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实践
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
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它对城市更新和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手册系统地总结了英国城市更新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并对未来的城市更新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全面评估并撰写文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手册对城市更新的指导意义和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这部手册是在当时的英国城市发展和更新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编写的,它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措施,以应对城市更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手册内容丰富,涉及到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共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借鉴。
在撰写文章时,我们可以按照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城市更新手册》。
我们可以介绍手册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包括城市更新的背景、目标和原则等。
可以深入分析手册中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结合详细的数据和事实,阐述手册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效果。
我们可以探讨手册对未来城市更新工作的启示和建议,引出个人观点和理解,为读者提供更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在文章中,我们应该多次提及《城市更新手册》这个主题文字,强调其在整个文章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对手册的内容和影响的多方面论述和阐释,读者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手册对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和指导作用。
对于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分析手册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也可以探讨手册对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引出更深远的思考和展望。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知识文章格式,使用普通文本撰写,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文章总字数应该大于3000字,同时要注意避免出现字数统计,以保持文章的专业性和完整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撰写文章,可以使读者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
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的出版,标志着英国城市更新工作的新起点。
这部手册对城市更新和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当时的英国,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伦敦道克兰码头旧工业区的更新实践
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实践19世纪的伦敦道克兰地区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从1960年代起,道克兰地区开始逐渐衰落,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为消除这种衰落现象,该地区于1980年代初成立了伦敦道克兰开发公司,该公司于1998年完成其使命,使道克兰恢复了昔日的繁荣景象。
公司从建立到退出,17年来相关措施的实施正是英国20年关于城市更新政策变化的一个缩影。
如今中国的有些城市也正面临着诸如道克兰地区所呈现出的从繁荣—衰退—再到繁荣的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因此对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的研究将对中国的城市更新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 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的历程19世纪的道克兰地区曾经是世界上最为繁忙、最为重要的港口之一。
该地区享有一种以传统港口活动(包括船舶修理,食物加工,抵押和分配)的发展与繁荣为基础的独特的经济生活方式。
工业发展依赖烟草、木材和毛皮等进口原材料。
1930年代中期,道克兰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每年买卖货物3500万吨,约有10万人从事与港口相关的工作,其中3万人直接受雇于港口。
此后,由于港口工作需要大量复杂的技术、贸易和管理人才,而道克兰不能予以满足,港口开始从辉煌走向衰落。
1960—1970年代,道克兰的衰落开始加剧,如落后的交通通达度、被严重破坏的环境、大量人口失业、住房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
这一切都表明道克兰城市更新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从196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关注港口未来的发展,关注港口的关闭对道克兰地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但人们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1960—197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探讨有关道克兰的未来。
但提出来的相关计划与建议都没能提供具体贯彻的策略。
由于当地权力机关及其他部门没有赢得公众的同意,而且对普遍的市场环境考虑不周,因此他们提出的计划不具有现实意义。
特别是在1970年代,道克兰的衰退导致企业关门停业、缺乏投资,衰退开始加剧。
政府于1977年7月出台的白皮书,显示内城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但长期看来,由于缺乏财政资金,一些有利于城市更新的重大项目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国内外城市更新实践及其特征研究
国内外城市更新实践及其特征研究城市更新是城市化必然经历的城市再开发过程,其含义往往与城市重建(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城市复兴(urban revival)等对应起来,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地域性及政策性等特征。
