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散文和小说
现代文1级:初高中现代文阅读对比——小说、散文
初高中现代文阅读对比2014 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一、考试范围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为考试范围,从北京市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北京市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
(二)阅读1.现代文阅读(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现代文1级:初高中现代文阅读对比——小说、散文(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科技作品,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9)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10)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难点,并能够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1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2014 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2.现代文阅读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l)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4)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6)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8)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鉴赏(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3.阅读延伸(l)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2)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愈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正确把握题目、段落的作用,根据要求概括提取信息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4.紧扣描写分析人物形象5.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含义6.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修辞)7.结合实际谈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散文小说哪个多?◆散文:选材范围的自由、广泛和表现形式的没有定规◆小说: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相对于散文考查设题的多元性以及不确定性,小说的考查则显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小说、散文)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小说、散文)高三2012-10-31 11:28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小说、散文)——小说类试卷一(分值30分,时间35分钟)标语佛牛快到轧钢车间门口的时候,新来的杨厂长忽然停住了脚步。
杨厂长看到了一幅标语,红底黄字的横幅显然是刚挂上去。
吸引杨厂长的并不是横幅的新旧,而是横幅上面的字句: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积累,才干在一线增长。
杨厂长看着标语有点眼熟,后来忽然一拍脑袋,想起来了,横幅上的那几句话正是自己昨天刚刚在中层干部会议上传达的。
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挂出来了。
杨厂长认真地回忆了一下昨天参加会议的人员。
他初来乍到,一些中层干部还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对坐在“轧钢车间”位置上的那个人,杨厂长还是有一点点印象:大约四十来岁,小眼,但透着一股子的干练。
杨厂长记得,自己讲话的时候,那个人一直记录,好像一刻也没有停,全神贯注的样子一度让杨厂长觉得这个濒临倒闭的轧钢厂还是有希望的。
现在杨厂长忽然涌起了想见见这个人的念头。
有了这样的想法,杨厂长的脚步不由得转向了轧钢车间的大门,本来这个夜晚,他只想随便走一走,了解一下生产线,可是现在他的兴趣忽然间就被调动了起来。
他觉得自己的这一趟夜查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也许是厂房过于陈旧了,白炽灯在偌大的厂房里显得并不明亮,反而有一种幽暗的感觉。
想象中的机器没有运转,几个没有戴安全帽的职工散落在长长的轧线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杨厂长看看他们,想说什么,忽然又止住了。
他对着一个大眼睛的小个子招招手,“怎么了?怎么不生产了?”小个子看看他,爱答不理地说:“不是出故障了嘛。
”“什么故障?”杨厂长追问了一句。
“不太清楚,你问领导去吧。
”小个子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你的领导在哪里?”“你去那边问问吧。
”顺着小个子手指的方向,杨厂长看到了一个值班室,透过窗户,他看到了影影绰绰的几个人影。
杨厂长没有敲门,径直推门走了进去,值班室里烟雾弥漫,刺得眼睛好半天才适应了里面的环境。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清单
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让复杂、抽象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具体化。
(7)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浅显易懂。
(8)引资料
引用具体事例、数据、名言警句、诗词、俗语、谚语、神话故事、新闻报道、谜语等,准确说明事物特征,富有趣味,或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
(1)写人类(2)记事类(3)写景类(4)状物类
记叙文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的
线索
①以实物为线索:如张之路《羚羊木雕》。
②以人物为线索:如胡适《我的母亲》。
③以事件为线索:如孙犁《芦花荡》(复仇事件)。
④以人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鲁迅《故乡》。
⑤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魏巍《我的老师》。
(3)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说明,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主要有以下七种: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⑥从一般到个别;⑦从总到分。
说明方法
(1)举例子
列举真实典型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
