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科特欺诈上市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麦科特公司造假问题的分析报告.docx 会计案例

关于麦科特公司造假问题的分析报告.docx  会计案例

关于麦科特公司造假问题的分析报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职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开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监督制度。

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导致我国出现了一连串的造假事件,使诚信危机愈演愈烈。

一、事件回顾麦科特公司2000年8月7日在深交所上市,拥有光学机械、纺织轻化、生物医药、精工电子、投资贸易等五大产业,是全国最大光学生产基地之一。

经查,麦科特利用虚构巨额利润、欺诈上市。

证监会通过对麦科特利润虚假问题调查,查明该公司的问题主要为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虚构成本20789万港元,虚构利润9320万港元。

为达到上市规模,麦科特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先转成资本公积金再转为实收资本,明显属于欺诈上市。

二、案例分析1、麦科特事件的原因主要就在于人的素质缺乏和制度的不完善会计职业人员诚信缺失,缺乏职业道德修养,在利益的链条上环环造假。

在麦科特发行上市过程中,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估师出具了严重失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法律意见书,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劵商参与编制了严重失实的发行申报文件。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事关企业的成败。

诚信从业是会计人员工作的必要前提。

麦科特造假事件突显了严重的诚信危机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麦科特做假案曝光后,再一次引起市场哗然。

究其原因,不仅该企业三年内共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并以此骗得虚假上市的行径让人愕然惊叹;更恐惧的是,在此过程中所有中介机构无一例外地“开闸放水”、“推波助澜”,使这起造假工程发挥到了“极致”。

对在麦科特上市过程中,由会计师、评估师、律师及劵商出具的审计报告、资产评估书、法律意见书及发行申报文件,中国证监会发言人一概给出了“严重失实”的结论,并认定其中有涉嫌犯罪的行为。

会计欺诈案例分析

会计欺诈案例分析

会计欺诈事件一、事件回顾麦科特公司全称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7日在深交所上市,拥有光学机械、纺织轻化、生物医药、精工电子、投资贸易等五大产业,是全国最大光学生产基地之一。

经查,麦科特利用虚构巨额利润、欺诈上市。

证监会通过对麦科特利润虚假问题调查,查明该公司的问题主要为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虚构成本20789万港元,虚构利润9320万港元。

为达到上市规模,麦科特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先转成资本公积金再转为实收资本,明显属于欺诈上市。

二、案例分析1、麦科特事件的原因主要就在于人的素质缺乏和制度的不完善(1)会计职业人员诚信缺失,缺乏职业道德修养,在利益的链条上环环造假。

在麦科特发行上市过程中,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估师出具了严重失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法律意见书,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券商参与编制了严重失实的发行申报文件。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事关企业的成败。

诚信从业更是会计人员工作的必要前提。

麦科特造假事件突显了严重的诚信危机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会计职业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造成把关不严,有法不依。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诱使相关人员弄虚作假,再加上对会计行业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出现了相关从业人员的“开闸放水”、“推波助澜”。

“上市公司编造利润、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等种种制假、造假行为是有其主要目的的。

未上市之时欺诈上市,上市之后骗取再融资资格、操纵市场等。

在这些公司眼里,证券市场是其圈钱的最佳场所,上市公司成了其造假的最好招牌。

”麦科特公司本来是不具备上市资格的,通过虚构利润、虚增股本等手段欺诈上市、盲目圈钱、盲目投资、操纵市场。

麦科特的欺诈事实

麦科特的欺诈事实

麦科特公司全称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7日在深交所上市(代码0150),拥有光学机械、纺织轻化、生物医药、精工电子、投资贸易等五大产业,是全国最大光学生产基地之一。

麦科特上市之初曾被多次举报,早在2000年11月证监会就开始对其调查,但直到2001年8月24日,麦科特突然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现接受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公司正积极主动配合”。

调查原因公告未交代,麦科特公司当时就发布了这样一则内容模糊的风险提示公告,2001年9月22日中国证监会通过媒体发表公开谈话,将麦科特的问题定性为“欺诈发行上市”,对在麦科特上市过程中由会计师、评估师、律师及券商出具的审计报告书、资产评估书、法律意见书及发行申报文件,中国证监会发言人一概给出了“严重失实”的结论,并认定其中有涉嫌犯罪的行为。

