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校本活动记录
国学经典研学活动
国学经典研学活动一、活动主题及目的主题:国学经典研学活动目的:通过国学经典的研学,引领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增强孩子的爱国情感,塑造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
二、活动流程1. 开幕式开幕式是此次研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
开幕式应精心策划,营造热烈喜庆的气氛。
活动现场悬挂“国学经典研学”横幅,摆放大红花和国旗奠定西。
由开场舞和国学知识小报告组成。
在节目之后,由领导致辞,进行活动宣传。
2. 传统国学讲座第一部分为传统国学讲座,主要由资深国学大师以现场讲座的方式传授国学经典知识,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
这部分活动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让学生累计20分钟自由提问,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3. 下午茶品鉴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代表,茶文化在国学经典中也有着重要的体现。
下午茶品鉴环节将向学生讲解茶的分类和特点,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茶叶以供品鉴,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4. 国学文化艺术展示在文化艺术展示区,学生将通过书法、绘画、剪纸、民乐演奏等形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学生也将有机会了解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和文化魅力,增加了对本土文化的了解。
5. 国学知识竞赛分类考试主要根据岛上小学校本发展和国学经典的知识背景构建。
把国学知识竞赛与科技学习竞赛相融合,培育学生良好的守则和文化素养。
6. 闭幕式闭幕式应概括总结整个活动的成果,对活动中进行了评比的学生进行表彰,应邀请一位知名文化人物,进行文化演说,为此次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各环节详细描述1. 开幕式在活动开幕式当中,将通过舞蹈表演和文艺节目等形式,让老师和学生一同开启国学之旅,并自豪的展现其研习国学的气势。
2. 传统国学讲座此部分分为三大环节:坐班、讲学、提问,听讲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准确地理解,全面地把握国学一些涉及的难度和复杂性。
被老师选中的学生在讲座后要准备好自己的提问,鼓励尝试,自己动手,找出问题答案和目标,以巩固学习成果。
国学诵读活动方案
国学诵读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国学诵读是一项推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活动。
为了更好地开展国学诵读活动,提高学生对国学的了解和传承,制定本方案,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诵读经典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国家意识。
2. 增进学生人文素养:借助国学经典,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活动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三、活动内容1. 选取经典文化诵读:根据学生年级,选择适应的国学经典文化进行诵读,如《论语》、《诗经》、《三字经》等。
在诵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背后的哲学思想。
2. 精心设计诵读形式:通过大课间操等校本资源,利用每天15分钟的时间进行国学诵读活动。
可以采用逐句诵读、朗诵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诵读效果。
3. 组织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国学经典讲座,讲解经典文化的历史背景、内涵和应用价值。
加强学生对国学的全面了解。
4. 举办朗诵比赛:通过校级、区县级朗诵比赛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国学诵读成果。
选取优秀者进行推荐,参加市级及以上的比赛和表演。
四、活动组织1. 学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国学诵读活动,制定明确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成立国学诵读活动筹备组,包括活动负责人、老师指导组和学生志愿者团队。
筹备组负责活动的具体执行和协调安排,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3. 各年级教师要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进行国学诵读,组织诵读指导讲座和朗诵培训。
鼓励学生形成诵读小组,相互学习、提高。
4. 学校可以联合其他学校或社区共同举办国学诵读活动,扩大影响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5. 学校应当配备相应的诵读教材和音频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具和环境。
班级国学阅读活动方案策划
班级国学阅读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目的和意义: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智慧和价值。
通过组织班级国学阅读活动,旨在让学生们了解、感受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国家情感。
二、活动内容安排:1. 活动主题:国学经典阅读2. 活动时间:每周定期安排国学阅读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60分钟。
3. 活动形式:(1)每次活动前,老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个国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任务,建议学生提前做好阅读准备。
(2)活动开始前,由一名学生被邀请分享自己对于这次阅读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活动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讲解和引导学生理解经典中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4)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学生们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于经典阅读的感悟和体会,互相学习和启发。
三、活动资源准备:1. 经典阅读书籍:老师可选用一些经典的国学著作,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史记》等,并提前将书籍充分准备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阅读到相关的书籍。
2. 多媒体设备:活动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经典文化的相关视频,以便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
3. 阅读笔记本:每位学生可以准备一本阅读笔记本,用于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便于后续回顾和分享。
四、活动导入和引导:1. 活动导入:在活动开始前,可以播放一段有关国学经典的视频,并在视频结尾处提出一个思考问题,帮助学生们进入国学阅读的氛围。
2. 学生分享:活动开始后,邀请一名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阅读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并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
3. 老师讲解:根据学生的分享和提问,老师可以对经典文化的相关概念和观念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
4. 小组讨论:活动结束前,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就阅读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
五、活动效果评估:1. 学生作品展示:每次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阅读心得整理成文章或者PPT等形式,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校本课程计划(国学)
校本课程计划
我校为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提高特色办学质量,培育“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在本学期继续将诵读国学经典这一工作在全校中进行,帮助学生励志明理,启迪心智和提高修养,并在轻松愉快和潜移默化中吸收和继承中国优秀文化。
我级部将积极投入到本项工作中。
一、诵读《弟子规》,明做人真理
1、每周校本课时,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认真学习《弟子规》这一国学典籍,明确其中思想含义。
2、开展一次国学诵读会。
诵读会上同学们要积极投入,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诵读。
3、开展一次《由……想到的》故事会。
同学们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片段展开理解,畅谈自己由此想到的方方面面,这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品性修养。
4、开展一次《国学思想的优与劣》辨析会。
辩论会上双方可以各抒己见,所持观点要有理有依据。
5、办一份手抄报。
学生不可以对文字进行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得以合适的应用。
6、开展一次《和父母同读一段文》交流会,会议上学生和家长一起畅谈自己对同一段文字的理解,这将加强两代人思想上的沟通。
二、书写毛笔字,提高思想境界
1、校本课上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毛笔字的书写练习
2、练习之前对基本笔画进行简单的指导,在赏析中得以区分不同写法的不同韵味。
3、加强师生之间的、生生之间的交流;注重小组内的交流和全班内的交流,让评价机制活跃起来。
三、学习国学精华,传播传统文化
1、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使其对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2、注重引导学生在家庭中宣讲国学,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庭中普及。
