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
第八章税收
所得税的类型 分为分类所得税、综合所得税和分类综合所得税三类:
(1)分类所得税 分类所得税是指将所得按某种方式分成若干类别,对不
同类别的所得分别计征所得税。 (2)综合所得税
综合所得税是指将纳税人的全部所得汇总在一起,按统 一规定的税率征税。 (3)混合所得税
混合所得税是指分类所得税和综合所得税的综合,是对 某些所得按类别分别征税,而对其他所得合并综合征税。
第三节 税制结构
一、税制结构的概念 二、税制结构的内容 三、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以及税制改革
一、税制结构的概念 税制结构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以某种税或某类税为主体与
其他税种相互联结配套的税收体系。 二、税制结构的内容
税制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税种的设置、主体税种的选择以 及主体税种与辅助税种的配合。 1、单一税制是指以某一类税收构成的税制结构。 2、复合税制是多种税收并存的税制结构。 一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的复合税制; 二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的复合税制; 三是以所得税和流转税并重的复合税制。
工 商 所 得 税
车
船 使 用 牌屠 照宰 税税
城 市 房 地 产 税
农
文
牧
化
业
娱
关 税契 乐
税
税税
车
一 九 七 三 年
工牲
商
畜 交
税
易 税
集 市 交 易 税
船 工使 商用 所牌 得照 税税
屠 宰 税
城 市 房 地 产 税
关 税
农 牧 业 税
契 税
(10)
一
盐 税
产增 品值 税税
九
八
四
年
(33) 土
它与纳税人有时是一致的,如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 有时是分离的,如在税负可以转嫁的条件下。
《税法》第八章.解读
【案例3-多选5】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
纳税人的是(
)。
A.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
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超过6个月不满 1年的个人 D.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答案】AD
15
【案例5-判断7】我国税法规定,在中国境内无住所,
10
境内所得 境外所得
境内所得
3、应用实例
【案例1-单选9】某人2004年2月10日来华工作,2005 年3月17日离华,2005年4月14日又来华,2005 年9月26日离华,2005年10月9日又来华,2006年5月 离华回国,则该纳税人( )。 A.2004年度为居民纳税人,2005年度为非居民纳税人 B.2005年度为居民纳税人,2004年度为非居民纳税人 C.2004、2005年度均为非居民纳税人 D.2004、2005年度均为居民纳税人
27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它是纳税人取得的 收入总额扣除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项目额后的余额。 说明:本课程教学中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 得” 以及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的应纳税额计算不做要求。故不作讲解。
28
一、工资薪金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基本计税公式:应纳个人所得税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3
【答案】C
【解析】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
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属于我国的居民
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
日,即以居住满1年为时间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
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在居住期间内临时离境的,
2020年新《经济法基础》 第8章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四)税前扣除项目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
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 所得额时扣除。
1.税前扣除的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确定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与征税对象
(三)非居民企业与征税对象 1.非居民企业的标准 (1)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
构、场所 (2)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
内所得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与征税对象
2.非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 (1)设立机构、场所,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
分,准予扣除。(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 费、供暖费、防暑降温费、困难补助等。)
(3)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按照企业分得产品 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收入额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
(4)非货币性交易,以及将货物、劳务用于捐赠、偿 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等,视同销售货物、 转让财产或提供劳务。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三)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1.不征税收入 (1)财政拨款 (2)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3)其他不征税收入 包括“国有资产无偿划入”和“社保基金投资收益”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与征税对象
2.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组织。
注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 义务人。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与征税对象 (二)居民企业与征税对象 1.居民企业的标准 (1)在中国境内成立 (2)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 境内 2.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 境内所得+境外所得
经济法学(8.1.5)--习题作业答案——第八章第1讲税法概论
习题作业答案——第八章 第1讲 税法概论1、判断题1.答:正确。
从税收的经济本质、税收程序法律关系以及税收、税法的发展历史来看税收法律关系,可以看出国家与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平等关系与对等交换关系,税收征纳法律关系是一种建立于平等基础之上的有限的“不平等”,征税行为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从而得出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