1 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实践及其特征经过西方欧美国家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西方国家城市更新大致经历了清除贫民窟-福利色彩社区更新-市场导向旧城再开发-人本主义及可持续更新四个发展阶段(董玛力,陈田等,2009)。
1.1 二战后-1960年代初:战后重建与清理贫民窟二战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启动了自上而下的城市更新运动,以大规模重建、清理贫民窟的方式,对中心城区进行物质环境层面的城市重建(urban reconstruction),以达到消除贫苦、经济增长目的。
“推倒重建”方式取决于西方各国推行凯恩斯主义福利,政府是城市更新的主导者,赋予政策、法律和财政保障。
政府通过大面积拆除老建筑、中小商业及贫民窟,取而代之能高档酒店、购物中心、办公写字楼等“国际式”、现代化的高楼建筑,使中心城市地位得到提升。
政府自上而下主导的城市更新使城市物质环境得到改善,但也产生了大量问题:中心城区的土地价值飞涨,原来的中小商业及原有居民却搬到城市郊区等边缘地区,城市原有空间格局及社会肌理受到极大的破坏和冲击,邻里关系被破坏,中心城区地价飞涨,钟摆式交通等问题(J.Jacbos,1961, Lewis M.,1961.)。
1.2 1960年代-1970年代末:福利色彩的内城更新60年代初期开始,西方社会普遍进入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富足的黄金发展时期,各国进入高度福利化社会。
全球国际分工导致传统产业链的转移,传统制造业生产基地搬到人力、租金、资源等成本更低的区域或发展中国家,原来的制造业中心逐渐成为城市衰败地区,城市中心成为弱势群体集聚的边缘化衰败地区。
针对内城衰退,西方国家通过社会福利改善、内城社区改造、物质环境更新为目标的城市更新策略来“恢复城市活力”。
城市更新 案例
城市更新案例1. 伦敦奥运会案例:伦敦奥运会是一个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
为了举办奥运会,伦敦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工程,改善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体育场馆、公园和住房等方面。
例如,修建了新的奥运会主场馆和运动员村,提高了城市的体育设施和吸引力。
此外,伦敦还改善了公共交通,修建了新的地铁线路和交通枢纽,以应对奥运期间的交通需求。
这些城市更新措施不仅提升了伦敦的形象和市民的福祉,还通过吸引国际游客和投资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巴塞罗那奥运村案例:巴塞罗那在举办奥运会前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并以奥运村为代表。
奥运村位于巴塞罗那港口地区,通过对废弃工业用地的改造和再利用,建设了众多的奥运场馆、公共空间、住房和商业设施。
城市更新不仅改善了巴塞罗那的基础设施,还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国际形象。
奥运村也成为一个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景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案例: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更新项目。
该项目将之前的废弃码头区域改造为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文化区。
在此地区建设了多个公园、博物馆、剧院、购物中心和住宅等,打造了一个集休闲、文化、商业和居住于一体的绿色城市。
这个城市更新项目改善了新加坡的环境质量和居住环境,也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滨海湾花园城成为新加坡的地标和重要旅游景点,为新加坡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4.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纽约高线公园是一个创新的城市更新项目,将之前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了一个公园和绿地。
通过对高架铁路的改建和景观设计,纽约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公共空间,提供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这个城市更新项目改善了原本废弃地区的环境质量,提升了附近社区的价值和吸引力,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纽约高线公园成为纽约市的标志性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城市更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和城市发展策略。
城市更新是通过解决影响甚至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对城市退化现象采取的干预措施,以促使城市“新陈代谢”。
国外城市更新历时较长,是各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要解决的历史问题。
总体来看,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梳理总结国外城市更新实践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我国借鉴参考的有益启示和建议。
一国外典型国家城市更新的实践模式总结(一)英国城市更新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也让英国成为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日益显现,成为城市更新的基础背景。
英国的城市更新历经了20世纪30年代的清除贫民窟计划、二战后新城建设计划、20世纪60年代末转向住宅整修和改善以及中心区商贸区的复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过渡到“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方式等不同发展阶段。
1.建立财政补贴制度20世纪30年代的清除贫民窟运动以及二战后大规模的住房短缺时期,政府为大规模的住房拆迁重建提供住宅客体补贴,以消除住房短缺状况,提高市民的居住质量。
20世纪60年代,住房政策逐步转向住房整修和改善,此阶段政府转向主体补贴,将补贴对象改为需要住房改善的市民。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公共支出大幅减少,社会建房受到指责。
受郊区化的影响,英国内城开始衰落,为了弥补城市建设资金的不足,英国政府注重将私人投资吸引到内城改造中来,为此,英国专门成立城市发展基金,主要对计划内的改造项目进行补偿,以弥补改造收益的不足,以此调动私人投资的积极性。
2.成立城市开发公司城市开发公司隶属英国环境部,环境部在极度衰退的内城划出指定区域,成立开发公司。
城市开发公司可通过环境部赋予的权利合法获得有价值的国有土地,由公司负责经营,地方政府不得过多干预。
伦敦城市更新模式_伙伴合作_董奇
伦敦城市更新模式—— —伙伴合作
#董 奇
