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典故整理

合集下载

《滕王阁序》典故梳理

《滕王阁序》典故梳理

《滕王阁序》典故梳理《滕王阁序》典故梳理《滕王阁序》是一篇典范的骈体文,文章引用典故达三十多处,这势必造成文字上的艰涩古奥,在理解上设置了重重障碍。

所以,把文章中的用典摘取出来,进行梳理归类,释文解义,就有非常之必要。

典故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

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

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庄子外物》记载的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

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今兹捧袂,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

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5、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

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

文章借此夸赞王将军。

二、出自历史故事的典故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

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

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

张令其语。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

’荀答口:‘日下荀鸣鹤。

’”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滕王阁序典故

滕王阁序典故

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

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立志做一番大事,由于徐孺子贤德,使陈蕃十分佩服,故陈蕃为他专门置一榻,只有徐孺子来的时候才给他用,平时都挂起。

由此可见徐孺子的贤德!这个典故的用来说明,来这里的人都是名士名臣。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园,后人称为梁园。

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

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

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

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3. 典故:“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朱华冒绿池”。

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

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

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

谢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所以这里将曹植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

运用典故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具有很高的文采。

4. 典故:“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

”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

《滕王阁序》23个典故详解修改稿

《滕王阁序》23个典故详解修改稿

《滕王阁序》23个典故详解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

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

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后人称为梁园。

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

俗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滕王阁序46个典故

滕王阁序46个典故

对照《滕王阁序》原文,可发现46个典故:1,“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之宝剑的光辉。

牛、斗,星宿名。

墟、域,所在之处。

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

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

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3,“宾主尽东南之美”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

”后用“东箭南金”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4,“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5,“孟学士之词宗”,词宗:文坛宗主。

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6,“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紫电清霜:《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

”《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

”《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武库:武器库。

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7,“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

8,“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10,“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滕王阁序的所有典故

滕王阁序的所有典故

滕王阁序的所有典故《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

其中引用了许多典故,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典故:1. “龙光射牛斗之墟”:据《晋书·张华传》记载,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据说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人寻找,果然在丰城牢狱的地下,掘出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剑出土后,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就没有了。

2. “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3.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

《水经注》记载:“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

水次绿竹荫渚,青青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彭泽,指陶渊明。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这两句意思是说,滕王阁的宴集,胜过隐士的独乐。

4.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曹植《公宴诗》有诗句:“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

”钟嵘《诗品》记载:“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曹植)。

”这里是借曹植来比拟与会的文士将对后代文坛产生影响。

5.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

《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

张令其语。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

’荀答口:‘日下荀鸣鹤。

’”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6.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

这些典故在《滕王阁序》中赋予了王勃更深刻的含义和更具文学价值的表达方式,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24个典故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24个典故

