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暗店街》中“海滩人”形象
暗店街读后感
暗店街读后感《暗店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情感描写而备受读者喜爱。
小说以一个神秘的老式录音店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在那里工作的经历,以及他与其他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通过这个小小的录音店,村上春树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和感悟。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中年男子,他在一家古老的录音店里工作,为顾客们挑选合适的音乐。
这家录音店并不显眼,甚至可以说是“暗店街”上的一家小店,但是却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寻找自己喜爱的音乐。
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主人公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他们有的是寻找失落记忆的老人,有的是迷失自我的年轻人,还有的是深陷爱情纠葛的情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心情,而主人公则在他们之间扮演着一个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通过主人公的视角,读者得以一窥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
在这个繁华都市的角落里,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出口,希望找到一丝安慰和温暖。
而这家录音店则成为了他们心灵的避风港,让他们在音乐的陪伴下找到了一些安宁和慰藉。
村上春树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将每个人的故事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其中。
他不仅描绘了主人公与顾客们之间的互动,还通过音乐的选择和播放,展现了每个人的情感和心境。
在这个小小的录音店里,音乐成为了连接人心的纽带,让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归属。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小说还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
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迷茫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禁产生共鸣和思考。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答案,而音乐则成为了他们的心灵寄托。
《暗店街》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情感的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小的录音店,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在这个繁华都市的角落里,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出口,希望找到一丝安慰和温暖。
而这家录音店则成为了他们心灵的避风港,让他们在音乐的陪伴下找到了一些安宁和慰藉。
浅析莫迪亚诺与《暗铺街》
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母亲为比利时
的这段时间。但他并不直接描写战争,而
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1978 年他凭借
籍演员。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自
是借用战争时期的阴郁气氛来反映当代
小说《暗铺街》获龚古尔文学奖。通过阅读
己、父母的影子。
的社会现实。
《星形广场》的主人公是个犹
莫迪亚诺八十年代前期的小说不难发现
的电影无法在国内上映,有的甚至拍摄完
们和制片人们会出现抵触拍文艺电影而
语权,甚至故意扭曲和抹黑中国的形象,
毕都无法与大众见面,这就导致了一些拍
涌向商业电影的热潮,从而失去电影的文
华莱坞电影服务好本土和亚洲是第一步,
摄完成的电影浪费时间和资源。因此,需
化内核。
如何走向世界,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才是
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电影分级制制度,
因此,我们的电影当前出现了一个怪
当代电影人首先应当考虑的。□
参考文献
保障中国电影的正常发展。二是由于我们
圈,追求票房,迎合受众,注重明星,注重
的宣传力度和宣传手段的滞后,导致众多
声光效果,追求国际化,一味的模仿。可单
①邵培仁 、王冰雪,《华莱坞电影研
电影并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即使是好
单通过明星和声光效果来吸引受众的电
流露的只言片语充当着不动声色的叙事
1、
《暗铺街》中当代法国人物形象分析
而摆脱不了被偷被抢、被审查甚至是被关
者。而莫迪亚诺的博物馆散落在巴黎的大
到集中营的命运。这恰恰是当时犹太人的
街上,所有人成为它的所有者和参观者,
《暗铺街》昭示了一个不确定的主题,
以侦探小说的外形对主人公进行了描述。
缩影甚至可以说是作者自己的缩影。于是
高三读书笔记:莫迪亚诺《暗店街》读后感
莫迪亚诺《暗店街》读后感“黄昏时分,一个小女孩跟随她的母亲从海滩上回家。
她以为还想再玩,就莫名其妙的哭了起来。
她离去了。
她已经拐过街角,而我们的生命不也正是象孩子的这种忧伤一样,会很快地在暮色中消失吗?”你也在读《暗店街》。
“我们的生命不也正是象这孩子的这种忧伤一样,会很快在暮色中消失吗?”。
就是这句话,在你文字里看见的时候,觉得非常的熟悉。
摸索到隔壁房间门后的书架上(搬过来,就一直没装灯),借着打火机的一点亮,翻开《暗店街》的最后一页,果然是书尾的最后一句话。
《暗店街》,一个网友跑遍无锡全城的书店,才从一个小店的角落里找到,手上这本书,淘自师大外的旧书店,仅仅十一万六千字,却是一读再读。
