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古诗文阅读大赛1——10
(2017届)全国卷历年高考古诗阅读题目及答案
• (2)下面是对作者在文中使用上述对联用意的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2分) 答案:C
• A.①用来指出知识分子要认真读书,更要关心国 事;②用来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③用来批判炫 耀财富的朱门大族。 • B.①用来赞扬旧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②用来讽 刺徒有虚名的知识分子;③用来揭露富贵人家的 奢华。 • C.①用来说明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既致力于学问又 关心政治的传统;②用来批评主观主义的作风; ③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 D.①用来歌颂既重视学问又重视品德修养的人; ②用来挖苦没有真才实学却好大吹大擂的人;③ 用来显示高贵门第的权势与财富。
答案:C
• 6.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995 年全国高考题) 答案:D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 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 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 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 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 2、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a)春天、(b)夏天、(c)秋天、 (d)冬天四季的景物,分类正确的一组是(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
• ①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歧。 • 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 今暝将渠俱不眠。 •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 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 ⑤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臂上角弓如却月, 当场意气射生来。 • 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湖南省益阳市2017年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十 黄生借书说讲义 北师大版
3.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B.则其读书也必专 则有荷叶之清香(《芙蕖》) C.通国之善奕者也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使楚》) D.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然 非读书为然
____这__样______
天子之书
结__构__助__词__,__的__
(2)之 吾不得而见之矣 _代_词_,_代_指_借_的_书_
二、句子朗读停顿 1.书非借/不能读也 2.吾/不得而见之矣 3.其借书/亦类予 4.则其读书也/必专
三、文言翻译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 摩玩之不已。(课后习题) 不是自己的东西,硬向人家借到了,必定会担心人 家催着要,心里惴惴不安,抚摸玩赏起来没完没了。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 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 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 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 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 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 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2.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 览,辄省记。(课后习题)
我去借,他不给,回来后这件事出现在梦中。那心情是 这样恳切,所以(只要)看过的书,都能了解、记忆。
3.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只不过我肯把书借给别人,共同使用,和姓张的对 书的吝惜(不肯把书)借给别人似乎不一样。
四、文意理解 1.文章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三方面的对 比,论证该观点的?
2017年全国各地名校试题分类解析汇编:高考古诗歌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2017年浙江中考各地市古诗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7年浙江中考各地市古诗文阅读试题及答案Llt32100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试题古诗文阅读(18分)(一)(4分)晓行望云山披仙阁上观荼蘼②二首(其一)[宋]杨万里 [宋]杨万里霁天欲晓未明问,满目奇峰总可观①。
仰架③遥看时见些,登楼下瞰脱然④佳:却有一峰忽然去,方知不动是真山! 荼綮蝴蝶浑无辩,飞去方知不是花。
(选自《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注释】①可观:壮观。
②荼蘑(túmí):花名。
③仰架:仰望花架。
④脱然:舒畅喜悦的样12.两首诗题材不同而理趣相似,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4分)答:宋狄武襄青①征侬智高②,大兵出桂林,道旁有一庙,人谓其神灵。
武襄驻节而祷之,祝曰:胜负无以为据,挥手一掷,百钱尽红。
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
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丝笼覆,手自封焉。
日:“俟凯旋,当谢神取钱。
”其后破昆仑关,败智高师,还取钱与幕府士大夫共视之.乃两字钱也。
(选自孙能传《益智编》)【注释】①狄武襄青:狄青,北宋名将,谥号“武襄”。
②依智高:人名.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1)武襄驻节而祷之() (2)俟凯旋() ( 3)败智高师()1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15.用现代汉语鼠译下面的句子。
(3分)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译文:16.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丝茏覆,手自封焉。
答:17.狄青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都借助神灵来谋事,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4分)答:答案古诗文阅读(18分)12.《晓行望云山》写诗人拂晓赶路远望云山,以为彩云也是山峰,直到发现有一座“山峰”凌空飞去才知道那不动的是真山;《披仙阁上观茶蘑》写诗人在观荼蘑时,花蝶相混,浑然莫辨,直待飞去,才知道飞者非花.两首诗都通过动静的变化,揭示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事实两首诗所描绘的生活场景难以言传,一经诗人妙笔写出。
2017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详解答案)
2017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详解答案)一、【2017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两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1).BE 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重点要表现的是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试,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说法错误,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案:(2)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二、【2017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两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1)_诗词鉴赏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1)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解析】范成大书扇的原作已佚,姜夔这首次韵却留下了石湖悠然意远的风致。
淳熙十四年(1187)的夏天,姜夔从湖州赴苏州谒见范成大。
范的生日是六月初四,姜夔创作歌曲《石湖仙》为他祝寿:“……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
浮云安在,我自爱、红香绿舞。
”这首书扇次韵,与词意相关,盖即一时所作。
这28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达出笔画难以表现的情韵。
虽然范成大晚年营建的石湖别墅,经过七八百年的桑田沧海,早已化为劫灰,但石湖这片水域和湖堤上的九环洞桥依然存在,诗中的意境多少还可得到点印证。
可以想象,姜夔当年造访石湖,是坐船来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
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密,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里流出来的浮萍。
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
“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住石湖人不到”。
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对范品格的称颂。
范成大以郎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
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得不到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而退隐石湖。
初中语文2017年全国中考古诗文阅读与赏析真题汇总!只发一次!