喜看“国学”进校园 传统文化润童心
喜看“国学”进校园传统文化润童心走进新桥小学,阵阵传统文化的熏风扑面而来,国学课堂书声朗朗,小学生人人会说《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会背诵古诗文;学校校园、教学楼墙壁上悬挂了精心制作的竹简式圣贤、先烈的名言警句、唐宋诗词100多条,还挂有京剧脸谱、剪纸艺术、中国结、文房四宝等艺术作品。
让学生举步移目都能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的言行。
浓浓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如入芝兰之室,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陶冶,行为受到规范。
在这里传统文化已成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凸显了该校的办学特色,同时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更大成绩。
因此,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班主任专业化管理先进校”;自治区“文明单位”、“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先进集体、“自治区教科研基地”;海区“创一流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更新观念大胆尝试自编校本课“国学”教材新桥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小学,有1——6年级24个教学班,65名教职员工,1160名学生。
该校近年来,在“依法办学、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争创一流”的思想指导下,除努力完成规定的教学课程外,大力研发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国学”教材,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其中圣贤文化则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开展“国学”进校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编写校本课“国学”教材,在一味偏重文化知识、忽视德育的今天是十分需要的。
它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需要,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需要。
“国学”中的“仁义礼智信”“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论述,与当前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是一致的;与开展”三好、四不、五个做”教育活动也是一致的。
它是当代青少年甚至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教人存身立世、修身养性的不二准则,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最好启蒙教材。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主讲教师:各年级班主任教学材料:经典《弟子规》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6课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具体方案一、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经典诵读资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方法:1、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4、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促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情感与价值观: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3、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4、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实施背景及意义国学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逐渐淡化了对国学课程的重视和传承,导致学生文化素养的缺失和道德素质的下降。
因此,开展小学国学课程教育,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尊师重道、崇德向善的优秀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内涵,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寻求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4.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培育爱国情感、感恩情感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大学、小学经典诵读:广泛引入儒家经典、古代诗词及其他文化经典和优秀名著,鼓励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或背诵,使学生熟知国学经典。
2. 国学绘画: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美术及国学内容,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素材的运用技巧,提升其审美能力和艺术造诣。
3. 国学手工艺:学生应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技巧,如剪纸、刺绣、泥塑等,上手实践提升手艺水平,并巩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4. 中国传统剧目欣赏:学生透过欣赏中国各个地方的传统剧目,了解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各个方面,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5. 中华文化艺术: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中华文化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武术等,体验并享受中华文化艺术魅力。
6. 传统风俗文化:学习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传统风俗规矩等,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7. 中华文化名人漫谈:通过学习各个时代的文化名人及其成就,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名人的思想及其贡献,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演讲法:通过演讲的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文化;2. 实践法:通过参观、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实践中华文化;3. 故事法:通过形象的讲解和生动的故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经验;4. 阅读法:通过精选优秀的中华文化读物,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国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塑造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升学生对国学的认知和理解,本校制定了以下的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使其能欣赏中国古代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以中华传统美德为指导。
4. 培养学生继承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展示。
二、课程内容安排1. 国学基础知识学生将学习国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经典书籍、古代名著、古代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将学习国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其对国学的探索和研究能力。
2. 经典诵读学生将通过经典诵读,朗读古代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诵读内容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
3. 传统文艺欣赏学生将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戏曲和美术等艺术形式。
通过欣赏和学习,学生将了解传统文艺的特点和内涵,培养其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4. 传统礼仪教育学生将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和礼仪仪式,培养学生的社交礼仪和道德修养。
同时,学生还将进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知。
5.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学生将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美食制作等。
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课程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国学知识、经典著作、传统艺术等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 学生参与式教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体验能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小学国学班培训计划记录表
小学国学班培训计划记录表时间:2021年9月1日-2022年6月30日地点:XX小学国学班教室目的:培养学生对国学文化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训内容1. 国学经典诵读通过课文背诵和朗诵,让学生熟悉国学经典,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2. 国学经典故事阅读选取《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3. 国学经典解读细致解读《论语》、《大学》等经典文本,引导学生探讨古代智慧,并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
