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合集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引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育方法。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并提供相关研究证据支持。

优势与益处1.知识共享: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使每个成员都能从其他成员那里获得新的见解和理解。

2.互相扶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团队精神和互相扶持意识,减少竞争压力,使每个成员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过程。

3.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践和项目工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培养沟通技巧: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支持研究证据1.罗宾逊和威尔斯(1995)的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并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就感。

2.罗斯和布雷特(2008)的研究显示,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3.瓦尔德洛夫(2010)的研究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复杂概念,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业表现。

可能存在的挑战1.不均衡贡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成员对工作负责度不均衡的情况,这可能导致一些成员承担过多或过少的工作量。

2.冲突管理:由于个体差异和意见分歧,小组合作学习可能会面临冲突问题。

有效解决冲突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或其他指导者的介入和引导。

结论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许多优势和益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然而,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管理,并关注解决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问题。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教育环境下的实施和影响。

参考文献: - 罗宾逊, 卡罗琳, & 威尔斯, 罗宾. (1995). “Broadening the Agenda of Group Learning in Business Schools.”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 罗斯, 菲利普, & 布雷特, 伊丽莎白.(2008). ”Does Active Learning Pay Off?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Active Teaching Methods on Student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Higher Education. - 瓦尔德洛夫, 麦克斯. (2010).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研究

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研究

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研究在当前的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合作研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取得卓越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研究。

一、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在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之前,需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

明确定义研究的范围和重点,可以使小组成员在同一个目标下展开合作。

此外,明确研究方向也有助于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各自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二、明确角色和责任小组合作研究需要明确各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每个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并清楚自己在小组合作中所承担的职责。

通过明确角色和责任,可以避免任务交叉和重复,提高小组工作效率。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机制是开展有效小组合作研究的关键。

小组成员应当保持频繁的沟通,包括面对面会议、在线讨论和邮件交流等。

沟通时要注意积极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

同时,定期召开小组例会,及时解决问题和分享研究进展。

四、建立有效的工作计划在开展小组合作研究之前,需建立一个有效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应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任务分配和工作量。

通过建立合理的工作计划,可以帮助小组成员更好地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五、合理分配资源在小组合作研究中,资源分配非常重要。

有限的资源需要合理分配给每个成员,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必要的资源支持。

资源的合理分配不仅可以提高小组成员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强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六、鼓励创新和思维碰撞小组合作研究应该有利于激发创新和思维碰撞。

成员之间应鼓励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并保持开放的思维态度。

在讨论中,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思维的火花,并通过讨论的碰撞来提升研究质量。

七、制定有效的决策机制在小组合作研究中,经常需要做出决策。

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小组应当制定有效的决策机制。

决策机制应明确流程和角色,以确保所有成员都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并最终达成共识。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修计划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修计划

【关键字】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修计划篇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计划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计划为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为题,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结构的合理性,是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组织保证。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的规模要尽可能小到足以使每个人都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又要达到足以包含一定范围知识面和见解。

为得到最佳效果,人数应控制在4到8人之间。

[2]为了促进自由式讨论,小组所有成员都应具有平等地位,并且小组成员彼此间关系和谐,能坦诚相待——起码在组内不应形成尖锐的对抗。

[3]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

这样分组为各小组之间的公平比赛打下基础,使课堂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异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获得提高。

[4]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即小组成员要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进行组内角色轮换或组间流动,而不应一成不变。

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改变学生在小组内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位学生提供均等发展的机会。

2、要恰当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合作学习虽有众多的优势,但并不是说每堂课都必须有合作学习,有合作学习的也不是说整堂课都要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合作学习并不是越多越好。

组织合作学习,要抓住适当的契机,要把宝贵的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让人觉得这一环节成为摆设,毫无存在的必要。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与学习的组织形式不相宜,教师对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在什么情况下适合组织合作学习呢?一般说要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易混淆处,在思维的交锋或发散处,在规律的探索处等,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思考探索意义的问题,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组织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调研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调研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标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和挑战1. 背景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与组内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分享思想、经验和知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主要是通过独立学习和课堂讲授来获取知识,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在现代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

2. 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遇到的挑战,并从中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3.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共有10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另外还对几个小组进行了访谈。

4. 结果(1)学习效果:大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表示认可。

他们认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分享。

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反馈也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激发学习动力。

(2)学习挑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主要包括:组员之间的合作默契不足、角色分配不明确、个人学习目标和节奏不一致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组内效率降低、沟通困难以及个别学生被边缘化。

(3)解决方法:针对学习挑战,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培训、设立组内角色和责任分工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期组内评估和给予积极反馈,激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5. 结论与建议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并解决挑战,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学生也应努力发展合作和沟通能力,充分参与和贡献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方案 (共3篇)

