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

第三章2.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答: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具有以下好处:(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只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2)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只要这层提供的接口保持不变,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屋。

(3) 整个系统被分解为若干个品于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使得复杂系统的实现和维护容易控制。

(4) 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有精确的说明,这样做有利于实现标准化。

3. 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什么?答: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1) 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4. 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屮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 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当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

依此类推,数据传送到传输层;传输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报文);报文传送到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长报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网络层的数据服务申i 元(分组);网络层的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时,加上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信息后构成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顿数据链路层的巾贞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比特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

当比特流到达目的结点时,再从物理层开始逐层上传,每层对各层的控制报头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上交高层,最终将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发送给目的结点的应用进程。

简述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过程。

简述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过程。

简述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过程。

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一种通信协议模型,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过程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协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过程。

数据传输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送、传输和接收。

在OSI参考模型中,这三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层次来负责。

1. 发送阶段在发送阶段,数据从应用层开始向下传输。

应用层将数据打包成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APDU)并传输到表示层。

表示层将APDU转换成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Presentation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PPDU)并传输到会话层。

会话层将PPDU转换成会话层协议数据单元(Session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SPDU)并传输到传输层。

传输层将SPDU转换成传输层协议数据单元(Transport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TPDU)并传输到网络层。

在传输层,数据被分割成多个TPDU,每个TPDU都被分配一个序号。

传输层使用可靠的传输协议(如TCP)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每个TPDU都被封装在传输层协议头中,这个协议头包含序号、确认号、校验和等信息。

2. 传输阶段在传输阶段,数据从网络层开始向下传输。

网络层将TPDU封装成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Network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NPDU)并传输到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将NPDU封装成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单元(Data Link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DPDU)并传输到物理层。

在数据链路层,数据被分割成多个DPDU,每个DPDU都被分配一个帧序号。

数据链路层使用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如HDLC)来控制帧的传输。

每个DPDU都被封装在数据链路层协议头中,这个协议头包含帧起始标志、帧序号、帧类型、校验和等信息。

计算机网络应用 OSI参考模型通信原理

计算机网络应用  OSI参考模型通信原理

计算机网络应用OSI参考模型通信原理在前面两节中,我们学习了OSI参考模型的7层结构及各层所具有的功能等知识。

下面,我们来学习OSI参考模型的通信原理,即数据传输过程。

在OSI参考模型中,当端到端进行通信时,首先由发送端(发送方)的发送进程将数据传送给应用层,应用层在数据的头部加上该层的控制和识别信息,并将其传送到其下一层(表示层)。

该过程一直重复至物理层,并由物理传输媒介将数据传送到目的端(接收方),在接收进程所在计算机中,信息按从物理层依次至应用层的方向传递,在此过程中添加在数据头部各层的控制和识别信息将被逐层去掉,最后数据被传送到接收进程。

其数据传输过程如图1-26所示。

图1-26 OSI参考模型中通信过程在OSI参考模型通信过程中,由高层至低层的过程中,各层数据头部封装该层的数据标识信息,当由低层至高层时,在每层需要解封装数据头部标识信息。

其过程以主机A与主机B的通信为例进行说明。

在主机A的发送进程中,首先数据在应用层,加上应用层协议要求的控制信息AH(AH 表示应用层控制信息),形成应用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接着继续传送,当传送到表示层时,在加上表示层的协议控制信息PH(PH表示表示层控制信息),形成表示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表示层的协议数据单元传到会话层,加上会话层协议要求的控制信息SH(SH表示会话层控制信息),从而形成会话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依次类推,到达数据链路层后,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控制信息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控制头部信息和尾部信息,从而形成数据帧;将帧传送到物理层时,不再加任何控制信息,而是转换成比特流,并通过传输介质将其传送到主机B的物理层。

主机B的物理层将比特流传给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中,将帧中的控制头部信息和尾部信息去掉,形成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然后,传送给网络层,在网络层去掉网络层协议控制信息NH(NH表示网络层控制信息),形成网络层的服务数据单元。

依次类推,直到数据传送到主机B的应用进程,其过程如图1-27所示。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