只是因为主体双方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2.答:错误。
税法上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但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3.答:正确。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税收权力与税收权利,承担的税收职责和税收义务。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在整个税法关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决定了税收法律关系的实质。
2、简答题1.答:定义:税收法律关系是由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在国家税收活动中各方当事人之间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学界对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为奥托.梅耶提出的权力关系说,阿尔伯特.亨特尔、北野弘久提出的债务关系说以及日本学者金子宏提出的二元关系说。
关于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基本结论:在具体的层面,将税收法律关系分别界定为债务关系和权力关系,在抽象的层面,将税收法律关系界定为债务关系。
2.答:税收具有三大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此所谓税收的“三性”。
定义:(1)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其拥有的政治权力,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均不得违抗国家征税的决定。
(2)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时并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对价。
(3)税收的固定性又称税收的确定性,是指国家应当通过颁布法律的形式,事先将征税对象、征收比例(数额)、征收时间等问题确定下来,并且严格地按照预定的标准征税。
三者的关系:税收的三性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税收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标志。
政府经济学-8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公需说
“公共福利说”或“公共负担说”,17世纪资本 主义初期,德国重商主义的官房学派学者K·克洛 克,“租税倘非出于公共福利需要者,即不得征 收,如果征收,即不能认为是正当租税。所以, 征收租税必须以公共福利需要为理由”,“无代 表不纳税” 。
征的进 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与地 房产税、
口环节 方按60%与40%的比例分享;④个人所得 城市房地
增值税 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外, 产税、车
其余部分的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⑤ 船税、契
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 税、屠宰
其余部分归地方;⑥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 税、筵席
从经济学的角度
公共产品的成本支付
从法律学的角度
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经济调节说
亦称“市场失灵论”或社会政策说,产生于 19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社会政策学派 的财政学者瓦格纳和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塞里 格曼。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现代
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
税收原则的发展
威廉·配弟——公平负担税收
三条标准:
公平、简便、节省
18世纪德国官房学派攸士第——征税不能 妨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
六大原则:促进主动纳税;不侵犯臣民的合 理的自由和增加对产业的压迫;平等课税; 具有明确法律依据;挑选征收费用最低的商 品货物征税;纳税手段简便,税款分期缴纳, 时间安排得当
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 用税)
所得税(企业、个人)
财产税和行为税(房地产税、 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特定目的税(筵席税、城市维 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 占用税、车辆购置税)
20马工程教材 《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八章 税收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二、税收原则 (一)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强调税收负担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原则具体体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横向公平,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该负担相同 的税收。二是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 ,纳税能力较强的纳税人应当缴纳更多的税收。
最能反映人们的纳税能力的指标:收入是流量,最能反映人们 当期的经济状况,此外人们纳税要向政府支付现金,财产只有变 现或有收益才能给人们带来现金流,而这又属于人们收入的一部 分。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 (四)税收的分类
税收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对税收进行一定的分 类有助于人们研究税收结构问题。通常税收有以下几种分类方 法。
1.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1)流转税。流转税又称商品税,它是以流通中的商品作为 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类。 (2)所得税。所得税是指国家对纳税人的收益或净收入课征 的税收。 (3)财产税。财产税是对财产价值课征的税收。 (4)资源税。资源税是以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5)行为税。行为税是指政府开征的以调节或影响纳税人社 会经济行为为目的的税收。
销售劳务13粮食食用植物油9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图书报纸杂志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初级农产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二甲醚食用盐出口货物交通运输服务包括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9邮政服务包括邮政普遍服务邮政特殊服务其他邮政服务9电信服基础电信服务9增值电信服务6建筑服务包括工程服务安装服务修缮服务装饰服务其他建筑服务9金融服务包括贷款服务直接收费金融服务保险服务金融商品转让融资性售后回租6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率表第四节中国税收制度一中国现行税收体系二主要税种简介1
