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大纲要求:(1)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大纲要求:(1)心理发展及其规律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②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③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大纲内容:(1)学习概述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习学生的特点(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②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③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第四章学习动机大纲要求:(1)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内涵、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利用(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第五章知识的学习大纲要求:(1)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知识的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2)知识的理解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3)知识的整合与应用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原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于迁移的措施★第六章技能的形成大纲要求:(1)技能及其作用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2)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加里培林)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3)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大纲要求:(1)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结构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2)认知策略及其教学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3)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4)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大纲要求:(1)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传统智力理论:二因素理论,群因素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构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2)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解决问题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4)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题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有效促进机制的学科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名词解释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3、科学心理学在英国的建立
英国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主要受达尔文(1809~1882)进化论的影响。 达尔文相信在动物和人类之间存在着多种连续性,他比较了人和大猩猩面部 表情的相似性,并于1872年出版了《人与动物的表情》一书,导致了动物 心理学的诞生。 受达尔文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表弟高尔顿(1822~1911)。高尔顿为 了考察心理遗传的作用,采用谱系调查法调查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的许多名 流,得出名人的后代也是名人的研究结论。1869年,他的《遗传的天才》 一书出版。高尔顿的研究导致了相关统计方法的研究和运用。高尔顿首先提 出“相关指数”(即高尔顿函数),后称“相关系数”。高尔顿对心理学的 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首创了心理测量研究、心理量化研究、首创智力理 论,还是优生学的创始人。所以,皮尔逊称他为英国的冯特。
进原则和自主性原则。
一次,阿尔德堡发生了火灾,裴斯泰洛齐把儿童们集中起来问:阿 尔德堡失火了,一定有成百的儿童无家可归,让我们向政府请求拨20个 左右的人到我们这里来吧!”儿童们很感动,一齐答道;“赞成!赞成!就这 么办!”他接着说:“但是,各位小朋友,我要你们考虑一下,我们没有 那么多的钱,如果你们要这些孩子进来,你们必须努力工作,也许你们 不得不缩衣节食。如果你们不是真正为这些儿童忍受一切痛苦的话,最 好不要随便答应他们进来。”儿童们的决心非常坚定,纷纷回答道:“ 食物差些也好、工作增加也好,少得一件衣服也好,只要那些可怜的孩 子能够进来,我们什么也可以忍受。”
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8至19世纪瑞士的著名教 育实践家和理论家,明确地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的设想。 所谓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把教育和教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 上,使教育和教学符合人类智慧的发展规律。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只有使教学过程与儿童心理的自然 发展相一致,才能使儿童的天性和能力得到和谐地发展。反 之,如果不和儿童自己对事物的亲身经验有机联系起来,一 切教学活动都是没有价值的。因此,他反对机械灌输的旧式 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之相 适应的正确的教学方法,提出了直观性原则、循序渐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求是,切忌受主观偏见的影响。客观性 原则应是一切学科研究应遵循的通则, 但对于心理学研究来说尤为重要。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选 题要充分考虑学校教育实际的要求,研究情 境的设计要尽可能同实际的教育情境相接近; 研究所得结论要在学校教育实际中得到检验。
E. L. Thorndike 1874—1949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的学者是廖世承(1924年出版)。 1980 年 , 潘菽出版我国第一部 《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广义的定义: 1、潘菽(198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 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狭义的定义: 1、美国教育百科全书(1970):教育心理学是对教 育过程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 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景的学生的学与教的科 学。 2、彼得罗夫斯基(1972):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 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上的任务两个方面: 从理论上说,教育心理学要为发展与完善学 与教的理论提供心理学依据,同时也要为促 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发展提供事实材料与科 学的概括。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就实践任务来说,教育心理学必须选择业已
形成的理论,将其转化为对教育实际工作的 建议,以提高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成效。 但教育心理学在为教育实践服务时,只能为 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而不能 为解决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准备好可以直 接采用的处方。
(三)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1 夸美纽斯 2 卢梭 3 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4 赫尔巴特: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付诸 实现 (1)提出意识域和统觉团、统觉过程等概念