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方案 (共3篇)

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方案(共3篇)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

但在当前的很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搞得热火朝天,但细细分析存在许多误区。

纵观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1、部分教师盲目的追求,“流行色”、“赶时髦”。

没有切合实际,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对合作学习的理念了解不足,理解不全面,很多时候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往往部分优等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主角”,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

因而在同一课堂上,优等生往往比中差等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

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确定,仅随随便便限于“前后桌”,学生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交流与讨论具有随意性;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合作,还是师师合作、师生合作,教师不善于合作交流,势必也会影响教学效率;4、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偏爱和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参与较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或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互补性,在角色安排上缺乏明确的分工。

二、研究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动性学习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通过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让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5、通过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完善,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

特别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以此来促进学习的有效进行。

在教育领域,合作学习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因此,有必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改进和完善合作学习的模式,并能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

二、研究目的1. 深入了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 探究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3. 建立适合不同学科、年龄段的合作学习模式;4. 提出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三、研究内容1.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特点、原理等进行梳理和解释,深入探讨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合作学习的实践经验:收集国内外合作学习的案例和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合作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借鉴。

3. 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探究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从而得出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4. 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建立一套适合他们的合作学习模式,并对其进行实践验证,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5. 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教师角度出发,提出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包括如何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如何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如何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等。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调研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做好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

2. 实地调查法: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实地考察和学生的访谈,了解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

3. 问卷调查法:设计合作学习相关的问卷调查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4. 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合作学习模式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价,进行实验性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笔记本上,我的思绪也随之飘散开来。

关于《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的课题策划,就像一幅未完成的画卷,等待着我用经验和热情去描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概念在教育界已经不算新鲜,但如何真正实践并提高其效果,却一直是个难题。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和认知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锻炼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标1.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2.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三、研究内容1.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源、发展及其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探索: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一系列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

4.效果评估与改进措施:对实践探索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其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收集小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3.访谈法:与一线教师、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际需求。

4.实证研究:在实验班级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策略的有效性。

五、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现状。

2.第二阶段:策略实践。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设计适合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在实验班级中进行实践。

3.第三阶段:效果评估与改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一、引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学习模式,通过将学生组织成小组,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合作,达到知识共享和协作解决问题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通过对现状分析,探讨。

二、现状分析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减少个体学习的孤立性,提高学习效果。

2. 存在问题尽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育中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存在差异,造成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协同效应不够明显。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践中也面临着组员之间的不合作、分工不均等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也会使得教师在掌控课堂进度和管理小组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存在问题分析1. 学生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差异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差异较大,这使得教师在组建小组时难以合理分配学生,造成了学习效果的不稳定。

2. 组员之间的不合作和分工不均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之间的不合作现象较为普遍。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和缺乏良好的协作技巧所导致。

分工不均也成为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一些学生往往倾向于依赖其他组员完成任务,导致合作效果下降。

3. 教师在掌控课堂进度和管理小组方面的挑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给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需要在掌握学生学习进度的还要合理安排小组活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对策建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针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制定灵活合理的小组组建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在组建小组时考虑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的原则,以此来减少学习差异带来的不稳定影响。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受到关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并相互协作,通过合作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本研究选取若干个初中数学小组,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验,比较小组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2.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和学生成绩比较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学生成绩:实验结果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成绩整体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2.学习兴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兴趣,对课程内容更感兴趣,参与度更高。

3.学习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结论和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兴趣和态度,对促进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小
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和能力。

以上是《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研究报告,希望对初中数学
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阅读!。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科学教育的推进,小学科学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研究的效果和兴趣,学者们将小组合作研究引入教室,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科知识的掌握。

小组合作研究是指小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究、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并为教师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的效果,了解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知识掌握、学业成绩以及研究兴趣的影响。

通过对比小组合作研究和传统研究方法的差异,我们将分析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取两个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将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而对照组将采用传统的个体研究方式。

研究期间,我们将收集学生的研究成绩、研究兴趣以及合作情况的相关数据,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和讨论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研究相比,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小组合作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增强对学科知识的共同探究和理解。

其次,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减少研究的枯燥感,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研究。

最后,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学业成绩,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然而,小组合作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小组合作研究需要良好的合作氛围和相互信任的基础,而这需要教师在研究环境的创设和引导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其次,小组合作研究容易出现个体懒惰和依赖他人的情况,需要教师加强对小组研究过程的监督和指导。

五、结论和建议综上所述,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研究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创设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信任。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合作协作,相互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许多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等优点。

因此,本文将设计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就该研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校开始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不仅仅是对单一知识技能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备受关注。

然而,目前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探讨其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团队精神的影响,为学校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

