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读后感大全《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这本书是李政涛教授的代表作。
本书第一辑主要表达与探讨了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等等一些教育非常本质的教育随笔。
是以心怀教育的学者,实践者,研究者的角度思考的问题。
也同样深刻探讨了我国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教育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学生未来会有怎样的人生,从小而来的价值观等等都在不知不觉的烙印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的行为准则都是在其影响下建立的,随着时间推移越发明显。
教师像是指路标牌,给了学生不一样的人生。
在第一辑的阅读中,给我感触较深的内容有很多,其中《没有灵魂的教育》《静默中的教育》《倾听着的教育》《社会需要为教育做些什么》尤甚。
今天我最想谈谈《静默中的教育》给我的感受。
文章一开始一针见血地指出“今日的教育太喧闹了。
走进学校满墙的标语,满园的横幅,满耳的口号。
我们赖以生长的学校正在变成制造各种热闹活动的场所。
”是的,这是我们所有同事们都能够感受到的,现在无论走进哪一所学校都是“喧闹”的。
“这些震耳炫目的喧闹无非是表明我们正在配合种种来自上面和外面的要求,正在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或者是宣示学校的自身追求,或者是展示学校的所谓特色。
”学校领导们生怕没有这些喧闹就会让别人感觉到这所学校out了。
其实不仅仅是学校,我们走进一节公开课,也会发现,教师们都在忙于创造各种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努力让教室充满欢笑,让孩子们的身体与教师的话语和谐共振,深怕把课堂变成昏昏欲睡的场所。
结果把教学变成了狂欢节,变成了百米赛跑或者花样滑冰。
学生没有丝毫喘息沉默的机会。
这一切都已经远离了真正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一定是静默的,而不是喧嚣的,因为人的成长是内在的成长,其过程必然是安静且朴素的,而不是招摇和华丽的。
那么静默的教育是怎样的教育呢?首先,静默中的教育一定需要静默中的学校,一所学校会不会变成喧闹的市场,会不会变成锦标竞技场,取决于学校是否有对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的教育时尚的免疫力;是否有对各种脱离教育本真追逐外在效应的冲动与欲望的抵抗力;是否有对教育魂魄的持守力或定力。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教师读书征文读书心得
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被《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这本书深深吸引。
是源自书中那让我感动的发自肺腑而真诚的文字,更有李政涛教授对教育的认识和期盼。
“为教育而呼吸,为教育而存在”是封面的一小段文字,却包含无尽的痴情和忘我,更有着一份理想,一份让人憧憬又给人力量,且带人思考的理想。
李政涛教授言其一生为一大事而来。
一如他在后记中说到“当所有已做之事和将做之事一一浮现在我眼前时,我倏然发现:它们都属于教育之事。
”“我的命运在教育里,教育就是我的命运。
”把自己的命运与教育相连,我想这是超乎常人的教育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人生理想。
他也已把教育刻进自己的人生,刻进自己的灵魂,这又怎能不让读者心生敬意呢?我曾以为,抑或大众教师都这样以为过。
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要对教育倾注满腔热情,不求回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任劳任怨,就应当算是一个好教师了。
可却从未曾想过,当我们埋头前行时,却未曾清晰的知道我们正从何处出发又向何处前行,因为不清楚起点目的地,也就更不会太关注行走的方向,那么我所做的每一件看似在奉献在付出的事情,是不是都是走对了方向呢?就在我们刚刚忙碌于各种琐事时,我们心中是否也心生过困惑和迷茫,我们忙碌的都是教育吗?答案不言而明,不忍直视。
我想解开心中的困惑和迷茫的方法我想大抵还是阅读。
李政涛教授以“不同的教育,不同的人生”开篇,指出“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的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
”我们不是单纯的在“教书”,而应该是在“教书育人”或者说“育人教书”更准确些。
我们应该远离抵制“没有灵魂的教育”“热闹的教育”“压抑的教育”,而应该亲近“教育的味道”“教育的美”“教育的静”和“教育的可以呼吸”。
教育的本质是“智慧的追求”,教育呼唤的是“生命自觉”。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滋养学生生命和自我生命的过程。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方面可能关注更多。
李教授认为现行的语文教学,单篇式教学问题突出,负效、低效的让人不忍。
忙而有序,碌而有为 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
忙而有序,碌而有为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导读:读书笔记忙而有序,碌而有为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忙而有序,碌而有为——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今年是我从教的第十一个年头,回想这些年的教学生涯,除了常规的教学,科组的教研任务,参加各种公开课和比赛,的确是各种忙碌,内心时常是焦躁的,被各种琐事困扰。
