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测量技术与测量的优化方案 刘晓东
专家库 重庆最新
本科 大专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研究生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硕士 本科 本科 研究生 中专 本科 本科 大学 本科 本科 本科
重庆市建筑工 程学院 中国西南设计 院职工大学 长沙铁道学院 重庆大学 重庆建筑大学 东北工学院 重庆大学 重庆建筑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西安矿业学院 沈阳建筑工程 学院 石家庄铁道学 院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建筑工程 学校
工民建 工民建 铁道工程 电气工程 建筑材料 探矿工程 工民建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建材工程 道桥工程 土木工程 道桥工程 矿井建设 建筑机械 铁道工程 地质工程 工民建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 教授 高级工程师
1981 1972 1994 1992 1989 1982 1983 1981 1985 1981 1995 1986 1993 1994 1989 1989 1989 1991 1977 1982 1988 1981 1996 1970
重庆城建集团 重庆对外建设(集 团)有限公司 重庆华硕建设有限 公司 重庆建工第二建设 有限公司 重庆市设计院 重庆市设计院 重庆新科建设工程 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第九建设 有限公司 重庆兴亚建筑工程 有限公司 重庆黄金建设(集 团)有限公司 重庆城建控股(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五一实业 (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三建公司 重庆建工三建公司 重庆建工三建公司 重庆建工三建公司 北京中建工程顾问 有限公司重庆分公 司 重庆一建建设集团 有限公司 重庆市新城开发建 设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江津区江州 工程建设监理有限 公司 北城致远集团有限 公司 重庆永和建筑工程 有限公司 长江重庆航道工程 局 重庆市华升建筑工 程(集团)有限公 司
隧道测量程策划书3篇
隧道测量程策划书3篇篇一《隧道测量程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隧道工程在交通、水利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确保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精确的测量工作至关重要。
本策划书旨在对隧道测量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以保障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二、测量目标1. 准确获取隧道的各项空间数据,包括隧道中心线、横断面、纵断面等。
2. 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偏差。
3. 为隧道的设计优化和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测量内容1. 控制测量:建立高精度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为隧道测量提供基准。
2. 中线测量:确定隧道的中心线位置和走向。
3. 横断面测量:测量隧道横断面的形状和尺寸。
4. 纵断面测量:获取隧道纵断面的高程变化。
5. 施工监测:对隧道开挖、支护等施工过程进行监测。
四、测量技术与方法1. 使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
2. 采用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进行控制测量。
3. 对于中线测量,可采用穿线法、拨角法等。
4. 横断面测量可通过全站仪或传统测量工具进行。
5. 施工监测采用全站仪实时监测或安装传感器进行自动化监测。
五、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1. 测量工程师[X]名,负责测量方案制定和技术指导。
2. 测量技术员[X]名,执行具体的测量任务。
3. 配备高精度全站仪[X]台、水准仪[X]台、其他相关测量设备和工具。
六、测量进度安排1. 控制测量:[具体时间段 1]完成。
2. 中线测量:[具体时间段 2]进行。
3. 横断面测量:与中线测量同步开展。
4. 纵断面测量:[具体时间段 3]完成。
5. 施工监测: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七、质量控制措施1. 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精度。
2. 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测量工作。
3. 对测量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和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对测量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第41卷总目次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第41卷总目次第1期考虑窄路密网布局理念的城市路网容量模型..............................莫琼,廉冠,祁首铭(1)平面交叉口安全风险分析及改善措施研究..............................袁黎,张誉,何娟,蔡尧(7)基于MHPSO优化GRU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王德广,黄浩洋(12)实时信息下公交枢纽内乘客乘车选择行为预测.......................王怀著,杨雨浓,蒋永雷(18)基于Isight平台的某动车组车体牵引梁焊缝应力的灵敏度分析..........王剑,李嘉明,王兆明(23)标准化动车组设备舱螺栓强度分析方法................................李晓峰,孙瑞,颜楷晨(29)落石冲击荷载下车厢顶棚结构动力响应.......................................刘笑,陈秉智(35)地铁列车车厢内不同气流形式下的舒适性.....................................张建平,李桐(39)铁路货车智能化分析与顶层架构方案设计.......................韩俊峰,李华,李立东,何健(43)响应时间与冲击率要求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动力性能影响分析...........................................................李鹤群,高宏洋,侯朋岐,姜静(49)基于记忆合金弹簧驱动的分离弹射装置结构设计.......................关天民,徐露嫡,雷蕾(54)基于Romax的两挡斜齿变速器微观修形分析............舒友,刘志远,孙晓超,张迎辉,何卫东(59)基于遗传算法的螺杆面加工用盘铳刀廓形的计算.....................邓晓云,阎长罡,来星呈(64)基于悄度与谱峭度的铁路轴承性能测试技术分析.......................汤武初,葛洪胜,王依(69)复合混凝土铁路轨枕的防腐蚀性研究.........................................丁江民,张弦(74)352226X2-2RZ轴承渗碳内圈剥离失效分析.....................安立愿,李朋,刘德义,刘世程(79)溶胶-喷雾干燥法制备多孔氧化铝微球及其吸附性能.........................................刘冰倩,王晶,顾士甲,江莞,郑禹,孙子婷,史忠祥(85)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和组分对免耕秸秆还田覆盖的响应................................................高杨,邵帅,张威,王连峰,何红波,张旭东(92)无祚轨道抬升路基动力响应分析..........................邱红胜,付张龙,黄炳善,朱万鑫(97)瞬时荷载作用下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研究..........................张云国,薛祎啥,王云枫(104)列车牵引变流器对外电磁辐射仿真及电磁兼容研究............李康旭,李东辉,李常贤,李阳(110)基于窗函数的自相似性时变Hurst指数估计方法研究...................刘兆羽,盛虎,张婷婷(116)第2期考虑交织影响累积效应的交通流模型.......................吴中,吴琼,江懿,张津玮,杨海飞(1)基于爛权-AHP混合约束锥的DEA法在城市客运枢纽评价中的应用……陈宾齐,左忠义,冯晓静(6)考虑多因素的中欧集装箱货物运输方案研究..................................刘迪,徐金辰(11)时速250m以上货运动车组货运产品设计问题研究........张志荣,王娜,燕春光,阿娜日,王啥(17)CRH380BG型动车组塞拉门主锁故障分析及改进...............郝增涛,郭丹阳,张晓明,李冬(24)轻型铁路货运车辆刚柔耦合振动非线性影响研究........高辉,朴明伟,李特特,岳耀倩,刘阿魁(27)八叉树PagedLOD大规模三维模型可视化研究……周韶泽,李岩,张永辉,于建国,李向伟,兆文忠(33)基于响应面法的制动盘表面沟槽几何参数优化设计...........................................沙智华,李彩霞,刘宇,马付建,杨大鹏,张生芳(38)齿形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孙屹博,胡贺贺,余俊男,赵广(44)鼠笼式同心磁齿轮结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韩菁,石运卓,刘艳龙,葛研军,杨均悦(49)不同厚跨比铝蜂窝吸能特性数值分析及优化.................刘勇鑫,秦睿贤,陈秉智,于喜年(56)电火花线切割循环单向走丝机构的优化设计...................郑君民,张国靖,张博,孙秀元(61)SLM轻量化试样力学性能实验与分析................................单丽君,吴斌,关天民(66)6自由度喷涂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侯彦凯,谭晓东(72)掺醇燃料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王海峰,李士杰,谢斌,韩斌(76)贝氏体辙叉钢的激光熔覆研究..............................................潘鸿飞,刘芳(82)机械加工磨削铁粉除磷试验研究..................................刘欣,许芝,费庆志,叶明(86)水性环氧树脂降解菌的驯化培养及筛选鉴定......李竺芯,樊迪,刘建宽,薛清月,于海航,阎松(90)基于BPEL的Web服务组合测试路径生成.....................................徐克圣,王兰(94)霍夫变换和Faster-RCNN铁轨上行人检测方法...................张丽艳,韩熠,赵艺璇,刘健(100)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锂电池SOH估算..............................邹娟,徐升荣,曾洁(104)四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有限差分法研究.....................张继红,李永菲,王洁欣,梁波(109)具有三点非线性边值问题的三阶非线性方程.......................................王国灿(113)具有线性扩散作用的生物退化模型解的存在性...................汪颖,高馨,王洁欣,梁波(115)一类非线性四阶偏微分方程的数值结果.................梁波,王洁欣,李永菲,张继红,汪颖(118)第3期交通事故下的交通波特性分析一以广州市机场高速公路为例......................................................冯树民,年东,祁首铭,邱磊,叱干都(1)城际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对站点服务可达性的影响............................宋泽埜,张帆(7)锥台点阵吸能装置在整车碰撞中的建模研究..........................孙彦彬,徐天时,马思群(12)3000马力混合动力机车多部件通风冷却系统研究.................韩亮,崔洪江,高凤,邓纪辰(17)纤维角度对CFRP材料超声磨削性能的影响分析...........................................马付建,亓博超,刘宇,杨大鹏,沙智华,张生芳(22)基于PSO-OTSU算法的金属工件高光处理……费继友,汪政,李花,刘芝博,姜维,刘晓东,张俊飞(28)非合作目标视觉位姿测量与地面验证方法.................林婷婷,江晟,李荣华,葛研军,周颖(34)V型多缸柴油机曲轴动平衡当量环质量计算及分析............朱生长,卢耀辉,王子豪,何宇(41)基于高压气体弹射释放技术的载荷分离运动仿真分析……李晓东,渠弘毅,高婷,王蕴宝,张贻进(46)搅拌头几何对AZ91镁合金搅拌摩擦焊温度场及材料变形的影响........高月华,潘杨,刘其鹏(51)回火工艺对K110冷作模具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张木,沈长斌,高云天(58)离子交换树脂法制备ZnS/Ag2S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应用............王莹,周晓慧,李刚(62)丁烯醛生产废水湿式催化氧化处理技术研究............................华庆亮,陈瑜,张寿通(68)基于改进群组与模糊软集的深基坑开挖过程安全风险评价...................王洪德,余健宇(71)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杨川文(78)早期受冻混凝土浆体孔隙结构试验研究.......................................朱勇,胡晓鹏(82)MP-5薄层罩面在水泥混凝土桥面“白改黑”中的应用研究……唐伟,詹贺,王饪莹,李宁,徐鹏宇(87)550kV隔离开关的电场仿真分析............姚永其,王志刚,张国跃,李丽娜,王正奇,董华军(93)大功率并网逆变器多采样控制研究...........................................