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即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大众传播

第五章 大众传播

2. 社会协调: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选择和解释。媒介常常会批评并指导人们对周围事件作反应。宣传符合传统美德的价值观和曝光某些偏差行为,建立社会舆论导向,强化社会规范,帮助社会达成共识。
? 可能的负面功能:强化遵从,将固定模式永久化;媒介的造假事件(假形象或假人格)。
? 负功能:刻板成见(刻板印象)
3. 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信息泛滥、表面关心之下的冷漠,花费大量时间在传媒上,失掉行为主动性。被动的接受者。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影响
一、大众传播的产生发展过程
1. 报刊与大众传播
? 19世纪30年代前,报刊因为面向群体定性化,不能称为大众传播。
? 19世纪30年代后,随着人人都看的廉价报纸“便士报”(penny paper) 问世,报刊成为大众传播。
3. 文化传承:大众传播将信息、价值观和规范一代代在社会成员中传播。人类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增加了社会凝聚力,个人得以和社会融合。
? 可能的负面功能:大量复制的信息阻碍了个人之间的创造性交流;减少了社会亚文化群的种类;标准化趋势,阻碍了文化生长。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 赖特在1959年提出“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和规定、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
第五讲: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1.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
(一)信息环境
1. 定义: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具有特殊涵义的信息符号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第2版)配套题库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第2版)配套题库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第2版)配套题库内容简介本书是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

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

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第二章17世纪:新闻事业的“创世纪”第三章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第四章19世纪(上):从政党报刊到商业报刊第五章19世纪(中):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第六章19世纪(下):大众社会与大众报刊第七章20世纪(上):电子媒介之广播篇第八章20世纪(中):电子媒介之电视篇第九章20世纪(下):电子媒介之网络篇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精确新闻学[清华大学2014年研]答:精确新闻学又称精确新闻体、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

由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其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这一新闻报道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后传遍世界各国新闻界。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界开始运用这种新闻报道理论和方法报道新闻信息。

2棱镜门事件[清华大学2014年研]答:棱镜门事件是指发生在2013年的美国情报局泄密事件。

2013年6月,前中情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诸多秘密被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试比较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传播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的异同

试比较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传播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的异同

试比较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传播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的异同一、大众传播媒介释义大众传播媒介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二、网络传播媒体释义是一种互动性强的新兴媒体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提供各种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

三、广播电视媒体释义包含广播和电视等多个方面的组合,是现代生活的的精神文化四、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传播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的异同比较(一)不同点:(1)网络传播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络传媒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作用日渐凸显.相较于传统媒介来说,网络媒介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大众传播中异军突起.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闻信息的时效性、个性化、多角度、深入性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现实表明,传播媒介之间的竞争,正是满足受众需要、获取更多受众竞争。

网络媒介可以随时随地把信息传输给用户,与传统的单项传播不同,各种信息平台上的信息传输是双向的,快速便捷,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以湖南卫视的网络传播媒介芒果TV为例成功的原因:①节目资源丰富优质.芒果TV直播频道拥有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金鹰卡通和青海卫视等20个频道提供实时同步节目内容直播。

②多种平台的技术支持。

作为广播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芒果TV进行多平台的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

③对湖南卫视节目资源的深度加工。

芒果TV借助湖南卫视的东风对湖南广良性循环。

④创新广告运营模式。

网络电视台的平台优势使得芒果TV在广告运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分为网站页面广告投放和网络视频广告投放.⑤湖南卫视自从推出金鹰网以来,从未停止过对于新媒体的整合,截至目前,已经将电视台网站、网络论坛、移动手机业务、网络视频以及网络游戏这些融合,打造成了全功能、全业务的“芒果网络生态圈”。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5传播流程: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6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7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8组织传播:是——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9可读性:原意指新闻、文学作品等易于阅读的程度,即作品使读者易于接受和了解,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10施拉姆: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

