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

合集下载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探究,又有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性质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平行线的性质图片、实例等。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3.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板书:用于记录关键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实例,如 road、trn 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平行关系。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问:“你们发现平行线有哪些性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教学卡片。

要求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图形,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判断。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等方法,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也有一定的作图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证明等过程,来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平行线的特征,猜想平行线的性质,并通过证明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猜想、证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3.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性质。

2.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猜想、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观察、猜想、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平行线的性质的图片、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平行线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平行线有哪些性质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性质。

同时,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尝试作图,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用直尺和圆规作图,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选择几道题目,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作图过程,并解释平行线的性质。

2022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导学案1

2022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导学案1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导学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想象、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三条性质的推导;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时的过程.教学设计预习作业检查1.预习课本P13到P15,有哪些疑惑?2.若∠1与∠2是同旁内角,∠1=50º,则()A.∠2=50ºB.∠2=130ºC.∠2=50º或∠2=130ºD.∠2的大小不定3.如图,满足什么条件时,AB∥EF ()(不定项选择)A.∠A=∠2B.∠1=∠2C.∠A=∠CEF D、∠A+∠AEF=180º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1.课本P13数学实验室.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课本P12议一议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结合上面两个图形推导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1FEDCBA321cba12ab c“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例1、如图,AD∥BC,∠A=∠C.AB与DC平行吗?为什么?解:AB∥DC∵AD∥BC()∴∠A=∠ABF()∵∠A=∠C( )∴∠=∠( )∴∥( )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例2、应用探究(1)如果∠3+∠4=180°,那么∠1与∠2是否相等?为什么?(2)如图,如果AB∥CD,∠B=37°,∠D=37°,那么BC与DE平行吗? 为什么?(3)如图,已知AB∥CD,∠B=120°,∠D=130°,求∠BED的度数.“10分钟检测、反馈、矫正、小结”环节1.如图1,①如果AD∥BC,那么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___+∠ABC=180°;②如果AB∥CD,那么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_____+∠ABC=180°2.如图2,平行直线a、b被直线l所截,如果∠1=75°,那么∠2=______°,∠3=___°,∠4=_______°,∠5=_______°,∠6=_______°,∠7=_______°,∠8=_______°._图1 图2 图33. 如图3,由∠1=∠2,可得∥,由∠1+∠B=180º,可得∥图4 图5 图64.如图4,OP∥QR∥ST,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1+∠2+∠3=180°B.∠1+∠2-∠3=90°C.∠1-∠2+∠3=90°D.∠2+∠3-∠1=180°5.如图5,∠1=60º,由点A测点B的方向是()A.南偏30ºB.北偏西30ºC.南偏东60ºD.北偏西60º6.如图6,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a∥b,若∠1=550,则∠2的度数是()A.35 B.4 C.55 D.65课后作业《补充习题》师生反思【课后作业】1.如图1,若AB CD∥,150∠=,则2∠=.2.如图2,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EF折叠,若158∠=,则AEG∠=.E D CA B12北AB1北FECDBAEDCBAECDBA3.如图3,AB CD ∥,110ABE =∠,则ECD =∠ .图1 图24.将一副三角板摆放成如图4所示,图中1∠= 度.5.如图5,直线AE ∥CD ,∠EBF =135°,∠BFD =60°,则∠D 等于( ) (A)75°. (B)45°. (C)30°. (D)15°.图5 图6 6.已知,如图6,a ∥b,c ∥d,∠1=48°,求∠2,∠3,∠4的度数.7.在图(1)、图(2)图(3)、图(4)中,AB ∥CD ,说明∠A 、∠E 、∠C 的等量关系.图(1) 图(2) 图(3) 图(4)1 2A BDCABCDE图31 AE D CFG BD 'C ' 1图4 F E D C B A 4321d cb a ED C B AC B ADE CB AD E C B A D E。

2022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导学案

2022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导学案

1 / 2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认识同位角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会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

2、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难点:有条理地表达出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感悟新知再如,木工师傅用角尺在工件上画出两条垂线a 、b ,这两条垂线平行吗?为什么?问题2、∠1与∠2不相等,直线a 与直线b 平行吗? 由以上两个例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二、探索规律,揭示新知问题1、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发现直线a 、b 是否平行,与∠1、∠2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那图形中∠1、∠2是什么样的角?直线平行的条件又是什么?同位角:两条直线a 、b 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8个角中,像∠1、∠2这样的一对角称为同位角。

