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第二章练习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 互换性的重要性3.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4. 测量方法及其分类5.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概念、含义及其重要性,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测量误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2. 课件:互换性、测量技术的相关图片和实例3. 工具:尺子、量具等测量工具4. 设备:实验室测量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运用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2. 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 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2. 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 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室测量实践,掌握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十、教学准备1. 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2. 课件:互换性、测量方法的相关图片和实例3. 工具:尺子、量具等测量工具4. 设备:实验室测量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三部分)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其分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三版 课后习题及答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习题及答案1-1什么叫互换性?它在机械制造中有何重要意义?是否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答: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不需要做任何挑选、调整或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中去,并达到使用要求,这种特性就叫互换性。
互换性给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都带来了很大方便。
它不仅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也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互换性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企业中一个普遍遵守的原则。
1-2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有何区别?各用于什么场合?答:互换程度不同:完全互换是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不需要做任何挑选、调整或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中而满足使用要求;不完全互换是同一规格的零部件,需要经过挑选、调整或修配,再装配到机器中去才能使用要求。
当使用要求和零件制造水平、经济效益没有矛盾,即机器部件装配精度不高,各零件制造公差较大时,可采用完全互换进行零件生产;反之,当机器部件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或很高,零件制造公差较小时,采用不完全互换。
1-5下面两列数据属于哪种系列?公比为多少?(1)电动机转速:375,750,1500,3000,、、、(2)摇臂钻床的主参数(钻孔直径):25,40,63,80,100,125等答:(1)此系列为派生系列:R40/12,公比为(12(2)此系列为复合系列,前三个数为R5系列,后三位为R10系列。
补充题:写出1~100之内的派生系列R20/3和R10/2的优先数常用值。
答:R20/3:1.00,1.40,2.00,2.80,4.00,5.60,8.00,11.2,16.0,22.4,31.5,45.0,63.0,90.0R10/2:1.00,1.60,2.50,4.00,6.30,10.0,16.0,25.0,40.0,63.0,100第二章习题及答案2-5(略)2-9试从83块一套的量块中,同时组合下列尺寸:48.98mm,29.875mm,10.56mm。
答:48.98=(1.48+7.5+40)29.875=(1.005+1.37+7.5+20)10.56=(1.06+9.5)提示:组合量块数量最多不超过4块,数量越少越好(因误差越小)。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王伯平)习题参考答案
第2题
1
3.
(1) Φ50
+0.039 H8( 0 ) − 0.025 f 7( −0.050 ) 0.130 G10( + + 0.010 ) h10( 0 − 0.120 )
Xmax = 0.089mm Xmin = 0.025mm
基孔制、间隙配合
(2)Φ80
Xmax = 0.250mm Xmin = 0.010mm 基轴制、间隙配合
∵0.137>0.075mm, ∴原设计 Φ50H8/f7 配合不合适。 重选为:0.075-0.048=0.027mm, 0.009-0.048=-0.039mm, 装配时的间隙量应为-0.039~0.027mm 之间, ∴选 Φ50
+0.039 H8( 0 ) + 0.033 n 6( +0.017 )
+0.033 H8( 0 ) 。 验算 Xmax、Xmin 后符合要求。 − 0.020 f 8( −0.053 )
(2)∵Tf =|Ymax-Ymin|=|0.076-(-0.035)|=0.041mm ,Tf = Th + Ts∴查表选 Th 为 7 级,Ts 为 6 级,基孔制 H7,
+0.025 H 7( 0 ) 验算 Ymax、Ymin 后符合要求。 根据 Ymin 查表选轴为 u6,∴选 Φ40 + 0.076 u 6( + 0.060 )
5. ∵ Xmin = 0.025mm, Xmax = 0.066mm . ∴配合公差 Tf =| 0.066 –0.025| = 0.041mm , 孔为 7 级, 轴为 6 级 Th =0.025mm Ts = 0.016mm 符合要求.∴选 Φ40 ∵Tf = Th + Ts ,选基孔制.查表, 验算:Xmax =0.025 – (-0.041) = 0.066mm ; Xmin = 0 – (-0.025) = 0.025mm . 符合题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后习题答案全解.
