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典故梳理

合集下载

滕王阁序中典故

滕王阁序中典故

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

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

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

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

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

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滕王阁序》典故梳理

《滕王阁序》典故梳理

《滕王阁序》典故梳理《滕王阁序》典故梳理《滕王阁序》是一篇典范的骈体文,文章引用典故达三十多处,这势必造成文字上的艰涩古奥,在理解上设置了重重障碍。

所以,把文章中的用典摘取出来,进行梳理归类,释文解义,就有非常之必要。

典故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

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

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庄子外物》记载的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

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今兹捧袂,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

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5、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

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

文章借此夸赞王将军。

二、出自历史故事的典故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

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

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

张令其语。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

’荀答口:‘日下荀鸣鹤。

’”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滕王阁序》23个典故详解修改稿

《滕王阁序》23个典故详解修改稿

《滕王阁序》23个典故详解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

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

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后人称为梁园。

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

俗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滕王阁序46个典故

滕王阁序46个典故

对照《滕王阁序》原文,可发现46个典故:1,“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之宝剑的光辉。

牛、斗,星宿名。

墟、域,所在之处。

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

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

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3,“宾主尽东南之美”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

”后用“东箭南金”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4,“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5,“孟学士之词宗”,词宗:文坛宗主。

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6,“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紫电清霜:《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

”《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

”《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武库:武器库。

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7,“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

8,“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10,“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滕王阁序的所有典故

滕王阁序的所有典故

滕王阁序的所有典故《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

其中引用了许多典故,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典故:1. “龙光射牛斗之墟”:据《晋书·张华传》记载,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据说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人寻找,果然在丰城牢狱的地下,掘出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剑出土后,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就没有了。

2. “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3.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

《水经注》记载:“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

水次绿竹荫渚,青青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彭泽,指陶渊明。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这两句意思是说,滕王阁的宴集,胜过隐士的独乐。

4.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曹植《公宴诗》有诗句:“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

”钟嵘《诗品》记载:“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曹植)。

”这里是借曹植来比拟与会的文士将对后代文坛产生影响。

5.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

《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

张令其语。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

’荀答口:‘日下荀鸣鹤。

’”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6.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

这些典故在《滕王阁序》中赋予了王勃更深刻的含义和更具文学价值的表达方式,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滕王阁序》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典故整理背景介绍《滕王阁序》是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一篇名篇,形式为序文,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宰相张九龄亲自主持修建滕王阁时的情景,赞扬了唐太宗的英明神武,感叹历史的变幻和人生的短暂。

这篇文章在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后世被多次运用、传颂,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

故事传说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唐初(即公元618年),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封建科学技术大幅发展,文化繁荣昌盛,社会上的科技与文化也飞速发展。

随着丝绸之路的通畅,唐朝内外国家互动频繁,这些因素都为《滕王阁序》的创作、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传说,在唐太宗治下,宰相张九龄在被任命为淮南尹之后,下令兴建一座阁楼,用来纪念湖南常德人——滕王,因为滕王比较出色,所以被封为王。

阁楼就建在江南的长江边上,因此也被称作“滕王阁”。

张九龄为缅怀旧友,便亲自拟定门阁,雕花题字,并下令士庶捐资,用石头和木头修建,所以这个建筑设计得相当精致,取而代之成为当时一座闻名历史的建筑。

在修建滕王阁的过程中,张九龄灵感突发,便开始写下《滕王阁序》。

他将自己前来修建滕王阁的奋斗历程写成了一篇序文,并将其刻在阁楼的门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滕王阁序》逐渐为大家所搜。

历代文人墨客都对这篇文章进行了传颂和赞扬,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宝藏之一。

文章主旨《滕王阁序》的主旨是“圣贤书教,辅相承明”。

文章从自然景物、人物塑造、史事陈述等多个角度,以笔墨娓娓道来,将唐太宗与张九龄的谋划、建设滕王阁的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

