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2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2

第四单元测试一、选择题(40分)1.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

这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2.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它”指的是( ) A .官渡之战B .巨鹿之战C .赤壁之战D .夷陵之战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局面( )ABCD4.“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 ) A .建立西汉B .巩固蜀汉政权C .建立西晋D .建立东汉5.热门畅销书《卑鄙的圣人·曹操》因塑造了曹操一代奸雄的形象,引起众多曹操迷的热议。

曹操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一直是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官渡之战 ③自立为帝 ④赤壁之战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6.“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下列朝代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7.西晋“晋归义氐王”金印,是晋朝颁发给当时氐族首领的官印,是研究当时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

建立西晋政权的权臣是( ) A .司马懿B .司马昭C .司马炎D .司马睿8.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的相似之处是( ) A .曾统治黄河流域B .是少数民族政权C .因权臣篡位而结束D .曾定都洛阳9.穿越时空,你对西晋后期大量人口南迁的原因做一次现场采访。

在接受采访的四个人中,回答不符合史实的是( )A .王某:北方社会动荡不安B .李某:南方比较安定C .张某:为了躲避战乱D .赵某:经济重心在南方1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其作战双方是A.刘备与孙权B.袁述与袁绍C.董卓与孙权D.袁绍与曹操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3.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A.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4.建立前秦的少数民族是[ ]A.氐B.匈奴C.羌D.鲜卑5.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A、A、挟持汉献帝B、在官渡大败袁绍C、在赤壁被打败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6.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政权的权臣是——( )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7.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8、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迁开始于()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西晋9、江南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也普遍推广于()A、三国时期B、西晋后期C、东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10、下列政权曾在今天南京定都的是()①孙吴②曹魏③西晋④东晋⑤宋⑥齐⑦梁⑧陈A、①③④⑤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④⑤⑥⑦⑧D、①②⑤⑥⑦⑧11、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下列哪种历史现象相关()A、佛教兴起B、民族歧视C、民族融合D、农民起义12、下列哪个人物与曹丕生活在不同的时代()A、孙权B、刘备C、诸葛亮D、司马睿13、杜甫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说的政治家是()A、曹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14、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A、《缀术》B、《齐民要术》C、《水经注》D、《史记》15、下列人物中,属于农学家的是()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贾思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发生于______年。

2、乘北方曹操和袁绍混战之机,__________占据了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在荆州一带的刘备得到__________的辅助,势力不断增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A. 唐朝- B. 秦朝- C. 三国时期- D. 汉朝- 答案:B2. 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制度是什么?- A. 制- B. 分封制- C. 徭役制- D. 租庸调制- 答案:B3.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A. 宋朝- B. 明朝- C. 清朝- D. 元朝- 答案:C4. 秦朝的法家思想强调什么?- A. 孔子的仁爱之道- B. 法律的严明执行- C. 道家的自然之道- D. 儒家的仁义之道- 答案:B5. 古代中国的一部著名法律是什么?- A. 《伦理道德经》- B. 《道德经》- C. 《孙子兵法》- D. 《大秦法律》- 答案:D6. 秦始皇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 A. 打开商贸通道- B. 推行法律统一- C. 提倡封建制度- D. 鼓励文化交流- 答案:B7. 秦朝建立了什么制度?- A. 封建制度- B. 宫廷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 D. 地方自治制度- 答案:C8. 以下哪个朝代的统治者比较威严?- A. 前秦朝- B. 前汉朝- C. 后汉朝- D. 唐朝- 答案:A9.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国号为什么?- A. 大秦- B. 大汉- C. 大唐- D. 大宋- 答案:A10. 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大多都是怎样的政权?- A. 君主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共和制- D. 联邦制- 答案:A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要说明封建社会的特点。

- 答案: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特点包括社会等级分明,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农民受地主剥削,各种封建关系严重制约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个人自由。

2. 简要描述秦朝的统一政策和对封建制度的影响。

- 答案:秦朝采取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政策,推行法律统一,取消封建国家的封号,建立郡县制度,统一货币和文字。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3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3

第四单元测试一、选择题(40分)1.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方()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2.下图所示战役的主要影响是()A.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形成了南北朝分立对峙局面3.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5.下列各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A.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大战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孙权称王,国号吴6.《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

这表明诸葛亮()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7.西晋是我国继秦汉以后的大一统王朝,但存在时间较短。