1.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讨论中,哪个观点是正确的?(D)A)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局域网的互联B) 联入网络的所有计算机都必须使用同样的操作系统C) 网络必须采用一个具有全局资源调度能力的分布式操作系统D) 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自治的计算机系统2. 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A)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是网络通信和资源共享B) 计算机网络是联网的自治计算机的集合C) 联网计算机通信需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D) 联网计算机之间需要有明确的主从关系3. 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定义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A)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B)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的CPU、内存与操作系统C)互联的计算机既可以联网工作,也可以脱网单机工作D)联网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4. 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A)数据通信技术为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奠定了技术基础B)分组交换概念奠定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C)OSI参考模型是构建互联网的核心协议D)web技术与应用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5. 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组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A)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个结点与连接结点的通信线路组成B)结点是指路由器C)通信线路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D)互联网是由路由器互联的网际网6. 所谓互连网是指(D)。

A) 大型主机与远程终端相互连接B) 若干台大型主机相互连接C) 同种类型的网络极其产品相互连接起来D) 同种或者异种网络及其产品相互连接7.以下关于互联网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A) 当前的互联网已经形成了3级的结构,即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B) 用户通过ISP接入互联网C) 最高一级的ISP拥有高速主干网D) 无线接入是一种新的用户接入方式8.关于因特网,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A)从网络设计者的角度考虑,因特网是一种计算机互联网B) 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因特网是一个信息资源网C) 连接到因特网上的客户机和服务器被统称为主机D) 因特网利用集线器实现网络与网络的互联9.计算机网络包括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网络课后简答题

网络课后简答题

简答题分值应该不会超过30到40分,重点还是在课本老师说的知识点上,最后一个题是课本课后唯一计算题的答案没有解题过程。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什么是拓扑结构及分类?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以反映出网络中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计算机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广播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型、树状、环状、无线通信与环状通信)和点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星状、环状、树状、网状)。

星状拓扑: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便于管理。

环状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但是环中每个结点与连接结点之间的通信线路都会成为网络可靠的瓶颈。

梳妆拓扑:结点按照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结点之间进行,相邻及同层结点之间一般不进行数据交换或数据交换量小。

网状拓扑:结点间连接是任意的,没有规律。

优点是系统可靠性强。

4.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并举例说明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与“时序”的含义与关系。

答: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为了开展某项活动,经过协商后达成的一致意见。

.网络协议是指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计网选择题

计网选择题

计网选择题1.以下关于网络协议与协议要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协议表示网络功能是什么(正确答案)B.语义表示是要做什么C.语法表示要怎么做D.时序表示工作的顺序2.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B.所有的计算机网络都必须遵循 OSI 体系结构(正确答案)C.网络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网络协议的技术是具体的D.网络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应该实现的功能进行精确定义3.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优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各层之间相互独立B.易于实现和标准化C.允许隔层通信是 OSI 参考模型灵活性的标志(正确答案)D.实现技术的变化都不会对整个系统工作产生影响4.以下关于 OSI 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术语"OSI 参考模型"中的开放是指可以用于任何一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正确答案)B.OSI 参考模型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C.OSI 的服务定义详细地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不涉及接口的具体实现方法D.OSI 参考模型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的框架5.以下关于 OSI 参考模型 7 个层次划分原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网中各主机可以有不同的层次(正确答案)B.不同主机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C.同一主机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D.不同主机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同等层之间的通信6.以下关于物理层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OSI 参考模型的最底层B.为通信的主机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C.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D.数据传输单元是字节(正确答案)7.以下是关于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相邻高层是网络层B.可以在释放物理连接后建立数据链路(正确答案)C.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的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物理链路D,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8.以下是关于网络层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相邻高层是传输层B.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当的传输链路C,实现流量控制`拥塞控制与网络安全的功能(正确答案)D.网络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分组9.以下是关于传输层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相邻的低层是网络层B.相邻的高层是表示层(正确答案)C.为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计算机进程提供可靠的端端连接与数据传输服务D.向高层屏蔽低层数据通信的细节10.以下关于 OSI 环境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OSI 环境虚线所示对的主机中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 7 层以及通信子网B.连接主机的物理传输介质包括在 OSI 环境中(正确答案)C.主机不连入计算机网络中可以不需要有实现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功能的硬件与软件D.主机的进程分别处于本地操作系统控制,不属于 OSI 环境11.以下关于 OSI 环境中数据传输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源主机应用进程产生的数据从应用层向下纵向逐层传送B.表示层只进行数据的格式交换,不增加协议头(正确答案)C.目的主机逐层按照各层的协议读取报头,执行协议规定的动作D.整个过程不需要用户介入12.以下关于传输层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实现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B.TCP 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面向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C.UDP 的一种不可靠,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D.协议数据单元是分组(正确答案)13.以下关于传输层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第三版答案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第三版答案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第三版答案【篇一: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吴功宜)】p class=txt>aa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面向终端计算机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分组交换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internet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答: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答:随着微型计算机和局域网的广泛使用,使用大型机与中型机的主机-终端系统的用户减少,现代网络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过局域网连入城域网,而城域网、广域网之间的互联都是通过路由器实现。