4. 传统文化手工艺制作通过制作中国结、剪纸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品,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5. 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在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6. 国学经典演讲比赛组织国学演讲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培训安排周一:国学经典诵读通过老师指定的经典课文,学生背诵并进行朗诵。
周二:国学经典故事阅读老师讲解选定的国学经典故事,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
周三:国学经典解读老师辅导学生阅读并解读选定的经典文本,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周四:传统文化手工艺制作学生进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并进行展示。
周五: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在传统节日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周六:国学经典演讲比赛学生进行国学演讲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
三、培训教师1. 主讲老师:姓名:XXX职称:国学老师职责:负责培训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
2. 助教老师:姓名:XXX职称:国学助教职责:协助主讲老师进行课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四、培训评估1. 日常表现评估每日课程结束后,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积极参与、课堂表现等。
2. 月度考评每月末举行月度考评,对学生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定。
3. 期末考核在培训结束前举行期末考核,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2023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3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中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养和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教育部决定从202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认同感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思辨和综合素养,使其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新时代公民。
二、学科设置1. 国学起源与发展:介绍中国国学的来源、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国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国学经典文学:重点选取中国国学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史记》等,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内容和精神内涵。
3. 国学哲学思想:重点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4. 国学文化艺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5. 国学与时代联系:将国学与现代社会、科技、文化等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国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初中阶段:在初中阶段,国学校本课程可以作为一个选修课程。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经典作品以及思想精髓,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高中阶段:在高中阶段,国学校本课程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扩宽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材编写1. 教材选编:教材内容要覆盖国学起源、经典文学、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选取经典的文献、著作和艺术作品作为教材材料。
2. 内容解读:教材要注重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和思想内涵的阐释,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国学知识。
3. 多媒体辅助:教材可以配备一些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等,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小学国学校本课《大学》教案
小学国学校本课《大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如“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大学》的起源和作者介绍《大学》的起源,讲解“大学”一词的含义。
简介《大学》的作者朱熹及其学术成就。
2. 第二课时:《大学》的基本思想讲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字的意义。
分析《大学》中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观念。
3. 第三课时:《大学》的道德教育阐述《大学》中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如“诚意”、“正心”等。
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圣贤的道德风范。
4. 第四课时:《大学》的政治理念讲解《大学》中关于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如“德治”、“仁政”等。
分析《大学》对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启示。
5. 第五课时:《大学》的人生哲学讲解《大学》中关于人生哲学的观点,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学》的基本概念、思想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圣贤的道德事迹,引导学生学习。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大学》中的某一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大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大学》文本:提供《大学》的原文及注释,方便学生阅读理解。
2. 相关教材:提供与《大学》相关的辅导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3. 古代圣贤事迹:收集古代圣贤的道德事迹,作为教学案例。
4. 视频资料:寻找与《大学》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5.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第一课时:导入:简要介绍《大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国学校本教案
小学国学校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国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国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文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三字经》选读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文意,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朗读节奏,感悟传统文化。
2. 第二课时:《弟子规》选读教学重点:理解经典语句,培养良好品德。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践行弟子规。
3. 第三课时:《成语故事》选读教学重点:了解成语来源,丰富词汇量。
教学难点:学会成语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4. 第四课时:《古诗鉴赏》教学重点:品味古诗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寓意,传承民族文化。
5. 第五课时:《文言文阅读》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领会文言文内涵,感悟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实例,分析解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欣赏教学法:品味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力、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作品展示等形式,评估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情况。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字经》、《弟子规》、《成语故事》、《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等。
2. 辅助材料:生字卡片、图片、音乐、视频等。
3. 教学设施:黑板、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每课时40分钟,每周安排2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国学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国学教育的关注。