初中语文2017 年全国中考古诗文阅读与赏析真题汇总!只发一次!(2017·泉州中考)古代诗歌阅读。
( 5 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节选 )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暗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繁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 以下对本诗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作者岑参是唐朝有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有体裁。
B. 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全力描述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莽。
C.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清楚表示地址转移,脉络分明。
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单独看着身后雪地上的的马蹄印,感触万千。
4.请简析作者频频描绘雪景的原由。
(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 3 分)D4. (2 分)得 2 分示例:衬着惜别氛围,抒发友人返京而产生的难过之情。
得 1 分示例:频频点题,与诗题形成响应。
( 2017 年·福建中考)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达成4-5 题。
( 5 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冷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回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恩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绘跋山涉水奔赴战场的情形。
B、“朔气传金柝,冷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命作战,壮士十年后回来的情形。
D 、“策勋十二转,恩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半。
5. “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梦想?请用自己的话归纳。
2017年八年级语文中考古诗词真题全集
2017年八年级语文中考古诗词真题全集《望岳》1.[古诗阅读](2017年大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三字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写到了极致。
C.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由远望写到近望,再写到凝望。
答:B(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这两句是富有象征性和启发性的名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心胸气魄。
诗人那种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2阅读杜甫《望岳》,完成1-2小题。
(2017年咸宁)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
(2)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
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A(由远及近)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2017年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基础篇原文+译文-精选.pdf
1、唇亡齿寒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
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2、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3、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轼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
”(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10.(2017·西宁市中考)(3分)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1)运用典故或借典故抒情言志。
(1分)(2)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思想一定能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2分)(共3分)(2017·益阳市中考)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完成10~11题。
(9分)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6分)(一)10.(3分)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
)11.(6分)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1分),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2分)。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1分),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高考关系到人才选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仅供大家参考!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2017 第16届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训练基础40篇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40篇)★1燕丹留樊将军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以问其傅鞠武。
鞠武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媾匈奴以图秦。
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令人心惛然,恐不能须也。
”顷之,将军樊於期得罪,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鞠武谏曰:“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太子曰:“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更虑之!”★2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3韩信忍辱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跨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跨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4康德涵救李梦阳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
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
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
”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
”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
”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
明日辄赦出之。
★5杭世俊喜博先生①一岁必两归钱塘②。
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望仙桥下。
时钱文敏视学③浙中。
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
2017年山东中考各地市古诗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山东中考各地市古诗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Llt321002017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四、(16分)(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13题。
(4分)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12.词的上片采用手法,突出了环境的特点。
(2分)13.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2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2分)霍丘①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
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
自耶②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