他先后在伊利诺大学、斯坦福大学、衣阿华大学和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建立了四个专门的传播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编辑出版了近30部著作,约500万字,其中的《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为前人经典性成果的荟萃。

他自己的代表作有《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等,从70年代末起施拉姆曾多次访华,给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

11问卷:是指为进行标准化的调查而编制的,由一组有机联系的提问所构成的表格。

12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13实用语义分析:这一分析方法是对文字符号进行系统分析,椎究特定信息出现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14控制实验法: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大众传媒的功能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媒的功能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媒的功能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大众传媒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当代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类型和全球化进程对大众传媒业的制约和推动,愈益受到人们的广泛而深切的关注。

同时,由于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大众传媒也兼负着对社会的巨大责任。

大众传媒是所有用以向广大受众传递各种信息的物质载体,传统上指传播范围广大的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六种传媒(前三种又称印刷传媒,后三种又称电子传媒),今天的电子传媒则应加上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兴传媒。

狭义上,大众传媒特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种传媒(今天应包括互联网),这些传媒与新闻传播关系,即以新闻传播为重要使命,因此有被称为新闻传媒。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与责任和其功能是息息相关的,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大众传媒的功能: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它传播前人的知识与经验;记录同代人的探索与创新;引领社会时尚与风气;倡导一定的价值观念。

监督功能:它及时报道和评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舆论导向作用;揭露社会上的一些假、恶、丑现象,对其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舆论导向功能:由于大众传媒自身的特性,以及新兴媒体的大众参与性,大众传媒应积极传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娱乐功能:它提供了大量文学、艺术、休闲方面的内容,大大的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陶冶我们的性情。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信息的获取和传递的影响大众传媒是群众获取信息的工具也是信息发布者传递信息的工具,如一个政府一条政令的发布依存大众传媒,今年18大的召开因为大众传媒的传递,民众可以获取有关政府改革的第一手信息。

二、大众传媒与社会转型协调社会是一种组合功能,即大众传媒通过对新闻的选择、解释与评论,提出相对的解决方案与策略,从而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适应当前的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或事件。

就我们国家而言,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成就的背后也出现了,如社会达尔文主义、政治腐败、以及中国特有的问题,诸如人口超饱和、地区发展失衡等问题。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

传播学最终版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

答案:现代化的传播机构或组织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向广大的受众开展信息传播的活动。

2、反馈。

答案:反馈是信息的接受者在接受信息以后对传者所做出的反应。

3、传播单位。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与前面介绍的各种模式比较,它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而是统称为“解码者”,或者称为“传播单位”。

他们把参与传播行为的各方描述成对等的,行使着相同的功能,那就是编码和译码。

4、环境监视功能。

答案:施拉姆把它称为“雷达功能”。

就是向人们提供种种即将到来的灾害、威胁等警告,从而提高人们的警惕,促使人们加以防御。

5、《权力的媒介》。

答案:美国学者阿特休尔在上世纪80年代写的《权力的媒介》一书被认为是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第一次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他主要想表达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而是某种权势的“吹鼓手”,包括的、世俗的;党派的、经济的,总之,是“某种权势的媒介”。

并且认为,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存在四种关系:一是官方关系,是由规定、法令和条例决定的;二是商业形式的关系,主要是广告商及商业伙伴;三是利益关系形式,比如金融企业,或政党,或团体等;四是非正式形式,这主要是只亲朋好友。

6、EPS。

答案: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都经历了从上流社会走向大众,再由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大众走向兴趣一致的小群体怎么一个过程。

有学者将这一规律称作EPS,其中E(elite)指上流社会、精英阶层,P(popular)指大众化、流行化,S(specialized)指专门化。

7、第四媒体。

答案:互联网因其诞生在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介之后,又被形象地称为“第四媒体”。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

8、地球村。

答案:由于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原来比较分散、联系不够紧密的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从而使空间距离相对缩短,就像一个城市或乡村社区部的联系那样紧密。