导致西晋迅速衰落下去的直接原因是()A.统治集团奢侈腐化B.“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C.少数民族的反抗D.“十六国”的建立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个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是()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9.“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的国家是()A.吴国B.蜀国C.秦国D.魏国2.西晋的都城是()A.长安B.洛阳C.建康D.成都3.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东汉结束②刘备称帝③赤壁之战④孙权割据江东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4、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 )A.羌族B.匈奴族C.氐族D.羯族5、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

北方这一时期被称为( ) A.三国时期B.五代十国时期C.十六国时期D.东汉时期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了永嘉年间,中原人民纷纷迁居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7、研究表明,从汉朝开始,北方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东汉末年,特别是两晋之间,形成了人口南迁的潮流。

“潮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频繁 B.南方地广人稀C.江南经济发达 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8、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9、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推广和改进犁耕 B.推广选种、育种C.水稻采用育秧移栽 D.普遍种植双季稻10、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不顾保守派贵族的反对,毅然迁都。

迁都后,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是( )A.长安B.平城C.洛阳D.建康11、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元拓的学生12、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的“壮心”是( A )A.统一全国B.统一北方C.统一南方D.统一中原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B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3.(2022大同期末)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D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4.三国时期派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大陆联系的是( A )A.吴国B.蜀国C.秦国D.魏国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是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而最终,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的是( B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6.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封建王朝,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A )①秦朝②西晋③东晋④北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7.(2022抚远期末)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D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8.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合称“五胡”的是( C )A.匈奴、鲜卑、羯、氐、蒙古B.匈奴、鲜卑、羯、氐、吐蕃C.匈奴、鲜卑、羯、氐、羌D.吐蕃、回纥、党项、鲜卑、蒙古9.4世纪后期,内迁的氐族苻氏建立的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政权是( D )A.前赵B.后赵C.后秦D.前秦10.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大力整顿吏治、兴办学校、提倡儒学、招抚流民。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这表明( B )A.汉人在军事上征服了胡人B.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C.苻坚文化修养很高D.“王与马,共天下”11.(2022鹤壁期末)“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D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12.东晋建立之初,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河北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河北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河北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辛弃疾所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里的“曹”的主要贡献是()A.完成了北方统一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C.改善了民族关系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2.《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这些故事都与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3.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吟诵曹操《观沧海》一诗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曹操为下列哪一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A.东汉B.魏C.蜀D.吴4.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下列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B.西晋的统一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D.南北朝并立5.历史示意图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

下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的局面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西晋统一了全国6.史书记录了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的故事,它反映了西晋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A.皇族争权夺利,引发“八王之乱”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C.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D.皇帝暴病而亡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不断内迁,他们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交流日益密切,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这些可反映当时推动民族交融的因素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B.人口的迁移C.社会动荡不安D.江南地区的开发8.420—589年,我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被统称为“南朝”。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海南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海南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海南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

每小题3分,共60分)1.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列诗词描述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挟迫天子令诸侯,横槊赋诗慨而慷。

——曹操B.幸亏三顾茅庐,桃园结义关张。

——诸葛亮C.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策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备2.“诸葛亮的智谋、孙刘联军的勇气和曹魏的重大损失,使得这场战役成为后世研究和传颂的对象。

”材料中“战役”指的是()A.涿鹿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有学者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利于恢复和发展东汉末年以来遭到破坏的社会经济。

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A.曹丕废汉献帝,称帝于洛阳B.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C.刘备称帝于成都,定国号为汉,史称蜀汉D.魏国实力增强,出兵灭蜀汉4.有学者在看到司马懿忍受巾帼之辱仍镇定自若时不禁大呼:“天下尽归司马氏矣!”历史上,真正让天下“尽归司马氏”的是()A.司马懿B.司马迁C.司马炎D.司马睿5.“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八王之乱”,这些史实导致的共同后果是()A.发展了西晋的经济B.巩固了西晋的统治C.加速了西晋的衰亡D.促进了国家的统一6.识读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内迁北方各族的分布B.北方各族的南迁过程C.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D.西晋短暂统一了全国7.我国曾经出现过一个政权,根据提示语“4世纪后期”“任用王猛改革”“氐族人建立”,可知这个政权的名称是()A.西晋B.后赵C.前秦D.北魏8.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

与下面①处相关的史事是()A.赤壁之战B.八王之乱C.淝水之战D.孝文帝改革9.《三字经》中写道:“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其中“金陵”是指今天的()A.苏州B.成都C.南京D.杭州10.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北方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①挟天子以令诸侯②招贤纳士③曹操联合孙权④实行屯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文武皆秀的齐鲁大地,有崇武尚勇的风气和重视兵学的传统,在5 000多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涌现出诸多军事名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齐鲁英才们各为其主,在中华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