4.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线路交换。

线路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通信过程分为三步:线路连接,数据传输和线路释放。

优点是通信实时性强,但存在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也没有差错控制能力。

还有一类就是存储转发交换。

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进入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中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受、差错校验、存储、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5.网络多媒体传输有哪几个主要的基本特性?请说明传输连续的音频、视频流所需要的通信带宽。

简述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过程。

简述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过程。

简述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过程。

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框架,它将网络通信分解成了七个层次,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协议。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经过每一层的处理和传输。

下面将从每一层的角度来简述数据传输的过程。

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负责将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物理介质发送到接收方。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将数据转换为比特流,并通过物理介质发送出去。

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将电信号转换为比特流。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数据帧,并添加控制信息和校验信息。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将比特流组装成数据帧,并添加控制信息和校验信息,然后发送到接收方。

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帧后,检验校验信息的正确性,并将数据帧转换为比特流。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帧转换为数据包,并添加源地址和目标地址。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将数据帧转换为数据包,并添加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然后通过路由器发送到接收方。

路由器会根据目标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网络。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提供可靠的端到端传输服务,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将数据拆分为多个数据段,并添加序号和确认信息,然后通过传输层协议(如TCP)发送到接收方。

接收方接收到数据段后,按序号重新组装数据,并发送确认信息到发送方。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数据传输会话。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通过会话层协议建立会话,并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完成后,会话层协议会终止会话。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负责将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并提供数据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等功能。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将数据进行编码和格式转换,并加密后发送到接收方。

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进行解码和格式转换,并解密数据。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负责提供应用程序的网络服务,并处理应用程序数据。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应用程序通过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等)发送和接收数据。

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_吴功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_吴功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课后答案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吴功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

1.A2.D3.C4.B5.G6.H7.E8.F9. I 10.J二、选择题。

1.B2.C3.C4.A5.A6.B7.B8.D9.A三、判断对错。

1.N2.Y3.N4.N5.Y6.Y7.Y8.N9.N四、问答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答: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答:随着微型计算机和局域网的广泛使用,使用大型机与中型机的主机-终端系统的用户减少,现代网络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过局域网连入城域网,而城域网、广域网之间的互联都是通过路由器实现。

4.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线路交换。

线路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通信过程分为三步:线路连接,数据传输和线路释放。

优点是通信实时性强,但存在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也没有差错控制能力。

还有一类就是存储转发交换。

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进入通信子网。

osi数据传输基本过程

osi数据传输基本过程

osi数据传输基本过程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操作,而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框架,用于描述和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

本文将介绍OSI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包括数据的封装、传输、路由和解封装。

一、数据的封装在OSI模型中,数据传输从应用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封装。

首先,在应用层,数据被封装为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APDU),其中包含了待发送的数据和相关的控制信息。

接下来,APDU被封装为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Presentation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PPDU),表示层主要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和加密解密等操作。

然后,PPDU被封装为会话层协议数据单元(Session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SPDU),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下一步,SPDU被封装为传输层协议数据单元(Transport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TPDU),传输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数据分段和流量控制等。

最后,TPDU被封装为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Network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NPDU),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其中包括了目的节点的网络地址等信息。

二、数据的传输在数据封装完成后,数据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了。

传输过程中,数据会通过一系列中间节点(例如路由器)进行转发,最终到达目的节点。

在传输过程中,数据被划分为多个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

传输的过程中,每个数据包都会被赋予一个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便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正确地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数据包还可能经过多条路径进行传输,这是由路由算法决定的。

