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3 3 汽化和液化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引入课题:【实验1】:老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下“同学们好”四个字,过一会儿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2】:在白色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
再将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学生:塑料袋先变大,后变小,袋内的酒精先变为气体,又变化为液体。
整总结: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板书)二、新授:分一:【问题1】:水烧开忘记熄火,会怎样?减少的水变成了什么?这是哪种物态变化?【问题2】:一碗水放几天后会怎么样?水变成了什么?属于哪种物态变化?【问题3】:以上这两种变化有区别吗?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可能回答不全面,慢慢引导)(板书: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 分二:(一)、探究水的沸腾 : 1. 提出问题:【问题4】:你仔细观察过水沸腾的现象吗? 【问题5】: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问题6】:继续加热,水温会不会继续升高? 2.学生猜想:(水沸腾时有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水温会升高。
) 3.学生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缩短水沸腾的时间,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你有什么好点子吗?学生讨论:①烧杯小一些,加的热水少一些; ②尽量用温度高一些的水来实验;③烧杯上加一带孔的纸盖,减少热量散失等。
学生分工(每组四人,分别担任计时员,记录员,绘图员,观察员)合作,进行实验。
现象:温度变化:时间/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 画出图像: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沸腾以及沸腾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分三: 老师重新用酒精在黑板上涂鸦,过一会酒精痕迹不见了。
(二)这是不同于沸腾的另一种汽化现象---蒸发、 探究液体的蒸发 : 观察阶段 有无气泡 气泡数量 发生部位 大小变化沸腾前沸腾时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例如:①做饭时,经常在锅盖上附着一些小水珠。
汽化和液化案例(共5篇)
汽化和液化案例(共5篇)第一篇:汽化和液化案例汽化和液化於亚萍菱湖一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蒸发和沸腾时的特征。
【教具与学具】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实验与发现1、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内有酒精)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
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请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了,学生代表回答。
(在这个演示实验中,并不先告诉学生内有酒精,而是让学生观察“鼓起”“变瘪” 的现象,再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2、把塑料袋中的酒精倒在地上问学生闻到了什么没有?为什么?请学生回答。
请学生总结,并的出结论汽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从而引入课题——汽化与液化二、新课讲解(一)蒸发请学生举生活中有关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例子。
(水洒在桌子上会变干、湿头发会变干、湿衣服会变干……)问:夏天把水洒在桌子上水会干,春天和秋天呢?冬天呢?学生回答:会。
问:这种汽化现象对温度有限制吗?答:没有。
结论:我们把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质疑:蒸发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平时是怎么样晾衣服的?怎么样才会使得衣服早点干?学生回答:晾在衣架上,放在通风的地方,放在太阳底下,在洗衣机里甩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7.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复习,提高教学效果。
8.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将环保、节能等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查找资料,了解汽化与液化在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拓展阅读报告;
-推荐阅读一篇与汽化与液化相关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实践应用题和小组成果展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
3.分析思考题要注重逻辑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
3.分析思考题:
-分析生活中的一个汽化与液化现象,探讨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思考如何利用汽化与液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节能、减排等。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汽化与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例,制作成PPT或手抄报,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
5.拓展阅读:
9.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烧水时水壶嘴冒出的“白气”,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如何产生的。
2.提出问题: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提出问题:“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汽化与液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计算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学过程设计】一.课程引入和一些概念方法1、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的主题:、快慢的决定因素、吸热.利用前面学到的知识,很容易总结出汽化、液化的概念,用实例列举了生活中的现象,并根据这个现象总结出了的定义,还可以根据定义分析的特点.方法2、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考虑用自学的方法学习三个概念,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现象属于,根据定义总结的特点.二.影响快慢的因素方法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影响快慢的因素,举例过程中应当注意由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影响快慢的因素,可以由学生评判,总结出了三个因素后,应当由学生列举实际生活的实例,及时巩固物理知识,可以学生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快慢的,及其意义.参考实例有:冰箱是如何减慢的;晾衣服如何能干得快等.关于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学,联系社会说明喷灌取代漫灌的优点,并分析是如何减少节省水资源的.方法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课题可以有:快慢的因素;如何利用影响快慢的因素来加快和减慢;喷灌的应用.对于快慢的因素可以设计实验,用数据证明,这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保证一些量不变,只有一个量变化,用数据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进行实验时可以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即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加快和减慢,也可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所进行的实验的完备性,并列举实例分析.对喷灌的应用,可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总结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三.吸热可以实际实验,学生用感觉体会要吸热,解释教室夏天比较热,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等身边的实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应用知识.教材还列举了狗降温的方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自己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方面的资料.【板书设计】第三节一.一些概念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3.: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二.影响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能影响的快慢.2.加快和减慢的方法.3.的应用三.吸热要吸收热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案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案6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物质状态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原理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过程。
2.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原理。
2.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条件。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和规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4.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酒精灯、玻璃片等。
3.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状态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和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条件。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规律;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科学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特点;2.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应用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规律。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实验用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实际示范物体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
提问学生,你有没有发现当水加热到100°C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用教学课件,向学生解释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特点。
