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建立预警系统需要遵循以准确、客观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系统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出发点,兼顾硬件系统建设与软件系统结合的原则。

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一)预警系统的组成

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监测系统是预警系统主要的硬件部分,其功能是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预警信息系统负责对信息的存储、处理、识别;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主要完成指标的选取、预警准则和阈值的确定;预测评价系统主要是完成评价对象的选择,根据预警准则、选择预警评价方法,给出评价结果,再根据危险级别状态,进行报警。预控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其中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完成预警功能,预控对策系统完成对事故的控制功能。

(二)预警系统的功能

1.监测系统

此系统通过采集监测对象(如温度、压力、液位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将信号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后形成数字信号输出,或数字式传感器直接输出信号,这些信号通过传输设施(同轴电缆、控制线、电源线、双绞线等)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处理结果经由输出接口输出或通过人机接口输出到操作控制台的显示器、LED显示器、监控系统大屏幕、记录仪、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上。监测系统主要完成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存入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

2.预警信息系统

事故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原始信息包括历史信息、现实和实时信息,同时包括国内外相关的事故信息。

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信息网的作用是进行信息搜集、统计与传输;中央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是储存和处理从信息网传入的各种信息,然后进行综合、甄别和简化;信息判断系统是对缺乏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进行事故征兆的推断。上述三个系统有机地结合完成预警信息系统以下的活动:

(1)信息收集。通过对各种实时监测信息来源进行组合和相互印证,使零散信息转变为整体化的具有预报性的可靠信息。

(2)信息处理。对各种监测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分析,使之成为可用于预警的有用信息。

(3)信息辨伪。由于某些信息只反映表面现象而不能反映实质,因时间滞后而导致信息过时;系统的非全息性使部分信息不能完全反映整体;信息传输环节过多导致失真,造成伪信息的出现。

伪信息往往会导致预警系统的误警和漏警现象发生,它所产生的风险比信息不全所产生的风险更加严重。因此对于初始信息不能直接应用,必须加以辨识,去伪存真。信息辨伪的方法有五种:

1)进行多种信息来源的比较印证,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则必定信息来源有误。

2)分析信息传输过程,以弄清信息所反映的时间点,并分析传输中可能出现的失误。

3)进行事理分析,如果信息与事理明显相悖,信息来源有误。

4)反证性分析。即建立信息与目前事件状态之间关系,然后由目前事件反证原有信息,若反证结果与原有信息偏误较大,则证明信息来源有误或过时。

5)不利性反证。即假定信息为真,然后分析在这种假设下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若这种不利情况很多很严重,则这种信息应慎用。

(4)信息存储。信息存储目的是进行信息积累以供备用,应不断更新与补充。

(5)信息推断。利用现有信息或缺乏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进行事故征兆的推断。

由于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因此要求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规范化。每个工作岗位都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和定量的要求,信息来源符合一致性要求。

(2)标准化。采集信息过程中的计量检测等都应有精确的技术标准。

(3)统一化。各类报表、台账、原始凭证都要有统一格式和内容,统一分类编码。

(4)程序化。数据的采集、传递和整理都要有明确的程序、期限和责任者。

3.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

建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目的是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预警指标按技术层次可分为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两类。潜在指标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的定量化;显现指标则主要用于对显现因素或现状信息的定量化。但在实

际预警指标选取上主要考虑人、机、环、管等方面的有关因素。

(1)预警评价指标

1)建立预警评价指标的原则

所谓预警评价指标就是指能敏感地反映危险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建立预警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标准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是预警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灵敏性。即指标能准确敏感地反映危险源的真实状态。

②科学性。即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确保指标既能满足全面性和相关性要求,又能避免之间的相互重叠。

③动态性。事故发生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因而要求评价指标应具有动态性,综合反映事故发展的趋势。

④可操作性。尽量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及有关企业、行业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⑤引导性。评价指标要体现所在行业总体战略目标,以规范和引导企业未来发展的行为和方向。

⑥预见性。预警指标应选定能反映现状和预示未来的指标。

2)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

①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术因素。其中生理因素包括年龄、疾病、身体缺陷、疲劳、感知器官等;心理因素包括性格、气质、情绪、情感、思想等;技术因素包括经验、操作水平、紧急应变能力等。

②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包括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包括作业环境和内部社会环境,作业环境包括作业场所的温度、湿度、采光、照明、噪声、振动等,企业内部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环境。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包括自然灾害、季节因素、气候因素、时间因素、地理因素等,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家庭环境、社会风气等。

③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制、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资金。其中安全组织包括安全计划、方针目标、行政管理。安全法制包括安全生产相关法规、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等。安全信息包括指令信息、动态信息、反馈信息等。安全技术包括管理方法、技术设备等。安全教育包括职业培训、安全知识宣传等。安全资金包括资金数量、资金投向、资金效益等。

④机(物)的安全可靠性指标。包括设备运行不良、材料缺陷、危险物质、能量、安全装置、保护用品、贮存与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