课后题第一章习题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9学时)基本要求:公差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带图示法。
圆柱体结合的特点。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体系和结构,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公差带与配合。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基孔制与基轴制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配合的选择,不同基准制的应用。
公差与配合在图纸上的标注。
1.计算出表中的极限尺寸,上.下偏差和公差,并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标注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单位为mm)。
2.已知下列三对孔,轴相配合。
要求:(1)分别计算三对配合的最大与最小间隙(Xmax ,Xmin)或过盈(Ymax,Ymin)及配合公差。
(2)分别绘出公差带图,并说明它们的配合类别。
① 孔:Φ20033.00+ 轴:Φ20065.0098.0-- ② 孔:Φ35007.0018.0+- 轴:Φ350016.0- ③ 孔:Φ55030.00+ 轴:Φ55060.0041.0++3. 下列配合中,查表1——7,表1——10,表1——11确定孔与轴的最大与最小间隙或过盈以及配合公差,画出公差带图,并指出它们属于哪种基准制和哪类配合?(1)Φ50H8/f7 (2)Φ80G10/h10 (3)Φ30K7/h6 (4)Φ140H8/r8 (5)Φ180H7/u6 (6)Φ18M6/h54.将下列基孔(轴)制配合,改换成配合性质相同的基轴(孔)制配合,并查表1——8,表1——10,表1——11,确定改换后的极限偏差。
(1)Φ60H9/d9 (2)Φ30H8/f7 (3)Φ50K7/h6 (4)Φ30S7/h6 (5)Φ50H7/u65.有下列三组孔与轴相配合,根据给定的数值,试分别确定它们的公差等级,并选用适当的配合。
(1)配合的基本尺寸=25mm ,X max =+0.086mm ,X min =+0.020mm (2)配合的基本尺寸=40mm ,Y max =-0.076mm ,Y min =-0.035mm (3)配合的基本尺寸=60mm ,Y max =-0.032mm ,Y min =+0.046mm6.根据结构的要求,图1——1所示为黄铜套与玻璃透镜间的工作温度t=-50℃时,应有0.009—0.075mm 的间隙量。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第2章
第2讲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章节课题: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2—1 概述2—2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教学目的:1、了解孔与轴的定义及其特点;2、掌握尺寸、偏差、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3、学会画公差带图;4、理解公差与偏差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尺寸、偏差、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2、画公差带图。
难点:公差与偏差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共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2.1 基本术语与定义拿出塞规示范给同学们看,问同学们,塞规通规和工件的结合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合啊它们是圆柱体的结合,是孔与轴的结合。
为了使加工后的孔与轴能满足互换性要求,就必须在设计时采用极限与配合的标准。
这种圆柱体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标准是一种基本标准,也是机器制造中的基础标准。
极限与配合的标准化:不仅可防止任意规定公差和配合的混乱现象,保证零部件互换性能和配合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刀具、量具的标准化;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和技术交流。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极限与配合》标准,首先,我们必须学好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本节介绍的有关术语和定义都源于GB/—1997。
一、孔和轴(1、孔(1)孔的定义孔:主要指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其他内表面中由单一尺寸确定的部分。
(2)孔的特点①装配后孔是包容面。
②加工过程中,随着零件实体材料变少,而孔的尺寸由小变大。
2、轴(1)轴的定义轴:主要指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其他外表面中由单一尺寸确定的部分。
①装配后轴是被包容面。
②加工过程中,随着零件实体材料变少,而轴的尺寸由大变小。
—(3)孔与轴的关系在极限与配合中,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在加工过程中,孔的尺寸由小到大,而轴的尺寸由大变小;从标注的尺寸线内容看,无材料的是孔。
二、尺寸的术语及其定义1、尺寸尺寸: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长度的数值,称为尺寸。
国标中规定:在机械工程中,一般采用毫米(mm)作为尺寸的特定单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件第2章
对于间隙配合,配合公差可表示为: Tf=|Xmax-Xmin|=(Dmax-dmin)-(Dmin-dmax) =(Dmax-Dmin)+(dmax-dmin)=Th+Ts
差值大,则允许尺寸变动范围大,因而要求的加工精度低;相 反,若公差值小,则允许尺寸变动范围小,因而要求的加工精 度高。
(3)极限偏差表示每个零件尺寸允许变动的极限值,是判 断零件尺寸是否合格的依据。
(4)从作用上看,公差影响配合的精度;极限偏差用于控 制实际偏差,影响配合的松紧程度。
2.2.4公差带图