(2)分类别
(2)并列式:文章的段落层次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并重的。
(3)层进式:文章采取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方式,从而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
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
也叫例证法。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事例真实、典型、有代表性,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
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包括一些对结果的推导过程。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一、小说阅读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征以叙述和描写手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细腻完整的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在三要素中居于第一的重要地位,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
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小说的情节贵在曲折、跌宕。
环境社会环境概念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
举例《最后一课》中:“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普法战争这个时代背景,同时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法国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社会现象。
自然环境概念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还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
二、散文阅读附表1:常见修辞手法一览表附表2:常见表现手法一览表1.(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搭车记》,完成下面各题。
搭车记邢庆杰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
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
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
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
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6 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
专题6.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一)知识梳理小说阅读散文阅读、(二)考点指津小说阅读◆考点一小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常见问法】1. 文章以“……”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知识放送】小说标题的作用1. 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 设置悬念。
4. 贯穿全文的线索。
5.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6.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题技巧】详见“散文阅读”专题讲解中“考点一”的“解题技巧”。
【答题模板】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深思(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考点二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问法】1. 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述。
2. 请根据文章内容及提示,补全故事情节。
3. 根据提示,将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4. 请按照时间顺序将小说的内容补充完整。
【解题技巧】1. 首先,审清题意,弄清楚题目要求填写的内容。
所填写的内容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
2. 其次,确定答题范围。
根据题目所给的线索提示,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找到空缺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
3. 最后,概括段意,精练表达。
抓住关键语句,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加以提炼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考点三探究小说主题【常见问法】1. 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3. 说说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解题技巧】1. 把握主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把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1)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
(2)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
(3)通过对人物命运的考察所领悟到的哲理。
2. 应多注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作者的思想、观点往往隐藏于其中。
现代文阅读优美散文
现代文阅读优美散文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需自己把握,生活是自己的五线谱,威慑呢们不亲自演奏好它?下面是有,欢迎参阅。
深夜,风静静地吹,有一丝凉意,吹久了便有点寒风刺骨,却让我清醒了许多......走过一年又一年,路过的风景成为记忆。
人和事都在不停的改变,走走散散,可有些事,却从未变过它只是记忆。
一个人走听着伤感的歌,看着单一色的风景,世界何时,如此苍白,没有色彩。
开始变得脆弱,受不起任何伤害,不想说,只是沉默,走着重复的路。
为什么一定要有心计、欺骗、、、、、、我不明白,我真的很傻,不想面对,它对于我是一种残忍,一种伤害。
霉运一直伴随这我吗?一件又一件的倒霉事相继而来,让我不得不去相信一些事,是真的,我改变不了的现实。
好想陶醉在没有忧伤,没有伤痛,只有快乐无忧的世界,不想醒来,该有多好、、、、、、只想一味的逃避,却从未逃离开,一直在牵绊着,我逃不了,终究是躲不开。
放开点吧,别让自己那么累那么不开心。
带给我伤害的人,谢谢你让我看清了一些事,一些真正的面目。
那些帮助过、关心过我的人,真心的祝福你们幸福快乐,我会记住的。
那些远方的故事,真的故远了再也没有提前以前的事情,如今提起,竟没有一点点的悲伤、那曾经会让敏感的我红了眼眶的,竟只是自己耿耿于怀。