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

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考查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赫尔巴特 B.霍普金斯C.桑代克 D.卡普杰列夫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 )A.《教育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C.《实用教育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桑代克——联结说 B.格式塔——场论C.勒温——完形说 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C.潘菽 D.廖世承6.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 B.奥苏伯尔C.皮亚杰 D.桑代克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后期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9.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赫尔巴特 B.莫依曼C.詹姆斯 D.桑代克10.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A.学生的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C.教师的工作压力 D.教师的社会地位11.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 )A.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B.阐明学习的过程C.阐明有效学习的环境 D.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12.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尽管教育心理学思想古已有之,而且早在1531年,西方学者比维斯(J.L.Vives)的著作中就出现了“教育心理学”这一名词,并谈到了学习的兴趣、主动性、记忆、练习等对掌握新材料的重要性等教育心理学问题(Watson,1913)。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心理学从此就产生了。

事实上,教育心理学是19世纪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

一、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一)19世纪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发展19世纪乃是人类社会近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54页。

在西方,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随着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运动蓬勃发展,腐朽的封建制度迅速崩溃,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繁荣发展。

到了19世纪后半期,英国已被称为“世界工场”,占据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在北美洲,早在1776年,北美殖民地人民就掀起了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斗争,并于1783年获得了胜利,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北美获得了广泛的发展。

在法国,18世纪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意大利和德意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运动走向了新的高潮,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在俄国,沙皇于1861年签署了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

在美国,1861年爆发的南北内战最终废除了南方的奴隶制度。

在日本,于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改革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中国,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从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总之,到19世纪60年代末,欧美各大国都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的各项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完全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也大体完成,生产和交换具有了更广阔的国际性质。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大纲要求:(1)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大纲要求:(1)心理发展及其规律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②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③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大纲内容:(1)学习概述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习学生的特点(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②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③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第四章学习动机大纲要求:(1)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内涵、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利用(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第五章知识的学习大纲要求:(1)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知识的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2)知识的理解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3)知识的整合与应用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原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于迁移的措施★第六章技能的形成大纲要求:(1)技能及其作用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2)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加里培林)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3)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大纲要求:(1)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结构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2)认知策略及其教学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3)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4)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大纲要求:(1)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传统智力理论:二因素理论,群因素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构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2)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解决问题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4)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题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有效促进机制的学科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名词解释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二、课程类型:心理学专业必修课三、教育心理学在培养计划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学科地位上看,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如何学(学习理论,包括一般学习理论、不同领域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一般知识和智慧的学习条件以及学习策略等)和教师如何教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理论等)以及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而产生的有关心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应用学科。

从专业需要上看,无论是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还是其他各专业的学生,都是必修的教育类课程。

这门课程以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概论等学科为基础,并将这些理论综合运用于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其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不是普通心理学抽象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简单应用。

同时,这门课程又反过来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前述学科的基本理论。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整个学校教育改革,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以及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的改革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总目标:概括地说,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基本理论的掌握,二是基本技能的掌握,三是发展实际应用能力。

(一) 基本理论的掌握:首先应掌握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最一般原理,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其次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同时,要了解、把握教育心理学前沿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原则、方法。

(二)要学生学会学习。

通过理论的领会,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理论的应用原理、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形成技能。

(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和实验研究,使学习者形成和发展相应的能力,包括教育心理研究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准实验设计的能力)、学与教的能力和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等。

最高目标是发展学生应用抽象理论解决生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虽然时间不过百余年,但是教育心理学的思想却由来已久。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都有许多深刻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在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论著中也蕴涵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夸美纽斯(enius,1592-1670)、裴斯泰洛奇(J.H.Pestalizzi,1746-1827)、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等更是提出了许多教育心理学观点和主张。

