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完整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在教育心理学看来,(C)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A)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D)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足(C)A.学习的心理规律B.教学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7.教育心理学足(D)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A.理论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自然学科D.应用心理学8.心理学是研究(A)的科学。
A.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心理过程D.思维过程9.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桑代克D.裴斯泰洛奇10.1924年,我国学者(C)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把西方的教育心理学引进到我国。
A.潘菽B.房东岳C.廖世承D.小原1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C)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束D.20世纪90年代起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BC)A.学习与教学要素B.学习与教学过程C.学生心理过程D.教育与社会发展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是(ABCD)A.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3.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ABCD)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ABC)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与反思过程D.互动过程5.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ABCD)A.学生和教师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6.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ABCD)A.敬业精神B.专业知识C.专业技能D.教学风格7.在学习与教学要素中,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BD) A.年龄差异B.群体差异C.智力水平D.个体差异8.教学环境包括(BD)A.课堂自然条件B.物质环境C.教学设施D.社会环境9.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ABCD)的作用。
卢强《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教育性原则4、赫尔巴特五阶段教学法:准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
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并付诸实施的教育家。
5、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劳伦兹首先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4)差异性。
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1)图式。
(2)同化和顺应。
(3)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分化,只能靠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儿童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早期的符号功能;b.自我中心性;c.思维的片面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也称命题运算,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自主感对内疚感(4-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本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本阶段的任务时培养自我同一性。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基本内涵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与教相互作用形成系统。
该系统包括: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种活动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1968年乌申斯基出版《人事教育的对象》,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此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学习心理。
行为主义占主要地位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60年代掀起一股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第三节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应用最广,成就最大)观察法、(最基本普遍)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测验法。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五种要素,由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五要素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三过程①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
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
俄国乌申斯基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我国廖世承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我国心理学家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并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合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五要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等。
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
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
(二)三过程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模拟题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模拟题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重点难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别差异。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4。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指导地位,关键作用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
1、早在教育心理学创建之初,许多研究者将教育心理学定义 为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种观点的影响一直持续到 现在,目前仍有许多研究者把教育心理学当作一门纯应用学科, 强调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具有应用 性,是确切无疑的。但是注重应用会忽略对学科体系的探索, 教育心理学缺乏个性,或者附属于心理学,致使学科发展陷入 困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4、深化拓展时期(80年代以后)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建构主义兴起,1994年Bruner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四个方 面的成果: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文化。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三)教育心理学在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教育心理学的引入与早期研究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年由方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 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 心理学》教科书。 2、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教育心理学的改造、 发展与曲折 3、80年代之后:教育心理学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学习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教学过程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2、学习与教学因素 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 个方面来影响学教过程:一是群体差异,二是个体差异。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 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堂内容标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 教学材料等。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 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章教育⼼理学概述必须全部掌握熟记第⼀章教育⼼理学概述B、C 教育⼼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的⼼理现象及其⼼理规律的科学。
B 学⽣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B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纲)、(教材)和(课程)等。
B 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D1 教育⼼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和研究的理论和⽅法基础。
★教育⼼理学研究的⽅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动研究法)。
D2展开教育⼼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对⼼理学现象的研究必须按他们的本来⾯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2、发展性原则:教育⼼理学的研究中要把⼼理现象看做是⼀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发展性原则是⼀个强调在发展中研究教育⼼理现象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在⼼理学的研究中,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教育实际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研究。
4、教育性原则: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发展产⽣伤害。
B 调查法的种类是(谈话法)和(问卷法)。
B ⾏动研究的基本环节(计划)、(⾏动)、(观察)、(反思)。
★教育⼼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与教的要素:学⽣、教师、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现象。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章中⼩学⽣⼼⾥发展与教育B ⼼理发展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C (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
成熟是指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的增长;学习,即学校条件下的学习是另外⼀个重要因素。