莫迪亚诺的风格和村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纤细、淡雅,如下午时候投射在西墙上淡灰色的树影,摇曳令人目眩,消逝无声无形——《暗店街》,真的是一本心境老时、苍凉时,在极至的寂寞里展页徐读的书。
喜欢手上这本旧书封面的颜色,淡的紫色。
我们因何而忧伤?因为生命的无常变化,因为想要把握的抓在手里的美好总是轻易的被断送,被掠夺,而始作俑者或许正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明白的时候,一切已经再也回不来。
在暗夜街里,处处充斥着这样的情绪,每一个人,每一个场所和时空,无论怎么切换和割裂,总是孤单的。
所有的人正象孩子手中的气球,被流光逐渐的充满,逐渐的膨胀,孩子抓不住手中的气球,于是它们飘散开去,融进茫茫的暮色。
他穷尽自己的后半生,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只是为了寻找来时的方向,在已逝的时光里捕获线索和片段,拼凑被遗忘的自己。
当一切逐渐了然于胸,他发现自己置身于暗店街上,在黄昏里,除了手上捏着的破旧用来记录线索。
莫迪亚诺《暗店街》读后感作文【高中高三5500字】
莫迪亚诺《暗店街》读后感小编导语:莫迪亚诺《暗店街》读后感2000字作文,法国作家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编整理了他的作品《暗店街》读后感与同学们分享,更多莫迪亚诺《暗店街》读后感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 Modiano)至今已出版27部小说,最近的一部作品是2012年10月由珈里玛出版社出版的《夜草》(L'herbe des nuits)。
《暗店街》是莫迪亚诺1978年的作品,该小说获得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它继承了莫迪亚诺自1968年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以来的“寻找”主题。
《暗店街》讲述一个失忆的私家侦探不停地寻找过去。
“我”在了结最后一桩案子之后开始调查自己的身份之谜,过往生命交错的片段随着对电话簿、年鉴的追踪逐渐在小说中浮现,曾经可能是网球手的私家侦探于特,来自美国最后在巴黎寓所自杀的舞女嘉利娜,移民法国的美国钢琴师瓦尔多·布兰特,跳芭蕾舞受伤后远离欧洲的小女孩,失踪的女友戴尼丝,曾在美国做约翰·吉尔伯特跟班最终不知所踪的弗雷迪。
“我”最终发现自己曾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公使馆工作,在十年前越境时丢失了女友也失去了记忆。
莫迪亚诺的小说充分利用了二战法国“占领时期”这个时代背景,太多的人在这场战争中失去身份,失去与与过去的联系。
与《星形广场》、《夜巡》等作品类似,《暗店街》也指向“占领时期”人的生存境遇,不安、恐惧的气息不时弥漫在小说中,“这种恐惧感,我每次走到米拉博街时都要产生,怕有人注意我,怕有人挡住我,检查我的证件。
还有几十米就到达了,吓成这样子实在遗憾。
千万沉住气,脚步平稳,坚持到底。
” 但除了现实意义之外,他更借用了这个时代的象征意义。
莫迪亚诺将这种现实中的迷失延伸至普遍的个体生命体验中,早期他对这种叙事方式如此痴迷甚至会修改自己的出生日期。
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时代印迹逐渐淡出,无时性的个体记忆成为小说的重点,《暗店街》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主人公形象解读
2018年7月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ul. 2018第 37 卷第 4 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7 No.4 DOI:10.19493/ki.issn1673-8004.2018.04.007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主人公形象解读郭昆仑(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摘要】《暗店街》的主人公居伊•布朗始终奔走于身份迷失、寻找自我的漫漫长途中。
《暗店街》始终围绕着探询和寻找主题,其主人公的自我迷失始终围绕在个人表面,即姓 名、国籍、外貌(包括着装和表象)等的附带物,其自我迷失的困顿与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 联系。
主人公自我寻根的范围始终牵扯着一张关系网,这种把“寻找”定义在社会现实这个 圈子里进行考量,既是对人的迷失感的疏离,又企望在现实中寻求超脱,充分体现出莫氏 和他笔下的主人公都已找到了心理归属。
莫氏始终在为主人公的寻找营造困境,这种困境 的营造与莫氏独特的创作手法联系密切,这里意在表现主人公寻找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和 记忆混乱所表现出的似是而非感,即人在现实中能否把握真实的自己。
【关键词】莫迪亚诺;《暗店街》;居伊•布朗;自我迷失;自我寻根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004(2018)04-0039-06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大量评介外国文学的过程中,他的部分作品就被人译介过。
他的作品,对读者定位大致是:“核心读者是法国文学爱好者、喜欢莫迪亚诺的读者。
大学文科师生、外国文学爱好者、小资读者被列人一般读者中。
”[1]而在法国,他的作品又几乎本本获奖。
其中《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暗店街》同时又是莫迪亚诺的扛鼎之作。
书中记述了一位遗忘自我身份的侦探居伊•布朗,他企图以侦探的调查方法找寻线索,并路遇种种类型及不同国籍的人,终于确定了与自己最后相逢的几人。
莫迪亚诺《暗店街》读后感
莫迪亚诺《暗店街》读后感《暗店街》是莫迪亚诺的代表作之一,这本小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是一部被誉为现代历史小说的杰作。
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古老城市的命运,展示了意大利中世纪社会的矛盾、冲突、苦难和人类的美好情感。
在这个小说中,莫迪亚诺深入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生活的繁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塞维里诺被塑造为一个勇敢、才智过人、机警圆滑的商人。