其中,诸葛亮(今山东临沂人)促使刘备与孙权结盟,在中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城濮之战3.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A.魏蜀吴B.吴蜀魏C.蜀魏吴D.蜀吴魏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句诗描写的是三国时期的一位人物,他是()A.刘备B.关羽C.张飞D.诸葛亮5.“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八王之乱”,这些历史史实导致的共同后果是()A.发展了西晋经济B.巩固的西晋统治C.加速了西晋的衰亡D.促进了国家的统一6.西晋末年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7.西晋初年出现了“八王之乱”,这场混乱的直接目的是()A.争夺地盘B.争夺皇位C.争夺人口D.争夺国宝8.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的是()A.氐族B.羯族C.鲜卑族D.羌族9.公元383年,使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的战争是()A.官渡之战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10.小明同学绘制了一幅鲜卑族活动中心迁移历程图,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鲜卑族活动中心迁移状况的是()A.大兴安岭一带→大同一带→洛阳一带B.大兴安岭一带→洛阳一带→大同一带C.洛阳一带→大同一带→大兴安岭一带D.大同一带→大兴安岭一带→洛阳一带11.中国古代有位改革家,果断地抛弃本民族落后的东西,积极吸纳汉族的先进文明,使本民族得到快速发展,并且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部编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一、选择题(60分)1.(3分)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A.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B.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C.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2.(3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南北水旱技术结合③犁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大面积种植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3分)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A.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都曾统一过北方C.都定都洛阳D.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4.(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大一统国家政权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5.(3分)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的客观因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6.(3分)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袁绍、曹操、刘备B.孙权、曹操、刘备C.袁绍、孙权、刘备D.袁绍、曹操、孙权7.(3分)南北朝时期,佛教传人我国,在下列哪个领域得到了直接反映()①建筑②书法③石窟④哲学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8.(3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①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②北魏主张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减少了消耗,增强了国力③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④北魏最高统治者一直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9.(3分)下列内容能反映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有()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农民起义推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10.(3分)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④都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3分)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都不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A.《兰亭序》B.《女史箴图》C.《洛神赋图》D.《水经注》12.(3分)在“你讲我猜”教学环节中,小张这样描述“……这本书生动详细地记录了1250多条河流的走向,以及河流沿途的山川和城镇的地理沿革、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小张还没说完,背对黑板的小李就说出了正确答案()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水经注》D.《水经》13.(3分)“中华”一词出现于()A.先秦时期B.民国时期C.隋唐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14.(3分)三国政权结束的先后顺序是()A.魏﹣蜀﹣吴B.吴﹣蜀﹣魏C.蜀﹣吴﹣魏D.蜀﹣魏﹣吴15.(3分)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西晋灭蜀B.西晋灭魏C.西晋灭吴D.少数民族内迁16.(3分)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A.晋武帝封王B.“八王之乱”C.“五胡”内迁D.匈奴起兵攻晋17.(3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B.司马炎建立的西晋C.汉武帝的大一统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18.(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A.昭君出塞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D.册封达赖、班禅19.(3分)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9题;共38分)1.“(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该材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 周平王迁都洛邑B. 商鞅变法C. 张骞通西域D. 北魏孝文帝改革2.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统一黄河流域B. 开发江南经济C. 笼络守旧势力D. 学习先进文化3.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

这种现象说明()A. 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B. 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C. 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D. 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4.“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者……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A. 严禁贪污B. 颁布均田令C. 迁都洛阳D. 实行汉化政策5.作为襄阳旅游胜地的隆中,它因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而出名?()A. 米芾B. 孟浩然C. 诸葛亮D. 刘秀6.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 源于自然灾害B.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 阻碍民族交融D. 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7.“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与汉族官僚的女儿联姻;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氏改为‘元宏’。

”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A. 商鞅变法B. 孝文帝改革C. 回族的形成D. 唐蕃“和同为一家”8.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A. 《女史箴图》B. 《兰亭序》C. 《水经注》D. 《洛神赋图》9.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 道试题,每题2 分,计24 分。

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阅读历史书籍要关注章节标题,以把握其内容主旨。

下列适合选作如图所示章节的标题的是( )A.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C.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D. 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2.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这段话出自苏轼的名篇,它描述了( )A. 巨鹿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3. 下表是魏、蜀、吴三国统治者各自在治理国家方面作出的主要贡献。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其共同作用是( )A. 促进农业恢复B. 加强了对外交往C. 推动文化发展D. 巩固了局部统一4. 某历史论文中写道:“(这场内乱)爆发在晋惠帝司马衷‘执政’期间……司马家族的王爷们前赴后继,不惜以最狠的手段骨肉相残。