过渡配合的平均松紧程度,可能是平均间隙,也可能是平 均过盈。当相互交叠的孔公差带高于轴公差带时,为平均间 隙;当相互交叠的孔公差带低于轴公差带时,为平均过盈。在 过渡配合中,平均间隙或平均过盈为最大间隙与最大过盈的 平均值,所得值为正时,则为平均间隙,为负时则为平均过盈, 即
图2.7过渡配合
4.配合公差
最大过盈
Ymax=EI-es=0-(+0.023)=—0.023 平均间隙
2.1概述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各项标准已逐步与国际标准(ISO) 接轨。国家技术监督局不断发布实施新标准,相继颁布了公 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GB/T1800.1—1997、GB/T1800.2— 1998、GB/T1800.3—1998和GB/T1804—1992,代替了旧 标准。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并形成了与国际标准相适应的 基础公差体系,可以基本满足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
图2.5间隙配合
由于孔和轴的实际尺寸在各自的公差带内变动,因此,装 配后各对孔、轴间的间隙也是变动的。当孔为最大极限尺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答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答案(总3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答案,如某些题存在错误,请与万书亭联系(,),欢迎批评指正第1章绪论1-1.互换性在机器制造业中有什么作用和优越性?互换性原则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水平和促进技术进步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主要体现在:1)对机械设计方面。
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尽量采用具有互换性的标准化零部件,这样将简化设计量,大大缩短设计周期,同时有利于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
2)对零部件加工方面。
零部件具有互换性,有利于实现专业化协作生产,这样产品单一,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率,同时采用高效率的专业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3)在装配过程方面。
零部件具有互换性,有利于专业化分散生产,集中装配。
所以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同时实现自动化流水作业,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4)对机器使用和维修方面。
当机器零件磨损或损坏后,可用相同规格的备件迅速替换,缩短修理时间,节约维修费用,保证机器工作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提高机器的使用率。
1-2.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有何区别用于何种场合零件或部件在装配成机器或更换时,既不需要选择,也不需要辅助加工与修配就能装配成机器,并能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这样的零部件属于完全互换,而需要经过适当选择才能装配成机器,属于不完全互换。
不完全互换应用于机器装配精度高的场合。
1-3.下面两列数据属于哪种系列公比q为多少(1)电动机转速有(单位为r/min):375,600,937,1500…。
(2)摇臂钻床的主参数(最大钻孔直径,单位为mm):25,31,40,50…。
答:1)属于R5系列,公比为2)属于R10系列,公比为.第2章测量技术基础2-1.量块的“等”和“级”是怎样划分的使用时有何不同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5级,即0、1、2、3和K级,其中0级精度最高,3级最低,K为校准级,用来校准0、1、2、3级量块。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二章_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资料
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一、判断题1.公差可以说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错)2.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错)3.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错)4.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间隙配合。
(错)5.孔、轴配合为φ40H9/n9,可以判断是过渡配合。
(错)6.基本偏差a~h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h配合最松。
(错)7.孔、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
(错)8.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错)9.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对)10.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以算间隙配合,也可以算过盈配合。
(错)11.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错)12.一对孔轴实际装配时出现缝隙,既为间隙配合。
(错)13.国家标准规定,孔只是指圆柱形的内表面。
(错)14.对于合格的孔或轴,其实际偏差的绝对值一定小于其对应极限偏差的绝对值(错)15.公差仅表示尺寸允许变动的范围,它的值不可能为0。
(对)16.公差带的大小由公差值确定,公差带的位置由基本偏差确定。
(对)17.某孔要求尺寸为mm,今测得其实际尺寸为φ19.962mm,可以判断该孔合格。
(对)18.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错)19.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相对基本尺寸的位置。
(对)20.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高。
(对)21.配合H7/g6比H7/s6要紧。