为了让大家对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章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学完本章以后,应做到:1、能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作出适当的评价;2、能陈述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3、能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4、能列举教育心理学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任务及其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第一节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何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

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

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学现象”,这一观点以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为代表。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在持这一观点的心理学家中,又由于对学与教有不同的侧重而分为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把教师的教学看成只是影响学生学习外部因素,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和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为代表。

另一种看法强调以教师的教为主线,认为教育心理学家应研究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盖奇(N.L.Gage)为代表。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关注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研 究如何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和机制,提高教育 的公平性和质量,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06
教育心化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研究不同文化对教 育心理学的启示和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指 导教学实践。
教育心理学为教师评价和发展提 供理论和方法支持,通过评价教 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为教师提 供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建议。
学生发展指导
01
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提
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发展积极心态。
02
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育心理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3
学生社会性发展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研究学生的社交技能、人际关系和
团队协作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课程与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
教育心理学为课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 需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提高课程的
心理测量法
要点一
心理测量法定义
心理测量法是通过标准化测试来评估个体心理特征的一种 方法。在教育心理学中,心理测量法通常用于评估学生的 学习能力、智力、性格等方面的特点。
要点二
心理测量法的优点与局限
心理测量法具有客观、标准化、可比较等优点,能够提供 较为准确和可靠的数据。然而,心理测量法的测试内容和 范围可能存在局限性,测试结果也可能受到被试者的情绪 、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 养。研究如何通过教育环境、师生互动等方式促 进学生的情感和社会能力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才。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了人类在学习和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下面将简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 起源阶段(19世纪末 - 20世纪初)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心理学刚刚成为独立的学科。

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威廉德提出了“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并开始研究儿童的认知和学习过程。

同时,美国的教育家爱德华·李·托尔曼也开始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学习问题。

这些早期的研究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2. 实证阶段(20世纪20年代 - 40年代)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教育心理学进入了实证研究阶段。

心理学家开始运用实验方法和统计分析来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

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斯密斯·索克斯提出了“试错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尝试和错误来促进学习。

此外,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也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应形成的习得过程,这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

3.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 - 7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进入了发展阶段。

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个体差异对学习的影响,研究智力、人格和学习风格等因素。

其中,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麦克莱兰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内在动机和目标导向对学习成就起重要作用。

此外,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也为教育心理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

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研究记忆、注意力、问题解决等认知活动。

4. 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至今,教育心理学进入了应用阶段。

心理学家开始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育场景,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具有多种智能类型,并提倡因材施教。

此外,情绪和社会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
第一编 教育心理学的 科学学问题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一、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1、19世纪政治、经济与教育的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义务教育,教学要心理化 2、19世纪心理科学的发展 心理实验与心理测量
二、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及早期著作
西方的早期著作
第二节
二、操作条件作用: ▲ 1、前因(现行刺激) 指发生在行为之前的事件,它们能够告诉我们 什么行为将被强化,什么行为将被惩罚。
2、行为后果 按照所发生行为的增减,把后果分为两类: 强化(reinforcement)与惩罚(punishment)
三、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比较 四、强化与惩罚 1、强化:正强化与负强化 强化模式图: 后果 效果 行为 → 强化物 →被加强或重复的行为 2、惩罚:呈现性惩罚与移去性惩罚 惩罚模式图: 后果 效果 行为 → 惩罚物 →被减弱或减少的行为
二、接近性条件作用说▲ 有机体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对后作出的反应, 是他以后在遇到这种刺激时最有可能作出 的反应。 三、消退与遗忘 对原来的刺激形成了一种新的抑制性反应。 (干扰理论) 四、奖励与惩罚:刺激情境的变化 五、消除不良习惯 六、评价
第五节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一、基本观点▲ 学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降低内驱力和满足需要, 使有机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内驱力:个体由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 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 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 2、理论假设 反应潜能=内驱力 X 习惯强度
五、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 六、撰写总结报告▲ 1、标题 2、摘要与关键词 3、前言 4、研究方法 5、结果与讨论 6、结论 7、参考文献与附录