他积极发展商业,谋取利益,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善良、正直、忠诚、坚强、有远见和有爱心的人。
他不只是自己家族的利益代表,还是底层市民的代表,并去揭露贵族的邪恶统治,维护城市的利益。
他对斗争与困难从不退缩,因为他铭记着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
小说的故事情节紧凑,波澜壮阔,引人入胜。
阴谋、暴力、白色恐怖,悬念和神秘感贯穿全篇,社会底层人们的斗争、叛乱和贵族的专横、奢侈和压迫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除了城市中的商人、贵族、农民和教会外,小说还描绘了一个特殊职业群体——妓女,他们的生活状态和选择对人类关系的影响深远,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整个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莫迪亚诺塑造的几位女性角色,她们的形象如此的鲜活和丰满,充满了她们所处时代所独具的韵味,比如那些在主角塞维里诺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妇女。
例如,美丽的安吉拉,她有远见和智慧,不仅在她的私人人生中,而且在社交场和谈判桌上也展现出了天赋。
除此之外,她并不是只会享受,还会在生命中的重要时刻,扮演着一个良好快速反应的虚心角色,在与塞维里诺的交往过程中,奉劝和支持着他。
另外,作为一个重要人物的卡拉曼霍,她的性格强烈而令人印象深刻。
她在小说中的角色是复杂而多面的,同时凭借着她那善良的一面,以及她内心的决心和勇气,成为小说中最具正义感的人物之一。
她逐渐学习如何抗争和站起来,敢于反抗暴力和专横的统治,成为市民权益的捍卫者和复仇的执行者。
小说中的人物相互间的关系也让我印象深刻。
在一个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度是无穷无尽的,而小说优秀的传达了这种复杂性,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历史和环境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并且在这种关系中通过互相妥协和互相让步的方式,社会关系得以持续稳定。
简论莫迪亚诺笔下“海滩人”形象——以《青春咖啡馆》中的露姬为例
简论莫迪亚诺笔下“海滩人”形象——以《青春咖啡馆》中的露姬为例作者:焦倩倩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焦倩倩(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摘要:莫迪亚诺塑造了一系列的“海滩人”形象,《青春咖啡馆》的露姬是其中的一个。
露姬用戏谑的态度生活着,少年时代的离家出走,婚后的出逃以及最后的跳楼自杀,都在为寻找幸福努力着。
然而死后的露姬找到幸福了吗?小说未做明确答复。
莫迪亚诺捕捉到二战时期普通人的生活,再现了现代人迷惘的生存困境。
年轻人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迷失了自己,迷失了过去,更迷失了未来,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虚无主义的境地。
关键词:莫迪亚诺;露姬;海滩人;幸福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178-032014年,法国作家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颁奖词为:运用回忆的艺术,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人类命运的记忆,捕捉到了二战时期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莫迪亚诺的书大都与记忆有关,寻找、查询、探求是莫迪亚诺小说的永恒主题。
作品总是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寻找被遗忘的记忆,重塑遗失的身份。
然而,寻找的结果却是徒劳。
过去可能是一段尘封已久的美好回忆,而寻找却摧毁着这记忆,并为新的记忆增添迷雾。
这些迷雾般记忆不断修改着人们关于身份的想象,重新界定我们的立场。
重塑遗失的记忆,终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莫迪亚诺告诉我们,幸福只是昙花一现的东西,人生寻寻觅觅,到头来得到的只有落寞、失去、不幸、迷茫,只有时时袭来的危机与恐慌,只有萍水相逢不定的漂泊,只有处在时代大潮中身不由己的无奈和顾影自怜的悲哀。
一、“海滩人”形象加缪在《希绪弗斯神话》中说:“在一个突然被剥夺了幻想与光明的宇宙中,人类感到自己是陌生的人,他的存在实际上是不可挽救的流放。
”人的存在状态呈现为一种流亡状态。
在莫迪亚诺的笔下塑造了一系列流亡式的人物,如《暗店街》中的私家侦探居伊·罗朗,如《地平线》中的博斯曼斯和玛格丽特,如《青春咖啡馆》中的露姬,《八月星期天》中的“我”(记述者)和希尔薇亚。
《暗店街》与《玩的就是心跳》寻找模式比较
第33卷第4期2020年10月镇江高专学报JournalofZhenjiangCollegeVol.33 No.4Oct.,2020《暗店街》与《玩的就是心跳》寻找模式比较刘 平(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摘 要:王朔的《玩的就是心跳》与莫迪亚诺的《暗店街》结构和情节相似、主题形同而异质。
在寻找主题上,前者对后者既有对接与化用,也有戏仿与解构;在呈现方式上,二者都有倒叙手法和侦探小说手法的运用,但二者对其有不同的处理。
在人物塑造方面,王朔塑造的“空心人”形象是对莫迪亚诺塑造的“海滩人”形象的偏离与重塑。
关键词:《暗店街》;《玩的就是心跳》;莫迪亚诺;王朔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48(2020)04-0028-04收稿日期:2020-01-22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S20142)作者简介:刘 平(1996—),女,四川自贡人,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研究。
法国小说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于1978年发表《暗店街》。
首部中文译本1984年发表于《外国文艺》第1期。
中国当代作家王朔(1958—)创作的《玩的就是心跳》在198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王朔曾坦言:“《玩的就是心跳》就是源自法国作家莫迪亚诺的《暗店街》。