英国伦敦在战后面临着严峻的城市经济衰退、环境衰败、 社会两级分化等诸多问题, 从早期撒切尔时代专注于引进私人 资本、 减少地方政府对政策的干预, 到后来逐渐扩大加入区级 政府、 社区代表和志愿者, 伙伴合作的理念发展演进了二十多 年! 到现在已经成为英国城市更新中的完整机制。 一、 战后伦敦的城市问题 作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地区!伦敦上个世纪初就是当时世 界上用地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性城 市。 但是二战后! 一方面是战争对城市的摧毁! 更重要的是随 着日不落帝国殖民地纷纷独立,大量的海外移民涌入伦敦, 导 致中心城市过于拥挤、 城市环境恶化和社会两级分化等一系列 的城市问题。 如何应对战后这些严峻的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问 早在 "#$$ 年阿 题! 政府的城市政策和规划则起着主导的地位。 贝科比 %&’()*)+,’-(. 的大伦敦规划确定设立“ 城市绿带” 限制 城市无序蔓延,在伦敦周边地区建设 /0 个工作和居住功能相 协调新城, 将伦敦城市中心的人口和工厂疏解到绿带以外的新 城镇中。 随后“ 新城法” ( 和其他相关法案从 1(2 3+24 &*5 "#$6) 国家政策上明确了这个发展思路, 一直到 "#67 年, 大伦敦发展 8)(95() :+4;+4 <(=(>+?,(45 @>94 "#67) 规划( 还基本顺应这种 发展理念。 虽然基于疏解的城市政策确实解决了中心城市过于 拥挤的问题, 但是由于就业岗位随着工厂也被移到郊区并带走 了大量的中产阶级, 留在中心城区的其他传统产业如港口及相 关产业等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逐渐萧条下去。 诸多的因素导 致在战后轰轰烈烈建设新城的同时,内城城市问题却逐渐恶 化: 城市经济衰退, 城市环境破败, 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高失 业率犯罪率和贫困人口比例激增等。 二、 英国城市更新缘起 政府从 "# 世纪 6A 年代开始! 政府开始实施一些专门针对 内城问题的政策,其目的想改善一些社会福利和环境卫生, 如 和“ 城 针对贫困移民的 “ 综合教育” ( B+,?)(C(4D-=( E;F*95-+4) G)’94 @)+H)9,,() , 修缮破旧的社区住宅的“ 综合改 市项目”( %8(4()9> I,?)+=(,(45 &)(9. 和“ J+FD! 善地区” 住宅行动地区” ( 。政府是城市更新行动主导者! 决定着援助项 -4H &*5-+4 &)(9) 目的具体对象、 方式和规模。但总的说来, 受当时“ 福利政府 K(>L9)( M595() ” 观念的影响, 这些政策尽管也解决了一些实际 ( 城市问题! 但缺乏私人资本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参入! 其范围和 规模不大, 实施的成效和影响也有限。 从 NA 年代开始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和跨国的投资、金融管 理的迅猛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程导致发达国家城市经济结构发 生转换, 传统制造业的地位进一步消退和服务业逐渐变成城市 主要功能, 这必然使很多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城市的组织结构和 城市建成环境以应对国际竞争和全球化的挑战。 美国城市作了 最早的尝试, 波斯顿和巴尔的摩在 NA 年代的旧城开发中, 通过 政府和开发商所结成类似“ 增长联盟” 的公私伙伴合作在城市 经济复兴和环境改善上取得了成功。 一方面这些荒芜的土地因 为大多位于中心良好的区位, 对以利益为指向的投资者来说蕴 涵着极大的投资价值, 另一方面这些地区也是政府为复兴城市 的经济环境应对国际竞争的首要解决的课题。 共同的目标和利 益自然造成了双方的结合。政府为了吸引投资, 逐渐从以前的 直接主导城市更新的角色中脱离出来, 通过政府的税收、 借贷
城市更新三个案例(毕尔巴鄂、伦敦、多伦多)、PPT课件
项目概述
20 世纪80 年代,毕尔巴鄂(Bilbao,西班牙北部的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出现增长乏力和城市 人口减少的现象,同时城市内部用地布局混乱、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问题等城市弊病日益严重,尤其是 中心区废弃码头及大量的造船厂,使滨水地区的城市功能衰退,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针对这些城市问 题,自1989年起毕尔巴鄂市开始实施一个以艺术、文化、贸易及旅游设施建设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复 兴计划,目标是将毕尔巴鄂建设成为国际性的商贸文化和旅游中心。复兴计划由8 个主要的子项目组成, 15年来共投入资金15亿美元。
改造和重建的滨水区主要设施包括:港口和物流设施、国际性博览和会议中心、欧洲计算机软件研究中
心、大型商务文化中心、办公和商业建筑、宾馆、一个大学分部,以及600 套公寓及超过20 公顷的绿
地。
.
2
项目成果和经验
毕尔鄂市城市复兴成果斐然,创 造了世界城市建设史上赫赫有名的 “毕尔巴鄂效应”,每年为城市带来了 大批的参观和旅游者,同时带动了以 艺术、文化和旅游发展为导向的城市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滨水区 的改造整治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城 市的标志。城市区域更新和升级可以 通过文化艺术设施等标志性建筑(如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设来推动。通 过建设公共设施、改善交通等基础设 施和积极注入新产业等具体措施,毕 尔巴鄂市获得了旧城更新改造的巨大 成功。另外,由公共及私人机构组成 的合作伙伴组织也是计划成功实施的 重要保障。
(2)空间环境整治计划,包括建筑物功能置换和新 的建筑形态的建立,以及对开放空间及街景的整治完 善。
(3)社区参与计划,包括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增强, 适居性的提高,社会凝聚力的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 的更新及现代化,以及促进可持续的经伦敦泰晤士河南岸地区已经成为伦敦市最迷人的地区之一,拥有全国最好的艺术、文化中心。 南岸地区的邻里社区彻底改变了原来贫穷混乱的局面,成为一个多元的富于活力的活跃社区。南岸 地区还拥有了如“伦敦眼”、OXO 塔楼等伦敦最著名的建筑,泰晤士河两侧城市更新计划共有超过 150个行动计划。有近500个当地居民在计划援助下获得固定职业;有7000名学生事业发展得益于 计划的实施。南岸地区有超过100处开放空间得到整治和改善。城市或邻里单元的各种软件、硬件的 发展,如居民素质的提高、教育状况的改善、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等可以得益于地区空间环境的改 善,如街景的美化、绿地的增加、标志性建筑物的建设等。
文化政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_西方城市运用文化资源促进城市发展的相关经验和启示
文化政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西方城市运用文化资源促进城市发展的相关经验和启示Cultural-policy-led Urban Regeneration: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of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ities Based on Cultural Resources黄鹤摘要:全球化所带来的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布局使得众多的西方城市面临着经济的结构性衰退。
在城市重新寻求发展动力时,文化第一次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本。
自20世纪的70年代,西方城市文化政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开始兴起,其首要的发展目标在于解决内城危机和由此产生的经济问题。
