,促进学生“以学为主”,“勤于动手”,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终目标。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课程重在操作和结果,因此对于实验结果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也要充分倾听学生的探究和对实验成果评估的建议和意见。

同时,还需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对于精度测量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虑在内,综合评定学生完成实验的成绩。

互换性教案2

互换性教案2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前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了解互换性生产原则及公差与配合的规律和选用;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圆柱结合精度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是知识教学目标1、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2、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3、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4、掌握尺寸传递概念,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5、掌握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重点1、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检测、公差配合的选用、相关标准;2、形位公差及其检测、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标注及检测、公差原则;3、表面粗糙度及检测、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及标注;4、尺寸链的计算。

课程的难点1、公差配合的选用;2、形位公差公差带形状、方向和位置的确定,最小条件,公差原则;3、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

解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突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主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验、实训教学,创造真实的加工、使用、检测氛围,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相辅相承。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教具、挂图等工具,并使用动画等手段,将“形位公差的公差带”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立体化;通过学生自行对实验进行分析、设计,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开设综合测量项目,组织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常用的测量器具及方法。

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第一章绪论学时0.5目的要求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互换性与公差、检测的关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第2章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第2章

第2讲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章节课题: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2—1 概述2—2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教学目的:1、了解孔与轴的定义及其特点;2、掌握尺寸、偏差、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3、学会画公差带图;4、理解公差与偏差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尺寸、偏差、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2、画公差带图。

难点:公差与偏差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共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2.1 基本术语与定义拿出塞规示范给同学们看,问同学们,塞规通规和工件的结合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合啊它们是圆柱体的结合,是孔与轴的结合。

为了使加工后的孔与轴能满足互换性要求,就必须在设计时采用极限与配合的标准。

这种圆柱体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标准是一种基本标准,也是机器制造中的基础标准。

极限与配合的标准化:不仅可防止任意规定公差和配合的混乱现象,保证零部件互换性能和配合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刀具、量具的标准化;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和技术交流。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极限与配合》标准,首先,我们必须学好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本节介绍的有关术语和定义都源于GB/—1997。

一、孔和轴(1、孔(1)孔的定义孔:主要指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其他内表面中由单一尺寸确定的部分。

(2)孔的特点①装配后孔是包容面。

②加工过程中,随着零件实体材料变少,而孔的尺寸由小变大。

2、轴(1)轴的定义轴:主要指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其他外表面中由单一尺寸确定的部分。

①装配后轴是被包容面。

②加工过程中,随着零件实体材料变少,而轴的尺寸由大变小。

—(3)孔与轴的关系在极限与配合中,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在加工过程中,孔的尺寸由小到大,而轴的尺寸由大变小;从标注的尺寸线内容看,无材料的是孔。

二、尺寸的术语及其定义1、尺寸尺寸: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长度的数值,称为尺寸。

国标中规定:在机械工程中,一般采用毫米(mm)作为尺寸的特定单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五版教学设计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五版教学设计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五版教学设计一、引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制造业中的核心概念,但很多人对于它们的理解并不全面。

因此,本文旨在介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内容,并提出适用于第五版的教学设计。

二、互换性1. 定义互换性是指在无需加工或调整的情况下,零件与装配件之间能够精确地互换的能力。

它也是评价零件和装配件质量的重要指标。

2. 影响因素•加工精度•材料质量•尺寸设计•环境条件•人为因素3. 互换性的应用互换性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机械零件制造中应用最为广泛。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

因此,互换性是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互换性的检测方法检测互换性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外观检验法、测量检验法和功能检验法。

其中,测量检验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三、技术测量1. 定义技术测量是指应用理论基础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工程技术领域中所涉及的各类物质、现象、信息等进行确定、表达与传递的一门技术。

2. 技术测量的特点技术测量具有以下特点:•精确性高;•重复性好;•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

3. 技术测量的分类技术测量按照被测量的物理量不同,可以分为长度测量、角度测量、质量测量、温度测量等多种类型。

4. 技术测量的应用技术测量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包括以下方面:•零部件检测•产品检验•质量控制•环保监测•工程设计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掌握互换性和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了解互换性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测量的分类;•能够运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主题:•互换性及其应用;•技术测量及其应用;•检测方法及案例分析;•案例研究和实践操作。

3. 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讲授环节,重点讲述互换性和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和检测方法。

在案例分析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演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互换性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互换性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互换性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互换性的定义和特点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互换性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案例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互换性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影响。