”[1]33两部作品具有相似的寻找主题,但具体内容与呈现方式不同。
《玩的就是心跳》在借鉴《暗店街》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
1 主题的建构与解构 《暗店街》通过寻找模式建构了探寻人存在的状态和意义的主题。
《玩的就是心跳》解构了这一主题,阐发了消费人生与游戏人生的主旨。
在《暗店街》中,失忆主人公居伊对自己过去的了解,只能通过寻找与自己有过交集的人来实现,这种寻找体现了自我存在的脆弱与悲怆。
居伊在一本人名录的引导下,寻找到索纳希泽,并通过他的叙述引出一个关键人物,即与居伊一起住过卡斯蒂耶旅馆的斯蒂奥帕。
浅析莫迪亚诺与《暗铺街》
浅析莫迪亚诺与《暗铺街》作者:王郡媛来源:《新闻世界》2015年第01期【摘要】本文旨在分析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小说家莫迪亚诺与其作品《暗铺街》。
通过分析小说中出现的几个关键词,如“失忆人群”,“父亲的缺失”,“地点迷失”等,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特有的手法将现代人面临的对自我身份的困惑植入自己的小说中。
【关键词】莫迪亚诺身份失忆表达手法莫迪亚诺是法国当代最炙手可热的、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家之一。
作为新寓言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1978年他凭借小说《暗铺街》获龚古尔文学奖。
通过阅读莫迪亚诺八十年代前期的小说不难发现都有着一个相似的主题,或主动与过去决裂、或被动遗忘过去的主人公寻找记忆的过程。
而他笔下的时代背景大都为二战时期,这与他本人的经历不无关联。
他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母亲为比利时籍演员。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自己、父母的影子。
一、关于莫迪亚诺1、莫迪亚诺小说中的社会背景莫迪亚诺的小说大多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占领时期为背景,小说背景中的“占領”指的是1940年到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组织武装占领法国的这段时间。
但他并不直接描写战争,而是借用战争时期的阴郁气氛来反映当代的社会现实。
《星形广场》的主人公是个犹太青年,他从法国逃到以色列,却依然无法摆脱法西斯的阴影,最后在巴黎凯旋门前的星形广场被处决。
在德军占领时期,犹太人必须在胸前佩戴黄色的星形标志,因此“星形广场”这个标题有明显的象征意义。
而《夜巡》的主人公则是一位年轻的双重间谍,同时为盖世太保和抵抗运动效劳,在进退两难的处境中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当时占领区和自由区将法国一分为二,大部分处于德国的控制之下,而巴黎理所当然成了占领区的中心。
虽然自由区的任务是保护居民不受伤害,但实际上这个政权也是为了战胜国的利益而存在的。
作者小说中的主人公因为犹太血统而摆脱不了被偷被抢、被审查甚至是被关到集中营的命运。
论莫迪亚诺的《暗店街》的记忆书写
论莫迪亚诺的《暗店街》的记忆书写作者:张文文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23期张文文内容摘要:《暗店街》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经典作品,该作以作者莫迪亚诺塑造的一个探寻过去身份的男人——居依·罗朗的“寻根”之旅为主题,记述主人公通过寻找线索人物,调查零星线索,回忆过去生活细节点滴来试图构建自己的记忆。
本文意在从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整体记忆与碎片记忆,真实记忆与虚构记忆三个记忆特征的角度,探索莫迪亚诺的《暗店街》对记忆的书写特征,深入理解其记忆主题。
关键词:《暗店街》莫迪亚诺个人记忆碎片记忆虚构记忆法国当代作家莫迪亚诺创作的小说《暗店街》一部记述记忆追寻的佳作。
小说中对主人公记忆的书写,包括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主人公的侦探身份,保尔·索纳希泽等的相关人物,“暗”的环境氛围,气味、电话簿等的记忆媒介以及“碎片化”的记忆特征等多方面的角度来展现。
其中,《暗店街》的记忆特征是莫迪亚诺记忆书写的点睛之笔,该作能够从不同的记忆类型显示出不同的精彩记忆特色,十分值得深入研究。
笔者选择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整体记忆与碎片记忆、真实记忆与虚构记忆三个角度展开对小说中记忆特征的研究,通过精彩的记忆书写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小说的记忆主题。
一.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莫迪亚诺将《暗店街》的小说故事,置于二战的社会背景之下,塑造了一个战后寻找自己身份的男人居依·罗朗。
小说对集体记忆的描写,显而易见集中体现于那场上百人的边境大逃亡事件。
整部小说对于集体记忆的书写,有意识地避开了对德占时期巴黎人民的大逃亡事件的直接描绘,而是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迂回地透过居依的逃亡反映战争时期的法国人民集体的历史生活现实。
逃亡者的临时避难所“南十字座”木屋别墅里,“一条羊毛地毯。
一张皮长椅,上方有一个书架,一张矮桌。
[1]”简陋的室内陈列,每日的简单晚餐菾菜浓汤,“他躲在他的洞穴里读报[1]”的情景以及窗外皑皑白雪阻碍通行的陡峭山路,无一不展现出战争期间法国人民食物短缺、社会压力巨大的艰难生活。
海滩人
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中的“海滩人”形象,摘要: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文坛上极具独创性的作家,在莫迪亚诺的作品中总是会出现同样类型的人物,表达同样类型的主题,而这一相同的人物形象就是“海滩人”。