文章笔锋犀利,内容深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登高必自卑,而俯视则明晰”。

典故正文在《滕王阁序》中,最经典的一段描述了“登高必自卑,而俯视则明晰”的典故。

据说,唐太宗当时得知张九龄正在山上头等待他,李世民便下马登山,称赞张九龄:“俯仰之间,已为陛下谋献国计”。

但张九龄的回答却非常谦虚:“臣何敢,臣之力薄,赖陛下神武之恩,导致臣任”,并表示他的能力还远不如李世民。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整理《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一篇骈文名作,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古诗词,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文学知识。

以下是《滕王阁序》中出现的典故整理:1、冯唐出语汉文帝之廷,李广请罪霸陵之卫。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冯唐在汉文帝的朝廷上直言不讳地指出汉文帝的过失,而李广则因为自己的错误在霸陵之卫请求处罚。

这个典故表达了为人臣子应有的忠诚和勇气。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屈贾谊于长沙指的是贾谊在长沙被诽谤而未能得到皇帝的赏识;窜梁鸿于海曲则是指梁鸿因为政治原因而逃到海边隐居。

这个典故表达了人生中的不幸和挫折,也暗示了时代的不公和政治的险恶。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这个典故出自晋代吴隐之的《酌贪泉赋》,意为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也不会觉得清爽,即使处在干涸的车辙中也不会感到悲伤。

这个典故表达了人的内心坚定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意为北海虽然遥远,但是只要有风就可以到达;东隅虽然已经逝去,但是只要努力还为时不晚。

这个典故表达了只要有决心和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个典故表达了为人臣子应有的忠诚和勇气,同时也暗示了时代的不公和政治的险恶。

孟尝君因为忠诚而闻名于世,但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报答;阮籍因为政治原因而悲愤不已,但在穷途末路时却不能放声痛哭。

这个典故暗示了人生中的不幸和挫折,也表达了对于忠诚和勇气的敬意。

6、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抱负和志向,希望能像终军一样年轻有为、报效国家;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宗悫的敬意和钦佩。

这个典故暗示了作者对于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国家的忠诚。

《滕王阁序》典故盘点

《滕王阁序》典故盘点

1、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

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

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

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

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

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按顺序整理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按顺序整理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按顺序整理一、“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相关典故:豫章为南昌旧名,这里只是陈述滕王阁所在之地的历史名称,无特殊典故。

二、“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相关典故:- 星分翼轸: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为“分野”。

翼、轸是星宿名,南昌在翼、轸的分野之内。

这一概念源于古代天人感应观念,古人认为天上星宿的分布与地上州国的地域有对应关系。

三、“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相关典故:- 襟三江、带五湖:三江、五湖是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湖。

这里将南昌城拟人化,说它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形象地描绘出南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这种说法是一种文学性的夸张与想象,无特定典故出处。

- 控蛮荆而引瓯越:蛮荆,指古代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瓯越,指今浙江南部及福建一带。

南昌处在控制楚地、连接瓯越的地理位置,同样是描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无特殊典故。

四、“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相关典故:五、“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相关典故:- 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即徐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

陈蕃为豫章太守时,不接待宾客,却专为徐稚设一榻,徐稚来则放下,走后就悬挂起来。

这一典故表示对贤士的敬重。

六、“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相关典故:无特定典故,“雄州雾列”形容洪州的繁荣昌盛,像大雾一样弥漫;“俊采星驰”形容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是一种文学性的描写。

七、“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相关典故:- 台隍枕夷夏之交:台隍,城台和城池,这里指洪州。

夷夏之交,指处在少数民族(夷)与华夏族(夏)交界的地方。

这是描述洪州的地理位置特殊,无特殊典故。

- 宾主尽东南之美:说的是参与这次宴会的宾客与主人都是东南地区的才俊之士。

无特定典故出处,是对与会者的赞美之词。

八、“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相关典故:棨戟是一种有套的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一种仪仗。