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
”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
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
”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
”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
”众曰:“善。
”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③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
”不可。
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
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选自张惠言《茗柯文三编》,有删改)【注释】①霍丘:县名。
后面的阳湖、亳州均为地名。
②耶:通“爷”。
③尔:如此,这样。
14.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3分)①伛偻提携,造于县门造:②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劳:③士民相与谋曰相与: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是耶为吾民畜也为坛而盟,祭以慰首(《史记•陈涉世家》)B.各以月入米若薪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C.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D.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告子上》)16.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北京十一城区2017年一模古诗文阅读鉴赏汇集
十一城区2017年一模古诗文阅读鉴赏汇集1、海淀区袁先生传①薛季宣袁先生,讳溉,字道洁,汝阴人也。
尝举进士,免贡②,避地州西山中。
建炎初,集乡民为保聚,与金人及群劫抗,屡克。
后移居蜀之富顺。
先生初从二程先生学,闻蜀薛先生名。
富顺邻家薛翁以卖香自给,其子晨以香出,父则掩关待之。
子莫而归,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
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③谒之,薛翁慢骂不应。
先生固已疑之矣。
间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积日屡造其门,薛翁喜而见之。
先生与之语,不对;再见谈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见纵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
曰:“子学已博,然寡要。
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先生曰:“如先生言,吾心将以会道尔。
”薛翁击节称善,因以所学授之。
居月余,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
先生出关至夏口,岳开府飞必欲延至幕下,先生一见而出,不辞而行。
语所知曰:“岳公武人而泥古,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未几而及难。
先生因家荆州,往来夷陵、秭归诸郡,与士夫言必称善,悦其意旨,然后和之,循循然,人知其厚德君子也。
初,靖康后,天下兵荒甫起,先生家为汝阴盛族,尝有客过其舍,先生察其状貌有异,白诸父曰:“客奸人也。
”徙家人避之。
是夜客以寇来,遂与乡社义兵斗死。
后众欲据前山为保,先生争之,不听。
独将妻子聚保山后。
已而,前山果没。
金人大至,欲以万众攻山后营。
先生坞中兵不满千,召其众计曰:“虏则势盛,吾知数术,保以一箭破之。
”其夕,虏砦山阿、先生使数十人各执鼓燧,如四山伏,约虏军噪扰,燔山击鼓为应。
有谈经客愚甚,先生激使为虏装,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以二矢授曰:“夜中发矢而窜。
”客如先生计,恇恇④仅能发箭。
虏营惊乱,顾见火光并起,鼓声四合,因溃自相攻杀数百人,遂不敢复至。
瓯浦薛某⑤曰: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尝侍先生观弈,能为负棋,易置数子,以弱为强。
外舅强先生弈,则曰:“先人尝以弈为废事⑥,所不忍违。
”走从问义理之辨,先生曰:“学者当自求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
2017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
2017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分)【解析】14.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5.“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翻译】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二、(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4-5题。
(5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答案】4.(3分)C【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5.(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甘肃省白银市】三、(二)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21-22题。
(5分)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
意谓消息隔绝。
2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2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21.(3分)B【解析】根据词的句数,每句话的字数来推敲词牌名。
2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
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兰州市】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5分)金城北楼①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二、(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4-5 题。
(5 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ft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万里赴戎机,关ft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ft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答案】4.(3 分)C【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5.(2 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甘肃省白银市】三、(二)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21-22 题。
(5 分)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
意谓消息隔绝。
2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 分)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2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案】21.(3 分)B【解析】根据词的句数,每句话的字数来推敲词牌名。
22.(2 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
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兰州市】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5 分)金城北楼①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ft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古诗词秋兴阅读附答案(2017年江苏语文高考试题)
古诗词秋兴阅读附答案(2017年江苏语文高考试题)
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以下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
诗(10)1)因醉后独倚高阁,天地狭小、国家残败、偏安一隅而愁。
诗人酒后独倚高楼,感叹无奈愁苦于国家在战争中的节节败退,领土不断丧失。
2)因年迈多病而愁。
中年多病,时光易逝,迫近晚年。
3)因报国无门,无人赏识而愁。
诗人虽深经百战,却不得重用。
4)因国家战火不断而愁。
诗人深夜无眠,战争中的画角声声不断,不禁无奈悲苦。
(11)尾联运用虚写、想象、以景结情的手法。
作者想象未来江岸边梧桐烟雨,自己只能坐拥丹枫孤舟垂钓。
借想象烟雨梧桐、丹枫垂钓的景象,表达了无奈于报国无门、无人赏识、山河破碎的归隐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一、1-10篇文言文)1、唇亡齿寒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髫,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从,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于朔。