1.4 教学准备教学PPT和相关案例材料投影仪和音响设备1.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互换性的概念(10分钟)讲解互换性的特点和重要性(15分钟)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15分钟)学生互动讨论,提问和解答(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5分钟)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见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际测量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利用示范法,演示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采用实践法,进行实际测量操作练习。

2.4 教学准备教学PPT和相关理论知识材料测量工具和设备(如卡尺、千分尺、量具等)实际测量操作的材料和场地2.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测量技术的重要性(10分钟)讲解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5分钟)演示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15分钟)学生实践操作,进行实际测量练习(1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5分钟)第三章:公差与配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差和配合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使学生掌握公差和配合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公差和配合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公差和配合的定义和分类公差和配合的计算方法公差和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公差和配合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互换性实验报告 (2)

互换性实验报告 (2)

互换性实验报告1. 引言互换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某个系统、产品或服务在不同条件下的效能和性能表现。

本实验旨在比较两种不同品牌的手机的性能差异,通过对手机进行互换性试验并收集用户反馈数据,评估两个品牌的手机在用户使用体验方面的差异。

2. 实验设计2.1 实验对象本实验中选取了A品牌和B品牌两款手机作为实验对象。

A品牌为当前市场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品牌,B品牌为新近推出的品牌。

2.2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随机选择了30名参与者作为试验对象,这些参与者具有相同的背景和使用手机的习惯。

然后,我们将A品牌和B品牌的手机进行随机互换,保证每个参与者都使用过A品牌和B品牌的手机。

为了消除因个体差异引起的偏差,我们采用了交叉实验设计。

具体操作如下:1.将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先使用A品牌手机,另一组先使用B品牌手机。

2.将每个组再细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使用A品牌手机时使用正常配置,另一个小组使用A品牌手机时进行某种配置调整。

同样,另一个大组使用B品牌手机时使用正常配置,另一个小组使用B品牌手机时进行某种配置调整。

3.每个小组的参与者使用手机的时间为一周,期间需要记录使用体验、性能表现等相关数据。

4.一周后,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他们使用不同手机的满意度和体验反馈等数据。

2.3 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集了以下数据:•参与者背景信息(性别、年龄、职业等)•参与者使用手机的习惯和需求•使用体验评分(包括屏幕显示效果、响应速度、电池续航、操作便利性等)•参与者对手机的偏好和满意度3. 实验结果3.1 参与者背景信息在本实验中,参与者的背景信息如下表所示:参与者编号性别年龄职业P1男25学生P2女30白领P3男35老师…………3.2 使用体验评分参与者在使用A品牌和B品牌手机过程中,对不同指标的使用体验进行了评分。

评分采用五分制,其中1表示非常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

A品牌手机参与者编号屏幕显示效果响应速度电池续航操作便利性P14354P23423P35445……………B品牌手机参与者编号屏幕显示效果响应速度电池续航操作便利性P15434P24343P33222……………3.3 参与者满意度参与者在使用A品牌和B品牌手机后,对两款手机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价。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教案标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一、教学目标:1.了解互换性在技术测量中的重要性;2.熟悉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3.掌握常用的技术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技术测量仪器和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3.技术测量的常用误差类型和改善方法;4.技术测量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互换性在技术测量中的重要性,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2.1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1.1互换性的定义和意义2.1.2互换性在技术测量中的应用和重要性2.1.3互换性的常见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2.2技术测量仪器和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2.2.1常见的技术测量仪器和工具介绍2.2.2技术测量仪器和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实践操作(40分钟)3.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3.2学生使用技术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测量实验3.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3.4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总结4.问题解答和讨论(30分钟)4.1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4.2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4.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扩展讲解5.案例分析和总结(15分钟)5.1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关系5.2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5.3学生总结互换性和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并进行思考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互换性和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是否理解;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技术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测量实验;3.学生对实验结果和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是否准确;4.学生对案例分析和总结的反应和见解是否合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知识讲解、实践操作、问题解答和讨论、案例分析和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互换性和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1.2 互换性的概念1.3 测量技术的发展1.4 课程目标与要求第二章:互换性原理2.1 互换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2 互换性的基本原理2.3 互换性的分类2.4 互换性与测量误差的关系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3.1 测量的基本概念3.2 测量方法的分类3.3 测量器具与测量系统3.4 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四章:尺寸测量4.1 尺寸测量的基本概念4.2 尺寸测量的方法与器具4.3 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4.4 尺寸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五章:形状和位置测量5.1 形状和位置测量的基本概念5.2 形状和位置测量的方法与器具5.3 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5.4 形状和位置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六章:表面质量测量6.1 表面质量的概念与分类6.2 表面质量测量方法与器具6.3 表面质量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6.4 表面质量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七章:温度和湿度测量7.1 温度和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7.2 温度和湿度测量方法与器具7.3 温度和湿度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7.4 温度和湿度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八章:力学性能测量8.1 力学性能测量的基本概念8.2 力学性能测量方法与器具8.3 力学性能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8.4 力学性能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九章:电性能测量9.1 电性能测量的基本概念9.2 电性能测量方法与器具9.3 电性能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9.4 电性能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十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0.1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10.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10.3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达与传播10.4 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第十一章:非接触测量技术11.1 非接触测量技术概述11.2 光学非接触测量技术11.3 激光测量技术11.4 红外测量技术第十二章:三坐标测量机及其应用12.1 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原理12.2 三坐标测量机的结构与操作12.3 三坐标测量机的应用案例12.4 三坐标测量机的维护与保养第十三章:测量数据处理与控制图应用13.1 测量数据的预处理13.2 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13.3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3.4 过程能力分析与改进第十四章:质量管理与测量技术14.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4.2 测量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4.3 统计过程控制(SPC)14.4 质量改进工具与技术第十五章:现代测量技术与发展趋势15.1 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5.2 自动化测量技术15.3 数字测量技术15.4 网络测量技术15.5 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教学教案,涵盖了互换性原理、测量技术基础、尺寸测量、形状和位置测量、表面质量测量、温度和湿度测量、力学性能测量、电性能测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非接触测量技术、三坐标测量机及其应用、测量数据处理与控制图应用、质量管理与测量技术以及现代测量技术与发展趋势等十五个章节。