周成,江宏玲(97)一种改进惯性权重的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谷晓琳,黄明,梁旭,焦旋(102)基于空间序列级联的停车场场景语义分割算法..............................贾世杰,丁丽珠(107)机器人行业企业运行的系统有机性测度分析.......................赵丰义,楚慧杰,贡子然(114)第4期虚拟轨道列车车体技术研究..................................................周伟旭,李永宽(1)高速动车组碳纤维材料车头连接结构及强度分析..................................许鹏,许睿(5)高速动车组设备舱动应力试验研究..................................夏东伟,于庆斌,曲涵笑(9)复杂焊接结构焊缝强度评估方法及应用..............................薛宁鑫,程亚军,张春玉(14)基于非线性接触算法的设备连接强度及随机振动分析...............王璐,方吉,刘艳文,周坤(19)矩形管接头疲劳失效位置预测及应力因子分析.......................谢素明,熊子斌,牛春亮(24)基于新型复合材料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地板降噪研究........蔡明君,张怀强,夏东伟,周诗宁(29)轨道交通车辆被动安全防护标准体系设计准则与方法研究..............刘青波,侯本虎,王雷(34)铝合金车体城市轨道车辆地板防火结构设计.....................李鹏飞,蔡明君,朱旭,吕涛(39)提高铝合金车体防火性能的方法研究.......................陈煜,刘永兵,刘小霞,张倩,张军(44)某地铁车侧翻碰撞安全性分析..............................敖建安,赵国辉,周俊先,陈秉智(49)钩缓系统在不同速度条件下各界面吸能特性研究............................侯本虎,刘青波(53)风洞试验地面效应对列车流场结构及气动力的影响.....................刘涛,段大力,余以正(57)机车变流装置功率模块的传热特性数值研究............................李莎,宋智龙,余以正(63)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车顶部位隔热仿真分析与试验..........杨海军,谭文才,李占一,郭英洁(68)隧道内运行城铁车辆的声学性能分析.....................................李博,李新一,高阳(73)城际动车组噪声控制技术研究............李泽宇,邢海英,周伟旭,蓝兴远,刘雪梅,曹长业(78)煤炭漏斗车车体隔板加强板裂纹分析与改进.................赵天军,赵金凤,王孝东,李晓峰(82)高速动车组排障器结构轻量化研究...................孙业琛,孙丽萍,王玉艳,曾子铭,卢佳妮(86)基于多体动力学的17型车钩防跳性能研究..........孟庆民,韩朝建,金朋迪,郭宏远,卢碧红(90)基于动力学理论的轨道车辆设备安装弹性元件参数设计及应用...............刘春艳,滕万秀(95)基于位移控制的可实现车钩碰撞精确解锁装置研究...................姜士鸿,金辉,孙文跃(100)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承载部件的设计.................王明举,李博,周伟旭,徐博雅,李天亮(106)基于DE和LDUM的结构体系可靠性分析.......................田宗睿,李永华,石姗姗(109)基于Anylogic的转向架生产工艺仿真及评价黄晋,陈文杰,姬帆,郭瑞军,马思群,霍宗达(115)第5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控制仿真与优化.................陈慧,汪波,朱江斌(1)区域轨道交通对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影响研究...................陶子予,吴佩秀,倪少权(8)高速公路乘用车出行空间分布及行程特征研究..........................马健,肖润谋,王博慧(14)基于禁忌搜索算法的铁路客运站到发线运用计划编制研究.....................徐晶,李季涛(20)基于有限元和动力学方法的地铁碰撞吸能研究.......................敖建安,徐元志,陈秉智(29)100%低地板轻轨车辆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研究...................吴英帅,宋旭东,夏野(34)基于APDL的摆线针轮传动小周期动态啮合仿真分析......孙晓超,张迎辉,卢琦,崔迪,何卫东(40)基于有限元法的静载下滚滑轴承内部载荷分布及应力研究……魏延刚,徐荣浩,刘彦奎,肖润梅(47)调心滚子轴承合套精度的测量误差分析与优化............................张恩赫,杨亮,孙啥(52)某柴油机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抽瘪原因初探..............................孟萌,张秀娟,金苗(58)基于MQ7传感器测量CO浓度补偿方法与实验研究........李花,姜维,刘晓东,费继友,曲春蕾(62)基于棘爪结构的数控机床料仓设计..........................杨继盛,冯雨,武欣竹,王凯,刘强(67)基于碳纤维/碳纳米管新型气体扩散层的制备..........................舒清柱,丁伟元,赵红(71)海绵铁与铝酸钙粉协同活性污泥强化除磷效果研究..........马紫怡,许芝,费庆志,白茹,李林(78)基于SD的高铁工务岗位人因失误分析.......................................王洪德,吴含雪(83)高陡岩质边坡安全评价研究..............................刘维,王海涛,庄心欣,李志明,郭涛(88)楼梯间自然防烟与首层房间窗口面积研究.....................................李饪,张亚龙(94)带加强线的直供牵引供电系统故障测距分析.........................................桂林峰(98)高压断路器电机驱动机构数字控制技术研究……柏长宇,钱凯,韩国辉,张国跃,王正奇,董华军(102)基于PSO优化的列车制动模糊PID控制算法..............................曹广帅,冯庆胜(107)气象因素与接触网故障的相关性分析.......................................郝伟杰,李东辉(112) Hu和PHOG特征融合的路面标志识别方法.....................张丽艳,张伟,龙美芳,刘鑫(117)第6期基于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居民就医可达性研究................................潘恒彦,裴玉龙(1)基于强化学习算法原则的出行选择行为建模与仿真..................................赵思萌(6)大连交通大学校门口交通组织优化仿真研究..............何南,李铮,何海涛,徐金辰,金承泽(12)基于Vissim的高速公路网应急事件仿真.......................................郭瑞军,刘森(18)基于贝叶斯Mixed Logit模型的轨道交通统计生命价值评价.....................刘文歌,杨晶(23) 350km/h高速货运动车组制动系统研制...............亢磊,刘琨,肖宇,李松,张笑凡,王志龙(28)高速列车气动特性对桥梁防护墙的响应分析..................................张鹏,杜礼明(35) STX1型驮背运输车刚柔耦合仿真及疲劳分析........魏鸿亮,方吉,李晓峰,周晓坤,贺茂盛(4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地铁司机室外罩仿真分析.................汤海武,田清文,石姗姗,陈秉智(46)高速轮轨有害磨耗形成机理及其反馈负面影响研究........方照根,郭宸,朴明伟,李国栋,范军(51)宜线型Halbach阵列永磁悬浮装置研究.................葛研军,关成平,潘林,鞠录峰,刘永攀(57) TPEE弹性元件与楔形机构组合式缓冲器的运动分析魏延刚,张媛,司马娅轩,王睿嘉,宋亚昕,宋海超,李维忠,张慧斌(63)准零刚度电磁隔振器设计及参数优化.....................................赵贺,闫兵,王瀚轩(70)基于多级应力局部加载的路面芯样高温蠕变试验研究..................................江红(75)小直径污水盾构隧道抗渗防腐措施及防腐内衬的选用...................陈喜坤,李宏,陈铁虎(81)开窗条件对室内天然气扩散影响的模拟研究..................................石剑云,潘科(86)基于小波变换和GRU神经网络的系泊缆力预测.......................宋旭东,王雪,伊卫国(91)基于改进AlexNet的复杂背景手势识别方法研究.....................................郭书杰(95)基于弧型谐振器的高密度无芯片RFID标签...................李珊珊,薛严冰,宋智,陈宝君(100)一种表贴式PMSM连续集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研究.......................绳然,曲行行,曾洁(106)改进遗传算法解决带有机器恶化效应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安璐,张鹏,聂宇晨(112)。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选拔赛获奖名单特等奖(6件,800元)1、作品名称:双尾鳍组合仿生UUV参赛作者:金通指导老师:杨基明2、作品名称:全低压超精度扫描隧道显微镜参赛作者:侯玉斌、王霁晖、庞宗强指导老师:陆轻铀3、作品名称:混合左右手传输线馈电网络及天线阵列的设计参赛作者:李园春指导老师:朱旗4、作品名称:正负电子对撞机上产生过程的单圈QCD和电弱修正参赛作者:戴磊指导老师:马文淦5、作品名称:新型生物可降解纳米抗癌药物载体的制备和应用参赛作者:宋文婧指导老师:王均6、作品名称:一种新型钯催化的乙二酸酯酸钾脱羧偶联反应参赛作者:尚睿指导老师:傅尧一等奖(12件,400元)1、作品名称:微型压电陶瓷离心泵参赛作者:马玉婷、管青春指导老师:冯志华2、作品名称:基于PCI总线的2Gsps采样率高速数据采集卡参赛作者:郑伟指导老师:安琪3、作品名称:端到端手机IP电话系统参赛作者:丁宁、龚鹏、宋俊、郑晶晶指导老师:卢汉成4、作品名称:兼容IEEE754标准的浮点单双精度乘累加器的设计与实现参赛作者:贺承浩指导老师:金西5、作品名称:应用于MEMS的“气雾化旋转刻蚀”参赛作者:冯艳指导老师:褚家如6、作品名称:用激光散斑装置观测地震模型及模拟预测地震参赛作者:林宏焘、房昕指导老师:蔡俊7、作品名称:计算机制全息图探究参赛作者:王赵戎、杜志东、陈润指导老师:张权8、作品名称:群落网络上全同振子的同步速度参赛作者:张智指导老师:傅忠谦9、作品名称:基于金纳米颗粒溶胶的半胱氨酸快速检测法参赛作者:吴呈昊、刘彬、于晓芳指导老师:王晓平10、作品名称:DMMP基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参赛作者:项宏发指导老师:陈春华11、作品名称:金鸡纳碱衍生物催化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参赛作者:郭昌指导老师:龚流柱12、作品名称:面向环境友好的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参赛作者:林寿富指导老师:赵定涛二等奖(22件,100元)1、作品名称:地震物探高精度数据采集卡参赛作者:曹桂平指导老师:宋克柱2、作品名称:基于螺旋结构的冲击式微型压电陶瓷旋转马达参赛作者:潘成亮、张祺、芦志强指导老师:冯志华3、作品名称:一种多层光盘数据读写方法究参赛作者:胡衍雷指导老师:黄文浩4、作品名称:微妙级延时触发器的设计与制作参赛作者:任铮指导老师:杨基明5、作品名称:“翼仔”车载嵌入式多功能语音朗读平台参赛作者:项天、赵占祥、李强、王攀、彭波指导老师:金西6、作品名称:片上系统处理器原型验证及硬件实现参赛作者:鄢铭、卞育华、郑迈、陈希指导老师:郭立7、作品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通信协议栈参赛作者:郑杰指导老师:屈玉贵8、作品名称:“手机医生”--基于人体健康的嵌入式监测系统设计参赛作者:钱立兵指导老师:叶勇9、作品名称:基于视频的眼控鼠标参赛作者:邓宏平、张文聪、龚秀峰、朱中的、刘思飞指导老师:李斌10、作品名称:日面边缘日珥自动识别与追踪系统参赛作者:曹浩指导老师:汪毓明11、作品名称:θ调制三进制光学解密参赛作者:易立指导老师:张权12、作品名称:ZnO薄膜分形与形貌的研究参赛作者:邵帅、许娜、李昂指导老师:许小亮13、作品名称:适用于扫描力显微镜的高分辨率测频电路参赛作者:施益智指导老师:陆轻铀14、作品名称:表面活性剂的气相色谱定量方法参赛作者:史朝为指导老师:田长麟15、作品名称:用于癌症治疗的靶向药物输送的高分子纳米载体参赛作者:刘熙秋指导老师:王均16、作品名称:热电核壳异质结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研究参赛作者:章根强指导老师:李晓光17、作品名称:(Y2O3)0.25(Bi2O3)0.75浸渍的(La,Sr)MnO3阴极在以YSZ为电解质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参赛作者:蔡丽丽指导老师:夏长荣18、作品名称:基于原位反应的致密金属氧化物陶瓷薄膜的制备方法参赛作者:毕磊指导老师:刘卫19、作品名称:荧光窗聚光太阳能电池参赛作者:张军指导老师:高琛20、作品名称:我国中部县域技术效率的变迁及财政影响因素分析参赛作者:贾瑞跃指导老师:赵定涛21、作品名称:我国知识产权富集区域政策溢出效应研究参赛作者:袁源指导老师:宋伟22、作品名称:深圳市饮料市场调查参赛作者:詹才成指导老师:徐晓燕三等奖(72件,50元)1、作品名称:新型智能网络交通信号机参赛作者:肖圣兵指导老师:陈锋2、作品名称:铁电阴极用于电子束打孔技术参赛作者:叶景鑫指导老师:无3、作品名称:便携式热灾害实验数据采集系统参赛作者:王德勇指导老师:廖光煊4、作品名称:一种细水雾抑制气体粉尘爆炸实验装置参赛作者:许红利指导老师:王喜世5、作品名称:无人机双稳态可变后掠翼机构参赛作者:董二宝指导老师:杨杰6、作品名称:新型大输出力/力矩微型SMA驱动器参赛作者:董二宝指导老师:杨杰7、作品名称:无限存储容量的音乐播放器--基于租赁方式的无线素质音频服务参赛作者:韦威指导老师:汪秉宏8、作品名称:压电微变形镜多路复用驱动技术参赛作者:马剑强指导老师:褚家如9、作品名称:基于PZT厚膜的MEMS压电超声换能器参赛作者:张晋弘指导老师:褚家如10、作品名称:高性能水下仿鱼推进器参赛作者:颜钦指导老师:杨杰11、作品名称:城市交通微观仿真器参赛作者:韦达利、杨喆、周济指导老师:陈锋12、作品名称:基于FPGA的高速硬件包分类器参赛作者:章涛指导老师:王永纲13、作品名称:基于LRE技术的远距离高速数字传输系统设计参赛作者:商林峰指导老师:宋克柱14、作品名称:基于CORBA的大型天文望远镜观测控制系统框架参赛作者:董健指导老师:金革15、作品名称:基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P2P激励机制设计研究报告参赛作者:郭东、芦珊、马学风、刘大伟指导老师:郑全16、作品名称:基于zigbee协议的农业环境信息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研究与设计参赛作者:车嘉兴、刘东宇、徐征、孙伟、蓝小明、陈振宏指导老师:吴刚17、作品名称: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嵌入式防替考系统参赛作者:王梦辽、赵瑞、于雯、胡校成、姜玉宁、林立指导老师:庄连生18、作品名称:基于内容的图片搜索引擎参赛作者:苗乾坤指导老师:陈国良19、作品名称:Haiku多媒体操作系统的IEEE1394协议栈参赛作者:张纪胜指导老师:周学海20、作品名称:基于状态检测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参赛作者:邱国庆指导老师:张信明21、作品名称:WMN技术用于构建新型地震应急救援无线通讯平台的分析和设想参赛作者:祝恒书指导老师:王海涛22、作品名称:NACS: 