第一节 税收概述
《税法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第1章导论第一部分练习题一、术语解释1税收制度2课税对象3税法4起征点5税制体系术语解释答案1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2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亦称课税客体。
3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它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4起征点是课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5税制体系指的是一国在进行税制设计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体系。
二、填空题1以课税对象划分税种分为商品或劳务、收益额、财产、资源和人身等五大类。
2税率的三种主要形式包括财产、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3税收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
4按照税负能否转嫁,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5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6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主要包括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
7减免税规定是对特定的纳税人和特定的课税对象所做的某种程序的减征税款或免征税款的规定。
8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增大而提高的税率。
9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和单位。
10比例税率在具体运用上又分为单一比率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率税率和有起征点或免征额的比例税率。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1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罚措施。
〔〕2税法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3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即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4我国现行流转税包括增值税、关税、车船使用税、营业税和消费税。
〔〕5我国的税收诉讼法规仅在《税收征管法》中做了具体规定。
〔〕6课税对象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税区别费的主要标志。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本章基本结构框架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分值均为1分,属于绝对的弱势群体。
2002年教材对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范围进行了较大调整,值得考生特别注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税种的分类、税制要素。
流转税(第9章)本按课税对象分类所得税(第10章)章1、税种的分类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第11章)主按管理和使用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要课税对象、税目内2、税制要素税率(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容起征点、免征额(注意二者的区别)本章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1)税种的分类;(2)课税对象与税目的区别;(3)税率的分类;(4)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
由于本章内容比较简单,对本章重要考点的分析和解释参见“历年考题评析”与“同步强化练习题”部分。
历年考题评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税种中,不属于流转税的是()。
A、关税B、营业税C、增值税D、土地增值税【答案】D(2000年)【解析】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关税;土地增值税属于资源税。
2、在税制要素中,对纳税对象总额中的一部分数额免予征税,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被免予征税的这部分数额是()。
A、抵免额B、免征额C、税基D、起征点【答案】B(2002年)【解析】(1)免征额是指对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2)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量界限,如果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二、判断题1、在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时,纳税人的营业额超过起征点的,仅就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答案】×(2001年)【解析】税人的营业额超过起征点的,应就其“全部”营业额计征营业税。
典型例题精析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8-关税法律制度
【例1】某公司从境外引进钢结构产品自动生产线,境外成交价格为(FOB) 1 600万元。该生产线运抵我国输入点起卸前的运费和保险费120万元,境内运输费 用12万元。另支付由买方负担的经纪费10万元,买方负担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劳务 费20万元,与生产线有关的境外开发设计费50万元,生产线进口后的现场培训指 导费200万元。已知该生产线的进口关税税率为30%。计算该生产线应缴纳的关税 和增值税。 【解】关税完税价格为 1600+120+10+20+50=1800(万元) 应纳关税=1800×30%=540(万元) 应纳增值税=(1800+540)×17%=397.8(万元) 注:一、如下列费用或价值未包括在进口货物的实付或应付价格中,应当计入 完税价格: 1、由买方负担的除购货佣金外的佣金和经纪费。 2、由买方负担的与该货物视为一体的容器费用。 3、由买方负担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劳务费用。 4、与该货物的生产和在我国国境内销售有关的,由买方以免费或低于成本的方式 提供的可以适当比例分摊的料件、工具、磨具、消耗材料及类似货物的价款,及在 境外开发、设计等相关服务的费用。 5、与该货物有关并作为卖方向我国销售该货物的一项条件,应当由买方直接或间 接支付的特种使用费。 二、下列费用如能与该货物实付或应付价格区分,不得计入完税价格: 1、厂房、机械、设备等货物进口后的基建、安装、装配、维修和技术服务的费用。 2、货物运抵境内输入地点之后的运输费用。 3、进口关税及其他国内税、保险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第八章 关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关税法制度概述