文化政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侧重经济目标和物质目标的出发点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本文对西方城市文化政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和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成效和问题进行评述。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many of the western cities face economic structural decline because of the re-distribution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For the first time, Culture became an important capital to urban as cities looking for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1970's, cultural-policy-led regeneration appeared in western cities aiming to solve the inner city crisis and the economic problem. Focusing narrowly on economic and physical dimensions, cultural-policy-led regeneration has success as well as facing problems.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process and models of cultural-policy-led regeneration in western cities, furthermore, evaluate the success and the failure of this kind of regeneration.关键词:文化政策;城市更新;经济发展;文化资源Keywords: Cultural-policy;Urban Regeneration;Economic Development;Cultural Resources作者:黄鹤,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
评《英国城市更新》及对中国的启示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3 95
好书品读
新阶段(1945-1968 年)、社会与社区 福利阶段(1968-1979 年)、企业式城 市更新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竞争 和城市政策阶段(1991-1997 年)、城 市复兴和街区更新阶段(1997-2010 年) 和 2010 年开始的紧缩时代的城市更新 阶段。
第二,从英国城市更新的历史可以 透析出,历史上的城市更新绝不是随 时发生的。每一次城市更新均由重要 的历史跨越事件,或者社会发展转型、 经济景气转换等所引起,并引发民主权 利 演 化、 利 益 交 换、 社 会 分 异 等。 城 市更新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当代各国 城市发展中公共利益争论的核心焦点, 具有超然的受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也 因 此, 必 须 置 于 更 广 阔 的 政 治、 社 会 和经济发展有失偏颇。
第四,英国城市政策的目标表明, 城市更新策略的根本指向是重启经济 增长和提升竞争力。对此,安德鲁·塔 隆转引了帕金森和博迪的观点,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城市成为“国家经济 的发动机”对‘英国公共有限公司’的 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指 出,21 世纪初期开始的加大城市投资 和改善城市生活,是提高城市吸引力和 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认为,城市 必须竭尽所能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 来与其他地方竞争 ;竞争力已经成为 “新传统智慧”的中心组成部分。作者 持有逻辑得到了现代经济学的合理解 释,即城市的竞争力会带动城市生产 和消费领域的发展,进而强化竞争优 势,提升城市营销能力,吸引创意阶层, 重塑地方形象。
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治理:英国实践与中国探索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治理:英国实践与中国探索》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8.2.1路径一:国家推动 8.2.2路径二:地方推动 8.2.3路径三:市场推动 8.2.4路径四:精英推动 8.2.5实践建议:面向我国国情的复合路径选择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治理:英国实践与中国探索》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治理:英国实践与中国探索》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环境对比
4.1我国国家层面的城市更新政策演进
4.1.1恢复重建期(1949—1957年) 4.1.2城市化异常波动时期(1958—1976年) 4.1.3改革开放之初(1977—1988年) 4.1.4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89—2008年) 4.1.5系统化制度探索与发展观念转型(2009年至今)
目录分析
1.2城市设计作为 引导城市发展的主
要方法
1.1城市更新成为 未来城市发展的主
要模式
1.3中国城市更新 治理中的设计缺失
1.4城市更新与 城市设计治理 研究初探
1.5城市更新与 城市设计治理 研究的内容与 框架
1.4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治理研究初探
1.4.1城市设计治理作用于城市更新的实践案例研究与归纳 1.4.2城市设计治理作用于城市更新的介入空间和参与主体研究 1.4.3城市设计治理作用于我国城市更新的目标和方法体系研究 1.4.4城市设计治理融合城市更新发展的推进路径分析
2.2城市设计管理 理论的成熟
2.1城市治理理论 的兴起
2.3城市设计治理 理论的探索
英国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案例4.14
地区概况 规划发展历程 再发展战略
规划发展历程
主要成就
专题研究:交通系统
规划发展历程
1944年,大伦敦规划确定设立“城市绿带”限制 城市无序蔓延,在伦敦周边地区建设新城 1946年,“新城法”(New Town Act)和其他相 关法案从国家政策上明确了这个发展思路 一直到1968年,大伦敦发展规划(GLDP)还基 本顺应这种发展理念 然而经过20多年发展,新城发展项目并不是很成 功,旧城复兴受到重视
政府对策
1979年,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上台执政,政 府转向以市场为主导的城市更新政策,鼓励私有 资本介入城市开发。 1980年,通过《英国地方政府规划与土地法》, 授权国家环境部长建立城市开发公司(UDC)来 负责城市开发区(UDA)的工作。
城市开发公司(UDC)
主要目标:复兴地区,使土地与建筑发挥使用效 益,创造一个吸引人的环境,确保住宅及社会服 务设施齐全以吸引人们来该地区居住与工作。 权力:为确保实现目标,赋予城市开发公司一系 列权力。如该法关于土地归属顺序的规定:城市 开发公司经国务大臣和有关部长批准后,可以不 经公众质询,强制地获得属于公共部门的土地。 资金渠道:一为中央政府每年的财政拨款,另一 来源为公共基金。 行政关系:城市开发公司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 凌驾于地方政府之上。
PLA : Port of London Authority
地区概况 规划发展历程 再发展战略
道克兰再发展战略
主要成就
专题研究:交通系统
策略概览
1.
