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浅谈“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迟 昊婷 ( 理工大学 沈阳 应用技术学院)
摘 要 :以人 为本 ” 思 想 是科 学 发 展 观 的核 心 , 种 思 想 之所 以 时俱进 的 内在 品质 。马克 思 主义就 是 发展地 理 论 , “ 的 这 其本 质 成 为科 学 发 展观 的核 心 , 归根 到底 是 为 了人 与 社 会 的 全面 发展 。 为 是批 判的 、 新 的、 作 创 革命 的 , 在持 续地 同丰富 多彩 的社 会 是 大 学 中 的 思 想 政治 辅 导 员来 说 , 应 该 深 刻理 解 和 体 会 “ 人 为 本 ” 更 以 思 想 的 本 质 和 内 涵 , 合 新 时代 的 要 求 , 到 了 解 不 同性 格 的学 生 , 结 做
生活相 结 合 , 与社会 实践 中的新 经验相 借 鉴 的过 程 中 发展 起来 的。其次 , 当前 高校 学生表 现 出的新特 点 , 求思 想政 要 尊 重 学 生 差 异 , 力 做 好服 务 学 生 工 作 , 重 平 等 , 养 学 生 的 主 观 努 注 培 治 教育工 作 必须 不 断刨新 。当代 大 学生正 处在一 个特 殊 的 能动性 , 关注 学 生 心理 情 感 等 方面 的 问题 。 历 史 环境 中 , 们 的 思想 、 习及生 活 与 以往 任 何 时 期 的 他 学 关 键词 : 以人 为 本 ” 高校 思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 大 学生相 比有很 大差 异 , 有极其 鲜 明的 时代特 征 。他们 具 1 高校 思想 政治教 育 工作 中“ 以人为本 ” 理念 的 内涵 价 人 功 党 的十 六届 三 中全会 第 一 次 明确 提 出 了科 学 发展 观 在 世 界观 、 值 观 、 生 观 方面 还存 在 着 多 元化 、 利 化 、 现 时化 的倾 向, 思想 、 感 方面 的不稳 定性 、 成熟 性也 时 情 不 的概念 , 坚持 以人 为本 , 立全面 、 即“ 树 协调 、 可持 续 的发展 拜 享 观 , 进 经济社 会和人 的全面发 展 ” 科 学发展 观是 一个 内 有表 现 , 金 主 义 、 乐主 义和 个 人 主 义也 不 同 程度 的存 促 。 在。因此, 要解 决 这些 新 矛盾、 问题 , 用过 去原 有 的一 新 沿 涵十 分 丰富 的科 学理 论体 系 ,核 心和 本质 是 以人 为本 , 归 这就 要求 我们 要不 断地 改进和创 新 根 到 底是 人 的全面 发展 。 时期高校 思 想政治 教育 工作 树 套办 法显 然无济 于事 。 新 思 想政治 教育工作 的方式 方法。 立“ 以人 为 本 ” 的新 理 念 , 指在 思 想 教 育 中 以大 学 生 为 是 23 “ . 以人 为本 ” 是我 国 当前 教育 现状决 定 的 本, 满足 大 学生 的 合理 需求 , 培养 和提 高 大学 生 的素质 , 尊 当前 ,我 国的高校 思想 政治教 育工作存 在着 忽视 以人 重和 实 现 大学 生 的个 人 价值 , 醒 主体 意识 、 唤 塑造 独 立人 在 我们 的 格 , 终促 进 大学 生 的全面 发展 。 “ 最 以人 为本 ” 思想 政治 为本 的现象 。 现有 的教育 指导思想和 教育体 制下 , 的 学 生仍 旧被视 为教 育和管理 的对 象、 塑造 和加工 的客 体 , 被 教 育 不 要 太左 也 不 要太 右 ,在 实际 工作 中主 要 的 是 以尊 主 首 重、 关心 学生 为核 心来 进行 思 想政治 教 育。 对 “ 以人 为本 ” 仍然是 文本和 口头 上的主人。 要表 现 为以下三个 方面 : 在思想 政治教育 中采用填 鸭的方法。 常将大学 生作 为 通 的思 想政 治教 育 而言 , 就是 以学生 为本 , 以学生 为 落脚点 , 先 , 单 强 以 学生 为 最 终 目的 , 方百计 促 进 学 生 的德 、 、 、 全 受教育 的对象 , 方面强调 德育理 论 的掌握 , 制性 要求 大 千 智 体 美 面 发展 , 就 是要 促 进 大学 生 思想 道 德 素质 、 学 文化 素 学生 接受 当前 既定 的规范 以及 与之相 对应 的观念 ,对 大学 也 科 教育 的主客体 双 方地位 不平 等 , 教育 质、 健康 素 质 和 审 美素 质 全面 协调 发展 , 引导 大 学 生勤 于 生强 行施加 外部影 响 , 学生却被 动受教。 大学生 认为教育 者不尊 重他 学 习, 善于 创造 、 于 奉献 , 为有理 想、 甘 成 有道 德 、 文 化 、 者 高高在上 , 有 们, 两者互动 性不足 。 由此 , 一些大 学生产 生激 烈的逆 反心 有纪律 的社 会 主义合格 建 设者和 可靠 接班人 。“ 以人 为本 ” 的学 生 思 想 政治 工作 , 但要 求 我们 善于 教育 学生 、 不 引导 理 , 进而对思 想政治 教育产 生强烈反 感 , 使思 想政治 教育 致 对学生现 实需要把握 不准。传 统 的思想政 学 生 、 造 学生 , 要 求 我们 更 要 尊 重学 生 、 改 还 理解 学生 、 关 效果不佳 。其 次 ,

