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建议
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尚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李小鹏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在国资国企改革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一大热点。
从中央到地方,都把混合所有制改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群策群力、大干实干,掀起一阵阵重视“混改”、推进“混改”、支持“混改”的改革热潮。
作为其中的一分子,笔者曾在地方国资监管部门负责国资国企改革事务,现在国有企业从事国企改革具体工作,有一些亲身经历和实践、切身体会和感受,也有一些粗浅想法和建议。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和意义《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明确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显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以改变股权架构为引领,转变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打造“1+1>2”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一)有便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增添国有经济市场活力很多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是政府,核心业务来源于政府,以致于长期躺在政府搭建的“温室”“吃穿不愁”,慢慢成长为规模虽大但不经市场风浪考验的“巨婴”。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投身市场的汪洋大海,面对市场的竞争浪潮,倒逼自身适应市场变化,加强资本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增强市场活力。
(二)有利于加强市场化资源整合和战略协同,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受国有体制机制的影响,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行政化特色,导致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引入产业链互补、价值观相近的战略投资者,吸收非公有制企业的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取长补短、整合融合,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有助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国有资本影响力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但也存在行业分散、结构老化、存量资产多、沉淀资金多等问题。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专题调研(3篇)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专题调研《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专题调研报告》一、引言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旨在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国有资本的监管和运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背景分析国企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
然而,长期以来,国企存在着产权不明晰、经营不规范、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了国企的发展。
党中央决定进行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国企发展。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公司制改革、股权激励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其中,公司制改革通过改革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股权激励则通过引入员工持股计划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绩效。
混合所有制改革则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推动国企与非国有企业深度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实施情况1. 公司制改革目前,国企公司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许多国企已经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成立了独立的法人治理机构,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公司制改革为国企引入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和现代企业治理理念,增强了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
2. 股权激励国企股权激励是推动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员工持股计划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绩效。
目前,一些国企已经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推动国企与非国有企业合作,增加企业竞争力。
目前,一些国企已经与非国有资本合作,但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市场准入、经营机制等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政策制度不完善国企三项制度改革还存在一些政策制度上的问题。
一方面,公司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监管机制的建立等。
国企混改的利与弊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国企混改的利与弊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和建议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了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企混改作为一种新型的改革措施,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下面,本文将从利与弊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国企混改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国企混改的利1、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国企混改能够引入外部的优秀企业和资本,改善国企的管理、技术和市场运作能力,提高国企竞争力,推动企业成长壮大。
2、促进国企的创新和发展混改能引入创新思维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国企发展出新的产品、新的业态和新的市场,创造更多的价值。
3、优化国企的资产结构混改能够引入外部资本,有助于国企的资产重组和优化,提高资产效益和管理效率。
二、国企混改的弊1、国企资源的流失混改可能引发国企资源流失的问题,如外部投资者可能侵占国企资源,导致国企业务转型方向发生变化。
2、国企利益的分化混改可能导致国企内部利益的分化,如外部投资者可能在决策层面上占据更多的话语权,国企员工的利益受到影响。
3、国企文化的冲击混改可能导致国企文化的冲击,如外部投资者可能带来不同的企业文化,导致国企原有的企业文化发生改变。
三、建议1、完善监管制度,保障国企资源和利益的安全针对国企混改可能引发的资源流失和利益分化问题,应加强监管,确保国企资源和利益的安全和稳定。
2、强化文化融合,保护企业文化针对国企混改可能导致企业文化冲击的问题,应引入科学的文化融合机制,保护和传承国企原有的企业文化。
3、加强沟通,促进员工参与针对国企混改可能带来的员工利益受损问题,应加强沟通,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保障员工的利益和权益。
总之,国企混改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其利与弊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去看待和分析,才能更好地推进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不断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尤其在改革方面,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和未来发展两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随着市场化发展的趋势深入,国有企业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首先,行政干预问题。
国有企业多由政府控股甚至直接管理,政府干预限制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灵活性,使其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其次,效率问题。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特别是在制度设计、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障碍,致使企业经营开支无法降低,效益无法提高。
第三,理念与文化问题。
因为长时间受政府干预,国有企业难以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文化,在效率与服务上表现欠佳。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一直在推行一系列改革。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首先,通过引进内外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得到了活力。
其次,国企的重组和兼并,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企业的效率和财务问题。
再则,国家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加强了公司治理的力度,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优势。
最后,不断推进简政放权,鼓励创新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提升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二、国有企业未来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国有企业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化的浪潮下,企业竞争已经进入到了全球化的阶段。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面临的挑战更大。
除了全球化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外,他们还将面临变革成本高、制度不完善、管理结构顽疾等问题。
但国有企业的未来也并非没有亮点。
首先,我们从整个宏观形势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仍然非常强劲,因此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其次,受惠于国家不断释放市场力量、深化改革等政策,国有企业的改革环境将逐渐改进,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政府还在努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这将为国有企业提供一个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了改革的重要方向。
国企混改旨在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转型升级。