第二部分:研究对象和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高中学生。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

选定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个人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团队精神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方法如下:2.2.1 实验尺度设计本研究将设计两个尺度:学习成绩尺度和团队精神尺度。

学习成绩尺度: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包括小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团队精神尺度:记录团队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意愿、工作分配、沟通交流等等。

2.2.2 实验程序(1)实验前期:制定实验计划,明确研究目的、实验对象、实验尺度等。

(2)实验时期: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个人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分别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测评手段,记录学生学习成绩和团队合作表现。

(3)实验后期: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和建议。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验尺度的收集和数据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3.1 小组合作学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发现在实验组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上表现得更好。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一、小组合作学习简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组成小组协助彼此学习的一种教育策略。

在小组内,成员相互协作、互相支持、相互完成一些具体任务,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千变万化,比如分角色讨论、对策、小组展示、任务型学习等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过程,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危机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一种竞争合作的氛围,从而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小组中,学生能够获得比独自学习更多的反馈和支持,从而更容易形成学习兴趣和信心。

2.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小组合作学习迫使学生参与到自我思考的过程中。

组内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化学习等形式,会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交流想法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思维漏洞以及缺陷,并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小组中自主学习,并协作完成任务。

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小组的成员需要协调合作,精诚团结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团队精神、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并且可以及时得到自我控制和反馈。

这些因素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1.任务型学习设计一些小组任务,需要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协作完成,如完成一道数学题,设计一个思维导图,制作一个小合唱等等。

小组完成任务之后,可以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共同学习、交流、进步。

2.角色扮演将学生分为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如组长、财务人员、文案撰写人员等等。

小学生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小学生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小学生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国内外研究现状与
趋势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究、交流和合作来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近年来,国内外对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现状
国内外研究表明,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分组,设计合适的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与挑战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然而,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如何平衡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如何处理组内关系等。

3.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将会
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未来,小组合作学习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发展,教师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和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实施策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同时也为学生营造更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1.2 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交流思想和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1.3 研究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评价,旨在为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探讨其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2.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原理,研究其背后的认知心理机制,从而揭示其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态度的影响;3. 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4. 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验证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推广和深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每个小组由若干个学生组成,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共同学习、讨论、解决问题。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学习、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施方法以及其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从而加深学生对团队协作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提高学习效率、深化学习理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友谊。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思想、分享学习经验,建立起密切的学习伙伴关系,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互助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小组讨论、小组合作项目等。

在小组讨论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探讨一个问题或者完成一个任务,最后将各小组的成果进行整合。

在小组合作项目中,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如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他人的智慧和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领导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其综合能力和领导力。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引言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

而小组合作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并对比和分析其对学生学业成绩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影响。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模式。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对学生成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交流互动、相互学习的环境。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通过社会交往和互动发展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1. 参与度高: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2. 促进交流: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彼此的思维碰撞。

3. 培养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 促进思维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和探讨问题,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1. 小组分工合作: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做出贡献,并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2. 讨论共享: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题方法,通过讨论可以找到更有效的解题方法,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

3. 合作解题: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合作解决难题,互相借鉴和帮助,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学习效果。

五、实证研究为了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在某小学三年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实证研究。

研究对象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数学学习,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数学学习。

研究内容包括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数学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的比较分析。

期中考试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分别为85分和75分,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分别为90分和78分,实验组的成绩依然高于对照组;数学学习兴趣:实验组的学生更愿意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的兴趣也更高;解题能力:实验组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灵活、更有创造力,解题速度和解题效率也更高。

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研究方法

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研究方法

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材料阅览法、调查综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

1.文献材料阅览法
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及互联网等广泛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重视理论学习,积极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资料、教学信息,研究中外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加以分析与研究,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

2.调查综合分析法
借助访谈、问卷、测试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进行调查,以便更好的找出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第一手材料。

3.行动研究法
通过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刷新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4.个案分析法
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案例,以学生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体验进行反馈,从而选出能体现出合作学习特点的案例进行分析。

5.总结归纳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3篇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3篇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3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篇11、课题提出的背景:新形势下,建立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学习,合作创新是人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

课程改革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但是又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清远英德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大班额教学现象比较普遍,新课程倡导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然而由于班额大,学生人数过多,严重影响新课程目标的落实,班级人数多,确实给合作学习带来困难,然而又不能因为班额大就降低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探索出一条新路,提高大班额下数学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是我市数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同时邓校长的二级课题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基于这些,本课题立足实际,在大班额现实下,实验自主发展策略和学习指导策略,探索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共同活动、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结构。

2、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合作学习小组的参与度。

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真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究影响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3)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4“自主、合作、探究”与“纪律、噪声”如何有效协调,如何提高学生合作中参与的均衡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化……这都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研究内容(1)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作用。