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是一项关乎人的活动,而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在
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守的原则。

这一理念强调的是教师应该将学
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关注他们的需求、兴趣和个性特点,以便
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首先,以人为本的理念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
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兴趣
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
考虑到这些差异,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
习需求。

其次,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的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
合作能力、情感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素养,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
展能力的人才。

最后,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
情感沟通。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

只有在这种关系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该始终坚守的原则。

只有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关注他们的需求、兴趣和个性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以人为本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

以人为本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

以人为本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作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一、了解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以人为本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的兴趣、特长、优点和缺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引导他们发挥个性优势,激发学习的动力。

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更多的互动环节和情感交流,倾听学生的内心声音,关怀他们的情感变化,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促进良好的情感发展。

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情感,引导他们关心他人,增强团队意识,培养互助精神。

二、突出学生体验,注重情感教育以人为本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体验,注重情感教育。

通过生活实践、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让他们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忍让、学会坚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故事、情感分享、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感受他人的快乐和痛苦,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体验能力,陶冶其情感世界,提升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近社会,了解社会风貌,感悟社会真谛,切身体验社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浅谈“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摘要:“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种思想之所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归根到底是为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为大学中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来说,更应该深刻理解和体会“以人为本”思想的本质和内涵,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做到了解不同性格的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努力做好服务学生工作,注重平等,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是指在思想教育中以大学生为本,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尊重和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唤醒主体意识、塑造独立人格,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要太左也不要太右,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的是以尊重、关心学生为核心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对“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落脚点,以学生为最终目的,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就是要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审美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求我们善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改造学生,还要求我们更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认真尊重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利益,满腔热情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2.1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求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教学

以人为本教学

以人为本教学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而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是一种理念,强调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以人为本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在以人为本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以人为本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理论和知识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具备爱心和责任心,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以人为本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此外,学生还应该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与他人共同学习和进步。

以人为本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以人为本教学需要教育者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

教育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以人为本教学的目标,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

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

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到来,使我们的学校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应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他们随着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

一、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兴趣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并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课堂教学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才能养成坚持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也才会将学习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里?不光体现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使学生整堂课情感饱满和兴趣盎然上,让学生的境界更上一层楼,激活学生的思维。

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的“难”变成“易”,“复杂”变成“简单”,使学生的自觉学习、自主学习成为自然、成为习惯,真正使学生自觉的提高、全面的发展。

例如:教师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愈加强烈。

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喜闻乐见,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重视“学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呼唤以人为主体的精神,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重点要由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学生发展转变。

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活生生的人,学生在课堂上既要学习、掌握知识,也要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同时又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浅谈如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

浅谈如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

浅谈如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汇报人:日期:•引言•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在组织机构中的应用•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目•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结论与展望录引言“以人为本”思想的含义“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重视员工培训建立职业发展体系招聘优化030201人才队伍建设薪酬福利奖励机制关怀措施员工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组织文化活动价值观培养企业文化建设在组织机构中的应用明确组织目标减少管理层级,推行扁平化管理,使员工更直接地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扁平化管理灵活性机构设置重视员工发展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鼓励员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公平选拔在人员配置方面,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

