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笔记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笔记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教育心理学的那些事儿,就从第一章开始吧!这一章啊,简直就是咱们心灵之旅的起点站,带你走进一个既神秘又充满魅力的世界。
想象一下,你手里握着一张藏宝图,上面画着各种曲折的小路,每条路都通向一个关于学习、成长和教育的秘密宝藏。
咱们先来说说学习的动力。
你知道吗?学习这事儿,就像开车一样,你得有油才能跑得远。
而这个“油”,就是咱们的学习动机。
有的人啊,天生就对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像是车上有个大油箱,永远开不满。
但有些人呢,可能一开始对学习没啥感觉,就像是油箱里没几滴油,得靠外力推一把才能启动。
所以啊,找到激发自己学习动力的方法,就像是给油箱加油,让咱们的学习之旅更加顺畅。
再来说说学习过程中的那些“坑”。
学习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咱们会遇到难题,就像是开车时遇到了大坑。
这时候啊,咱们不能绕道走,得勇敢面对,找方法跳过去。
教育心理学告诉咱们,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很重要。
你可以把难题当成是挑战,是让自己变得更强的机会。
这样一来,即使跌倒了,也能笑着爬起来,继续前行。
别忘了学习中的“小助手”——记忆。
记忆就像是咱们大脑里的一个超级仓库,存放着咱们学过的所有东西。
但是啊,这个仓库有时候也会“闹脾气”,比如东西放久了会忘,或者放得太乱找不到。
所以啊,咱们得学会一些记忆技巧,就像是给仓库安装一个智能系统,让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找起来也方便。
比如,你可以尝试用联想法、故事法或者图表法来记忆,这样你的大脑就能更好地“保存”和“提取”信息了。
还有啊,教育心理学也提到了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你知道吗?情绪就像是咱们学习路上的天气,有时候阳光明媚,有时候阴雨绵绵。
好的情绪能让咱们学习起来更有劲头,就像是阳光明媚的天气让人心情愉悦;而坏的情绪呢,则可能让咱们分心,像是阴雨天气让人提不起精神。
所以啊,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就像是学会看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准备,让学习之路更加顺畅。
最后啊,咱们得聊聊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知识点小结
1、概念∙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教与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及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2、研究对象∙从研究层面看:1)客观描述主体心理活动的现象;2)揭示主体心理活动的运行机制与规律;3)为促进主体有效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以及主体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方法指导。
∙从研究领域看: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道德心理,教育社会心理学。
3、研究内容∙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指教师以学生和自身的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学生和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4、研究方法∙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发、观察实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活动产品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5、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基础、前提)∙实践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原则(道德原则/伦理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整体∙综合创造原则——创新、新颖6、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学生;∙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7、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1)在学习观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重视学习者的社会文化互动;∙2)研究领域上向纵深发展;∙3)研究方法多元趋向;∙4)教育心理学越来越综合化和跨学科化;∙5)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6)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基本心理问题;∙7)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8)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研究。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五要素:教师(关键作用)、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社会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①帮助教师正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
7、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包括方面: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3、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4、学习准备: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5、关键期: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启示: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教育,事半功倍。
但不能认为儿童过了某个年龄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一、解释下列术语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
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填空1.我国古代《学记》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它提出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都体现了深刻的心理学思想。
2.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学法的四个阶段是(1)明了、(2)联想、(3)系统、(4)方法。
3.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相对应的心理状态是(1)注意、(2)期待、(3)探究、(4)行动。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初中)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二章:1. 心理发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2. 我国对心理阶段的划分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4. 人格的概念5. 爱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6.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7. 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发展阶段8. 认知方式的差异9. 求智商的公式10. 性格的概念、性格的特征差异第四章:1.动机、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的概念。
2.学习动机的种类。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五章:1. 学习迁移的概念。
2. 迁移的种类。
3. 影响迁移的因素。
4. 心向或定势。
5. 促进迁移的教学。
第六章:1.知识的类型2.感知规律3.变式4.知识直观的类型5.知识概括的类型6.记忆的三个子系统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规律8.遗忘理论9.过度学习10.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1.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第八章:1.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特征2.学习策略的分类3.认知策略4.元认知的概念和策略5.资源管理策略第九章:1.问题和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5.创造性的概念6.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8.创造性的培养第十章:1.品德的概念2.品德的结构3.品德的培养第十一章:1.心理健康的概念2.心理健康的标准3.学生中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目标。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综合知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综合(zōnghé)知识教育(jiàoyù)心理学知识要点一、教育(jiàoyù)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uìxiàng)与任务教育(jiàoyù)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的根本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2)具体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开展与趋势(1)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2) 教育心理学开展阶段(3) 教育心理学成熟与完善阶段教育心理学的起源(1)教育心理学的诞生背景:①社会背景②哲学背景③心理学背景④科学理论背景---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2)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教育心理学的催产士2)教育心理学的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展过程(1)教育心理学开展阶段:1)创立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2)迷茫阶段(20世纪20~50年代)3)选择阶段(20世纪60~90年代)4)整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2)教育心理学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心理学开展的根本研究趋势:(1)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转变;(2)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补;(3)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与人本观的统一、分析观和整体观的结合;(4)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完善;(5)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二、心理开展与教育(一)心理开展及其规律心理开展的内涵: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心理功能的变化。
