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一、课题研究背景朗读就是阅读教学中得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朗读就是一种艺术得再创造,就是学生对文本认知与文本理解、感悟得重要体现形式、它在使无声得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得口头语言得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得理解与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得词汇与句子,提高学生得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就是小学低段得语文教学更就是离不开朗读得训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得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
"新课改得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低年级学生得朗读,最要紧得不就是读出感情,而就是把字、句读正确。
所谓读正确,要读准每个字得字音,不仅就是生字得字音,还包括轻声、儿化与变调;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字句;还要读出句中、句间以及自然段之间得停顿。
上述每一项要求,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
二、研究对象一年级得全体学生。
三、研究得目标与意义课题研究得目标:1、研究小学一年级学生朗读感情不到位得主要原因、2、研究纠正小学生有感情朗读得策略。
3、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得积极性,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到位得能力。
本课题研究内容究得意义就在于从小培养学生对语言得感悟与表达能力,让她们成为较好得阅读者,为她们建立语言发展得坚实基础,为学生未来得发展铺就成功之路。
意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得理解,使其受到情感得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得与谐统一。
四、研究得思路、过程与方法在读正确、读流利得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出适当得语气。
针对这一要求,我在听课得过程中发现,有些低年级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并不能够真正落实,如:有些学生不会读书,常常会出现读天书、唱读、读破句、丢字、添字等现象。
究其原因,归纳如下:1、教师分析讲解多、提问多,学生读书时间少。
教学问题研究报告单一年级语文
教学问题研究报告单一年级语文一、学生拼音掌握情况一年级学生在拼音掌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学生对于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和拼读规则不够熟悉,导致在拼读和书写中出现错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加强拼音的日常训练,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如朗读、默写、听写等,并注重学生的发音和拼读规则的纠正。
二、汉字书写难点分析在汉字书写方面,一年级学生存在一些难点。
一些学生在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方面存在困难,部分学生写字不规范或错别字较多。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在书写课上强调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三、语言表达和听力训练问题一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听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不够清晰或表达不完整,听力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听力训练,教师可以利用口语交际课和阅读课进行训练,采用小组讨论、故事复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听力水平。
四、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一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普遍存在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的问题。
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运用游戏、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师教学方法探讨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评价机制改进建议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应该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七、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重要性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一、课题研究背景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新课改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最要紧的不是读出感情,而是把字、句读正确。
所谓读正确,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仅是生字的字音,还包括轻声、儿化和变调;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字句;还要读出句中、句间以及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上述每一项要求,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
二、研究对象一年级的全体学生。
三、研究的目标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标:1、研究小学一年级学生朗读感情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2、研究纠正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策略。
3、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到位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内容究的意义就在于从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较好的阅读者,为他们建立语言发展的坚实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就成功之路。
意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出适当的语气。
针对这一要求,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低年级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并不能够真正落实,如:有些学生不会读书,常常会出现读天书、唱读、读破句、丢字、添字等现象。
究其原因,归纳如下:1、教师分析讲解多、提问多,学生读书时间少。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
《培养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
二、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确定最终研究方案。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6、课题研究的保障
近年来,我校以“养成教育和教学质量”两手抓的工作思路,建立了领导深入研究活动制度,学校领导经常深入研究活动,掌握分管学科的研究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我校还制定了《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条例》,每个年级,每周都有重点养成习惯,教师们都形成了较强的科研意识,都能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尤其是一年级六位语文教师都积极投身于“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课题研究,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3)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检测工作。