1、“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和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籍贯)不同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这里将曹植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句直译就是:“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往西可以望见长安,往东可以望见苏州吴会,课本无注,当指吴郡的都会,即江苏省苏州市一说“会”读kuài ,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苏州),郡、县相连,称为吴会而从对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长安”对“吴会”,单个地名对单个地名)但它同时又是用典,还应有深层含义教参书认为“日下”一典源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此典多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参见《常用典故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这样理解还不够,它只能说明上句,不能说明下句,即不能解释为何“日下”与“云间”相对其实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鸣鹤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时的“脱口秀”是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对联的滥觞士龙、鸣鹤分别是二人的表字,构成了天然的对偶因为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辞源》:“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陆云是松江(今上海)人,因为这一副“对联”,后来上海得到一个雅称“云间”也因为这副对联的有名,以“云间”对“日下”,成为诗家常用的骈语清李渔《笠翁对韵》:“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由于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里两层意思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如果知道有关背景知识,就还知道作者在此借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此意可和下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等句相呼应这样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也能更好地贯通上下文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容易产生心高气傲的心理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如果只是“西望长安,遥看吴会”,怎能传达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呢?用典的好处之一是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较好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5、“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传说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经·神异经》:“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极言其高“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阍指守门人帝阍就是天帝的守门人《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此“帝”亦指天帝帝阍原是屈原辞赋中想象的神灵《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诗人在想象中上下求索,来到天界,他去叩帝阍,然而帝阍却拒绝为他通报,这天上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表明诗人重新获得楚王信任的道路被彻底阻塞前人常用“叫帝阍”“叩帝阍”等来表达忠于朝廷、希望君臣遇合,或能将民情达于圣听之意扬雄《蜀都赋》:“选巫咸兮叫帝阍”张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觌天皇于琼宫”杜甫《塞芦子》:“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袁崇焕《浣衣里》:“精诚叩帝阍,愿化一寸铁”“帝阍”在王勃文中实际上是指称国君或朝廷,就像借“陛下”称天子一样因为前为“怀”而不是“叫”“叩”,后又接“不见”;且与下句“宣室”相对称,都是暗指当朝皇上教参译“怀帝阍而不见”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不如译作“怀念朝廷却不得召见”“奉宣室”的典故,意在叹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同时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作铺垫宣室:西汉未央宫的正殿,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贾谊贬谪长沙四年后,汉帝曾召他回长安,在宣室中问以鬼神之事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两句是说,自己怀念朝廷,可是什么时候才能侍奉国君呢?7、“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的事迹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书·冯唐传》亦载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冯唐已老、老冯唐、叹冯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史记上对冯唐主要记载了一件事,冯唐和汉文帝在有旁人在场时聊天,谈到古代名将,认为廉颇和李牧很有指挥才能文帝大发感慨,说我要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就好了冯先生马上说你就是有了廉颇和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文帝大怒,拂袖而去不过文帝在皇帝中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换了别人做皇帝,冯唐差不多就要杀头了等了一会文帝又回来,说你就是批评我也应该在私下里说,怎么大庭广众不给面子呢?冯唐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我认为陛下对士兵太差了,奖赏太轻,惩罚太重云中郡守魏尚只多报了六个脑袋,陛下就把他免了职,判处一年刑期文帝恍然大悟,马上任命冯唐为特使去云中郡赦免了魏尚这就是苏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由来景帝上任之后,冯唐做了楚相,后来被景帝免了职到武帝上台后,冯已经九十多了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由来8、“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洛阳人,18岁就以文才著称,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庭训”多指父亲的教诲或培育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孔鲤,孔子之子对:指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19、“今兹捧袂,喜托龙门”龙门:据《后汉书·李膺传》载,李膺当时名声很大,被他接待的读书人,感到庆幸,称为登龙门后来往往把登龙门用来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荣耀这里是说,这次能在宴会上拜见阎公,就好象登龙门一般令人高兴龙门:在现在山西省稷山县和陕西省韩城县之间的黄河中,那里水险流急,河里的大鱼聚集龙门的下边上不去,据传说,上去的鱼将化为龙,因此,“登龙门”往往用来比喻士子忽然得到荣耀,“鲤鱼跳龙门”即此意;也用来比喻由于谒见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这里含有对阎公的奉承20、“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意思是说,未遇到推荐自己的人,只能抚弄着凌云之赋而叹惜事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杨意:杨得意的省称抚:抚弄凌云: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一次武帝读到《子虚赋》,连连称赞,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杨得意告诉武帝这篇赋是司马相如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相如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这一句是说如果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推荐自己的人,司马相如就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我惋惜了下面一句是说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奏高山流水之曲又有什么羞愧呢?这两句的重点在后一句,作者实际上是在说这次自己遇到阎公这样的知音,所以愿意在宴会上赋诗作文21、“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里在想高山或流水,钟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难得的知音、知己文中这两句是说,遇到钟子期那样知音的人,奏高山流水的曲子,有何惭愧呢?这是作者以伯牙自比,表示既然遇到阎都督这样的知音,所以敢作此序了2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兰亭:在今浙江省绍兴西南晋朝王羲之曾和群贤宴集于此,赋诗作文,作有《兰亭集序》,文坛上传为佳话梓泽:晋朝石崇的金谷园,又名梓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亦曾有文人聚会于此这两句是说,当年兰亭宴集的盛况已成陈迹,繁华的金谷园也早变为一片废墟23、“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潘江陆海: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作为成语,一般写作“陆海潘江”这里用来形容众宾客的文才这两句是说,敬请在座的诸位嘉宾,就象陆机、潘岳那样,各尽其才,写出精彩的诗篇吧陆机(261-303年),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人太康末年,与弟陆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善骈文,且多拟古之作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世说新语·周处》:“乃入吴寻二陆平原(陆机曾任平原内史)不在,正见清河(陆云曾任清河内史)”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诗名与陆机齐其《悼亡诗》较有名南朝梁钟嵘《诗品》对陆机、潘岳诗作的评价极高,至于偏颇,他把陆机、潘岳列为上品,而列陶渊明为中品,曹操为下品,这就有欠公平了。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整理《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一篇骈文名作,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古诗词,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文学知识。