认知开展的一般规律: 与教育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和注意等心理因素。
感知和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心理因素,通过感性认识获得了事物的初步印象;而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是通过思维实现的。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世纪20年代以前)1903,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成熟时期西方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60年代初,(4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育心理学》教科书。
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B.桑代克C.皮亚杰D.廖世承答案:A。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
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心理学就是研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首因效应。
首应效应是指在对人的知觉中,最早获得的第一印象产生的影响最大。
这种印象主要体现于对象的外部特征。
2.近因效应。
对一个人近期的印象影响人们对他人长期形成的看法的现象叫近因效应。
3.光环效应。
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常以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的特性上,也就是以所知觉到的特征推及到未知觉到的特征,以局部信息形成完整印象。
4.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一类人所持的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
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一门独立学科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处处闪耀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光辉,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学相长”“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等。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认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情感)研究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意志)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因材施教)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并逐步形成为一个独立分支的历史,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以1913~1914年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至今只有近百年。
教育心理学历经周折,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体系较完整,内容较充实,研究领域比较稳定和研究方法较成熟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荀子也曾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学习作用、学习方法等柏拉图所主张的教学方法就已经重视个别差异及教育目标,即谋求身心的均衡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第一章课堂笔记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第一章课堂笔记嗨,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第一章的那些事儿。
这第一章啊,就像是打开教育心理学大门的一把神奇钥匙。
你想啊,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啥的呢?就好比是在探索学生这个神秘小星球的运行轨迹。
咱们得知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小九九,就像你要了解一个朋友的喜好一样。
比如说,小明在课堂上总是积极回答问题,那他可能就是那种渴望得到认可,对知识充满好奇的小机灵鬼。
这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部分,研究学生的行为背后的动机。
这一章里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呢。
哎呀,那可真是一部充满故事的历史。
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盖房子,一块砖一块砖地垒起来的。
从早期那些简单的对学习现象的观察,到现在这么系统的学科体系。
你看,以前的教育家们就像摸着石头过河的探险家,一点点发现教育中的规律。
像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就像是在教育这片大森林里发现了一条新的小路,告诉大家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这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啊。
再说说学习理论这一块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就像是训练小动物一样,你给个奖励或者惩罚,就能改变行为。
就像训练狗狗坐下,它坐对了就给个小零食,坐错了就不给。
但是人可不能完全像训练小动物那样简单啊,咱们的心理可复杂多了。
这时候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就站出来了,它觉得人是像一个超级智能电脑一样,会主动处理信息。
就像你在玩一个解谜游戏,你得自己思考怎么过关,而不是只靠外界的奖惩。
这就好比是从把人当成一个简单的反应机器,转变到把人当成一个智慧的探索者。
还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呢,这就更酷了。
它说学习就像是搭积木,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去构建知识大厦。
比如说小红和小刚一起讨论数学题,小红可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小刚可能从他之前学过的知识角度去思考,最后他们一起把这道题的解法构建出来,这就是建构主义的魅力所在啊。
宝子们,通过学习这第一章,我感觉教育心理学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宝藏。
它里面的这些理论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每一颗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这个大工程。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课件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内容集中,正形成为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西方教育心理学重视为学校教育服务,认知学习理论发展并 兴盛,发展出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 人本主义思潮 出现。 (4)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体系发展越发完善,研究越发深入,视角越 发综合,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影响很大。
10、教育心理学发展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 )。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11、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学生 B、 人和动物 C、 动物 D、 儿童 12、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教育心 理学》,其作者是( )。 A、桑代克 B、杜威 C、弗洛伊德 D、皮亚杰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走进教育心理学
背景知识: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分别 经历了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现代心理学在不 同时期与教育的结合,使其从产生、不断发展直至 走向成熟。
但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它的内容和范围是什 么?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自教育心理学创立之日就 已经产生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4、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 )等要素。
多项选择题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5、对俄国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贡献较大的是维果斯基、布隆斯基和
鲁宾斯坦。其中,鲁宾斯坦的贡献在于( )。
多项选择题
A、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的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的观