第一篇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第一篇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1.明白得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并能对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几种陈述作出评判;2.能用语言说明清楚学与教彼此作用进程模式3. 列出与教育心理学临近的学科,并说出教育心理学与这些学科的关系;4.记住教育心理学诞生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

5.能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

6.分析教育与心理学结合的历史上几种取向(哲学心理学取向、教育科学取向、心理科学取向、教学心理取向)的特点及其利弊得失。

教学时数 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进展轨迹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二、教育心理学的进展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方式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二、教育心理学性质与任务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式四、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意义考核要求识记:教育心理学领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分析:通过实例分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式应用:能用自己的话陈述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与进展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进展一、诞生的进程(一)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1.中国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孔子他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对教育、教学进程中的熟悉、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丰硕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孔子在学习心理方面提出“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辩——时习—笃行”七个学习时期的思想;《学记》是世界上醉枣的教育专著,在书中提出许多教学原那么,如“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等,表现着教育心理学的思想。

2.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结合——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古老的心理学论著,提出三种不同水平的灵魂。

从现代的观点看,亚里士多德所讲的灵魂是指生物体的性能。

营养灵魂——植物所具有。

其功能:通过营养维持个别植物;通过植物维持物种;感觉灵魂——动物所具有。

除包括营养灵魂的功能外,具有感觉的功能,能够有欢乐和痛楚,感觉的结果能够产生经历和想像;理性灵魂——人类所具有。

除营养和感觉灵魂所具有的功能外,又具有了理性熟悉和思维的能力。

招教—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招教—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俄国教育学家兼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l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1. 与心理学研究路线的分离,导致教育心理学缺乏独立的理论体系;2. 内容庞杂,但是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基本显现;3. 缺乏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研究,难以有效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1. 内容趋于集中,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 各学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 注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除学习心理等传统领域受到重视外,还呈现出如下新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牛刀小试】1. 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A. 1877年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B. 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C. 1899年詹姆士的《对教师的谈话》D.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2.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 19世纪20年代以前B. 19世纪80年代C. 20世纪20年代以前D. 20世纪80年代3. 乌申斯基的代表作()对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4.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其作者是()。

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发展、教育和学习心理机制等问题,并且带有实践性和指导性。

本文将按照不同的时间段,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19世纪末,英国的Herbart和美国的Dewey等开始研究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正式开启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在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国民教育及其管理,尝试探讨教育领域中的主要问题,如个体差异、心理过程分析、教育实践指南等。

二、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教育心理学转型期
这一时期,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且在不断发掘人类认知领域的奥秘。

因此,心理学家将注意力转向学习心理机制和对学习和教育成果的评估。

同时,在认知发展与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交叉领域,出现了一些批判性的研究,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心理学转型期”。

三、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不仅受到教育本身的制约,也受到科技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在线教育、远程教育和人机交
互研究等的发展。

同时,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互联网上的网络暴力、课堂恶性竞争的问题,以及如何面对不断增长的信息量等。

总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变化,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

第一编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及其产生和发展史;明确学习的目的;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初步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初步产生对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史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一、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一)19世纪政治、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在西方,随着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运动的蓬勃发展,腐朽的封建制度迅速崩溃,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繁荣发展。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普及文化教育,当时,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行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制度。

此时,教育过程本身愈来愈受人注目。

一些教育家从他们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到,为了使受教育者的身心想着他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必须研究和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习活动和规律。

逐渐认识到,心理学知识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19世纪心理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心理科学产生很大影响。

这首先是自然科学应用实验以及测量的方法所获得的成就,刺激着心理科学去应用这些工具,来为本学科的发展广泛搜集必要的资料。

为此,就相继出现了一系列应用实验与测量来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尝试。

如德国的黑尔姆霍兹、韦柏、费希纳,英国的高尔顿等。

二、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及其早期著作(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19世纪心理科学的发展,为教育心理学从母体学科中分出提供了可能。