以下是《滕王阁序》中出现的典故整理:1、冯唐出语汉文帝之廷,李广请罪霸陵之卫。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冯唐在汉文帝的朝廷上直言不讳地指出汉文帝的过失,而李广则因为自己的错误在霸陵之卫请求处罚。

这个典故表达了为人臣子应有的忠诚和勇气。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屈贾谊于长沙指的是贾谊在长沙被诽谤而未能得到皇帝的赏识;窜梁鸿于海曲则是指梁鸿因为政治原因而逃到海边隐居。

这个典故表达了人生中的不幸和挫折,也暗示了时代的不公和政治的险恶。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这个典故出自晋代吴隐之的《酌贪泉赋》,意为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也不会觉得清爽,即使处在干涸的车辙中也不会感到悲伤。

这个典故表达了人的内心坚定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意为北海虽然遥远,但是只要有风就可以到达;东隅虽然已经逝去,但是只要努力还为时不晚。

这个典故表达了只要有决心和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个典故表达了为人臣子应有的忠诚和勇气,同时也暗示了时代的不公和政治的险恶。

孟尝君因为忠诚而闻名于世,但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报答;阮籍因为政治原因而悲愤不已,但在穷途末路时却不能放声痛哭。

这个典故暗示了人生中的不幸和挫折,也表达了对于忠诚和勇气的敬意。

6、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抱负和志向,希望能像终军一样年轻有为、报效国家;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宗悫的敬意和钦佩。

这个典故暗示了作者对于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国家的忠诚。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滕王阁序典故整理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滕王阁序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典故盘点1、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

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

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

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

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

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1.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之宝剑的光辉。

牛、斗,星宿名。

墟、域,所在之处。

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徐孺子的省称。

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

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3.宾主尽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

”后用“东箭南金”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4.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5.孟学士之词宗词宗:文坛宗主。

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6.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

”《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

”《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武库:武器库。

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7.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

8.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10.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1.睢园绿竹: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按顺序整理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按顺序整理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按顺序整理一、“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相关典故:豫章为南昌旧名,这里只是陈述滕王阁所在之地的历史名称,无特殊典故。

二、“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相关典故:- 星分翼轸: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为“分野”。

翼、轸是星宿名,南昌在翼、轸的分野之内。

这一概念源于古代天人感应观念,古人认为天上星宿的分布与地上州国的地域有对应关系。

三、“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相关典故:- 襟三江、带五湖:三江、五湖是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湖。

这里将南昌城拟人化,说它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形象地描绘出南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这种说法是一种文学性的夸张与想象,无特定典故出处。

- 控蛮荆而引瓯越:蛮荆,指古代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瓯越,指今浙江南部及福建一带。