一、关税的概念和特点 关税是指由海关以进出关境或国境的货物或物品的流转额 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狭义的关税仅指一国海关根据其进出口税则对进出境货物 所征收的税;广义的关税除包括狭义的关税之外,还包括由海 关征收的船舶吨税和在进口环节代征的国内税。 国境是指一个国家行使全部国家主权的国家空间,包括领 陆、领海、领空。 关境是指实施同一海关法规和关税制度的境域,即国家 (地区)行使海关主权的执法空间。又称“税境”或“海关境 域”。海关合作理事会对关境的定义是“完全实施同一海关法 的地区”。一般情况下,关境等于国境。但有些国家关境不等 于国境。 在对外贸易方面独立实行关税和贸易管理制度的地区,即 所谓的单独关境。新加坡是世界上惟一的主权国家全境自由关 税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性单独 关境自由关税区。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 【最全】【共10章】
第八章国际税法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国际税法的概念,理解税收管辖权和国际重复征税,了解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协调跨国所得和财产价值征税权冲突的原则,掌握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理解国际逃税、避税的主要方法,掌握防止国际逃税、避税的主要措施。
考核目标与具体要求识记国际税法的定义、调整对象、法律渊源、“产生条件;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居民身份认定标准、所得来源地的认定标准;国际重复征税的概念、产生原因、危害;税收协定的内容、我国签订税收协定的原则;协调跨国所得和财产征税权的各项原则;避免重复征税的方法、饶让抵免的概念及作用;国际逃税与避税的含义、方式及管制措施;转移定价税制的内容。
领会各国同时实行多种税收管辖权的重要性、避免重复征税的意义、税收协定的意义与作用、税收协定与国内法的关系、常设机构原则的含义、实行限额抵免制度的重要性、反国际逃税与避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应用(1)分析应当如何划分征税权、抵免权的具体计算方法。
(2)计算分析跨国纳税人的所得税纳税义务。
历年考点1.税收管辖权2.居民身份认定标准3.所得来源地的认定标准4.国际重复征税的概念、产生原因、危害5.协调跨国所得和财产征税权的各项原则6.国际逃税与避税的含义、方式及管制措施第一节国际税法概说一、国际税法的产生1.国际税法是调整国际税收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2.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
随着资本输出的不断扩大,货物、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跨国流动日趋频繁,从而促使从事跨国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和财产日益国际化。
企业与个人收入和财产国际化的普遍存在和不断发展,为国际税收关系和国际税法的产生奠定了客观经济基础。
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现代直接税标志的所得税制度和一般财产税制度在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相继确立,则是国际税收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法律条件。
政治学基础核心考点总结
:政治学基础核心考点总结一、政治的定义与本质政治,通常被定义为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涉及权力的运用、决策和执行。
其本质是权力的互动,是社会组织和治理的过程。
这个过程受到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因素的影响,并反过来影响这些因素。
二、政治学的主要理论体系1、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主张政府应当最小化地干预社会和个人生活。
2、社会主义:倡导经济的公有化和社会的平等,强调工人和劳动者的权益。
3、法团主义:主张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合作,强调组织的集体行动。
4、威权主义:强调集中控制和无产阶级专政,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
三、政治制度与形式1、民主制度:公民投票选举领导人的制度,代表了人民的直接参与和权力。
2、共和制度:非个人化的权力机构,通过选举产生领导人来代表公共利益。
3、独裁制度:权力集中于一人或少数人,缺乏公民参与。
四、政治学的重要概念1、权力:政治的核心,是实现和影响政策决策的能力。
2、利益集团:组织化的社会团体,通过影响政策决策来追求共同利益。
3、公共政策:政府制定的,影响社会价值的分配和实现政策目标的决策。
4、人权:每个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不受政府或其他个人的侵犯。
五、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旨在揭示事物的实际状态。
2、规范研究:事物应该如何,基于价值观的研究。
3、历史研究: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趋势来理解政治现象。
4、实验研究:在控制的环境中测试政治现象的效果。
六、政治学的重要议题1、民主与治理:探讨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改善治理效果。
2、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研究全球化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以及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角色。
3、公正和平等:探讨公正和平等在社会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4、领导力和治理失败:研究领导力的性质和影响,以及治理失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5、人权与公民权利:探讨人权的概念和保护,以及公民权利的重要性和实现方式。
6、公共选择与投票理论:研究公共选择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投票行为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新版“经济法概论(法律类)”笔记第八章
第⼋章税收法律制度 ⼀、税收与税法概述: 1、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1)税收概念:或称租税、赋税、捐税等,简称税,是国家为实现其公共职能⽽凭借其政治权⼒,依法强制、⽆偿地取得财政收⼊的活动或称⼿段。
(2)税收的特征:国家主体性、公共⽬的性、政权依托性、单⽅强制性、⽆偿征收性、标准确定性。
2、税收的分类: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依据税负能否转嫁,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2)依据税收计征标准的不同,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3)依据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4)依据税权归属的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和地⽅税。
(5)依据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6)依据课税标准是否具有依附性,可分为独⽴税和附加税 3、税法的概念与体系: (1)税法概念:是调整在税收活动中发⽣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联系:税收活动必须严格依税法的规定进⾏,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税法⼜必须以保障税收活动的有序进⾏为其存在的理由和依据。
区别:税收作为⼀种经济活动,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税法则是⼀种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3)税法体系:是指各类税法规范所构成的协调、统⼀的整体。
