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1(鲁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鲁教版地理必修2城市发展与城市化word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2城市发展与城市化word教案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起源和发展;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着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从城市数量、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领会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教具准备:有关图表,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他们相互合作、共同生活,聚居在一起,从而形成聚落。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包括乡村和城市。

(学生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得出城市特点:1、人口高度集中2、建筑物高大密集3、工商业集中而发达4、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5、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转:那么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世界最早的城市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等地。

阅读图2—1—2,思考回答,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点拨: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世界城市化的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4)讨论:请同学们读取图2-1-4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赣榆区博雅高级中学高一颜娇娇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第一单元世界人口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城市就是人口集中区域,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区域。

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单元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果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本节学习内容在本单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既是对第一单元知识的回顾应用,也是学习城市区位的知识铺垫。

【课程标准】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材料能够说出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
2.学会运用图标材料来说明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主要标志;
3.了解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4.了解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及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相关图表资料,能讨论和分析城市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人类与自然协调一致、共同发展的意识。

【重点、难点】
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特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连麦方式、学生自主展示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地理: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鲁教版必修二)

地理: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鲁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目标:1.说出与城市起源相关的基本条件,知道世界城市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说出与城市起源相关的基本条件,知道世界城市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认识它的新特点。

.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认识它的新特点。

4.举出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学会运用图表资料来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提高图表分析、绘制能力。

6.通过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

教学重难点:1.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认识它的新特点。

.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认识它的新特点。

2.举出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出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学习资源]课本、地图册、所在地的城市地图等。

[学习资源]课本、地图册、所在地的城市地图等。

[探究活动1]读课本“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部分,完成下列问题:]读课本“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影响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世界城市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请列表比较三个阶段的特点有什么不同?世界城市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请列表比较三个阶段的特点有什么不同?(3)阅读课本“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说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区?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探究活动2]图2-1-1和表2-1-1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分析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分析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哪些方面?表2-1-1[探究活动3]请根据以下资料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新特点。

点。

资料一:图2-1-2表示有史以来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资料二:表2-1-2表示二战以后大城市发展状况年份世界城市人口(亿)城市人口(亿)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比重(%%) 1950 7.34 29.2 1960 10.32 34.2 1970 13.71 37.1 1980 17.64 39.6 1990 22.34 42.6 2000 28.54 46.6资料三:表2-1-3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比较2-1-2世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表2-1-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年份年份 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1950 4.47 53.8 2.87 17.0 1960 5.17 60.5 4.6022.2 1970 6.98 66.6 6.73 25.4 1980 7.98 70.2 9.66 29.2 1990 8.77 72.5 13.57 33.6 20009.5074.419.0439.3[探究活动4]阅读课本知识窗“城市热岛”,完成下列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课本“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市区与郊区的气温有什么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市区与郊区的气温有什么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分布,画出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

2019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2019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共1学时1教学目标评论(0)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起源的条件和城市化的过程2、掌握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运用图表,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城市化过程2、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3、对本地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地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从农村人口不断转变为城市人口这一人口城市化过程中,联系农民工进城务工给城市带来的深刻变化,从而使学生受到“尊重民工、关爱民工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品德教育。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的责任感。

2学情分析评论(0)(一)思维特征:高中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二)知识背景:能够理解城市化过程给人们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

(三)生活经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部分学生对生活的周围环境有深刻的亲身感受,能较好地把地理基本理论和原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3重点难点评论(0)重点:城市化含义及其当代城市化的特点难点:城市化的概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城市的发展评论(0)今天老师来调查一下户口,我们班是城里的同学举手?你们想不想去大城市生活啊?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

学生举手学生回答活动2【讲授】城市的起源评论(0)请同学们看课本31页,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请大家看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看完后告诉我城市的出现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提问学生教师总结,在人类社会的早起呢所有的人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随着社会分工把农业和牧业分开,出现剩余的农产品人们就要进行交换,为了方便交换出现了集市,随着集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到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分开以后集市得到快速发展形成城市归纳城市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请同学们看课本31页,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请大家看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看完后告诉我城市的出现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提问学生教师总结,在人类社会的早起呢所有的人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随着社会分工把农业和牧业分开,出现剩余的农产品人们就要进行交换,为了方便交换出现了集市,随着集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到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分开以后集市得到快速发展形成城市归纳城市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1)农业产力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必修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必修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件解读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和地理环境》的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本节拟安排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学习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市化及其特点。

