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基本问题研究.docx

合集下载

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

教学内容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马克思①注:思维:即意识。

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或认识),比如:观点、理论、方存在:即物质。

指不依赖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如:汽车、房子、书桌黑板等。

②注意:(1)“思维” 和“存在”相搭配,“意识” 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人类诞生数百万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

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不仅逐渐认识着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质与规律,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在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就每个人来说,他总是在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首先要解决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承认物质第一性就是要强调自然和人的存在的客观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性(不可回避),进而才会探讨课后作业:1、 熟记本节课知识点2、 预习下节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板书设计练习题:答案及解析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B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冋题 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 C 、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 、 是否承认人能认识和改造世界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故选C 。

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在 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 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 学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 或少的借鉴意义
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一朵无实花。”——列宁
拓展:
二元论,看似不偏 不倚,实质是唯心 主义。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
世界是什 么(本原)
根本对立
唯心主义
③不彻底性: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在自 然观上是唯物的, 但是在历史观上是 唯心的,认为是神 或者英雄创造了世 界,否认了人民群 众的主体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 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进步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 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 物质结构。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与分享: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 很多,其中有没有 一个贯穿哲学发展 始终并且把不同的 哲学区分开来的基 本问题呢?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生活
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
学生 教师 企业 医生
自身学习情况 教学实际情况
经营状况 病人病情
(从属)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能认识存在 思维不能认识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第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同一性)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和划分唯一标准: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哲学的基本问题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本体论问题)
唯心主义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
(认识论问题)
不可知论
知识拓展: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内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
区 容 的问题
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地 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最重 哲学的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位 要的方面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 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
意 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 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世界,这

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 已被人类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不可知论认
义 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 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这种观点忽略
探究与分享: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什么?
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探究与分享:(分二组讨论下面二个方面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分二组讨论下面二个方面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现有物质 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 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哲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从根本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知识补充] 5.正确认识唯心主义 ①产生:如果把认识的某一片段片面地、夸大地发展,就会导 致唯心主义。 ②评价: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 主义哲学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就其 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 少的借鉴意义。

文化哲学问题研究的问题之思

文化哲学问题研究的问题之思
题 、 是 困难 的 问 题 、 是 似 乎 人 人 明 白 的 问 题 , 越 越 就 越 是难 以 言说清 楚 。
近年 来 文化 学 与文 化 哲 学 研 究 中所 表 达 出来 的几
个 具 有 典 型 性 的 观 点 谈 点 自己 的 思 考 与 看 法 。
由于对 文化 范 畴界 定 的 困难 性 , 因此 , 者 们 学 文 化学 也好 , 化 哲 学 也 好 , 管 二 者 在 研 究 文 尽 的维度 上不 尽相 同 , 二 者都 必须 首 先直 面 与 回答 但

在 讨论 什 么是文 化 的 问题 时 , 常将其 着力 点 首先 通 放 在文 化 的分类 上 , 试 图 以文 化 的分 类 为 基 础 , 并 去 寻求 达致 对 文 化 本 质 的直 观 性 把 握 。在 有 关 文 化 分类 的 研 究 中 , 代 表 性 的 分 类 方 法 主 要 有 三 有 种 : 一 , 文 化 划 分 为 物 质 文 化 与非 物质 文 化 。 其 将 目前 , 联合 国在 对人 类 的文 化遗产 进 行分类 时所 采 用 的 即是 这种 方 法 。古 希 腊 神庙 、 中国 的长 城 、 北
中并 不 存 在 特 别 严 重 的 困 难 。说 它 复 杂 难 解 , 因 是
为 每 当人们 试 图在 学 理 上 给 予 文 化 概 念 一 个 规 范
性 的 定 义 时 , 难 便 顿 然 而 生 , 要 说 对 文 化 缺 乏 困 不
下 来 的一 切物 质产 品所 凝 聚 与 固化 的 文化 被 称 之
生成过程 中是 否是 非决 定的 与 纯粹偶 然 的 、 文化 哲 学能否 成 立 、 文化 哲 学 的学科 性质 与价 值 定位 等发 表 了一 些 不 同看 法 , 以就 教 于 学术界 同仁 。 关键 词 文化 哲 学 ;文化本 质 ;决定 论 ;唯 物 史观