一种无线MESH网络中的节点接入控制策略参赛作者:祝恒书指导老师:杨寿保23、作品名称:基于FCD的城市交通信息并行处理及发布系统参赛作者:庞昊、仇东华、孙欣欣指导老师:陈锋24、作品名称:BuckCD() 随书光盘下载系统参赛作者:蔡林、王锐男、郑钊指导老师:无25、作品名称:基于组件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参赛作者:贺雄彪、鲍晓东、胡小驹、吕露、李莹莹指导老师:叶勇26、作品名称:基于特性图匹配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研究及实现参赛作者:孙竞指导老师:岳丽华27、作品名称:论文资源搜索引擎-PaperSo参赛作者:尹培风指导老师:邵晨曦28、作品名称:超对称QCD下top-夸克伴随产生一个-玻色子的辐射修正参赛作者:董川飞指导老师:马文淦29、作品名称:预测北极环境气候变化新方法的探究参赛作者:谷升阳、马千里、夏远明、金石指导老师:刘晓东30、作品名称:激光拉曼光谱鉴别二甲苯三种同分异构体参赛作者:张谛指导老师:霍剑青31、作品名称:高分辨差频产生中红外激光及其精细光谱研究参赛作者:张德龙指导老师:胡水明32、作品名称:扇束X射线源的模拟分析与准直器设参赛作者:刘彦韬指导老师:沈激33、作品名称:“走进光的世界——奥运之光揭秘”科普手册参赛作者:白珍指导老师:明海34、作品名称:基于医学成像探测器的研制参赛作者:郭军军指导老师:汪晓莲35、作品名称: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光的力学效应创新实验探究参赛作者:才伟指导老师:王宪锋36、作品名称:隧道电流的随机共振研究参赛作者:殷嘉鑫、王留军指导老师:蔡俊37、作品名称:温度对拉曼光谱影响的研究参赛作者:刘乃瑞指导老师:霍剑青38、作品名称:自关联超精度噪声测量仪参赛作者:贾志春指导老师:陆轻铀39、作品名称:上转换发光材料NaYF4Yb3+;Er3+的制备及荧光特性的研究参赛作者:任琪指导老师:张增明40、作品名称: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胶束传输小干扰RNA用于癌症治疗参赛作者:杜金志、孙天盟指导老师:王均41、作品名称:关于物种演化的新观点——“基因锁”假说参赛作者:喻嘉指导老师:沈显生42、作品名称:用WORDSPY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参赛作者:徐匆指导老师:陈树新43、作品名称:基于人工转录组件的细胞内合成信号网络的设计与实现参赛作者:詹剑指导老师:无44、作品名称:蛋白质热稳定性突变文库设计参赛作者:李职秀指导老师:刘海燕45、作品名称:Solution structure of Urm1 from Trypanosoma brucei参赛作者:张稳指导老师:涂晓明46、作品名称:神经冲动线形方程组的建立与研究参赛作者:殷嘉鑫指导老师:叶邦角47、作品名称:复式真空电离系统参赛作者:朱逸伦、周指导老师:汪海48、作品名称:趋磁性细菌中磁小体链状结构的模拟合成与形成机制探究参赛作者:刘业如指导老师:陈乾旺49、作品名称: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的合成参赛作者:房昕指导老师:陈春华50、作品名称:钒氧化合物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参赛作者:丁宁指导老师:陈春华51、作品名称:贵金属纳米管和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参赛作者:梁海伟指导老师:俞书宏52、作品名称:(Mn,Al)掺杂ZnO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初探参赛作者:杨玉珏、刘松、姚宝林、丁波指导老师:夏长荣53、作品名称: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的研究参赛作者:许静指导老师:陈春华54、作品名称:磁场诱导下磁性薄膜的化学生长参赛作者:郑逸群指导老师:陈乾旺55、作品名称:固体氧化燃料电池新型阳极研究参赛作者:李磊指导老师:夏长荣56、作品名称:以非粮生物质为原料规模化制备羟甲基呋喃甲醛工艺及设备参赛作者:邓晋指导老师:傅尧57、作品名称:手性磷酸催化的四氢吡咯类化合物的合成参赛作者:张文全指导老师:龚流柱58、作品名称:超细Te纳米线单层膜的组装及性能研究参赛作者:刘建伟指导老师:俞书宏59、作品名称:溶胶凝胶反应中凝胶点的实时监测(硅胶体系)参赛作者:俞明哲、孙玉冰、熊洁、刘才指导老师:张增明60、作品名称:寻租与腐败:理论分析与对策参赛作者:周义人指导老师:张增田61、作品名称:基于经济伦理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型分析参赛作者:岳清春指导老师:张增田62、作品名称: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参赛作者:牛巍指导老师:宋伟63、作品名称:中国农民现阶段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参赛作者:才伟指导老师:无64、作品名称:网络媒体的环境监视功能分析参赛作者:汪臻真指导老师:褚建勋65、作品名称:组织危机传播的制约因素分析:以食品安全危机为例参赛作者:汪臻真指导老师:褚建勋66、作品名称:经济危机背景下理工科大学女研究生就业观调查分析——以合肥地区理工科大学为例参赛作者:燕京晶、万明、戴耀华、江艳指导老师:刘仲林67、作品名称:数字环境下传播学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参赛作者:马可敬指导老师:周荣庭68、作品名称:探索危机下中国中小民企之路参赛作者:余海兵指导老师:刘安69、作品名称: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情况的思考参赛作者:宋云路指导老师:叶勇70、作品名称: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思考参赛作者:唐飞指导老师:胡隆华71、作品名称:论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及消解途径参赛作者:王海恋指导老师:张增田72、作品名称: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化工企业中的应用参赛作者:杨鹏军指导老师:金邦坤优秀指导教师(18名)(按姓氏笔划排序)马文淦、王均、王晓平、卢汉成、冯志华、朱旗、安琪、杨基明、张权、陆轻铀、陈春华、金西、赵定涛、龚流柱、傅尧、傅忠谦、褚家如、蔡俊、优秀组织奖(9个)物理学院分团委、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分团委、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团委、工程科学学院分团委、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团总支、生命科学学院团总支、软件学院团总支、管理学院分团委、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分团委优秀干部(27个)(按姓氏笔划排序)丁国亮、丁宗雷、王海恋、王德勇、邓向允、石朝阳、刘庆、刘芯如、芦志强、李哲、李玉剑、李英明、杨鹏军、时省、吴清林、邱国庆、何学智、邹均庭、苗利博、郑芳、郝俊杰、姚太克、贺小桐、贺承浩、顾振、海子彬、董磊、。
2016年北京工业大学第十七届星火立项结果
桑丽霞 普通
XH-2016-05-19 褚梦婕
生物滴滤塔同时去除乙酸甲酯和环己烷性能研究
刘佳 普通
XH-2016-05-20
赵敏
公交站综合利用装置
张红光 普通
XH-2016-05-21 刘希平
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用于水中染料的吸附研究
谢亚勃 普通
XH-2016-05-22 陈思然
保护电路备用电源装置
孙育英
林杰铵
隧道工作面失稳模式的理论解析和数据分析
李鹏飞
普通 普通 普通
XH-2016-04-19
陈慧明
模块化装配式房屋的节点性能研究
刘学春 普通
XH-2016-04-20 韩一叶 XH-2016-05-01 邹灏然 XH-2016-05-02 伊木然•
伊孜木江 XH-2016-05-03 王玲玉 XH-2016-05-04 吴宏颖 XH-2016-05-05 胡晓瞳
罗强 凡益民 刘斌卓
钢管集束机 梯运推杆工 移动机器人的控制以及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王建华 赵永胜 王建华 赵永胜
林家春
普通 普通 普通
李棒
超小型可穿戴四旋翼无人机设计
朱晓庆 重点
金辰
无轨道运输机器人研制
雷飞 重点
刘涵
基于ARM的四旋翼无人机的定高、自起降功能开发
郑鑫 重点
李珺
基于媒体转换技术的导盲头盔
基于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的钢结构节点疲劳寿命评估
周晖 普通
XH-2016-04-15 田雨毫 预应力双曲抛物面防屈曲支撑工作机理探索与模型制作 孙国军 普通
XH-2016-04-16 XH-2016-04-17 XH-2016-04-18
杨子轩
施工单位人员到位情况表
序号
姓名 杜安源 熊贻良 郭新护 詹小平 蔡为国 郭玉田 李禄荣 程晓桦 刘晓东
职务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项目副经理 项目副经理 质检工程师 质检工程师 试验工程师 试验工程师 测量工程师 测量工程师 内业工程师 计量工程师 路基工程师 路面工程师 桥梁工程师 桥梁工程师 桥梁工程师 隧道工程师 隧道工程师 地质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 财务 安全工程师 安全员 安全员 安全员
未到岗X
到岗 √
休假 ○ 考勤员签名:
பைடு நூலக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1杜安源项目经理2熊贻良技术负责人3郭新护项目副经理4詹小平项目副经理5蔡为国质检工程师6郭玉田质检工程师7李禄荣试验工程师8程晓桦试验工程师9刘晓东测量工程师10赖华平测量工程师11徐友华内业工程师12李建雄计量工程师13郭玉宇路基工程师14吴秀国路面工程师15郭玉禄桥梁工程师16凌德志桥梁工程师17陈海波桥梁工程师18侯维刚隧道工程师19许友球隧道工程师20江一兵地质工程师21吴正军机械工程师22曹明德财务23华为康安全工程师24邱昌玉安全员25凌德飞安全员26郭振王安全员27黄莲环保及绿化工程师施工单位人员到位情况表2011年9月到岗情况说明
环保及绿化工程师
1
2
3
4
5
6
7
8
9
2011年9月到岗情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赖华平 11 徐友华 12 李建雄 13 郭玉宇 14 吴秀国 15 郭玉禄 16 凌德志 17 陈海波 18 侯维刚 19 许友球 20 江一兵 21 吴正军 22 曹明德 23 华为康 24 邱昌玉 25 凌德飞 26 郭振王 27 黄莲 说明: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1. 引言隧道建设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的安全和控制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隧道控制的测量技术方案,该方案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的状态,并根据实时数据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2. 技术原理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主要基于传感器的应用,通过采集各种传感器所测得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隧道内部环境的监测和控制。
首先,需要部署一系列传感器来收集隧道内部各种参数的数据,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烟雾等。
传感器可以采用多种技术,例如红外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以满足不同的测量需求。
接下来,收集到的数据将被传输到数据处理单元,该单元可以是一个专门的服务器或控制器。
在数据处理单元中,数据将被分析和处理,以确定隧道的状态和变化趋势。
例如,利用温度传感器数据可以检测到隧道内部是否有异常高温的情况,利用烟雾传感器数据可以检测到是否有火灾发生。
最后,根据分析得到的数据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例如,当检测到异常高温时,可以立即启动通风系统来降低温度,或者触发火灾报警系统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3. 技术方案的关键点在实施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3.1 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直接影响到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其测量范围、精度、响应速度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以确保能够全面监测到隧道内部的状态。
3.2 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对于准确判断隧道状态和变化趋势至关重要。