(错)22.孔、轴的标准公差等级各分为18个等级,其中IT1最高,IT18最低。
(错)23.实际尺寸越接近其基本尺寸,其精度也越高。
(错)24.孔的基本偏差一定大于零,轴的基本偏差一定小于零。
(错)25.利用同一种加工方法加工轴,设计尺寸为的轴比的轴加工困难。
(错)26.同一字母的孔的基本偏差与轴的基本偏差相对于零线是完全对称的(错)。
互换性第二章教材
( )
主要用于精密测量,如测量量块等。 测量方法主要是比较测量
33
上午10时17分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第 二 章
( )
按迈克尔逊干涉原理设计的
34
上午10时17分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第 二 章
当光程差为波长的一半(λ /2)的偶数倍时, 光线加强最多,形成亮带;当光程差为λ /2的奇 数倍时,光线减至最弱,形成暗带。 改变参考镜(7)与光轴的倾角,可调整干涉带 的方向和宽度。
19
( )
上午10时17分
互 灵敏度(放大比)(K):灵敏度是计量器具的指针 换 或刻度尺的移动量和由此移动量引起的被测参数变 性 化量之比。对于一般长度计量器具有 与 技 K=a/i 术 测 量 测量力:测量过程中被测表面承受的测量压力。如 百分表的测量力在0.5N~ 1.5N之间。 第 二 示值误差:计量器具所指示的数值(标称值)与被 章 测量的真值之差。 示值稳定性:在测量条件不作任何变动的情况下, 对同一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其测值的最大变动量。
(
互感式
螺管式
)
24
上午10时17分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第 二 章
( )
25
上午10时17分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第 二 章
电感量计算公式: L≈ w 2µ 0S/2δ
L—电感量; w — 线圈匝数; µ 0——空气 导磁系数; S—气隙截面积; δ — 气隙的厚度。
电感量正比于通磁气隙面积,反比于气隙厚度。
15
( )
上午10时17分
检测夹具:是一种专用的检验工具。 互 换 性 测量方法的分类 与 直接测量:直接由计量器具标尺上读出被测量的 技 术 实际数值或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偏差。前者为绝对 测 测量,后者为相对测量。 量 间接测量:测量与被测量之间有已知函数关系的 第 二 其它量,再由计算得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 章 综合测量:同时测量零件上的几个有关参数,从 而综合地判断工件是否合格。如:齿轮综合测量 仪、完整牙形的螺纹量规。
精品课件-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2章
第2章 极限与配合
2. 尺寸(size) 尺寸是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的数值,通常
第2章 极限与配合
5. 极限尺寸(limits of size)
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达
到极限尺寸中较大的称为最大极限尺寸(Dmax、dmax ); 较 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Dmin、 dmin ) , 实际尺寸应 位于其中, 如图2-3所示。 合格零件的实际尺寸应该是:
Dmax≥ Da ≥ Dmin , dmax ≥ da≥ dmin , 39.5≥ da ≥ 39.3 ,50≥da≥49.8。
为零。 用公式表示如下:
ES = Dmax-D , EI = Dmin-D , Ea = Da-D
轴: es = dmax-d , ei = dmin-d , ea =
da-d
(2-1)
第2章 极限与配合
其中: ES(Ecart Superieur)和EI(Ecart Interieur) 分别为法文上、 下偏差的缩写, 其大写字母表示孔, 小写字母表示轴;Ea、ea分别为孔和轴的实际偏差。
第2章 极限与配合
第2章 极限与配合
2.1 概述 2.2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内容 2.3 标准公差系列 2.4 基本偏差系列 2.5 尺寸公差带与未注公差 2.6 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极限与配合
2.1 概 述
最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课后题解及教学参考教学
五、常用尺寸孔、轴的公差
为了使公差实现标准化,GB/T 1800.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规定了两个基本系列,即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
1.标准公差系列
标准公差等级代号由IT和数字组成,常用尺寸段规定了IT01、IT0~IT18共20个等级。IT01为最高级,依次降低,IT18为最低级。
下极限偏差为下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孔用EI表示,轴用ei表示。
四、olerance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等于上极限尺寸减下极限尺寸之差,或上极限偏差减下极限偏差。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
孔、轴的公差分别用TD和Td表示。
公差与极限偏差两者的区别如下。
国标规定了一般、常用和优先轴用公差带共116种。规定一般、常用和优先孔用公差带共105种,如图1-10所示。图中方框内的43种为常用公差带,圆圈内的13种为优先公差带。
图1-10一般、常用和优先孔用公差带
六、测量技术基础知识
1.测量的基本要素
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含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含测量器具)和测量精度等四个要素。
2.公称尺寸nominal size
公称尺寸是由图样规范确定的理想形状要素的尺寸。常用D表示孔的公称尺寸,用d表示轴的公称尺寸。
3.实际(组成)要素real(integral) feature
实际(组成)要素是通过测量获得的某一孔、轴的尺寸。常用Da表示孔的实际(组成)要素,用da表示轴的实际(组成)要素。
2.公差带tolerance zone