归纳同位角的特征:①∠1、∠2分别在直线a 、b 的上方, 并且都在直线c 的同旁。

②在被截两直线的同方向。

问题2、在上面的图形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同位角?问题3、当∠1、∠2满足什么条件时,两条直线a 、b 平行?归纳: 。

三、 尝试反馈,领悟新知 例1 如图:∠1=∠2,∠2=∠c ,请找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例2、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1=35°,∠2=145°,直线a 与b 平行吗?为什么?例3、如图所示,直线AB 、CD 被EF 所截,且∠1=∠2,试说明AB //CD 。

四、拓展提高例4、如图,已知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如果∠BMN =∠DNF ,∠1=∠2,那么MQ ∥NP ,为什么?五、课堂小结、内化新知ab 1 2 abc 5 6 4 812 3 7 B A C D12 a bPQMN 21FE DCB A2 / 21.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及认识同位角。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1》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以及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之后进行讲解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发现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较为浓厚,适合通过探索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

然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索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观察、操作、思考平行线的性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归纳总结:学生汇报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并进行解释和证明。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doc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doc

7. 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总课时数 1第4课时主备教师 朱玲 参备教师 朱秋阳 教学目标 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三条性质的推导;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时的过程.教学 设 计一、 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板书)二、 出示目标(一)过渡语: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呢?请看: (二) 出示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三、 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达到当堂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

(二)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 (13~15).要求:1. 按P13 “探究”中的要求画图,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 填“做一做”的1, 2两题,并会仿照其格式写出性质1,性质2,性质3的过程;3. 注意例题的步骤和格式。

如有疑问,可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看谁能背诵以上知识点性质1,性质2,性质3。

四、 先学(一)学生自学,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自学。

(二)检测1.过渡语:能回答上面几个问题的请举手。

教师提问2.过渡语:上面的问题同学们都能答上来了,那能不能正确应用呢?请看检测题。

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 Zl=121°,求Z3的度数。

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由Z1=Z2,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为什么?cC3、如图,已知ZABC+ZACB=UO° , BO、CO分别是ZABC和ZACB的平分线,EF过点0且平行于BC,求ZB0C的度数。

2. 8分钟独立完成。

要求:作图用铅笔。

解题规范,书写工整。

分别请两位同学说出答案,其他同学做到练习本上。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五、后教(一)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请同学们认真看堂上板演的内容,能发现错误并能更正的请举手。

(指明尖子生更正)(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2.评:(1) L1//L2, L3丄L1.L3与L2有怎么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七年级数学下册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苏科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数学下册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苏科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数学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数学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数学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7。

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难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教学模式: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当堂训练。

三、教学过程问题3: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引出课题—-平行线的性质(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如课本11页图7-10)。

问题1: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结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问题2: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性质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三)引申思考,培养创新问题三: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理由吗?如图,因为a∥b。

所以∠1=∠2(_______)利用图形操作、观察交流,画图—-度量——猜想,得出结论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1》导学案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1》导学案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1》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并理解平行线的性质2、会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平行线的性质难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三、【自主学习】1、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2、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能得到哪些结论?四、【合作探究】1、如图,AB、CD被MN所截,且AB∥CD.通过度量,∠1= ,∠2=进一步可得∠5= ,∠7=发现:∠1 ∠2,∠2 ∠7,∠2+∠5= [来源:学科网ZXXK]于是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1)(2)(3)2、如图,AD∥BC,∠A=∠C。

试说明AB∥DC。

五、【达标巩固】1、如图,如果AB//CD,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1=∠CDE,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1=∠BDF;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1+_____=180°.2、如图,如果∠BAC=∠ACD,那么____//____,∠BCD+∠_____=180°.3、如图,直线a//b,∠1=45°,则∠2=_____°,∠3=_____°4、若∠α与∠β是同旁内角,且∠α=50°,则∠β的度数是()A.50° B.130° C.50°或130° D.不能确定5、如右图,BD平分∠ABC,ED∥BC,∠1=25°。

求∠2、∠3的度数。

板书设计:7.2 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1)∠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7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5=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例题:如图,AD∥BC,∠A=∠C。

试说明AB∥DC。

解:(略)教学后记:。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案设计(含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案设计(含答案)

授课学案一、复习检测:1、“三线八角”①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

②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传递性)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二、知识讲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例题讲解】例1.如图,AD∥BC,∠A=∠C,试说明AB∥DC 。

例2.如图,∠1+∠2=240°,b∥c,则∠3=()A.40° B.60° C.80° D.100°3.如图,一把矩形直尺沿直线断开并错位,点E.D.B.F在同一条直线上,若∠ADE=128°,则∠判定性质条件结论条件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CF BA EDBC的度数为()A.52° B.62° C.72° D.128°例4.如图,直线AB,CD分别与直线AC相交于点A,C,与直线BD相交于点B,D,若∠1=∠2,∠3=75°,求∠4的度数。