在设计数据处理单元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准确判断隧道的安全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3 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由于隧道内部环境可能会发生突发变化,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对于保障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响应速度,并采用高效的控制算法和传输方式,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批准: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乌东德水电站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一标项目经理部二O一四年三月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编制原则1三、工程概况13。
1地形与地貌23.2 地质条件23。
3 地震效应23。
4 主要设计参数3四、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34。
1 隧道监控量测目的34。
1.1为设计和修正支护结构形式及参数提供依据34。
1。
2为正确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施作时间提供依据44.1.3为隧道施工和长期使用提供安全信息44。
2隧道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44。
2。
1隧道监控量测项目44.2。
2监控量测方法44.3隧道测点、断面的布置84。
3信息处理与及时反馈方案94.3。
1数据采集94。
3。
2量测数据的处理94。
3.3量测数据的分析及预测预报94。
4信息反馈与监控104。
4。
1力学计算法104.4.2经验法10五、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125.1项目管理125。
2监控量测工作的注意事项125.3质量保证措施13一、编制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第一标段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等.国家、省部和中国中铁集团有限公司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实施细则等。
我方自行踏勘本标段施工现场和调查周边环境所获得的资料。
我方拥有的人员和机械设备情况、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多年来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和管理经验.二、编制原则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遵守相关施工规范、标准及实施细则,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
根据业主对工程工期的要求,合理地配置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和工程材料等资源,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加强安全管理,采用切实可行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本工程无重大安全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缩短工艺衔接时间,合理优化施工流程.积极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现场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2017年淮阴工学院需填写度报告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基于公共与共享协同的低碳高效出行方案设计 基于冻融技术的秋葵多糖物理凝胶的制备研究
硫化钴光子晶体对电极设计构筑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第一主持人姓名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微生物细胞催化熊果苷区域选择性酰化反应的研究
基于学生校园消费数据挖掘的精准扶贫系统研究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淮安市旅游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于GPRS和Arduino公路桥梁健康监测预警系统 不同氮水平对草莓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凹土基农药微胶囊剂的制备与研究 基于路况监测与分析的智能交通信号调控物联网系统 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旅游市场推广路径与策略研究 “一路一带”沿线国家语言人才需求调查研究 淮安市公交进站停靠时间特性研究 基于GIS的突发事故水环境风险预测与模拟研究 纤维增强PLA3D打印机研发 稻壳灰-石灰改良膨胀土力学性能研究 集装箱通用吊具快速辅助定位装置设计 高住低练模拟系统研制 钛合金表面抗菌及抗血小板黏附双功能化表面构建 城镇化推进中江苏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运河文化影响下的淮安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类型学研究 苏北地区理想化乡村—独立居住模式构建探索 基于大数据的淮安市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化妆品重金属铅、汞、砷综合 检测试纸的设计与开发 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秧苗素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互联网环境下车货匹配优化研究 解磷菌溶解低品位磷矿粉和菌肥制备 全籽粒小麦挤压膨化加工与食品开发 钢渣掺合料混凝土长期性能研究 淮安城市快速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研究与应用 淮安市公交车乘客上下车时间的特性分析 全自动轮胎修毛机的设计 采用半导体致冷器件的CO2激光器用水冷系统
2017年淮阴工学院需填写度报告项目一览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隧洞工程试验检测方案
隧洞工程试验检测方案一、试验检测目的隧洞工程试验检测是为了确认隧洞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隧洞工程的完成和使用。
本方案旨在对隧洞工程进行全面的试验检测,包括地质勘测、隧道质量、结构力学性能、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二、试验检测内容1. 地质勘测地质勘测是为了了解隧洞区域的地层情况,包括岩石性质、构造特征、节理分布等。
通过地质勘测,可以为隧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地质勘测内容包括地质调查、岩土勘察、地质预报等。
2. 隧道质量检测隧道质量检测是为了确认隧洞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隧道内部及周边的构造情况、隧洞内部设施的完好性等。
隧道质量检测内容包括隧道结构检测、检测仪器的选择和布置等。
3. 结构力学性能检测结构力学性能检测是为了确认隧洞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包括隧洞结构的受力情况、变形情况等。
结构力学性能检测内容包括结构受力分析、变形监测、结构损伤检测等。
4.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为了确认隧洞的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包括隧洞内部的空气质量、水质情况等。
环境监测内容包括空气检测、水质监测、环境噪音检测等。
三、试验检测方法1. 地质勘测方法地质勘测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岩土勘察、地质勘测报告等。
地质调查主要包括现场勘察和野外调查,根据野外勘查所得资料,编制地质图、岩土图等,预测地质灾害。
岩土勘察主要包括取样分析和实验室试验,通过岩土勘察获得岩土性质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地质勘测报告主要包括地质调查资料、岩土勘察资料、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等。
2. 隧道质量检测方法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包括非破坏检测和破坏检测。
非破坏检测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质、地下水渗流方向等的监测。
破坏检测主要包括隧道内部构造的检测和立管灌浆的检测。
3. 结构力学性能检测方法结构力学性能检测方法包括结构受力分析、变形监测、结构损伤检测等。
结构受力分析主要包括驻站力和径向压力等的计算。
变形监测主要包括立管变形和沉降的检测。
结构损伤检测主要包括裂缝、变形、腐蚀等的检测。
2009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名单
液压激振装置
太原理工大学
寇子明廉红珍吴娟李军霞卫进高贵军
山西省教育厅
科技进步类
2009-J-2-001
大中型企业绿色照明系统
太原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山西卓克节能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树学峰曹建国郭玮常志祥李志刚姚辉张亮
山西省教育厅
2009-J-2-002
桥隧下伏采空区处治关键技术研究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崔天燮薛文广胡玉亭黄小虎王育田张彦睿李建民吴晓丹边育秀刘轶良
山西省冶金行业办
2009-J-1-004
Φ250mm限动芯棒连轧管生产线成套设备的研制开发及应用
太原通泽重工有限公司、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杨泽郭继保武光明姚建社张霖华朴龙华尹国海冀文生张毅赵智强
山西闻喜银光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李华伦许月旺吴江才王振山白永俊文钰
东亚钳蝎活性短肽的功能及应用研究
山西大学、山西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梁爱华付月君孙毅范晓军许成钢殷丽天
山西省教育厅
2009-Z-2-010
煤基化学品洁净合成的催化基础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
李忠任军樊惠玲米杰郑华艳谢克昌
山西省教育厅
2009-Z-2-011
中枢核转录因子κB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山西医科大学
康玉明杨志明孙要军杨利敏马英和荣丽
李凌昇马建安张赟张健乔惠琳贾东杰张保堂蔡如峰
山西省环保局
2009-J-2-024
MG750/1800-WD电牵引采煤机
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
牛如意郭生龙黄开林谢贵君樊二村张丽明丁志勇杨建乐
山西省机电行业办
2009-J-2-025
隧道工程试验检测计划
隧道工程试验检测计划一、引言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是隧道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隧道结构、材料和设备的试验检测,可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可靠性。
本计划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的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以确保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试验检测内容2.1 隧道结构试验隧道结构试验是对隧道的整体结构进行力学性能评估的过程。
试验内容包括静力试验、动力试验和振动试验。
静力试验主要是通过施加静力荷载,测量隧道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评估隧道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动力试验主要是模拟隧道受到的动态荷载,检测隧道的动力响应和振动特性,以评估隧道的抗震性能和舒适性。
振动试验主要是对隧道结构在振动环境下的响应进行测量和分析,以评估隧道对振动的敏感性和稳定性。
2.2 材料试验材料试验是对隧道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性能评估的过程。
试验内容包括混凝土试验、岩石力学试验和土壤力学试验。
混凝土试验主要是对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进行检测,以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岩石力学试验主要是对隧道围岩的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包括岩石的强度、变形性能和破裂特性,以评估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设计的合理性。
土壤力学试验主要是对隧道地基土壤的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包括土壤的压缩性、剪切性和液化特性,以评估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2.3 设备试验设备试验是对隧道建设所使用的设备的性能进行评估的过程。
试验内容包括盾构机试验、隧道通风设备试验和隧道灯光设备试验。
盾构机试验主要是对盾构机的工作状态、切削性能和控制系统进行测试,以评估盾构机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隧道通风设备试验主要是对通风系统的风量、风速和风压进行测量,以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满足隧道使用的要求。
隧道灯光设备试验主要是对隧道照明设备的亮度、均匀度和色温进行测试,以评估隧道灯光的照明效果和舒适性。
三、试验检测方法3.1 静力试验方法静力试验方法包括传统荷载试验和非接触式变形监测技术。