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人生哲学和人文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学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开展,我校决定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旨在探索国学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教师国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国学教育探索与实践四、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由校长发表讲话,强调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并对本次活动提出期望。
2. 专家讲座邀请知名国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涵盖国学基础知识、国学教育方法、国学经典解读等。
3. 教师经验分享由我校国学教育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方面。
4. 课堂观摩观摩国学教育示范课,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授课技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国学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6. 总结发言由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国学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五、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校长在致辞中强调,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要高度重视国学教育,将其纳入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学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国学,传承国学。
2. 专家讲座专家从国学基础知识入手,详细讲解了国学在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随后,专家针对国学教育方法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将国学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学魅力。
3. 教师经验分享分享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介绍了如何将国学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等。
教师们分享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 课堂观摩观摩课以《弟子规》为主题,教师通过情景教学、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国学经典活动方案(精选5篇)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优秀的活动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活动方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篇1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将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机整合,让学生与经典为友,与圣贤相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传承国学经典文化,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培养心灵,启迪心智,为了濡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自三月底以来,我校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通过晨读、午诵、暮省的学习,“将帅伟人故里行”户外实践活动中集体诵读大展示,“情系玉树”现场募捐时的接力诵读展示,活动已初见成效。
为了总结并推进先进经验,加强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学校决定,将于五月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汇报表演。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相伴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二、活动对象初20xx级、20xx级全体学生三、时间与地点五月底,体育馆或体育场四、内容与形式(一)初20xx级:1、内容以《弟子规》为主。
2、以班为单位集体现场抽签诵读《弟子规》部分内容(四个部分),每个班诵读时间在2分钟以内。
3、每个班以《弟子规》中的某句或几句话为主题进行创作,以短剧、小品为表现形式,内容要健康向上。
4、每班选送1个优秀短剧或小品参赛。
5、参赛短剧或小品演员人数为全班总人数二分一,节目不超过四分钟。
(二)初20xx级:1、内容以《声律启蒙》为主。
2、以班为单位现场抽签集体诵读《声律启蒙》部分内容(六个部分),每个班诵读时间在2分钟以内。
3、选择经典的古诗文内容进行表演,表演形式可以是配乐(表演、现场书法、国画)吟诵,歌唱,舞蹈,情景剧等,内容要健康向上。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分析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分析一、指导思想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并推动“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目的意义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初步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使小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不断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2、弘扬人文精神。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在背诵中提高境界、多样内涵、开阔眼界、净化灵魂、启迪智慧,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力行人格、诚信品质等,使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助推学生的生命崇尚,推动人与自然发展。
3、加强思想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学生吸取不竭的精神营养。
4、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通过背诵开拓学生的科学知识层面,体会汉语语言的魅力,培育学生对文学的嗜好,奠定坚实的文字功底,提升自学能力,为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三、活动内容1、背诵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为主题的中华背诵诗文或小学教材中发生及所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此次背诵形式不减半,须采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少于8人(不含演奏),严禁舞者,表演时间不少于5分钟。
2、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向同学们经典文学作品。
每位同学选择其中一本阅读后写一篇读后感,经指导老师点评后,20xx年2月10日每班推荐3篇参评,校大队部将组织评选优秀读后感。
3、背诵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中华背诵诗文或中小学教材中发生及所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例如《三字经》、《论语》等)此次背诵形式不减半,须采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少于8人(不含演奏),严禁舞者,表演时间不少于5分钟。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国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精华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提升教师对国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推动国学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开展,我校于2023年X月X日开展了以“国学”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国学的认识,增强国学教育意识。
2. 深入挖掘国学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 探讨国学教育在教学中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国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活动内容1. 国学知识讲座活动伊始,我校邀请了著名国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专家从国学的起源、发展、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教师们对国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 国学教育案例分析接下来,教师们围绕国学教育案例进行讨论。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教师们发现国学教育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养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认识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国学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 国学教育经验分享活动中,几位具有丰富国学教育经验的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教学心得。
他们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课堂氛围营造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国学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