哲学的基本问题-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
议学任务
有人说:
因为存在这一星球,才有了“火星”这一名称? 存在决定思维
也有人说: 因为我们给这一星球命名为“火星”,所以她才能存在,不给它
这一名称,宇宙也没有“火星”这一星球的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思考:你认同上面哪种观点?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7
1.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6
主观唯心主义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 将有盗。’其邻人之 父亦云。暮而果大亡 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邻人之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7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物是观念的集合” “存在就是被感知”
我们只有感觉到一个东西,才能 知道它是存在的。假如我们都不去看 月亮,那么谁能够断定月亮还在那里 存在呢?一个东西是存在还是不存在, 是这样存在还是那样存在,都得以我 们的感觉为准。哪里有独立存在的东 西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1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派别
分歧
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是围绕物质 和意识谁是 本原的问题 展开的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 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 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2
2.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物质结构混同物质概念,把原子的 属性等同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 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 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自然科学 的原子或 者元素
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

关于文化哲学的几个问题

关于文化哲学的几个问题

关于文化哲学的几个问题文化哲学是哲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文化的本质、形式和作用,以及文化和哲学之间的关系。

在文化哲学的研究中,涉及到许多问题,以下便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阐述。

一、文化的本质问题文化的本质是文化哲学的基础问题,涉及到文化的本源、本体和本质属性。

文化哲学认为,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中个人的行为和思想都被文化所影响。

文化是通过语言、表情、文化遗产等传递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同时,文化也具有固有特性,如历史性、多样性、复杂性和开放性等。

二、文化和哲学的关系问题文化和哲学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紧密相连,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文化是哲学的起源,文化的基础和哲学的基础是同一的。

而哲学又是文化的反映和升华,哲学对文化进行探究和思考,使之更为深刻和完善。

文化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体两面”的概念来概括。

三、文化交流与融合问题面对全球化的趋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问题日益突显。

文化交流与融合不仅是促进文化交融、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的体现。

文化交流和融合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注重平等和包容,推崇对话和交流等原则。

四、文化现代化问题文化现代化问题是当代文化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涉及到文化现代化的意义、路径和方法等问题。

文化现代化是推进人类文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遵循科学的态度,抱持开放思想,注重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协调,并努力实现文化的自主性和全球化。

总之,文化哲学在当代人文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涉及到文化的方方面面。

文化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注重保护和发扬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要秉持开放、包容和创新的态度,使之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学习目标】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哲学的基本派别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3.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两大派别
我在故我思。 -----马克思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3.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方式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哲学
贯穿中国古代哲学的大讨论
先秦~两汉:天与人、名与实 魏晋~隋唐:形神之辩、有无之辩 宋元明清:理气之辩、心物之辩
西方哲学
古希腊哲学:自然哲学—宇宙本原 中世纪哲学: 哲学依附神学 近代哲学: 理性主义、人文主义、 经验论、唯理论 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等
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2.宋代著名哲学家张载认为,宇宙是由气构成的,是和谐共生的整体,
其中的一切都与自己有直接的关系,他人与万物都是自己的同胞手足。
基于对世界的这种理解,他主张人应该尊敬高年长者,抚育孤幼弱小,
对宇宙大家庭及其成员尽自己的义务。张载的观点( )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
②科学性:
3
①基本观点: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看做世界的本原。
②典型观点:原子说、分子说等
③进步性: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④局限性: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 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

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 ✓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当成本原。 ✓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万物的本源不是具有固定性质的东西,而是“阿派朗” (无限定,即无固定限界、形式和性质的物质)
——阿那克西曼德
这两种观点有何区别与联系?
唯物主义发展的其他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世界本原:世界是物质的,把物质归结为几种具体物质形态。 (2)合理性:坚持唯物主义,方向上是正确的。 (3)局限性:主观猜测,缺乏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本原: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2)积极意义:用自然科学成就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3)局限性: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刻板的机械运动、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1.老王向一个心仪女孩子表白,她没有表态,老王觉得她是不是拒绝了?你认
一 为这件事上她事实上是否答应了老王重要还是老王觉得她拒绝了他更重要? 2.老王看到他女朋友和一位异性聊的非常开心,他吃醋了,觉得女朋友没有那
思 么爱他了,你认为是他们之间实际的隔阂重要还是老王觉得他们出现了隔阂更 考 重要?