南昌处在控制楚地、连接瓯越的地理位置,同样是描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无特殊典故。

四、“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相关典故:五、“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相关典故:- 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即徐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

陈蕃为豫章太守时,不接待宾客,却专为徐稚设一榻,徐稚来则放下,走后就悬挂起来。

这一典故表示对贤士的敬重。

六、“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相关典故:无特定典故,“雄州雾列”形容洪州的繁荣昌盛,像大雾一样弥漫;“俊采星驰”形容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是一种文学性的描写。

七、“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相关典故:- 台隍枕夷夏之交:台隍,城台和城池,这里指洪州。

夷夏之交,指处在少数民族(夷)与华夏族(夏)交界的地方。

这是描述洪州的地理位置特殊,无特殊典故。

- 宾主尽东南之美:说的是参与这次宴会的宾客与主人都是东南地区的才俊之士。

无特定典故出处,是对与会者的赞美之词。

八、“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相关典故:棨戟是一种有套的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一种仪仗。

这里用“棨戟遥临”形容都督阎公远道而来,有威严的仪仗,无特殊典故。

《滕王阁序》23个典故

《滕王阁序》23个典故

《滕王阁序》23个典故详解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

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

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

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

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

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滕王阁序所有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所有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所有典故整理《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一篇骈文,其中包含了许多典故。

以下是对文中出现的典故的整理:1.龙光射牛斗之墟这个典故出自《晋书·张华传》。

传说张华在斗牛之间看到天空中有紫色的光芒,于是他用弓箭射了一下,射中了龙头,龙尾却落在了豫章的城墙上。

后来,这个地方出现了滕王阁。

2.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徐稚传》。

徐稚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被陈蕃所敬重。

陈蕃特地为他设置了一张榻,徐稚来的时候就把榻放下来让他休息,徐稚走后就把榻收起来。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这个典故出自《西京杂记》。

据说汉朝时期,汉武帝因梦见蛟龙腾飞,于是命令司马相如写《大人赋》,其中描述了蛟龙腾飞的场景。

从此以后,人们就用“腾蛟起凤”来形容文采飞扬。

而“孟学士”则指唐朝文学家孟浩然,他的诗词被认为是唐代文人的典范。

4.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个典故出自《古今注》。

紫电和青霜都是古代名剑的名字,这里用来形容王将军的武库中藏有许多宝剑。

5.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这个典故出自《西京杂记》。

睢园是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园林,园中绿竹丛生,景色优美。

而彭泽则指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家乡,他喜欢饮酒。

这里用睢园绿竹的气势来形容宴会上的气氛,意指酒宴上的气氛非常热闹。

6.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典故出自《昭明文选》。

邺水是古代邺城的一条河,河中的荷花非常美丽。

临川则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家乡,谢灵运曾经写过很多优美的诗歌和文章。

这里用邺水朱华的光辉来形容临川之笔的光辉,意指谢灵运的诗歌和文章非常优美。

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

这里用来形容天地之间的广阔无垠,宇宙之大无法穷尽。

8.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德充符》。

这里用来形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无常,人的命运和福祸都有定数。

滕王阁序中的46个典故

滕王阁序中的46个典故

滕王阁序中的46个典故《滕王阁序》是王勃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前往交趾探望父亲,路过南昌参加阎公宴会时所写。

文章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丝丝如扣。

华丽的辞藻、工稳的对偶、酣畅的笔调、浑融的意境、使其成为骈文名篇。

相传主人阎公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深为叹服,称赞:“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原文】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典故一【牛斗之墟】:据《晋书·张华传》记载,张华见牛、斗二星之间有紫气,便问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说这是由于丰城有宝剑的精气上通于天的缘故。

典故二【徐孺】:徐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

据《后汉书·徐稚传》说,豫章太守陈蕃素不待客,只有徐稚来才招待,并特为他设一榻,以示尊敬。

【原文】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典故三【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诗经·尔雅》:“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东南之美,曩惟延州;显允陆生,于今鲜俦。