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内容简介]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提高教育者的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教育艺术。
本章将要阐述的内容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及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学习者在本章应着重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确立标志;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在对教育心理学下定义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
我国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2)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并把心理科学知识用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科学。
国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较流行的有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
(2)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应用的学科,是一个知识的体系,而不是一门具有独特内容的学科。
尽管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考察,上述界说揭示出了教育心理学的以下基本含义:(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教师。
在教与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3.教学内容。
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料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敦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三、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到第四章笔记
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教育心理学》知识精要说明:本精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大纲编写,作为同学们复习的主要知识线索,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理解)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理解)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识记)(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识记)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de)基本内涵[教育心理学]概念: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规律(de)科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de)交叉学科.1、教育心理学(de)研究内容.1)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2)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研究(de)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de)发展1、初期时期.20世纪20年代俄国,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de)着作. 1903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de)标志.“教育心理学之父”,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着作.2、发展时期:中国,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成熟时期:美国,布鲁纳第三节:教育心理学(de)研究方法和研究原则1、教育心理学(de)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又称自然实验法})4)个案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产品分析法7)测验法2、教育心理学(de)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念联系实际原则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心理发展]概念: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de)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de)一系列心理变化.对照以下为摘自教育学[个体身心发展]概念:指做为复杂整体(de)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de)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de)过程,特别指个体(de)身心发展向积极方面变化(de)过程.个体身心发展(de)动因一是: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内发论强论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高尔顿(遗传决定论(de)鼻祖)、霍尔(1两(de)遗传胜过1吨(de)教育).二是: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强调外在因素,如环境因素、他人影响、学校教育等.代表人物:荀子、洛克(英国,白板说).影响个体身心发展(de)主要因素1遗传2环境3教育(学校教育)4个体主观能动性论述教育对人(de)身心发展(de)作用(即为什么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de)、有计划、有组织(de)培养人(de)活动2、学样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de)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de)各种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指人(de)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de)积极作用,包括能动(de)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de)社会实践活动中.是人(de)身心发展(de)内在动力,是促使个体发展从潜在(de)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de)决定性因素.个体身心发展(de)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同一人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如青少年身高在一周岁及青春期长(de)最快.4、互补性.心理与生理5、个别差异性.不同(de)人在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de)差异.如:少年得志、大器晚成.有(de)儿童,数学强绘画差,有(de)相反.根据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以上摘自教育学个体心理发展(de)一般特征1、顺序性与定向性2、阶段性与连续性3、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最大作用(de)时期)4、差异性少年期(大致为初中阶段)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心理发展(de)理论一、皮亚杰(de)认识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标志为:守恒(即使客体外形发生了变化,但属性不变)概念(de)形成.4、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成人)3-4:即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二、最近发展区.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de)水平;二是可能达到(de)发展水平.三、美国,埃里克森(de)人格发展阶段论1、基本(de)信任感对基本(de)不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3、主动感对内疚感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基本为初中阶段第二节:学生(de)个别差异一、学生智力(de)差异包括:智力类型(de)差异2)智力发展水平(de)差异3)智力表现早晚(de)差异4)智力性别(de)差异.二、认识方式(de)差异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2、冲动型与深思型(标准为反应时间与精确性)3、具体型与抽象型4、发散型与辐合型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de)行为或行为潜能(de)相对持久(de)变化.1、学习(de)分类:按学习结果(加涅):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智慧技能、动作技能五大类.2、态度是对人对物对事(de)选择倾向.3、按学习内容,我国对学习分为:知识(de)学习、技能(de)学习、行为规范(de)学习.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派学习理论)强调外部条件对学习(de)影响,通过刺激-反应来形成,强调刺激-反应(de)联结.(一)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华生)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de)规律:习得、消退、泛化、分化.(二)桑代克(de)试误说(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de)学习理论)1、学习(de)进程是一种渐进(de)、肓目(de)、尝试错误(de)过程.2、桑代克:学习应遵循(de)三条重要(de)原则1)准备律:联结(de)加强与削弱取决于学习者(de)心理准备.2)练习律:刺激与反应之间(de)联结会因练习和重复而加强,不重复不练习,联结(de)力量会减弱.3)效果律:刺激与反应之间(de)联结会因导致满意(de)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de)结果而减弱.(三)斯金纳(de)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奠定了基础,斯金纳系统(de)发展了这一理论.把人和动物(de)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解释应答性行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解释操作性行为(以人为主)(四)班杜拉(de)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四个子过程.