这里用“棨戟遥临”形容都督阎公远道而来,有威严的仪仗,无特殊典故。

《滕王阁序》23个典故

《滕王阁序》23个典故

《滕王阁序》23个典故详解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

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

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

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

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

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滕王阁序所有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所有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所有典故整理《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一篇骈文,其中包含了许多典故。

以下是对文中出现的典故的整理:1.龙光射牛斗之墟这个典故出自《晋书·张华传》。

传说张华在斗牛之间看到天空中有紫色的光芒,于是他用弓箭射了一下,射中了龙头,龙尾却落在了豫章的城墙上。

后来,这个地方出现了滕王阁。

2.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徐稚传》。

徐稚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被陈蕃所敬重。

陈蕃特地为他设置了一张榻,徐稚来的时候就把榻放下来让他休息,徐稚走后就把榻收起来。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这个典故出自《西京杂记》。

据说汉朝时期,汉武帝因梦见蛟龙腾飞,于是命令司马相如写《大人赋》,其中描述了蛟龙腾飞的场景。

从此以后,人们就用“腾蛟起凤”来形容文采飞扬。

而“孟学士”则指唐朝文学家孟浩然,他的诗词被认为是唐代文人的典范。

4.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个典故出自《古今注》。

紫电和青霜都是古代名剑的名字,这里用来形容王将军的武库中藏有许多宝剑。

5.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这个典故出自《西京杂记》。

睢园是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园林,园中绿竹丛生,景色优美。

而彭泽则指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家乡,他喜欢饮酒。

这里用睢园绿竹的气势来形容宴会上的气氛,意指酒宴上的气氛非常热闹。

6.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典故出自《昭明文选》。

邺水是古代邺城的一条河,河中的荷花非常美丽。

临川则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家乡,谢灵运曾经写过很多优美的诗歌和文章。

这里用邺水朱华的光辉来形容临川之笔的光辉,意指谢灵运的诗歌和文章非常优美。

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

这里用来形容天地之间的广阔无垠,宇宙之大无法穷尽。

8.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德充符》。

这里用来形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无常,人的命运和福祸都有定数。

滕王阁序中的46个典故

滕王阁序中的46个典故

滕王阁序中的46个典故《滕王阁序》是王勃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前往交趾探望父亲,路过南昌参加阎公宴会时所写。

文章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丝丝如扣。

华丽的辞藻、工稳的对偶、酣畅的笔调、浑融的意境、使其成为骈文名篇。

相传主人阎公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深为叹服,称赞:“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原文】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典故一【牛斗之墟】:据《晋书·张华传》记载,张华见牛、斗二星之间有紫气,便问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说这是由于丰城有宝剑的精气上通于天的缘故。

典故二【徐孺】:徐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

据《后汉书·徐稚传》说,豫章太守陈蕃素不待客,只有徐稚来才招待,并特为他设一榻,以示尊敬。

【原文】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典故三【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诗经·尔雅》:“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东南之美,曩惟延州;显允陆生,于今鲜俦。

”【原文】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典故四【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一种仪仗。

在汉朝,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官吏,可以用两人持棨戟作为先导。

在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吏,门前可以列棨戟。

【原文】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典故五【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典故六【紫电】:古代宝剑名。

据晋·崔豹《古今注》:“三国吴大帝孙权有六柄宝剑,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典故七【青霜】:古代宝剑。

据《西京杂记》:“高祖(汉高祖)斩白蛇剑,······刃上常若青霜。

滕王阁序的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的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的典故整理《滕王阁序》的典故有25个,这25个典故整理如下: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

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

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庄子·外物》记载的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

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今兹捧袂,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

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5.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

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

文章借此夸赞王将军。

6.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

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

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7.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8.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

《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

张令其语。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

’荀答口:‘日下荀鸣鹤。

’”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9.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史记·贾谊传》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

作者借此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10.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史记》记载,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做官了。