例5.如图所示,已知AB∥CD,AD∥BC,问∠A与∠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例6.如下图,已知AB∥CD,∠A=100°,CB平分∠ACD。

回答下列问题:(1)∠ACD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ACB.∠BCD 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3)∠AB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例7.如图,已知:AB∥CD,∠1=45°,∠2=57°,求∠A的度数。

例8.如图(a),木杆EB与FC平行,木杆的两端B.C用一橡皮筋连接。

(1)在图(a)中,∠B与∠C有何关系?(2)若将橡皮筋拉成图(b)形状,则∠A.∠B.∠C之间有何关系?(3)若将橡皮筋拉成图(c)形状,则∠A.∠B.∠C之间有何关系?【课堂巩固】(一)选择题1. 如图,DE∥BC,那么()A.∠EAC=∠BB.∠FAE=∠CC.∠DAC+∠C=180°D.∠DAB=∠EAC2. 如图,已知AB∥CD,∠A=60°,∠C =25°,则∠E等于( )A.60°B.25°C.35°D.45°3. 如图,直线a∥b,AC丄AB,AC交直线b于点C,∠1=65°,则∠2的度数是( )A.65°B.50°C.35°D.25°第3题第4题4. 如图,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A.若a∥b,则∠1=∠3 B.若a∥b,则∠1=∠2C.若c∥d,则∠3=∠5 D.若c∥d,则∠2+∠4=180°5. 如图,直线l与直线a,b相交,且a∥b,∠1=80°,则∠2的度数是()A.60° B.80° C.100° D.120°6.如图,把一长方形纸片ABCD沿EG折叠后,点A.B分别落在A′.B′的位置上,EA′与BC相交于点F,已知∠1=130°,则∠2的度数是()A.40° B.50° C.65° D.80°(二)填空题1. 如图,已知a∥b,∠1=70°,∠2=40°,则∠3=第1题第2题2.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1=47°,则∠2 的大小是。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探索平行的性质教案一、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继平行线的判定之后,是学生今后学习与平行线有关的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在初中数学知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条件解决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通过尝试数学语言的表达体验,数学语言的优美与经验,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三条性质的推导,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条件解决问题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条件解决问题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是什么?2、如何说明直线a//b? b【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平行线的判定,强调条件是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结论是两条直线平行,通过研究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为新知的探索做铺垫。

(二)、新知探究(一)情景导入如右图,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建于公元1173年,为8层圆柱形建筑,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 目前,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小的角为85º,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大的角是多少度?先分析问题较小的角即角1=85º,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求角3,想到角3=180-85,那如何说明角1=角2呢?生4 3 2 1 a回答同位角,那么同位角一定相等吗?前提条件是什么?生:平行。

那是否结论是正确的呢?接下来一起探究。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课,从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二、性质探究猜测估计: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有什么关系呢?根据以上的生活情景的引入,学生不难猜测出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实践探究:任意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检验你得出的结论。

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认真思考后,回答。

生1:通过量角器量的方式发现同位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7_2探讨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7_2探讨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苏科版
问题3: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并发表见解
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引出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
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
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如课本11页图7-10)。
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并请学生板演教师指正
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认识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锻炼学生几何证明题的逻辑推理能力。
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3为多少度?
(五)应用巩固,小试牛刀:
1.如图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知量得 , ,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2.如图,如果∠3+∠4=180°,那么∠1与∠2是否相等?为什么?
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之间的关系。
在教师
3.杨老师画了一个△ABC,他问同学们∠A+∠B+∠C等于多少度?你能有几种方法得到结论、画图并简述你的理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难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进程.
教学模式: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当堂训练。
三、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问题1: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问题2: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在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是左拐300,那么第二个弯应朝什么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云阳镇七年级数学下册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导学案苏科版 精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云阳镇七年级数学下册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导学案苏科版 精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基础部分】(学习程序:课前独自完成、学科组长评好分——课内小组交流3分钟——小展示、点评5分钟)一、问题引入1.利用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b;2.画直线c使它与直线a、b均相交;3.写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4.观察各组角度数的关系,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二、新知探究1.观察发现,得出结论“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2.小组合作,验证结论(1)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成立的理由。