一、麦科特的欺诈事实经查,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虚构巨额利润、欺诈上市。

证监会通过对麦科特利润虚假问题调查,查明该公司的问题主要为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 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虚构成本20 798万港元,虚构利润9 320万港元,其中1997年虚构利润4164万港元,1998年虚构利润3 825万港元,1999年虚构利润1 331万港元;为达到上市规模,麦科特将虚构利润9 000多万港元先转成资本公积金再转为实收资本(以便符合上市的要求,达到上市的目的),麦科特的行为明显属于欺诈上市。

更有甚者,在麦科特发行上市过程中,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法律意见书,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参与编制了严重失实的发行申报文件。

二、相关部门及人员的法律责任1.麦科特上市的相关中介机构及责任人员麦科特法律文书制定者: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律师曾文秀、罗浩东、林焕均;麦科特主承销商:南方证券有限公司;麦科特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何佳义、张翠云;麦科特资产评估机构: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会计案例

会计案例

会计案例研究作业答案会计案例研究作业1案例一麦科特——造假的成本案例思考:麦科特案对你有什么启迪?案例分析麦科特做假案曝光后,再一次引起市场哗然。

究其原因,不仅该企业三年内共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并以此骗得虚假上市的行径让人愕然惊叹;更恐惧的是,在此过程中所有中介机构无一例外地“开闸放水”、“推波助澜”,使这起造假工程发挥到了“极致”。

对在麦科特上市过程中,由会计师、评估师、律师及券商出具的审计报告书、资产评估书、法律意见书及发行申报文件,中国证监会发言人一概给出了“严重失实”的结论,并认定其中有涉嫌犯罪的行为。

如此“全面”地追究中介机构造假的刑事责任,在中国证券市场还是第一次。

中介机构本来就是作为一种市场制衡力量来设置的,“勤勉尽责,诚实守信”是其最基本的职业信条,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介机构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条路呢?这与我国证券市场长期监管不到位有关的,即便处罚也不痛不痒打不到痛处,也正因为如此使中介机构视法律为儿戏。

把违规当游戏。

在利益的驱动下,造假者只要将其成本与效益作一比较,总会选择“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并且总会认为该行为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

实际上,社会各界都有此共识。

例如,在麦科特公司事发后,公司9月26日发布的一则董事会公告称;“9月25日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已将相当于9 074万港元的等值人民币划入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以补救公司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转为实有资本等违法、违规的事实。

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对该项资金出具了验资报告。

”就在这一天沪深两市震荡下跌;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弱势特征,但深市问题股麦科特(0150)却大幅上涨,并最终以 6.43%的涨幅列深市涨幅榜之首,引人关注。

一度因上市前3年虚构利润9 320万港元,涉及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虚开进出口发票等问题而被定性为“欺诈上市”的麦科特,大股东此次注入与上市前3年所虚构的利润总额一致的资金,正是这一公告引发该股周三大幅上涨。

麦科特造假案问题及解析

麦科特造假案问题及解析

麦科特造假案麦科特造假案的相关资料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风”来形容。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泛滥是制度缺陷使然,如股权结构的分裂(流通股上市、非流通股不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一股独大)、独立会计师丧失独立性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对近年来影响重大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只包括已查明案件)的梳理,十大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大白于天下麦科特公司全称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7日在深交所上市(代码0150),拥有光学机械、纺织轻化、生物医药、精工电子、投资贸易等五大产业,是全国最大光学生产基地之一。

经查,麦科特利用虚构巨额利润、欺诈上市。

证监会通过对麦科特利润虚假问题调查,查明该公司的问题主要为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的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虚构成本20798万港元,虚构利润9320万港元,其中1997年虚构利润4164万港元,1998年虚构利润3825万港元,1999年虚构利润1331万港元。

为达到上市规模,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转为实收资本,以及倒制会计凭证、会计报表、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

在麦科特发行上市过程中,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法律意见书,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参与编制了严重失实的发行申报文件。

明显属于欺诈上市。

思考题1.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具体背景,分析麦科特造假的原因。

麦科特事件的原因主要就在于人的素质缺乏和制度的不完善(1)会计职业人员诚信缺失,缺乏职业道德修养,在利益的链条上环环造假。

在麦科特发行上市过程中,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估师出具了严重失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法律意见书,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券商参与编制了严重失实的发行申报文件。