滕王阁序典故--完整、全面

滕王阁序典故--完整、全面

1,“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之宝剑的光辉。

牛、斗,星宿名。

墟、域,所在之处。

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

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

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3,“宾主尽东南之美”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

”后用“东箭南金”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4,“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5,“孟学士之词宗”,词宗:文坛宗主。

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6,“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紫电清霜:《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

”《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

”《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武库:武器库。

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7,“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

8,“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10,“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1,睢园绿竹: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

滕王阁序中所有的典故

滕王阁序中所有的典故

滕王阁序中所有的典故1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之宝剑的光辉。

牛、斗,星宿名。

墟、域,所在之处。

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

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

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3 “宾主尽东南之美”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

”后用“东箭南金”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4 “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5 “孟学士之词宗”,词宗:文坛宗主。

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6 “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紫电清霜:《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

”《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

”《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武库:武器库。

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7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

8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9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10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之典故梳理
王勃得《滕王阁序》就是一篇典范得骈体文,文章引用典故达三十多处,经梳理归类如下:
一、出自神话传说得典故、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

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
3、待春而归、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得雁声。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得水
就会变得贪婪。

《庄子•外物》记载得处在涸辙里得鲋鱼求救得故事。

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得思想。

4、今兹捧袂,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

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得身价。

5、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
锋刃常莹若霜雪、文章借此夸赞王将军。

二、出自历史故事得典故。

ﻫ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瞧,雷焕说那就是宝剑得光芒上通于天。

后来果然在南昌得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就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文章借此夸赞
洪州人物俊美、ﻫ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

张令其语。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

’荀答口:‘日下荀鸣鹤。

’”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得心志、
4、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史记•贾谊传》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文帝把她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

作者借此表达怀才不遇得苦闷心情、ﻫ5、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史记》记载,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就是她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做官了、又载,李广就是汉武帝时得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文章借此表达年时易往,功业难就、ﻫ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史记•贾谊传》记载,贾谊曾任太中大夫,对当时国家大事多所建议,一时深受器重,后受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文章借此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得心情。

ﻫ7、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后汉书•梁鸿传》记载,梁鸿,东汉人,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逃到齐鲁一带躲避、文章借此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得感慨。

ﻫ 8、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后汉书•孟尝传》记载,东汉人孟尝,为官清正廉洁,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作者借此来反衬自己不甘沉沦得思想。

9、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独自驾车出行,在无路可走时便痛哭而返、作者借此来反衬自己不甘沉沦得思想、ﻫ 10、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
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她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

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得感慨。

ﻫ 11、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传》记载得班超投笔从戎得故事、《宋书•宗悫传》记载,南朝宋人宗悫,少年时很有抱负,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
门得感慨。

ﻫ12、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就是希望自己得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后半句出自《烈女传•母仪传》记载得孟母三迁得故事、作者借此表达有幸在宴会上结识了各位名士。

1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史记•司马相如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

”又云:“相如即奏《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这两句就是说,未遇推荐之人,只能赋凌云之赋而自惜。

ﻫ14、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列子•汤问》记载得高山流水得故事、这句得意思就是说既遇知音,就在宴会上赋诗作文,不以为惭、ﻫ 15、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得兰亭集会得情况。

《晋书•石崇传》记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这句就是说,名胜之地,终难免于荒芜。

ﻫ三、出自文人词句得典故。

ﻫ 1、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指陶渊明。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这两句意思就是说,滕王阁得宴集,胜过隐士得独乐。

《水经注》记载:“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

水次绿竹荫渚,青青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2、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曹植《公宴诗》有诗句:“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

"钟嵘《诗品》记载:“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曹植)。

”这里就是借曹植来比拟与会得文士将对后代文坛产生影响。

ﻫ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得思想。

4、她日趋庭,叨陪鲤对:《论语•季氏》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她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
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作者借此说明自己将往海南接受父教。

ﻫ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钟嵘《诗品》说:“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这句就是说,请各位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得好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