尤其现在为人父,希望上班时间高效完成工作,下班回家可以安心照顾宝宝,尽自己所能扮演好生命中的两种角色。
然而,时间往往不够用,前事未了,后事接踵而来。
正当2018年新年到来,利用寒假琐碎的时间,翻开李郑涛教授所著《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精神接受洗涤,内心趋于平和,反思自己为何碌而无为。
书中提到现场学习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
我试着用下图作为梳理:纵观上图,逐一对照自查。
教师需要的三大积累,我的实践积累扎实充分,阅读和写作积累,实在汗颜。
上班时间要完成教学常规,阅读和写作若不是有比赛任务驱动,很少主动自己去做。
具体到四种教学现场,有点滴记录教学反思,但是碎片,很少成文。
同行、教研组、各种培训、讲座的现场,有记录,缺乏系统整理。
李教授提到,现场学习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我认为自己的专注力和捕捉力基本具备,转化力有所欠缺。
经常听完讲座,记录得很详细,找出很多迁移到自己教学中的诸多困难,感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听完很激动,没两天就又忘了,重回自己的旧路。
如何做到忙而有序,碌而有为?根据自己的情况,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尝试。
利用手机APP,写下备忘录,先完成紧急和重要的事。
我常常感觉杂事缠身,分不清主次,忙得混乱。
于是搜索手机版的思维导图APP,便于随时记录和查看近期需要完成的工作和生活琐事。
发现一个免费的APP:Poppletlite.操作简单易学。
于是我开始用它来记录,用不同颜色来标注级别,紧急和重要的事用红色标注,完成以后就删掉,这样可以督促自己做到忙而有序。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籍,它探讨了教师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并提出了重建教师精神宇宙的方法和思量。
全书分为三个部份,分别是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心灵成长和教师的职业发展。
作者通过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深入探讨,强调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模范,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他指出,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
惟独这样,教师才干真正成为学生的灵魂导师,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在教师的心灵成长方面,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思量。
他强调教师应该注重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状态。
惟独这样,教师才干更好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在教师的职业发展方面,作者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他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参预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自己的职称和职业地位。
惟独这样,教师才干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和发展。
通过阅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的重要性和责任。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模范。
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
因此,教师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注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师的工作并不容易。
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难点,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然而,只要教师能够坚守初心,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就一定能够克服难点,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之,阅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给我带来了不少思量和启示。
它提醒我作为一位教师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注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和责任。
惟独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才干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
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
教师是以改变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业的人。
改变他人现实的人,首先需要改变“自我的现实”。
1、教师要对孩子的宇宙有所作为,首先必须对自己的宇宙有所作为;要对孩子的宇宙有所创生,必须从自我宇宙的创生开始。
一个不愿和不对自己的宇宙有所作为的教师,不会是一个值得信赖和托付的教育者。