三、数据的路由路由是指确定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的过程。

在OSI模型中,路由主要由网络层来实现。

OSI体系结构

OSI体系结构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各层功能:表示层
表示层的功能用于统一通信双方描述 传输信息所使用的语义和语法。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各层功能:应用层
应用层的功能是定义某个应用的消 息格式和实现过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数据传输过程
OSI体系结构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学习内容
1. OSI体系结构网络环境 2. OSI体系结构各层功能 3. OSI体系结构数据传输过程 4. OSI体系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OSI网络环境
什么是OSI? 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最早定义的网络体系结构, 它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各层功能:传输层
QQ进程
微信进程
浏览器进程
微信进程标识符
QQ进程标识符
浏览器进程标识符
传输层功能实现进程间通信 数据携带进程标识符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各层功能:会话层
会话层功能用于管理两个进程间会话 的过程
应用层 表示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各层功能:数据链路层
链路层需要实现以下功能:一是差错 控制功能,二是将需要传输的数据封 装成分组。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各层功能:网络层
A
A1 C3
Hale Waihona Puke A1 C2CA3 C1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一.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会话层。

依此类推,数据传输到传输层3)传输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报文,然后传输到网络层4)网络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分组,然后传输到数据链路层5)数据链路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构成了帧,然后传输到物理层6)物理层接收后,以透明比特流的形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二.多路复用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三种类型: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在一条通信线路设计多路通信信道,每条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个载波频率是不重叠的,相邻信道之间用“警戒频带”隔离。

波分多路复用: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同时传输很多个频率很接近但波长不同的光载波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通过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来实现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数据信号的传输,可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二种。

三.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5类每个IP地址又可分为两部分。

即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网络号表示其所属的网络段编号,主机号则表示该网段中该主机的地址编号。

按照网络规模的大小,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类是三种主要的类型地址,D类专供多目传送用的多目地址,E类用于扩展备用地址。

A类IP地址: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地址范围从1.0.0.0到126.0.0.0。

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号不能为127,这是因为该网络号被保留用作回路及诊断功能。

B类IP地址: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

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简化后无nat)

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简化后无nat)

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我们电脑上的数据是怎么样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到另外的一台电脑上的呢?把自己的理解写一下,可能有很多细节还没有能的很清楚!希望在以后可以使之更加的完善!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我们知道现在的互联网中使用的TCP/IP协议是基于,OSI(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的,(虽然不是完全符合)从上到下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其中数据链路层又可是分为两个子层分别为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 Link Control,LLC )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 )也就是平常说的MAC 层。

LLC对两个节点中的链路进行初始化,防止连接中断,保持可靠的通信。

MAC层用来检验包含在每个桢中的地址信息。

在下面会分析到。

还要明白一点路由器是在网路层的,而网卡在数据链路层。

我们知道,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协议)被当作底层协议,用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在以太网中,所有对IP的访问最终都转化为对网卡MAC地址的访问。

如果主机A的ARP列表中,到主机B的IP地址与MAC地址对应不正确,由A 发往B数据包就会发向错误的MAC地址,当然无法顺利到达B,结果是A与B根本不能进行通信。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在同一个网段的情况。

假设有两台电脑分别命名为A和B,A需要相B 发送数据的话,A主机首先把目标设备B的IP地址与自己的子网掩码进行“与”操作,以判断目标设备与自己是否位于同一网段内。

如果目标设备在同一网段内,并且A没有获得与目标设备B的IP地址相对应的MAC地址信息,则源设备(A)以第二层广播的形式(目标MAC地址为全1)发送ARP请求报文,在ARP请求报文中包含了源设备(A)与目标设备(B)的IP地址。

同一网段中的所有其他设备都可以收到并分析这个ARP请求报文,如果某设备发现报文中的目标IP地址与自己的IP地址相同,则它向源设备发回ARP响应报文,通过该报文使源设备获得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信息。

osi协议的工作过程

osi协议的工作过程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osi协议的工作过程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osi协议的工作过程篇一:osi各层协议及功能osi协议。

各个层的用处osi七层模型:一、osi七层模型名称:物理层(physical )数据链路层(datalink )网络层(network )传输层(transport )会话层(session )7表示层(presentation )应用层(application )二、osi七层模型快速记忆法:allpeopleseemtoneeddateprocessing三、osi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1、物理层:通过媒介传输比特,确定机械及电气规范(比特bit )2、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装成帧和点到点的传递(帧Frame)3、网络层:负责数据包从源到宿的传递和网际互连(包packet )4、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报文传递和错误恢复(段segment)5、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协议数据单元spdu)6、表示层:对数据进行翻译、加密和压缩(表示协议数据单元ppdu)7、应用层:允许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四、osi七层模型各层设备:1、物理层:各种传输媒体(光线、网线),各类dte和dce之间通讯的物理设备(如:计算机、hub),各类插糟、插座。