然而在实施国企混改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推动国企混改向纵深发展。
一、问题分析1. 国企混改动力不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政府的重要政策,但是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动力不足成为制约混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国企改革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加,但是国企混改的力度和进程相对较慢;一些地方或企业对混改政策理解不够,存在着观望和犹豫的态度,使得混改的推进受到一定的阻力。
2. 混改中存在实质性问题在国企混改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实质性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引入民间资本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资产评估不准确的问题,导致混改中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一些混改企业对外部股东的信任度不高,导致合作机制不完善,无法形成真正的合力。
一些国有企业在混改中存在着权责不清,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导致混改效果不明显。
3. 混改中的治理问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要求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机制,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存在着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混改中存在着股权分散、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治理结构不健全。
一些国有企业在混改过程中,虽然引入了民间资本,但是对外部股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够重视,导致混改中存在着资产流失、利益损失的问题。
二、解决对策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为推动国企混改向纵深发展,政府应当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进一步明确混改政策,明确国企混改的意义和目标,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政策激励。
政府应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向混改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金融支持,推动混改的顺利进行。
政府还应当建立国企混改的考核评估机制,对混改企业进行考核,激励和约束混改的推进。
国企混改的问题与措施
国企混改的问题与措施国企混改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引进非国有资本、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与其他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效益提高的一种改革方式。
国企混改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促进国有企业与其他各种所有制企业的融合发展。
国企混改的问题和措施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企混改的问题:1. 体制机制不灵活。
国有企业一直受到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约束,决策权过于集中,难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 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员工的薪酬和激励机制相对滞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3. 资产负债率偏高。
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资产负债率偏高、资金占用率偏低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4. 市场竞争能力不足。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竞争劣势,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国企混改要改革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2. 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
国企混改要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通过市场化竞争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 建立激励机制。
国企混改要建立健全的薪酬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4. 推进资产重组。
国企混改要推进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5. 强化创新能力。
国企混改要强化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和引进一批技术先进、管理精干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6.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国企混改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国有资产运营的效益和安全性。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某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部署要求,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各项工作任务,持续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全县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发展形势严峻。
我县共有某户县属国有企业,主要涉及自来水生产供应、矿产资源开发、商品流通、融资担保、房地产开发、旅游饭店、果品深加工和畜禽养殖某个行业。
企业主责主业不够突出,产业布局不够优化,协同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资产收益持续走低,资金困难问题凸显。
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某.某亿元,负债总额某.某亿元,资产负债率达某.某%,高债务、低收益使得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是资产管理混乱。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政企不分现象,个别企业在资产管理工作上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权责不清、约束不够、缺乏制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企业“内部三项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导致在资产监管上存在漏洞,不按规定程序购置、管理、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监管还需加强。
三是转型动能不足。
虽然出台了支持县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政策,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
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缺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力,加之没有有效的资产做抵押,银行也不愿贷款,资金紧张,发展合资、合作经营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出现“搭台容易唱戏难”的窘境。
并且受县域交通设施薄弱、人口基数小、消费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企业不愿投资到县级市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缺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伙伴”,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难度较大。
四是人员安置和人才引进困难。
在原有用工体制下,国有企业长期肩负着解决就业的任务,尤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人“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用人体制问题遗留严重,导致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过量。
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国企混改的本质在于引入社会资本,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提升其竞争力。
在实际操作中,国企混改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以推动国企混改顺利进行。
国企混改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决策机制不灵活。
传统的国有企业决策体制较为僵化,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建立国企混改的竞争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同时完善内部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
第二,国企混改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资产质量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营管理不善,部分国有企业资产质量较差,存在债务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国企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和重组,并注入社会资本,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风险。
国企混改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员工工资福利问题。
传统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薪酬水平低、福利待遇差等问题,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国企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员工薪酬水平,优化福利待遇,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第四,国企混改面临的第四个问题是产权保护问题。
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权益保护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引发纠纷和矛盾。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机制,明确国有和非国有资本的权益,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有和非国有资本的良性互动。
第五,国企混改面临的第五个问题是监管不到位问题。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监管不到位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甚至引发腐败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国企混改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制定明确的监管规定,加大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力度,防止资产流失,打击腐败行为。