它由税收体制法和税收征纳法构成。
其中税收征纳法⼜进⼀步分为税收征纳实体法和税收征纳程序法。
4、税法的构成要素: (1)概念及分类: 概念:是指构成税法的必要因素,是税法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分类: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依据各类要素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可分为⼀般要素和特别要素。
另更为通常的⼀种分类是分为实体法要素和程序法要素。
(2)实体法要素: a.税法主体:是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
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两类。
b.征税客体:也称征税对象或课税对象,是指征税的直接对象或称标的。
它说明对什么征税的问题。
c.税⽬与计税依据:税⽬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具体项⽬。
第八章 税收征管法与税收行政法制
第八章税收征管法与税务行政法制税收法律体系母法:税收基本法税收单行法税收程序法税收实体法税收救济法税收行政法税收立法程序税收执法程序税收司法程序税收监督程序税收征管法税收法律••税收征管的依据--税收法定原则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一律无效,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应当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
纳税人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其签订的合同、01税收征管法目录/Contents01 02 03 04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纳税担保试行办法第一节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一、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税收征管法》的适用范围是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
由财政部门征收或由海关代征的税种,不属于《征管法》的适用范围。
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遵守主体1、税务行政主体——税务机关2、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第二节 税务管理一、税务登记管理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收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
税务登记包括:开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税务登记;停业、复业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管理第二节税务管理(二)变更、注销税务登记1、变更:适用范围:改变名称、改变法定代表人、改变经济性质或经济类型、改变住所和经营地点(不涉及主管税务机关变动的)、改变生产经营或经营方式、增减注册资本、改变隶属关系、改变生产经营期限、改变或增减银行账号、改变生产经营权属以及改变其他税务登记内容的。
变更情况变更登记时间需要工商变更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不需要工商变更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第二节税务管理2、注销登记注销情形注销登记时间①停业、破产、解散、撤销以及依法应当终止履行纳税义务的申报办理注销工商登记前,先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②因住所、生产经营场所变动而涉及改变主管登记机关的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或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生产、经营场所变动前,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在30日内向迁入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开业税务登记③不需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销登记自有关机关批准或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④被吊销营业执照自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⑤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应当在项目完工,离开中国前15日内(三)停业、复业登记1.停业登记: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纳税人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张守文《经济法学》第6版复习笔记(税收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张守文《经济法学》第6版复习笔记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税收与税法概述1.税收的概念和特征(1)税收的概念税收,或称租税、赋税、捐税,简称税,是国家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活动或称手段。
(2)税收的特征①国家主体性。
国家是征税的主体,在税收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征税权只属于国家并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来具体实现。
②公共目的性。
税收以满足公共欲望、实现国家的公共职能为直接目的。
③政权依托性。
税收以政权为依托,其所依据的是政治权力。
④单方强制性。
税收并不取决于纳税主体的主观意愿或征纳双方的意思表示,而只取决于征税主体的认识和意愿。
⑤无偿征收性。
在征税代价方面,税收是无偿征收的。
⑥标准确定性。
税收的征收标准是相对明确、稳定的,并体现在税法的课税要素的规定之中。
2.税收的分类(1)直接税与间接税依据税负能否转嫁,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①凡税负不能转嫁给他人,而是由纳税人直接来承担税负的税种,即为直接税;②凡税负可以转嫁他人,纳税人只是间接承担税负的税种,即为间接税。
(2)从量税与从价税依据税收计征标准的不同,税收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①凡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等为标准从量计征的税种,为从量税,或称“从量计征”;②凡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标准从价计征的税种,为从价税,或称“从价计征”。
(3)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依据征税对象的不同,税收可以分为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4)中央税和地方税依据税权归属的不同,税收可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①凡税权(特别是税收立法权和税收收益权)归属于中央政府的税收,为中央税,也简称国税;②凡税权归属于地方政府的税收,为地方税,也简称地税。
(5)价内税和价外税依据税收与价格的关系,税收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①凡在征税对象的价格中包含税款的,为价内税;②凡税款独立于征税对象的价格之外的税,为价外税。
(6)独立税和附加税依据课税标准是否具有依附性,税收可分为独立税和附加税。
财政学-税收基本知识