比较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区别,并强调汽化和液化发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第三步:示范实验(15分钟)分组进行示范实验,使用烧杯、水和热源,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发生汽化和液化的变化。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观察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四步:小组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每个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通过加热或降温的方式观察物质的状态变化。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导致物质发生汽化或液化的规律,并将实验数据整理为表格。
第五步:分享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实验结果分享和讨论。
全班一起讨论各组总结的规律是否一致,并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解释规律。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发言,培养其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六步:归纳总结(1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规律,并将关键点整理成思维导图或表格。
学生可以借助课本、教学课件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参考。
第七步:练习巩固(15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换答案和讨论。
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提供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拓展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进行讨论。
例如,为什么饮用水冷却后会出现水滴?为什么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水的沸点较低?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其条件和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4.通过学习汽化和液化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变化的普遍性,培养他们的自然观和科学世界观。
教学设计具体安排:
(2)新课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规律,理解能量变化;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应用:介绍汽化和液化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强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3.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中观察和思考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设计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能量变化等方面。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总结汽化和液化的重点知识。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其创新思维;
最新-《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汽化、液化可逆2、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沸点3、知道蒸发可致冷4、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5、结合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1、水的沸腾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3、液化的方式教学难点: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熔化过程中,要吸热还是放热?2、晶体熔化条件、特征各是什么?3、凝固,要吸热、放热?4、由三态变化引入汽化、液化新课。
探究新知一、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分类:沸腾、蒸发(一)沸腾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剖析:①发生部位:液内和液表②发生温度:一定温度(沸点)③程度:剧烈2、水的沸腾实验:⑴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沸腾温度⑴装置:注意:器材;组装等⑴沸腾前的现象:少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小,未到水面消失。
⑴沸腾时的现象:大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⑴记录表格时间/min温度/⑴⑴图像:(描点作图;图像分析)⑴沸点: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影响因素:液体种类;液表的气压(由学生阅读教材P60的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归纳)③水的沸点:1标压下,是100⑴补充:液体温度计中液体选用要求凝固点<被测液体温度<沸点3、沸腾条件:①温度条件:温度达到沸点②热量条件:不断吸热练习: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谁沸腾后,试管中的水是否沸腾?4、沸腾的特征:①温度特征:温度不变(保持在沸点)②热量特征:不断吸热学生讨论:教材P60想想议议(如下图)——纸锅如何将水烧开的?⑴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上的纸⑴水沸腾而纸锅不燃烧:纸的最高温度为水沸腾时的温度,达不到纸的沸着火点。
(二)蒸发1、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气化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掌握气体和液体状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3.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实质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增强或减弱。
4.拓展思维,培养观察、实验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物质的三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
3.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拓展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用具、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简要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比如:你们曾看到过哪些液体蒸发成气体的现象?液化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条件?2. 学习新知(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上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认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三态变化中,气体是如何转化为液体的?”“液体又是如何转化为气体的?”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实质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增强或减弱。
3. 实验探究(30分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液体蒸发成气体和气体冷凝成液体的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结束后,小组之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和讨论,总结液体蒸发和气体冷凝的条件和规律。
4. 概念解析(15分钟)根据学生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对液体蒸发和气体冷凝的条件进行系统的概念解析,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蒸发需要克服液体表面的吸附力,气体冷凝需要克服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
5.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汽化和液化现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如:“为什么热水比冷水更容易蒸发?”“天气湿度高时,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能够给出科学的理论依据。
6. 小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和归纳,梳理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复习。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会用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液化的方法。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2.教学难点对沸腾现象及特点的理解,尤其是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原因。
利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一些复杂的生活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伊始,在黑板上用湿布写一个字,让学生观察湿布上的水在常温下逐渐消失的现象。
然后,向一个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学生可以看到塑料袋迅速鼓起来,同时酒精的气味变得更浓烈,提问学生:这些现象中涉及到物质的什么变化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汽化和液化。
(二)讲授新课1.汽化汽化的概念:讲解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通过更多实例加深理解,如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洒在地上的水慢慢消失等。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蒸发的概念:介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举例说明,如洗过的头发在常温下会慢慢变干,即使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下湿衣服干得快?引导学生提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可能因素,如温度、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速等。
实验探究:准备三个相同的培养皿,分别倒入等量的酒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3汽化和液化