国企混改在新常态下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应当建立灵活的决策机制,改革财务管理体制,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监管,推动国企混改向着良性发展的方向前进。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成分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私营和个体经济基本没有。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此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私营和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混合所有制经济随之进步。
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由于沉重的计划经济体制“包袱”、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用人机制上的弊端等原因导致经营出现困难,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损失。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唯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激发自身活力,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使得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正式进入到国家宏观调控层面。
在此基础上,2015年9月,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鼓励非公有资本及外资参与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混改中,与此同时,支持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使股权结构更为多元化,这些意见有利于规范股东行为并实现有效的内部约束,使企业运行更为高效灵活。
一、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实现了改革的初步尝试,通过上市、重组、合资联营等方式,改革初显成效,一定程度增强了国有经济活力,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根本问题及缺陷依旧未能缓解。
现阶段而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存在四点问题。
(一)改革可能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相对健全的国有资产的评估定价机制,并且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也不可能做到全面细致,由于资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信息的不对称,就使得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无法以公允的市场价值达成交易。
国资委在整个过程中是信息的弱势方,信息接收缓慢及信息缺乏使其在改革中无法做到监督的准确全面,导致国有资产存在流失风险。
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国有企业混改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国有企业混改需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但现实中大部分国有企业仍然沿袭着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市场化经营和资产管理的要求。
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 混改过程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国有企业混改的过程中,由于权力分配和资产变现等问题,容易出现腐败问题。
相关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影响混改的公平和公正,阻碍了混改的顺利进行。
3. 资产重组难度大国有企业混改需要进行资产重组,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利益分配等诸多原因,导致资产重组难度大,相关方面往往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导致混改进展缓慢。
4. 员工素质不高一些国有企业员工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市场化经营和管理的观念,难以适应混改后的经营管理模式,限制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5. 投资主体单一国有企业混改在投资主体上较为单一,大多数是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相关国有企业参与,投资主体单一导致了混改效果的限制。
二、解决对策1.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国有企业混改后的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决策机制,推进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
2. 建立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混改监督体系,增强对混改实施过程中腐败问题的监管和惩处力度,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保障混改公平公正。
3. 加强资产重组通过建立资产评估和交易市场,推动资产重组的顺利进行,推动相关企业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推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4. 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国有企业员工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员工学历和技能水平,引入市场化激励机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员工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加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加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文章首先概括介绍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情况,然后总结国企混改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国企混改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深化国企混改的相关政策建议,为国企混改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概述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本身具有特殊性,能够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
但是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国家绝对控股,则更容易受到政府行政干预,影响国企投资行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引起企业非效率投资,出现发展疲软的情况,生产经营效率相对不高。
因此,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得以提升,我国把目光放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希望借助民营资本使国企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活力,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国企混改”)是我国经济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鼓励并支持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可以有效缓解政企不分现象,使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分开,可以有效划分国家各级政权机构与经济组织的权限,改善国企监管方式,完善企业所有制制度,有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二、国企混改中存在的问题(一)国有股“一股独大”国企混改是在国有资本中引入非国有资本,进而变革股权结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使企业的经营投资行为更具活力。
国有企业的国有股东往往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进行国企混改时,引入非国有资本不仅可以提升非国有企业股东的地位,使其在公司的决策中拥有话语权,同时也加强了对国有控股股东的监管,非国有股东的参与也会促使企业以追求盈利为目标,从而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
当国家绝对控股时,国企更容易受到来自政府的行政干预,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国有企业内部制衡能力较差,从而引起非效率投资。
董事会的治理机制在国有股居于绝对控股地位时往往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在国有股处于相对控股地位而非绝对控股时,非国有资本的竞争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面试题目国企改革(3篇)
第1篇一、引言国企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企改革更是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国企改革面试题目成为考生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从国企改革的背景、现状、方向和挑战等方面,对国企改革面试题目进行深入探讨。
二、国企改革的背景1. 国际化竞争加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2. 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国企改革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企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
通过改革,可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
三、国企改革的现状1. 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推进近年来,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批国有企业在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等方面取得突破。
2. 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断优化,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制逐步健全。
3. 人力资源改革取得进展国企在薪酬、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改革,激发员工积极性。
4. 产业布局调整取得成效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四、国企改革的方向1.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提高企业活力。
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制,提高企业决策效率。
3. 激发员工积极性完善薪酬、考核、激励等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凝聚力。
4.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5. 优化产业布局围绕主责主业,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建议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建议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集中于如何有效强化和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一焦点上,是国有资本面向企业外部和社会资本,谋求企业发展和资本集中、重组、扩张的改革。