第八章税收原理第一节什么是税收●税收的基本属性马克思把税收界定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西方经济学关于税收的学说,一般认为主要溯源于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bbes)的“利益交换说”(Benefit-Exchange-Theory)。
霍布斯认为:“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间接税和直接税就是为不受外敌入侵,人们以自己的劳动向拿起武器监视敌人的人们提供的报酬。
”后来,经过洛克、休谟、边沁以及斯密等人提出的社会契约说、利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利益交换说”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逐渐提出了新税收学说,认为国家征税除了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筹措经费之外,还发挥调节经济的功能(如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
●税收的“三性”1.税收的强制性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存在两种权力即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
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
2.税收的无偿性政府征税以后,税款即为政府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同政府债务所具有的偿还性不同。
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并存。
3.税收的固定性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税收的权威性来源于国家政权的权威性。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税收术语——纳税人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承担法定义务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各类企业。
与纳税人有关的一个概念是负税人。
第 八 节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打印本页一、单项选择题。
1.在税制要素中,能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的是()。
A.征税人B.纳税人C.征税对象D.税率【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税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那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
2.税收行政法规是由()审议通过的。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有税务总局【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
税收法律在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议案的形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3.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B.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C.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D.税收法律关系的标的【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B4.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权指定贯彻执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制度,制定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规定的部门是()。
A.工商行政管理局B.国家税务总局C.财政部D.房地产管理局【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见教材p2515.我国的营业税中规定了起征点,营业额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照章全额计算纳税,营业额低于起征点则免予征收营业税,这种减免税方式称为(),属于()。
A.免征额税基式减免B.起征点税额式减免C.项目扣除税额式减免D.起征点税基式减免【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我国的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
其中税基式减免中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
其中的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6.我国土地增值税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A.比例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超率累进税率D.全额累进税率【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税率采取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形式。
税收法律基础知识
(二)行政法基础
4、内容与效力。 5、要件:成立、生效、合法。 即时生效、受领生效、附条件生效。 受领生效中送达的方式:直接送达、留置
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 合法要件: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
法、程序合法、形式合法。
(三)税务行政许可
一、概述 1、概念: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
上位法与下位法(税法隐性矛盾的处理)、 特别法与一般法(同一效力等级或授权时)
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概念、基本原则、若干问题
(二)行政法基础
一、行政法概述 1、行政法概念:规范行政主体的设立、行
政权的授予与行使、行政程序的创设以及 对行政权的行使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谁管、管什么、如何管、管错了如何办的 问题。 2、行政法特征:内容上、形式上。
(四)税务行政处罚
一般程序:
6、税务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 告知书中应明示、3日内提出、公民2000元、
法人或组织1万元罚款、主持人要求、移交 材料、不需要对案件的事
7、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复杂-稽查局集体 审理;重大-报所属税务局审理委员会审 理。
8、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自觉履行 当场收缴(20元) 强制执行(征管法第88条)
4、危害税收征管罪:危害税收征管秩序和 国家税收利益。14类
针对国家税款的罪(四类):逃税罪、抗 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
(七)税收的刑法保障
妨碍发票管理的犯罪(十类)
(七)税收的刑法保障
二、危害税收征管罪各罪 1、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2、抗税罪。唯一不存在单位犯罪的罪名。 3、逃避追缴欠税罪。纳税人中的欠税人。 4、骗取出口退税罪。 5、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 打印本页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税制要素中,能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 负担程度的是()。
