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税收制度
第十章 税收制度
本章主要讲授内容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各论 税制结构理论 国际税收 本章小结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概念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指国家以法 律形式规定的征税依据和规范,是税 收分配关系的体现形式,是各种税收 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等的总 称。 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 不含税销项额×税率 - 进项税额
含税销售额 = 1 + 税率 × 税率 - 进项税额
• 例:2019年购进固定资产1000万元,进项税额170万元, 固定资产使用期为5年;购买原材料进项税额每年30万元, 增值税税率为17%, 现该企业销项税额每年250万元。 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 企业每年应纳税为:250—30=220万元 • 5年共纳税为:220x 5=1100万元 • 采用收入型增值税: • 企业每年应纳税为:250—34—30=186万元 • 5年共纳税为:186 x5=930万元 • 采用消费型增值税: • 企业2019年应纳税为:250—170—30=50万元 • 以后四年,企业每年应纳税为:250—30=220万元 • 5年共纳税为50+220x 4=930万元
(2)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从事货物 销售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 口货物的业务单位和个人。外商投资企业 和外国企业也是增值税的纳税人。
(3)税率:增值税税率采取一档基本税率和一档低税率的 模式。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 税率为17%,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基本税率;纳税人销售或者进 口下列货物,采用低税率13%,主要包括:①粮食、食用植物 油;②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 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③图书、报纸、杂志;④饲料、 化肥、农药、农机、农膜;
第十章税收制度-
缺点:(1)存在重复征税。商品流 转交易次数越多, 重复征 税越多,增加征税成本;
(2)不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发 展,阻碍宏观经济效益的 提高。
2、税收公平方面:(欠佳)
优点: (1)以商品和劳务全值作为征税对象, 实行比例税率,可以体现横向公平; (2)只对奢侈品有选择地征收消费税, 有利于提高这个税制结构的公平程度。 缺点: (1)不能体现按纳税能力征税的纵向公 平,征税对象同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脱 离; (2) 在以所有或大部分消费品销售额为征 税对象的消费税制下,不利于纵向公平。
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
边际税率
40% 35%
平均税率
20% 10% 500 1500 3000
3、税率的特殊形式 附加—— 在正税之外附加征收 的一部分税款。附加主要是满足发 展地方经济需要。 加成—— 是在依率计征税额的 基础上,再征收一定成数的税款。 加成是对高收入的一种限制。
二、税收制度的其他要素
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的数量 化,体现征税对象的量的规定性,是 应纳税额的计算基础。依据计税依据 的不同,可以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税源——税款的最终出处,即最 终经济源泉。从根本上说,税源是当 年创造的剩余产品。
(三) 税率
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 间的法定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体现 着征税的强度。税率的高低既影响纳税人 的负担,又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是最活 跃、最有力的税收杠杆,是税收制度的中 心环节。
(税基式) (税率式)(税额式)
1、税基(征税对象或计税依据)式减免
这是通过直接缩小计税依据方式实现 的减免税。具体包括: (1)起征点、 (2)免征额、
(3)项目扣除、
(4)跨期结转等。
( 1 )起征点 —— 是征税对象达到 一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没有达到 起征点的情况下,不征税;达到起点 后,征税对象全额都按适用税率征税。 ( 2 )免征额 —— 是在征税对象的 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没有超 过免征额的情况下,不征税,超过免 征额,只对超过的部分按适用税率征 税。
第十章 税收的制度
1、增值税优点和特点 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 道道课征,上下游企业相互监督减少 偷漏税; 与商业流转环节相适应又不受流转环 节影响; 企业变更不影响增值税的数额; 出口退税商品可以实现零关税。
2013-7-29 19
2增值税的类型
C + V+M
C1允许扣税
C1 + C2
综合消费税:对所有征税品统一制定税法,通 过列举税目的方式,明确规定哪些消费品或消 费行为属于征税范围。 分项消费税:对各个征税品目分别制定税法, 如烟税、酒税、矿物油税、赌博税、电话税等。
2013-7-29 29
1.消费税的纳税人
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从事应税消费品生产、委托加 工和进口的单位和个人
本通知自2006年4月1 日起执行。
33
(三)现行营业税
营业税是以纳税人取得的应税营业收入作为征税 对象的税种。
对入 一 象全 般 额以 为营 征业 税收
2013-7-29
例行 税业 率差 别 比
例幅 税度 率差 别 比
34
1.营业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 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 和个人,就其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2013-7-29 30
2.征税对象
消费税是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 种税。
一些过度消费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特殊消 费品。如烟、酒、鞭炮等;
课 税 对 象
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 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
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稀缺资源性产品
2013-7-29
税基宽广,具有一定财政意义 的商品
31
1、1983 2、1984 利改税 第四次税改 第二步利改税
经济法律通论第10章国家税收法律制度
税收的种类与结构
01
02
03
04
流转税
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 对象,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
。
所得税
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征税对象 ,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
税等。
财产税
以财产价值或收益为征税对象 ,包括房产税、车船税等。
行为税
以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包括 印花税、契税等。税收法律制度 Nhomakorabea基本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
刑事责任
是指违反税收法律规范,情节严 重,构成犯罪的行为所应承担的 法律后果。
税收法律责任的概念
是指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因违反 税收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 果。
民事责任
是指违反税收法律规范,造成他 人财产损失的行为所应承担的赔 偿责任。
纳税人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法律责任
税收主体必须且仅依法律的规 定征税;纳税主体必须且仅依
法律的规定纳税。
税收公平原则
纳税人的地位应当平等,税收 负担应当合理分配,不应当使 某个纳税人承担过重的负担。
税收效率原则
应当尽量减少征税成本和纳税 成本,实现税收的高效率和高 效益。
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税收应当符合国家的社会政策 目标,起到调节社会经济的作
纳税人抗税的法律责任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 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 倍以下罚金。
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或者保管代扣代 缴、代收代缴税款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的法律责任: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 可以处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章税收制度
第二节 商品课税
如何理解增值额?