多元化团队构建多元化的团队,吸引各种背景和领域的人才,以促进创新和思维碰撞。

人员配置1 2 3以人为本公平评估激励与惩罚绩效管理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创业推进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民生改善03加强基层自治01扩大公民参与02培育社会组织社会参与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政府应提供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等途径,引入市场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公共设施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公共服务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自我认知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认知与成长人际关系处理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解决冲突社会责任道德底线个人价值观自我价值观的体现结论与展望提升员工归属感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工作效率“以人为本”思想的价值与意义“以人为本”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员工体验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感谢观看。

浅谈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育 必 须 解 决 的 问题 。
人 的有 力保 证 。解 放 人 , 是 不 断 冲破 一 切束 缚 人 就 的潜能 和 能力充 分 发挥 的体 制 、 制 , 机 针对 学生 的个
性 特 点 , 到 因 人 而 异 、 材 施 教 。 塑 造 人 , 是 以 做 因 就 对 学 生 人 文 精 神 的 关 怀 为 基 点 , 观 察 每 个 学 生 独 从 特 的 人 性 内 涵 人 手 , 的 放 矢 地 对 其 进 行 正 面 、 康 有 健
动 力 , 生 才 能 得 到 主 动 发 展 。 同 时 在 人 的 综 合 素 学 质 中 , 想 道 德 素 质 起 着 根 本 性 的 导 向 作 用 , 过 思 思 通
想 道德 素质 的提 高 , 为其 它素 质 的培养 提 供动力 , 促
的连 续过程 , 每一个 良性 的知行转 化都是 人格 发展 中 的必要 环节 。思想 政 治教 育要 高 度重 视 每一 个 环节
展 的 。在 塑 造 人 格 过 程 中 识 与 活 动 相 关 联 的 规 律 , 过 一 系 列 的 教 育 措 通 施 促 进 学 生 的 知 行 转 化 。人 的 知 行 转 化 是 一 个 无 限
导, 并积 极将 所学 理 论 内化 为 指 导 自己 实 践 的行 为
的引导 , 而使 其形 成积 极 向上 的 、 从 个性 化 的人格 品 质, 最终 培养 出具 有 独立 创新 精神 的人 。
( ) 进 人 格 完 善 三 促


以人 为 本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目标
( ) 养 全 面 发 展 的 人 一 培
思 想 政治 教 育 应 是 一种 铸 造 人 文精 神 的教 育 ,

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几点看法

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几点看法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我国的人才战略发展角度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是“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它是我们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 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尊重每个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一、以人为本,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也是互敬互动的,这种关系的建立又取决教师的人格品德、学识水平、专业知识、组织能力。

具体说有四点要求。

1、以德育德,言传身教,用人格的力量吸引人。

教师的形象就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因为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作风本身就是一本无形无言的教科书,对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以才培才,才自才来,用知识的力量感召人。

教育是要培养有创新能力、有竞争能力的人才。

教师首先应有竞争创新的能力。

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有真知灼见,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我们已不是往日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

3、爱动其心,情到理通,用情感的力量去感化人。

我们知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没有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是不会产生心灵撞击的火花,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理。

当然这里的爱中也要包含严格的要求,只爱不严是宠爱、溺爱;只严不爱是束缚、苛求,爱中有严,严中有情,方能爱动其心,严导其行,做到以情感的力量感化人。

4、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用真理的力量说服人。

因材施教就是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个性,承认人文全才,肯定人人有才,既有人情又要有道理,做到有情有理,情理交融。

二、以人为本, 育人为本人是教育发展的主体, 应确认人的本性是合理的, 教育活动的展开应以人为本, 而教育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

浅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浅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基于人们对教育现象理性认知、理想追求的教育思想文化 传承所形成的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理念。它的核心价值观是坚 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的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 继承。改革开放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 战,我们要不断地改变教育理念,从倡导“自由教育”到尊重 人的自身发展,坚持自由教育,再到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 新教育模式。我们的教育在发展,教师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 与理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对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人才。 一、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在现代的教育中,只有了解和掌握教育的客观实际状况, 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达到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要注 重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 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四有新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 要重视人的各种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观。教师要把关注学 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从实质上关心学生和尊重学生,运用 教师一切的教育技能去激发学生的才能。 二、教育以人为本的目标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要 求越来越高。所谓的以人为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培养提高人们 的各项技能,为社会培养出市场所需的各类人才,为实现现代 化的宏伟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教师要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科教兴 国为战略基础,培养出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社会有用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还要坚持以 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策略 (一)教育理念要落实到学生身上 教育理念要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中的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位学 生,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尊重和关心到每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 特长,考虑到学生的意愿和学生所想,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充 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例如,课堂中,在给学生授课 时,教师要把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 思考问题,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要 采用不一样的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表 情,体现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心,运用适当的教学