本节内容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城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城市的特征,从而为后面从区域的角度和内部结构的角度认识城市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2.过程与方法:运用有关文字和图表资料,概括城市起源的条件、城市化的表现和特点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利用文字材料、数据、图表等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重难点及其处理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和表现及主要标志。

2.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教学难点:城市化的新特点课堂联系实际,穿插了较多的影音文件、图片、图表、曲线图辅助教学,形象生动,利用课本及课外的图片及数据材料探究解决。

四、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时的设计,当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重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习过程,重视能力的培养。

导入从2010年中国甚至国际关注度最高的国际盛会———世博会出发,采用影音文件向人们展示了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而它的主办城市上海则成为中国认识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上海这座城市无疑成为2010年旅游爱好者最向往的地区。

通过上海部分图片的展示和乡村图片的对比,引发学生探讨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图表引导学生探究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

最早的城市分布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促进城市起源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认识到城市化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城市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为未来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策略
3.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化的基本概念、标志和类型,引导学生掌握城市化的基本知识。
2.通过时间轴、图表等方式,讲解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使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原因与动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让学生深入理解城市化的特点。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城市化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通过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城市化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如模拟城市规划、人口迁移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城市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鲁教版必修二)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鲁教版必修二)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起源和发展;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着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从城市数量、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领会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教具准备:有关图表,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他们相互合作、共同生活,聚居在一起,从而形成聚落。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包括乡村和城市。

(学生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得出城市特点:1、人口高度集中2、建筑物高大密集3、工商业集中而发达4、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5、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转:那么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世界最早的城市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等地。

阅读图2—1—2,思考回答,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点拨: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世界城市化的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4)讨论:请同学们读取图2-1-4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教学案:2.1城市发展和城市化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教学案:2.1城市发展和城市化

睢宁高级中学北校高一年级地理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习目标】1. 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2. 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3. 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 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特点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一)城市的起源(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P31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城市是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的起源与 、 以及 的出现等密切相关。

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的发展和 的出现。

形成过程图解:(二)城市的发展二、城市化及其特点(探究活动3:阅读课本P33第一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一)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转变:①人口性质转变: 人口转化为 人口②地区性质转变: 地区转化为 地区③产业活动性质转变: 活动转化为 活动(二)城市化的表现①城市人口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①城市用地规模(三)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通常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四)城市化的特点(探究活动4:阅读课本P33-P35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城市化进程2.大城市数量迅速,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四、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的对策【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因素与城市起源关联不大的是( )A .生产力发展B .社会分工C .社会组织的出现D .人口数量的增加2、“科学城”、“旅游城”等专业化城市出现在( )A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B .19世纪70年代以后C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 .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C .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D .特大城市、大城市带的出现读 “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4-6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设计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
预学展示:指导学生对照图找出世界上最早出现
进行预习交流与展示。

城市的地区,之后分析这些地区的分布规律和在自然
环境方面的共同特点。

期间,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检
查学生预习情况。

承转: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农业发
展了,农产品就有了剩余,顺着这个思路,同学们接
着往下看图说明城市的产生过程。

启发:城市产生了,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二)城市的发展
大屏幕展示讨论的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解
决,之后小组展示成果。

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城市的发展
经历了3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大屏幕展示图表,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城市的表
现:4个方面。

二、城市化
(一)表现:4个
教师:在这4个表现中,你认为可以把哪一个作
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学生答出,教师解析:举中国和美国的数字例子。

之后指出: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城市化水
平。

(二)标志。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城市起源于
乡村,那么乡村转化为城市的过程就叫做城市化,这
些转化可以分解为3个方面来理解。

(三)概念。

承转:当代世界城市化还表现出哪些新特点呢?
大屏幕展示,教师指导分析,小组展示。

(四)特点。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的概念;2、城市化的特点)出示案例,归纳出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

(约2分钟)【承转】请同学们看上海市的城市用地和人口随时间的变化图。

提出探究三:试从上述材料分析上海城市的发展变化及特点?【板书】二、城市化及其特点【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归纳的答案,教师适时总结:前三者就是城市化的概念,后三者就是城市化的标志;然后用多媒体系统整合本部分的知识。

【板书】1、城市化的概念2、城市化的特点学生根据要求,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带着问题参与小组内的合作探究。