认识互换性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

认识互换性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
3.互换目的
装配互换
• 仅满足几何公差要求
功能互换
• 几何公差、机械性能
互换性的实现
互换性的实现
几何参数 颜色 材质
互换性的实现
标准与 标准化
互换性的实现
尺寸
表面粗 糙度
误差
几何形 状
相互位 置
标准化与互换性
标准化与互换性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标准
ISO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认识互换性
教学导入 Q1:什么是互换性? Q2:互换性的应用? Q3:互换性的作用?
教学导入 Q1:互换性是什么? Q2:互换性的应用? Q3:互换性的作用?
同一 规格
设计 制造 使用维修 方面 方面 方面
认识互换性


互换性的分类 互换性的实现 标准化与互换性
互换性的分类
互换性的分类
1.互换程度
完全互换 不完全互换
是否要选配及辅助加工
互换性的分类
1.互换程度
完全互换
• 通用(标准化)
不完全互换
• 高精度要求(组内互换,组间不互换)
互换性的分类
2.对于标准件
采用不完全互换
外互换 内互换
标准件结构本身&其它构件
互换性的分类
3.互换目的
装配互的分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互换性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互换性的基本特性3. 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2. 互换性的重要性3. 互换性的基本特性4. 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概念、特性和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互换性的应用1.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2. 讲解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3. 分析互换性的重要性4. 讲解互换性的基本特性5. 探讨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概念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互换性应用的掌握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熟悉测量工具和仪器2.2 教学内容1. 测量的概念与分类2.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2. 实物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和仪器,加深学生对测量的认识2.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讲解测量的概念与分类3. 讲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4. 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2. 实物演示:评估学生对测量工具和仪器的认识第三章:尺寸测量3.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了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3.2 教学内容1. 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尺寸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尺寸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3.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尺寸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尺寸测量方法3. 讲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尺寸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尺寸测量过程的掌握第四章:形状和位置测量4.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了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4.2 教学内容1. 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4.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形状和位置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3. 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的掌握第五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5.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3. 熟悉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测量数据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续)6.1 教学目标1. 理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区别2. 学会计算测量误差3. 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6.2 教学内容1.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2. 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3.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和技术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6.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4. 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误差的能力第七章: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7.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学会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了解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2 教学内容1. 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采集和记录的重要性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性2. 讲解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3. 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4. 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据采集和记录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的能力第八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8.1 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学会计算测量不确定度3. 了解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1.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2. 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3. 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不确定度4. 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不确定度的能力第九章: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1. 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学会应用互换性原理进行产品设计3. 了解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3. 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4 教学设计1. 复习互换性的概念和特性2. 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3. 演示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4. 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重要性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应用案例的能力第十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2. 学会分析新兴技术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影响3. 熟悉互换性和测量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解析:理解互换性的定义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需要学生清晰地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业中的应用价值。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案例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案例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案例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背景介绍互换性和测量技术是现代工业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直接影响着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结合实践,进行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2.掌握测量技术的常见方法和实验手段;3.培养学生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能力;4.掌握机械零部件精度测量技术及其应用;5.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互换性和测量技术技能的能力。