现代媒体总论知识点

现代媒体总论知识点

现代媒体总论知识点现代媒体总论知识点第一次传播革命--- 近代报纸的出现第二次传播革命——电子媒介的问世第三次传播革命一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传播媒介: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介: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

广义的媒介指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

互动媒体:是以电脑与互联网产生后形成的,具有强交互性,能够及时交流,也可异时反馈的新型媒体。

特点:高度综合、充分交互。

媒介环境:指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国际互联网:是一种全球信息资源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流行的计算机网络,同时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一种全球性、开放性的信息资源网。

网络媒体:就是指第四媒体,它是将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视为终端,传播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形式的数字化新闻信息的传播工具。

摩尔定律:英特尔公司的奠基人高登。

摩尔认为,计算机处理器(CPU )的运营能力每18 个月就会翻一倍。

其他媒介:是依赖电脑、多媒体、数字技术等所形成的新型媒体形态。

模拟技术:是将信息在制作、传递、存储以及接收各环节,以电信号的形式出现,表现为对声波、光波等物理信号的模拟和传输。

数字电视: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

网络广播:也叫网上广播或在线广播,主要是指国际互联网为传播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图文电视:是指利用电视信号场消隐期间的时域空隙,附加播送代表文字、图形的数码,观众用接收附加器解码后可在屏幕上收看的一种技术。

最早出现于英国。

媒介组织:是由专业人士组合、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

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

大众传媒的名词解释

大众传媒的名词解释

大众传媒的名词解释大众传媒,又称大众媒体,指的是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形式,向广大公众传播信息和娱乐内容的机构和工具。

它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交工具之一,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大众传媒进行研究和解释。

首先,大众传媒的本质是信息传播。

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大众传媒就是将信息传达给广大公众的桥梁和工具。

通过提供新闻报道、评论、文化活动、娱乐节目等内容,大众传媒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传播各种观点和价值观。

其次,大众传媒的发展受到技术进步的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传媒行业也在迅速转型。

从传统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广播到网络媒体的兴起,大众传媒正经历着由线下向线上的转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捷和便利,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大众传媒的进步。

第三,大众传媒对社会和个人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众传媒不仅塑造了社会文化,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比如,大众媒体上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可以引导公众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看法;娱乐节目的播出可以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因此,大众传媒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社会责任,需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传递道德和价值观念。

同时,大众传媒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其中,信息真实性和广告滥用是两个重要的议题。

信息真实性的缺失可能导致公众被误导和愚弄,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而广告滥用则会干扰传媒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侵犯公众的知情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传媒界需要加强自律和专业化,加强对信息真实性和广告道德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大众传媒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它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大众传媒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因此,大众传媒既是服务大众的工具,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总之,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工具,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推动,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
大众传媒利用现代技术通过夸大集中等办法使符号得以强化表达四大众成本的社会功能?1环境监测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继承功能?4提供娱乐功能谢谢观赏wpsofficemakepresentationmuchmore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
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定义
• 大众传播媒介是大众传播赖以实现的中介, 它们由人们发明,制造,控制,运用,是承 载,传递社会信息服务的工具;但传播媒介 一经进入信息流程,就会以本身的活力,对 社会成员产生有力的影响。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类型
• 第一类 • 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如口语和体语等。
• 第二类 • 印刷媒介,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
• 4强化表达信息。大众传媒利用现代技术,通过夸 大集中等办法,使符号得以强化表达,
四大众成本的社会功能
• 1环境监测功能 • 2社会协调功能 • 3社会遗产继承功能 • 4提供娱乐功能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 第三类 • 电子媒介,包括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
计算机通讯等。
• 现在最常用的大众传播包括计广播报纸电电视 算机网络等。
三大众传媒特征及功能
• 特征: • 1,众听众或者观众人数多,影响面大。无论是印
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都可以达到数以万计的受, 这一点是其它沟通形式不可比拟的. • 2,超越距离,超越时空限制。现在大众媒体的特 征就是快速。 • 3大众传播不像人际沟通那样可以面对面交流,一 般情况下受众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