晋灭虢。
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编年体左丘明翻译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
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
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
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注释1. 晋侯:指晋献公。
2. 假道:借路。
3. 虞(yú):周代国名,在今山西平陆县一带。
4. 虢(ɡuó):周代国名,又名北虢在今山西平陆县境内。
5. 宫之奇:虞国的大夫(古官名)。
6. 谏:旧称规劝君主、尊长,使改正错误。
7. 表:外面,这里指屏障。
8. 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国的贪心。
9. 寇不可翫(wán):对外来的敌人不能放松警惕。
寇,指外敌。
翫,习惯而不留心,放松警惕。
10.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还可以来第二次吗?11. 其,助词,表反诘语气(反诘是反问的意思,但又不同于反问,它有追问、责问的意味。
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
12. 再,第二次。
13. 辅车相依: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
辅,面颊。
车,牙床骨。
14. 其虞虢之谓也: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之间的关系啊。
【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近义词】荣辱与共、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死相依、互相关注、辅车相依、巢毁卵破、巢倾卵破、休戚相关【反义词】隔岸观火、素昧平生水火不容、同床异梦、势不两立示例◎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唇亡齿寒。
◎人们常用“唇齿相依”比喻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密切联系,用“唇亡齿寒”形容朝鲜半岛对中国的影响与作用。
◎《兴唐传·虹霓关》中说到瓦岗军南伐五关,兵临虎牢关下,总兵辛文礼的军师向他建议:“将军,你必须亲身到虎牢关助阵,以防‘唇亡齿寒’”。
◎我们两厂关系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2]《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
“假道伐虢”成语故事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先后吞灭了很多弱小的诸侯国。
晋国的国土面积和军事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
此时,晋献公已把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国上,以便扫除障碍,向中原地区发展。
晋献公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臣荀息替晋献公拟定了一条绝好的计策。
他建议用良马玉璧向虞公送重礼,行贿借道,去讨伐虢国,破坏虞、虢的联盟,然后各个击破。
对于这一计策,晋献公开始有点犹豫。
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虽然晋献公对荀息的计策十分赞同,但对赠送良马、玉璧这些稀世之宝却有些割舍不下,并担心虞公收了重礼还不肯借道。
荀息笑道:“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晋献公还不放心地说:“虞国大夫宫之奇十分精明能干,只要宫之奇在,定能识破送礼借道的蹊跷,必然劝虞公拒收礼物,事情就不好办了。
”荀息说道:“大王不知,宫之奇的为人,聪明而不固执,又自小和虞君在一起,他肯定不会强谏,强谏也无益。
再说白璧宝马,人见人爱,玩好在耳目之前,由此而招到的祸事则是以后才有的事,这是具有上等智力的人才能意识、预见得到的,那虞君是中智以下的人,他是没有这个见识的,所以此事肯定能办成。
”听后,晋献公这才放心,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公过去只是听说过这些宝物,但无缘亲眼观赏,时感遗憾。
当时一见到这两件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一向力主联虢拒晋的大夫宫之奇急忙劝阻道:“晋使词谦礼重,必然于我国不利,虞虢唇齿之邻,久已结盟,方得国泰民安。
俗话说得好:‘唇亡齿寒’。
大王千万不可答应借道!”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虞公终于不听劝谏,答应了晋使借道的要求。
荀息回国后把虞公答应借道的事回复了晋献公。
献公喜出望外,当即决定拜里克为大将,荀息为副将,率领兵车400乘,精兵二万人攻打虢国,占领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北)。
三年之后,晋献公又一次派荀息向虞国借道伐虢。
虞公依然十分慷慨地允许借道。
大夫宫之奇急忙又谏道:“虞和虢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虢国亡了,虞国怎么能存在下去?晋国万万不可依赖!我们怎么能与贼寇一起玩乐?一次借道,已经破坏虞虢联盟,铸成了大错。
岂能再错下去?过去虞虢两国结成联盟,互相帮助,紧密团结,别国才不敢轻举妄动,欺负我们,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不正是虞国和虢国吗?”虞公却不以为然,认为宫之奇太多虑。
宫之奇觉得身为重臣,眼看国家将亡,却无能为力,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走前留下四句话:“贪图人家白璧宝马,等于自己甘心饮毒酒啊!也像开了大门迎接强盗一样的啊!嘴唇没有了,牙齿自然要受寒冷啊!”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2、惠子相梁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译文: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字词注释1.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2. 相梁:在梁国当宰相。
梁:魏国的都城,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
(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
根据史实魏国都城叫大梁,所以魏也叫梁。
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
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3. 或:有人。
4. 于是:与现代意思相同,可直接翻译为“于是”。
5. 恐:害怕。
6. 国:国都。
7. 三:虚指,多次。
8. 庄子来,欲代子相:相:宰相9. 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
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10. 止:栖息。
11.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
12. 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醴:甘甜。
13. 于是:在这时。
14. 鸱(chī):人教版语文书中解释为猫头鹰。
15. 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
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16. 夫(fú):句首语气词,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那鹓鶵。
17. 往:前往。
18. 发于南海:于,从。
19. 飞于北海:于,到。
20. 子:你,指代惠子。
词类活用:惠子相梁:担任宰相名词作动词;吓:象声词用做动词。
作品赏析:《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
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
其中的“鹓鶵”“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特别是把鸱吓鹓鶵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
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
(鹓鶵比喻意:庄子,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意: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
)作者及相关人物:庄子:名周,字子休,号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
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1]庄子除做过漆园吏以外,没有做过其他的官。
据《杂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为楚国宰相。
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活乌龟,也不愿意为庙堂用以卜卦之死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
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追求精神逍遥无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