案例评析: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

案例评析: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

一、基本案情1.“安然”的神话。

1985年7月,美国休斯顿天然气公司与奥马哈的安然天然气公司合并,成立了后来的安然石油天然气公司。

l5年以后,该公司成为美国、一度也是全球的头号能源交易商,其市值曾高达700亿美元、年收入达l000亿美元。

2000年l2月28日,安然公司的股票价格达到84.87美元(有资料说是90.75美元)。

2001年初,被美国《财富》杂志连续四年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

2.“安然”的轰然倒地。

美国创造了“安然”,“安然”创造了现代神话。

却谁知美梦苦短,一瞬间“安然”大厦轰然倒地: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布其第三季度亏损6.38亿美元;ll月“安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承认,自1997年以来,共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当月29日,“安然”股价一天之内猛跌超过75%,创下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有史以来的单日下跌之最;次日,“安然”股票暴跌至每股O.26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股,其股价缩水近360倍!两天后,即12月2日,“安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其申请文件中开列的资产总额468亿美元。

“安然”又创造两个之最——美国(或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宗的破产申请记录;最快的破产速度。

3.“安然”到底做了什么。

一是在财务报表上隐瞒并矫饰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二是利用错综复杂的关联方交易虚构利润,利用现行财务规则漏洞“不进入资产负债表”隐藏债务,以其回避法律和规则对其提出的信息披露要求;三是夸大公司业绩并向投资者隐瞒公司业务等违法手段来误导投资者。

而世界“五大”会计师公司之一的安达信公司又为其提供了不实的审计报告,从而使“安然”神话套上了“皇帝的新衣”。

二、案例评析(一)“安然”轰倒的原因“安然”轰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媒体认为主要有两点:1.制度腐败:“安然”事件,其实是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制度、现代会计制度、证券及金融市场制度、社会审计制度等存在问题,使内部人滥用职权而没有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麦科特审计失败案

麦科特审计失败案

麦科特欺诈上市审计失败案背景资料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的前身是1993年2月成立的麦科特集团机电开发总公司,这是一家联营公司,四家出资者为麦科特集团公司、中国对外贸易开发总公司、香港新标志有限公司和甘肃光学仪器工业公司。

1994年更名为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1996年,中国对外贸易开发总公司将其持有的30%股权转让给麦科特集团。

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占有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75%的股份。

按照《公司法》及中国证监会公司改制上市的有关规定:非公司制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上市,需要达到以下条件:股份公司发起人至少为五家,连续三年盈利,资产要以历史成本计算,不能通过资产评估增加,否则就要按新设公司看待,需成立三年后才能申请上市。

造假事实不拥有厂房、土地和大多数设备的产权的麦科特(惠州)光机电公司,几乎不可能拥有巨额资产,也达不到上市条件。

实际上,麦科特上市时1.1亿左右的净资产规模,是一个从目标倒推而来的数字。

造假手段一——将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在1993年11月8日至1998年12月18日期间已进口的机器设备由原进口报关价格13450120港元提高到108086735.69港元,价格虚增94636615.69港元,由惠州市海关出具了内容虚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进口货物解除监管证明》,从而确定上述进口机器设备产权归属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所有。

造假手段二——采用倒制会计凭证等办法编造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虚假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使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从1996年到1998年底的会计报表累计虚增净利润84588058.32元人民币,1999年度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继续采用虚增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方法虚增了1999年度净利润40274410.92元人民币。

因此,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1996年至1999年度累计虚增净利润达124862469.24元人民币,其控股母公司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根据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每年虚增的净利润增大本身的长期投资额和投资收益,从而使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截至1999年12月31日累计虚增了净利润113076143.10元人民币。

案例一

案例一

案例一:《财经》杂志2002年6月刊封面文章“麦科特噩梦”一文对麦科特广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麦科特)欺诈发行上市案件进行了调查和剖析。

该案件令人震惊之处不仅在于麦科特造假的规模和程度,更是在于其高层管理人员联手与该公司上市相关的广东某律师事务所、深圳某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某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某证卷公司精心打造了“一条完整的造假流水线”。

根据证监会宣布的调查结果,麦科特为达到上市规模,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凭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 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的销货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 118万港元,虚构成本20 798万港元,虚构利润9 320万港元,并将其中的9 000余万港元转为实收资本。

此外,还有伪造会计凭证、会计报表、隐匿或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的违法现象。

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都是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力量。

麦科特一案中涉及的中介机构全线失守:广东某律师事务所出具的严重失实的法律意见书;深圳某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广东某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最失实的资产评估以及某证卷公司参与编制严重失实的发行申请文件,这不仅对资本市场造成影响,也为这些被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勤勉尽责、诚实守信的中介机构带来挥之不去的阴影。