传统荷载试验主要是通过施加静力荷载,使用应变片、位移计等传感器测量隧道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总目次2020年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39 卷总目次2020 年第1期(总第245期)大直径抽采钻孔在采空区瓦斯抽采中的应用………………………………………………………………贾进章,郭建(1)基于KPCA-PSO-RBF-SVM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模型………………………………………………………温廷新,孔祥博(6) 露天煤场不同粒径煤尘扬尘实验研究………………………………………马明星,荆德吉,陈曦,葛少成,李雪聪(12)页岩气水两相物质平衡方程及其生产预测………………………………………………………周海,王晓冬,吴明涛(18)小净距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与坡体稳定性分析……………………………………宋洋,常泳涛,李永启,刘金明(24)基于APSO-LSSVM模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毛志勇,赖文哲,黄春娟(34)水泥-高钙粉煤灰改良泥炭质土的宏细观试验研究……………………………………张文豪,谢建斌,王卓蕾,王盛(41)CT尺度下冻融岩石细观损伤特性分析………………………………………张慧梅,王焕,张嘉凡,程树范,周洪文(51)井下直流电机车弓网电弧识别方法………………………………郭凤仪,侯星雨,黄捷康,高洪鑫,阮俊义,倪志超(57)电流前馈控制的光伏并网和APF统一控制策略……………………………………………………………汪玉凤,王君(64)零序电流分量改进的多判据融合故障选线定位………………………………………张美金,郐育,才志君,霍耀斌(71)24 V离网光伏发电系统故障诊断仪的开发与实验……………………………………………………………………刘莹(78)单元化悬浮式停车装置设计与承载分析………………………………………………王振江,金路,朱斌,蔡申旸(82)采用区间值模糊数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王甜甜,程奇峰,郭嗣琮(86)多重不确定需求下制造企业多品种生产计划模型…………………………………………………………刘岩峰,张青山(93)执行编辑:焦 丽英文编辑(兼):王怀林期刊基本参数:CN21-1379/N*1979*b*A4*98*zh*P*¥30.00*1000*15*2020-01第39卷卷首三向加载条件下粒径级配对矸石压缩特性的影响………………梁冰,刘晓东,金佳旭,杨逾,汪北方,武鹏飞(99)孤岛工作面强烈动压巷道变形控制………………………………………………………………白璐,詹小凡,邵良杉(107)组合煤岩渗透规律试验研究…………………………………………………吴迪,苗丰,孙可明,王挺,翟文博(113)涡旋气动雾幕控尘装置的研发与模拟分析…………………………………荆德吉,任帅帅,葛少成,孟祥曦,马明星(119)马堡煤矿高位钻孔布置参数的优化分析………………………………………………赵丹,王明玉,贾进章,高鑫浩(127)盖挖逆作法与明挖顺作法施工变形控制对比………………………………陶连金,代希彤,黄美群,张宇,吴晓娲(136)燕子河流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危险性评价…………………………………………叶振南,杨强,李强,张小辉(145)人造沸石吸附解吸NH4+特征………………………………………………………………………………………田艳飞(152)降雨环境下弓网电场噪声时域特性分析……………………………………郭凤仪,李茁恒,唐爱霞,王智勇,周奇(158)QBSO算法在PID参数优化的应用…………………………………………………………………………汪玉凤,王燚增(166)双时间尺度电-气耦合网络动态潮流计算…………………………………葛维春,张明理,王义贺,潘宵,周桂平(172)结构元理论下的模糊Markov决策过程……………………………………………………………任思行,郭嗣琮,曾繁慧(180)不确定需求下内陆集装箱货流分配及网络优化………………………………………王清斌,唐敏,王小强,陈军霞(184)细菌种群增生中具结构化的迁移算子的谱………………………………………………………吴红星,马江山,张芬(190)执行编辑:王 娟责任校对:朱艳华 英文编辑(兼):王怀林期刊基本参数:CN21-1379/N*1979*b*A4*96*zh*P*¥30.00*1000*14*2020-02AHP理论下的煤矿地下水库储水结构稳定性评价…………………………………梁冰,迟海波,汪北方,孙本通(195)低透气性煤层的渗透率试验与瓦斯抽采技术…………………赵维国,王继仁,兰天伟,孙久政,李强,李春生(201)低渗透煤层合增透技术应用……………………………………………………………贾进章,吴禹默,李斌,雷云(208)煤与瓦斯突出missForest-EGWO-SVM预测模型…………………………………………………………邵良杉,詹小凡(214)封闭不补水条件下粉土冻胀特性试验研究…………………………………贾宝新,杨成方,王荷,高宗贤,王坤(219)不同类型粗粒土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高青,何政伟,郝腾飞(226)兰州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的peck公式参数优化…………………………………………………………杨小强,欧尔峰(231)岩土材料CT图像的数字图像相关法………………………………………杨彦从,何向,杨学峰,葛美萱,彭瑞东(236)水力裂缝高度关键影响因素不确定性分析………………………王万彬,陈华生,舒明媚,张景轩,魏晓琛,韩弘驰(245)交流继电器熔焊现象实验分析……………………………………………郭凤仪,张跃辉,王智勇,李颖,王喜利(259)计及电动汽车的综合能源系统概率潮流计算………………………………葛维春,梁毅,潘霄,王义贺,周桂平(265)汽车制动系统温度场及内部流场仿真分析………………………沈达,刘克铭,赵庆鹏,王宝来,朱凌,蔡琳滢(273)改进粒子群算法的传感器网络覆盖分布优化………………………………………………………………王婷,隋江华(280)粘弹性旋转梁的分数阶模型及其数值算法………………………………………………………冯君尧,陈一鸣,王磊(287)执行编辑:曾繁慧责任校对:朱艳华英文编辑(兼):王怀林期刊基本参数:CN21-1379/N*1979*b*A4*98*zh*P*¥30.00*1000*14*2020-03排烟状态下隧道火灾温度及烟气流动实验研究…………………………………………………玥周西华,赵小,白刚(279)桩基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扰动影响……………………………………………………………………王洪德,全浩(285)岩石断面曲折度影响粗糙单裂隙渗流规律……………………………………………………………潘汝江,何翔(293)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煤蠕变本构模型………………………………………………………………………孙艺丹,杨逾(299)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机理研究……………………………………………………………………………杨建辉,张峰博(304) 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包覆过程力学特性………………………………………………谢 苗,张鸿宇,刘治翔,曹丽平(312)夹矸煤层条件下硬岩掘进机刀盘结构优化…………………………………………刘南南,彭继慎,宋立业,王品贺(320)有机复合改性水滑石的制备与表征…………………………………………任德财,于雪,魏丽娜,魏娜,钱镭(327)电弧对弓网系统接触线温度的影响……………………………………………………郭凤仪,谷欣,王智勇,周奇(332)带恒功率负载的Boost变换器非线性控制……………………………………………杨继鑫,王久和,孙石涛,王振业(338)一种双阶段多目标优化的综合能源系统配置方法…………………………葛维春,潘霄,王义贺,刘岩,周桂平(344)三维航摄及激光雷达技术在权籍调查中的应用………………………………………………………………………齐庆会(352)无线体域网高斯拟合节能安全策略……………………………………………………………………………………张大伟(359)基于MVO-SVR-AdaBoost的中国煤炭需求量预测模型…………………………………………………赵硕嫱,邵良杉(366)权重不确定条件下的绿色供应商群评价…………………………………………………………张飞,王国辉,蒋思(375)执行编辑:焦丽责任校对:朱艳华英文编辑(兼):王怀林期刊基本参数:CN21-1379/N*1979*b*A4*102*zh*P*¥30.00*1000*15*2020-04陡边坡技术的边坡形态优化………………………………………………………………………宋子岭,王 振,刘文坊(381)冻结暗挖法在普天基地地下车库中的数值分析…………………………………………………张向东,周林林,徐跃博(390)非饱和黏性粉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贾宝新,李志永,陈 扬,周琳力,刘丰溥(396)变应力幅值下砂岩的单轴循环加载疲劳特性………………………………………………………………杨逾,孙艺丹(403)阻化剂对矿井采空区CO2封存与防火影响……………………………………………孙瑞洁,贾喆,单亚飞,高飞(409)双重预防的安全管理元数据分析与构建……………………………………凌标灿,符飞,王时庆,夏润,王素云(416)车辆碰撞吸能元件的有限元分析与设计…………………………………………………………卢万杰,付华,赵洪瑞(422)条件随机场下的人脸图像融合方法…………………………………………………………………………孙劲光,赵文霞(428)智慧校园隐式用户行为的数据挖掘方法……………………………………………………………………陈万志,赵宇璇(434)变电站环境综合监测移动机器人开发…………………………………………………郭丽娟,陈梁远,唐彬,张玉波(440)一种均衡约束多目标规划正则化方法的收敛性……………………………………………………………陈智博,高雷阜(446)AutoLSTM下的降水量预测方法………………………刘威,黄敏,白润才,刘光伟,成秘,付杰,王薪予(451)FRP+GA在适应性学习系统中的应用………………………………………………………………………麦红,钟育彬(459)双区间熵重映射图像对比度增强方法………………………………………………………………………石乙英,袁学海(465)分数阶粘弹性Euler-Bernoulli梁的数值分析……………………………………………………王磊,陈一鸣,冯君尧(471)执行编辑:曾繁慧责任校对:朱艳华 英文编辑(兼):王怀林期刊基本参数:CN21-1379/N*1979*b*A4*96*zh*P*¥30.00*1000*15*2020-05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煤岩解吸特性试验研究……………………………………梁冰,李桥桥,孙维吉,赵航,尉达(477)长走向工作面巷道煤柱自燃预警及防治技术…………………………………………………………………张春华,姚立洪(483)不同粒径烟煤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特征…………………………………………………………………戴梦嘉,许端平(491)矿井风门等效风阻实验研究及应用………………………………………………………马恒,刘松,刘翔,张遵国(498)皮带运输巷粉尘运移规律实验研究…………………………………………………………魏德宁,荆德吉,齐庆杰,马明星(503)基于EMD的矿井涌水量ARMA预测模型…………………………………………………………齐晓峰,邵良杉,邢雨艳(509)应变控制的软岩蠕变全过程模型及参数估计…………………………………张顷顷,王来贵,张华宾,高锴,冉莉娜(514)损伤比例系数对巷道围岩弹塑性解的影响………………………………………………………………………………牛心刚(519)混合深层协同过滤的SVD++推荐方法………………………………………………………………汪赫瑜,夏航,任建华(524)Spark个性化地点推荐系统…………………………………………………………………黄东,陈光,李海滨,杨朔(533)市区公路交通网络特性及鲁棒性………………………………………………………………………………朱霞,宋伟东(541)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优化…………………………………………………………………………………刘洋,李建军(545)概率区间犹豫模糊集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陈惠琴,黄韩亮(550)直觉模糊蕴涵构造方法…………………………………………………………………………………………石乙英,袁学海(558)执行编辑:杨森责任校对:朱艳华英文编辑(兼):王怀林期刊基本参数:CN21-1379/N*1979*b*A4*88*zh*P*¥30.00*1000*14*2020-06第39卷卷终V ol.39 Annual List of Contents(Number1~6) 2020Number 1(SUM245)Application of large diameter extraction drilling in goaf gas drainage…………………………………………………………JIA Jinzhang, GUO Jian(1)Mine water inrush source identification model based on KPCA-PSO- RBBF -SVM………………………………WEN Tingxin, KONG Xiangbo(6)Experimental study on dust raised from different sizes in open coal yard…………MA Mingxing, JING Deji, CHEN Xi, GE Shaocheng, LI Xuecong(12)Shale gas and water two-phase 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 and its production prediction……………ZHOU Hai, WANG Xiaodong, WU Mingtao(18)Aanalysis of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and slope stability of tunnel section in small clear distance tunnel ……………………………………………………………………………………………………………………………………SONG Yang, CHANG Yongtao, LI Yongqi, LIU Jinming(24)Prediction of height of water flowing fractured zone based on APSO - LSSVM model………………MAO Zhiyong, LAI Wenzhe,HUANG Chunjuan(34)Macroscopical and mesoscopic study on improving peaty soil with cement - high calcium fly ash…………………………………………………………………………………………………………………………………………………ZHANG Wenhao, XIE Jianbin, WANG Zhuolei, WANG Sheng(41)Analysis of meso-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freeze-thaw rock on CT scale…………………………………………………………………………………………………………………………………………………ZHANG Huimei, WANG Huan, ZHANG Jiafan, CHENG Shufan, ZHOU Hongwen(51)Pantograph-catenary arc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underground