★同化和顺应: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就是:个体改变⾃⼰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教育心理学》第一二三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与学习理论、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解析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可分为关于()两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A.教学与科研B.“教”与“学”C.学生与教师D.课内与课外2.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意传递的信息是()。
A.教学媒体B.教学过程C.教学手段D.教学内容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设施4.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环境C.教学媒体D.教学过程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6.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A.乌申斯基B.夸美纽斯C.桑代克D.卡普捷列夫7.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康德B.桑代克C.皮亚杰D.夸美纽斯8.()认为教育心理学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范式,而不是把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进行运用。
与此同时,他重视文化对于人的塑造作用,以及教育教学的主导性作用。
A.桑代克B.杜威C.维果斯基D.加涅9.1924 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A.廖世承B.房东岳C.杨贤江D.潘菽10.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深化拓展时期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A.身心变化B.机体变化C.心理增长D.心理变化2.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从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
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A.定向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3.在正常条件下尽管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减缓,但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
教育心理学概述
桑代克(Thorndike)(美):
第一章:绪论
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 1913~~1914年该书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
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 、《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育心理 学的创立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之父”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教育经验总结 法
(12)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 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学 研究方法,叫做
A.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教育经验总 结法
结语
谢谢大家!
第一章:绪论
练习题
(1)教学系统五要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教学过程三侧面: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3)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环 境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 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 、效果律)及个别差异理论对教育心理学 研究有重要影响。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绪论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s——50s末)
20s和30s: 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维果斯基(前苏联):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 弗洛伊德(奥地利)→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 中的作用
第二节 第一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三、成熟时期(60s—70s末)
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 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 段的改进。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方便学习的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教一学过程的五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三种过程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是主体因素,有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基本心理特性;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为发展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1903年。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廖世承在1924年编写的。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的变量。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6.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1994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①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出控制;②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③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④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此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以及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发展状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教育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性格差异的表现: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答: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1)、家庭教育模式: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校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3)同辈群体: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
布鲁纳四条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第四章学习动机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学习需要称作学习的内驱力,分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教育心理学(1--3)
四,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 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 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阶段性和连续性 其二: 其二:方向性和顺序性 其三:不平衡性 其四: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 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 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 于高中时期.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 成人接近的时期.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关于学习准备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 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 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 和特点.包括纵向的方面和横向的学习. ●关于关键期 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 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成熟时期(60—70S) ●60年代初: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70年代: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 的进程 加涅:则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 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 与外部条件 晚近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 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60年代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一)内容趋于集中 (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概念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旨在理解学生学习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6、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7、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3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4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2 认知学习理论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4 社会学习理论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3.1 学生的认知发展3.2 学生的情绪与情感3.3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3.4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育4.1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4.2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4.3 教师的情绪管理与职业倦怠4.4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第五章:课堂管理5.1 课堂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5.2 课堂管理的策略与方法5.3 课堂纪律与学生行为管理5.4 课堂氛围的营造与维护第六章:学习动机与教育6.1 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6.2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6.3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6.4 学习动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七章:知识学习与教育7.1 知识的分类与加工7.2 知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7.3 知识学习的困难与解决办法7.4 知识学习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八章:技能学习与教育8.1 技能学习的理论基础8.2 技能学习的策略与方法8.3 技能学习的评价与反馈8.4 技能学习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九章: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9.