如图:(2)类似地请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的理由,并与同学们交流。

【要点部分】(学习程序:小组交流8分钟——老师分配任务,小组重点探究4分钟——大展示、点评12分钟)三、知识应用例1:如图AD ∥BC ,∠A=∠C ,试说明AB ∥DC.例2:如右图,BD 平分∠ABC ,ED ∥BC ,∠1=25°。

求∠2、∠3的度数。

例3:如右图,AB//CD ,EF 分别交AB 、CD 于M 、N ,∠EMB=50°,MG 平分∠BMF ,MG 交CD 于G , 求∠1的度数。

【拓 展 部 分】(学习程序:展示、点评、总结8分钟)四、知识应用1. 如图,在平行线a ,b 之间放置一块直角三角板,三角板的 顶点A ,B 分别在直线a ,b 上,则∠1+∠2的值为( ) A .90° B .85°C .80°D .60°2.如图,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DEF 放置在△ABC 上,30°角 的顶点D 在边AB 上,且DE ⊥AB ,∠A=50°,BC ∥DF ,则∠DNM 的度数为 .3.如图,一块钢板ABCD 的两边AB 、CD 平行,要在AB 边上找一点E,使∠AEC=150°,应怎样确定点E 的位置?为什么?°【课后提升】 完成时间 分钟1.如图1,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C =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 ,则∠1+∠2等于 .2.如图2,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4;③AD ∥BE,且∠D=∠B;④AD ∥BE,且∠BAD=∠BCD.其中,能推出AB ∥D C 的条件为 .3.如图3,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 沿EF 折叠,若156∠=,则FGE ∠应为 .4.如图4所示,如果DE ∥AB,那么∠A+ =180°,或∠B+ =180°, 根据是 ;如果∠CED=∠FDE, 那么________∥_________.根据是 .5.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 )A.垂直B.平行C.重合D.相交6.下列说法: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是( ) A.① B.②和③ C.④ D.①和④7.如图,在A 、B 两地之间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A 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北偏东60°,如果A 、B 两地同时动工,那么∠ɑ是多少度时,才能使公路准确接通?8.如图,已知∠ABC+∠ACB=110°,B O 、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EF 过点O 且平行于BC ,求∠BOC 的度数。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7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7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学导单班级______姓名【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学习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旧知回顾】:1、(A)如图,若∠A=∠3,则∥,若∠2=∠E,则∥,若∠+∠= 180°,则∥.2、(A)如图,写出一个能判定直线l1∥l2的条件:.AB CDE12354321l2l1(第1题)(第2题)【导读指南】:1.师生共同推导平行线的性质12.归纳三种语言3.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成立的理由。

已知a∥b,说明∠2=∠3(提示: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推理说明) 4.学生证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课堂研讨】:例1.如图(1)AB∥CD,已知∠1=35°则∠2= 如图(2)AB∥CD,BC∥DE,则∠B+∠D=练、1. 根据右图将下列几何语言补充完整(1)∵AD∥ BC (已知)21 (1)A B(2)BC D EA134A D21E DCBA 3∴∠A+∠ABC=180°( ) (2)∵AB ∥CD(已知)∴∠4=∠ ( ) ∠ABC=∠ ( )例2、(B)如图3,AB ∥CD,∠D=80°,∠CAD:∠BAC=3:2,求∠CAD,∠ACD.练习:(B )如右图,BD 平分∠ABC ,ED ∥BC ,∠1=25°。

求∠2、∠3的度数。

例3、已知∠ADE=60 ° ∠B=60 °∠C =40°求∠DEC 的度数《§7.1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当堂检测1、 (A)已知,a ∥b,c ∥d, ∠1=480,则∠2=_____、 ∠3=_______、 ∠4=_______DCBAFEA2、(A)如图如果DE ∥AB,那么∠A+______=180°,或∠B+_____=180°,根据是_ ____;3、(B)如图,AB ∥CD ,∠A=60°,∠1=2∠2,求∠2的度数.5、(C)如图所示,∠1=70°,∠2=70°,∠3=66°,求∠4的度数.1234abcd ba 3412。

【最新苏科版精选】苏科初中数学七下《7.2 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word教案 (1).doc

【最新苏科版精选】苏科初中数学七下《7.2 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word教案 (1).doc
积极思考解决办法——运用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可知由a∥b,可得同位角相等,所以向右拐30°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首尾呼应,既检测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以致用”的道理.
小结:
1.知道两直线平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2.平行线的性质与识别之间有何关?
所以∠B=∠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因为∠1=55°(已知),
所以∠B=55°(等量代换).
本题复习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及运用上述知识来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执果索因”的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能力检测:
运用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前面提及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左拐30°,那么第二个弯朝哪个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这样设计课后作业即可实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也为下节课的引入埋下了伏笔.
教学难点
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设疑激思——引入新课:
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左拐30°,那么第二个弯朝哪个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积极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对错不论),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兴趣.
练习:
如图,B、C、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75°,∠1=55°,∠2=75°,求∠B的度数.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学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学案