A .征税人 B .纳税人C .征税对象D .税率【您的答案】【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税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 和那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
2. 税收行政法规是由()审议通过的。
A •全国人大B •全国人大常委会C .国务院D .国有税务总局【您的答案】【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
税收法律在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议案的 形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3.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A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B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C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D •税收法律关系的标的【您的答案】【正确答案】B 4. 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权指定贯彻执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制度,制定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规定的部门是( )。
A .工商行政管理局B .国家税务总局C .财政部D .房地产管理局【您的答案】【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见教材p2515. 我国的营业税中规定了起征点,营业额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照章全额计算纳税,营业额低于起征点则免予征收营业税,这种减免税方式称为(),属于()。
A .免征额税基式减免B .起征点税额式减免C .项目扣除税额式减免D .起征点税基式减免【您的答案】【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我国的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
其中税基式减免中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
其中的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6. 我国土地增值税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A .比例税率B .超额累进税率C .超率累进税率D .全额累进税率【您的答案】【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税率采取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形式。
7. 下列税种的纳税期限中,属于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的是()A •企业所得税B .契税C .耕地占用税D .营业税【您的答案】【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一般采用的是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缴纳。
8. 以课税对象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来划分区段,并规定相应的税率,对每个级次分别计算税额的累进税率属于()。
A.差别比例税率B .超额累进税额C .超倍累进税率D .超率累进税率【您的答案】【正确答案】C9.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形式,假设某人当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的计税依据为1000 元,适用的税率为10% ,当级税率的速算扣除数是25 ,该人应该缴纳的所得税为()A .100 元B .75 元C .125 元D .70 元【您的答案】【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运用“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的公式为:应纳税额=计税依据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那么由已知条件可得:1000 X5=7% —元。
这种计算在所得税章节中的个人所得税中会有详细的介绍。
10. 下列关于税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累进税率的课税对象越大,税率越高B .税率是税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C •定额税率不采用百分比的形式D .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您的答案】【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额、超率累进税率和超倍累进税率四种。
注意:超倍累进税率的概念是05 年辅导教材新增的累进税率形式,要注意掌握。
11. 在税法要素中,区分不同税种的标志是()A •税目B .征税人C •课税对象D .计税依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课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体现着各税种的征税范围,它是课税的基础。
12. 在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义务人确定的原则是()A .属地兼属人B .属地C .属人D .量力负担【您的答案】【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在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义务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对这种权利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属地兼属人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 税收的基本原则有()。
A .效益原则B .效率原则C .公正原则D .公平原则【您的答案】【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税收原则是税收制度制定、执行和实施的基本准则。
在现代税收理论中,关于税收体系设计的重要原则,一是效率原则,二是公平原则。
2. 根据宪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有权参与税收立法和政策制定的机关有()。
A •全国人大B .国务院C .财政部D .国家税务总局【您的答案】【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根据我国《宪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有权参与税收立法和政策制定的机关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财政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
其中,关税税则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或者修订《进出口关税条例》、《海关进出口税则》的方针、政策、原则等。
3. 税率中累进税率主要有()。
A .超额累进税率B .全额累进税率C .超倍累进税率D .超率累进税率【您的答案】【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注意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中已经不采用全额累进税率这种形式了。