为此,“海滩人”形象成为了理解和研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文学作品的关键,笔者在本文就海滩人的形象特征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文学论文代发,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海滩人形象莫迪亚诺曾指出他的作品中总是会出现同样类型的人物,而且会表达同样类型的主题,但是这一类人物和主题的表现并不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一次性完成的,其中相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就是贯穿他整个创作始终的“海滩人”形象。
莫迪亚诺之所以会在小说中塑造出“海滩人”形象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作为成长在法国的犹太人后裔,作者本身对自己的犹太民族文化十分珍视,其对海滩人形象的论述也正是在寻找自己的过去,他希望通过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确认自己的身份。
一、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中“海滩人”形象的特征在莫迪亚诺《暗店街》中对“海滩人”的形象进行了界定:此公在海滩上游泳池边度过了四十个春秋,他笑容可掬,同无所事事的阔佬搭讪闲聊,……有朝一日,他从照片上小时,同样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我不敢对于特明讲,我认为我就是那个海滩人,况且,我向他承认了,他也不会奇怪。
海滩人的形象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其一,“海滩人”大都处于漂浮状态,在思想和行为上没有独立性,其大都是别人生活的附庸和点缀,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他们就像没有任何痕迹的影子,也像是海滩上随时被冲刷掉的脚印。
比如,在其作品《暗店街》中的主人公便是一个失忆的人,他对自己过去的生活完全失去了记忆,而且收留他的人也患有同样的病症。
作品中最能体现任务无根状态的是主人公的名字被作品中的其他人物随意的更换,对于个人来说,名字是社会个体最基本的符号形式,对自己名字的不确定也就意味着主人公无法确定自我。
其二,“海滩人”大都处于孜孜不倦追求的生活状态。
浅析《暗店街》的写作特色
人类命运的记 忆” 目他 的作品捕捉到 了二战法 国被 占领期 间普 通人的生活。其代表作有《 暗店街》 、 《 八 月的星期天》 等。 笔者从欣 赏的 角度 。 以原文语 句为实例 . 侧重 分析 了《 暗店 街》 的写作特 色, 内容 包括 : 1 l l ‘ 新 寓言” 派简介 2 . 象征手 法 3 . 借 鉴侦探 小说模 式 4 . 片段式叙述法。并试 图通过这 些分析 . 一方 面能让读者更透彻地理解《 暗店街》 的深刻 内涵 。 另一方 面也希 望 能为 小说 的创 作提 供 新 的思路 与 方 向 1 . “ 新寓言” 派简介 “ 新 寓言” 派属法 国继新小说 派后另一重要 文学流派 . 上世 纪6 0年代先后有 图尔尼埃 、 莫迪 亚诺 、 勒・ 克 菜齐奥 开始在 法 国文坛崭露头角并连获大奖。 成为“ 新 寓言” 派代表人物 新“ 寓
侦探 小说是西方通俗文学的一种体裁 . 是 以推理方式解开 故事谜题的一种小说 通常故事都含 有凶向 . 诸如找寻失物或解开奇异事 件的谜底 等。与博 尔赫斯( 《 死亡与罗盘 》 ) 、 弗里施( 《 逃 离》 ) 、 罗 伯・ 格 里耶( 《 橡皮》 ) 等后现代主 义作 家一样 。 莫迪亚诺的《 暗店 街》 在故事 形式上也借 鉴或者说戏仿 了侦探 小说模 式 . 这一方
阅读 ・ 写作
课程教育 研究
C 0 u r s e E d u c a t i 0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5 年3 月 上旬 刊
浅析《 暗店街》 的写作特 色
鲁启玺
( 河北大学外 国语 学院法语 系 河北 保 定 0 7 1 0 0 0 )
【 摘要】 《 暗店街》 是法国“ 新寓言” 派作家帕特里克. 莫迪亚诺( P a t r i c k Mo d i a n o) 的代表作。作品通过讲述了一个患了失忆症的
浅析《暗店街》中“海滩人”形象
浅析《暗店街》中“海滩人”形象王晔 广西民族大学摘 要:小说《暗店街》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杰作,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
主人公是一位被剥夺了记忆的侦探。
他通过不断地追寻失去的记忆来重拾过去生活的记忆碎片。
这一研究包含了关于1940~1944年德国占领法国时期的描写,从中人们可以知道主人公记忆缺失的起源。
然而,这位固执的追寻者仍然还在追寻记忆的路上,没有人能够预测他苦苦追寻的最终结果。
在大多数情况下,“海滩人”人物形象的形成都受到战争,空虚感和社会的冷漠无情的影响。
关键词:海滩人;战争;记忆缺失作者简介:王晔(1995.5-),女,江西吉安人,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107-02《暗店街》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代表作,发表于1978年,莫迪亚诺因其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而荣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多次提出了同一个问题:我是谁?这个问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独特的“海滩人”的世界,这类人展现出一种矛盾而神秘的形象——“海滩人”形象。
一、“海滩人”形象形成的原因1.战争战争激发了莫迪亚诺的创作灵感,尽管小说中并没有出现战场,但很明显小说中的人物在占领时期因为战争受到了很严重的精神创伤,他们很容易受到惊吓并且变得多疑,他们生活在黑暗之中。
在这个怪诞的时期,必须始终保持警惕,因为危险无处不在。
莫迪亚诺在一次采访中谈到:“海滩人的恐惧感不能仅仅用内部因素来解释,而应该用外部因素——战争来解释”。
由此可知,“海滩人”既是黑暗时期的产物,同时也是战争时期的产物。
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失去记忆直接与他试图越过瑞士边境以寻找一个不再背井离乡,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相关联。
而且,他习惯了黑暗,害怕让自己暴露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光芒中,害怕警察的出现。
战争是所有这些行为产生的根源。
人人都是“海滩人”
人人都是“海滩人”作者:米琴来源:《齐鲁周刊》2014年第42期所谓“海滩人”,就是在自己和他人的记忆中都没留下多少痕迹,几乎不存在的人。