2002年1月,原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钟某、原某证卷有限公司投资银行深圳部总经理唐某、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练某、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某因涉参与欺诈上市罪名被送上被告席。

同年7月,广东某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郭某、深圳某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吕某、广东某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某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被指控。

案例二:浅议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防止企业包装上市、虚夸资产、扩大利润的现象发生,能为有关各方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作业—案例分析题2013年5月审计失败的案例:麦科特欺诈上市审计失败案背景资料: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的前身是1993年2月成立的麦科特集团机电开发总公司,这是一家联营公司,四家出资者为麦科特集团公司、中国对外贸易开发总公司、香港新标志有限公司和甘肃光学仪器工业公司。

1994年更名为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1996年,中国对外贸易开发总公司将其持有的30%股权转让给麦科特集团。

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占有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75%的股份。

按照《公司法》及中国证监会公司改制上市的有关规定:非公司制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上市,需要达到以下条件:股份公司发起人至少为五家,连续三年盈利,资产要以历史成本计算,不能通过资产评估增加,否则就要按新设公司看待,需成立三年后才能申请上市。

造假事实:不拥有厂房、土地和大多数设备的产权的麦科特(惠州)光机电公司,几乎不可能拥有巨额资产,也达不到上市条件。

实际上,麦科特上市时1.1亿左右的净资产规模,是一个从目标倒推而来的数字。

造假手段一:将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在1993年11月8日至1998年12月18日造假手段二:1999年12月31日造假手段三:1999年12月31日造假手段四:造假手段五:1994年6月18日和1998年7月5日由此,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虚增1.18亿元资产,正好等于其上市时所称其拥有的净资产数量。

这正是实实在在的“空壳公司”。

第三方失职:事件一:2000年春节后,麦科特集团公司有关人士及南方证券的唐胜成“要求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炳南增大对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评估报告》的资产评估值”,郑炳南授意其公司人员陈志红普提了进口机器设备一个百分点的成新率,从而使评估值又虚增了2205136.00元人民币。

事件二:在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招股说明书上,华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认为麦科特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

案例6

案例6

麦科特——造假的成本作为市场制衡力量的中介机构,面对有失诚信的行为,最终选择了“道义放两旁,利字挂中间”的道路。

大股东在案发后将虚拟出的资金补足入账,换取上市资格的保留,无异于以骂名换来大实惠。

在一些欺诈上市案被提请诉讼的同时,麦克特仍能上市的待遇说明了什么?案例介绍麦科特公司全称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7日在深交所上市代码0150),拥有光学机械、纺织轻化、生物医药、精工电子、投资贸易等五人产业,是全国最大光学生产基地之一。

麦科特上市之初曾被多次举报,早在2000年11月证监会就开始对其调查,但直到2001年8月24日,麦科特突然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现接受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公司正积极主动配合”。

调查原因公告未交代,麦科特公司当时就发布了这样一则内容模糊的风险提示公告,2001年9月22日中国证监会通过媒体发表公开谈话,将麦科特的问题定性为“欺诈发行上市”,对在麦科特上市过程中由会计师、评估师、律帅及券商出具的审计报告书、资产评估书、法律意见书及发行申报文件,中国证监会发言人一概给出了“严重失实”的结论,并认定其中有涉嫌犯罪的行为。

一、麦科特的欺诈事实经查,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虚构巨额利润、欺诈上市。

证监会通过对麦科特利润虚假问题调查,查明该公司的问题主要为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 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人30 118万港元,虚构成本20 798万港元,虚构利润9 320万港元,其中1997年虚构利润4 164万港元,1998年虚构利润3 825万港元,1999年虚构利润1 331万港元;为达到上市规模,麦科特将虚构利润9 000多万港元先转成资本公积金再转为实收资本(以便符合上市的要求,达到上市的目的),麦科特的行为明显属于欺诈上市。

更有甚者,在麦科特发行上市过程中,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法律意见书,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参与编制了严重失实的发行申报文件。

5个案例 审计案例解析

5个案例 审计案例解析


六、问题的引申:重铸信用链条
需要“依靠信誉 而生存”的环境 审计关系失衡 治理会计市场
重铸信用链条
并非只有会计师 事务所违规 证券市场每个 环节均要把关 永恒的主题


中天勤崩塌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沦丧的标本

中天勤介绍
中天勤
中天会计师事务所
天勤会计师事务所
深圳中华会计师 事务所
蛇口中华会计师 事务所
麦科特的原董 事长钟伟贤、 总会计师练国 富被关押
广东大正联合资产 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郑炳南被 关押
南方证券的唐胜成、 明大律师事务所主 任律师郭锦凯被关押
华鹏会计师事务所 所长吕润波被关押