即通过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相互结合,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同时也为社会资本进入国有经济传统领域打开大门。
然而,要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要认清其内涵和其中的关键问题。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内涵分析,需要辨别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混合经济的概念。
混合所有制最早来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对传统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模式的改良理论——“混合经济”论。
混合经济主要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经汉森、萨缪尔森、科斯、诺斯等人的发展而形成,实质上指的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根据《牛津经济学词典》,混合所有制是关于所有制的制度安排;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各种不同所有制资本,通过多元投资、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混合经济是用于描述一个介于放任自流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经济,特指有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并存的经济。
通过文献梳理和作者分析判断,混合所有制是微观层面的概念,指的是存在不同类别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混合,不仅包括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混合,还包括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混合;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个宏观层面的语义概念,它是指国家所有、集体所有、非公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至少两种组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表现形式主要有:交叉持股、股份制、上市,发展而成的微观形态是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经济是西方国家的概念,指的是私人经济为主的市场经济加入了国家干预调控,与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的背景和社会体制不同,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从公有制发展而来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在分类改革的推进方面,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指导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独立经济运行方面的效率和效益已经严重受到了挑战,所以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人力资源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但是,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重视并制定对策。
问题一:股权结构复杂混合所有制改革之所以受到困难,是因为股权结构复杂、类型繁琐。
这时候,国有股的持股比例必定降低,这就对其经营管理和决策产生了冲击,而一般的民营企业要求管理上更加透明,决策上更加快速。
因此,这些企业需要转变为更加市场化的运营模式,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策一:实施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根本,其实际上就是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
由于股份制的股权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其制定的规章制度更加清晰明确,而这些规章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股权安全,并保证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通过股份制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市场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特征的发展。
问题二:国有企业制度和人才流失由于国企改制后没有明确的制度和机制引导,导致相关人才在转型期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大量流失,这样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便受到了很大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借助外部人才来推动企业发展。
对策二:完善企业制度体系完善企业制度体系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实现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开放以及内外部人才的有效引入,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需要通过建立相关权益保护机制等措施,提高外部人才对于企业的信任和认可度。
问题三:不良资产较多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往往面临自身资产哥不良的问题,这就给相关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这种压力将会更加显著。
对策三: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为了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国有企业在转型期需要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方案,通过设立风险评估机制、合理评估企业价值以及产品质量续保等手段来降低风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温国林卿松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31期摘要: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对我国国企改革意义重大,这是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举措。
文章首先说明当前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改革中的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国有企业具有资金雄厚、人才聚集、技术产业化经验丰富、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但对外界变化反应较慢、管理效率不高。
而非国有企业灵活性较强、管理效率高、创新意识、品牌意识浓厚,但面临资金不足,生产规模有限的困难。
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方面可以激发国有企业的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非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两者的结合也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实现生产要素的公平受益。
(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简政放权、减少腐败的重要手段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以国有股权的形式存在,并依据股权的比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政府作为国有资本的所有者其权利受到约束限制,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此外,从“四风建设”以来,多名国企高管被查处,国企依然被看作反腐的第二战场,造成腐败高发的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缺乏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权力运作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失效。
而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两权分离、建立完善的监事会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等方式则能有效地解决至少遏制这种现象。
(三)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完善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登记注册类型分岗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可知,2014年国有单位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为131742元,是私营单位同职位人员平均工资的1.71倍。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控制或管理的企业。
在中国,国有企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国有资产证券化改革政策的推进下,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然而,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市场竞争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实现股份制度改革,即以市场化方式引入民间资本,促进资产证券化,简化管理层级等。
另一方面,改革还致力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改革深入过去几年中,我国政府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革,加快了电力、水利等传统领域国有企业改革。
其中,电力和石油石化行业的改革力度相对较大,先后成立了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等大型央企,成功实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2. 实施“双百计划”推进企业重组“双百计划”是指中央企业重组“双百”企业的计划。
该计划于2017年公布,旨在通过优化国有企业布局、协同发展等方案,推进中央企业重组。
此计划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有企业在重组、整合和优化上取得了进展。
3. 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国有企业通过与民间企业达成合作共同运营。
这种改革形式已经成为当前外界广为推介的方案之一。
《指导意见》提出创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共赢”。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可将外部资本引入国有企业,增加其市场竞争能力。
4. 推进国资监管改革在国有企业盲目扩张、经营不稳定的情况下,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非常必要。
改革方案提出,对于每一家中央企业,具有投资责任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职位将纳入监管范围。
同时,推进国有资产总市值的核算和监管,制定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规,保障企业和员工利益。
二、国有企业改革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存在着新的转变。
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情况汇报