《暗店街》是诺贝尔文学奖“新科状元”莫迪亚诺的代表作之一,出版当年就荣获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奖。
小说通过一个失忆者寻找自己的过去,展现了有关记忆的方方面面:记忆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记忆空白和记忆漏洞,选择性记忆,想像性记忆,对记忆的回避,保存记忆的各种手段等。
小说主人公居伊,多年前突然失忆。
他感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即感觉不到自己的真实存在。
而他的老板于特也因为“记忆漏洞”,以致他曾是“网球好手、长着金黄色头发的英俊男爵”那一事实,都好像已经不复存在。
“不存在”不仅和自己的记忆空白或记忆漏洞有关,也和他人的记忆有关。
于特曾向居伊描述过一个“海滩人”:那人在海滩上和游泳池边度过了40年,和那些避暑者以及无所事事的富人们愉快聊天。
在成千张假日照片的角落或背景上,总可以看到他穿着泳服混在欢乐的人群中。
但是,没人能说出他叫什么名字,也没人知道他为何呆在那儿。
因而,当他某天从这类照片上消失时,谁也没有注意到。
于特对“海滩人”的另一个解释是:沙子只能把我们的脚印保留几秒钟。
居伊认为自己就是“海滩人”。
总体上,所谓“海滩人”,就是在自己和他人的记忆中都没留下多少痕迹,几乎不存在的人。
居伊寻找自己过去的整个过程,都让读者强烈感受到记忆缺失所带来的恐慌、沮丧和失落。
居伊沿着一个又一个线索追踪下去。
他要重建自己的过去,取决于线索中那些人的记忆。
可是,在那些人的记忆中,有关他和他朋友的情况都少得可怜。
居伊甚至觉得自己圈子里的那些人很奇怪:“他们在经过的地方,所留下的只是一些水蒸汽,很快就消散了。
”居伊最先访问的,是一个据说在很久以前曾多次和他出入某酒吧的俄国老者。
在这位俄国人提供的相片中,居伊发现,其中一张里有个身材高大的青年像是自己。
可老者不认识那个青年,只知道青年身边的金发美女叫嘉·奥尔罗夫,而且已经死了。
法国作家莫迪亚诺作品赏析
法国作家莫迪亚诺作品赏析作者:杨静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5期内容摘要:莫迪亚诺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是法国新寓言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不仅在法国获得多个文学奖,还荣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小说都是将现实与臆想杂糅的手法,因而有新寓言文学的美誉。
他尽管以短篇小说著称,但他的所有小说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那就是寻找、查询、探讨。
下面就通过对莫迪亚诺两部代表作做分析,来看看他在作品中做了哪些寻找。
关键词:莫迪亚诺《夜巡》《暗店街》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出生于1945年,是法国战后出生的作家中的佼佼者,他于1968年发表了处女作《星形广场》而一鸣惊人,这部作品获得了尼米埃奖和费内翁将。
此后莫迪亚诺的创作进入活跃期,他的小说获得过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奖、龚古尔文学奖、钻石笔尖奖等多项荣誉,在法国拥有大量的读者。
在他的创作前期,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二战时期法国人的生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他将目光转向法国20世纪60年代的生活。
一.《夜巡》——寻找父亲和童年莫迪亚诺的《夜巡》发表于1969年,获得了当年的钻石笔尖奖。
作品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在二战中法国被占领时期的一个故事,一个法国青年同时为法国抵抗组织和德国盖世太保服务,最后事情败露而走投无路被处决。
这部小说既不是历史小说,也不是英雄传奇,它只是一个在二战时期这个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个人经历。
在创作上,作者使用了虚构、历史现实和个人经历相结合的手法。
小说的虚构主要表现在对故事情节的设计方面,因为作者自己出生在战后,对当时的生活都是靠想象得来。
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是:一个法国青年如何变成法奸的。
而作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却又在向人们昭示:兵荒马乱的年代,什么样的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虽然有冲动,但更多的是对危险环境的恐怖,希望拥有大量金钱来增加安全感。
这就是主人公的为盖世太保服务的目的,因为在盖世太保那里可以获得更多的金钱。
大潮乍起——李明刚小说集《黑海滩》印象
大潮乍起熟悉中国现代文学的读者知道,现代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乡土文学,乡土文学自鲁迅开始,经由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流派,再到茅盾、赵树理、丁玲的实践,至新中国后,一直延续至今,柳青、路遥、贾平凹等都为乡土文学贡献了重要作品。
面对乡土文学,已经形成一种认识定式:乡土当然就是与土地有关,与在土地上从事种植、养殖劳动的农民有关,所以,“地之子”成为乡土文学表现和关注的重心。
我国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截至2018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达15.6万艘,相应地,从事海洋捕捞及相关工作的人也是数量极其庞大的。
与这些靠海而生的海之子相比,当代文艺尚缺少足够有份量的、表现他们生活的作品。
李明刚的小说集《黑海滩》收入十九篇短篇小说,全部与海,与海边生活和靠海而生关。
李明刚是一名出生、成长和工作在徐闻的、名副其实的海之子,因此可以这样说,小说集《黑海滩》正是书写海之子的一部书。
短篇小说《黑海滩》对捕鱼人的生活有非常细致的描绘,从各式渔网到埋网、拉网,从捕鱼人的饮食到渔民入海的装束,再到返回船舱换衣服、喝紫苏汤退烧以及甩老K娱乐的生活细节等,相信没有深入接触过渔民生活的人是没办法想象并写出上述内容来的。
现代的渔民尽管有着现代的装备,当他们面对无边无际大海时,依然是要靠天吃饭,靠海生存。
在《船过雷打沙》里,——李明刚小说集《黑海滩》印象周显波“无风三丈浪”的雷打沙,“好多老辈下的海边文人曾经也是海之子,但他们人都葬身于此,连尸体都找不到”,旺受教育再回乡后发现的却是故乡之美,昌爷爷、海明、浪花与大海搏斗的故作为故乡的农村没有构成对他们知识、事,堪称荡气回肠。