教学内容1.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返回误差和最小刻度值的测量方法;3.角度、长度和强度的测量方法;4.三坐标测量技术和数控测量技术;5.机械零件精度测量技术及其应用实验。

教学重点1.机械零部件精度测量技术和实验的教学;2.三坐标测量和数控测量技术的应用;3.案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课程实施方案1.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以案例为主线,设计相关实验和任务;2.利用仿真和实物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3.通过定期测试和实验考核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4.授课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关注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课程评估1.学生成绩(理论考试和实验成绩);2.学生实验报告;3.课程反馈和评价。

教学资源1.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案例教程第二版》;2.实验器材:数字化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数字化卡尺等相关仪器设备;3.实验材料:各类标准零件和量具。

课程总结互换性和测量技术作为工业制造中的基础技术,其在各种行业的广泛应用不言而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了解机械零部件精度测量技术及其应用,掌握三坐标测量和数控测量技术的应用。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培养综合应用技能的能力,更好地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互换性复习课2资料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互换性复习课2资料教学讲义ppt课件

《素问·、 火,以之化之变也”。
• 张仲景曰:千般疢(chèn )难,不 越三条。
• 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
• 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 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 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问诊求因和辨证求因
寒为阴邪: “阴胜则寒”。 A、性质
易伤阳气:“阴胜则阳病”。 B、致病特点:
局部或全身的寒象:恶寒、肢冷 其分泌物,排泄物澄沏清冷:清涕
稀便
C 、临床常见:
伤卫阳
寒邪袭表
恶寒、流清涕、头身疼痛。
伤脾阳
寒邪直中肠胃 脘腹冷痛、呕吐清水。
伤心肾之阳
寒邪直中少阴
形寒踡卧,手足厥冷,
下利清谷,精神萎靡。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邪 风为春季之主气,风邪是外感病因中致病广泛,较为 重要的致病因素。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致病特点: 易袭阳位:多见上部、阳经、肺系症状。 皮毛开泄:可见汗出、恶风等。
病位游移无定处;发病急,变化快,症状变 化多端,病情变化迅速莫测。
如《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 变”。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极为广泛,为 外感病的先导,其它五邪多依附风侵犯人体 致病,表现为风寒、风暑、风湿、风燥、风 火(热)等兼挟证的特点。
举;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 湿邪在上——面垢,眵(chī)多。 湿浊下注——小便浑浊不清,大便下痢粘,液 脓血,妇女带下。 湿邪浸淫肌肤——湿疹,疮疡脓水秽浊。
(3)湿性粘滞 A. 性质:湿邪具有粘腻,滞着不畅之性 B. 致病特点:
症状粘滞不爽——小便滞涩不利,大便 粘腻滞涩不畅。 病程的缠绵性——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缠绵难愈。

互换性第二章教材

互换性第二章教材

( )
主要用于精密测量,如测量量块等。 测量方法主要是比较测量
33
上午10时17分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第 二 章
( )
按迈克尔逊干涉原理设计的
34
上午10时17分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第 二 章
当光程差为波长的一半(λ /2)的偶数倍时, 光线加强最多,形成亮带;当光程差为λ /2的奇 数倍时,光线减至最弱,形成暗带。 改变参考镜(7)与光轴的倾角,可调整干涉带 的方向和宽度。
19
( )
上午10时17分
互 灵敏度(放大比)(K):灵敏度是计量器具的指针 换 或刻度尺的移动量和由此移动量引起的被测参数变 性 化量之比。对于一般长度计量器具有 与 技 K=a/i 术 测 量 测量力:测量过程中被测表面承受的测量压力。如 百分表的测量力在0.5N~ 1.5N之间。 第 二 示值误差:计量器具所指示的数值(标称值)与被 章 测量的真值之差。 示值稳定性:在测量条件不作任何变动的情况下, 对同一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其测值的最大变动量。
(
互感式
螺管式
)
24
上午10时17分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第 二 章
( )
25
上午10时17分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第 二 章
电感量计算公式: L≈ w 2µ 0S/2δ
L—电感量; w — 线圈匝数; µ 0——空气 导磁系数; S—气隙截面积; δ — 气隙的厚度。
电感量正比于通磁气隙面积,反比于气隙厚度。
15
( )
上午10时17分
检测夹具:是一种专用的检验工具。 互 换 性 测量方法的分类 与 直接测量:直接由计量器具标尺上读出被测量的 技 术 实际数值或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偏差。前者为绝对 测 测量,后者为相对测量。 量 间接测量:测量与被测量之间有已知函数关系的 第 二 其它量,再由计算得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 章 综合测量:同时测量零件上的几个有关参数,从 而综合地判断工件是否合格。如:齿轮综合测量 仪、完整牙形的螺纹量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前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了解互换性生产原则及公差与配合的规律和选用;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圆柱结合精度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是知识教学目标1、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2、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3、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4、掌握尺寸传递概念,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5、掌握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重点1、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检测、公差配合的选用、相关标准;2、形位公差及其检测、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标注及检测、公差原则;3、表面粗糙度及检测、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及标注;4、尺寸链的计算。