一个始终停留在生命的过去时和现在时放入教育者,怎么可能持续改变他人的现实,怎么可能给他人以未来?教育中最可能发生的事情是:孩子的宇宙因为教育而变得越来越宽广,教师的宇宙却变得越来越狭窄个封闭……
2、对教师宇宙的发现和重建,不能依赖他人,只能寄希望于自身。
3、认识自身宇宙的基本方式仍是阅读。
在阅读孩子宇宙中阅读自身,在对外部一切与教育有关的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阅读中返回自身越州的世界。
教师宇宙世界中一切博大和丰富的诞生,一切生命的灵动与生动,都在于阅读的高度与效度。
如此,在沉重与艰辛的日常教育生活中,在时常迸发的教师痛苦呻吟中,教师拥有微妙的希望的光亮才有可能,获得优雅、富有品质的灵魂才有可能变为现实——这注定是一个艰难的需要长期自我投入的事业。
有了自身宇宙的阅读、发现和重建,有了新灵魂的灌注和扎根,教师所经历的教育时光就不再是琐碎、平庸、烦扰和平庸的代名词。
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打上了新的印记。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三明六中林娟《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这本书是作者对自己、当下的教育事业的整理与审视,本书基于作者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很多观点,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作为一个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这本书让我获益良多。
本书第一辑主要表达与探讨了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等等一些教育非常本质的教育随笔,里头是以心怀教育的学者,实践者,研究者的角度思考的问题,也同样深刻探讨了我国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教育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学生未来会有怎样的人生,从小而来的价值观念等等都在不知不觉地烙印在我们身上,我们的行为准则都是在其影响下建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明显。
教师像是指路标牌,有的能告诉你所有的岔路都通向什么,却不告诉你有多少距离,有的只告诉你一个方向的目的地,多远清楚地告诉你,你要怎么去,用什么方法去。
给人生的大概意思,也就是学生通过一次次地指引在人生关键做出选择,每种选择都是不一样的人生,可见教育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该给出什么样的教育,要有灵魂、会倾听、可以呼吸、在孤寂、静默甚至是疾病中教育,有着教育之美,有生命自觉。
既面向他人,也面向自我,不断思索与进步的教育。
培养出自觉自主的心态、习惯和能力,按我自己个人想来,其实也是现今家庭和学校给予非常少的教育,自立、独立的教育。
然而现今教育离这样理想的教育尚有着很大的距离。
现今对教育者的教育都是只有方法没有灵魂,有了越来越优秀的方法,却没有更加深入灵魂的教育,经济发展迅猛的发展,而教育仿佛还在滞后,各种喧嚣与躁动充斥着校园,难以在沉静中坚持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美的,这种美是可以具体表现出来的,这种美展示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这种美在于教育者对于教育事业诚挚的热爱,在于对人性的关怀。
这种美需要实践,需要呵护,理想中的教育难以实现,但不能没有教育的理想。
作者也指出现今教师缺乏倾听,有时候学生甚至不能“呼吸”,甚至教育学生的目标都没有明确,好为人师却甚少自省,渐渐迷失。
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
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我有幸阅读了李政涛教授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这部书。
李教授语言简洁有力,直击教育痛点,理论高屋建瓴,深入心灵。
特别对于我,犹如醍醐灌顶。
结合“新课堂”改革,我谈几点体会:教育发展到今天,改革创新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了,而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实施新课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是兰山教育提升的新定向。
“新课堂”改革已经开展了许多年,到底改革要改什么?一、改师生关系关系大于教育,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没有接纳、尊重和理解,就没有生命的连接;没有连接,就无法构建稳固的关系;没有关系,就没有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没有教育。
孩子不会向自己讨厌的人学习,而只会被自己尊敬、信赖的父母或老师滋养、唤醒、影响和熏陶,通过模仿、追随来吸收、内化,实现成长的。
尊其师,才能信其道。
当孩子不喜欢你的时候,你所有讲的东西,即便是再好,对这个孩子来讲也是不起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想产生积极的效果,前提是我们与学生之间必须建立了一个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如果班里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你的话,那么哪怕你的方法再拙劣一点,孩子也会掌握。
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是“新课堂”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这是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