二、起诉书
• 1999年1月中旬,在麦科特酒店会议室召开了麦科特集团筹备上市的 第一次中介协调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麦科特集团公司钟伟贤、王平、 练国富、刘国贤、龚娜娜,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唐胜成、黄尚文、周宁、 周镭,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郭锦凯、林焕均、曾文秀,深圳华鹏会计 师事务所吕润波、何佳义、薛大龙和广东资产评估公司郑炳南、傅晓 东、陈志红等人。 • 惠州市检察院的起诉书认定,这次会议“提出并确定先将麦科特集团 光学工业总公司虚假变更为麦科特集团光学有限公司,再改制为麦科 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市主体,并确定通过虚增麦科特光电股份 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的资产和 利润的方法,使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前的净资产达到1.1亿 元人民币”。同时为达到上市条件,还虚增了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 公司的股东由三家变成五家。
虚增的资产主要是长期股权投资金额119309808.31元人民币

虚假《融资租赁合同》 《协议书》、 《进口设备统计表》、 《进口设备清单》 和进口设备发票

麦科特造假案案例分析

麦科特造假案案例分析

麦科特造假案案例分析麦科特造假案是一个典型的管理信息造假案例,也成为企业如何违规操作和失信的反面教材。

该案件发生在近年来,在此案件中,麦科特公司涉嫌提交虚假数据,造假并伪造管理信息,旨在欺骗投资者和监管者。

本文将从案例的发生原因、案例中的问题以及麦科特公司因此受到的惩罚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案例的背景麦科特公司是一家澳大利亚的医疗器械公司,其主营业务是研发及销售体外诊断产品。

2015年,麦科特公司作为新进入美国股市的企业,股票上市后市场表现出色,但很快就遭到了一些投资者及监管者的质疑。

尽管如此,公司却在接下来的数年内持续提高自己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并试图通过增加产品形态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麦科特公司涉嫌提交虚假数据,执行虚假销售、管理和营销行为,以提高其业绩和投资者信心,而在公司财务信息公开后,其股价跌至谷底。

二、案例中的问题1.公司管理层的决策信仰问题麦科特公司的管理层在企业的奋斗历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

首先,他们往往不会考虑自己的产品是否符合客户要求和市场趋势,而是过于强调追求企业的销售业绩。

其次,他们在新产品的研发中也存在问题,对投入的资源缺乏合理规划以及缺乏必要的技术运作。

2.虚假销售和财务管理麦科特公司的销售数据和财务数据经过分析发现存在虚假和不实内容。

例如,公司通过销售具有“忘记记忆”的卩材试剂盒等产品进行骗局,同时也存在销售同一产品到多个客户和中心试验机构报告的数据不符等问题。

3.公司内部的管理环境和制度麦科特公司不存在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恶化了公司的管理环境,而且公司的风险管理机制较为薄弱。

此外,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没有做好足够多的教育和监管,企业文化的建立存在漏洞,违规和欺诈行为得以侵蚀公司运营。

三、案例中的教训和启示1.重视企业内部的制度建立一个好的制度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内部的风险,但切勿只是简单地对制度做表面文章,应更注重制度的完整性和实际执行。

【推荐】欺诈上市案例-推荐word版 (12页)

【推荐】欺诈上市案例-推荐word版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欺诈上市案例篇一:会计欺诈案例分析会计欺诈事件一、事件回顾麦科特公司全称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1X年8月7日在深交所上市,拥有光学机械、纺织轻化、生物医药、精工电子、投资贸易等五大产业,是全国最大光学生产基地之一。

经查,麦科特利用虚构巨额利润、欺诈上市。

证监会通过对麦科特利润虚假问题调查,查明该公司的问题主要为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虚构成本20789万港元,虚构利润9320万港元。

为达到上市规模,麦科特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先转成资本公积金再转为实收资本,明显属于欺诈上市。

二、案例分析1、(1在麦科特发行上市过程中,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估师出具了严重失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法律意见书,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券商参与编制了严重失实的发行申报文件。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事关企业的成败。

诚信从业更是会计人员工作的必要前提。

麦科特造假事件突显了严重的诚信危机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市场调节的自发性诱使相关人员弄虚作假,再加上对会计行业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出现了相关从业人员的“开闸放水”、“推波助澜”。

“上市公司编造利润、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等种种制假、造假行为是有其主要目的的。