(6)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全面而深刻的阶段性成果。
第二阶段小结:1、所有的学生都想成为一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但限于一年级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他们并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学生能较好地说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各方面帮助自己。2、学生都能说出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说明他们具有了辨别的能力,但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67%的学生处于说得到,做不到的状态,反映了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习惯,也告诉我们,要在语文及其它教学中对儿童进行发展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必然是长期的和反复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虽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发展“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识字效率小课题研究5篇
低年级识字效率小课题研究5篇第一篇:低年级识字效率小课题研究一、课题的缘由及其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而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
可见字、词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育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同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由于年龄小,记忆力有限,对中国汉字的认知能力不是很高,在日常小测验中有些学生对字词题目掌握得不令人满意,同一个错误能出现好几次,分数被白白地扣掉,这让我感到十分惋惜和着急。
因此,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得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识字,是我们现在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和基本内容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识字教学要对其充分利用。
教学中,要充分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
1、加强生活与学习的联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识字教学资源。
2、探索识字及识字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激发兴趣等)3.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自力。
通过识字,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三、预期研究成果预期的成果:语文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把识字教学看作是语文低段教学的重要命脉,最终实现快乐识字的目标,在快乐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的学习应有目标、有计划、有过程。
我要把提高学生的快乐识字能力作为低段教学的重要环节,真正使学生在快乐识字中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在实施中我主要研究低段学生快乐识字的方法,从而达到学生在快乐识字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主要解决的问题有:(1)找出低段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在识字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2)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一年级学生如何学好拼音课题研究组长:陈富丽组员:王洋杨海平王云霞王丽李娟丽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因而,大都不喜欢上汉语拼音课。
一年级的孩子好说、好动、好玩,注意力易分散,为了让他们喜欢学习汉语拼音,使他们对汉语拼音感兴趣,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同时准确地拼读音节,以及正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作为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场景。
因此,抓特点、进行对比、展开联想,并将游戏融如其中,对拼音产生兴趣,感到学拼音是一件“乐事”,对学好拼音充满信心。
运用儿歌突破难点单韵母只有6个,看似容易,但对初次接触拼音的学生来说也是困难的。
抓住单韵母字形的特点,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结合插图编成儿歌: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大公鸡,哦哦叫,拢圆嘴巴ooo;水中游来一只鹅,水中倒影eee;漂亮小i带帽帽,咧开小嘴iii;树上有个乌鸦窝,翘起小嘴uuu;小鱼吐个小泡泡,吹起笛子uuu。
朗朗上口的儿歌,能立刻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孩子们记住了字形和发音,同时也激发了孩子想学下去的欲望。
枯燥无味的符号,注入了诗情画意的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学拼音很有意思。
学习单韵母的同时还要分别学习单韵母的四个声调,这是难点也是重点。
运用形象化的儿歌,再配上手势,降低了难度,就能牢牢地记住了。
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好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比赛,你读一遍,我读一遍,孩子会格外认真和积极,因为想赢嘛。
单韵母学完后,紧接着要学23个声母。
声母中的一些字母的外形相似易混,这对分辨力较差的孩子来说,掌握起来困难更大,要想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借助儿歌将抽象的字母变为贴近生活的形象化的语言,通过形近字母的对比,帮助孩子加强记忆。
右下半圆b b b,右上半圆p p p,左下半圆d d d,左上半圆q q q。
女孩听广播b b b,举旗上坡p p p,鼓锤鼓面ddd,气球上天q q q。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3篇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3篇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一一、课题提出:语文,是一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的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是一门充满了无尽的资源而又富有无穷魅力的学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为了加强对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的研究,结合我校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学生学习活动科学化与学习素养养成》的子课题《有效教学方法与有效学习方法研究》,这学期,该课题以微型课题《如何挖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作为突破口。
二、内涵界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语文实践中,搜集各种资料,储存各种信息,综合运用众多知识将自己的未知、所知不断内化,不断外显,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课题研究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让它植根于生活,让他具有开放性、具有生命活力。
在研究中,强调实践、开放、自主,融合“主题研究”、“课程整合”思想;在课程学习方式上注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对话交流、实践探索,体现研究性学习过程,基于以上特点,在课题实施时,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更好的整合资源,深入、生动的开展本课题的探索与研究。