以人为本 育人以德

以人为本 育人以德

以人为本育人以德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贯穿了每个人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改变。

以往注重灌输知识的教育方式,现在已经不再适用。

相反,人们更加强调以人为本,育人以德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一种注重个体发展和个性呵护的教育理念。

人们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需求。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一刀切的,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有些学生在学校中感到无助和压抑。

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关注他们的发展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怀,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佳的教育。

育人以德,则是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品德高尚的人。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储备,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知识只是一个人成功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

这就需要教育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质,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积极向上、勇于承担责任等美德,从而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以人为本育人以德的教育理念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常具有挑战性。

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教育者具备很高的教育素养,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并且能够因材施教。

这需要教育者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丰富的教育经验,所以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是以人为本教育实施的重要条件。

育人以德也需要教育者有很高的道德素养和教育思想。

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先要自己是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学会做人。

教育者还要具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实施以人为本育人以德的教育理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

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都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这也需要教育体制的改革。

语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

语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

语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语文教师是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不仅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培养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才。

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语文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树立自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需求都不同,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增强对语文的热爱和感情投入。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是人文科学,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用人文情怀去品味文学作品,通过古代文人的品质和人生境界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引导学生去尊重他人,关爱社会,正义善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语文教师应该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语文教师应该不仅在课堂上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中也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做一个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语文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以人文情怀为灵魂,以人格力量为支撑,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己任。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精选】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精选】

• 揭开了人的本质。
• “马克思一步步 地摆脱了黑格尔 和费尔巴哈的影 响,从而形成自 己的关于人的本 质的学说。对于 这一点,学术界 已经达成共识。”
• 提炼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主要观点,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1、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
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 的自觉的活动。”由此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人的类本质就是人的“自 由的自觉的活动”,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的观点。 • 2、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关于费尔巴哈 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 性的观点,明确地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 质的著名论断。人的本质,只能由“在一定具体条件下”的“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来规定。
• 同时,还可使他们在实践中实实在在地了解 和正确认识国情、社情、民情,提高了支持 和参与改革开放的自觉性,从而促进了学生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 3、注重教育的感染性
•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可营造以学生为本的 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做到教育过程的自然化和 情景化。
• 具体说就是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输出 应融于学校的一切活动中。校园环境的核心是 校风、学风。
• 3、人的本质是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 (1)人的自然性并不简单的是人的动物性存在或 人的本能,而是包括人的生理、心理在内的各种自 然特性。
• (2)实践不仅是人的根本属性,而且人类社会生 活也是实践的。自由自觉的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体现 了人作为类存在物的本质属性。
• (3)人是社会历史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在一定 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同时又是历史过程的展开。 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 人的活动而已。” 人是历史的前提,所有历史活 动都是“以人为本”的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 和体现了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本质属性。

“以人为本”教育发展思想刍论

“以人为本”教育发展思想刍论
这种理论与方法不仅要求通过自省克己慎独和力行来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而且强调通过忠恕和中庸之道更好地了解别人的情绪更多地关心他人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个性的发展不仅与他人利益群体利益不相冲突而且还能促进群体的发展并在群体发展过程中求得个性的最充分发展
湖北 社 会 科 学 2 1 0 0年 第 5期
“ 以人为本” 教育发展思想刍论
“ 以人为本”教育发展思想是我 国教育思想的核心组成
民而能济众”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德育思想 , 。 孟子认 为, 有无人格是区别人与兽的标志 , 丧失人格 就要沦为禽兽 , 造就人格是德 育的根本任务 。孟子关于人格 内涵 的论述 , 有
部分 , 当代教 育思 想的发端 和精 髓 , 是 研究 和探讨 “ 以人为 本” 教育发展思想 , 促进 当代教育事业 的改革与发展 , 对 弘扬 教育思想发展 的人本性 , 具有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 义。本文试 图从“ 以人为本” 教育思想 的发端 、 内涵及其存在 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些虽 已不完 全适合今 天的情况 , 但是孟子所提倡 的人格标 准 , 富贵不能淫 , 即“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 。( 孟子 ・ 滕
文公 下》实是一个真正合乎道德规范 的人必须具备 的完美 )
人格 。 实施德育的过程 , 也是塑造和完善人格的过程 , 是教育
的立 足 之 点 。
结 出了“ 不愤不启 , 不悱不 发。举一 隅 , 以三隅反 , 不 则不复
以赞 天地之化育。可 以赞天地之化育 , 则可 以与天地参矣” 。 在人 的培养教 育上 ,孔 子主张 “ 君子务本 ,本 立而道生” 。
也” 的著名论断。( 论语 ・ 而》孑 子在这句话 中关于“ 、 《 述 )L 启” “ 的议论 , 于“ 一隅 , 以三隅反” 的议 论 , 发” 关 举 不 即是“ 启