要好的人在别的地方做着与我不同的事,但还是会隔几天让我把自己写的东西发过去给她看,她喜欢我的文字,就在别人看来或真或假的感情,在她眼里,是一份给我的特殊灵感。
没错,她很会说话。
如果可以,我真的愿意做诗的情人,嫁给黑夜,娶走星辰。
今晚朋友说,没事说出来就好了,一切都就过去了,没错,过去了,在今晚过后真的就过去了。
我便说所有的深情只不过是没有遇见更好的下一个人而已。
我问他“你会看见一个场景,听见一句话就会莫名心惊一下吗,那一刹那你想驻足看清的东西,你想听清的话语,是你未曾说过的情话”。
对的,再拥挤的人群,你没带眼镜模糊的眼还是会认出一个人,你也有过这样的触景伤情吧。
课外现代文答题技巧
散文、小说的阅读[教学内容]文体特征散文文体特征作者灵活运用记叙(记人叙事)、描写(写景状物)、议论、抒情等多用表达方式来抒写自己的情感或对生活的感悟。
有的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
(《忆冼星海》《父亲是一条鱼》《在可可西里回头》《融冰之旅》《母亲的诗》《牵手母爱》《无人看到你的忧伤》《冷风暖香》)有的散文以状物、写景为主。
(《冬天的芭蕾》《蔷薇几度花》《向一棵树鞠躬》《老屋》《神奇的丝瓜》《在爱的站台上送别》《海边荒石》《月光下的探访》)有的散文以议论为主。
(《念你们的名字》《享爱生命》《感悟春天》)小说文体特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生活。
虚构。
《偷父》《秦腔吼起来》《漠视也是一种关怀》《小酒桶》《最美的善举》《为我唱首歌吧……》《那一扇门》《萝卜花》《父亲的秘密》《只是一个普通人》《签名》《换票》《某总猪蹄》【写人叙事的散文与小说的区别】写人叙事的散文不像小说那样多主面、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
“形象”文中的人、物、事、景,皆可谓形象。
散文以抒情明理为宗,情理必寓于“形象”中;故无形象则无散文。
小说以特定环境中的人物形象来反映主题。
[考点分析]一、词句解析①词、句的含义词语的含义包含词语本义和语境义(有时语境义就是本义),语境义要根据主题和该词语前后语句内容、含义来推断。
P87,《漠视也是一种关怀》第2题,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沮丧:灰习丧气,写出了“他”因自己的伤残而对自己身兼数职的不自信。
(2)漠然:冷漠,漫不经心,表现了老师用忽视缺憾的方式鼓励“他”的良苦用心。
P89,《最美的善举》第3题,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起初,一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2)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神态不自然,难为情)句子含义解题法有“关键词解释法”(找出句中的若干关键词,分别解释之,然后用通顺、简练、准确的的语言表述),“上下文句解释法”(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前后句是互相解释的),结合人物和主题理解语句含义。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第12 讲理解内容,把握文意一、(2018·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美的化学反应邓迎雪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
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就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
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
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
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⑪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⑬“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
”另一个同学说。
⑭“我还是最喜欢化学。
”秋明说。
⑮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
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⑯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
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一 -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模板示例PPT
2.选文⑨⑩两段,采用了何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点拨】在记叙文中,插叙的内容往往起到补充交代事件 发生的原因,丰富情节的作用。第⑨段借刘婶之口交代了 “疯婆子”的生活经历和邻居们的做法,解开了“今天的 她,在卖废品时,一反常态,不仅没有计较价格,有些东 西简直是半卖半送”这一疑惑,丰富了内容。
(5)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 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6)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 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 绒绳。
内容上:
①点明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邓稼先》;交代文章 的内容,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
内容上:
②文眼,揭示或突出文章主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 《再塑生命 》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 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考点一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模板: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标题关键词→表达效果→主旨)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文章为什么以××为题?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妙处?标题改为××好不好?