其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在知识的不断丰富与内化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成员: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四、理论先行课题研究工作,要以理论学习为先导,要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
一年级语文课题研究.doc
3、案例研究法:对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出现的个案进行讨论研究,探索读书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与策略等。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读书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2、引发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
3、带动亲子阅读的开展。
4、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业务水平。
成果呈现形式
论文报告调查报告
3、通过课题的研究,在学校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阅读氛围,打造书香班级。
4、探索和研究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内:1、阅读内容选择的研究。
2、阅读方法指导的研究。
3、阅读的策略、途径的研究。
4、家校合作的研究。
方法:
1、文献法:本课题研究将借助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为有关儿童阅读策略、儿童阅读的心理过程等文献资料。
研究
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课题方案设计、论证、申报、资料准备。
2、研究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实施以“课外阅读教学”提高小学低段孩子阅读兴趣的研究与实践。
3、总结阶段:2014年6月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撰写结题报告,并申请和组织课题结题工作。
研究预期效果
小课题研究方案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语文
负责人
孙瑞娟
成员
李莹刘乐乐陈松枝孙锦丽曹艳华郑爽
小课题名称
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研究
选题意义或教学困惑
适合一年级研究的课题
适合一年级研究的课题一年级是孩子们初入学校环境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这一年将掌握基础的读写算能力,并且开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的课题。
下面是一些适合一年级研究的课题的建议。
课题一:昆虫的生活习性介绍昆虫的种类,比如蚂蚁、蜜蜂、蝴蝶等,并探索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习性。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行为,了解它们的食物来源、群居习性、栖息地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学生还可以进行小实验,比如观察蚂蚁的建巢行为或者制作简易的昆虫观察器等。
课题二:植物的种子生长介绍不同种类的植物,比如向日葵、豌豆等,并探索它们的生长过程。
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植物,并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根的生长、茎的伸长以及叶子的变化等。
通过这个课题,学生可以学习到植物的基本生长原理,并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课题三:水的循环介绍水的循环过程,包括降水、蒸发和凝结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降雨、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实验等方式,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学生还可以通过制作简易的雨量计或者水蒸气凝结的实验器材,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课题四:身体的感觉器官介绍人体的感觉器官,比如眼睛、耳朵、鼻子等,并探索它们的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比如尝试用眼睛闭上然后走路,用耳朵堵住听音等,感受不同感觉器官的作用。
学生还可以用简易的实验器材,比如用眼睛模拟近视和远视、用鼻子辨别不同气味等,进一步了解感觉器官的原理。
课题五:动物的饮食习性介绍不同动物的饮食习性,比如狮子是食肉动物、大熊猫是竹食动物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动物的饮食行为,了解它们喜欢吃什么食物,并探索它们的食物链关系。
学生还可以通过制作简易的食物链模型或者观察食物链模拟实验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饮食习性。
通过这些适合一年级的研究课题,学生可以培养观察、思考、实验和记录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同时,这些课题也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识字教学研究11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识字教学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课标在识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理解”、“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
“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
新课标为我们确定识字教学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
但在新课标教材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反映一年级孩子面对大量的生字回生极快,变化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
由此能够看出,识字既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一年级教学的难点。
虽然新课标教材识字部分编排特点鲜明,但是因为汉字本身结构复杂多变,识字量与以往相比又大大增加,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
如学生识字量大、识字层次不一、识字环境不一,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等。
假如一年级学生识字量缺乏,将严重制约读写水平的发展。
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
所以,如何领会课标理念并将其使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探索最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1.一年级儿童认知规律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所以,在识字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使学生对汉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
假如有多种趣味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就不会走向模式化,课堂也就更加轻松而富有活力。
首先,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某种识字方法的适合性。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特点,教材中采取一种识字方法是不够科学的,采取多种识字方法,是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个性发展的。
其次,识字教学中要注意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合理安排与之相适合的识字方法。
如一年级上学期,儿童的形象思维方法占主要优势,对图象感知接受优于文字和图表,这时安排看图识字是符合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
一年级语文课题研究
一年级语文课题研究研究课题: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1-2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和兴趣。