落实“新课堂”改革的首要前提就是改革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实施“新课堂”改革也就沦为空谈。
二、改课堂教学设计确定教育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对教育目标的准确分类,具有重大意义。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把教育目标一般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
其中“记忆、理解、应用”为“低层次目标”,“分析、评价、创造”为“高层次目标”,目前“低层次目标”,“新课堂”教学基本都能解决,但高层次目标我们学校目前达成度不高。
如果长期停留在了“记忆、理解、应用”这个层次上这样,很难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2023年字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2023字这本《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语言很晦涩,理论也很生疏,没有散文随笔那样读得轻松,我深知这是一本可以唤起无限思索的书,也正是在那字里行间里无尽的思索让我的精神宇宙得以重建。
作为一名小小的语文教师,我深知自己无力勘破当前的教育形势,亦无可能为教育动向把脉问诊,我只能借助李政涛教授这本《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帮忙自己更糊涂地认知眼界上的粗陋狭隘,学养上的局限匮乏。
本书的最终一辑,我是在无限的感慨与感动中读完的。
李政涛教授通过剖析他进入“新根底教育”团队后的心路历程,提醒了他实践规律对理论规律的挑战,活的课堂对死的文字的挑战,案头功对现场功的挑战。
李教授的“新根底教育”讨论心路史,是一个精神漫游者的归家史,是从理论“密室”回到实践田野的历史。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历史,长出了“新根底教育的魂魄”,也是对生命、对教育、对民族、对社会的承诺。
这样的承诺,便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
李政涛教授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他的人生是为教育的人生,是为人生的教育。
他以书生的方式,将肉身和灵魂投入到教育世界的生命而思,为那些有生命之源的读者而写。
他怀揣着马克思当年的幻想,重要的不是解释世界,而是转变世界;哪怕是微缺乏道的转变,也是证明自我生命价值的方式之一。
我想起罗素曾经说过“对爱情的渴望,对学问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是支配我这一生单纯而剧烈的三种感情。
”这一刻,精神之美如此震撼我,作为教育工,假如没有这样剧烈的责任感与深刻的感情,又如何体会教育的真谛。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相遇而来。
与《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相遇,给我的教育人生带来了很多启发与暖和。
精神的热度,灵魂的温度,是对孤独人生的抵挡与疏解,也是对千疮百孔的教育保持士气和信念的动力。
李政涛教授在自我重塑的历程中,那深厚的“案头功力”让我很是佩服,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书”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每天除了常规的教学、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观摩课和研讨活动外,确实是各种劳碌,内心时常是焦躁的,也会被各种琐事困扰。
师德学习心得-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
师德学习心得——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初读李政涛教授的这本书觉得语言很晦涩,理论很陌生。
但我知道,阅读经典,定有难度,不可能像心灵鸡汤一样浅白。
于是,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去思考、去揣摩。
反复阅读之后有了一些自己浅显的阅读感悟。
一、努力做学习型教师作为老师,我们总是习惯的把学生定位为我们的教育对象,却往往忽略了朝向自我的教育。
生命之花的绽放是绚丽的,生命之果的采摘是幸福的。
但是,从种子之破土,它所穿越的一个个日日夜夜,一个个四季,都是寂寞的,需要我们用爱用耐心去浇灌,用忠诚、用信念承受、去等待……作为老师,如果没有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没有对教育艺术和教育智慧的深厚累积,我们如何可能把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培育成功乃至卓越?我们又如何可能面对外在的喧嚣浮躁,保持自我内心的冷静和职业的自尊乃至敬畏?我们还如何可能让自己一生从事的教育生活弹奏出和谐幸福的乐章?这样想来,我更真切的感受到“教师的精神宇宙”这几个字的神圣、崇高和责任重大。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更是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彰显出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
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体育学校,学生更多的时候向我们学习的并不是知识点,而是如何学习,如何为人处世,言谈举止;在体校我们不可能以一种强压的教学态度去压迫学生,所以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甚至有的时候,我们也要向学生学习他们豁达、自信的心态。
二、永不放弃作者在书中提到叶澜,有这样一段话:“叶澜从不指望自下而上、具有典型草根性质的“新基础教育”。