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

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从教育思想的角度出发,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并从实践层面探讨了如何将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

通过对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旨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教育是国之大计,民之大本。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关系愈发紧密。

本文旨在从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的角度,探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教育思想研究1.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教育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广泛推崇。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2)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旨在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3)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2.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从婴幼儿时期到老年阶段,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终身教育思想得到了高度重视。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2)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以社区居民为对象,提供各类教育服务,使社区居民能够享受终身教育。

(3)网络教育:网络教育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使终身教育得以实现。

三、教育实践研究1.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课程实施的需要。

(2)教学方法: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浅析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

浅析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

现代大学 “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传统 的人本主义教育理 念的继承。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提 出了 “ 人本 自由”的命题 。 文艺复兴
时期 , 崇尚个人 、 解放个 性的思想成为人本主义教育家改革教育 、 解
放儿 童的思想 动力 。 8世纪 , 1 启蒙思想家倡导 “ 自由教育”。 9世纪 1
关键词 以人 为 本 教 育理 念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童 编 号 :6 2 7 9 2 0 1 — 0 — 1 1 7 - 8 4( 0 8】 2 0 5 0 中图 分 类 号 : 6 G4
摘 要 “ 以人 为 本 ”是 科 学发 展 观 的 核 心 理 念 , 现 代 教 育 的价 值 取 向 。本 文 主 要 在 科 学发 展 观 视 域 下 , 高校 如 何 合 是 对
以人 为本强调教师从 “ 教学理念 、 教学行为 、 教学手段” 诸方 面
的转 变, 提倡学 生积极 投入 、 主动参与 、 乐于探究 、 勤于动脑 、 动手地
学 习。 根据社会发展 的需要 , 培养 学生搜 索整理 信息 的能力 , 积极探 索获取新识 的能力 , 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 以及交 流合作 的
志提 出要把学 生培养 成 “ 有理想 、 道德 、 有 有文化 、 纪律的一代新 有 人”, 承认个人在成长过程 中的才能和品德 的差异 , 因材施教。因此 , 大学要树立 “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 , 在教 育过程中 , 要重视 人的因 素, 尊重人性 , 正确认识人 的价值 , 突显人的主体性 , 发挥人 的主观能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 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 、 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 的教 育思想观念和教育 哲学观点 , 是教 育主体在教 育实践 、 维活 思 动及文化传 承和交 流中所 形成 的教育价值取 向与追求 。 作为一种具 有相对稳定 性 、 延续性和指 向性的教育认 识和观念体 系 , 它是大 学

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思想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质量,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对教育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1. 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文化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3.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我们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终身教育的理念终身教育是一种持续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者在整个生命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能力。

终身教育的理念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我们要构建一个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多个层次的终身学习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2. 重视教师终身学习教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实施者,我们要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3. 激发学习者学习动力我们要通过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在终身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三、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

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

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摘要]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用以人为本的原则思考和解决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展人本教育,素质教育。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人本教育一、以人为本的理论蕴涵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以人为本中的“本”,不是本体或本原,也不是本质或本性,而是指“根本”。

以人为本,也就是说人是根本。

“人是根本”,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其一,人是目的。

人是自己活动的目的,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同时,人也可以是手段。

作为手段,只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人作为手段,必须以人同时是目的为前提。

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目的,不仅要把自己当成手段,还要把别人当成手段;同时,自己也成为别人实现目的的手段。

这里的关键不在于人是不是手段,而在于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仅仅是手段,尤其不能把大多数人沦为极少数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

其二,人是关键。

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中,人永远是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

联合国《1996年度人力资源开发报告》指出: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弘是靠人力资源,靠资本资源。

无论就人的活动还是就社会发展而言,技术、资本、自然资源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只有人这个因素是最活跃的,资本也好,知本也好,只有与人本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而且资本、知本本身就是人创造出来的。

没有了人,资本或知本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本。

其三,人是主人。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人总是扮演主体的角色,必须而且只能把人作为人对待。

相对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人永远处在中心和优先的位置,人的价值远高于物的价值。