本研究的目的包括:让学生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感受阅读的乐趣;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效率;增加识字量,实现独立阅读;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惯。
本研究的对象为一年级学生,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实践法和经验总结法。
通过实践运用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完善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提供成功的教学案例。
同时,总结前人的识字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为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本研究采用多种形式的趣味识字,包括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歌曲等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识字氛围,让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和总结,我们相信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和技能,让他们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
九、预期成果我们的年级教研组将以识字为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实践探索,期望让孩子们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增加识字量,让他们逐渐爱上阅读。
这样,我们的识字教育目标也将得到实现。
十、参考书目:以下是我们研究过程中参考的书目:1.《识字教育研究与实践》2.《阅读教育指南》3.《识字启蒙教育手册》4.《阅读心理学》5.《儿童文学与阅读教育》这些书籍对我们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识字教育的本质和方法,为孩子们的阅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研究报告
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至关重要。
本研究报告针对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研究目标- 分析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 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 发现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 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4.1 教学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拼音、汉字、词语、句子、阅读和写作。
其中,拼音和汉字的学习是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4.2 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程有兴趣,但部分学生在拼音和汉字的学习上存在困难。
在学习方法上,约60%的学生能够主动复习,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4.3 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生对拼音和汉字的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 部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 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
5.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游戏化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组织各类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 总结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并解决问题,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为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年级上册语文易错字课题研究总结与反思
一年级上册语文易错字课题研究总结与反思一、引言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或难以记忆的汉字,这些字被我们称为“易错字”。
这些字往往笔画复杂,结构独特,或者与其它字形相似,导致学生在书写或认读时容易出错。
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效果,我们开展了关于“易错字”的课题研究。
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研究方法我们选取了教材中常见的30个易错字,制定了相应的识字教学策略。
我们采用了游戏化、情境化、结构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字。
同时,我们还通过定期的小测验和日常作业的反馈,追踪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研究结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易错字的掌握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期末测试中,学生在易错字的正确率达到了85%,比学期初的50%有了显著的提升。
同时,学生在日常书写中对于易错字的错误率也有所下降。
四、反思与建议1. 教学方法需创新:对于易错字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效果不佳。
我们需要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音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汉字,如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易错字的理解和记忆。
3. 及时反馈与纠正:对于学生在书写或认读中的错误,应及时指出并纠正,避免错误的习惯化。
4.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识字教学,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写字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论一年级上册语文易错字的教学是一个挑战,但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字。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一年级小课题研究报告范例
一年级小课题研究报告范例
标题:我家附近的动物园
摘要:
这个研究报告是关于我家附近的动物园的探索。
我们前往动物园观察了各种不同的动物,并且了解了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本报告涵盖了我们收集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结果。
介绍:
动物园是一个让我们学习和了解动物的好地方。
我们选择了我家附近的动物园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我们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到达动物园,并观察了各种各样的动物。
我们还采访了一些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更多有关动物的信息。
方法:
我们使用了笔记本和相机记录我们观察到的动物和它们的特征。
我们还采集了一些关于动物的简单问卷调查数据,例如它们喜欢吃什么、它们住在哪里等等。
结果:
我们观察到了许多不同的动物,包括狮子、大熊猫、长颈鹿等等。
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这些动物的知识,例如它们的体型、习性和食物偏好。
我们发现大熊猫最喜欢吃竹子,长颈鹿有着非常长的脖子,狮子则是非常勇猛的动物。
讨论:
我们觉得动物园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动物的地方。
通过观察和学
习,我们增加了对动物的了解,并且认识到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异。
我们也意识到动物需要保护和照顾,以便它们能够在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中生活。
结论: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发现动物园是一个很棒的地方,让我们能够学习和了解各种各样的动物。