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二、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获得经验(de)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de)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de)新(de)认知结构(de)活动.(一)苛勒(de)顿悟说(肯定了主体(de)能动性)学习(de)实质:内部结构完形学习(de)过程: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de).(二)托尔曼(de)符号学习理论学习(de)本质:学习是有目(de)(de)、期望(de)获得.学习(de)过程:是对完形(de)认知.(三)布鲁纳(de)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de)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de)过程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四)奥苏贝尔(de)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从学习方式上: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认知结构上: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是将新知识与已有观念建立起(de)(实质性(de))(非人为(de))联系.(五)加涅(de)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de)学习观:有意义(de)自由学习观.人本主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类.人本主义(de)教学观:学生中心(de)教学观.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de)新发展,不是一个特定(de)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de)统称.核心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de)活动中建构起来(de).第四章:学习心理(重点)第一节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de)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de)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de)内在动力.1、学习动机(de)两个基本成分为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期待]: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de)目标(de)主观估计.2、奥苏贝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想获得相应(de)地位、威望时)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老师、家长(de)认可(de)一种需要)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de)关系(图)着名(de)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强都会影响学习效果.1)动机(de)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de)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de)任务中,学习效果随动机(de)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de)加大,动机(de)最佳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de)动机.3)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曲线.四、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de)需要(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求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需要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将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de)动机、避免失败(de)动机.前者成功率为50%(de)任务是最有可能选择(de);后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de)任务.4)成败归因理论(美国,韦纳)在学习和工作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和失败,同时还会寻找成功与失败(de)原因,这就是进行归因(de)过程.因素为: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六方面,三维度为:稳定性、可控性、(内因外因)能力:内部稳定性;努力程度是内部不稳定性;工作难度是外部稳定性;运气是外部不稳定性;身心状况是内部不稳定性;外界环境是外部不稳定性.唯一可控制(de)是努力程度,其余都不可控.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联结派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行为(de)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就会产生高度(de)“自我效能感”,并努力实施该活动.五、学习动机(de)培养和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恰当(de)目标,控制作业难度3)表达明确(de)期望,提供及时(de)反馈.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6)培养恰当(de)自我效能感.7)训练归因.第二节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有效(de)学习目(de)而采用(de)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de)综合.一、学习策略(de)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二、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画线]、精加工策略[记忆术]、组织策略[图表])1)复述策略:如画线标注.2)精加工策略:如记忆术、做笔记等.三、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指对认知(de)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de)自我意识与调节.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学习策略(de)训练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监控原则6个体效能感原则.第三节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de)影响,或习得(de)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de)影响.一、促进学习迁移(de)方法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de)编排.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de)概括化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de)训练5)加强教学方法(de)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de)转变.6)改进对学生(de)评价.第四节知识与技能1、安德森根据知识(de)不同表征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学习(de)过程分为获得、保持、提取三个阶段.二、知识学习(de)类型1)根据存在形式与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认知结构(de)关系分为: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是原有观念高于新学习(de)知识,分为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如哺乳动物------三、技能(de)分类分为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智力技能)1、操作技能(de)形成阶段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2、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de)具体途径.[高原现象]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对学过(de)知识感觉模糊(de)现象.3练习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呈现出(de)规律1)初期进步快2)其一时间会出现停滞3)后期变慢4)出现高原现象5)起促进作用.4、心智技能(de)形成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第五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问题解决(de)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其中提出假设是关键阶段.2、问题解决(de)策略为分:算法、启发法.一、影响问题解决(de)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和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de)方法)4)已有(de)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二、学生问题解决能力(de)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de)数量和质量2)教授和训练解决问题(de)方法和策略3)提供各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de)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三、如何培养学生(de)创造性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de)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de)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de)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第六节态度与品德1、态度(de)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其中情感成分是核心部分.2、品德(de)心理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品德(de)核心是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de)重要标志.