DC locomotive…………………………………………………………………………………………………………………………………GUO Fengyi, HOU Xingyu, HUANG Jiekang, GAO Hongxin, RUAN Junyi, NI Zhichao(57)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and APF unified control strategy for current feedforward control………………………………WANG Yufeng, WANG Jun(64)Multi-criteria fusion fault line selection for improved zero-sequence current component……………………………………………………………………………………………………………………………………………………………………ZHANG Meijin, KUAI Yu, CAI Zhijun, HUO Yaobin(71)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 of fault diagnosis instrument for 24V off-gri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LIU Ying(78)Design and load analysis of unit suspended parking device…………………………………WANG Zhenjiang, JIN Lu, ZHU Bin1, CAI Shenyang(82)Fuzzy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making method based on interval-valued fuzzy number………………………………………………………………………………………………………………………………………………………………………WANG Tiantian, CHENG Qifeng, GUO Sicong(86)Multi-variety product planning model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ith multiple uncertainties in demand………LIU Yanfeng, ZHANG Qingshan(93)Serial Parameters:CN21-1379/N*1979*b*A4*98*zh*P*¥30.00*1000*15*2020-01The First Issue of Volume 39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com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gangue under three-way loading…………………………………………………………………………………………………………………………………LIANG Bing, LIU Xiaodong, JIN Jiaxu, YANG Yu, WANG Beifang, WU Pengfei(99)Deformation control of strong dynamic pressure roadway in island working face………………………BAI Lu, ZHAN Xiaofan, SHAO Liangshan(107)Experimental study on permeability law of combined coal and rock………………WU Di, MIAO Feng, XUN Keming, WANG Ting, ZHAI Wenbo(113)Development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croll pneumatic dust control device…………………………………………………………………………………………………………………………………………………JING Deji, REN Shuaishuai, GE Shaocheng, MENG Xiangxi, MA Mingxing(119)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layout parameters of high-level boreholes in Mabao coal mine………………………………………………………………………………………………………………………………………………………………ZHAO Dan, WANG Mingyu, JIA Jinzhang, GAO Xinhao(127)Contrast between cover and cut-top down method and cut-cover method for deformation control……………………………………………………………………………………………………………………………………TAO Lianjin, DAI Xitong, HUANG Meiqun, ZHANG Yu, WU Xiaowa(136)Landslide characteristics and hazard assessment in Yanzi River Basin……………YE Zhennan, YANG Qiang,LI Qiang, ZHANG Xiaohui(145)Characteristics of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n NH4+ of artificial zeolite……………………………………………………TIAN Yanfei(152)Analysis of time do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antograph-catenary electric field noise under rainfall environment………………………………………………………………………………………………………………………GUO Fengyi, LI Zhuoheng, TANG Aixia, W ANG Zhiyong, ZHOU Qi(158)Application of QBSO algorithm in PID parameter optimization…………………………………………………………WANG Yufeng, WANG Yizeng(166)Research on dynamic power flow of electric-gas coupled network based on double-time scale……………………………………………………………………………………………………………………………GE Weichun, ZHANG Mingli, WANG Yihe, PAN Xiao, ZHOU Guiping(172)Fuzzy Markov decision process based on structural element theory………………………………REN Sihang, GUO Sicong, ZENG Fanhui(180)Cargo flow distribution and network optimization of inland container under uncertain demand…………………………………………………………………………………………………………………………………………………WANG Qingbin, TANG Min, WANG Xiaoqiang, CHEN Junxia(184)Spectral study of structured transport operators in bacterial population growth …………………………WU Hongxing, MA Jiangshan, ZHANG Fen(190)Serial Parameters:CN21-1379/N*1979*b*A4*96*zh*P*¥30.00*1000*14*2020-02Stability evaluation of water storage structure in coal mine groundwater reservoir based on AHP theory…………………………………………………………………………………………………………………………………………LIANG Bing, CHI Haibo, WANG Beifang, SUN Bentong(195)Permeability test and gas drainage technology of low permeability coal seam…………………………………………………………………………………………………………………………………………ZHAO Weiguo, WANG Jiren, LAN Tianwei, SUN Jiuzheng, LI Qiang, LI Chunsheng(201)Applica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coal seam anti-reflection technology ……………………………………JIA Jinzhang, WU Yumo, LI Bin, LEI YUN(208)MissForest-EGWO-SVM prediction model for coal and gas outburst………………………………………………SHAO Liangshan, ZHAN Xiaofan(214)Experimental study on frost heaving characteristics of silty soil under closed and non-hydrating conditions………………………………………………………………………………………………………………………JIA Baoxin,YANG Chengfang, WANG He, GAO Zongxian, WANG Kun(219)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oarse-grained soil structure on shear strength…………………………GAO Qing, HE Zhengwei, HAO Tengfei(226)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peck formula for shield construction in Lanzhou sand pebble ground………………………YANG Xiaoqiang, OU Erfeng(231)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ethod for CT images of geomaterials…………………………………………………………………………………………………………………………………………………………YANG Yancong, HE Xiang, YANG Xuefeng, GE Meixuan, PENG Ruidong(236)Uncertainty analysis of key factors affecting fracture height……………………………………………………………………………………………………………………………………………WANG Wanbin, CHEN Huasheng, SHU Mingmei, ZHANG Jingxuan, WEI Xiaochen, HAN Hongchi(245)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welding phenomenon of AC relay………………GUO Fengyi, ZHANG Yuehui, WANG Zhiyong, LI Ying, WANG Xili(259)Probabilistic power flow calculation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considering electric vehicles…………………………………………………………………………………………………………………………………………………GE Weichun,LIANG Yi,PAN Xiao,WANG Yihe,ZHOU Guiping(265)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field and internal flow field of automobile brake system……………………………………………………………………………………………………………………………SHEN Da, LIU Keming, ZHAO Qinpeng, WANG Baolai, ZHU Ling, CAI Linying(273)Optimization of sensor network coverage distribution based on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WANG Ting, SUI Jianghua(280)Fractional order model of viscoelastic rotating beam and its numerical algorithm………………………FENG Junyao, CHEN Yiming, WANG Lei(287)Serial Parameters:CN21-1379/N*1979*b*A4*98*zh*P*¥30.00*1000*14*2020-03Experimental study on tunnel fire temperature and smoke flow under exhausting state……………………ZHOU Xihua, ZHAO Xiaoyue, BAI Gang(279)Disturbance influence of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n adjacent existing tunnels………………………………………WANG Hongde, QUAN Hao(285)Seepage law of rough single frac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ortuosity of rock fracture surface……………………………PAN Rujiang, HE Xiang(293)Constitutive model of coal based on disturbed state concept theory………………………………………………………………SUN Yidan, YANG Yu(299)Analysis on mechanism of reinforcing steel cage floating based on cast-in-place pile…………………………………YANG Jianhui, ZHANG Fengbo(304)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vering process of pushing jack of hydraulic support……………………………………………………………………………………………………………………………………………………………………XIE Miao, ZHANG Hongyu, LIU Zhixiang, CAO Liping(312)Optimization of