在公差带图解中,由代表上极限偏差和下极限偏差或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称为公差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互换性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互换性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互换性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互换性的定义和特点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互换性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案例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互换性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影响。
1.4 教学准备教学PPT和相关案例材料投影仪和音响设备1.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互换性的概念(10分钟)讲解互换性的特点和重要性(15分钟)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15分钟)学生互动讨论,提问和解答(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5分钟)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见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际测量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利用示范法,演示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采用实践法,进行实际测量操作练习。
2.4 教学准备教学PPT和相关理论知识材料测量工具和设备(如卡尺、千分尺、量具等)实际测量操作的材料和场地2.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测量技术的重要性(10分钟)讲解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5分钟)演示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15分钟)学生实践操作,进行实际测量练习(1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5分钟)第三章:公差与配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差和配合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使学生掌握公差和配合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公差和配合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公差和配合的定义和分类公差和配合的计算方法公差和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公差和配合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案例教程 第2版 第2章 尺寸精度设计
公差带大小标准化
Td
公差带位置标准化
18
公称尺寸
一. 标准公差系列——公差带大小的标准化
IT01~IT18 20个等级(500)
3150 18个等级(500-3150)
19
二. 基本偏差系列——公差带位置的标准化
ES(es)
T尺寸
EI(ei)
0
ES(es)
T尺寸
EI(ei)
公称尺寸
规律一:公差带在零线上面,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 规律二:公差带在零线下面,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机械精度设计多媒体系列CAI课件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电子教案
1
第2章 尺寸精度设计 机械精度设计
尺寸精度
几何精度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
表面粗糙度
2
第2章 尺寸精度设计
2.1 概述
一. 孔、轴结合的使用要求 1.用作相对运动副 这类结合必须保证有一定的间隙(如导轨与滑块) 。
2.用作固定连接 这类结合必须保证有一定的过盈(如涡轮轮缘与轮毂结合) 。
0.028
3孔1
8
0.0
46;
4孔18
0.046;
0.028
0.028
28
(习题2.10): 已知D(d)=φ95,要求Xmax +55μm,Xmin +10μm,确定孔、轴公差等级。
29
2.3 配合的选用
尺寸精度设计内容
Φ16 H7 g6
配合制
公差等级
基孔制H 基轴制h
配合类 别和种
类
=TD+Td
(1) (2) (3) (4) (5)
(6)
16
(习题2-2): 已知:D(d)=Φ25,Xmax=+0.013, Ymax=-0.021,Td=0.013,因结构需要采用基轴制(h)。 求:ES、EI、es、ei、Tf ,并画出尺寸公差带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互换性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互换性的基本特性3. 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2. 互换性的重要性3. 互换性的基本特性4. 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概念、特性和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互换性的应用1.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2. 讲解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3. 分析互换性的重要性4. 讲解互换性的基本特性5. 探讨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概念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互换性应用的掌握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熟悉测量工具和仪器2.2 教学内容1. 测量的概念与分类2.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2. 实物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和仪器,加深学生对测量的认识2.