一、品德发展(de)阶段论1、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应前:心理发展(de)理论中认知发展理论)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他律)3)可逆性阶段(自律阶段)10岁左右4)公正阶段注:初中阶段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de)阶段.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2)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第五章:教学心理第一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de)分类1、美国,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2、加涅将学生(de)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二、可供选择(de)教学策略(一)、教师中心取向(de)教学策略1、直接教学2、接受学习:奥苏贝尔倡导(de),(即讲授式教学策略)(二)学生中心取向(de)教学策略1、发现学习(布鲁纳为发现学习(de)首倡导者)2、个别学习1)程序教学:斯金纳首创,是一种个别化(de)教学形式.2)掌握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de)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de)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评定(de)过程.(来自教育学(de)概念)1、按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即按学生团体测验(de)平均成绩即常模为参照点,分析学生在团队中(de)位置.而标准参照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2、按教学评价中使用测验(de)来源分为: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3、教学评价中使用最多(de)是教师自编测验.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分为论文题和问题解决题.第二节课堂管理1、课堂管理(de)功能:维持、促进、发展功能.2、影响课堂管理(de)因素:1)教师(de)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性质4)对教师(de)期望.3、集体是群体发展(de)最高阶段.4、非正式群体: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式(de)小群体为非正式群体. 5群体动力:影响群体与个人行为发展变化(de)力量总和为群体动力.一、维持课堂纪律(de)策略1)建立有效(de)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de)自律品质.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de)、持续(de)心理状态和过程.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de)心理状态.一、心理健康(de)标准是什么1)自我意识正确2)性别角色分化3)人际关系协调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稳定积极6)人格结构完整二、现有(de)心理评估(de)两种参考架构为:疾病模式与健康模式.第二节学生(de)心理健康及其维护1、心理健康教育(de)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de)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de)健全发展.2、心理健教育(de)途径有哪些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学科渗透3)班主任工作4)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567)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社会磨砺8)其它途径(如校报、广播等)3、学校心理辅导(de)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4、考试焦虑:表现为学生考前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出现慌乱、发挥失常.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一、老师职业心理特征1、教师(de)认知特征.包含教师(de)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分为: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2、教师(de)人格特征.在教师(de)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de)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着影响,一是教师(de)热心和同情心,二是富于激励和想象(de)倾向.3、教师(de)行为特征[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革马利翁效应.即教师(de)期望或明或暗(de)传送给学生,会使用学生按照教师期望(de)方向来塑造自己(de)行为.二、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de)差异1)课前计划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de)差异3)课后评价(de)差异4)其他差异(师生关系方面、人格魅力方面、职业道德方面)三、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de)成长(一)成长(de)心理历程(福勒和布朗)根据关注(de)焦点不同把教师(de)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关注生存:把大量(de)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学生喜欢我吗”关注情境:关心(de)是如何教好每一节课,“内容是否充分”关注学生:是教师成熟(de)标志.(二)成长(de)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de)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少数学生、较短时间内(de)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3)反思教学经验解注:1、培养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de)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2、微格教学(de)最重要特点是:训练单元小.3、美国,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职业倦怠]个体在长期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de)耗竭状态.四、教师心理健康(de)维护1、个体积极(de)自我调适(1)观念改变2)积极(de)应对策略和归因方法3)合理(de)饮食和锻炼,保持健康身体)2、组织有效(de)干预(改善教育评价机制、学校领导方式;为老师提供深造机会和民主决策(de)机会,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提高老师(de)待遇和社会地位;有效(de)教育培训体系等)。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学习与发展1.1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实质(一)学习定义: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1.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2.由经验引起的3.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二)人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的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传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二、学习的类型(一)按内容分(加涅)1.智慧技能学习2.认知策略学习3.言语信息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学习(二)按性质分(加涅)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意义(三)安方式分(奥苏贝尔)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四)中国学着分类潘菽:1.知识的学习2.运动和动作技能的学习3.智利技能的学习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1.2学习理论一、联结派(一)试误说(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1.练习律2.效果律3.准备律(二)条件作用说1.经典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2.操作条件作用说(斯金纳)——“强化”(三)观察学习说(班杜拉)过程:(1)观察(2)保持(3)动作再现(4)动机过程影响因素:1.榜样——模仿:(1)直接(2)综合(3)象征(4)抽象2.强化二、认知派(一)顿悟说(苛勒)——学习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二)认知发现说(布鲁纳)观点:1.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3.发现学习是学习的最佳方式特点:1.发生较早2.内容尚无定论3.过程较为(三)认知接受说(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1.有意义学说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2.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3.先行组织者三、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知识观: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二)学生观: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三)学习观:1.学生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学习的情景性四、人本主义学习(马斯洛、罗杰斯)(一)意义学习的特点:1.学习涉及个人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二)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让学生察觉到学习与自我的关系3.让学生身处一个融洽、和谐、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4.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1.3学习与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概述(一)定义:心理发展是只个体从胚胎期,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二)心理发展的规律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6.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四)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1.过滤性2.闭锁性与开放性3.社会性4.动荡性二、学习与心理发展(一)学习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只是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心理学诞生时间: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把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门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随后,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研究》。