小说结尾处,船被身份、现代经验的冲击,海之子的残酷巨浪撕碎,女孩浪花为救海明而死,幸生活也没有构成对文人经验的冲撞。
究存下来的海明与旺昌爷爷领悟到的不仅其原因,《黑海滩》里的干部意识是另仅是海的残忍,更有生的希望和人性的一主宰并生产小说意义的重要来源,正力量。
解读莫言的《黑沙滩》——宋传洲
解读莫言的《黑沙滩》宋传洲《黑沙滩》是莫言早期的作品,原载于1984年《解放军文艺》7月刊上,令人读罢沉思良久,正如作者听《大轱辘车》歌时会心灵震撼,眼窝酸辣,每当重温这个经典故事,内心难掩灵魂的颤抖。
故事的背景设立在一个位置偏远、贫穷的“黑沙滩”上,其中“黑”形容的不是沙土的颜色,而是对那里恶劣环境的描述,不过“黑”还象征着一九七六年,那是黑暗的文革时期,这个特别时期使故事的发生有了可信性。
另外,在小说谋篇布局的手法上,作者向妻子讲诉回忆,而作者和妻子现实性的描写穿插带有“元小说”叙述特点,又恰到好处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使故事在娓娓叙述中掀起波澜,然后又在平静中结束,震撼人心。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而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左来福作为黑沙滩的场长,是《黑沙滩》的中心人物。
人物的塑造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又黑又瘦的脸,秃得发亮的脑门,被烟熏得焦黄的牙齿,牛皮腰带总是吊儿郎当地垂在两腿之间,他一出场就是面貌丑陋、邋里邋遢,连新兵都瞧不起他。
可是在下面的故事里他坚守自我,心中永远横着善的天平,他挚爱这片充满无数辛酸和困苦的沙滩,想要改变它;执着地救助神经病女人和她的孩子,不理会流言蜚语和恶意中伤;直到场长冒着被革职的风险造成“黑沙滩哄抢事件”。
他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不但在“我”的心中有着光辉的形象,而且通过小说最后老百姓和战士的拥戴来看,在所有人的心中亦是如此。
与场长相对立的人物有三个人,一个是牢骚满肚贫嘴滑舌的刘甲台,一个是满肚子墨水大讲马列主义的指导员,一个是善于钻空子写检举信陷害的郝青林。
刘甲台的形象有些特别,严格说他没有明确的立场,他这个“老兵”痞里痞气,有插科打挥之嫌,但他似乎是整个小说中最明白的人。
他说“你要闭着眼把真的说成假的,把假的说成真的”已经预言了故事的悲剧。
刘甲台就像“我”的启蒙老师,消息灵通,识得时务,但他不是个积极上进的人,他对“我”说:“你跟我不能比,我是城市入伍的,巴不得早点回去找个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暗店街》中“海滩人”形象
作者:王晔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3期
摘; 要:小说《暗店街》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杰作,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
主人公是一位被剥夺了记忆的侦探。
他通过不断地追寻失去的记忆来重拾过去生活的记忆碎片。
这一研究包含了关于1940~1944年德国占领法国时期的描写,从中人们可以知道主人公记忆缺失的起源。
然而,这位固执的追寻者仍然还在追寻记忆的路上,没有人能够预测他苦苦追寻的最终结果。
在大多数情况下,“海滩人”人物形象的形成都受到战争,空虚感和社会的冷漠无情的影响。
关键词:海滩人;战争;记忆缺失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2
《暗店街》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代表作,发表于1978年,莫迪亚诺因其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而荣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多次提出了同一个问题:我是谁?这个问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独特的“海滩人”的世界,这类人展现出一种矛盾而神秘的形象——“海滩人”形象。
一、“海滩人”形象形成的原因
1.战争
战争激发了莫迪亚诺的创作灵感,尽管小说中并没有出现战场,但很明显小说中的人物在占领时期因为战争受到了很严重的精神创伤,他们很容易受到惊吓并且变得多疑,他们生活在黑暗之中。
在这个怪诞的时期,必须始终保持警惕,因为危险无处不在。
莫迪亚诺在一次采访中谈到:“海滩人的恐惧感不能仅仅用内部因素来解释,而应该用外部因素——战争来解释”。
由此可知,“海滩人”既是黑暗时期的产物,同时也是战争时期的产物。
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失去记忆直接与他试图越过瑞士边境以寻找一个不再背井离乡,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相关联。
而且,他习惯了黑暗,害怕让自己暴露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光芒中,害怕警察的出现。
战争是所有这些行为产生的根源。
此外,有些人自愿选择遗忘,因为记忆使他们处于休克状态,他们更希望永远地翻过这一篇章。
无论发生什么,战争造成的这种创伤永远不可能被修复。
在小说中,斯蒂奥巴在看着以前的照片的时候,心中仍留有印记,曼苏尔在
看到过去的事物时,仍感到惊慌失措。
可以说,战争是人类之外的一股力量,这促使人类成为他们本应该成为的样子。
2.社会的冷漠
在小说中,所有的人物角色实际上都渴望融入法国社会。
然而,由于大部分来自法国以外的国家,他们生活在一个漠不关心的社会,他们总是被社会甚至被亲人们所遗忘。
可笑的是,他们却将法国视为庇护天堂。
在法国,他们始终生活在社会的边缘。
主人公在面对暗店街时总感觉无法清楚地看清事物,正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样“乳白色的灯光散发出一道让我眼花缭乱的强光”。
危险可能来自各个地方。
这一切都意味着他缺乏归属感以及他对保护他们的国家——法国的不信任。
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毫无用处,他们只适合生存在蒸汽社会、灰尘社会、虚妄社会或者是悄无声息、毫无踪迹,以最迅速的速度消失的社会状态下。
因此,他们渴望找到人生的参照点,以修复他们受伤的、背井离乡的心灵,在这样一个冷漠无情的社会中获得一种可笑的安慰,同时,也在寻找一丝存在感。
这些人为了逃避残酷的现实,行尸走肉的生活,自愿选择失去记忆。