1、理论上,增值额相当于商品价值(C+V+M)的 (V+M)部分(新创造的价值) ;从内容上讲可以 称之为净产值,即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之和。 就社会来说,增值税是一种净产值税,它是一种介 于全值流转税(以C+V+M为征税对象)和所得税 (以M为征税对象)之间的一种税。 具体到一个生产单位,增值额是指纳税人的商品销 售收入或劳务收入扣除外购商品后的余额。 2、就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而言,一件商品最终 实现消费时的最后销售额,相当于该商品从生产至 流通各个经营环节的增值额之和 。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二、税收制度的发展
(一)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三)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结构 主体税种的演变与社会生产力、商品经济发展的 水平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相联系,同时要遵循课税范围 广、税源充裕的原则。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500 —
购入品已 付税金 0 6 10 30 40
—
应缴 税金 6 4 20 10 10
50
第二节 商品课税
2、增值税的分类 增值税计税依据(税基)是商品和劳务价款中的 增值额,按照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方法不同为 标准,可分为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增值税。 (1)生产型增值税——企业不能扣除购入的固定 资产总额,也不能扣减折旧。 (2)收入型增值税——企业只能扣除固定资产的 折旧额计税(当期购入固定资产不得扣除)。 (3)消费型增值税——企业可以扣除包括购入固 定资产在内的所有金额进行计税。
第十章
税收制度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可供选择的理 论主张,一是单一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 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构成;二是复合税制论, 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 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承组成一个 完整的税收体系。
十章税收制度
课税重复课税的弊端。
传统流转税的弊端 (假定税率10%)
全能厂 纺纱
100+50=150 非全能厂
纺纱
100+50=150
织布
150+50=200
印染 200+50=250 250×10%=25
织布
150+50=200
印染
200+50=250
重复课税
第二节 商 品 课 税
• 二、我国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
– (一) 增值税 – (二) 消费税 – (三) 营业税
增值税
• 定义:以应税商品及劳务的增值额为计税依 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 舶来品--20世纪50年代初创于法国 • 我国从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时,试点增值税,
1994年全面推行。 • 主力税种--2002年国内增值税收达到6100
– 1、课征普遍 – 2、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商品流转额是
指商品销售的收入额;非商品流转额是指交通运输、 邮政通信以及各种服务性行业的营业收入)在税率既 定下,税额大小直接依存于商品和劳务价格高低及流 转额的多少,而与成本和盈利水平无关 – 3、实行比例税率(行业、产品、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 4、计征简便 – 5、商品课税较易转嫁
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 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
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 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
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 税率讲算出销项税额,然
税。实行价外税,也就 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
是由销售者负担,有增 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
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 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
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 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
第十章税收制度概述
第十章税收制度概述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十章税收制度概述。
具体内容包括税收的定义、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分类、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税收法律关系、税收征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概念和构成,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税收法律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税收法律意识。
3. 帮助学生掌握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税收自觉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税收法律关系的理解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税收制度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税收法律关系的认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支付税费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税收的概念和作用。
二、教材内容讲解(15分钟)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税收的定义、基本特征、分类和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同时,通过板书设计,清晰地展示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三、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解释税收法律关系的理解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税收法律关系和税收征收管理的理解。
四、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税收制度的基本概念和构成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板书设计: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税收定义税收特征税收分类税收法律关系税收征收管理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作业设计:1. 请简述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答案: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包括税收定义、税收特征、税收分类、税收法律关系和税收征收管理。
2. 请解释税收法律关系的含义。
答案: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税收主体(国家)与税收义务人(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征收与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实例的选择:应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以便引起他们的共鸣。
10税收制度33页PPT
❖ 4.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 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谁付费”原则 建立绿色税收体系。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 1、试述公平课税论。 ▪ 2、试述税收最适论。 ▪ 3、试述财政交换论。 ▪ 4、试述世界税制改革的的实践。 ▪ 5、试述开征绿色税收的社会经济意义 。 ▪ 6、试述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 7、试述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和内容。 ▪ 8、试述税收管理与管理学。 ▪ 9、试述税收管理与法学。 ▪ 10、试述税收管理与心理学。 ▪ 11、试述新税收征管法体现的新理念。
二、最适课税理论 ――70年代
1、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含义
在政府对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等了解不完全,税收征管能 力有限的情况下,研究政府如何征税才能既满足资源配置 的效率性又满足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2、研究内容 (1)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搭配问题 (2)寻找一组特定效率和公平基础上的最适商品税 (3)假定收入体系是以所得课税而非商品课税为基础,确定 最适累进(累退)程度,以便既实现公平又兼顾效率
❖财政交换论特别强调两个方面:
1.ONE
要求尽可能广泛地采用受益税,以实现有 效配置资源的目标;
2.TWO
强调政治程序在约束预算决策中的重要性。
第三节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一、 所得
税:降低 税率、拓 宽税基、 减少档次.