人的地位和价值是不可比拟的。

人是目的,人是关键,人是主人,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涵。

以人为本是对人类思想史上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基于当今时代人类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所作的新思考与新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摘要】本文简述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围绕“尊重、沟通、激励”六个字做文章,具体阐述了:“尊重”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沟通”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有效方法:“激励”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手段。

把人为的制度管理这种死的东西活用,做到“人性化”。

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实现管理目标,达到管理目的,从而提高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关键词】尊重沟通激励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学校要管理,学校呼唤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

能否将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才智和被管理者的作用,这决定于管理者的思想,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的目标就是培养人,出质量。

然而,在管理者的工作实践中,在教师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时常有意无意地伤害了被管理者的自尊、人格,甚至侵犯了被管理者的权利。

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内涵很丰富,其中包括对人的:尊重、关怀、爱护、体谅、欣赏等方面。

怎样做到“以人为本”呢?就是要在“尊重、沟通、激励”六个字上做文章。

1“尊重”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
每一个集体、团体,要实现目标,靠的是团结。

只有把团队的整体实力展现出来,才能使管理思想更清晰,目标更容易实现。

要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其核心是多听意见,维护每个人的权益。

实际上,这也是管理者一个调研、分析、、综合的过程。

有的学校开学初,特意设计一个征询意见的表格,把每位教师所希望担任的年级、学科;自已有什么特别要求;对学校有什么合理建议都反映出来。

对这些意见,学校又很重视。

认真对待,专门一桩桩、一件件落实。

安排工作尽量满足老师的要求,只要是合理化的建议就采纳,老师称之为“连心卡”。

还有一个“帮你了确一个小心愿”为主题的活动,也很有人情味:就是在班会上让每个孩子许一个小小心愿,对特别困难一时不能如愿的学生,班主任就组织学生帮助他、满足他。

这种做法都是对人格的尊重,既简单又行之有效。

人人都渴望尊重,教师也不例外,哪怕一句温暖鼓励的话,可以使他干劲倍增,孩子需要一句“你真行”,有可能会改变他的人生,尊重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尊重能创造奇迹。

2“沟通”是学校管理的有效方法
在一个集体中,管理者以及每个人的文化层次。

思想素质,理解水平参差不齐,有不同意见,不同看法,甚至产生矛盾都是正常的,如何达成一致,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缩小对事物差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

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让每个人愉悦地工作和学习。

管理者在工作中,务必做到“三个必谈”即:教师有思想问题必谈,有情绪必谈,有成绩必谈;务求做到“四个必访”即:教师生病必访,有困难必访,有矛盾必访,结婚、亲属去世必访。

这样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心灵沟通,感情融洽,才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沟通的方法很多,但总的来说,首先要讲原则。

可以设身处地地想,换位思考,但不能迁就。

也就是做到“有情的服务,无情的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其次沟通时态度要诚恳,要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和想法,不能急于求成。

3“激励”是管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的手段之一
通过“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教与学的热情,鼓励大家朝既定目标努力奋斗,肯定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让每个人享受成功后的喜悦。

人生需要奋斗,工作需要动力,动力源于激励。

要使“激励”这一手段起到应有作用,做到“以人为本”。

这就要注意运用这一手段时,可通过两方面实现:
3.1过程激励。

也就是目标确定后不能不闻不问,而应在实施过程中以口头表扬等形式激励为主,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调控。

制定目标也应因人(事)制宜。

如学生的评价原来一般是学期末评选“三好学生”。

“三好学生”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只有少数学生受表扬。

再说评选时很多形式都走了样,成绩好的就一好遮百丑,在肯定少数学生的时候,同时就是否定了绝大多数?这里目标就定得太高,比较模糊,使很多学生无法达到。

目前有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校园之星”、“阳光少年”的评比就是一种新的尝试。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评为各方面的优秀而得到奖励,目标更加细化了,也就是“跳一跳,够得着”。

3.2终结性的激励。

也就是整个目标完成后的最后总结。

这一点每个单位、每个管理者都很重视。

但是在进行终结性激励时应以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坚持“多劳多得”,“奖优罚劣”,“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原则,使受表彰者能力、人生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其他人也就心服口服了。

在运用“激励”手段时,还应注意:激励应与目标管理保持一致性、参考数据的真实准确性、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以及学校财力的现实性(量力而行),使“激励”发挥最佳效果。

在管理过程中做到了“尊重、沟通、激励”,也就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能创造奇迹、沟通能统一思想、激励保持动力。

人的工作做通了,思想统一了,我们的各项管理目标也就更容易实现,各项工作的效率也就会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