4. 国学教育研讨在研讨环节,教师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如何将国学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2)如何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3)如何提高国学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讨论,教师们达成共识:国学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 国学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将国学教育融入教学,活动最后安排了国学教育实践活动。
教师们分组进行讨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国学教育活动,如:国学经典诵读、书法比赛、传统节日庆祝等。
四、活动总结本次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教师们在活动中收获颇丰,对国学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活动总结:1. 提高了教师对国学的认识,增强了国学教育意识。
小学国学特色课程校本研究与实践
加强与国际教育界的交 流与合作,促进中西文 化交流与融合,提升国 学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国学特色课程的创新方向与挑战
创新方向
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挑战
如何平衡国学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文化性与实践性,以 及如何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和教育水平,都是国学特色课程 面临的重要挑战。
国学特色课程的推广价值与意义
培养文化自信
通过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 感和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促进教育公平
推广国学特色课程,可以丰富小学教育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和视野,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公平。
推动社会进步
国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 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效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班学生的观察和测评,分析国学特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并对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05
国学特色课程展望
国学特色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国学特色课程将不断丰 富和多元化发展,涵盖 更多的文化领域和学科 ,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 的需求。
信息化整合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推动国 学教育的普及和深入。
文化交流能力。
国学特色课程内容
经典诵读
选取《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论语》等经典国学作 品,让学生进行诵读和背诵。
国学精粹
选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如唐 诗、宋词、元曲等,让学生欣赏和 领悟。
历史人物
介绍中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孔 子、老子、诸葛亮等,让学生了解 他们的生平和思想。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复习
1.教师带领全体学生诵读前四次课《千字文》的内容,并在同时纠正错误
2.教师单独提问《千字文》中字的意思和读音
课堂诵读
新授《千字文》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学生看课文标注生字、新词、难点
2.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生字和新词
3.教师讲解生字读音,学生跟读
2.能够吸收汉代的礼仪文化
3.热爱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识记《千字文》的生僻字
2.《千字文》原文解释译文
3.汉代传统礼仪文化
教学难点
1.《千字文》的内涵
2.“卧冰求鲤”故事的道理
3.《千字文》的解释
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观看视频;课堂诵读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PPT课件;视频
观看视频
总结
1.教师作课后总结
2.布置手抄报和小短剧作业
板书设计
千字文
墨 履 夙 1
虚堂习听 福缘善庆 2
卧冰求鲤 3
坐容 立容 行礼 迎宾 宴请 4
国学校本课程教案
课 题
国学经典诵读
案 序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能复述“卧冰求鲤"的故事
2.能独立翻译《千字文》“墨悲丝染—-如松之盛”部分
3.能够尝试背诵《千字文》
知识目标:
1.能识记《千字文》涉及的生僻字
2.了解传统汉代的优秀礼仪文化
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将小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观看flash动画
课堂讨论
学习传统文化
1.教师介绍汉代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初步了解汉代的文化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国学与国人
活动目的:通过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拓宽教师视野,深化教师思想境界,提高知识水平与自身修养。
活动时间:2017年3月25日
主持人:***
参与:全体教师
活动记录:***
一、何谓国学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
“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
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
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
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但是定义仍然需要学术商榷,未得到确定定义。
国学内容: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
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
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
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
小六艺
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
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
大六艺,就是六经。
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
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
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
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国学是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核心,历代有《黄帝阴符经》、《老子》、《庄子》、《郁离子》和《素书》等诸子百家的经典。
第三部分:诗赋。
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
《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
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
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
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
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
国学机构“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书院等。
近些年,适应“国学热”也建立了一些相应的机构。
国学经典: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二、学习国学的用途和好处
学习国学,可以让你知书达理、文质彬彬、豁达友善,武的部分让你神清气爽、身健体康、神采飞扬。
这是学国学的好处。
至于用途,第一是修身养性,明白并践行仁义礼智信,个人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受到他人的敬重与喜爱;第二是知人性明事理,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能很好地处理自己
的人生问题及人际关系问题;第三是懂天地通古今,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这样的学识能力在工作生活中,岂不无往而不利?第四,可以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并常有使人羡慕嫉妒恨的精彩表达,能大大增强你言谈的说服力与影响力。
三、国学的基本内容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四、人生修养的精义
国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最璀璨的结晶,只是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慢慢陨落。
现在社会功利主义盛行,无信仰精神缺乏支柱的大众活的很痛苦。
学习国学让社会回归真、善、美,姑国学文化精义就是儒学真、善、美的标准及实践。
现代人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改言、改性、改心。
2.要受教、受苦、受气。
3.要思考、思想、思虑。
4.要敢说、敢做、敢当。
一个人的魅力体现在修养上,而修养通常来自细节。
行
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魅力。
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学会识大体,拘小节,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营造和谐环境,从而成就自己的魅力人生.