cutterhead structure of hard rock roadheader in coal seam with gangue……LIU Nannan, PENG Jishen, SONG Liye, WANG Pinhe(320)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c composite modified hydrotalcite……………REN Decai, YU Xue, WEI Lina, WEI Na, QIAN Lei(327)Effect of arc on the temperature of contact line in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GUO Fengyi, GU Xin, WANG Zhiyong, ZHOU Qi(332)Nonlinear control of boost converter with constant power load…………………YANG Jixin, WANG Jiuhe, SUN Shitao, WANG Zhenye(338)A two-stage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al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for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GE Weichun, PAN Xiao, WANG Yihe, LIU Yan, ZHOU Guiping(344)Application of airborne oblique three-dimensional aerial photography and lidar technology in efficient investigation of real estate ownership in rural areas………………………………………………………………………………………………………………………………………………QI Qinghui(352)Energy-efficiency security strategy for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 based on Gaussian fitting……………………………………………ZHANG Dawei(359)Prediction model of China's coal demand based on MVO-SVR-AdaBoost……………………………………ZHAO Shuoqiang, S HAO Liangshan(366)Green supplier group evalu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ncertain weight……………………………………ZHANG Fei, WANG Guohui, JIANG Si(375)Serial Parameters:CN21-1379/N*1979*b*A4*102*zh*P*¥30.00*1000*15*2020-04Optimum design on the slope shape with steep slope technology……………………………………………SONG Ziling, WANG Zhen, LIU Wenfang(381)Numerical analysis of freezing underground excavation method in Putian base underground garage…ZHANG Xiangdong, ZHOU Linlin, XU Yuebo(390)Experimental study on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unsaturated clayey soil…JIA Baoxin, LI Zhiyong, CHEN Yang, ZHOU Linli, LIU Fengpu(396)Fatigu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 with different stress amplitude under uniaxial cyclic loading……………………………YANG Yu, SUN Yidan(403)Influence of inhibitors on CO2 storage and fire prevention of mine goaf………………………………SUN Ruijie, JIA Zhe, SHAN Yafei, GAO Fei(409)Analysis and construction of double prevention metadata………………………LING Biaocan, FU Fei, WANG Shiqing, XIA Run, WANG Suyun(416)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design of energy absorbing elements in vehicle collision………………………LU Wanjie, FU Hua, ZHAO Hongrui(422)Face image fusion based on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SUN Jinguang, ZHAO Wenxia(428)Data mining method for implicit user behavior in smart campus……………………………………………………CHEN Wanzhi, ZHAO Yuxuan(434)Development of a mobile robot for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of substation environment………………………………………………………………………………………………………………………………………………………GUO Lijuan, CHEN Liangyuan, TANG Bin, ZHANG Yubo(440)Convergence of a regularizatin scheme for multiobjective programs with equilibrium constraints………………CHEN Zhibo, GAO Leifu(446)The prediction method of precipitation based on AutoLSTM………………………………………………………………………………………………………………………………………………LIU Wei, HUANG Min, BAI Runcai, LIU Guangwei, CHENG Mi, FU Jie, WANG Xinyu(451)Application of FRP+GA in adaptive learning system……………………………………………………………………MAI Hong, ZHONG Yubin(459)Bi-interval entropy remapping image contrast enhancement………………………………………………………………SHI Yiying, YUAN Xuehai(465)Numerical analysis of fractional viscoelastic Euler-Bernoulli beams…………………………………WANG Lei, CHEN Yiming, FENG Junyao(471)Serial Parameters:CN21-1379/N*1979*b*A4*96*zh*P*¥30.00*1000*15*2020-05Experimental study on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rates……………………………………………………………………………………………………………………………………………………………LIANG Bing, LI Qiaoqiao, SUN Weiji, ZHAO Hang, YU Da(477)Early warning and prevention technology of coal pillar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long-strike working face roadway…HANGChunhua, YAO Lihong(483)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tuminous coal colloid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in porous media……………………DAI Mengjia, XU Duanping(491)Experimental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equivalent wind resistance of mine damper………MA Heng, LIU Song, LIU Xiang, ZHANG Zunguo(498)Experimental study on dust transport law in belt transport roadway…………………………………………………………………………………………………………………………………………………………………………………………WEI Dening, JING Deji, QI Qingjie, MA Mingxing(503)ARMA prediction model of mine water inflow based on EMD…………………………………QI Xiaofeng, SHAO Liangshan, XING Yuyan(509)Strain-controlled model of whole creep process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soft rock………………………………………………………………………………………………………………………………………………ZHANG Qingqing,WANG Laigui, ZHANG Huabin, GAO Kai,RAN Lina(514)Influence of damage ratio coefficient on elastoplastic solution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NIU Xingang(519) SVD++ model of hybrid deep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for recommender method………………………………………WANG Heyu, XIA Hang, REN Jianhua(524)Spark personalized place recommendation system……………………………………………HUANG Dong, CHEN Guang, LI Haibin, YANG Shuo(533)Characteristics and robustness of urban road traffic network……………………………………………………………ZHU Xia, SONG Weidong(541)Optimization of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algorithm……………………………………………………………LIU Yang, LI Jianjun(545)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making method on probabilistic interval-valued hesitant fuzzy sets……………………CHEN Huiqin, HUANG Hanliang(550)Construction method of intuitionistic fuzzy implication…………………………………………………………SHI Yiying, YUAN Xuehai(558)Serial Parameters:CN21-1379/N*1979*b*A4*88*zh*P*¥30.00*1000*14*2020-06The End Issue of Volume 39。
探讨高速公路中隧道贯通测量设计的方法
探讨高速公路中隧道贯通测量设计的方法作者:姜国华来源:《地球》2013年第11期[摘要]在高速公路在修建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山地地形的阻碍,因此在施工前应该做好相应的技术设计。
只有做好隧道贯通测量设计,才能够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贯通测量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 U459.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89-2在隧道贯通施工中,为了尽量降低施工投入,一般都会考虑到施工的速度问题、劳力条件和隧道的通风情况,以保证施工中能够缩短施工的工期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所以一般都会采用两个工作面相向掘金的方式来开展施工活动。
在在开展隧道贯通施工以前,一定要谨慎的选择测量方案,并保证隧道贯通测量设计具有可行性。
本文对高速公路隧道的贯通测量设计进行具体的探讨。
1设计隧道贯通平面测量方案在全面的掌握工程各项资料和基本控制点以后,需要对工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进行完善,由于控制测量精度要求较高,工作量和工作任务都较多,所以在测量时必须选用精度高且易于操作的全站仪,在使用仪器以前,应该做好检查和校正工作。
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测量中应该使用一级导线网。
(1)隧道贯通测量的观测方法和具体的精度要求。
洞外平面导线控制测量的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中,需要根据仪器的精度来确定测量方法,一般工程都会使用精度较高的瑞士徕卡型全站仪进行测量;(2)网形平差。
在对洞外隧道贯通控制网进行优化和平差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控制测量优化设计与平差2.13版”。
在根据《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隧道网形平差能够满足相关的精度要求。
2高程测量方案设计在对隧道进行高程测量设计时,需要根据路线水准测量来布局隧道的高程系统,并保证水准点的间距在1~1.5km的范围内;如果工程遇到山岭重丘区,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采用加密布置;隧道口的两端都应该增设水准点。
工程应该根据公路勘测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来布设高程网。
日本交通沉管隧道的发展与经验