”【原文】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典故四【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一种仪仗。

在汉朝,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官吏,可以用两人持棨戟作为先导。

在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吏,门前可以列棨戟。

【原文】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典故五【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典故六【紫电】:古代宝剑名。

据晋·崔豹《古今注》:“三国吴大帝孙权有六柄宝剑,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典故七【青霜】:古代宝剑。

据《西京杂记》:“高祖(汉高祖)斩白蛇剑,······刃上常若青霜。

王勃《滕王阁序》中地24个典故

王勃《滕王阁序》中地24个典故

1、“徐孺下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人,而蕃是人,是通过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本篇下文还有“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意”是“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2、“睢园绿竹,气凌泽之樽”西汉梁孝王武,邦的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为都城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泽指渊明,他曾做过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泽之樽”《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渊明3、“邺水朱华,光照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植、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邺水朱华”用了植的典故,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指南朝山水诗人灵运,他曾任史这里称灵运是称官职,和称王安石为王(籍贯)不同植与灵运分处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灵运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这里将植和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句直译就是:“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往西可以望见长安,往东可以望见吴会,课本无注,当指吴郡的都会,即省市一说“会”读kuài ,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郡、县相连,称为吴会而从对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长安”对“吴会”,单个地名对单个地名)但它同时又是用典,还应有深层含义教参书认为“日下”一典源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此典多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参见《常用典故词典》,辞书),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这样理解还不够,它只能说明上句,不能说明下句,即不能解释为何“日下”与“云间”相对其实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茂先坐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鸣鹤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时的“脱口秀”是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对联的滥觞士龙、鸣鹤分别是二人的表字,构成了天然的对偶因为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荀隐是人,是西晋都城《辞源》:“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陆云是松江(今)人,因为这一副“对联”,后来得到一个雅称“云间”也因为这副对联的有名,以“云间”对“日下”,成为诗家常用的骈语清渔《笠翁对韵》:“名动帝畿,西蜀三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由于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里两层意思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如果知道有关背景知识,就还知道作者在此借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此意可和下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等句相呼应这样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也能更好地贯通上下文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容易产生心高气傲的心理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如果只是“西望长安,遥看吴会”,怎能传达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呢?用典的好处之一是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较好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5、“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传说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经·神异经》:“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极言其高“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阍指守门人帝阍就是天帝的守门人《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此“帝”亦指天帝帝阍原是屈原辞赋中想象的神灵《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诗人在想象中上下求索,来到天界,他去叩帝阍,然而帝阍却拒绝为他通报,这天上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表明诗人重新获得楚王信任的道路被彻底阻塞前人常用“叫帝阍”“叩帝阍”等来表达忠于朝廷、希望君臣遇合,或能将民情达于圣听之意扬雄《蜀都赋》:“选巫咸兮叫帝阍”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觌天皇于琼宫”杜甫《塞芦子》:“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袁崇焕《浣衣里》:“叩帝阍,愿化一寸铁”“帝阍”在王勃文中实际上是指称国君或朝廷,就像借“陛下”称天子一样因为前为“怀”而不是“叫”“叩”,后又接“不见”