课程的难点1、公差配合的选用;2、形位公差公差带形状、方向和位置的确定,最小条件,公差原则;3、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

解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突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主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验、实训教学,创造真实的加工、使用、检测氛围,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相辅相承。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教具、挂图等工具,并使用动画等手段,将“形位公差的公差带”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立体化;通过学生自行对实验进行分析、设计,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开设综合测量项目,组织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常用的测量器具及方法。

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第一章绪论学时0.5目的要求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互换性与公差、检测的关系。

2、熟悉互换性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了解标准化与优先数的概念。

重点互换性、标准化与优先数系的概念难点零件互换性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本课程的性质与主要内容性质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联系机械设计课程与机械制造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内容精度设计、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什么是精度设计?设计时根据使用要求和制造的经济性恰如其分地给出零件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数植,将零件的制造误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机械产品装配后能正常工作。

零件加工后是否符合精度要求,只有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所以检测是精度要求的技术保证,是本课程要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节机械制造中的互换性一、互换性及其意义1、什么叫互换性?例如:组成现代技术装置和日用机电产品的各种零件,如电灯泡、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上的零件、一批规格为M10-6H的螺母与M10-69螺栓的自由旋合。

在现代化生产中,一般应遵守互换性原则。

(1)定义在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中,不需任何挑选或附加加修配或再调整,就可装上机器(或部件)上,而且达到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具有上述要求的零部件称为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2)互换性给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带来很大方便1)从设计方面按互换性进行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大大减少绘图、计算等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并有利于产品多样化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2)从制造方面互换性有利于组织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有利于采用先先进工艺和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有利于计算机辅助制造、实现加工、装配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从使用方面零部件有互换性,可及时更换已经磨损、损坏了的零部件,减少了机器的维修时间和费用,保证机器能够连续而持久的运转,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所以互换性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互换性是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一个普遍遵守的原则。

二、互换性的分类按互换的范围分功能互换、几何参数互换本课程研究几何参数互换。

什么是几何参数互换?几何参数互换是指零部件的尺寸、形状、位置及表面粗糙度等参数具有互换性。

按互换程度分完全互换、不完全互换什么是完全互换?一批零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分组、挑选、调整和修配、装配后既能满足预定的要求称为完全互换。

什么是不完全互换?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完全互换,将使零件精度要求提高、加工困难、成本增高。

这时可适当降低零件制造精度,使之便于加工。

而在加工好后通过测量将零件按实际尺寸的大小分为若干组,同一组内零件有互换性、组与组之间不能互换、属不完全互换,称为不完全互换。

当使用要求与制造水平、经济效益没有矛盾时采用完全互换,反之采用不完全互换。

三、公差与检测——实现互换性的条件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误差,只要把几何参数的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能满足互换性的要求。

零件几何参数误差的允许范围称为公差。

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

加工好的零件是否满足公差要求,通过检测来判断,检测是机械制造的“眼睛”,产品质量地提高除设计和加工的精度提高外,更有耐于检测精度地提高。

所以,合理确定公差、正确进行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实现互换性生产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条件。

第三节标准化一、标准化和标准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是指制定、贯彻标准的全过程。

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

标准分类按范围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与环境保护标准按级别分为国际标准和区域性标准、国家标准(GB)、部门标准(专业标准,如JB)、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80%以上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公差标准属于基础标准。