我们希望能够继续探索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并且希望所有的动物都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近年来,语文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发展更是备受了重视。
作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积极探索更新的教育技术和理论,打造优质的教学环境,以满足学生新思想需求,开展小课题研究成为了自己必须面对的挑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作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从开学前准备活动开始,就开展了小课题研究。
首先,我和同事们,通过各种方式,梳理出符合学生年龄与兴趣的语文教学小课题,确定了了小课题的研究方向,比如,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怎样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
其次,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向制定了相应的课程计划,让学生从作文、朗读、口语等多种方式中学习,而不仅仅是背诵课文。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利用各种形式的文体,比如,故事、童话、对话、歌谣等,来增强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最后,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挖掘出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我们利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交流情况,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加强考核方式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以上是我们这一学期,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小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今后语文教育发展的一种参考。
在未来,我们会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以充满激情的方式,把新生小朋友慢慢培养成独立、有思想、会思考的“语文小学子”。
一年级作文课题研究报告
一年级作文课题研究报告1. 引言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作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学生,我对一年级作文课题的研究非常感兴趣。
在这份报告中,我将分析一年级作文的内容和形式,并探讨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
2. 一年级作文的内容2.1 描写自己一年级作文的内容通常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密切相关。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描述自己的家庭、朋友和爱好等。
这样的作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还可以展示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2.2 讲故事除了描写自己,一年级作文还可以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
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可以发生在学生生活中,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造的。
通过讲故事,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 描写自然自然是一年级作文中常见的一个主题。
学生可以描写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以及不同的天气现象等。
通过观察和描写自然,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自然,培养对环境的关爱意识。
3. 一年级作文的形式3.1 短文一年级的作文通常以短文的形式呈现。
学生需要尽量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用简单的句子和词汇。
这样的写作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图画作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图画作文是一种非常适合的形式。
学生可以根据一幅图画来进行描写和叙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这样的写作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3 日记日记是一种记录学生自己生活的形式,也是一年级作文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写日记来记录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这样的写作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还可以让他们学会思考和反思。
4.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4.1 阅读与写作结合阅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作文来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如何培养对足球的兴趣一、问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改革要求阅读教学要加强重感悟、重实践、重扩展、重迁移等综合性学习目标,对阅读的方式和数量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纠正过去专注经典、以本为本的阅读倾向,注重选择开阔学生视野的阅读内容,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形成阅读的大视野,促进学生关注国家、社会、自然,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另外,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过性化行为,要打破过去阅读教学中的诠释化倾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阅读是学生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要打破过去单纯接受式的静态阅读模式,倡导多角度、有创意、批判性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多样化效果和延伸性效果。
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的改革要求为“综合阅读”课程的设置、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二、原则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综合阅读要致力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培育和主体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独特体验,使综合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品读、自主感悟、自主实践、自主评价的过程。
2、发展性原则。
学生在综合阅读活动中阅读、理解、体验、表达、实践、评价,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综合阅读要为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与精神领域的同步发展服务。
3、开放性原则。
综合阅读建构起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
要努力形成“大语文”、“大课堂”的格局,把学生学习的视野、活动的空间引向广阔的大世界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自由驰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境界。
4、综合性原则。
要确立综合意识,积极架构起语文学习与其它学科、与生活实际的横向联系,提升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内涵的界定基于当前社会的需要、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阅读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主动阅读是立足于语文学科本身,整合学生阅读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的主动学习语文课程。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误和问题。