2.
3.
4.
LDDC采用弹性的、可行的策略,结合地方特点发展: 首先改变道克兰地区封闭的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主 要是改善交通环境:建立公交系统和轻轨系统,改善道 路系统。配合公司区的政策,铺设到该区域的道路,引 入第一批投资者 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提升道克兰地区形象,鼓励私人 投资 提供大面积的空地用于建设办公空间,缓解伦敦旧中心 的压力 区域内居住和工作融合,减少远距离通勤;居住、工作 的融合又进一步推动商业、娱乐业的发展
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实践
[摘要]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过程中规定的市区重建工作的一些政策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港口附近17年前,后比较,并保持其缺陷分析建立市场导向和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城市发展,建立城市发展公司,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其他的对策。
[关键词]伦敦码头区开发公司;市区重建;企业区19世纪的伦敦码头区面积是充满了活力的舞台,但自1960年代以来,港区面积开始下降,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下降的现象,该地区在1980年代初设立了伦敦码头区开发公司,该公司已在1998年完成其使命,从而使港区恢复前繁荣。
退出的建立,17年来的执行有关措施,是英国20年的市区重建政策变化的一个缩影。
今天,一些城市正面临,如港口附近表明繁荣-萧条-再繁荣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在伦敦码头区的研究市区重建我国将市区重建的经验教训和指导意义。
伦敦码头区课程市区重建港区面积19世纪曾是世界上最繁忙,最重要的港口。
在该地区有着传统的港口活动(包括船舶修理,食品加工,抵押贷款和分销)的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上独特的经济生活方式。
工业发展依赖于烟草,木材,毛皮,如进口原材料。
中期,20世纪30年代,港区的发展达到了顶峰,销售货物,每年三千五百点零零零万吨,约100000人从事与港口有关的工作,其中3万人直接受雇于端口。
自那时以来,港口,需要大量复杂的技术,贸易和管理人员,以及港区不能满足,港口开始下降的荣耀。
在1960年至70年,下降开始港区加剧,如一定程度的落后交通路线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大量的人失业,住房条件差,基础设施差。
所有这些表明,港区市区重建任务是艰巨的。
从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注重未来发展的港口,港口关心关闭港区区域的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
但是,人们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直未能达成共识。
在1960至1970年,人们已经开始了研究,探讨港区未来。
然而,相关的计划和建议没有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实施策略。
由于地方当局和其他部门没有赢得公众的同意,而且还为广大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周,所以他们没有计划提出的现实意义。
LDDC-伦敦道克兰区-伦敦码头区-城市再生
London Dockland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1981-1998
The LDDC’s area
The riverside parts of Southwark, Tower Hamlets and Newham
Area = 8.5 square miles
Coloured areas show derelict land and waters in 1981
London Dockland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1981-1998
The area in 1981
(Government Study)
London Dockland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1981-1998
Four Key Powers
1. Land Acquisition • by agreement • by compulsory purchase • new vesting powers 2. Power to give planning permission 3. Powers to renew/revitalise the infrastructure 4. Channel for central Government Resources
– Michael Heseltine, Secretary of State, 1981
“Conventional local government solutions failed to halt the accelerating decline. A new approach was needed.”