第3 课时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学习目标1.通过课本P11“数学实验室”进一步熟悉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位置特征.2.通过课本P11~P12“数学实验室”直观感受两直线平行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影响.3.熟记课本P12 平行线的性质,并通过例题初步感受平行线性质的应用.知识点如图,a //b.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180°,∠=∠=180°.例题精讲例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如图所示折叠后,再展开,如果∠1=55°,那么∠2 等于°.点评:翻折问题是中考常见题型,主要考查翻折带来的对称角相等,结合图形现有的平行线进行角度计算,同学们要熟练掌握.例2.如图,AB∥CD,∠1=140°,∠2=90°,则∠3 的度数为()A.40°B.45°C.50°D.60°点评:已知两直线平行,可以考虑同位角、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若没有这些角,可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进而解决问题.例3.如图,AB∥DE,BC∥EF,BC 交DE 于点O,∠B 与∠E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点评:判断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应该从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位置关系通常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邻补角、对顶角等,大小关系通常是指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则要考虑谁大谁小.本题中的第三个角∠DOC 所起的作用,同学们要仔细体会,在今后的解题中还会运用到这种思考方法.课堂练习1.如图,直线c 截两平行直线a、b,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A.∠1=∠2 B.∠1=∠3 C.∠1=∠4 D.∠1=∠52.如图,AB∥CD,直线l 分别与直线AB、CD 相交,若∠1=130°,则∠2 的度数为()A.40°B.50°C.130°D.140°3.如图,直线AB、CD 相交于点E,DF∥AB,若∠AEC=100°,则∠D 的度数为()A.70°B.80°C.90°D.100°4.如图,直线l1∥l2,∠1=120°,∠2=100°,则∠3 的度数为()A.20°B.40°C.50°D.60°5.如图,DE∥AB,则∠A+=180°,∠B+=180°,根据是.6.如图,AB∥CD,∠D=80°,∠CAD:∠BAC=3:2,则∠CAD=,∠ACD=.7.如图,∠1=72°,∠2=72°,∠3=60°,求∠4 的度数.8.已知:如图,AD⊥BC 于D,EG⊥BC 与G,∠E=∠3,试问:AD 是∠BAC 的平分线吗?若是,请说明理由.课堂小结(1)掌握直线平行的性质;(2)平行线的性质是得到角的关系的重要手段;课后反馈课作:《课课练》家作:《优学有道》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学导单班级______姓名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旧知回顾】:
1、(A)如图,若∠A=∠3,则∥,若∠2=∠E,则∥,
若∠+∠= 180°,则∥.
2、(A)如图,写出一个能判定直线l1∥l2的条件:.
(第1题)(第2题)
【导读指南】:
1.师生共同推导平行线的性质1
2.归纳三种语言
3.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成立的理由。

已知a∥b,说明∠2=∠3(提示: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推理说明)
4.学生证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课堂研讨】:
例1.如图(1)AB ∥CD ,已知∠1=35°则∠2=
如图(2)AB ∥CD ,BC ∥DE,则∠B+∠D=
练、1. 根据右图将下列几何语言补充完整 (1)∵AD ∥ BC (已知)
∴∠A+∠ABC=180°( ) (2)∵AB ∥CD(已知)
∴∠4=∠ ( ) ∠ABC=∠ ( )
2
1
(1)
A
B
(2)
B
C
D
E
A
C
1 2
3
4 5
B
A D
例2、(B)如图3,AB∥CD,∠D=80°,∠CAD:∠BAC=3:2,求∠CAD,∠ACD.
练习:(B)如右图,BD平分∠ABC,ED∥BC,∠1=25°。

求∠2、∠3的度数。

例3、已知∠ADE=60 °∠B=60 °∠C =40°求∠DEC的度数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当堂检测
1、 (A)已知,a ∥b,c ∥d, ∠1=480,则∠2=_____、 ∠3=_______、 ∠4=_______
2、(A)如图如果DE ∥AB,那么∠A+______=180°, 或∠B+_____=180°,根据是_ ____;
1
2
3
4 a
b c
d
3、(B)如图,AB∥CD,∠A=60°,∠1=2∠2,求∠2的度数.5、(C)如图所示,∠1=70°,∠2=70°,∠3=66°,求∠4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