同时选“小老师”这个做法也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在他们眼里,老师是那么神圣,能当上“小老师”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肯定!人人都会为之而努力。
4、自读自读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有利于学生反复练习朗读,学生人人都能参与。
这种方法在初读课文和练习用自己的体会读课文时经常用到。
学生自读时,教师可以巡视指导,表扬读书认真专注、读书姿势正确的同学,适时帮助、指导读书有困难的同学。
5、分角色读分角色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
它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低段课文文字兼美,有的故事性强,人物对话多,比较适合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要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进行。
分角色朗读时,首先要弄清每个角色的身份、年龄和特点。
然后讨论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角色的特点,接着指名试读----师生评议---练读---指生分角色读,最后还可以按小组分角色读,人人参与,提高课堂效率,朗读水平逐步提高。
6、表演读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做动作进行表演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先让大家去记记每个角色说的话,想想每个角色的表情、动作,然后分别选了几组孩子进行表演,请其他孩子当旁白。
演了评,评了又演。
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演得精彩,逼真,热烈的掌声久久在教室回荡……通过演,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其中的每个角色。
把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童话故事中……7、齐读齐读训练面大,读起来比较有气势,适合短小精悍的课文,但齐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不唱读,学生不能有口无心的读,不能只用口,不用眼。
8、比赛朗读。
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赛读之前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全体同学给予指导,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9、配乐朗读。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一年级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2011年上学期课题组计划
2011、3、1
课题名称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生成研究
班级
一(5)班
课题
研究
现状
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课题
研究
目的
本学期我校积极开展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生成研究”进入了实践阶段,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和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努力构建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各
月
安
排
三月份:1、制定本学期个人课题计划。
2、设计好本实验班的作业。
四月份:1、参加课题组会议,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对自己课堂的教学反思。
五月份:1、课题中期学生的问卷调查。
2、课题中期对学生成绩分析并写好成绩分析对比表。
六月份:1、做好实验班作业分析表。
2、写好本学期个人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归纳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三十四团中学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姚子淑一、课题研究背景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对朗读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崔峦老师在“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若干问题的问答: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最要紧的不是读出感情,而是把字、句读正确。
所谓读正确,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仅是生字的字音,还包括轻声、儿化和变调;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字句;还要读出句中、句间以及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上述每一项要求,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
二、研究对象一年级的全体学生。
三、研究的内容、目标与重点课题研究的目标:1、研究小学一年级学生朗读感情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2、研究纠正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策略。
3、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到位的能力。
意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出适当的语气。
针对这一要求,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低年级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并不能够真正落实,如:有些学生不会读书,常常会出现读天书、唱读、读破句、丢字、添字等现象。
究其原因,归纳如下:1、教师分析讲解多、提问多,学生读书时间少。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
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课标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而教师往往把一篇课文问得支离破碎,讲的头头是道,教师的“辛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挤掉了学生思维的时间。
2、朗读训练学生陪衬多,学生参与读书少。
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不是学生为教师服务。
而在有的课堂上,朗读训练只是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环节服务,一两个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读的有语气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朗读情况。
3、教师对低年级朗读的要求并不明确。
有的教师的课堂上,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不够明确,表现在对“读正确”概念不清,教材中出现的轻声、儿化和变调落实不好,朗读的层次性不强,看不到训练的过程。
4、教师朗读认识到位,朗读指导方法少。
有的老师课下交流的时候已经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堂上,朗读指导的方法单调,一遇到指导朗读就不知如何是好,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朗读效果也不好。
五、在课题研究方法上更为有效如何落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呢?我认为朗读方法上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这样教师就必须从繁琐的、没有必要的讲解中摆脱出来。
低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琅琅上口,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