能够改变全中国的基础教育,她的心愿无非是能改变一个教师,就是一个教师;能改变一所学校,就是一所学校;能改变一个区域,就是一个区域。
火种总存在着变为火炬的可能,星星之火,终究会有燎原的一天”。
作者说:“与所有的改革者一样,叶澜也有自己的苦痛和无奈。
她曾经在一次年度总结会上哽咽失语,流泪不止。
‘新基础教育’致力于改变人本身,只有我们这些长年处在教育改革现场中的人,才更能理解,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改变人更为艰难更为持久的事业?”在体校工作,学生成绩大多较差,初入学校,虽有万丈豪情,想要改变,但久而久之,不见成效教师也就会产生懈怠的心理。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昌邑区第三实验小学张淑云读李政涛教授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书中这些文章不仅是教育随笔,它们更具有普遍的人文哲思,让每个读它的人都能引起共鸣。
这就是读书的魅力,它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好灵魂的相遇。
李政涛教授呼吁不仅要发现和呵护孩子的宇宙,更要重视教师自身宇宙的发现和重构;而对教师精神宇宙的发现和重建,不能仰赖他人,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寄希望于阅读。
师者若无魂,教育则空心。
在浮华喧嚣的当下,我们应当如何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凝聚了作者投身“新基础教育”,参与教育变革以来的深切感悟。
他呼吁教师不仅要发现和呵护孩子的宇宙,更要多读好书,重视自身精神宇宙的发现和重构,展现出不同的教育视角和声音。
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
在“面向他人的教育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朝向自我的教育”。
李政涛教授将自己浸入“我向教育”之中,然后捡起一柄“手术刀”,一刀刀划开教育的外壳,再将它的切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我们每一位教师也需要剖开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去陈纳新,呼吸新教育空气,重建教师精神宇宙,适应教育新常态,做四有好老师。
在教育的路上,我们是一群追逐者;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是一群学习者。
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考力、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人。
一、做一名有思考力的教师人与人的不同,在于思想的差异,而思想则主要来源于思考。
一个人是否喜欢思考,做到常态思考,取决于他的思维习惯、问题意识和格局视野。
教师的思考力,主要体现在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上,首先愿意拿出一定的时间集中在这个问题上,思考选取最佳的方法达到目标;其次,把时间集中关注在某一主题的研究上,持续推进,尽量寻找创新点;还有就是在常态教学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为每一次的发言做准备,为每一节课做设计,为每一次实践做反思。
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
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2015-2016学年)西华镇中心小学杨明良在我读过的“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丛书中,李政涛教授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一书,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
每次拜读,我都不禁为李政涛教授瘦削身躯里蕴藏的巨大能量深深折服。
在这本书中,李政涛教授尖锐地指出:这么多年来,中国的教育里总是行动过多而思想过少,盲从太多而清醒太少。
所以,他要凭借他和团队的努力,为中国当前的教育流弊下一剂猛药。
仅仅在这一书中他就深刻论证了“教育的味道”“在异域中思考”“参悟改革”“研究性变革实践”“教师的精神宇宙”等若干论点。
针对教师关注学生精神宇宙多而忽视自身精神宇宙少的现实,我们可以考虑通过以下途径,改变对自身宇宙的麻木和冷漠,轻视和无视,重新审视、发现、发展、充实自身的宇宙,学会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回望自我,充实自我。
一要乐于学习首先,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是教师需要修炼的基本功;其次,善于积累,善于运用,是教师需要修炼的基本能力。
如果说年轻时比的是聪明,那么三四十岁的教师,比的就是积累。
一个教师积累的厚度和深度,决定了他的职业生涯的广度和效度。
再次,研习学生,了解学生,也是教师需要提升的基本技能。
当然,“习”还需要考虑“习”什么,比如专业知识、理论素养、实践技能,等等,教师其实都是需要“习”的。
只有“习”之不断,才能“进”之不止。
二要身心专注学习需要自觉,很多人都知晓这个道理,但做的并不理想。
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专”劲。
有了“专”,才会“进入”;有了“专”,才会“深究”;有了“专”,才会全身心投入。
新儒家代表牟宗三曾说过,“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没有真学问出现。
”为了追求真学问,也为了让自己找到灵魂愿意栖息地地方,牟宗三先后学习过文学、社会学、法学,但这些学问都逐渐地从他的生命中流逝了,最终他的灵魂落脚在哲学上。