模板:①××(题目)指……(释义:可以是表层 意义,也可以是深层意义),点明(或交代)了故 事发生的地点(背景、线索、写作对象、故事环境、 主要内容、主旨)。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高考考点:小说、散文结尾的易考类型(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小说、散文结尾的易考类型(试题版)考点:1.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局2.小说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3.小说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4.小说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5.散文首尾呼应一、考点研究1.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结尾)【答题角度】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小说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答题角度】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小说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答题角度】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小说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答题角度】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二、欧·亨利式结尾的研究(一)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笔法)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欧·亨利笔法: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二)示例:巩高峰《一种美味》【尾段】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
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
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1.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案】1.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九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应试技巧知识点1例题
专题九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应试技巧学问点1例题【例1】(2020·广安)时间不旧,只是落满尘灰朱成玉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受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困难度日。
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
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
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奇特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患病了盗贼。
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幻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
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
消极的我开头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
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
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办法,由于我留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峻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希奇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堆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知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
“嘿嘿,我也是个破烂。
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
”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
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导,“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认真,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行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现代文之一小说散文阅读
•
•
⑤再转乘5路车,前门又开不了,我只好再次从后门挤上 车。和10路车一样,车内不是鼻子顶鼻子,就是脸靠脸的, 甚至连身体和湿雨伞挤在一起,也得忍着。“阿姨,请帮传 一下车钱吧。”正当我心里想着又要享受一次免费的“午餐 ”时,突然身后一个浑身湿透、年龄约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碰
了一下我肩膀,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小女孩左手两指夹着一 元硬币伸了过来。“好的。”我伸手接过一元硬币,似乎感
两个孩子各抱一个纸袋,奔到男子身旁站住。
早上好!男孩女孩异口同声说。
早上好!男子翻了个身,坐了起来,靠在桥栏上。他 头发蓬松,胡子拉碴,深色的夹克衫满是污迹。 这是 你的早餐!男孩把手里的纸包递过去;这是你的苹果!女 孩把手里的纸包也递了过去。
女孩双手撑在膝益上,你吃吧,这是我妈妈做的三 明治。
男子疲惫地说,对不起,昨天晚上我发烧了,还不 想吃,谢谢你妈妈,我一定会吃的。 女孩说,哦,我发烧的时挨,也不想吃饭。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 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 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 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 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 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 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 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 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
•
•
•
谢谢你们,我也非常快乐。坐在地上的男子扒着 栏杆摇晃着站起来,他伛偻着身子,不停地挥手,谢 谢,谢谢,告诉你妈妈,这是我來到这个城市最快乐 的一天! 桥上这感人的一幕,让我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良 久。我缓过神来,走过去,给了男子一些钱。男子正 在流泪,他说他的孩子们寄养在亲戚家,等他真赚钱 寄回去。可是他病了,没钱医治,又不能打工。只能 暂时在桥上乞讨度日,这儿天发烧了,头痛欲裂。他 曾想从桥上一跃而下,可是今天,上帝派这两个孩子 带信来,让他一定要活下去! (作者:王周生。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小说类答题技巧
考点三、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