未上市之时欺诈上市,上市之后骗取再融资资格、操纵市场等。

在这些公司眼里,证券市场是其圈钱的最佳场所,上市公司成了其造假的最好招牌。

”麦科特公司本来是不具备上市资格的,通过虚构利润、虚增股本等手段欺诈上市、盲目圈钱、盲目投资、操纵市场。

麦科特欺诈上市案例分析

麦科特欺诈上市案例分析

麦科特欺诈上市案例分析
中介机构参与造假 根子在于监管不力
为何现实中总是屡屡上演
“警察”与“大盗”沆瀣一气的
丑剧?
3

1
起诉不受理 受理不开庭 开庭不判决 判决不执行
PPT文档演模板
2
惩戒不力 诚信缺失
监管不严 有法不依
麦科特欺诈上市案例分析
结语
信用经济呼唤 法规的虚置、监管的缺位,导致

市公司财务造假被发现成了“小概率”事件。
麦科特集团公 司相关人员 南方证券有限 公司 广东明大律师 事务所 深圳华鹏会计 师事务所 广东大正联合 资产评估公司
构造出一个发 起人为五个, 净资产为1.1亿 元,连续三年 盈利的上市主 体; 达到顺利上市 并募集到四至 五个亿资金
描绘出行动主 线: 即虚构股东; 虚增资产(主 要是固定资产) 虚增利润
PPT文档演模板
麦科特欺诈上市案例分析
证监会披露
2001年9月22日中国证监会通 过媒体发表公开谈话,将麦科特 的问题定性为“欺诈发行上市” ,对在麦科特上市过程中由会计 师、评估师、律师及券商出具的 审计报告书、资产评估书、法律 意见书及发行申报文件,中国证 监会发言人一概给出了“严重失 实”的结论,并认定其中有涉嫌 犯罪的行为。
使其获取的非法收益,并给其他两方带来损失。 2、资本市场投资者 3、证券监管机构
本案的首恶:
PPT文档演模板
麦科特欺诈上市案例分析
被谴者
A 本案当事人中公司高管,其作为公司实际经营者,对公 司情况有着最真实的了解,也最有责任向公众呈现完整的公 司形态。高管参与虚假文件制作,直接欺骗处于信息弱势的 投资者,违反了公平交易的原则,使投资者在被蒙蔽状态下 进行投资,违反了商业社会基本的“诚信”道德要求。