大众传播的基本知识

大众传播的基本知识
20世纪70年代,主张批判吸收;
1982年,媒介素养教育引起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的重视,欧美等国的学校媒介素养教育 开始形成规模;主要目的是培育公民对媒介 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1999年起,加拿大通过国家教育立法,媒 介素养作为独立课程进入了课堂,和语文数 学一样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目前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已发展成为系统的 教育体系。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德等国 也先后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部分地区 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启示:做了坏事尽可能不被媒介知道和宣扬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传播信息 2.社会化 3.知识教育 4.文化传承和交流 5.环境监测 6.社会协调功能 7.提供娱乐
1.社会交流和沟通
大众传播为人们提供了外部世界的有关情况,使单 个人和整个社会相沟通、相联系,促进个人社会化。 上传下达、相互沟通功能是传播媒介的首要功能。
而中国对媒介素养教育仍处于认识阶段。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1、培育公民的媒介批评能力;即公民 将媒介放置于社会的情境中进行批判性 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2、培育公民对媒介信息的接受和利用 能力以及传播能力;
3、提高公民对媒介负面信息的反省和 抵御能力
四、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内容
各国的具体内容不同。 公认三大模式: 1、英国模式:分为三个阶段:保卫精英文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及赖特的 补充
环境监视功能; 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赖特的四功能说
环境监视; 解释与规定; 社会化功能; 提供娱乐。
2.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政治功能 监视(收集情报)
传播起什么作用
经济功能
一般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大众传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和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了解大众传播学导论是了解现代传媒和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大众传播学导论,其背景、目的以及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则。

一、背景大众传播学导论是一个独特的学科领域,通常被概括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

传播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传播的各种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然而,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传播学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

大众传播学导论成为了这个学科领域的核心部分,因为它研究了大众传播的各种类型及其影响。

二、目的大众传播学导论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现代大众传媒的作用和意义。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传媒都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商业和社会团体等重要组织机构也需要有效地运用传媒来宣传其活动和产品,影响世界的舆论和思想趋势。

大众传播学导论的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信息和工具,以便他们可以全面了解大众传播的各种类型,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运作方式。

三、重要的概念和原则在大众传播学导论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众传播的本质和影响。

其中包括:1. 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各种能够进行广泛传播和影响的机构,通常包括电视、收音机、报纸、杂志、互联网和手机等。

这些媒介既可以为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商业和政治目的。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主要用于研究人们如何认识和处理信息。

这个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与自己已有的认识和知识相联系,来处理他们从大众传媒和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

3. 媒介影响:大众传媒的内容、格式和方式均会对其受众产生影响。

媒介影响理论研究了传媒如何影响受众,以及受众如何在其影响下行动。

四、总结大众传播学导论研究了现代传媒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影响大众。

它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都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大众传播学导论,是许多学生和专业人士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必修课程。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

1.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3.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4.自我传播:就是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5.人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之为亲身传播,它还包括利用电话、书信等媒介协助进行的传播。

广义的则包括群众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6.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有时也称作小群体传播。

它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7.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9.理论:是对客观规律的表达,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相互关系的命题和结论。

10.模式:是一种简洁地表现“理论”的手段,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11.拉斯韦尔模式:传统的线性模式中最具代表性者之一,又叫5W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来的。

按其观点,传播的过程可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四大要素,再加上效果成为五大环节。

12.“2+4定律”:这是“传播单位”思想的主要内容。

兼有传者和受者这两种身份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

13.编码:即认知一表述过程,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这个过程也叫“符号化”。

14.译码:可称表述一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也叫符号读解过程。

15.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

在传播过程研究中,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

16.传播学研究的“定量化”:是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采用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叫定量化。