题型有: 题型有: 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 一般作用( 创造悬念,引人入胜; 前后照应; 一般作用(1、创造悬念,引人入胜;2、前后照应; 侧面衬托、埋下伏笔; 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3、侧面衬托、埋下伏笔;4、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 5、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 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 情节( ……埋下伏笔 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 ……相照应 突出了…… 点明了…… 相照应, ……, 中……相照应,突出了……,点明了……
关于情节归纳方法: 关于情节归纳方法:
1、把握场面,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把握场面, 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 2、学会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学会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把握故事情节——抓住场面 把握故事情节——抓住场面 —— 场面:叙事性文学作品中, 场面: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在一定场合 相互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 相互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一个场面可以 概括为一件事情. 概括为一件事情.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一 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二 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 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 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三 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
2013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小小说与散文)
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巧十一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巧四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 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 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 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巧九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 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 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巧十
4、概括表述
可以借助找主干的方法概括提炼关键性文字; 根据自己的理解重组表达。 操作程序: ①通读一遍文章,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 语、句子; ②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阅读划 出与题干相关的材料,截取关键性文字; ③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 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层 次:b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层次:b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层次:b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层次:b 5.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 层 次:b 6.赏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 层 次:c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化(诗化)小说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化(诗化)小说必备知识小说的诗化特征=散文化特征+情感意蕴+哲理内涵★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到了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在《小说的散文化》与《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等文章中正式将其命名为“散文化小说”。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小说创作始终有“散”的一脉存在,以小说的“散文化”特征闻名的作家主要有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他们的探索实验虽然未构成现代小说的“主流”,但仍然是推进中国小说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小说史上,散文化小说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鲁迅先生的《故乡》《社戏》,然后是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的作品。
散文化小说再次走向前台,是在20世纪80年代。
当时,思想解放的风潮和开放变革的时代语境推动着文学观念的刷新和写作规范的改变,以汪曾祺、钟阿城、何立伟、贾平凹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创作了不少带有散文化特征的中短篇小说,为小说界带来新鲜的气息。
如汪曾祺的《幽冥钟》《茶干》近似随笔,《受戒》《大淖记事》则重“氛围”的营造而不刻意追求情节故事;贾平凹的短篇小说集《商州初录》在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中,以散文化的形式叙写商州的景致风光、风俗人情、历史沿革;钟阿城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以干净冷峻的文字、短小的篇幅、散文化的倾向为突出特色;何立伟的《小城无故事》《白色鸟》则是“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的代表范例,等等。
对此类小说的阅读,既要立足文体(小说),又要对其特质(散文化)有所关照。
★小说中的散文化特点:思考角度:形象塑造上(小说的要素之一就是塑造典型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上(小说往往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主题表现上(小说注重反映社会现象、凸显人性、表现社会的美丑等)环境氛围营造上(小说以情节取胜,而散文……)语言特色上(浓郁的地方特色、语言典雅、符合人物特征、口语化等)【具体答题思路】:①虚化人物。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九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应试技巧知识点9例题