试图以心理学的观点来论证教育过程的著作不断增多,学习问题的心理学实验也逐渐开展起来了。

当时影响较大的,首推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霍尔巴特,1806年《普通教育学》。

继霍以后,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7年发表《教育人类学》。

以后,俄教育家卡普捷列夫于1877年发表《教育心理学》一书。

(二)教育心理学的早期著作及其特点早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多数是把心理学知识通过推论移植到教育的,对实际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很少研究。

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

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
教师可能更倾向于分析细节或整体把握,这会影响 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授方式。
直觉型与逻辑型
教师可能更倾向于直觉或逻辑思考,这会影 响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和评估方式。
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师的情感心理
教师的情感过程
认知过程
教师通过感知、记忆、思 维等方式对教育对象、教 育内容、教育环境等进行 认知加工。
情感过程
教师的动机结构
内在动机
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以及自我实现和成长 的需要。
外在动机
教师受到外部因素的激励,如社会认可、职业发展、 经济利益等。
混合动机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结合,是教师动机的常见形式 。
教师的动机调节
01
认知调节
教师通过认知过程调节自己的动 机,包括对教育工作的认知重构 、对教学情境的理解和分析等。
人际关系紧张
教师与同事、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人际 关系问题也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个人问题
个人问题如家庭矛盾、经济困难等也 可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工 作与生活的平衡,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需要与同事、学生和家长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
同理心
教师能够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站在学生 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的情感调节
自我认知
教师能够清晰地认识自 己的情感状态,了解自 己的情感需求和特点。
情绪调节
教师能够通过认知重构 、情绪转移、放松训练 等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
状态。
情感表达
教师能够通过积极的语 言、表情和动作表达自 己的情感,传递积极的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 第1章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圣才出品】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 第1章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2007年全国统考]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答案】D【解析】A项,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只是对与教育实践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总结,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BC两项,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早期代表作,但它们同样只是介绍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

D项,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首次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

2.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2009年全国统考]A.注意、期待、要求、行动B.明了、联合、系统、方法C.注意、期待、相关、集中D.明了、联合、提示、巩固【答案】B【解析】在对儿童学习活动心理学认识的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