【学生回答】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等。

从网络和教材选取的资料和图表,用课件展示。

该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的推理能力。

(学生回答肯定不全,教师适时引导,共同总结出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3、当代世界城市化的新特点对照图表,直接归纳前两个特点(约2分钟)学生阅读课本文字和图表,合作完成探究四和五,展示交流的结果,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承转】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使当代世界城市化表现出许多新特点。

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3、当代世界城市化的新特点【活动1】教师点击课件,展示“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图”和它“探究三: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随时间推移有什么变化?”总结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板书】(1)、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活动2】教师点击课件,展示第一幅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1900年—2000年特大城市数量的变化。

接着展示第二幅图: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

师总结:因城市规模学生活动】学生读图,归纳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学生回答】学生从图中很容易就能得出: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大城市相互连接形成城市群和城市带。

【学生回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一般超过70%,第三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一般在40%左右,第二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高中地理2.1 城市发展和城市化教学案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2.1 城市发展和城市化教学案鲁教版必修2

2.1 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的:1:了解城市形成的条件,城市的发展阶段与原因。

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认识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3:理解城市化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能够运用有关文字和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教学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学习过程: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自主探究: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早期城市分布地区的名称:A ,B ,C ,D ,E ,F 。

(2)据图分析世界上早期城市:从地形和水文条件看,大多分布在上;从纬度位置看,大多分布在半球纬度范围内。

这些地区一般都有肥沃的和便利的,因此,逐渐成为农业生产水平的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

思考回答: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剩余农产品导致社会分工产生商品生产和交换集市城市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总结:2. 城市的发展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定义:指、、的过程。

2、城市化表现:①②③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

4、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4)讨论:请同学们读图 2-1-4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点拨: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25%一30%;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 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2.1 城市开展与城市化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三大标志、动力机制及意义;2、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3、认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教学重难点4、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5、认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教学步骤根底知识什么是城市化1、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的过程 ,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不断扩大3、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 ,它表达了开展水平。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

逆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 ,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生活质量下降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产生资源、生态问题:大量土地被占用 ,导致减少;水资源短缺 ,有些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 ,出现下沉、恶化等生态问题。

2.产生环境问题:导致污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产生社会问题:、、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典型例题22、兴旺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有 ( A )〔B〕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根底设施日臻完善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D、中小城镇开展迅速 ,乡村人口出现上升稳固练习以下图是北京城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 ,读图答复1—3题1.北京前门与通州相比 ,年平均气温的差值T最大可达〔〕A.3.1℃<T<3.9℃B.2.5℃<T<3.5℃C.1.7℃<T<2.O℃D.2.9℃<T<3.0℃2.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 ,主要原因有〔〕①人口集中②工业兴旺③汽车数量多④建筑物密集A.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在夏季A、B、C、D四个地点降水量可能稍多的是〔〕A.A点B.B点 C.C点D.D点2019年7月中旬 ,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袭 ,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

地理必修ⅱ鲁教版第二章第1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地理必修ⅱ鲁教版第二章第1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

城市化的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起源和发展;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着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从城市数量、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领会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教具准备:有关图表,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他们相互合作、共同生活,聚居在一起,从而形成聚落。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包括乡村和城市。

(学生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得出城市特点:1、人口高度集中2、建筑物高大密集3、工商业集中而发达4、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5、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转:那么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世界最早的城市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等地。

阅读图2—1—2,思考回答,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点拨: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世界城市化的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4)讨论:请同学们读取图 2-1-4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世界城市化的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4)
讨论:请同学们读取图2-1-4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土地,是耕地面积减少
2.地下水等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许多生态问题
3.环境污染严重
4.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来源
危害
大气圈
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阅读图2—1—2,思考回答,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点拨:
出现导致引起形成发展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间
特点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
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产业革命后
点拨: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25%一30%;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世界六大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英国南部城市带、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地区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课后练习:
一、针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你提出建议如何解决?
二、就如何协调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得出城市特点:
1、人口高度集中
2、建筑物高大密集
3、工商业集中而发达
4、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5、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承转:那么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最早的城市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等地。
人们的健康
水圈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生物圈
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岩石圈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
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其他
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
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领会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
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教具准备:有关图表,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他们相互合作、共同生活,聚居在一起,从而形成聚落。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包括乡村和城市。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国家类型
城市化起步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水平
特点
发达国家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
过渡: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阅读知识窗“城市热岛”了解城市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阅读课后活动及其图“2-1-8人口密集的城市”
结合材料,思考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
城市化的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起源和发展;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着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从城市数量、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