教师将根据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希望通过这些作业的布置,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许多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如水的蒸发、沸腾等,但这些经验可能并未引起他们深入的思考。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思维发展方面,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实验和观察具有较强的兴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汽化和液化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观察和记录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采用问题导向法,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物质的基本状态变化,如熔化和凝固,对物质状态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学习将更为深入。然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概念。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探索的精神,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三章“热现象”,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探讨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并通过实例了解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掌握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进行解释。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2. 教学重点: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热水、冷水、硬币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夏天喝冰镇饮料时看到的气泡,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讲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如冰镇饮料的气泡、夏天湿身后的干燥等,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进行解释。
4.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如将硬币放入热水中观察硬币的汽化和放入冷水中观察硬币的液化。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介绍汽化和液化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放热。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一下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布置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课后实践任务,如观察并记录家中热水器的工作过程,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早晨荷叶上的露珠消失、热水壶中的水沸腾等,引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好奇心。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它们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疑惑。
-难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重点: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学会收集、处理数据。
-难点:指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提炼规律,形成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蒸发的水迹、热蒸汽冷凝成水滴等,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空调、冰箱等设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沸腾过程,收集数据并分析,探讨影响汽化和液化的因素。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汽化和液化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实验现象。
教学策略:布置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为什么会感到冷?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会干得更快?”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现象,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4.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策略:实施差异化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任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5.合作学习,提高沟通能力: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状态变化的知识,如熔化和凝固,强调汽化和液化也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这种联系旧知识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明确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解释它们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和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我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图示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4.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上3.3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直观认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小组合作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温度对蒸发速度的影响。要求:描述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及预期结果。
3.讨论题:液化的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优缺点。
4.选择题(以下每题5分,共计25分):
(1)以下哪个现象属于蒸发?(A.冰融化B.水沸腾C.酒精挥发D.水结冰)
(2)下列哪个因素会加快沸腾的速度?(A.提高温度B.增大压力C.减小液体表面积D.降低温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点:汽化的两种形式及其特点,液化的方法及其应用。
2.技能重点: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重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难点解析:
(1)学生对汽化过程中蒸发和沸腾的区分理解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进行直观展示。
(3)下列哪个物质在常温下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实现液化?(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3.3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3.3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提问】(1)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出空气后用绳把袋口扎紧,然后放入开水中。
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开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在整个过程中,酒精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滴入酒精的塑料袋(2)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不久以后也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包含什么物理原理?【演示】如下图,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
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过一会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在空气中放入热水中放入冷水中现象: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
【视频演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讨论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归纳总结】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给出概念】2. 汽化与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汽化。
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属于蒸发;壶里的水烧开了,属于沸腾。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液化。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
(2)实验装置:(3)注意事项①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沸腾。
烧杯里面的水用热水,且加盖。
水不宜过多,但需要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
②安装实验器材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③实验结束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烧杯中加入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发生的变化: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等。
(2)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
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new)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了解蒸发现象,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4、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硬纸板、玻璃、酒精、水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化---沸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并判断三个视频中现象的真假,能够根据三个装置共同之处选取合适的器材设计
实验验证猜想,有评估意识。
2.通过经历探究水沸腾实验的过程,知道水沸腾时的特点,了解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有运用图象表达结论的意识。
3.通过运用沸腾特点揭秘三个视频中问题的活动,了解沸腾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在沸腾时的特点
教学难点: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教学用具: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50ml 、石棉网、醋、食盐水、纸杯1个、停表, 小黑板上数据表格)
教学流程:
1.通过观察并判断三个视频中现象的真假,能够根据三个装置共同之处选取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合理猜想,有评估意识。
师:网络的出现给信息的传递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有一些信息真伪难辨甚至给我们带来不便。
我将播放来自网上的3个视频,大家需要完成两个任务:判断短片中的说法是真的吗?并思考三个视频描述的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播放视频(1)高山上煮不熟饭(2)纸锅可以烧开水(3)僧人有特异功能不怕沸油
师:三个视频中的说法是真的吗?刚才的三个视频描述的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都是把液体加热到沸腾时发生的现象。
师:沸腾时发生的现象是否属实呢,我们将通过一组沸腾的实验揭开答案。
4.2汽化----沸腾(板书)。
师:你在生活中观察过家里液体沸腾的情景吗?在你的印象中液体沸腾时会有怎样的现象?提出问题:探究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回答。
生:温度方面;很热,温度很高,温度不变,一定温度。
其他液体也是这个温度么?
状态方面:需要吸热,水吸热变成了水蒸气;
气泡方面;有大变小,由小变大,
声的方面;
师:高山上烧水沸腾会有什么不同吗?液体的种类对沸腾有影响吗?大家的说法是否正确呢?我给大家已经提供了一些器材。
你觉得还需要什么补充吗?