(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
认识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心理过程和人格的关系:心理现象虽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
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
二者是心理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P4图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选/单选/填空)( 给你根据概念实例判断哪种方法)(一)实验法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它是实验科学普遍采取的方法,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严密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严格控制条件主要指:①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②根据实验条件,按科学方法选取被试。
③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之以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④严格控制被试反应,用指导语言引导反应方向与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
重点是: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范畴。
它日益成为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一项独特的课题。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心理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在这一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主要体现为:(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3)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一)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
教师可以准确、合理、有效、全面的了解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
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二、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一)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
来源于考试大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一)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四、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
即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一。
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
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一、观察法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
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观察法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前期研究,可以先用来发现问题和现象,可供研究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
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
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
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即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应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太广泛。
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
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sampling)方式进行。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有意控制某些因素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
实际上.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有控制的观察。
实验法.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提示“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为什么”。
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设的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仪器进行心理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获得人的心理现象的某些科学依据。
所谓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既是主动创设条件。
又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因此,它是在教育实践领域内研究学生心理最常用和最适用的方法。
教育心理的实验研究一般采用自然实验法。
教育心理实验的基本组织形式一般分为三种:(1)单组实验形式;(2)等组实验形式;(3)循环组实验形式。
三、调查法调查法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凋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通过谈话要求学生本人作口头回答;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平时在家中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如班级鉴定、教师评语、学生的作业等)进行分析。
教育心理学某些课题的调查研究常采用问卷法去搜集资料。
问卷法系霍尔所创。
它有许多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取样大,研究的被试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由于样组扩大。
可以抵消一些中间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的统计处理具有科学性等。
来源于考试大目前采用问卷法的较多。
为了发挥它的优点,应用时可作如下改进:(1)问卷试题不宜过多,可以适当加大,但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拟题;(2)问卷题目内容应生动有趣,使被试愿意回答。
回答须简单;(3)被试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尽量避免明白主试的意图;(4)一套问卷题。
中间应加入一定量的测试被试回答是否真实的题目;(5)问卷材料的选择须严格和客观,应通过预测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四、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收集的资料通常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特征等。
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被试,也可以是由个人组成的团体(如家庭、班级、工厂等)。
个案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
其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此外,个案研究的结论不能简单推广到其他个人或团体,但在经过多次同类性质的个案研究之后,可为研究者设计实验研究假设提供参考。
要使个案研究顺利而有效地进行,研究者除深入了解被试的各种情况以外。
还应与学生多接近。
建立友谊,保持良好关系,能给学生解决一些困难,使其充分信任研究者的帮助和关心,这样,个案研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教育心理研究中有时采用临床法,也是以少数人或个别人为研究对象,基本上也是一种个案研究的方法。
五、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总结是指教育工作者对平时自己工作经验作出的总结。
这在历史上是早就有的一种研究方法。
我国历代教育家和思想家的一些重要的教育言论,就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可用于教育心理研究的方法还有很多,上述几种只是基本的研究方法,它们之间不是互不关联和孤立的。
在一项具体研究中,可综合地使用其中两种或几种方法,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不同的研究课题以及研究对象,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独立。
教育心理学是l9世纪的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
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