从大众传播角度谈网络媒介

从大众传播角度谈网络媒介

从大众传播角度谈网络媒介【摘要】网络媒介集声音、图画、文字、影像等各种符号于一体,又融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视频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各种技术于一身,实现数据、文本、声音及各种图像在单一的、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的信息传播。

但网络又不仅仅是媒介,它是一种虚拟空间,是一种生活平台,也是一种商业平台。

【关键词】大众传播网络媒介网络传播第四媒体虚拟空间人类传播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播活动组成的,大众传播是主要的传播类型。

网络媒介是继报纸、期刊、图书、广播、电视之后,问世的大众传播的一种手段或是一种传播方式。

网络媒介集声音、图画、文字、影像等各种符号于一体,又融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视频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各种技术于一身,实现数据、文本、声音及各种图像在单一的、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的信息传播。

网络媒介也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上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又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

网络媒介是大众传播的一种手段或是一种传播方式。

从传播学意义上说,传播手段决定了文化的不同样式和形态。

从传播的历史发展来看,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手段的发展是同步的。

传播媒介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口语文化、书面文化以及电子媒介三个阶段。

现代大众传媒的出现,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

也可以说,没有现代传播媒介,也就没有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的瞬息万变、超越时空、批量生产等特性都是现代传播媒介所赋予的。

广播、电影、电视、录音、录像、互联网,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卫星传送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光存储技术的出现,使大众文化更广泛地占有时空,但对接受者也产生更大的强迫性。

在现代传播媒介面前,文化水平的高低已不成为参与和享受大众文化的障碍。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与其他媒介相比,却有着很多不同。

一、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和非专业的媒介组织并存目前在网络世界里,最积极、最活跃,最拥有力量的传播主体依然是专业化媒介组织。

传播学概论 名词解释题 完整总结

传播学概论   名词解释题  完整总结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完整总结1. 传播: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2. 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简而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传播学又称为传学、传意学等。

3. 自我传播: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4.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亲自传播,还包括利用电话、书信等媒介进行的传播。

广义的则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5. 群体:群体是指人数不多的一种团体,它的成员是由共同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的,并处于直接的个人交往之中,这两种情况是产生情感关系、团体规范和团体过程的基础。

6. 组织:.组织是指具有一定目的、任务,按照一定形式建立起来的集群结构。

7. 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有时也称作小群体传播。

它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8. 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9.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10. 拉斯韦尔: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为传播学的创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和“社会传播”的概念,并倡导和实践“内容分析法”,其代表作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11. 施拉姆:施拉姆,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整理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整理版

新闻学概论绪论一、名词解释: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二、简答1、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第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观点是: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利。

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让人民群众、让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4)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第三、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想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浅谈大众传媒时代新旧媒介关系及发展趋势

浅谈大众传媒时代新旧媒介关系及发展趋势

浅谈大众传媒时代新旧媒介关系及发展趋势当今世界随着数字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众多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各种新的传播载体如博客、播客、手机、DV、网络电视等,给原有的传播模式带来很大的变化和影响。

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新媒介和传统媒介之间的竞争已经打响,新媒介的各种新的功用对旧媒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媒介以自身独具的特点建立起的强大优势,例如可信度高、权威性等是其与新媒介共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新媒介的诞生也给旧媒介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让它的前进步伐得到了加快。

新旧媒介共存时代,两者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旧媒介的融合与互动是大势所趋就我国社会而言,现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

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转变,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的调整,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

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媒介市场也面临着“碎片化”,受众被分化成了许许多多受传者群落的“碎片”。

在当今数字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下,过去那种由某个单一媒体实行‘全程传播’的模式正在逐渐走向衰弱,一个传播目标的实现过程将共同由不同的媒介完成,而参与其中的任何一个媒介仅仅在其最为擅长的功能点上扮演和履行着自己独特的、难以取代的角色。