世界经典城市更新案例
世界经典城市更新案例【最新版】目录1.概述2.世界经典城市更新案例介绍2.1 纽约2.2 伦敦2.3 巴黎2.4 东京2.5 北京3.案例分析3.1 纽约:高线公园3.2 伦敦:国王十字街区3.3 巴黎:巴黎圣母院3.4 东京:代代木公园3.5 北京:故宫博物院4.结论正文1.概述城市更新是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城市都进行了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功能性,还提升了城市的文化价值和居民的幸福感。
本文将介绍五个世界经典城市更新案例,分别是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和北京。
2.世界经典城市更新案例介绍2.1 纽约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纽约的城市更新项目非常成功,其中最著名的是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是一个位于曼哈顿的线性公园,它利用了废弃的高架铁路轨道,将其改造成一个具有创意和文化气息的公共空间。
2.2 伦敦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也是欧洲最重要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之一。
伦敦的城市更新项目非常成功,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王十字街区。
国王十字街区是一个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商业和住宅区,它通过重建和更新,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体。
2.3 巴黎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欧洲最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
巴黎的城市更新项目非常成功,其中最著名的是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哥特式教堂,它经历了多次火灾和重建,最近一次重建是在 2019 年,这次重建将巴黎圣母院修复到了原来的状态。
2.4 东京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之一。
东京的城市更新项目非常成功,其中最著名的是代代木公园。
代代木公园是一个位于东京市中心的公园,它通过重建和更新,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公园。
2.5 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亚洲最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
北京的城市更新项目非常成功,其中最著名的是故宫博物院。
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与策略
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与策略在城市化进程中,旧城区改造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旧城区的老化和面临发展的问题,在解决老旧城区问题时,城市更新成为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成功的城市更新旧城改造案例,并探讨一些策略,帮助城市实施旧城改造并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案例一:伦敦肯辛顿伦敦肯辛顿是一个经典的城市更新成功案例。
该地区的建筑差异巨大,包括了带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经济较为落后的住宅区。
肯辛顿整体更新计划在保留历史和独特个性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商务办公楼和现代化住宅,提高了地区的整体居住质量,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居民。
此外,肯辛顿的更新还注重改善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开发绿色空间和公共广场,并且保护环境资源。
最重要的是,整个项目注重与当地社区的互动和参与,通过听取市民的声音和利益相关者的建议,使更新计划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案例二:新加坡滨海湾新加坡滨海湾项目是另一个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
该项目从一个废弃的港口地区转变为了一个国际级的综合性发展区。
滨海湾通过在填海造陆、创建绿色环境和国际化的设施建设方面的大胆举措,成功地促进了旅游和商业发展。
滨海湾项目还非常注重社区的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公共交通、提供多样化的住宅选择、保护生态环境和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该项目成为了新加坡人民引以为傲的地标。
成功案例的共同特点这些成功案例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1. 强调城市规划与设计:成功案例中的城市更新项目都注重城市规划和设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功能和整体质量。
2. 崇尚可持续性发展:成功案例都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包括节能减排、提高水资源管理、保护绿色空间和自然环境等。
3. 强调社区参与:与当地社区的互动和参与是成功案例的关键。
通过市民参与决策,听取意见和建议,使更新计划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
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的策略除了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教训外,城市更新旧城改造还需要有一系列策略来指导实施。
英国城市更新中的公私合作治理
英国城市更新中的公私合作治理1. 英国城市更新治理概述在英国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公私合作治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国的城市更新起源于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加速阶段,面对城市老旧、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化等问题,政府与市场主体开始寻求合作治理模式,以应对单一治理主体难以解决的问题。
英国的城市更新治理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强调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政府在城市更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监管项目实施等。
为了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和市场力量参与城市更新,英国政府积极推动公私合作模式,与私营机构合作开展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建设。
这种合作模式使得公私双方能够在城市更新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英国城市更新的早期阶段,公私合作模式主要以公共部门为主进行投资引导和市场推动。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深入,公私合作模式逐渐完善,市场主体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私营机构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中,与政府共同承担风险,共同推动城市更新的进程。