专题九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应试技巧学问点9例题【例】三十年的重量余秋雨①时至岁末,要我参与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壅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伴侣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
莫非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楞楞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
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
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贵重的保藏?”老人的声音,恳切得有点颤抖。
③放下电话,我马上断定,这将是我最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消灭了60年月初欢快而清苦的中同学活。
那时候,中学老师中很奇异地隐蔽着很多精彩的学者,记得学校一班级时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有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铺张感。
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照旧学者林立。
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日的高校老师中也不多见。
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缘由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老师。
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竞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老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
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殊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格外尴尬。
我在心中埋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最终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
⑤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
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始终傻傻地想着感谢这些老师的方法。
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好像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4 散文阅读(五大考点多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4 散文阅读(五大考点多种技巧)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记叙文材料来自散文和小说,其中散文占了一大半。
从选材看,内容广泛,涉及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
文本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亲情友情、人与社会、自然风景等,注重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引导学生对生存、生活、人文的关怀和思考。
从题型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百分之七十是主观题,选择题占比不多、填空题更少。
开放性试题增多,赋分相对较高。
2024年的散文命题,除了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外,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题型,如赏析题、微写作等。
从命题角度看,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写法揣摩、感悟体验为考查着力点,考查考生对文章的主旨、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全方位理解。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在5个左右,赋分15-20分,个别地方甚至更高。
考点一、散文的标题【设题形式】1.如何理解标题的深刻含义?2.赏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3.给文章拟个合适的标题。
4.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替换?为什么?【答题要点】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2)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3)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1)内容上: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或性格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2)结构上:贯穿全文线索。
(3)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4)主旨上:点明文章的主题;寄托……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5)情感上: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6)手法上: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7)效果上: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深思,营造氛围,富有诗情画意等。
3. 拟写标题的方法(1)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拟写;(2)抓住文章的核心事物拟写;(3)抓住文章的核心事件拟写;(4)抓住作者的情感拟写;(5)抓住文章的线索拟写;(6)抓住作品反复出现的内容拟写。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小说与散文中的双线索结构(附典题与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小说与散文中的双线索结构(附典题与答案)【双线索结构】小说和散文中一般都有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把所有的材料串联起来,组成有机的整体,有的作品中却有两条线索;或明线暗线交织,或虚线实线并进……构思极为巧妙。
【经典例析】鲁迅小说《药》,有明、暗两条线索开小茶馆的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痨病和儿子病死是明线(正面描写),革命者夏瑜因革命而惨遭杀害是暗线(侧面描写)。