生:补充器材及其规格,为了普遍性,多种几种液体
师:第一次做加热试验,考虑安全问题、考虑时间问题、考虑方便问题
补充铁架台的安装顺序,补充测量仪器,酒精灯的用法,为缩短时间的做法
水要适量,初始温度较高,石棉网的作用,盖子的作用
表格的设计
学生记录:
师:提醒学生分工,并注意安全。
2.通过经历探究水沸腾实验的过程,知道水沸腾时的特点,了解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有运用图象表达结论的意识。
生:分组实验,有2组用纸杯烧醋,2组用纸杯加热盐水,6组用烧杯烧水,师:指导
生:部分实验小组将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
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找共性
水量变化方面:得出沸腾是一种汽化现象。
温度变化方面:先升高后不变----沸点
气泡变化方面;先小后大先大后小
声音变化方面:由强变弱
总结沸腾的定义;发生在液体表面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板书结论:液体沸腾的条件是什么?
生:液体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热量从纸杯来,这也是是我们纸杯组的同学完成实验的原因师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找不同,并出示沸点表
生:分析并思考,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气压影响沸点,
师:假如在实验中放入一些沸点低的液体,不会伤人了。
3.通过运用沸腾特点解释三个视频中的问题的活动,了解沸腾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已经找到了液体在沸腾时的特点,现在再来判断的话你能做出真确的判断吗?你能运用刚才的收获为开始的视频做出最后的判断和解释吗?
生;举手表决,分别对三个视频尝试做出解释,
师:煮熟的关键在于水温,高山上水烧开的温度比平原要低么?
师:如果视频属实的话,400的酒精灯外焰放出的热量应该足以点燃燃点180的纸,纸为什么不会着火?火的热量哪去了?
师:既然不是特异功能,温度约200沸油对人为什么没伤害呢,这个号称特异功能的人到底特异在哪?
出示解释海拔1400m的沁源县,气压低,沸点低,饭煮不熟;油锅下面是沸点约60
醋,
作业设计
出示视频四;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双层锅加热水,里层可以沸腾,外层没有沸腾
小结:要想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必须运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祝同学学习进步。
板书设计:
1.沸腾:一定温度下表面和内部剧烈的汽化
沸前沸时
温度:不断升高保持不变
状态:液态吸热后变成气态(汽化)
气泡:由大变小到消失由小变大到破裂
声音:强弱
2.沸点与气压和液体的种类有关。
汽化-----沸腾学案设计
小店区刘家堡一中 樊红亮2016.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并分析三个视频中现象的真假活动,能够依据猜想选取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有选材意识和评估意识。
2.通过经历探究水沸腾特点的过程,知道水沸腾时的特点,了解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有运用图象表达结论的意识。
3.通过运用沸腾特点揭秘视频中问题的活动,了解沸腾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在沸腾时的特点 教学难点: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学习流程:
(一) 自主探究,猜想假设:这是真的吗?正确的打√
高山上煮不熟饭( ) 纸锅可以烧开水( ) 僧人有特异功能不怕沸油( ) (二)合作探究,实验分析
提出问题: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猜想:温度、状态、气泡、声音等方面; 设计实验:器材的选取及理由: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 、烧杯 、 的液体、 、 、 ; 实验步骤:
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为 , 分度值为 ,按从 的顺序组装器材;
2.从85 ℃开始计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画出图象。
注意观察气泡产生的部位以及运动过程中大小的变化,观察液体温度的变化,仔细听声音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注意防烫;
3.实验结束后,取下温度计,并擦干即可。
记录表格 实验前液体 ml 实验结束时液体 ml
实验结论:通过多组数据发现液体加热过程中的共同点:
1.状态特点:物质由液态变成了态,属于现象。
沸腾前现象,沸腾时现象
(选填“剧烈”、“缓慢”)。
2.温度特点:液体在沸腾前温度,沸腾时不断加热,但温度。
3.气泡特点:液体在沸腾前气泡,沸腾时气泡,在液体的
同时进行。
4声音特点:液体在沸腾前声音,沸腾时声音。
通过多组数据发现液体加热过程中的不同点:
液体的沸点受、等因素的影响。
(三)学以致用,解密原理
1.高山上煮不熟饭的原因是:高山上气压低沸点,所以即使水煮开温度也不会太高。
2.纸锅可以烧开水的原因是:水沸腾时不断向纸热,温度保持不变,导致纸的温度和水一样保持在100℃,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183℃。
3.僧人不怕沸油的真正原因是:由于醋的沸点比油,所以加热到60℃时醋先沸腾,温度保持不变。
油并没有沸腾,所以人可以承受醋沸腾时的温度,直到醋全部汽化完为止。
(四)拓展延伸
用酒精灯给双层锅中的水加热,只有内层水沸腾,这是真的吗?
当堂检测:
1.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2.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
是由于水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
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3.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只有当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4.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
(2)当观察到气泡时,说
明水已沸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
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
是。
(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沸腾。
(4)小芳再次实验时采取两项措施节省了实验时间,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那两项措施的图线。
我还有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