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分析

说明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分析

一、说明文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说明某种事物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阐明事物之间的关系

(2)根据说明语言和表达方式,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二、说明对象及特征

(一)、说明对象及特征

1、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2、对象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事物类:外部特点,表现在形状、方位、构造、性质、成因、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功用等方面。事理类:本质特点,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题型:本文的说明对象及特征

把握特征的方法: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

1、题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答题模式:介绍了说明对象+特征)

2、概括方法:

(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注意: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表述。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往侧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不能这样)

作比较VS打比方

这两种方法都要选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但构成方式和作用不同。

作比较构成的基础是比较点,在同一个比较点上鉴别事物;打比方构成的基础是相似点,通过相似来联系两事物。

例如:1、他睁着绿豆大的小眼睛。(作比较)

2、他睁着绿豆大的圆眼睛。(打比方)

四、说明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模式

回答模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寻找比较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列图表:能够直观地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

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____特征

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

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引用: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

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

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第一空应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2、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说明过程怎样?

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

(1)要点出文段的说明对象及特征是什么.

(2)要答出说明方法及说明顺序是什么

(3)用好连接词。(首先、然后、最后)

(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五、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

理解分析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1.准确(最主要的特点):

(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表示推测、估计之意。若去掉会使句意肯定化,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题型:能否去掉?为什么?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

(2)同义词的选用: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2.严密:词句照应、搭配等,注意词与短语恰当搭配与排列。

3.简明:注意代词的运用,指代词的意义分析。

4.生动形象(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1)描述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2)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

题型: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题模式归纳

典型试题:

1、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表态:不能删+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词好在哪里?

答: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题目3:某词能否换其它词。请说明理由

方法: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的词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之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六、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三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或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

3.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的结构,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

七、分析说明结构

辨析概念:

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

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八、分析说明结构

补充说明:

开头作用有:

①引出说明对象;

②引出说明的内容;

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结尾作用有:

①总结全文;

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九、拓展迁移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常见题型有: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的想象。

(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答题指导】

1.结合文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首先,理解文中所介绍的科学原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其次,找出题干中所提到的生活现象对应其中的哪个原理或规律。

答题时要着眼于整体感知,了解作品的内容要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体会文中所传达的科学精神,从作品中领悟作者的科学思想。

2.答题注意事项

(1)做创新表述题时,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优缺点、意义,语言表达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2)做举例阐述题时,要注意所举例子一定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真实可信,符合事理。理由的阐述要准、要精,要点要全,不能偏离题目的要求。

(3)做问题探究题时,首先要读懂材料所蕴含的信息,其次要抓住题干,有条不紊地回答。

(4)做推断题时,读懂文本是关键,同时思维要放开,视野要开阔,观点表述要准确、全面。

(5)做建议或提出解决方法题时,要分析、理解所给材料,联系实际,组织好语言,紧扣题干作答。

附、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