我们教师,无法选择自己的职业与学科,往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把灵魂栖息在某一学科上,如果我们还不为她找到栖息的地方,她将游走不定,最终也会引导我们自己走向迷茫的境地。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1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1在暑假这段时间里,我认真阅读了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所写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书中这些文章不仅是教育随笔,它们更具有普遍的人文哲思,让每个读它的人都能引起共鸣,这就是读书的魅力。
在读到第一辑—《教育的味道》中的‘倾听着的教育’一文时,他指出:“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的“失聪”现象并非罕见,对照着我自己的日常教学,不免产生共鸣之处。
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绝对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教育者。
有这样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最得人缘的,不是会说话的人,而是懂得倾听的人。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
被学生爱戴的老师,大都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来有效地倾听呢?一、洗耳恭听,捕捉相关信息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因此,课堂上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让他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
教师应通过自己的体态语即丰富的表情动作表现出对讲话学生及其所讲内容浓厚的、始终如一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喜欢别人听自己讲话乃是人所共有的一种基本需要。
作为教师,更应该以浓厚的兴趣面对讲话的学生,及时捕捉学生言谈中显露出的各种相关信息,同时,也是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
二、察言观色,抓住合适的时机,巧妙提出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必须具备敏锐的分辩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
《重修教师的精神宇宙》念书心得见过李政涛老师本尊,精瘦却干练 ; 听过李政涛老师的讲座,说话干脆而直指要害。
“爱屋及乌”购得老师的《重修教师的精神宇宙》一书,读罢便有一种茅塞顿开、如沐春风之感。
既然说“重修”,其潜伏台词是,教师现有精神世界的其实不切合教育者的要求甚至是荒败的。
我翻开自己的日志本,发现工作第一年的日志快要一半篇幅写的是这样的内容:某某同学今日第 N次装病旷课了,某某同学沉浸于手机游戏又没造作业了,某某家长今日又来学校无理取闹了,学校近来活动太多我又熬夜加班写资料了真是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来教书 ; 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
那时的我深深地感觉,学生给的幸福是短暂的,当一个身兼老师、父亲母亲、警察、保姆的多功能变形金刚的难过才是永久的。
用琼瑶阿姨的经典台词来形容我当时面对学生的无力感再适合可是:“一个破裂的我如何挽救一个破裂的你 ?”日志看到这里,我也不由问问自己,究竟是我的学生太奇葩,仍是我自己的心里的能量不够强盛 ?李老师的话仿佛让我理解了些什么,就像黑暗地道里忽然涌入的光辉,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又充满了力量。
我跳出来反观自己的成长历史,开始意识到:哦,本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宇宙,人和人相处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个人宇宙能量的交融转变过程。
我之因此感觉充满力量,是由于那些智慧的脑筋和感人的教育情怀在我的生命里投下了巨大的光影,是由于他们的生命能量正以某种方式转变为我生命能量的一个部分。
这个世界上其实一直存在两种教育:面向他人的教育和面向自我的教育。
我们的眼光老是朝向外面世界,居高临下地想对他人的生命有所作为,却极少朝向内部自我的宇宙,极少意识到要对孩子的生命有所创建,一定第一对自己的宇宙有所作为。
一个一直逗留在生命的过去时和此刻时的教育者,怎么可能连续改变他人的现实?怎么可能带给他人以将来 ?一个教育者若能做到把“他向教育”和“我向教育”相联合,即是在教育工作中实践了教育的真理:教育是他人和自我生命的生命能量相互转变生成的过程。
【原创】播下种子,静待花开——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
播下种子,静待花开——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暑假我拜读了李政涛老师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一书。
书中以简明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李教授多年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这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犹如一盏指路明灯,给人温暖且充满力量。
尤其是李教授投身“新基础教育”,参与教育变革以来的深切感悟让我记忆犹新。
这让我想起今年教育部颁布的多项教育政策,其中的《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办法》最让我欢喜。
在这文件中,将艺术考试纳入中小学升学考试成绩的组成部分。