他们在洛阳城里打得头破血流,西晋王朝也变得奄奄一息。

”该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 《分封同姓诸王的原因》B. 《八王之乱:内讧没有赢家》C.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D. 《十六国与前秦的建立》5. 4 世纪时,大量汉族人口南迁,但其原先居住的中原地区人口仍增加了两倍有余。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方各族的内迁B. 北魏孝文帝推行了汉化政策C. 南方的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 西晋对内迁各族施行仁政6. 下面两幅魏晋墓砖画发现于甘肃嘉峪关,它们反映了魏晋以来北方内迁各族( )牧马图耕牛图A. 生活习俗的转变B. 思想观念的转变C. 饮食爱好的转变D. 生产方式的转变7. 观察下面的政权更替示意图,与①处政权相匹配的选项是( )A. 229 年—孙权—建业B. 266 年—司马炎—洛阳C. 317 年—司马睿—建康D. 420 年—刘裕(宋武帝)—建康8. 《宋书》中记载:“三十年间……民有所系,吏无苟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初一历史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初一历史试题

第四单元测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时间:45分钟 总分:60分)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1.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 ) A .巨鹿之战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2.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 ) ①孙权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②孙、、刘联军骁勇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军不习水战④曹军不习水战A .①②③①②③B .②③④.②③④C .①②④①②④D .①③④.①③④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民族融合 B .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 .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D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前秦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 )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 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 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 A .①②①② B .③④.③④ C .①②④①②④ D .②③④.②③④6.“(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则数郡忘饥。

”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 A .秦朝秦朝 B .西汉.西汉 C .东晋南朝东晋南朝 D .宋朝.宋朝7.下列表格《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鲜卑姓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拔 元 贺兰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尉迟 尉A.商鞅变法商鞅变法 B .颁布“推恩令”.颁布“推恩令” C .八王之乱 D .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 8.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 .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 .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9.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此人是谁( ) ①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①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 ②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②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③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③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A .郦道元郦道元 B .贾思勰.贾思勰 C .祖冲之祖冲之 D .王充.王充 10.“历法天文计算精“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圆周小数点分明。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24,甘肃模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斗争不断,出现很多大的战役,其中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是( B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2024,市中区期末)官渡之战中袁绍十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8年后,曹操二十多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五万人的孙刘联军,相同的缘由是( B ) A.军心涣散 B.傲慢轻敌 C.打算不充分 D.士兵不习水战3.(2024,无棣县期末)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个政权主动发展内政,其中不正确的是( A )A.曹魏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B.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C.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D.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4.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国家是( A )A.吴国 B.蜀国 C.秦国 D.魏国5.(2024,九江期末)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当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快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

下列哪一事务标记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C )A.焚书坑儒 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6.(2024,路北区期末)“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北宋司马光的这句名诗是对古都洛阳历史地位的最好概括。

作为千年帝都,洛阳经验了王朝更迭与时代沧桑巨变。

下列政权曾在洛阳定都的是( D )①秦朝②东汉③曹魏④西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描述的是西晋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迁居江南的情景。

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是因为( B )A.北方的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C.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D.南方经济发达8.(2024,三台县期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4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4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的是__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A.七国之乱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八王之乱2.以下四张图片反映的是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A.炎黄战蚩尤B.春秋争霸C.秦统一全国D.赤壁之战3.下列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不正确的是()A.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倒退C.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D.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4.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西晋历史的关注。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

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5.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是()①梁②陈③宋④齐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7.(2017·四川眉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8.(2017·山东德州)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9.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了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10.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60 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 )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经典战役是( )统帅周瑜——曹操兵力 5 万——20 万(号称80 万)结果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前3 世纪初期B.公元3 世纪20 年代C.公元前2 世纪初期D.公元2 世纪20 年代5.三国时期哪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A.魏国B.吴国C.蜀国D.东晋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7.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A.东晋B.西晋C.北魏D.前秦8.“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A.实行世袭制B.分封诸王C.政治腐化D.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9.曹魏、西晋、前秦和北魏四个政权的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A.都曾定都洛阳B.都曾统一过黄河流域C.都处于全国分裂时期D.都因少数民族的袭扰而结束10.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11.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右边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13.公元383 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A.官渡之战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1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ー、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如下。