二、 一般消 费税:普遍 开征增值税 、提高标准 税率、制定 标准化的增 值税
2、注重提高增值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各国开始探 索逐步减少政府对所得税的依赖,相应加强 和改革以增值税为中心的商品税制度的方式 和方法。主要做法是提高增值税的税率,扩 大增值税的税基,努力提高增值税在政府收 入中的比重,以此来增强政府的财力,从而 更有效地消灭长期积累下来的财政赤字。
税收制度
1.纳税人 企业所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 业和其他组织。
2.计税依据 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
所得和其他所得,都应当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纳税人 每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之后 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节 所得课税
一、所得课税的类型 1、分类所得税制 所谓分类所得税制,就是把归属于同一纳税人的所 得按来源不同划分为若干类别,对各类不同性质的 所得规定不同的税率,分别计算,征收所得。 2、综合所得税 即对纳税人全年各种不同来源的所得,综合计算征 收所得税。
3、分类综合所得税,即把分类和综合两种所得 税的优点兼收并蓄,实行分项课征和综合计税相 结合。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但对劳务报酬 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劳务 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 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对应纳税所得额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 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 的部分,加征十成。因此,劳务报酬所得实际上适 用2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
(三)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税率,即对不同的所得项
目,分别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 具体适用税率形式如下: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 税率;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 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 额累进税率;
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 减征30%。
(2)收入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在核定计税依据时,只准许将当 期固定资产折旧从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中抵扣。就国 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故称为 收入型增值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税收制度
第一节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税收制度,是指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又称税制结构。
1. 税收制度的组成和发展
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但组成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一是单一税制论;二是复合税制论。
其中,单一税制只是在理论中存在,很少在税收实践中运用。
在复合税制中,各个税种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在税收调节经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税种是主体税种;其余处于次要或辅助地位的为辅助税种。
主体税种是税制结构的灵魂,也是区别不同税制结构的标志。
税收制度的发展是指构成税制的各个税种的演变和主体税种交替的历史过程。
自人类社会有了国家,就开始了征税的历史。
从古到今,各国开征的税种不胜枚举,但如前所说,可以将它们归纳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而两类税种本身以及主体税种的更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古老的直接税阶段——近代的间接税阶段——现代的直接税阶段
2. 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1994年之前的税制演进,主要是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我国现行工商税制,是建立在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所奠定的基础上,自2006年以来,对几个主要税种又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
第二节商品课税
1. 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
就我国现行税制而言,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
同其他税类对比而言,商品课税有课征普遍;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实行比例税率;计征简便的特征。
2. 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
我国的商品课税有多个具体税种,这里只简介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税种及其基本制度规定,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目的在于说明商品课税的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及计征方法等税制中的主要问题。
(1)增值税
以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我国的增值税以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为征税范围,设置17%,13%和0三档基本税率,并按照惯例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办法,征收率3%。
(2)消费税
对消费品有选择的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西方国家有的冠以“货物税”的名称
目前我国消费税仅对消费品征收,分税目设置税率,体现了差别调节的意图。
(3)营业税
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第三节所得课税
1. 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所得课税是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他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和优点:即税负相对公平;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课税有弹性。
所得税是国家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的杠杆,所得税的后两种功能在当今社会倍受重视,并成为各国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主要传导工具。
我国的所得税有自身的特点:一是,我国一向以商品课税为主,所得课税还刚刚起步。
二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所得课税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而我国当前仍是以企业所得税为主,而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受到重视。
2. 我国现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
我国现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1)企业所得税
第四节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
1. 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的一般特征
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的特征包括:课税比较公平;具有促进社会节约的效能;课税不普遍,且弹性较差。
2. 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
资源税的课税对象是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的收益,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人,它的作用在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调节资源级差收入。
资源税分别由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所得收入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
遗产税就是对死者留下的遗产征税,在国外有时也叫"死亡税"。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3的国家和地区开征遗产税。
我国1950年发布的《全国税收实施要则》中也确定开征遗产税,以后因种种原因而未开征。
改革开放后,我国公民个人拥有财产有较大的增加,开征遗产税的条件日益成熟,所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