;且与下句“宣室”相对称,都是暗指当朝皇上教参译“怀帝阍而不见”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不如译作“怀念朝廷却不得召见”“奉宣室”的典故,意在叹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同时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非无圣主”作铺垫宣室:西汉未央宫的正殿,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贾谊贬谪四年后,汉帝曾召他回长安,在宣室中问以鬼神之事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两句是说,自己怀念朝廷,可是什么时候才能侍奉国君呢?7、“唐易老,广难封”唐的事迹见《史记·释之唐列传》,《汉书·唐传》亦载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唐易老、唐已老、老唐、叹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史记上对唐主要记载了一件事,唐和汉文帝在有旁人在场时聊天,谈到古代名将,认为廉颇和牧很有指挥才能文帝大发感慨,说我要有廉颇和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就好了先生马上说你就是有了廉颇和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文帝大怒,拂袖而去不过文帝在皇帝中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换了别人做皇帝,唐差不多就要杀头了等了一会文帝又回来,说你就是批评我也应该在私下里说,怎么大庭广众不给面子呢?唐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我认为陛下对士兵太差了,奖赏太轻,惩罚太重云中郡守尚只多报了六个脑袋,陛下就把他免了职,判处一年刑期文帝恍然大悟,马上任命唐为特使去云中郡赦免了尚这就是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唐”的典故由来景帝上任之后,唐做了楚相,后来被景帝免了职到武帝上台后,已经九十多了这就是“唐易老”的典故由来8、“屈贾谊于,非无圣主”贾谊人,18岁就以文才著称,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庭训”多指父亲的教诲或培育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孔鲤,孔子之子对:指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19、“今兹捧袂,喜托龙门”龙门:据《后汉书·膺传》载,膺当时名声很大,被他接待的读书人,感到庆幸,称为登龙门后来往往把登龙门用来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荣耀这里是说,这次能在宴会上拜见阎公,就好象登龙门一般令人高兴龙门:在现在省稷山县和省城县之间的黄河中,那里水险流急,河里的大鱼聚集龙门的下边上不去,据传说,上去的鱼将化为龙,因此,“登龙门”往往用来比喻士子忽然得到荣耀,“鲤鱼跳龙门”即此意;也用来比喻由于谒见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这里含有对阎公的奉承20、“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意思是说,未遇到推荐自己的人,只能抚弄着凌云之赋而叹惜事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意:得意的省称抚:抚弄凌云: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一次武帝读到《子虚赋》,连连称赞,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告诉武帝这篇赋是司马相如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相如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这一句是说如果没有遇到得意那样推荐自己的人,司马相如就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我惋惜了下面一句是说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奏高山流水之曲又有什么羞愧呢?这两句的重点在后一句,作者实际上是在说这次自己遇到阎公这样的知音,所以愿意在宴会上赋诗作文21、“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里在想高山或流水,钟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难得的知音、知己文中这两句是说,遇到钟子期那样知音的人,奏高山流水的曲子,有何惭愧呢?这是作者以伯牙自比,表示既然遇到阎都督这样的知音,所以敢作此序了2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兰亭:在今省西南晋朝王羲之曾和群贤宴集于此,赋诗作文,作有《兰亭集序》,文坛上传为佳话梓泽:晋朝石崇的金谷园,又名梓泽,在今省市西北亦曾有文人聚会于此这两句是说,当年兰亭宴集的盛况已成迹,繁华的金谷园也早变为一片废墟23、“请洒江,各倾陆海”江陆海: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岳)才如江”作为成语,一般写作“陆海江”这里用来形容众宾客的文才这两句是说,敬请在座的诸位嘉宾,就象陆机、岳那样,各尽其才,写出精彩的诗篇吧陆机(261-303年),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人太康末年,与弟陆云同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史,世称陆平原善骈文,且多拟古之作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世说新语·周处》:“乃入吴寻二陆平原(陆机曾任平原史)不在,正见清河(陆云曾任清河史)”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人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诗名与陆机齐其《悼亡诗》较有名南朝梁钟嵘《诗品》对陆机、岳诗作的评价极高,至于偏颇,他把陆机、岳列为上品,而列渊明为中品,操为下品,这就有欠公平了。

滕王阁序典故集锦

滕王阁序典故集锦

《滕王阁序》典故集锦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后在槠山隐居。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

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

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

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

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

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

“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有“朱华冒绿池”。

朱华,指荷花(芙蓉)。

“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

关于滕王阁序的典故

关于滕王阁序的典故

关于滕王阁序的典故王勃的滕王阁序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而在滕王阁序有着值得人们赏析的典故。