二、优先数和优先数系(1)数值标准化(数值标准化的必要性)制定公差标准以及设计零件的结构参数时,都需要通过数值表示。

任何产品的参数值不仅与自身的技术特性有关,还直接、间接地影响与其配套系列产品的参数值。

如:螺母直径数值,影响并决定螺钉直径数值以及丝锥、螺纹塞规、钻头等系列产品的直径数值。

为满足不同的需求,产品必然出现不同的规格,形成系列产品。

产品数值的杂乱无章会给组织生产、协作配套、使用维修带来困难。

故需对数值进行标准化。

(2)优先数系优先数系是一种十进制的几何级数。

我国标准GB/T 321-1980与国际标准ISO推荐系列符号R5、R10、R20、R40、R80系列,前四项为基本系列, R80为补充系列。

其公比为:R5系列q5≈1.6 R10系列q10≈1.25R20系列q20≈1.12 R40系列q40≈1.06R80系列q80≈1.03本课程所涉及的有关标准中,诸如尺寸分段、公差分级及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系列等,也采用优先数系。

课题第一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课时8目的要求1 、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的相关规定。

2 、熟练应用公差表格、正确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

3 、理解有关尺寸、公差、偏差、配合等术语和定义。

4 、初步学会公差与配合的正确选用。

重点掌握尺寸精度及配合的选用;孔、轴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难点尺寸精度及配合的选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什么是极限?用于协调机器零件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盾。

什么是配合?反映零件组合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要进行极限与配合的标准化?有利于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有利于保证机械零件的精度、使用性能和寿命等要求,也有利于刀具、量具、机床等工艺标准的标准化。

第二节基本术语及定义一、有关孔和轴的定义孔指圆柱形内表面及其它内表面中,由单一尺寸确定的部分,其尺寸由D表示;基准孔在基孔制配合中选作基准的孔确轴指圆柱形的外表面及其它外表面中由单一尺寸确定的部分,其尺寸由d 表示。

基准轴在基轴制配合中选作基准的轴孔为包容面,轴为被包容面。

如图3—1所示由单一尺寸A 所形成的内、外表面。

二、尺寸的术语及定义1、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值的数字。

图3-1孔和轴的定义示意图2、基本尺寸:由设计给定的尺寸,一般要求符合标准的尺寸系列。

3、实际尺寸: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

包含测量误差,且同一表面不同部位的实际尺寸往往也不相同。

用a D 、a d 表示。

4、局部实际尺寸:一个孔或轴的任意横截面中的任一距离,即任何两相对点之间测得的尺寸。

5、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两者中大的称为最大极限尺寸,小的称为最小极限尺寸:孔和轴的最大、最小极限尺寸分别为 max D 、m ax d 和min D 、 min d 表示。

6、最大实体极限(MML )最大实体尺寸尺寸(MMS ):对应于孔或轴的最大材料量(实体大小)的那个极限尺寸。

即:轴的最大极限尺寸dmax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Dmin 。

7、最小实体尺寸(LML )最小实体尺寸:对应于孔或轴的最小材料量(实体大小)的那个极限尺寸。

即: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min d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max D 。

三、 有关偏差与公差的术语及定义1、极限制经标准化的公差和偏差的术语及定义2、偏差某一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包括实际偏差和极限偏差。

根据某一尺寸为实际尺寸和极限尺寸,偏差又分为实际偏差和极限偏差。

3、极限偏差因为极限尺寸又有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所以极限偏差又分上偏差(ES 、es )和下偏差(EI 、ei )。

对于孔: D D ES -=max D D EI -=min对于轴: d d es nax -= d d ei -=min图3-2尺寸、偏差与公差4、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

应位于及限偏差范围之内。

偏差可为正、负和零指,除零值以外,应标上相应的“+”和“-”号。

5、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代数差的绝对值。

孔、轴的公差分别用h T 和s T 表示。

EI ES D D T h -=-=min maxei es d d T s -=-=min max公差与极限偏差两者的区别:从数值上看,极限偏差是代数值,正、负或零值是有意义的;而公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范围,是没有正负号的绝对值,也不能为零(零值意味着加工误差不存在,是不可能的)。

实际计算时由于最大极限尺寸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故可省略绝对值符号。

从作用上看,极限偏差用于控制实际偏差,是判断完工零件是否合格的根据,而公差则控制一批零件实际尺寸的差异程度。

从工艺上看,对某一具体零件,对于同一尺寸段内的尺寸(尺寸分段后)公差大小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即加工精度的高低它是制定加工工艺的主要依据,而极限偏差则是调整机床决定切削工具与工件相对位置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