两条线索各自独立发展:第一部分明写华老栓买“药”,暗写夏瑜牺牲;第二部分明写老栓夫妇煎“药”和小栓吃“药”,暗写革命者夏瑜血被吃;第三部分明写刽子手康大叔和茶客们议“药”,暗写夏瑜在狱中的斗争;第四部分明写华大妈和夏四奶奶上坟,暗写革命者死后的寂寞悲凉。
但两条线索绝不是相互游离的,而是通过物——人血馒头(既是夏瑜鲜血又是治小栓痨病的骗人之“药”)、人——康大叔(用钢刀子杀死夏瑜,又用夏瑜鲜血做骗人之“药”,欺骗老栓,用软刀子杀死小栓)和场景——刑场、茶馆、坟地(夏瑜、小栓同葬一处)由连接到交织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样写既节省笔墨,缩短篇幅;又使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谨,更好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施耐庵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中的“智取生辰纲”一回,也有明、暗两线明线是杨志一伙伪装行商力求如期“智送生辰纲”,暗线是晁盖、吴用等好汉巧扮贩客“智取生辰纲”。
明暗两线各自发展,到黄泥冈(好汉用计卖酒智取,杨志一伙中计买酒醉倒)交织在一起,故事趋向高潮并以好汉智取成功而迅速结束。
作者用暗线伏笔置疑,使情节扑朔迷离,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而着力明写杨志精明老练,实则衬托在暗线上活动的吴用等好汉的“足智多谋”。
法国作家都德的《柏林之围》则有虚、实两条线索一方面是普鲁士军队步步进迫巴黎直至攻陷巴黎,这是客观现实,是实线;另一方面则是小孙女和韦医生不断编造的法军节节胜利并将包围柏林的假捷报,它存在于主人公儒夫上校虚幻的想象之中,是虚线。
虚实两线同时并进,把故事情节逐步推向高潮。
现代文阅读(散文)考情分析与方法指导-【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四川单招(中职类)语文备考专项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考情分析与写作方法指导一、考情分析根据近几年高职单招的情况,预测职教高考会对现代文阅读进行考查,主要通过散文和小说两种体裁进行考查。
散文阅读要求考生能够理解重要句子在散文中的含义,能够理解和把握散文中重要文段的内容和作用,能够准确区分散文问题,理解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够掌握散文的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
因此,在备考高职单招考试中,考生应该重点注意对散文各题型的练习以及解题技巧的运用、总结。
二、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指、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
三、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四、散文分类1、记叙性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感悟。
2、抒情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最后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3、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
情感的抒发侧重于理智,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五、散文的阅读方法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初探一、组织答案的原则:1.尽量采用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带修辞格的句子一般不出现在答案中。
3.在有限的答题区域内,尽量要点化,用数字分开层次。
4.将否定的转化为肯定的,一般不用否定句答题。
二、解题前的准备条件----四个切入点1.边读边标画自然段的序号2.勾画出每个自然段的首句。
3.圈出全文的形容词4.勾划出议论抒情句、过渡句、总结句等。
三、题型:1.词义题2.句义题3.作用题4.用意题5.目的题6.原因题7.概括题8.方法题或表达效果题或妙用题或好处题 9.探究题用几个字概括,便于记忆------因妙目概义用法探㈠词义题词的意义包括两层。
第一层:表层。
一般意义上,通常意义上的字面的含义。
第二层:深层,文本中的具体语境中的特殊的含义。
是修辞格的还原其本来意义。
《故宫里的小苦荬》第1题第⑥段中说“我的脚步声唤醒了那些沉睡的脚印”,这里“沉睡的脚印”指的是什么?该句在第6段,由下文可知答案区域。
“脚印”是比喻,是指人和事。
它的意识应是“指历史上曾经生活在故宫大院的人们和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事件。
”㈡句义题技巧.1.出现词格,还原成本来意义。
2.解释句子的支撑部位,也就是大体上解释句子中的重点词。
例1.“鲁迅的灵柩,埋到夜阴里去了,东方出现了微红的新月”的含义。
支撑部位是“微红的新月”,把它还原成本意即可。
鲁迅先生逝世了,震惊了国人和民族,让人从中国工农红军身上看到了古老中国的隐约的不清晰的希望与未来。
例2.“沙漠中的红柳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的含义。
支撑部位是“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把其还原为本来意义,即“沙漠中的红柳在高原严酷的环境中,依然自信自立地坦然活着,坚强地立于天地之间。
”㈢作用题(用意题/目的题/意图题)技巧1.形式(结构)+内容。
内容即段意或句意概括。
2.明确形式上采用的固定语言。
开头部分:点题/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伏笔)/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段意(句意)中间部分:承接上下文怎样的内容,为下文怎样的内容做铺垫+段意(句意)结尾部分:照应题目或上文/总结上文/深化主题——+段意(句意)综合部分(某一句话反复在文中出现):线索/相互照应/强化主题+句意例1.P152《走向胡杨》第一句话“去新疆,第一个想起的便是胡杨”的作用。
答案为固定语言+句意点题、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表现对胡杨的热爱崇敬之情,说明胡杨在人的心目中分量之重,印象之深。
例2. 《走向胡杨》第1题文章第六段一句话“被谈到的当然还有胡杨”,单独成段,其作用是什么?答案:①承上启下,从上文写兵团人、写与周涛谈酒,过渡到下文在塔克拉玛沙漠看到的胡杨②单独成段起突出强调作用,突出本文写作对象“胡杨”,点明主旨。
㈣原因题整合答案时注意检索区域,一般为本段、上段、下段。
尽量从原文中提炼,答题的角度为内因外因或形式内容或主观客观。
例1.《净土上的狼毒花》第2题“它们就是这草原上因家族集体的勃发二创造的美的奇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奇迹”发生的具体原因。
本句在第一节,检索区域散见于全文。
首先从内因方面考虑。
第4节谈狼毒花的特点“根系大,吸水能力极强,能适应干旱寒冷气候,周围的草本植物很难与之抗争。
”。
再次从外因方面考虑。
第6节的毁牧种粮(或“稻改”),第7节的过度发展畜牧业,第8节的旅游业兴起。
㈤概括题技巧.1.根据题目的要求或提示,确定答题区域。
2.尽量用原文中的形容词或带形容词的句子。
3.带修辞格的句子一般不出现在答案中。
例1. 第2题联系全文看“小苦荬”有何特点?根据提示,答题区域是全文,那就从每个自然节中去寻找形容词,然后再加以整合。
第1段“纤弱、虚幻”,第3段,“一丛丛、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第4段“来自乡村、来自大地深处”。