五、人生修养的七个步骤
《大学》有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我们人生修养的七个步骤要做到:
1、知: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知——乃一切生命的本能,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是以“知”为基本前提。
(佛头著粪的故事)
身体之知——知疼、知痒、知味、知音……
精神之知——知善恶、知是非、知美丑、知亲疏……
传统心性之学的核心,乃在于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渠道,全面提升人的知觉能力,这就是“致良知”之学。
《易》云:“知几其神乎!”古人云:“圣人知几,故动无不善”。
(管仲、卫姬的故事)
2、止: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止——知觉的对象。
只有在“知止”上狠下功夫,心性修养才可能得以提升。
世间事,坏就坏在不知止。
不知止,则人生漫无目的,烦恼永无休止。
势不可使尽,势使尽则祸必至;福不可享尽,福享尽则
人必穷;便宜不可占尽,便宜占尽众必远;聪明不可用尽,聪明用尽人必侮;规矩不可行尽,规矩行尽心必繁;好话不可说尽,好话说尽人必易。
止于何处——止于自己的能力、行为和责任半径。
《大学》:“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3、定:无定不慧,定慧等持
定——指定力,乃“知止”所养成的结果,故云“知止而后有定”。
戒、定、慧——佛教的三大学处,戒是基础,定是手段,慧是目标。
三学又以定学为中心,无定则戒律不净,有定则智慧乃生。
定从戒而得。
戒就是知止。
故青年人戒之在色,中年人戒之在名,老年人戒之在财。
4、静:修身惟静,宁静致远
主静——传统的心性修养,无论何种宗派,皆侧重在一个“静”字上。
《道德经》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诸葛亮《诫子书》云:“君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气乃人生之贵相。
每临大事有静气。
5、安:人生之要,心安第一
在儒家而言,心安则“修己”之功已毕,贤人境界期至。
心得安,方可称之为“君子素位而行”,方能体会“孔颜之乐”。
在道家而言,心安方能入逍遥游、得大自在。
在佛家而言,真正心安,就是罗汉境界,说明自度已毕,唯剩下普度众生一事。
禅宗直指心性、明心见性,无非也是“安心而已”。
6、虑:深思熟虑,无怨无悔
虑——思虑,是指人生事业的清醒规划,必以心安为提。
心安方能思虑周全,在心安的前提下,进行深思熟虑,其思考的结果才会圆满无漏。
因为心安,你的智慧光明才能够显现出来,不受情绪、环境的影响。
平常人的思虑,是此心不安的体现。
7、得:因果不虚,人生难得
得——是人生事业的最后收获。
通过“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获得人生理想的成功,是儒家修养的必然结果。
一般人的成功靠运气,不能持盈保泰,失败只好怨天尤人。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得善果,这是真实不虚的人生规律。
以什么样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人生,最终就会收获什么样的结果。
圣贤的人生观,正如孔子所云:“求仁得仁,有何怨乎!”
活动总结
本次校本培训,老师在国学经典丛林中漫步,收获颇多。
细细品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样有哲理的名句对我们学习,事业,人生有很大帮助,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
国学——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今后, 学校要大力推广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老师们走出迷茫,使老师的人生轻松而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