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9.2 情感教育的策略与方法9.3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9.4 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评估与反馈10.1 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方法10.2 教育评估的过程与标准10.3 教育反馈的有效性与策略10.4 教育评估与反馈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一章:个体差异与教育11.1 智力差异与教育11.2 学习风格差异与教育11.3 性格差异与教育11.4 特殊需要学生与教育第十二章:群体动力与教育12.1 群体动力理论12.2 群体规范与凝聚力12.3 同伴关系与社交技能培养12.4 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实践第十三章:家庭教育与教育13.1 家庭教育的角色与影响13.2 家庭教育的策略与方法13.3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关系13.4 家庭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四章:跨文化教育与心理14.1 跨文化教育的概念与重要性14.2 跨文化教育的挑战与策略14.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心理适应14.4 跨文化教育心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五章: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5.1 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15.2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15.3 数据分析和解释15.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和法律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与方法。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PPT课件
(二)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 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 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 不断完善。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 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 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第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
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 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 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LOGO
•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
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 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即教育心理 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 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 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 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 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一)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 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 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 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 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LOGO
•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
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 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网络、多媒 体计算机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范畴。它日益成为教 育心理学所关注的一项独特的课题。 5.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学生心理 三.教师心理 四.学习与学习理论 五.学习心理 六.教学心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01
02
教育心理学 的基本内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育心理 学的发展
01 教育心理学的基 本内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拥有独 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Q&A
学科范畴:是心 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交叉学科。
学科性质: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 的中间科学。
学科作用:以应 用为主。
0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巩固练习
1、在宏观上,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子系统过程。下列不属于该系统过程要
素的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育机构
D.教学媒体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 A.理论性学科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D.边缘性学科
3、【判断】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 相互作用过程展开 的,由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这两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
巩固练习
4、1898年《动物的智慧》一文公开发表,该文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其作者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之父,他是心理学家( )。
A.桑代克
B.斯滕伯格
C.卡特尔
D.华生
5、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对人工
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
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另 一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
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这
些说法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即人工 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
交感到的互动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除解决教 学上的实际问题外,旨在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
(二)国外
1. 美国《教育百科全书》: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
2. 美国 林格伦 《课堂教育心理学》:研究教与学的心理 学问题的科学。 3. 前苏联 加梅佐 《年龄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学和教 育的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学习心理主要了解相关的 学习理论,明确学生建构 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方 式
这三部分构成了教育心理 学的主要内容
(二)对教师的研究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 教学管理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
(三)对教学活动的研究
研究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引导
学生在教学情景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三)实验研究(因果研究): 实验研究就是创设
一定的情境,改变或操纵变量的一个或多个方面
(常称为自变量),然后衡量这些变化对其他事 物的影响(常称为因变量),从而考察自变量和与 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
第六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与教
第七章 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 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第三编 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九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第十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编 有效学习的相关因素
第十一章 心理差异
第十二章 学习动机
第十三章 学生群体
第十四章 教师的领导行为
张景焕:教育心理学(2010.3)
第三部分 几种不同类型的学习 第八章 概念和原理的学习 第九章 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 第十章 学习策略
第十一章 品德形成与培养
第四部分 教学心理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 有效的教学 第十四章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五部分 课堂管理心理 第十五章 课堂管理 第十六章 教师心理 第六部分 学习的测量与评定 第十七章 学习测量 第十八章 课堂评定
(四)对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交感互动的研究
教学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感互动包括师生之间、 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和群体之间以及群体和群体之 间的相互作用。
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
沟通,它包括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后者如期望和暗示 等 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指社会助长作用和从众 行为、班级气氛等群体对个体所产生的影响。(教育社会 心理学)
第十章 影响学习的认知与人格因素
第四篇 教学心理 第十一章 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 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 教师心理
张承芬:《教育心理学》(2010.6)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三章 传统的学习理论 第四章 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发 展
第二编 知识的学与教
第五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
一定的教学策略(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和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
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理论: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通常吸收了许多原理, 包含了大量的相互关系 两者关系: 原理用以说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因素之间确定的关系,这些原理描述 了影响学生学习、发展及行为的具体因素。心理学理论通常吸收了许 多原理,包含了大量的相互关系。理论是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假设,
具有一定的推测性。
原理描述了人类行为的本质——它们描述了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事 情;而理论则描述了那些事情发生的原因。
如何处理课堂上的捣乱行为?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和回答以下7个问题: 1.研究什么问题? 2.为什么要研究?
3.研究预期和假设是什么?