2、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

网卡(有争议)、网桥和二层交换机3、网络层:路由器、网关和三层交换机4、传输层:四层交换机5、会话层:五层交换机6、表示层:六层交换机7、应用层:计算机、负载均衡和七层交换机五、osi七层模型各层标准:1、物理层:iso2110 (数据通信----25 芯dte/dce 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iso4092 (数据通信----37芯dte/dec---- 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ccittV.24 (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电路定义表)2、数据链路层:1、iso1745--1975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型控制规程)、iso3309--1984 (hdlc帧结构)、iso7776 (dte数据链路层规程)3、网络层:iso.dis8208 (dte用的x.25分组级协议)、iso.dis8348 (co网络服务定义(面向连接))、iso.dis8349 (cl网络服务定义(面向无连接))、iso.dis8473 (cl网络协议)、iso.dis8348 (网络层寻址)4、传输层:iso8072 (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定义)、iso8072 (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规范)5、会话层:dis8236 (会话服务定义)、dis8237 (会话协议规范)6、表示层:dp8822、dp8823、dis6937/27、应用层:dp8649 (公共应用服务元素)、dp8650 (公共应用服务元素用协议六、osi七层模型各层协议:1、物理层:Rj45、clock、ieee802.32、数据链路层:ppp、FR、hdlc、Vlan、mac3、网络层:ip、ipx、ospF、Rip、igRp、icmp、aRp、RaRp4、传输层: tcp、udp、spx5、会话层:nFs、sql、netbios、Rpc6、表示层:jpeg、mpeg asii7、应用层: telnet 、http、Ftp、www nFs、smtp。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封装过程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封装过程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封装过程
如图所示,在OSI参考模型中,当一台主机需要传送用户的数据(DATA)时,数据首先通过应用层的接口进入应用层。

在应用层,用户的数据被加上应用层的报头(Application Header,AH),形成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然后被递交到下一层-表示层。

表示层并不"关心"上层-应用层的数据格式而是把整个应用层递交的数据包看成是一个整体进行封装,即加上表示层的报头(Presentation Header,PH)。

然后,递交到下层-会话层。

同样,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也都要分别给上层递交下来的数据加上自己的报头。

它们是:会话层报头(Session Header,SH)、传输层报头(Transport Header,TH)、网络层报头(Network Header,NH)和数据链路层报头(Data link Header,DH)。

其中,数据链路层还要给网络层递交的数据加上数据链路层报尾(Data link Termination,DT)形成最终的一帧数据。

当一帧数据通过物理层传送到目标主机的物理层时,该主机的物理层把它递交到上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去掉数据帧的帧头部DH和尾部DT(同时还进行数据校验)。

如果数据没有出错,则递交到上层-网络层。

同样,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也要做类似的工作。

最终,原始数据被递交到目标主机的具体应用程序中。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答案(题库)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答案(题库)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面向终端:计算机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分组交换: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 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Internet: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随着微型计算机和局域网的广泛使用,使用大型机与中型机的主机-终端系统的用户减少,现代网络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过局域网连入城域网,而城域网、广域网之间的互联都是通过路由器实现。

4.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线路交换。

线路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通信过程分为三步:线路连接,数据传输和线路释放。

优点是通信实时性强,但存在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也没有差错控制能力。

还有一类就是存储转发交换。

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进入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中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受、差错校验、存储、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5.网络多媒体传输有哪几个主要的基本特性?请说明传输连续的音频、视频流所需要的通信带宽。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在计算机网络中,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和理解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过程。

该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被称为七层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负责不同的功能,共同协作完成数据传输的全过程。

1.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底层的一层,其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转换成电信号、光信号或无线信号,通过物理连接传输到目标设备。

在物理层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传输介质、接口规范、传输速率等。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分组,并添加位置区域信息,以便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能够准确识别目标设备。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帧(Frame),并进行差错检测和纠错,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 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路由和转发。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数据包(Packet),并添加目标设备的位置区域信息,以便在网络中找到最佳的传输路径。