那么,滕王阁序都有着哪些典故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滕王阁序典故!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

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

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庄子?外物》记载的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

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今兹捧袂,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

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5、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

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

文章借此夸赞王将军。

二、出自历史故事的典故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

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

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

《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

张令其语。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

’荀答口:‘日下荀鸣鹤。

’”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4、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史记?贾谊传》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

滕王阁序23个典故

滕王阁序23个典故

滕王阁序23个典故1、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张华见斗、牛二星间常有紫气,请雷焕登楼观看。

雷焕说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剑在豫章郡丰城县(今属江西)。

于是张华任雷焕为丰城令。

雷焕果然在丰城狱的地下挖出了两把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剑挖出之后,紫气就消失了。

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

后来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见蛟龙入怀,于是作出了《春秋繁露》的词;扬雄著《太玄经》,梦见自己在《太玄经》上吐出了凤凰。

4、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其中第二把叫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

5、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

“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

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

“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

6、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世说新语》:晋明帝小时候坐在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就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和太阳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

从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所以这样说。

”元帝感到很惊讶。

第二天,大宴群臣时又问明帝同样的问题,回答说:“太阳近。

”元帝变了脸色,问:“怎么和昨天的回答不一样?”明帝回答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人诗文喜欢用典,骈体文更是用典的极端。其主要好处是:借前人故事或诗文成句,用极少的笔墨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用典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比较丰厚,方法有正用、反用、明用、暗用等,在语法修辞上又有倒装、节缩、对仗、借代等不同的方法,加上古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与今天又有很大差别,所以,要理解这些典故,这对读者的要求就比较高,如果读者的知识面不够,就会觉得文章看不懂。如“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如果不知道陆荀之辩,就会觉得作家只是在写登高望远,其实这句是用典故来形容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句直译就是:“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往西可以望见长安,往东可以望见苏州。吴会,课本无注,当指吴郡的都会,即江苏省苏州市。一说“会”读kuài ,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苏州),郡、县相连,称为吴会。而从对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长安”对“吴会”,单个地名对单个地名)。但它同时又是用典,还应有深层含义。教参书认为“日下”一典源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此典多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参见《常用典故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这样理解还不够,它只能说明上句,不能说明下句,即不能解释为何“日下”与“云间”相对。其实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鸣鹤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时的“脱口秀”是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对联的滥觞。士龙、鸣鹤分别是二人的表字,构成了天然的对偶。因为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辞源》:“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陆云是松江(今上海)人,因为这一副“对联”,后来上海得到一个雅称“云间”。也因为这副对联的有名,以“云间”对“日下”,成为诗家常用的骈语。清李渔《笠翁对韵》:“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有一副谜语联: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箫(谜底:吹火筒),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弦琴(谜底:弹棉花)。由于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里两层意思。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如果知道有关背景知识,就还知道作者在此借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此意可和下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等句相呼应。这样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也能更好地贯通上下文。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容易产生心高气傲的心理。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如果只是“西望长安,遥看吴会”,怎能传达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呢?用典的好处之一是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较好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滕王阁序》典故整理
———————————————————————————————— 作者:
———————————————————————————————— 日期:

《滕王阁序》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不仅数量多(总共有四五十个),而且善于把古代事典中传颂的美谈与眼前的情景和作者的心境巧妙结合起来。通过用典,在这篇序文中,那种怀才不遇的悲凉感和不甘失败的上进心理表现得非常充分,又非常委婉曲折。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一连三联对偶,后两联尤为工整;“被”字,“冒”字见出作者选词用字的匠心。“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和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籍贯)不同。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钟嵘在《诗品》中说:“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其源出于陈思。”谢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这里将曹植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下面按照课文中出现典故的顺序,对文中的主要典故尽可能作出详细解释。
1、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江西丰城人。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徐稚非常清高自持。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