因为我们每个班的人数都比较多,课中课内由教师难以照顾过来,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必要。

(2)影响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3)如何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

4、研究方法(1)文献法: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特别是理论水平低,必须上网查找资料或阅读有关研究合作学习的文章资料,并借鉴引用。

小组合作探究式教研活动(3篇)

小组合作探究式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小组合作探究式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明确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 培养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1)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优势(2)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3)案例分析:成功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案例分享2. 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施(1)教学设计:以某一课为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2)教学实施:分组、讨论、展示、总结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3)教学反思: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改进3. 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评价(1)评价标准:从学生、教师、教学效果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2)评价方法: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3)评价结果分析: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四、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由教研组长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及意义。

2. 理论学习:邀请专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理论讲座。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分享成功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案例。

4. 教学设计:以某一课为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

5. 教学实施:分组进行教学模拟,展示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

6. 教学反思: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改进。

7. 评价与总结:对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进行评价,总结经验与不足。

8. 结束语:由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活动成果1. 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得到提高,能够较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分析与思考(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

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

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

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

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二)小学数学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

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

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

(5)学会评价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一、教学要改革,教师须先行。

既然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提高过程,那么教学过程就应当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

要真正落实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探索、真诚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脱掉表演的外衣,退到幕后,给学生腾出展示的舞台,使学生有机会、有时间、有空间,尽情去经历、探讨、表达交流,从而达到自行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为此,教师就应树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观念,做到五“给”五“让”。

把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展示;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去想象;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选择;把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去分享。

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⑴激趣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小组合作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明确合作目标是什么及怎样研究,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及怎样学。

⑵巧导教师的指导要与学生的讨论相结合。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主动参与学生讨论,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⑶质疑教师的提问要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⑷择时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①、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可组织合作讨论。

课堂中,学生时常会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学习的时候,这时,需要组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

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可先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

然后再出示圆,根据以往的经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学生已经学过,但圆的面积没学过,怎么计算呢?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以前学过的“转化”的方法,探索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②、在知识的转折点处组织合作讨论。

在从旧知向新知的转折时,学生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这时可组织小组合作讨论。

如:四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老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2个苹果,用“2”表示;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一个,用“1”表示;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苹果?用个什么数表示?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想一个符号,表示这半个苹果。

学生们在想符号,说符号时,自然也就有了对分数的初步理解。

③、针对重、难点开展合作讨论。

在每节课中,都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在教材的重难点处,组织学生讨论,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例如,教学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时,积的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较为牢固。

总之,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就是两个字“点拨”,即把学生说不出、道不明,理不清、评不到位,点不到要害的给指一指,点一点,导一导,拨一拨。

二、本着“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原则,抓好学生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才能抓住这一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呢?⒈外部因素的变化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必备条件。

⑴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

实验的初始阶段,先让学生之间互相了解,认识彼此特长,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整体水平相近,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

这样便于组内共同讨论,合作学习,组间利于公平竞争。

同时座位的排列上也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秧田式,变成4~6人围坐的形式,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各一名。

⑵选拔并培养小组长。

小组中的主持人是开展小组活动的组织者。

在选择各小组的主持人中努力做到:①小组主持人按座位轮流当,体现“面向全体”的原则,使人人得到锻炼,在组织与被组织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培养了学生的服从感和支持感;②每过一段时间,在各小组内开展最佳主持人评比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经验,学会自己教育自己,提高组织能力。

⑶设置奖励机制,增强集体荣誉。

在课堂教学中,集体荣誉与个人责任的有机结合是小组合作成功的保障。

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竞赛,评选合作最成功的小组、最佳主持人、最佳参与奖、最大进步奖,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鼓励小组内各成员间合作配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进行合作的愿望。

这些奖励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⒉内部因素的变化是合作学习成功的根本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收到预定的效果,除了外在条件的变化,还要对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等内在因素进行培训,只有内在条件具备了合作学习的要求,才能使小组合作获得成功,当然这种内在条件需要有意识地、逐步地培养和训练。

由于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基本是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特别是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是较少。

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

⑴合作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以小组的光荣为荣的集体合作意识。

因为小组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确保小组成员都成功。

这样小组成员的活动便会集中在互相解释疑难问题,互相帮助练习,并互相鼓励以取得成功。

如:有的老师在对小组成员培训时,把组内的4个同学比作是一辆“团结号”的小汽车车轮,只有4个车轮齐心协力地转动,他们组的小汽车才能跑第一!同学们为了能给小组加分,都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互相提醒,认真学习,逐渐有了合作意识。

当然,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再如:有的班级在合作意识培训课上,当老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特长时,学生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