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讲解测量的概念与分类3. 讲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4. 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2. 实物演示:评估学生对测量工具和仪器的认识第三章:尺寸测量3.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了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3.2 教学内容1. 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尺寸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尺寸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3.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尺寸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尺寸测量方法3. 讲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尺寸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尺寸测量过程的掌握第四章:形状和位置测量4.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了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4.2 教学内容1. 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4.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形状和位置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3. 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的掌握第五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5.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3. 熟悉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测量数据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续)6.1 教学目标1. 理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区别2. 学会计算测量误差3. 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6.2 教学内容1.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2. 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3.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和技术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6.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4. 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误差的能力第七章: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7.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学会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了解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2 教学内容1. 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采集和记录的重要性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性2. 讲解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3. 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4. 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据采集和记录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的能力第八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8.1 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学会计算测量不确定度3. 了解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1.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2. 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3. 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不确定度4. 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不确定度的能力第九章: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1. 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学会应用互换性原理进行产品设计3. 了解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3. 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4 教学设计1. 复习互换性的概念和特性2. 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3. 演示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4. 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重要性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应用案例的能力第十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2. 学会分析新兴技术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影响3. 熟悉互换性和测量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解析:理解互换性的定义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需要学生清晰地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业中的应用价值。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五版)全部答案
课后题第一章习题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基本要求:公差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带图示法。
圆柱体结合的特点。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体系和结构,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公差带与配合。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基孔制与基轴制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配合的选择,不同基准制的应用。
公差与配合在图纸上的标注。
1.计算出表中的极限尺寸,上.下偏差和公差,并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标注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单位为mm)。
2.已知下列三对孔,轴相配合。
要求:(1)分别计算三对配合的最大与最小间隙(Xm ax ,Xm in)或过盈(Ym ax,Ym in)及配合公差。
(2)分别绘出公差带图,并说明它们的配合类别。
① 孔:Φ20033.00+ 轴:Φ20065.0098.0-- ② 孔:Φ35007.0018.0+- 轴:Φ350016.0- ③ 孔:Φ55030.00+ 轴:Φ55060.0041.0++3. 下列配合中,查表1——7,表1——10,表1——11确定孔与轴的最大与最小间隙或过盈以及配合公差,画出公差带图,并指出它们属于哪种基准制和哪类配合?(1)Φ50H8/f7 (2)Φ80G10/h10 (3)Φ30K7/h6 (4)Φ140H8/r8 (5)Φ180H7/u6 (6)Φ18M6/h54.将下列基孔(轴)制配合,改换成配合性质相同的基轴(孔)制配合,并查表1——8,表1——10,表1——11,确定改换后的极限偏差。
(1)Φ60H9/d9 (2)Φ30H8/f7 (3)Φ50K7/h6 (4)Φ30S7/h6 (5)Φ50H7/u65.有下列三组孔与轴相配合,根据给定的数值,试分别确定它们的公差等级,并选用适当的配合。
(1)配合的基本尺寸=25mm ,X m ax =+0.086mm ,X m in =+0.020mm (2)配合的基本尺寸=40mm ,Y m ax =-0.076mm ,Y m in =-0.035mm (3)配合的基本尺寸=60mm ,Y m ax =-0.032mm ,Y m in =+0.046mm6.根据结构的要求,图1——1所示为黄铜套与玻璃透镜间的工作温度t=-50℃时,应有0.009—0.075mm 的间隙量。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第二章练习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第二章练习第一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第二章练习第二章复习题2-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用“T”示出,错误用“F”示出,字母一律写在括号内。
(1)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2)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3)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4)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5)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
因此,过渡配合可以是间隙配合,也可以是过盈配合。
(╳)(6)零件的实际尺寸就是零件的真实尺寸。
(╳)(7)某一零件的实际尺寸正好等于其基本尺寸,则这尺寸必适合格。
(╳)(8)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上,轴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下。
(╳)(9)零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一定大于其最小实体尺寸。
(╳)(10)基本尺寸一定时,公差值愈大,公差等级愈高。
(√)(11)不论公差值是否相等,只要公差等级相同,尺寸的精确程度就相同。
(√)(12)ø75±0.060mm的基本偏差是+0.060mm尺寸公差为0.06mm(╳)(13)因Js为完全对称偏差,故其上、下偏差相等。
(╳)(14)基准孔的上偏差大于零,基准轴的下偏差的绝对值等于其尺寸公差。
(√)0.006(15)ø60--0.019 mm.(╳)(16)因配合的孔和轴基本尺寸相等,故其实际尺寸也相等。
(╳)(17)由于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所以上偏差绝对值大于下偏差绝对值。
(╳)(18)尺寸偏差可以正值,负值或零。
(√)(19)尺寸误差是指一批零件上某尺寸的实际变动量。
(√)(20)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小的公差等级。
(╳)3-2.什么是基孔制配合与基轴制配合?为什么要规定基准制?广泛采用基孔制配合的原因何在?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基轴制配合?答:(1)基孔制配合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用“ T”示出,错误用“F”示出,字母一律写在括
号内。
(1)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