4. 减免税主要包括()。
A .税基式减免B .税率式减免C .税额式减免D .税负式减免【您的答案】【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减免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5. 在下列税种中,()是我国现行的税种。
A .产品税B .城镇土地使用税C •国有企业所得税D .印花税【您的答案】【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我国现行的税种中有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而产品税、国有企业所得税已被取消。
6. 下列有关减免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减免税的内容包括减税和免税,起征点、免征额B •对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起征点的不征税C •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按起征点数额征税D •课税对象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您的答案】【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C 项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按全部数额征税。
7. 在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的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税务机关,它包括()。
A •国家各级税务机关B •国家各级财政机关C •国家外经贸部D •海关【您的答案】【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机关,包括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
8. 根据我国《宪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有权参与税收立法和政策制定的机关有()。
A .财政部B •国务院C •国家税务总局D •工商局【您的答案】【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有权参与税收立法和政策制定的机关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财政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
9. 我国税法的制定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他们是()A .提出立法议案B •审议C •表决通过D •试行阶段【您的答案】【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我国税法的制定一般要经过提出立法议案、审议、表决通过和公布四个阶段。
不包括试行阶段。
10. 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具有()特征。
A .强制性B •无偿性C .固定性D .及时性【您的答案】【正确答案】ABC三、判断题。
1. 我国现行税法取消了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屠宰税。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我国已经取消集市交易、牲畜交易税、燃油特别税、国有企业资金税、集体企业资金税、事业单位资金税、国有企业工资调节税;将特别消费税并入消费税;将屠宰税、筵席税下放给地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要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征收或者停止征收。
也就是说,屠宰税并未取消。
2. 企业所得税有关法律规定,企业当年发生的经营亏损,可以用以后5 年内的所得进行弥补,该种减免税形式属于项目扣除。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这种减免税方式属于跨期结转,是将以前纳税年度的经营亏损等在纳税年度的经营利润中扣除,直接缩小了税基。
3. 计税依据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对【答案解析】计税依据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一般有两种:一是从价计征,二是从量计征。
从价计征,是以计税金额为计税依据,计税金额是指课税对象的数量乘以计税价格的数额。
从量计征,是以课税对象的重量、体积、数量为计税依据。
4.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先公布的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对【答案解析】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5. 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包括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不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在收法律关系中,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机构;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
6. 课税对象得数额没有达到规定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就其超过的部分征税()【您的答案】【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课税对象得数额没有达到规定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7. 按课税对象的某种比例来划分不同的部分,并规定相应的税类,这种税类是超倍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这种税率是超率累进税率。
8.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都是实际承担税负的单位或者个人。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代扣代缴义务人只是承担扣缴税款并缴入国库的义务,他实际不负担税款。
9. 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等,凡在中国境内有收入来源的,都是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对【答案解析】在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有机关,包括国有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
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对这种权利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属地兼属人原则,即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外籍人等凡在中国境内有所得来源的,都是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10. 税目是税法中具体规定应当征税的项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因此对于所有的税种均要规定税目。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一般来说,课税对象比较复杂,税种内部不同课税对象之间需要采用不同的税率档次进行调节时,需要规定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