相比较而言,新媒体因其更迅捷、互动性强而受青睐,传统媒体则有着更权威、更专业的优势,所以传统媒体不会为新媒体替代而消失,新媒体也绝不会全知全能,独揽天下。

各展所长,取长补短,新旧媒体很好的融合与互动才是大势所趋。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不久前发生的“华南虎事件”中清晰的看到。

从最初陕西官方发布华南虎被周正龙拍到的信息,到众网友对虎照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再到传统媒体纷纷跟进报道、追问真相,然后是国家林业局要求陕西省林业厅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的原始材料进行鉴定,这一系列的进程当中,以网络为终端的新媒体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传媒即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媒介亦译作媒体,原是指一种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中介物。

在现代传播学里,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而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媒介的现代形态,主要包括印刷手段的报刊媒介、电子手段的广播、电视媒介,以及现在的因特网新媒介。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主要是依托第一媒介,即印刷媒介——报刊来完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年历程,中国的传媒业也迎来了与祖国共同成长发展的花甲之庆。

这六十年间,传媒业的发展举世瞩目,成就辉煌。

仅以报纸为例。

1950年全国出版各类报纸336家,期发总数230万份;到2008年增加到1943家,期发总数达到21154.79万份。

一个甲子的时间,报纸增加了1803家,增长了12.88倍;期发总数增加20924.79万份,增长了90.98倍。

中国传媒业这种跨越性的、超常规的发展,生动地显示出支撑传媒业发展的共和国社会制度和基本国策的正确、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长以及人们对传媒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

改革和开放推进传媒业有序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繁忙的经济恢复和紧张的经济制度改革向传媒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宣传和报道的繁重任务,传媒自身也在改革和发展的洪流中大踏步地向前推进。

新闻批评与报纸监督,从提高认识、形成制度到初杀腐败、形成风气,
是新中国传媒工作最初7年的又一亮点。

1950年初,
1989年,江泽民明确把文艺工作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扩展为新闻宣传工作方针。

李瑞环提出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要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移到面向群众上来”,“要改革新闻宣传内容”,“要改革新闻宣传的形式”。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使新闻宣传向新闻基本规律进一步回归。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

新科技革命为传媒业注入发展动力
香港回归前,笔者奉派去香港执教,看到一所大学有5000台电脑,惊羡得不得了。

如今中国传媒拥有的电脑设备总体上好于香港新闻界。

这表明党和政府对传媒业的重视,也展示出中国传媒60年来经过艰苦奋斗业已达到的现代化水平。

虽说党和政府对中国传媒业的生产条件与技术装备是重视的,但中国报刊业告别纸与笔的时代、中国电子传媒进入世界前列、互联网和手机在内的中国新兴传媒同全球同步前进,还是最近20年的事。

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决定采取广播卫星覆盖全国的方针,试验卫星和实用卫星先后上天,并开始长期租用国际通讯卫星的转发器,用卫星传送电视节目。

数字技术的逐步普及,催生了第四媒体——互联网和第五媒体——手机。

它们的问世,不仅改变了报纸的生产模式,使电视发生不同于传统的重大变化,而且其本身作为新兴媒体也进入大众传媒之列。

数字技术下的互联网对新闻事业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它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信息传播的个人化、交互性、声音图像文字一体化等优点。

网络新闻传播打破了传统新闻采编播的原有观念,重组了新闻传播的格局,冲击并改变了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习惯,引领着传媒业的发展与改革。

同样,由于数字技术的崛起,数字化出版、数字化报刊、数字化电视、数字化广播等正在发展。

相信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支持下,中国传媒业必将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

报纸newspaper(s)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

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近年来,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多项指标增势强劲,报纸出版能力不断提高,世界报业大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中国报刊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出版的各类报刊已基本上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求。

都市报已成(报刊业中的)主力媒体,是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媒体。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统计的39家中心城市的报纸,都市报在全国报刊的总发行量中占40%多。