(2)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
(3)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
(4)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 √)
mm, 轴尺寸为 ?80 ±
0.015mm, 求最大间隙和最大过盈 ;画出配合的孔 ,轴公带图。
解: 最大间隙 Xmax=ES-ei=+0.046-(-0.015)mm=+0.061mm
最大过盈 Ymax=EI-es=0-(+0.015)mm=-0.015mm
2-8 有一组相配合的孔和轴为 ?30 ,作如下几种计算并填空 :
2-6 查表确定下列各尺寸的公差带代号
(1)Φ 1800.011 (轴)
(2)Φ 120 0 0.087 (孔)
(3)Φ 50
0.050 0.075
(轴)
65 (4)Φ
0.005 0.041
(孔)
解: (1)基本偏差 es=0 基本偏差代号为 h,
Td=es-ei=0-(-0.011)=0.011mm=11um
合。为了简化和统一, 以利于互换, 并尽可能减少定值刀具、 量具的品种和规格,
无需将孔轴公差带同时变动, 只要固定一个, 变更另一个, 便可满足不同使用性
能要求的配合, 且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因此, 国家标准对孔与轴公差带之
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即基孔制和基轴制。
(3)因为采用基孔制可以减少定值刀、量具的规格数目,有利于刀量具的
查表 3-2 得:公差等级为 IT7
故公差带代号为 e7。
(4) 基本偏差 ES=+0.005 查表 3-4 得基本偏差代号为 M,
TD=ES-EI=+0.005-(-0.041)=0.046mm=46um
查表 3-2 得:公差等级为 IT8
故公差带代号为 M8。
3-7 有一孔 , 轴配合为过渡配合 , 孔尺寸为 ?80
(5)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以是间隙配合,
也可以是过盈配合。
(╳)
(6)零件的实际尺寸就是零件的真实尺寸。
(╳)
(7)某一零件的实际尺寸正好等于其基本尺寸,则这尺寸必适合格。
(╳)
(8)间隙配合中, 孔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上, 轴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下。
(╳)
(9)零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一定大于其最小实体尺寸。
答:( 1)基孔制配合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
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而基轴制配合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
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2)因为国家标准规定的 20 个公差等级的标准公差和 28 个基本偏差可组
合成 543 个孔公差带和 544 个轴公差带。 这么多公差带可相互组成近 30 万种配
70 (1)Φ
0.105 0.075
(2)Φ 250
0.015 0.044
(3)Φ 100 0.022
解: (1)由 TD=∣ es-ei ∣ 得
TD1= ∣es1-ei1 ∣ =∣ +0.105-(+0.075) ∣=0.030mm
查表 3-2 得:轴的公差系级为 IT7。
( 2)由 D= ∣es-ei ∣得
(18)尺寸偏差可以正值,负值或零。
( √)
(19)尺寸误差是指一批零件上某尺寸的实际变动量。
( √)
(20)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小
的公差等级。
(╳)
3-2 .什么是基孔制配合与基轴制配合?为什么要规定基准制?广泛采用基孔制
配合的原因何在?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基轴制配合?
查表 3-2 得:公差等级为 IT6
故公差带代号为 h6。
(2) 基本偏差 EI=0
基本偏差代号为 H,
TD=ES-EI=+0.087-0=0.087mm=87um
查表 3-2 得:公差等级为 IT9
故公差带代号为 H9。
(3) 基本偏差 es=-0.050
查表 3-3 得基本偏差代号为 e,
Td=es-ei=-0.050-(-0.075)=0.025mm=25um
查表得 N8=(
),
h7=(
)
(1)孔的基本偏差是 __-0.003__ mm, 轴的基本偏差是 ___0______.
(4)Φ
60
f7 H8
50
H
80.039 0
解: 更正如下:
(2) 3000.039
(
5)
Φ
80
F8 d6
(3) 120
0.121 0.121
(6)Φ
(1) Φ 80
(2) Φ 30
(3)120 ±0.021
(4) Φ60
(5) Φ80
(6) Φ50
(7) Φ50H8(
)。
2-4 下面三根轴哪根精度最高?哪根精度最低?
标准化、系列化,因而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能以广泛采用基孔制配合。
(4)选择基轴制配合的情况如下: a、由冷拉棒材制造的零件,其配合表面
不经切削加工; b、与标准件相配合的孔或轴; c、同一根轴上(基本尺寸相同)
与几个零件孔配合,且有不同的配合性质。
2-3 更正下列标注的错误:
80 ( 1) Φ
0.121 0.091
TD2= ∣ es2-ei2 ∣=∣ (-0.105)-(-0.044) ∣=0.029mm
查表 3-2 得:轴的公差系级为 IT6。
( 3)由 TD= ∣es-ei ∣得
TD3= ∣es3-ei3 ∣=∣0-(-0.022) ∣=0.022mm
查表 3-2 得:轴的公差系级为 IT8。
由此观之,第二根轴精度最高,第三根轴轴精度最低。
(╳)
(10)基本尺寸一定时,公差值愈大,公差等级愈高。
( √)
(11)不论公差值是否相等,只要公差等级相同,尺寸的精确程度就相同。
( √)
( 12 ) ?75 ±0.060mm 的 基 本 偏 差 是 +0.060mm 尺 寸 公 差 为 0.06mm
(╳)
(13)因 Js 为完全对称偏差,故其上、下偏差相等。
( ╳)
(14 )基准孔的上偏差大于零 ,基准轴的下偏差的绝对值等于其尺寸公差。
(
15
)
?60
( √)
0.006 0.019
mm.
(╳ )
(16) 因配合的孔和轴基本尺寸相等, 故其实际尺寸也相等 。 ( ╳ )
(17)由于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所以上偏差绝对值大于
下偏差绝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