4.怎样进行研究的?
(二)相关性研究:揭示研究对象的若干变量之间的
关联程度的研究。
研究对象的若干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它 表明两个事件或者测量的相关联的程度和方向。相关的范 围在+1.00~-1.00之间,相关程度越接近+1或-1.00,说明 相关程度越高。例如,身高和体重的相关是0.7(较高相 关);身高和掌握语言的数量的相关几乎为0.00(根本没 有相关)。 相关的正负号表示相关的方向,正相关表示两个因素变化 方向一致,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身高和体重是正相关, 因为身高越高,体重也会越重。负相关表明两个因素变化 方向相反,当一个因素变大时,另一个因素就变小。例如, 教师压力越大,健康水平越低。 相关性研究旨在用相关系数去揭示研究对象的若干变量之 间的关联程度。但只能揭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关系 的程度与方向,不能得出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13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 14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15教学交往和课堂互动
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2007.4)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 第二章 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二部分: 学习心理 第三章 学习的一般概念
第四章 行为联想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五章 认知的-组织的学习理论 第六章 学习与迁移 第七章 学习动机
第十二章 课堂教学评估
特点:
追逐前沿
有一定的难度: 概念术语多 理论多
理论新颖
形式活泼
基础性知识相对不足
语言、思路具有一定的
突出应用性
跳跃性
(一)对学生的研究
主要探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心理和个别差异。
具体含义:
身心发展包括个体的身体 发展规律、认知发展阶段 和道德心理的发展 个别差异主要指学生的智 力水平、个性特点、需要、 动机和兴趣等。
5.得到什么结果?
6.如何分析结果?
7.得出什么结论?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一)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通常发生于自然条件 下,旨在通过观察并记录教育过程中某些心理活动
的表现或行为变化来揭示研究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特
征。这种研究给我们提供有关学生、老师或学校的 特点的一些情况;同时也给我们提供有关某些事件 或行为的发生频率的一些情况。 描述研究所获得的资料一般比较真实,但是它只是 描述了行为的表面现象,不能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
第二章 道德认识的发展 第三章 道德情感的发展 第四章 道德行为的发展 第五章 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章 德育模式
第七章 道德发展的评定方法
第2编 学习心理 第八章 学习心理概述 第九章 学习的性质 第十章 学习过程 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
第十二章 学习动机
第十三章 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第3编 教学心理 第十四章 教学心理概述 第十五章 教学设计
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
工作适应期 目标定向期 自我探索期 成熟创造期
优秀教师的基本要素
知识
技能
人格
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
本体性知识:特定学科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
实践性知识: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关于课堂情境
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关于教育教学常识 常识之间有时是矛盾的
(惩罚/奖励?)
常识是不精确的
例如:轮流朗读、焦虑、帮助、快速教学提高学习成绩
常识或经验并非无用,研究结论的应用要跟常识 或经验结合起来才能达成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研究+常识(Slavin, 2004)。
原理和理论 原理:说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因素之间确定的关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描述教育主体的心理现象;
2.揭示主体心理活动的规律;
3.为教育实践提供方法指导。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作用 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
探索
对教学论、课程论、品德论有重要意义
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成果还
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
杜秀芳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dxflxc@
引言:教师的成长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号,但更代表一种能力 与素养,要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需要
一个成长的过程。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 ——于漪
教师的专业发展即是教师个体专业素质不
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 获取新技能,培养新能力的过程。教师要 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 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 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
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一)国内:
1. 燕国材: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
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它研究教
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
2. 潘菽: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的规律的科
4. 美国 索里、特尔福德《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心
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应用的学科,是一个知 识体系,而不是一门具有独特内容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含义
1.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 现象。 2.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规律。 3.研究途径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 行为。
第十六章 教学模式
第十七章 教学环境
第十八章 教师心理
第4编 差异心理 第十九章 差异心理概述 第二十章 智力差异 第二十一章 人格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