他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3.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答案】D【解析】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一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等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4.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A.实验教育学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D.程序教学【答案】C【解析】20世纪2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汲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心理测量学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第二节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加涅关于学习观点 1、学习的实质:
后天经验而引起的较稳定的变化。 2、学习的分类 3、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4、学习的阶段及教学设计 5、学习的结果 四、评价
第八章 新近的学习理论
第一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基本理论
1、人性本善论:人有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倾向。 2、需要层次论 3、自我实现论: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
续重视。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一、研究对象 (一)已有观点 1、心理教育学观点 2、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 3、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桑代克、奥苏贝尔 (二)界定 ▲ 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
二、研究任务 ▲ (一)关于学的方面 1、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2、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3、阐明学习的过程 4、阐明有效学习的条件 (二)关于教的方面 研究学习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观点: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识 结构。
一、认识学习观
二、结构教学观▲
三、发现学习▲
学习主要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态 度,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 以解决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
第三节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五、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 六、撰写总结报告▲
1、标题 2、摘要与关键词 3、前言 4、研究方法 5、结果与讨论 6、结论 7、参考文献与附录
第四章 早期的学习观点
一、学习的理念回忆说 代表:柏拉图
观点: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理念回忆的 过程。
二、学习的官能训练说 代表:沃尔夫
观点:学习的实质就是加强和训练各种 心灵官能。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子身材瘦小,无法健壮。赫尔巴特的求学和事业成就受他母亲的
影响最深。在他从小念书的时候,他的母亲每天陪伴着他,督促
他念书,连上课都在他身边,甚至陪伴他一起研究希腊文。
? 赫尔巴特 12岁到18岁进入一所德国中学读书,此时已显出其天
才。学校对他的评语是:表现优异,守秩序,品德优良,对自己 天赋才能已懂得力求发展和改进。
,所以被疏于照顾的孩子极易受到坏人引诱,导致道德堕落,引发严 重的社会问题。
? 看到上述情况,欧文对幼儿的发展极为担忧,因此,在 1816年,欧 文创办了英国第一所幼儿学校,作为“性格培养学院”的一个部分,
以改善当时幼儿的教育环境。
?
?
小资料: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
? (二)幼儿学校的创办 ? 幼儿学校( infant school )包括幼儿所、幼儿园和游戏场,招收
规律》。1616年他被选为
兄弟会 牧师,两年后任 兄弟会 学校校长。
1618年,三十年战争(1618
-1648)爆发。1620年,捷克军队战败,
捷克兄弟会受到残酷迫害,夸美纽斯和一帮兄弟会会员辗转流离于深山密林之中,丧
失了所有的藏书和手稿。不久,又在流行的瘟疫中失去妻儿,境遇十分凄惨。162
8年他被迫迁居波兰的黎撒。此后,夸美纽斯飘泊国外,始终未能返回祖国。
)、“发声器”(一个金属架子,上面升起一只长臂,有只球会
从这里落下来,掉在一个平台上)和报务员的发报键、电池及一
台变阻器。然后,他们把这五件东西用线连接起来,这套电路比
今天开始电气培训的初学者用的那套不会复杂到哪里去。
? 这三位是威尔汉姆 ·冯特教授和他的两位年轻学生:马克斯 ·弗
里德里奇,德国人,及 G·斯坦利 ·黑尔,美国人。这套摆设是为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资料: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
❖ (二)幼儿学校的创办 ❖ 幼儿学校(infant school)包括幼儿所、幼儿园和游戏场,招
收2~5岁的儿童。 幼儿学校的学生,主要在学校学习唱歌、跳舞和 体操,并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教师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游戏以及通过和 幼儿的亲切交谈,引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户外活动是由年轻女工负 责的,她们指导幼儿友好相处,并养成健康耐劳的习惯。 ❖ 幼儿学校的学生要学习自然史,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教师尽量 用实物、着色的地图和动植物图片教授孩子们学习日常知识和自然知 识。 ❖ 另外,幼儿学校是不收费的,工厂每年为每个儿童的教育花费2英 镑。 ❖ 欧文的幼儿学校取得很大的成功,恩格斯曾指出:“孩子们从2岁 起就进幼儿园,他们在那里生活得非常愉快,父母简直很难把他们领 回去。”欧文创立的幼儿学校的设置和办学宗旨、教学内容等无不体 现了其全面教育的思想。
自己的劳动谋生,并具有非凡的领导才能。当时的英国开始了以蒸汽 机的诞生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解放 了英国的生产力,同时还引起了生产关系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大变动。 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由此也拉开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 序幕。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力,疯狂地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财富, 使得低工资的女工和童工数量急剧增加。随着这种情况的普遍化,幼 儿问题日趋严重,劳动阶级的家庭生活普遍较贫困,所以其子女往往 得不到必需的营养品和合适的居住环境而导致大量死亡;由于童工的 广泛使用,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而工业革命不 断地向前发展又要求劳动者掌握一定的文化技术知识,所以需要将初 等教育的内容提早到幼儿阶段;劳动阶级普遍工作时间长,无暇照顾 子女,所以被疏于照顾的孩子极易受到坏人引诱,导致道德堕落,引 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 看到上述情况,欧文对幼儿的发展极为担忧,因此,在1816年, 欧文创办了英国第一所幼儿学校,作为“性格培养学院”的一个部分, 以改善当时幼儿的教育环境。 ❖
福禄贝尔
❖ 小资料:裴斯泰洛奇