思 维 与 存 在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维
(意识)
存在 (物质)
当你咿呀学语,面对任何一个人或物, 即使是你的母亲,你的第一念头一定是: 这是什么?
人类的童年,他们总会思考他们自己和 周边的一切。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 去?你是谁?这是什么东西?对这些问 题的追问,最后形成一个终极问题—— 这个世界是什么,是谁创造的?

关于近二十年来文化哲学基本理论研究论文

关于近二十年来文化哲学基本理论研究论文

关于近二十年来文化哲学基本理论研究论文一、文化哲学合法性文化哲学讨论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文化哲学合法性问题,也就是文化哲学作为_种哲学形态何以可能。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规范了文化哲学讨论的理论维度和建构文化哲学形态的途径。

洪晓楠从文化学视域中的文化哲学、哲学史视域中的文化哲学、哲学人类学视域中的文化哲学、现象学视域中的文化哲学四个方面预示文化哲学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对各种文化理论按哲学的整体性原则和无限性原则进行整合,并对其立论的基础进行检查和批判性讨论,这两方面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构成了哲学对文化理论进行批判性讨论,从而形成哲学式的文化理论,即“文化哲学”。

00文化哲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内在演进过程、生活根基和思维样式转换前提。

黄力之认为文化哲学的充分可能性在于它是哲学自身的进展结果,同时还是对人类新的精神要求的满意。

对当代世界问题的理解必需从整体的生活方式去理解,这个“生活方式”就是“文化”,表如今哲学理念上就是文化哲学。

02而与此相像,陆杰荣认为以往的传统哲学在解释世界和构建世界时都是从肯定主义的立场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在理解对象的性质上缺“中介性”的方式和看法,文化哲学就是要消解二元的板结的思维方式,将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还原于生活本身。

何萍从文化哲学的普遍性品行及其建构来解释文化哲学的合法性,文化哲学的普遍性表如今文化哲学本身的历史和规律之中,从历史讲起即从哲学史变革的角度讲文化哲学的普遍性品行,从规律讲起是突出文化哲学的形而上学问题,哲学的普遍性是通过形而上学的建构而确立起来的。

04刘振怡通过对卡西尔文化哲学建构的讨论说明文化哲学实现了哲学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回来,是哲学摆脱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逆境、实现自我挽救与超越的有效途径,试图从哲学理性自觉层面上去印证文化哲学转向的必定性和合理性。

在这方面丁立群和王鹏程两位学者从文化哲学的本体论角度考察了文化哲学的合法性。

丁立群认为哲学以其构建的终极关心作为‘‘经纬线”将文化各门类编织为_个统一整体,同时文化的各门类都蕴含着_种终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哲学基本问题研究
智慧文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全球性问题的深层内核就是文化的差异性,在意识形态的对立日趋模糊化之后,文化方面的问题就凸显出来。

文化哲学在现代多种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的洗礼下以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成为一种全新的哲学形态。

文化问题的突出以及文化哲学研究的兴起及深入是与人类社会的转型密切相关的,在科学技术不断创造历史神话的新时代,人享受着物质丰裕所带来的巨大便利,但是同时人越来越被巨变的现实所迷惑,人的异化、孤独、焦虑等状态盛行,人日益被其造物所统治,人类社会弥漫着深刻的文化危机。

正是基于此,文化哲学的研究走向深入。

一、何为文化
历史是属于人类的,人在历史中生成,人的全部发展史无疑是人类文化的发展史。

对于人类文明载体的文化,哲学家们一直进行着丰富的研究,由于文化的特殊性以及多面性,对文化的基本定义也有着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内容,其中克鲁伯考察了人类历史上思想家对文化的不同定义,经过系统的分析整合,整理出文化的百余种定义,对文化的概念以及各方面内容有了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他们把关于文化的定义划分成不同的组别[1]81-142:“描述的”(de-scritptive)文化定义20种;“历史的”(historical)文化定义22种;“规范的”(normative)文化定义25种;“心理学的”(psychological)文化定义38种;“结构的”(structural)文化定义9种;“遗传学的”文化定义40种;“不完整的”(incomplete)文化定义7种,可见文化定义非常复杂。

同时,文化也被定义为一种活生
生的有机体(斯宾格勒)、人类文明的总称(泰勒)、展示人之本质的符号体系(卡西尔)、人的第二自然(舍勒)、人的现实的生存方式(胡适、梁漱溟)。