这种治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城市更新的效率和质量,还促进了社会资本的参与和市场的活力。
英国城市更新治理还注重公众参与和社区治理的重要性,政府通过公私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同时,也注重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
这种公众参与的理念和做法不仅增强了城市更新的社会认可度,也提高了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英国城市更新中的公私合作治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模式,通过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合作与协调,共同推动城市更新进程。
这种治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城市更新的效率和质量,还促进了社会资本的参与和市场的活力,为英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1 英国城市更新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英国作为最早的城市化国家之一,也面临着城市发展的诸多挑战。
英国城市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居住环境,也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伦敦道克兰地区城市更新发展经验研究
伦敦道克兰地区城市更新发展经验研究
类延辉
【期刊名称】《城市住宅》
【年(卷),期】2017(024)009
【总页数】5页(P10-14)
【作者】类延辉
【作者单位】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型发展项目中的公共空间——上海浦东与伦敦道克兰的比较研究 [J], 魏亮
2.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的一则实例:伦敦道克兰地区改造复兴工程述评 [J], 刘志尧
3.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的实践与启示 [J], 王欣
4.城市公共政策的分析与评价——以城市复兴中的典范"英国伦敦道克兰地区复兴"为例 [J], 罗贤吉
5.大规模城市更新中整体与局部的互动——伦敦道克兰区案例 [J], 杨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实践汇总
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实践[摘要] 研究了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的历程,阐述了其在城市更新中的一些政策及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道克兰地区前后17年的比较及对其所存缺陷的分析,提出了建立以市场为主导,鼓励私有资本参与城市开发,建立城市开发公司,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伦敦道克兰开发公司;城市更新;企业区19世纪的伦敦道克兰地区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从1960年代起,道克兰地区开始逐渐衰落,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为消除这种衰落现象,该地区于1980年代初成立了伦敦道克兰开发公司,该公司于1998年完成其使命,使道克兰恢复了昔日的繁荣景象。
公司从建立到退出,17年来相关措施的实施正是英国20年关于城市更新政策变化的一个缩影。
如今中国的有些城市也正面临着诸如道克兰地区所呈现出的从繁荣—衰退—再到繁荣的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因此对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的研究将对中国的城市更新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的历程19世纪的道克兰地区曾经是世界上最为繁忙、最为重要的港口之一。
该地区享有一种以传统港口活动(包括船舶修理,食物加工,抵押和分配)的发展与繁荣为基础的独特的经济生活方式。
工业发展依赖烟草、木材和毛皮等进口原材料。
1930年代中期,道克兰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每年买卖货物3500万吨,约有10万人从事与港口相关的工作,其中3万人直接受雇于港口。
此后,由于港口工作需要大量复杂的技术、贸易和管理人才,而道克兰不能予以满足,港口开始从辉煌走向衰落。
1960—1970年代,道克兰的衰落开始加剧,如落后的交通通达度、被严重破坏的环境、大量人口失业、住房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
这一切都表明道克兰城市更新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从196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关注港口未来的发展,关注港口的关闭对道克兰地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但人们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1960—197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探讨有关道克兰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过程中规定的市区重建工作的一些政策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港口附近17年前,后比较,并保持其缺陷分析建立市场导向和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城市发展,建立城市发展公司,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其他的对策。
[关键词]伦敦码头区开发公司;市区重建;企业区
19世纪的伦敦码头区面积是充满了活力的舞台,但自1960年代以来,港区面积开始下降,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下降的现象,该地区在1980年代初设立了伦敦码头区开发公司,该公司已在1998年完成其使命,从而使港区恢复前繁荣。
退出的建立,17年来的执行有关措施,是英国20年的市区重建政策变化的一个缩影。
今天,一些城市正面临,如港口附近表明繁荣-萧条-再繁荣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在伦敦码头区的研究市区重建我国将市区重建的经验教训和指导意义。
伦敦码头区
课程市区重建
港区面积19世纪曾是世界上最繁忙,最重要的港口。
在该地区有着传统的港口活动(包括船舶修理,食品加工,抵押贷款和分销)的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上独特的经济生活方式。
工业发展依赖于烟草,木材,毛皮,如进口原材料。
中期,20世纪30年代,港区的发展达到了顶峰,销售货物,每年三千五百点零零零万吨,约100000人从事与港口有关的工作,其中3万人直接受雇于端口。
自那时以来,港口,需要大量复杂的技术,贸易和管理人员,以及港区不能满足,港口开始下降的荣耀。
在1960年至70年,下降开始港区加剧,如一定程度的落后交通路线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大量的人失业,住房条件差,基础设施差。
所有这些表明,港区市区重建任务是艰巨的。
从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注重未来发展的港口,港口关心关闭港区区域的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
但是,人们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直未能达成共识。
在1960至1970年,人们已经开始了研究,探讨港区未来。