❖ 裴斯泰洛奇(Johann Hel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年)瑞士著名教育家。他一生从事贫民教 育工作,1774年在他 出资办的“新庄”农场利用捐款 创办孤儿院,后于1798年受政府委托又在斯坦兹创办孤 儿院。1800年起在布格多夫创办一所学校, 后又于 1805年将学校迁至伊弗东,直至1825年学校才遂渐衰 落停办。他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特别提倡直观教学法。并 同时对循序渐进原则及由 远及近原则进行了研究。他还
资料:中国百年义务教育史

1949年前 有心而无力
❖ 1900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首次体现了义 务教育思想。其中规定,“儿童自6岁起受蒙学4年,10岁入寻常小 学堂修业3年……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此7年教育。”
❖ 民国后,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都强调了施行义务教育,“但 这时义务教育只是一种设想”,建国后的资料统计显示,解放前夕儿
一 教育心理学产生பைடு நூலகம்时代背景
(一)19世纪政治、经济与教育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制
度的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育为社会服务的要求提高
(二)19世纪心理科学的发展 19世纪后半期心理学从哲学体系中
分离出来,独立发展。
政治经济
18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3年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 这三位是威尔汉姆·冯特教授和他的两位年轻学生:马克斯·弗里德 里奇,德国人,及G·斯坦利·黑尔,美国人。这套摆设是为弗里德里 奇做的,他要用这套东西收集博士论文所需的数据。他的博士论文题 目是“知觉的长度”——即受试者感知到他已经听到球落在平台上的 时 随 理候着学威德理,发的廉 国 学时到报·心的冯代他键理代特按喀就学表(动地到家人Wi,物发一来lh哲。报响了el学他。键 ,m 家的W之 随u,《n间 着d第生t的 微,一理时 时1个心83间 测心理2年。 定理学8学原随 器月实理着 记16验》那 录日室是―只 下的近1球 所9创代2砰 耗0立心年地 费者理8月一的,学3声时构史1日造上落间)主第在,,义一平现心部台代上心,
❖ 1986年至今 走向免费
材料: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心理学的诞生是件默不出声的事,未曾有一丝张扬。这天,在莱比锡 大学一栋叫做孔维特(寄宿性的招待所)的破旧建筑物三楼的一间小 屋子里,一位中年教授和两位年轻人正张罗着一些器具准备实验。他 们在一张桌子上装了一台微时测定器(一种铜制的,像一座钟一样的 机械装置,上面吊着一个重物,还有两块圆盘)、“发声器”(一个 金属架子,上面升起一只长臂,有只球会从这里落下来,掉在一个平 台上)和报务员的发报键、电池及一台变阻器。然后,他们把这五件 东西用线连接起来,这套电路比今天开始电气培训的初学者用的那套 不会复杂到哪里去。
教育心理学
课前思考
❖你是谁? ❖你为什么要选修教育心理学? ❖我是谁? ❖谈谈你对教育心理学的感想?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3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2、明晰目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3、掌握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中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童入学率仅为20%。
❖ 1949年-1985年 波折中前进
❖ 1949年新中国成立,普及义务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党的八大 报告提出“必须用极大的努力逐步扫除文盲,并且在财政力量许可的
范围内,逐步地扩大小学教育,以求在12年内分区分期普及小学义 务教育。”其间的义务教育发展有一些波折。
❖ 1980年中共中央提出“在80年代,全国应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 育的历史任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而普及初中教育”。1982年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还被写进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提倡学习和手工劳动相结合,要求学校努力做到知和行的 统一。他努力把教育心理化,对教育心理学 的发展也有
着重要的贡献。但由于他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出发, 过分夸大了教育对改变贫苦人民的地位的作用,因此他试
图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改良目的的实验最终还是失败了。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林哈德和葛笃德》、《论教学方 法》、《天鹅之歌》、《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等。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861年 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反作用
制约
教育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870-1890 美国义务教育 1891年 英国义务教育 1882年 法国义务教育 1872 日本义务教育
小资料: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

❖ (一)幼儿学校创办背景 ❖ 欧文于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里,他很早就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