麦科特造假案案例分析

麦科特造假案案例分析

麦科特事件的原因主要就在于人的素质缺乏和制度的不完善
(2)会计职业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造成把关不严,有法不依。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诱使相关人员弄虚作假,再加上对会计行业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 出现了相关从业人员的“开闸放水”、“推波助澜”。“上市公司编造利润,虚假记载、误导性 陈述和重大遗漏等种种制假、造假行为是有其主要目的的:未上市之时欺诈上市,上市之
后骗取再融资资格,操纵市场等。在这些公司眼里,证券市场是其圈钱的最佳场所,上市
公司成了其造假的最好招牌。”麦科特公司本来是不具备上市资格的,通过虚构利润、虚增 股本等手段欺诈上市、盲目圈钱、盲目投资、操纵市场。而这些虚假违法行为的出现,与 我国目前的政策漏洞也不无关系,在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背后,无不可以看到监督管理不
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具体背景,分析麦科特造假的原因
从微观会计制度设计层面,如何防止凭证造假,你认为有哪些有效手段
(1)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会计 行业诚信风气。
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加快和科技的发展,经济利益更加多方位地影响着每一位社会成员,特 别是会计从业人员,这对会计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强化会计职业 道德和诚信责任。
麦科特造假案例分析
事件回顾
麦科特公司全称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 月7日在深交所上市(代码0150),拥有光学机械、纺织 轻化、生物医药、精工电子、投资贸易等五大产业,是全 国最大光学生产基地之一。经查,麦科特利用虚构巨额利 润、欺诈上市。证监会通过对麦科特利润虚假问题调查, 查明该公司的问题主要为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 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购销合同、 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 港元,虚构成本20789万港元,虚构利润9320万港元。为 达到上市规模,麦科特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先转成资 本公积金再转为实收资本,明显属于欺诈上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28
a
4
案情始末
上市的冲动
证监会披露
“三师一商会”
上市
上市包装
a
5
上市的冲动
• 1998年12月23日,以收购甘肃光学仪器厂——国内最大 的光学仪器厂之一为基础的上市方案获得了认可,麦科特 集团获得广东省上市公司指标。
• 按照《公司法》及中国证监会公司改制上市的有关规定, 非公司制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上市,需要达到发起人至 少为五家,连续三年盈利,资产要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要求。
a
11
伪造租赁合同、购销合同及虚假进出口发票
为了虚增94636615.69元港币的进口机器设备价格和界定其
产权归属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用倒签时间方
式分别以照相器材(中国)有限公司和麦科特(惠州)光学
机电有限公司的名义签订了1994年6月18日和1998年7月5日
虚假的《融资租赁合同》和《协议书》,制作虚假的《进口
麦科特 欺诈上市案例
a
1
引言
“一条空前完整的证券市场造假流水线”
“麦科特案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图景,记录 了上市当中每个环节、每个部门扮演的角色 ,银广夏、郑百文等其他案例均没有如此全 面地展现企业上市一条龙的过程。”
公安部网站上将麦科特欺诈上市称为“2001 年十大经济犯罪案件”之一
麦案的影响由此 可见一斑!!!
描绘出行动主 线: 即虚构股东; 虚增资产(主 要是固定资产) 虚增利润
a
7
上市包装
•如何虚构股东、虚增 巨额利润、欺诈上 市???a8源自虚构股东 —四变三变五的魔法
魔法:凭空捏造股东,倒签时间虚构股权转让,改制为麦光电 股份。
主要魔术师:明大律师事务所律师 具体操作:
----四变三: “凭空捏造” 惠州市广厦制冷空调设备工程公司于93年持有麦科特 集团机电开发总公司45.19%股权
料进货发票和六套虚假的《销货合同》,实际上,同期内照
相器材(中国)有限公司实际只支付过麦科特(惠州)光学
机电有限公司加工费。
a
12
倒制、隐蔽、销毁会计凭证
采用倒制会计凭证等办法编造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
公司虚假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记录和
会计报表,使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从1996年到
所、银广夏事件中的原深圳中天勤会
计师事务所、郑百文事件中的原郑州
会a 计师事务所……
23
CPA失败原因
1.利益驱动 2.管理失控 3.职业道德缺失 4.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a
24
中介机构参与造假 根子在于监管不力
为何现实中总是屡屡上演
“警察”与“大盗”沆瀣一气的
丑剧?
3

1
起诉不受理 受理不开庭 开庭不判决 判决不执行
1998年底的会计报表累计虚增净利润84,588,058.32元人
民币,1999年度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继续采用
虚增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方法虚增了1999年度净利润40,
274,410.92元人民币。因此,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
公司1996年至1999年度累计虚增净利润达124,862,
2
惩戒不力 诚信缺a 失
监管不严 有法不依
25
结语
信用经济呼唤 法规的虚置、监管的缺位,导致

市公司财务造假被发现成了“小概率”事件。

要想根除会计师事务所造假的“毒瘤”,必须加强监
管,加大处罚力度,让违规中介机构付出惨重的代价


有关专家建议:

①引入刑事制裁,对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的惩戒,依
法由目前的行政处罚为主,过渡到刑事处罚、经济处
a
20
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
1、华鹏会计师事务所的所长吕润波,多次出席中介 协调会,并提出了一些虚增资产的“概念”;
2、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而且两位签字注册 会计师,一位曾出席过诸多中介协调会,另一位 则是退休后返聘于华鹏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 会计师,从未参加对麦科特的实际审计,甚至没 有到过审计现场。
a
14
经上述会计处理后,麦科特(惠州)光学机 电有限公司和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的虚假 会计报表进行合并后的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至1999年末虚增了净资产118,623, 122.72元人民币,虚增了应付股东利润23,100, 000元人民币。1997年度~1999年度三年累计虚增 净利润93,466,225.51元人民币。
a
9
麦科特财务造假手段
伪造进口设备 伪造材料、产 伪造融资租
海关印章
品购销合同
赁合同
虚开进 出口发票
倒制、隐蔽 销毁会计凭证
A
B
C
D
E
造就实实在在的“空壳公司” : 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虚增1.18亿元资产,正好等于其上市时
所称其拥有的净资产数量。
a
10
伪造进口设备及海关印章
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在1993 年11月8日至1998年12月18日期间将已进口的 机器设备由原进口报关价格13,450,120港元提 高到108,086,735.69港元,价格虚增 94,636,615.69港元,由惠州市海关出具了内 容虚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 业减免税进口货物解除监管证明》,从而确定 上述进口机器设备产权归属麦科特(惠州)光 学机电有限公司所有。
a
15
成功上市
经过上述一系列会计处理,麦(惠州)机电和 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的虚假会计报表进 行合并后的麦光电股份1996年至1999年末虚 增净资产118 623 122.72元人民币,虚增应付 股利23 100 000元人民币。1997至1999年度 三年累计虚增净利润93 466 225.51元人民币 。最终创造了一个拥有“五家发起人、连续三 年盈利”的净资产1.18亿的上市主体,并于 2000年8月在深交挂牌上市,共发行7000万股 ,每股价格为7.68元,包装换来的是5.376个 亿的资金入账,换来的是中介机构1760万元费 用的获得。
罚与行政处罚并重;