然而,相关的计划和建议没有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实施策略。
由于地方当局和其他部门没有赢得公众的同意,而且还为广大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不周,所以他们没有计划提出的现实意义。
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导致港区关闭的企业,缺乏投资,加剧了经济衰退开始。
政府提出在1977年7月的白皮书显示,越来越多的内城所关心的问题向政府,但长期来看,由于缺乏资金,这有利于一个主要市区重建项目的实施更加困难。
港区及周边社区一直孤立和伦敦交通系统,虽然从地理角度看,它靠近伦敦市中心,但由于交通不便,从本质上讲,使它远离伦敦中心区,导致贫困加剧港区。
1981年,伦敦码头区的城市发展区(宇田)成立,它坐落在伦敦东部,上游的泰晤士河,西方著名的伦敦塔桥,东皇家码头。
港口城市发展区土地面积2200平方公顷的水域面积162平方公顷,88.5公里长的海滨海岸线,伦敦是最属于下降的三个区:塔哈姆雷特(TowerHamlets)纽汉姆(纽汉)和索斯威克(南华)。
开发区,其中大部分是在北岸泰晤士河,包括卫平(Wapping),莱姆豪斯(莱姆豪斯),狗岛(thelsleofDogs),皇家码头(theRoyalDocks)和柏克顿(Beckton),而萨里终端(SurryDocks)和伯蒙德斯(Bermondsey)在南岸泰晤士河。
此外,还有岛上的狗,一个独立的企业区(EnterpriseZone)。
6月2日在同一年,政府设立了伦敦码头区城市开发公司(LDDC),以其作为港口开发区,主要的城市,开始工作了17年。
开发公司在1998年,直到完成任务。
第二次伦敦码头区的市区重建进程及相应的问题,在政策的执行情况
1。
问题
从1978年到1983年,LDDC地区失去了12000人,在当地人民,特别是蓝领工人的技能,经济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伦敦。
1981年,该地区1014年的公司,提供27213个就业机会。
这些职位多集中在食品和饮料,烟草,运输,信息交流,融资和其他部门。
同时,这些部门占的总和宇田各行各业70。
宇田
1981年的土地和水域60是被遗弃的,由于开发成本很高,甚至是不可能的,以降低该地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此外,LDDC地区有大量闲置的工业用地休耕(见表1)。
这些谁不希望,也没有资金来发展公共部门占用的大部分土地,私营部门占只有相对较少的土地。
表1LDDC地区废弃,闲置未使用的数量的土地和水域
土地(公顷)
水域(公顷)
土地和水域(公顷)
LDDC面积占一定比例()
废弃工业建筑(一)
877
163
1040年
59.7
193
一直以来,LDDC花了很多钱,以改善港口附近及其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当地交通获得学位。
总之,一个良好的公路网将无法港区地区及其与其他地区联系的伦敦。
1981年,铁路网一直无法港区和周边地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两个主要的铁路线没有给乘客伦敦中心提供直接的服务,乘客需要乘地铁到其他地方。
港区面积巴士成为公共交通系统主要依靠。
1981年港口附近
周围杂乱的环境,除了大面积的休耕地,而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河流是一个混乱的土地和位于该地区的110破旧的房屋。
在这一点上,只有39429人生活在LDDC地区,而在1971年有48352人,10年来,人口减少了18.5。
在这一点上,城市发展领域内的高失业率比伦敦1.3。
码头区,很少有人拥有自己的住房,83居住在出租房。
此外,虽然1981年的报告指出港口附近的高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2,但健康状况的居民在该地区仍然十分有限的信息。
LDDC和同年在大多数领域,以满足居民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学校和保健中心不设在一个舒适的房间。
在短期,通过调查,港区领域有相当数量的严重问题。
当地居民不满意的程度在该地区的其他地区,是最高的。
港区显示图片抑郁症,环境,土地和交通问题阻碍了投资者在投资领域。
更重要的是,在五年前成立LDDC,在港口附近没有真正的私有住房的建造。
港区2.LDDC的过程中,市区重建采取反措施
的
(1)城市开发公司及其特点
1979年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上台执政,政府的城市建设政策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更新,以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城市发展。
第二年,“英国地方政府规划和土地法”获得通过,该法授权建立国家环境部长城市开发公司(华联qq空间留言代码发展集团),负责城市发展区(宇田),并明确指出,城市开发公司的首要目标是“振兴中的区域,因此,土地和建筑的使用效率发挥,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环境,以确保住宅和社会服务设施,以吸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该地区。
他说:“为了确保实现这些目标,城市发展公司也给予了一系列的权力,这是最有争议的141条法律对土地所有权的规定,令-城市开发公司的秘书国家和司法部长的批准,不能公开的问题,强制访问的土地属于公共部门。
城市开发公司有两个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一个是中央政府的年度财政拨款,以及其他来源的公共资金。
行政关系。
城市开发公司,并直接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上述上述。
第一批城市开发公司有两个,其中之一是在1981年11月成立了伦敦码头区开发公司(LDDC)。
相应公司的目标是有效地利用土地和建筑物,鼓励现有的和新的业务发展,
对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韩国和日本在国际会议上建设的城市
伦敦道克兰位于伦敦市区向东三英里,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其内部的道格岛拥有该地区绝大部分的商业性建筑,堪那瑞沃尔夫地区是道克兰CBD事实上的核心区,占地面积34.4公顷,建筑面积110余万平米。
伦敦在国际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纽约和东京一样担当着世界金融中心的角色,它负责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外汇交易,管理着全球涉外资本交易的60%以及超过5000亿英镑的外国投资。
1981年7月伦敦成立了LDDC(London Dockland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承担道克兰地区的城市重建工作。
经过20余年的发展,道克兰地区已经继伦敦市区、威斯敏斯特后的第三个商务中心区,拥有包括英国第一高楼——加拿大广场一号在内的众多高层写字楼,聚集了银行,金融机构和法律服务等众多行业,摩根斯坦利,瑞士第一波士顿银行、花旗集团等世界知名金融机构是该地区的主导租户。
相对于伦敦市区的商务区,道克兰地区拥有以下优势:
1. 不受旧城保护限制,可以建设高层、大面积的写字楼,充分采用了现代技术;
2. 土地、建设成本低于市区,因而写字楼的租金低于市区,适合作为大面积的总部办公场所;
3. 交通便利,拥有通向市区的轻轨,与机场的联系通畅快捷;
4. 吸引了数个高端零售公司及娱乐公司进入,完善了服务环境;
5. 区域内艺术氛围浓厚,拥有大量的艺术和雕塑作品,并不断举办音乐会、餐饮节等艺术活动。
伦敦市政府通过LDDC主导了道克兰的发展,LDDC主要负责环境、社区的重建,它不直接投资,而是吸引私人投资者来建设。
其权力集中于三个领域:通过协议或强制购买获得土地;规划权;新建或更新基础设施。
其全部资金来源于英国政府的拨款和出售土地的收入,该地区公私投资比例约为1:6.74。
政府通过严格的统一规划、为入驻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简化开发建设的审批手续,吸引了有实力和声望的地产开发商和跨国公司进入道克兰,增加了就业,发展了地区经济,成功的实现了最初设定的地区重建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