可见,这些定义都重在廓清文化的基本意义和基本功能,但最为重要的,无论哪种文化定义都离不开文化与人的关系,有时是作为个体的人,有时是作为共同体中存在的人。

对复杂的文化定义进行梳理,总体上可以将文化分为两方面,即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关涉人的全部行为及人类的全部造物,与文明近似,“包括工具和消费品、各种社会群体的制度宪纲、人们的观念和技艺、信仰和习俗”[2]52。

而狭义的文化实际上等同于人化,是人类的历史凝结成的生存方式和社会历史运行的内在机理,包括具体的文学、艺术、思想、观念、价值等。

在文化哲学的研究中,二者都是研究的对象及材料。

二、文化哲学产生的前提
文化哲学研究的初期提出了一些个别的问题,之后研究逐步纵深化、系统化,文化哲学逐步开始从自在走向自为。

20世纪30年代之后关于文化哲学的系统研究逐步兴起并丰富,卡西尔明确使用“人类文化哲学”的概念,以人的符号活动为人的真正本质活动,这种符号活动包括人类一切象征性活动,人类世界的活动归根到底就是一系列文化活动。

(一)总体现代化观念的产生
现代化的逻辑演进及总体现代化观念的产生是功利主义的原罪,以片面的工具理性取代的全面的理性概念,古希腊的理性概念经过启
蒙思想的涤荡其伦理维度部分丧失,并降为韦伯意义上的工具理性,对技术的狂热追求相应地刺激了一段时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涌流,但是工具理性却有着两面性,作为道德目的和完美德性的共识善维度在工具理性中流失,单向度的人出现,大众文化危机尽显。

人与自然的冲突显性化,人的危机全面爆发。

基于此,西方思想家率先兴起对现代化反思的思潮,如德国法兰克福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等致力于实现人的真正的解放。

后现代化思潮使哲学发生了从技术理性向以人的自由、发展为核心的研究转向,总体的人以及人的总体性生活方式的实现有了可能,同时这种可能已经现实地走进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类思想史的变革照进现实生活世界,人类整体的生存方式将发生彻底转变,进而改造人类的意识,人的思想境界和理解方式的重构将使得全景化的文化视野在世界范围生发。

(二)全球化的文化逻辑生成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类的现代化提速,在全球化时代,全世界的经济政Z文化交流前所未有地增强,其中,文化的多元价值尽显,同质化和异质化矛盾分歧一再出现。

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致力于将其本身的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普遍化,从而将和自身文化不同的文化同化甚至消灭,这是文化同质化战略。

但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推行文化普遍化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则要求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坚持一种异质化的文化逻辑,在西方文化霸权下力求保持本民族、本地区的特殊性,以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同西方文化的普遍化抗衡,这是文化异质化战略。

人类发展的历史现实证明,民族
之间应该保有不同的文化,各个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对话,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形成民族统一的价值核心,展现出一定的时代特色,是人类时代精神的精华。

人类整体是由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历史构成的,根本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类而不考虑其文化的共同规范和规则,所以也不存在对人类进行比较和分级的普遍的标准。

世界的文化格局是一个具有内在张力的文化间性结构,在民族本土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不会出现彻底趋同,文化间性的张力结构将成为文化进步的内驱力。

在未来,文化的同质和异质之间的矛盾将被具有矛盾消解的建设性逻辑所替代,彼时,超文化形态可能出现,这是一种多元文化,西方文化的优越一元化和欠发达国家和民族的原文化的极端固化都将消解。

随着了解、交流的极大丰富,不同的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一种有机整合。

世界文化是一种统一性而不是一致性,不是基于消除各种差别性,而是包容、理解、承认这种差别性,正是这种差别性更加体现世界文化的魅力及活力。

(三)共同价值核心的构建
文化的内涵包罗万象极其丰富,人的文化产物表现为文学、艺术、戏剧、哲学等一系列形式,其中不同的文化领域和文化门类都是理解生活的独特方式,体现其产生的时代世界观和价值观特色。

美国思想家杜威就认为,文化产生的各种分类自然历史的结果,是必然的过程,必然产生相应后果。

第一,各种不同的文化门类再现出的人类世界观会产生一定差异性,但是随着文化领域内部认识的不断深化,将会导致完全割裂开文化的各部门、各门类间本应有的共同的内在联系各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