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糕瓣糕鬻瓣麓l

药理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周红,陈晓红,张乐之,李斌,李福涛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400038)

・6I・

[摘要】针对传统药理学教学中药物多、机制复杂,学生觉得难学的状况,我们主要尝试从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和改进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主要从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增加临床药

理学内容的教学,改革考试内容、考察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三方面着手;综合教学方法的实施主要从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701(2005)04—0028—02

医学本科生的教育目标是为临床和基础医学各学科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药理学作为联系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以研究药物的作用、作用机理、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基础医学教育中举足轻重。因此药理学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将来在临床上正确的使用药物、治疗疾病。

针对传统药理学教学中药物多、机制复杂,学生觉得难学的状况,从。一年起,我们在九八级、oo级、o一级七年制药理学教学中,主要尝试从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和改进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

一、药理学教学新体系的建立

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在传统的药理学教学体系中,教师过多强调了教学大纲和对教材的依赖,加之教材越来越厚,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反映负担重,难于掌握和巩固。特别在目前教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如何精选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情况,我们组织教研室的老师编写了一部既突出教学重点、又结合药理学新进展的教学讲义,保留“总论、传出神经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激素类药物和抗细菌感染药物”,适当保留了与军事后勤保障密切相关的抗疟药,删除了性激素等章节,保证了在仅60个学时中完成重点内容的教学。

2.结合临床用药,增加tl占床药理学内容的教学。

在基础药理学教学中,对每一药物的讲授时,多采用从药代动力学、药物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几方面讲授的方法,对与临床结合紧密的药物相互作用和新药的应用介绍较少,学生往往感到印象不深、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老师增加临床药理学的内容,增加临床上正在使用的新药的学习,把新药的来源、作用机制及其作用的强度与老药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重点药物的理解记忆。此外,针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新药研究如火如荼的现状,我们在课程结束之前,开设了2学时有关新药研究与评价的政策法规文件的课程,既满足了学生对新药了解的需要,又强化了教材中重点药物的教学,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普遍反映良好,教师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比单纯,教授基础药理学内容效果更好。2002年和2003年我们补充的临床药理学内容约占总学时的20%。

3.改革考试内容,考察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在以往考试中,我们常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较少考察学生融会贯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授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有相似作用的药物进行比较,对大系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通过结合临床用药进行区分理解。去年在“SAPS”流行期间,我们针对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从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不良反应等多方面区分国家推荐使用的药物之间的不同点,强化了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的教学,同时学生们也牢记了病毒性疾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为此,我们在课程结束考试中,考卷中多选题和问答题中考察基本知识的内容占70%,考察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的综合试题占30%。考试结果显示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踊跃的学生综合试题回答较好,总分也相对较高,反映学生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二、综合教学方法的实施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由于药理学药物名称多、机制复杂,因此医学生抱怨“药理学是基础医学课程中‘黑心’学科”,对药理学学习抱着一种必须学和无可奈何学的一种矛盾心理。面对这种形势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愉快地进行药理学的学习,是摆在我们药理学教学老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主要加强了药物史和药物的重要作用发现过程的介绍,避免老师一上课即讲授一个对学生而言是既陌生又没有亲和力的药物的枯燥教学内容。我们常提示学生要将自己放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有无发现该药物的可能,因此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譬如我们在讲授磺胺类药物时,就用5分钟介绍“百浪多息”的发现,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磺胺类药物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的理解。

2.精选双语内容,加强教学的互动性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五年制以上学生必须有相当比例的双语教学。

・62・

由于双语教学常为重点章节的内容教学,加之学生对专业词汇尤其是药物名称的陌生,因此教师常反映不能在规定的学时中完成教学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在进行抗菌药物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事先告知学生在双语教学课上将请部分同学对英文多媒体内容进行讲解,经过预习后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逐词逐句进行翻译解释,对专业英文内容比较有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翻译中存在普通词汇在专业英语中的特殊使用,增加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我们的调查表明经过互动教学的班级反映双语教学不再枯燥,而且明显增加,对九九级、oo级、o一级七年制教学效果的评估表明,互动教学好的oo级较九九级、o一级双语教学内容考试成绩好。当然,学生参与互动教学的热情与学生整体英语水平有密切关系,在这三级学生中2000级的英语六级通过率最高。

3.联系教学内容、增加病例讨论。

由于学生基本来自高中,没有临床实践过程,在学习药理学之前只知道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即使通过课堂教学后,基本以死记硬背为主,对药物知识的真正理解仍然较肤浅。譬如对阿托品类的作用和副作用之间的辨证关系很难把握,为此我们选择了“药物副作用不应忽视”这一病例,从临床病例讨论中对阿托品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之间的转换有了深刻的理解。

因此将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的典型病例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增加学生对临床药物应用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药物和药理学,为学生提高临床用药的本领与意识奠定了基础。

4.结合新的研究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由于药理学与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发挥创造性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在基础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

育与学生的学习的互动过程,因此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

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首先是教师必须掌握最新的知识,把握药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前沿进展,引导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如对抗炎症药物的教学,如果仅限于糖皮质激素和甾体类药物,则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我们知道炎症,尤其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ns)/脓毒症,是医学领域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有关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的研究是大家关心的热点与焦点。但目前的药理学教科书上只讲述了传统的抗炎药物,对有关SIRS/脓毒症的治疗药物基本未涉及,为此我们在2001、2002、2003年的本科医学生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穿插有关炎症的研究进展,让学生根据SⅡls/脓毒症的发病机制进行治疗措施的寻找,然后对学生提出的治疗措施进行评价,如果某措施已进行研究,但并未取得预期的疗效,为什么?如果某措施未实施,但可能具有可实施性和科学性,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继续钻研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研究。而且针对目前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解决困难的兴趣,让学生各抒己见。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维。

综上所述,我们教研室为配合基础医学综合化改革体系的实施,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和其他兄弟院校药理学教学的经验,结合药理学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尝试,从目前情况看,学生反映较好,当然远期效果如何,仍有待继续研究。

[收稿日期】2004—09

[作者简介]周红(1964一),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等医学基础综合课程的实践研究”NO:1292813032・

(上接第60页)专业修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分析评判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中医学基础内容融入中医护理学范围,将药理学课程改为药物学,与护理学专业素质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重点介绍。使课程内容更加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要。增加专业英语课时,培养学生双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增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相关课程的内容,如:卫生经济学、职业生涯规划、护理文化等,融入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裂痕,增加实践课时。全面重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模拟教学的实验和社会调研,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针对护理四年制本科学生学习任务重,重点内容比例大的现象,在各课程大纲制订中,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核心内容、主要内容、一般内容和参考内容。其中核心内容即“三基”内容,要求教师必须讲清讲透;主要内容是核心内容的扩展,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使学生能熟悉该内容;一般内容可以通过简单引导加自学的形式完成;参考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学。核心内容约占20%一30%,主要内容占30%一40%,其余40%为一般内容和参考内容,努力优化教学内容和结构,使课程内容整体有了较大的调整。

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需求的高校护理人才,必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护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江.新世纪的中医教育理念和趋向与对策[J].中医教育ECM,2001,(3):16—18.

[收稿日期】2005—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