②加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责任,变“有限责任”为 “无限责任”,引入民事赔偿机制;
③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和个人,坚决实施“
一次造假,终身禁业”。
a
26
名言警句
诚实是做账 的前提支撑
廉洁是做官 守信是做人 的行为准绳 a 的道德基石
正直是做事 的品质核2心7
Thank You!
非中介机构涉嫌虚假陈述被推上法庭
第一例,也非最后一例,在东方电子
、ST九洲、锦州港、科龙电器等证
券民事赔偿案件中,都有会计师事务
所的身影。类似浮出水面的上市公司
造假案例,都清晰地呈现出“十假九
同谋”的特点。
2000年以来,几乎每个造假公司背
后,都有一个问题会计师事务所:琼
民源事件中的原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
a
17
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
在麦科特一案中,涉及到哪些利益相 关者?
麦科特案的当事人,是否应受到伦理 道德的谴责和负有法律的责任?
从管理伦理和其他角度,怎样防止类 似事件的发生?
a
18
利益相关者
1、发行方及其中介辅助机构 这是本案的始作俑者,由于其在证券发行中的虚假行为,致
使其获取的非法收益,并给其他两方带来损失。 2、资本市场投资者 3、证券监管机构
a
6
“三师一商会”
定义
与会者
会议目标
会议成果
在公司上市之 前召开的中介 协调会。 其目的是解决 公司“包装”上 市的实质性和 程序性问题。 如:出资人、 财务审计、法 律程序等
麦科特集团公 司相关人员 南方证券有限 公司 广东明大律师 事务所 深圳华鹏会计 师事务所 广东大正联合 资产评估公司
构造出一个发 起人为五个, 净资产为1.1亿 元,连续三年 盈利的上市主 体; 达到顺利上市 并募集到四至 五个亿资金
本案的首恶:
a
19
被谴者
A 本案当事人中公司高管,其作为公司实际经营者,对公 司情况有着最真实的了解,也最有责任向公众呈现完整的公 司形态。高管参与虚假文件制作,直接欺骗处于信息弱势的 投资者,违反了公平交易的原则,使投资者在被蒙蔽状态下 进行投资,违反了商业社会基本的“诚信”道德要求。
B 中介机构是社会的良心,其存在本身代表社会公众的监 督,是平衡公众知情权的重要保障。可本案中介机构,不仅 仅是未能尽职尽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利用其专业知识,设 计指挥虚假操作,这是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和商业道德的行为 。中介机构是社会公众的眼睛,眼睛被蒙蔽将把投资者彻底 推入深渊。
----三变五:虚构惠州市广厦制冷空调设备工程总公司于95年将持有的45.19%的股 权转让给其他三家公司的证明文件。这样,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的股东 由原来的三家变为五家,亦拥有足够长的改制历史,具有了上市的起始资格。
五家发起人:麦科特集团(51%),惠州益发光学机电有限公司( 27.29%),惠州市科技投资有限公司(16%),麦科特集团制冷公司 (1.9%)和香港新标志有限公司(3.81%)。
a
16
证监会披露
2001年9月22日中国证监会通 过媒体发表公开谈话,将麦科特 的问题定性为“欺诈发行上市” ,对在麦科特上市过程中由会计 师、评估师、律师及券商出具的 审计报告书、资产评估书、法律 意见书及发行申报文件,中国证 监会发言人一概给出了“严重失 实”的结论,并认定其中有涉嫌 犯罪的行为。
a
21
会计师事务所 为何屡屡成为造假同谋 ?
近年来,一批上市公司涉 嫌财务造假丑闻陆续被曝 光,而幕后总有一个“合 谋者”的影子:大大小小 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 事务所涉嫌与上市公司合 谋造假,早已是捅破的“ 窗户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