网络层使用路由器等设备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

4. 传输层传输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核心层之一,主要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段(Segment),并通过传输控制协议(TCP)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恢复。

5.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不同设备之间的会话连接。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会话数据单元(SDU),确保数据在通信过程中的正确交互和同步。

6. 表示层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处理。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表示数据单元(PDU),并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和加密解密的操作,以保证数据能够正确解析和理解。

7. 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高层的一层,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的接口和数据交换功能。

OSI数据传输过程

OSI数据传输过程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
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
物理层:网卡,网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
网关工作在第四层传输层及其以上
首先,我们从计算机里面的数据出发吧,比如QQ写入的信息是最原始的,也就是应用层的工作。

然后表示层,是传输的编码,是用什么编码传输数据,有可能还包括加密的过程。

而会话层主要进行端对端的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断开,这三部分是端对端的连接。

下一层是传输层,主要包括端口和进程,表示用什么进程连接通信,比如说对方用QQ进行信息传递,这边有QQ,MSN,,那么为什么就只有QQ能够接受到信息呢?这个功能识别就是靠传输层的作用了。

下面三层是点到点的连接:
网络层,写上IP 指明数据传输的路,,是快速的寻址,是能快速找到去往的路。

数据链路层是在网络层封装的基础上封装MAC地址是精确的寻址,当找到网关,在这个基础上定位哪台主机.然后最后物理层是原始的比特流传输,传输二进制0和1。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四.OSI环境中数据传输过程
传输过程如图所示
1.当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

2.表示曾接受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后,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

3.会话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后,组成会话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传输层。

4.传输层接受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后,组成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网络层,此时的数据单元被称为报文。

5.传输层的报文传送到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的数据单元长度有限制,报文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就构成了网络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此时的数据单元被称为分组。

6.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后,加上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信息,就构成了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此时的数据单元被称为帧。

7.帧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比特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

但比特流到达主机B是,再从物理层一次上传,每层对各自的控制报头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上传到高层,最终将进程A 的数据送给主机B的进程B。

8.数据传输结束。

数据在网络7层中的传输过程

数据在网络7层中的传输过程

数据在⽹络7层中的传输过程1. OSI⽹络分层參考模型 ⽹络协议设计者不应当设计⼀个单⼀、巨⼤的协议来为全部形式的通信规定完整的细节。

⽽应把通信问题划分成多个⼩问题。

然后为每⼀个⼩问题设计⼀个单独的协议。

这样做使得每⼀个协议的设计、分析、时限和測试⽐較easy。

协议划分的⼀个主要原则是确保⽬标系统有效且效率⾼。

为了提⾼效率。

每⼀个协议仅仅应该注意没有被其他协议处理过的那部分通信问题;为了主协议的实现更加有效,协议之间应该可以共享特定的数据结构;同⼀时候这些协议的组合应该能处理全部可能的硬件错误以及其他异常情况。

为了保证这些协议⼯作的协同性,应当将协议设计和开发成完整的、协作的协议系列(即协议族),⽽不是孤⽴地开发每⼀个协议。

在⽹络历史的早期。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共同出版了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參考模型。

⼀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络过程包含从应⽤请求(在协议栈的顶部)到⽹络介质(底部) ,OSI參考模型把功能分成七个分⽴的层次。

图2.1表⽰了OSI分层模型。

OSI七层參考模型 OSI模型的七层分别进⾏下⾯的操作: 第⼀层:物理层 负责最后将信息编码成电流脉冲或其他信号⽤于⽹上传输。

它由计算机和⽹络介质之间的实际界⾯组成,可定义电⽓信号、符号、线的状态和时钟要求、数据编码和传输数据⽤的连接器。

如最经常使⽤的RS-232规范、10BASE-T的曼彻斯特编码以及RJ-45就属于第⼀层。

全部⽐物理层⾼的层都通过事先定义好的接⼝⽽与它通话。

如以太⽹的附属单元接⼝(AUI),⼀个DB-15连接器可被⽤来连接层⼀和层⼆。

第⼆层:数据链路层 通过物理⽹络链路提供可靠的传输数据。

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不同的⽹络和协议特征,当中包含物理编址、⽹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

物理编址(相相应的是⽹络编址)定义了设备在数据链路层的编址⽅式;⽹络拓扑结构定义了设备的物理连接⽅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