这意味着以往不被重视的艺术教育学科终于得到了国家的肯定,美育再一次得到凸显和强调。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重视美育。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渐渐地我们也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是一种“刚需”。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其中一个方面,是美育最好的手段,也是一种能触及人灵魂的教育。
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能提升孩子的心理调适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孩子的人格形成。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
让我们来看看国外是如何重视艺术教育。
俄罗斯,从小培养艺术鉴赏力。
俄罗斯重视对儿童艺术兴趣的培养,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
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
在那里经常能看到年轻父母拖儿带女兴致勃勃地前来观赏,而且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听赏时聚精会神、庄严肃穆。
孩子们还手捧鲜花,准备在演出后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丝毫不怯场。
在美国,艺术教育与其它学科同等重要。
在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艺术首次被确定为基础教学的核心学科,与其它核心学科有着同等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
见过李政涛老师本尊,精瘦却干练;听过李政涛老师的讲座,说话干脆而直指要害。
“爱屋及乌”购得老师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一书,读罢便有一种茅塞顿开、如沐春风之感。
既然说“重建”,其潜在台词是,教师现有精神世界的并不符合教育者的要求甚至是荒败的。
我打开自己的日记本,发现工作第一年的日记将近一半篇幅写的是这样的内容:某某同学今天第N次装病逃课了,某某同学沉迷于手机游戏又没做作业了,某某家长今天又来学校无理取闹了,学校最近活动太多我又熬夜加班写材料了……真是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来教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
那时的我深深地感到,学生给的幸福是短暂的,当一个身兼老师、父母、警察、保姆的多功能变形金刚的痛苦才是永恒的。
用琼瑶阿姨的经典台词来形容我当时面对学生的无力感再合适不过:“一个破碎的我怎样拯救一个破碎的你?”
日记看到这里,我也不禁问问自己,到底是我的学生太奇葩,还是我自己的内心的能量不够强大?
李老师的话似乎让我明白了些什么,就像黑暗隧道里突然涌入的光芒,让我觉得自己好像又充满了力量。
我跳出来反观自己的成长历史,开始意识到:哦,原来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宇宙,人和人相处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个人宇宙能量的交融转化过程。
我之所以感到充满力量,是因为那些智慧的头脑和动人的教育情怀在我的生命里投下
了巨大的光影,是因为他们的生命能量正以某种方式转化为我生命能量的一个部分。
这个世界上其实始终存在两种教育:面向他人的教育和面向自我的教育。
我们的目光总是朝向外部世界,居高临下地想对别人的生命有所作为,却很少朝向内部自我的宇宙,很少意识到要对孩子的生命有所创造,必须首先对自己的宇宙有所作为。
一个始终停留在生命的过去时和现在时的教育者,怎么可能持续改变他人的现实?怎么可能带给他人以未来?
一个教育者若能做到把“他向教育”和“我向教育”相结合,便是在教育工作中实践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他人和自我生命的生命能量彼此转化生成的过程。
所以,一个以“教育他人”为业者,首先需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我曾经厚着脸皮对我的学生说:“老师觉得自己现在最大的优点就是爱学习。
”我发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近30年里,从来没有哪一段时光像我当老师以后这么渴望学习。
比如我手机上除了支付宝以外,最常用的手机应用就是“懒人听讲座”和“网易公开课”,我每天刷牙洗脸洗澡的时候都会听别人扯上那么一段儿。
科技、历史、哲学、音乐、舞蹈、民间文化……那里不仅仅有知识,还有思想,有智慧,他们为你打开一扇又一扇的窗户,带你去看一个又一个全新的世界。
不用担心了解太多自己会变成迂子,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能够把这些东西融会贯通,为不同的学生打开最适合他们的那扇窗户。
心理学上讲,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人际影响”,即教师和
学生之间彼此互动,然后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这种影响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对于“人际影响”其实还有一段唯美的描述——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多么美丽!可是,我们很少去想,我凭什么去唤醒别人的灵魂?要想让孩子的宇宙充满阳光,我们首先得让自己的宇宙光芒万丈。
在阅读孩子的宇宙中阅读自己,有了对自身宇宙的阅读、发现和重建,我们所经历的教育时光就不再是琐碎、平庸和平面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