3.空虚感
“海滩人”所追寻的是已经丢失的东西,人们也无法解释清楚他们为什么要寻找混乱的、毫无意义的过去。
小说中的人物同时也有荒谬的一面,就像这句话所描述的那样:“我不存在”。
他们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却是以一种物理的方式存在着。
因为他们都被一种空虚感所纠缠,他们无法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继续向前生活的动力。
相反,他们屈服于恐惧和紧张的压力。
最后,即使追寻逝去的记忆很荒谬,有可能没有结果也没有终点,但是他们仍然试图与逝去的时间做斗争,来重构他们完整的生活记忆。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一样,人们总是问着同样的问题:“我究竟是谁?然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却没有成功。
但是,他们丝毫没有想过停止,因为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
是空虚感促使“海滩人”找回丢失的过去。
然而,他们当中有些人却渴望停留在黑暗之中,不愿面对丢失的过往。
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并非持有消极态度,他们仅仅只是行尸走肉的生活着,这也要归因于空虚感。
二、“海滩人”形象特点
1.失去身份
对于“海滩人”来说,他们缺少一些重要的东西。
首先,可以看看作者是如何呈现他的主要人物的,“我”在小说中是这样的:“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
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
”这个“我”只是一个轮廓,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影子,没有身份的影子。
毫无疑问,和于特在一起度过的八年时间是居伊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期。
八年来,主人公居伊依靠着于特给予的身份和名字生活,或多或少还能正常工作。
不幸的是,八年的正常生活必须在于特离开后结束,因此,主人公唯一的参照点已經消失,他成了一个真正的被剥夺身份的“海滩人”。
此外,居伊·罗朗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名。
在他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根据所找到的信息,他发现埃莱娜·皮尔革朗的真名其实是ANJou,她是多米尼加人;德尼兹·伊韦特·库德勒斯的本名叫Pitro Saloaga,希腊国籍。
在人们看来,名字是确认个体存在的最基本要素,换句话说,没有名字,就是没有身份。
2.背井离乡的生活
在小说中,作者描述了一群人,他们的国籍各不相同,这群流亡在法国的人全都生活的很隐秘,像地下工作者一样。
美国人、日本人以及其他国家的人的生存情况并不好。
瓦尔多·布朗特面临失业;日本人因为饥寒交迫,已经没有了生命的迹象;克洛德·奥瓦尔为了生存,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安德烈·维尔德梅尔在奥特伊尔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事故后却不幸滑倒;斯蒂奥巴住在一间对于他的身高来说太矮的房间里,嘉·奥尔罗夫的照片使他伤心欲绝,而嘉·奥尔罗夫也过着不稳定的生活;俄罗斯人曾经非法移民到美国,接着她来到法国,却过着异常艰难的生活,她逃到麦热夫,最后还是自杀了。
他的男朋友弗雷迪来自毛里求斯,曾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然后来到法国,1950年他又离开了,但是之后便没有人收到过任何关于他的消息。
这些人物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都选择了背井离乡,来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但是他们都没有成功。
相反,他们的生活不是以自杀告终就是以失踪告终。
3.对过往不懈的追寻
这部小说的故事是通过居伊·罗朗的不懈追寻而发展起来的。
小说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渴望找回过去的记忆,对于这部小说中的人来说,失去过去的记忆是难以忍受的。
因为丢失过去意味着生活的不完整,他们的生活就缺少了支撑。
在小说中,主人公居伊·罗朗被空虚感所困扰,开始寻找他的过去。
尽管他的职业是侦探,但是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必须依靠偶然和机遇来恢复失去的记忆。
如果说于特关掉他的侦探事务所来到尼斯,是为了找回他失去的童年。
尽管他建议居伊·罗朗不要回头看,但是他自己也不能忍受置身于被空虚感纠缠的生活中。
至于斯蒂奥巴,他小心翼翼地将许多照片保存在一个盒子里,这个行为意味着他希望保持对过去的记忆。
而园丁博布,他也认为应该把以前的事物保留下来:“真象一座迷宫。
这些树是弗雷迪的祖父当年栽植的。
我尽最大努力把它维护好。
有些东西,应该让它们保持原状阿。
”对于这些人来说,对过往的不懈追求旨在找寻人类没有遭受战争冲击的美好时光。
三、小结
这种典型形象是战争时期的产物,代表了在占领时期居住在法国巴黎的大多数外国人的形象。
这篇论文的目的在于展现“海滩人”的形象特征以及现实意义。
为了在自传和小说之间找到平衡,作者创造了“海滩人”这一人物形象,以便更好地描绘一个受到战争创伤的可笑的群体的形象。
根据现实主义理论,环境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也是历史发展的场所,它同样体现了时代精神、社会制度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海滩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事件,社会背景、社会地位低下、人类的虚伪和漠不关心等等都极大的促使了这一人物形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武艳娟,暗店街中的当代法国人形象剖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0(01): 72-73.
[2]杨玉林,记忆的重构与主体的弥散[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M].王文融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