其中,符合史实的是(C)
A.220年曹操建立魏国
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政权
C.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
D.诸葛亮派船到达夷洲
2.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D)
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A)
A.以少胜多
B.战术上采取偷袭方式获得成功
C.以众胜寡
D.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
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5.下列对西晋统治表述不准确的是(B)
A.短暂的统
B.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是权臣纂权而建立的王朝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6.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以下哪次战役有关(D)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7.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促进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民族是(B)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氏族
8.(中考・聊城)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生产的影响不包括(C)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姓名:班别: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3、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A、西汉B、东汉C、三国D、秦朝4、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而早在东晋、南朝时,我国南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局面,这时南方人可以吃到的北方粮食品种是()A、小麦B、玉米C、水稻D、白菜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

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周平王迁都B、盘庚迁都C、北魏孝文帝迁都D、明成祖迁都7、与下列人物比较,范缜属于下列哪一类人物()A王羲之、顾恺之 B、荀子、王充 C、祖冲之、郦道元 D、司马炎、孝文帝8、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佛教空前盛行B、封建国家大分裂C、民族出现大融合D、国家稳定,经济迅速发展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10、三国时期,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是()A、魏B、蜀C、吴D、西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的关系()A、绘画艺术的发展B、佛教的盛行C、社会动荡不安D、社会相对稳定12、有关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表述最恰当的是()A、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B、友好相处,不断融合C、民族之间战争连绵D、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13、为我国农业生产提出因地制宜思想的著作是()A、《水经注》B、《开工开物》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14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原因是()A、麻醉人民B、发展石窟艺术C、扩大寺院势力D、维护封建统治1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16、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诸葛亮B、刘备C、班固D、孙权17、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B、江南的初步开发C、豪强地主势力的衰弱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8、初后人尊称书圣的是()A、张旭B、王羲之C、颜真卿D、柳公权19、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它详细记录了钱国1000多条大小河流的走向,而且把水道流经地区的山麓、城镇、物产、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和历史传闻等,作了具体生动的记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3、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秦朝
4、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而早在东晋、南朝时,我国南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局面,这时南方人可以吃到的北方粮食品种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白菜
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

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7、与下列人物比较,范缜属于下列哪一类人物()
A、王羲之、顾恺之
B、荀子、王充
C、祖冲之、郦道元
D、司马炎、孝文帝
8、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空前盛行
B、封建国家大分裂
C、民族出现大融合
D、国家稳定,经济迅速发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
10、三国时期,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是()
A、魏
B、蜀
C、吴
D、西晋
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的关系()
A、绘画艺术的发展
B、佛教的盛行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相对稳定
12、有关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表述最恰当的是()
A、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B、友好相处,不断融合
C、民族之间战争连绵
D、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
13、为我国农业生产提出因地制宜思想的著作是()
A、《水经注》
B、《开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4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原因是()
A、麻醉人民
B、发展石窟艺术
C、扩大寺院势力
D、维护封建统治
1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6、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诸葛亮
B、刘备
C、班固
D、孙权
17、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B、江南的初步开发
C、豪强地主势力的衰弱
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8、初后人尊称书圣的是()
A、张旭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19、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它详细记录了钱国1000多条大小河流的走向,而且把水道流经地区的山麓、城镇、物产、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和历史传闻等,作了具体生动的记述。

这本书是()
A、《水经注》
B、《徐霞客游记》
C、《东方见闻录》
D、《资治通鉴》
20、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少个朝代在洛阳建都。

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

以下政权中,曾经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①东汉②曹魏③北魏④西晋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二、列举题
21、根据所给的历史信息,写出有关名称:
(1)、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___。

(2)、他是北朝的农学家,他的著作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成果。

他是:___。

(3)、他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在周圆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他是:___。

(4)、他是北朝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他是:___。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

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

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

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皇帝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除上述内容外,他还有哪些革命措施?
23、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大批北方移民南迁,给南方经济带来了
什么影响?
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
24、探究题
学习《三国鼎立》一课后,历史兴趣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派同学认为“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毫无积极意义,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另一派认为“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

他们说的对吗?
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历史现象的?
第四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A
5、A
6、C
7、B
8、D
9、C 10、C 11、B 12、B 13、
D 14、D 15、D 16、C 17、A 18、B 19、A 20、C
二、
21、⑴张仲景⑵贾思勰⑶祖冲之⑷郦道元
三、
22、①北魏孝文帝目的:接受汉民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统治
②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
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
气等。

23、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②江南地区。

③带去了劳动力,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