例2. 《江南陶公柳》第2题,结合全文,写出陶公柳的特点?第2段中的段美,第3段中的历史悠久,第4段中的坚韧,第5节中的宽容,第7段的经济价值、医药价值和环保价值。
㈥方法题1.整篇文章。
某篇散文整体上的写作特点是形散神聚,“神”就是散的线索或主旨,形就是所采用的材料,也就是说,散文围绕怎样的主旨或根据怎样的线索,写了哪些材料或联想到了哪些材料。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一般是叙述某件事,描写一般是描绘景物、场面、人物。
议论抒情是表达态度、抒发感悟。
说明就是介绍类似于写在药盒上的成分、用法、注意事项。
例1. 《江南陶公柳》第7段。
说明其经济价值、医药价值、环保价值。
例2. 《净土上的狼毒花》第9段,文章前4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写出了狼毒花的哪些主要特点?第1段写狼毒花的个体和群体是描写,第4段介绍狼毒花的特性,是说明。
3.描写.描写景物或场面,一般采用白描、细描、辞格。
白描是简单的勾勒,非常的简洁,不展开来具体描写。
细描,细致地展开来描写。
例1. 《净土上的狼毒花》第1节,采用的是细描、排比、比拟。
例2.郭沫若《王昭君》,“淡淡妆,天然样,就是这样一位农家姑娘”,这就是白描。
4.表达方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方法①联想想象,也可以说是虚实结合(相生)例1.《故都的秋》,写故都的秋,联想到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
①增强了画面感②使行文产生对比,摇曳生姿。
例2. 《江南陶公柳》第3段,联想到陶侃亲民爱民的事迹,联想到唐代钱起。
北宋苏轼的诗句。
②对比衬托:两个人、景、物、事之间形成对比,比照。
或一主一从,形成比衬。
从而更加鲜明表达主旨。
例1. 《净土上的狼毒花》末段“且此花于深秋时,从茎、枝、叶到花,又衍变为火红色,看上去比夏日里的风姿还要绚烂夺目”,夏秋对比,更加鲜明突出狼毒花的极强的生命力。
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例1. 《江南陶公柳》第4题,本文在表达上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文章第2段通过对陶公柳林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陶公柳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进一步抒发对陶公柳的赞美和歌颂张本(作铺垫)。
⑤辞格:比喻、比拟、排比等比喻,形象具体;比拟,形象生动;排比,气势充沛,加强语言的力度。
例《走向胡杨》第7节“处在半干枯状态下的胡杨,用粗壮的主干举着纤细的枝条和碎密的叶片,像一张张网去抓住没有云的空气中每一缕潮湿与养分”,用“抓住”一词,形象生动地写出极强的求生愿望。
⑥铺垫、伏笔、照应例1. 《净土上的狼毒花》第1段,对草原上的狼毒花的描绘为下文的痛心与批判作铺垫伏笔。
例2. 《故宫里的小苦荬》的首尾形成照应,结构严谨,更突显主题。
⑦引用引用诗文,富有文采,增加厚重感。
引用传说,增其神秘性、趣味性、可读性。
引用故事,扩大内涵、趣味性。
可读性。
例. 《江南陶公柳》第3节一处引用了陶公柳的出处故事,增加了趣味性,扩大了内涵。
另一处引用钱起、苏轼的诗,增加文章厚重感。
⑧绘声绘色,描摹景物或场面时经常采用。
例. 《走向胡杨》第2段“过了达坂城不久,便遇上了大片不知名的戈壁,活着的东西除了一股股旋风,剩下的就只有趴在四只轮子上的汽车了。
往南走,左边总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右边永远是天山雪水冲积成的漫坡和一重重没有草木的山脉”。
绘声绘色描绘出戈壁的荒凉、浩大、严酷。
⑨虚实相生或反客为主的写法即现实与想象结合。
王维《登高》,“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写自己漂泊在外思乡怀人,反而想象到家中的兄弟想念自己,更突出自己的思念之深之痛。
例.《故宫里的小苦荬》第3题,文章结尾处说“它们一直跟着我,不肯远去”,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我”虽然离开了故宫大院,但是,故宫的人,故宫的事却久久萦绕于“我的心怀。
这是一种反客为主的写法,本来是“我”不能忘怀,却说小苦荬“一直跟着我,不肯远去”。
这种曲折的表达,更耐人寻味。
⑩以小见大/托物言志㈦鉴赏题(表达效果题/妙用题/好处题)一般是鉴赏某句话或一小段文字。
先点明①表达手法②手法妙处③再写出句意或段意。
要注意人称:采用第一人称增其真实性,显得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比拟),亲切自然,便于沟通。
第三人称,便于写出不同的感受。
例1.鉴赏“在沙漠中,红柳对着高原和缺氧微笑”。
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在严酷的环境中,红柳的顽强的生命力及乐观精神。
例2. 《故宫里的小苦荬》,有时采用第二人称“你们”,有时采用第3人称“它们”,这样写的好处是?用第二人称“你们”,显得亲切自然,便于沟通,写出历史的渊源与厚重。
用第三人称,便于抒写感受,对小苦荬的叹息,对历史的追忆,及失落感、忧郁。
㈧用意题或目的题1.此类题目类似作用题,即就根据作用题的类别回答2.技巧:形式加内容,即方法加上段意加上结构上的作用。
例1. 《生命里的山峦》第1题,“文章第1段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有什么用意?引同作用题,它处在第一段,也就是形式上的用意,即引出下文对生命里的山峦的描写和议论;说明走进自然的山峦与人类生命的山峦有相通之处,身处“山”中,往往不能完全体会每座“山”的境界。
例2. 《净土上的狼毒花》文章结尾引用了四句诗,有何用意?同作用题,它处在末尾,从形式上来说,即照应题目,开头和上文,深化主题。
从内容上或段意上,即从狼毒花的绚丽夺目,可见人们对其危害还没有充分认识,因而呼吁人们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㈨探究题此题高考的要求有三: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②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题技巧:①亮出作者的态度或观点②你怎样认为?(赞同或反对皆可)③为什么同意或反对④用简短的现实例子证明。
例1. 《净土上的狼毒花》第12题“阅读全文后,想一想你喜欢这篇文章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①先表明观点同意。
②为什么呢?从结构或形式或艺术而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或语言生动、形象或形散而神不散等。
从内容或主旨上看,即作者的创作意图或主旨,呼吁人们高度注意环境保护问题,关注现实生活。
③现实生活中,环境的破坏的现象触目惊心,毁林、物种灭绝、极热极旱④因此,保护环境、保护人类、保护自己。
例2. 《生命力的山峦》第8题,“其实,在人的一生中,有的人因某一方面成绩优异而一举成名,自然而然进入了“名山”。
请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段有关“名山”的文字。
根据原文中描绘的某山,从形式和内容方面仿写即可。
示例:人一旦成名,金钱、美女、官位等往往随之而来。
但“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出了名,可能无形中断送自己已呈现出曙光的事业。
各行各业的成名者,为什么晋升为里程碑的罕稀难逢呢?“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为名所累,正是原因所在。
例3.《走向胡杨》第32题,文章最后写道:“一种树为了天地,长在它本不该生长的地方。
一种人为了历史,活在本不该他生活的地方。
“对此,你有何认识?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此题实际是探究文本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