另外,随着专业化越来越强,面向
“三农”等的专业报,这些年有了很大发展。

少数民族报纸,我们国家有90多种,凡是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有本民族语言的报纸。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庞大的阅读群显然为报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报刊经营者可以针对不同受众,细分报刊市场。

无论是中年、青年读者,还是儿童、老年人或是残疾人等,都不难在市场上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报刊。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

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

广播的传播速度是快捷的。

速度是网络的一大优势,对于一般的信息处理来说,互联网要快于广播。

但是,对重大事件、重要新闻,广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互联网。

换句话说,被广播记者盯上的事,其新闻传播速度几乎可以等同于事件的进展速度。

移动电话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广播节目的时效性。

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广播记者只需要有一部电话,即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观察、一边采访、一边思考、一边口播,把信号直接送入直播室,将新闻事件的进程实时报告给听众;同时,也能使现场的各种音响,如人物的谈话、自然的音响直接上天。

广播还可以现场直播,听众可以从中实时了解新闻事件的进展情况。

电视(television 、TV、video、ティーヴィー)指利用电子技术及设备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

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让我们足不出户,却能够了解外界世界的多姿多彩,丰富了我们的娱乐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天下大事尽在掌握.多方面多视角的了解来自于社会信息与知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的知识.小小的电视却联系着整个世界,无论国内外一手的资料,通过卫星同步传送,囊括了体育,文艺,财经......,它虽小,但却是各个领域的包括,通过卫星的联线,即便足不出户,也能够看到体育比赛直播,在家中也能够看到好的电影,过足看电影的乐趣,而文艺让我们欣赏到好的艺节目,好的电视剧,与明星会面.保健类的节目让我们拥有一个好身体,电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随着社会上手机数量越来越多,对大众、工业界以及政府来说,得出一个确定的、有关使用手机对人类脑组织到底有何长期影响的答案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以前的一些实验仅仅研究的是短期使用手机对细胞或者动物的影响,并且结果相互矛盾,无助于人类理解长期使用手机对自己有何影响。

四、人造卫星———1957年10月4日由苏联研制并成功发射。

在我们头顶上方的太空深处,数百颗人造卫星正在忙忙碌碌地传送着各种信息数据。

人造卫星标志着全球化时代的开始,它借助即时通信手段“缩小”了我们这个巨大的、迅速变化的世界。

它们可以从高空对我们进行暗中监视,它们使我们可以与地球另一端的朋友和亲属通话,它们还可以对不断变化的天气模式和正在加勒比海上空形成的飓风进行监测。

它们可以帮助地质勘探人员发现石油和珍贵的矿藏,在一瞬间将最新消息传遍全球,并将千百万的寻呼机信息传送给国会议员、毒品贩子、医生和大企业的首脑人物。

现代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越来越走近网上新闻、网上书店、网上学校、网上医院、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聊天……网络使人类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它改变着世界,改变着社会,改变着人类文明的历史,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意识。

有人预言,未来,国家将不再以“发达与不发达”来界定,而是以“联网与不联网”来区别。

没有信息化武装的国家就谈不上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网络使许多人宁愿和电脑打交道,也不愿多花一些时间在与其他人的沟通和互动上。

从这一个观点来看,网络在社会上的、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的、甚至是在个人自身之上的,使人更加异化,而与其所生存之社会环境更加疏离的潜在破坏力。

对人类而言,电脑网络乃是一把双锋的利刃,使用时若稍有不慎,就可能惨遭不测之祸害。

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一切网络化”,会使人类付出昂贵而且沉重的代价。

三、手机———第一台移动电话诞生于1985年。

当时还没有“手机”这样一个词,由于它要像背包那样背着行走,所以叫做肩背电话。

其重量高达3公斤。

与现在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电子传播技术的突破,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

所谓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由于信息与媒介的唇齿关系,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比起过去的时代来更为突出。

信息爆炸信息社会全球信息化媒介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建立在社会
生产力大发展、社会信息系统复杂性提升的基础上;而媒介的演进,又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