日本交通沉管隧道的发展与经验林鸣;林巍;刘晓东;花田幸生【摘要】日本总共建设了约24座交通用沉管隧道,文章根据工作经验及文献调查,将日本的沉管隧道的发展按空间与时间分为国际交流、规模生产、因地制宜和海外建设四个部分进行回顾.讨论了日本沉管项目体现的务实创新及周转使用的工程哲学.%Around 24 traffic-used immersed tunnels had been constructed in Japan.In this paper,based on working experience and literature,the development of Japan immersed tunnel was reviewed as per time and space from four aspects,such a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large scale construction,appropriate work as per the circumstances,and development abroad.Discussions were made on the engineering philosophy such as innovation and reuse in Japan immersed tunnel projects.【期刊名称】《水道港口》【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沉管隧道;钢壳结构;混凝土结构;三明治结构;可持续发展;周转使用;务实创新【作者】林鸣;林巍;刘晓东;花田幸生【作者单位】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珠海519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1日本自1935年建设了20多座交通沉管隧道,从地域上基本可划分为东、西两个区,参考图1。
导向仪在市政道路非开挖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导向仪在市政道路非开挖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7-27T08:42:02.084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21年6期作者:刘晓东[导读] 排水管网普查工作非常重要。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了“海绵城市”的重要性,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做好城市排水系统研究———排水管网普查工作,从而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基础性数据。
同时,排水管网普查工作还可以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运行调度、预警预判、应急处理的管理水平。
刘晓东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800摘要:排水管网普查工作非常重要。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了“海绵城市”的重要性,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做好城市排水系统研究———排水管网普查工作,从而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基础性数据。
同时,排水管网普查工作还可以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运行调度、预警预判、应急处理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导向仪;非开挖;管线探测;深埋管线引言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管线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地下表层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密集,导致越来越多的管线都采用拉管、顶管等非开挖施工工艺进行深层埋设,且多采用非金属管材。
而传统的管线探测方法如电磁法、地质雷达法等仅针对金属管材、浅层管线可以有效准确探测,而对于这类深层管线则没有明显探测效果。
现阶段对于深层管线的探测方法主要包括导向仪探测法、惯性定位仪法、钻孔磁梯度法、钻孔触探法等。
这些非常规探测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但在探测效率及精确定位方面特别是非金属管线探测,导向仪探测法及惯性定位仪的应用要较另外两种方法更加广泛。
那么这两种探测方法有什么区别,在日常生产中我们该如何选择它们来保证精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1非开挖管线施工技术及其特点非开挖技术,即非开挖铺设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利用岩土钻掘设备、通过导向测控等技术手段,在地面以最少的开挖量或不开挖情况下铺设、更换或修复地下管道和电缆的一种施工新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测量技术与测量的优化方案刘晓东
发表时间:2019-08-27T10:50:43.1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刘晓东
[导读] 摘要:自从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当前我国在加强建设城镇化的道路。
中交一公局二公司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自从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当前我国在加强建设城镇化的道路。
正因如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道路工程的不断发展,而与此同时,相关的技术也应该更加先进和稳定。
这也对隧道工程测量技术要求有所增加。
当前,我国在建设隧道工程的过程中,其测量技术还需要相关人员着重注意,从而保障隧道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隧道工程测量技术控制要点控制措施
引言
对隧道工程进行工程测量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其合理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隧道工程的经济效益。
因此,相关部门和单位就应该加强对隧道工程测量技术的重视程度。
本文就对隧道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和优化方案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研究。
一、施工测量技术的相关研究
1.1施工测量技术方案的确立
相关人员应该在施工前对用户所交付的导线网进行反复的排查,从而对施工环境进行了解和熟悉。
此外,工作人员也应该对测量部分进行精密的测量方法,采取更为严密的施工设施,从而使作业场地能够被水准网充分延伸。
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也应该使各方面的测量是严密而准确的,从而减少测量的误差。
此外,设计人员也应该根据用户所提供的工程资料以及测量标志资料,来对导向网、水准网以及其他监控点进行反复测量。
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固定桩的方法,从而使测量的成果是符合相关标准的。
1.2施工控制测量技术
(1)平面控制测量
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测量的控制点,从而布置精密的导线网,同时在设置导线网的时候也应该使导线网的分布是符合实际地形的。
同时,要想达到本标段与相邻标段是贯通的,导线测量的控制点就应该达到两个及两个以上,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控制点对建筑的轴线的测量。
(2)要对高程进行控制测量
工作人员在进行地面高程控制网的布置时,就应该保障其是符合二等水准点下布置的精密的水准网相关要求。
同时,施工人员也应该保证水准点的密度和精密导线点密度大致相同,同时也应该选择离施工场地外的较为稳固的地段,这样能够使水准点的位置更加便于寻找和施工。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最好在洞口的周围设置两个及以上的水准点,并且在进行水准测量的时候,也应该采取往测以及反测的方法。
工作人员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网测和返测两次测量存在较大差异时,就应该进行重测,直到其差距较小时才选择这几次测量的平均数作为测量的结果。
1.3施工测量技术
(1)施工的平面测量
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的测量一般是采取极坐标的方法进行测量。
而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验条件,就可以利用其它已知的导线点作为起始的预算数据,同样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其他放样点的检验。
除此之外,相关人员也可以采取全站仪的坐标方法来进行数据的测量,可以用其他两个已知的导线点来进行放样点的坐标测量。
同样的,工作人员在保障放样点的理论数据与实际测量的数据的差距较小时,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2)施工高程的测量
工作人员在地面或者平面上进行高程测量的时候,主要是采取水准仪和铝合金塔尺来进行相关的测量。
而在进行竖直方向的高程测量时,就应该采取悬吊钢卷尺的方式来进行数据的读取。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也应该进行多次的数据测量,在得到稳定而持续的数据后,就可以取平均值来当作最后检验的结果。
1.4 GPS隧道控制测量技术
为了更好地加强GPS控制点的稳定程度,相关的设计人员就选择在隧道的两端设置一个JYS的已知点,从而能更好的控制隧道的控制点的稳定性。
在进行GPS外业测量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应该选择正确的观测方法,从而对整个观测的数据进行更好的记录和筛选。
此外,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对GPS数据的精确程度的处理。
1.5隧道内CPⅢ平面控制测量
工作人员通过建立自由设站交汇网,从而来对CPⅢ控制网进行测量。
工作人员在进行测量的时候,也应该保证每一个测量点都能够进行多次的测量。
每个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在60米左右,这样所测出的数据也比较精准。
同时,工作人员也应该将每一个控制点的数据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记录。
不仅如此,工作人员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水平角进行测量精度上的区别。
二、隧道工程施工的优化方案
2.1隧道工程施工中开挖现场的优化管理
工作人员在进行隧道工程开挖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超挖以及欠挖的现象。
而要想减少这种问题的出现,工作人员就应该在工作的过程中使操作更加规范。
同时,如果出现欠挖现象,相关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岩层完整,并且岩层的强度和结构都比较完好,那也就可以保证施工是符合质量要求的,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而如果发现岩石的强度超过30兆帕,并且个别地方的欠挖幅度超过了0。
1㎡,那么隧道工程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
而如果出现超挖的现象,那么相关人员就应该对围岩地质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从而做下一步的补救。
工作人员对待不同地质的超挖现象所采取的措施也是不同的。
2.2对施工人员进行优化管理
进行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是进行隧道工程测量工作的关键因素。
但是由于隧道工程的工程测量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较多,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比较复杂,如果工程测量的工作人员不能达到相关的要求,也很可能会造成测量出现问题。
因此,相关企业也应该加强
对工作人员的培养,要选择具有责任心且能力较高的技术人员进行隧道工程的施工。
这样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保证测量的相关数据是准确的。
2.3要对隧道工程测量的仪器进行定期检验
进行工程测量时需要有专门的仪器作为测量工具,因此,要想提高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就应该对测量工具进行定期的检验,从而提升其测量的精准性。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也应该在进行工程测量之前,对相关的仪器进行检验和测试。
并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对仪器进行相关的修正。
2.4测量桩的布置和注意事项
工作人员要想提高隧道测量的精准程度和速度,就应该加强对测量桩的合理布置。
由于隧道洞的施工时间和难度较大,所以测量桩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就将钢筋作为测量桩。
工作人员通常会将钢筋截为30公分一段的,并且在布点的隧道中线的位置进行钻孔,将钢筋放在孔中,但是工作人员也应该注意测量桩布置的牢固程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隧道工程的质量,就离不开要对建设工程进行工程测量。
不仅如此,如果隧道工程没有进行工程测量的话,工程的质量也会没有保障。
因此,相关人员在进行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就更应该加强对隧道工程进行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完善和更新,同时也应该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从而促进隧道工程测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正方.桥隧工程安全监测的光纤光栅传感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刘冠兰.地铁隧道变形监测关键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