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要求,不拔高,对课文内容不做过多地讲解、分析,真正潜下心来带领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直到读正确为止。
2、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朗读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限于少数几个学生的读,听别人读三遍不如自己动口读一遍,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中去。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自读、同桌互读、座位前后四人结成小组轮流读、齐读等。
对于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还要反复读。
除了在读的形式上加以指导,教师还要注意用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比如在听《画风》一课时,当学生读到赵小艺画了空中飘的旗子时,老师适时进行评价:老师仔细听了你读的,听出来你把“飘”字读重了,我仿佛看到风吹过,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这样既能激发这个孩子朗读的兴趣,同时还教给了其他同学读书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3、要体现朗读训练的层次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
具体到一课书,学生也要经历一个逐步读通、读熟、读懂的过程。
就年级要求来说,一年级朗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训练下,能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做到不唱读、不丢字、不添字、不读天书。
二年级学生则要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气,读好长句间的停顿,不读破句,读好句间、自然段间的停顿。
以后随着年级的升高,朗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朗读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具体到一课书的朗读,也应体现出层次性:首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课文;其次是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再要求读流利;最后要求读出课文的感情。
课堂上要看出学生朗读水平由低到高的变化,看出学生的发展。
六、选择适当的朗读方式课堂上读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
1、范读范读是指导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朗读的最快捷的方法。
一年级学生由于受识字量的制约,朗读的文章少,学生不会连词、断句,掌握不好语速、语调,读不出句子的语气和表达不出相应的感情。
因此,课堂上教师必要的范读非常重要,通过教师的示范,才能指导学生怎样读好课文,在教师范读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四到”。
即耳朵听到,眼睛看到,心里想到,嘴巴读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2、评读重视朗读后的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享受朗读的乐趣,体验朗读成功的喜悦之情。
课堂上,教师请一名学生读书时,要求其他孩子用心看书,认真听同学读书,读后评一评,说说哪里读的好,哪里有丢字、漏字、读错字现象,评完后,再进一步进行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读书认真、会听、会评价的的学生进行表扬,持之以恒,促进学生用心读书、认真倾听良好习惯的形成。
3、教读小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喜欢得到别人的夸奖,针对这一特点,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让他们当小老师教读。
这样,老师既可以有时间去巡视,督促孩子们是否做到“四到”,还可以随时纠正教读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
同时选“小老师”这个做法也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在他们眼里,老师是那么神圣,能当上“小老师”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肯定!人人都会为之而努力。
4、自读自读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有利于学生反复练习朗读,学生人人都能参与。
这种方法在初读课文和练习用自己的体会读课文时经常用到。
学生自读时,教师可以巡视指导,表扬读书认真专注、读书姿势正确的同学,适时帮助、指导读书有困难的同学。
5、分角色读分角色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
它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低段课文文字兼美,有的故事性强,人物对话多,比较适合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要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进行。
分角色朗读时,首先要弄清每个角色的身份、年龄和特点。
然后讨论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角色的特点,接着指名试读----师生评议---练读---指生分角色读,最后还可以按小组分角色读,人人参与,提高课堂效率,朗读水平逐步提高。
6、表演读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做动作进行表演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先让大家去记记每个角色说的话,想想每个角色的表情、动作,然后分别选了几组孩子进行表演,请其他孩子当旁白。
演了评,评了又演。
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演得精彩,逼真,热烈的掌声久久在教室回荡…… 通过演,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其中的每个角色。
把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童话故事中……7、齐读齐读训练面大,读起来比较有气势,适合短小精悍的课文,但齐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不唱读,学生不能有口无心的读,不能只用口,不用眼。
总之,低年级的阅读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精心地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我在课堂上要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朗读,同时要用心指导,扎实训练,如此持之以恒,定能卓有成效。
七、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有序展开:第一阶段( 2013年9月-10月)通过观察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所学生字掌握的情况,文献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把握当前关于“均衡性”、“差异性”研究的理论动态,确定试验计划。
第二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1.根据课题实验预案实施课题研究,围绕课题研究各阶段的具体目标有的放矢,确保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为实现课题实验总目标奠定基础。
2.强化课题实验过程管理,充分发挥管理的规范和引领功能,促进教师在实践、交流、合作、反思中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增进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阶段(2014年1月)在第二阶段课题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汇总、整理课题实验资料,审察、聚合课题实践经验,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完成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研究方法: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观察法。
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同时结合使用观察法、调查法等。
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八、实验研究人员:一年级两位语文老师:姚子淑吴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