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的部署要求,我们对国企国资改革情况进行了全面汇报。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国企国资改革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以下是我们对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的情况汇报:一、国企国资改革取得的积极进展。
1.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
国有企业与民营资本、外资合作的案例不断增多,混改成果显著。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一大批国有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提升了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国资监管机制不断完善。
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管理,提升了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3.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些重点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国企国资改革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相对缓慢。
一些国有企业改革进展不够顺利,改革举措不够有力,改革效果不够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惰性和保守。
2.国资监管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强劲,监管手段和手段还需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3.国有企业混改难度较大。
由于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的历史原因,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一些制度和利益障碍,需要更多的政策和制度创新来突破。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
继续推动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外资的合作,加快推进混改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2.加强国资监管体制建设。
完善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体制和监管机制,加大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力度,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国企国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持续用力、持之以恒。
我们将继续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国企国资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有企业的长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国有企业是我国制度特征的表现之一,它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会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一、现状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国有企业始终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我国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和优化。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的业绩在经过长期努力后显示出了一定的成绩。
许多企业采取了“以负债为基础、以资产为支撑、以利润为导向、以市场为目标”的经营模式,积极推进重组、布局优化和管理创新,切实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一些国有企业还顺应市场需求,加大了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在制度上存在着“管子”和“管经济”等问题,导致了管理权力过度集中,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国有企业由于体制不够灵活,企业间相互独立,企业之间缺乏良好的协同机制,使得企业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快速兴起,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许多出口型国有企业的市场需求逐渐下降。
此外,随着私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企业的所有权存在着较大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着与私营企业合作、竞争的新形势与挑战。
二、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在此,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企业家精神不足,管理水平落后在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一些企业存在着企业家精神不足和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
由于体制问题,国有企业存在创新不足、创业精神不足的问题。
一些企业重技术研发,轻市场营销,企业内部创新监管不严格等问题。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建议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建议------------------------------------------作者xxxx------------------------------------------日期xxxx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建议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集中于如何有效强化和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一焦点上,是国有资本面向企业外部和社会资本,谋求企业发展和资本集中、重组、扩张的改革。
即通过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相互结合,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同时也为社会资本进入国有经济传统领域打开大门。
然而,要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要认清其内涵和其中的关键问题。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内涵分析,需要辨别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混合经济的概念。
混合所有制最早来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对传统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模式的改良理论——“混合经济”论。
混合经济主要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经汉森、萨缪尔森、科斯、诺斯等人的发展而形成,实质上指的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根据《牛津经济学词典》,混合所有制是关于所有制的制度安排;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各种不同所有制资本,通过多元投资、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混合经济是用于描述一个介于放任自流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经济,特指有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并存的经济。
通过文献梳理和作者分析判断,混合所有制是微观层面的概念,指的是存在不同类别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混合,不仅包括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混合,还包括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混合;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个宏观层面的语义概念,它是指国家所有、集体所有、非公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至少两种组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表现形式主要有:交叉持股、股份制、上市,发展而成的微观形态是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经济是西方国家的概念,指的是私人经济为主的市场经济加入了国家干预调控,与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的背景和社会体制不同,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从公有制发展而来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中国国企改革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国企改革的现状与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有企业(SOEs)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企的财富积累和资本积累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同时,国有企业也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在致力于国有企业改革,使之更加市场化和竞争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企改革的现状和前景。
一、中国国企改革现状自从2013年以来,中国开始大力推进国企改革。
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包括清理和整合企业、允许外资进入国内市场、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等。
其目的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国企的效率和竞争能力,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1. 存在问题但是,国企改革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目前,国企还存在相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和挑战,包括:(1)权力过于集中。
目前,国企的领导层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决策流程缓慢,赢面小,市场萎缩。
(2)市场竞争不足。
由于经济改革和市场竞争不足,国企得到了很多特殊待遇,从而导致了不公平竞争和浪费资源的局面。
(3)财务状况亟待解决。
国企的财务状况亟待解决,有些国企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和负责清理。
2. 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是指将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混合在一起经营企业的经营形式。
在这个模式下,国有资本会与非国有资本进行混合和整合,并且从管理层面引入更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水平。
3. 优化资产结构除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政府还希望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来推进国企改革。
现在,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要求国企减少重复建设,消除“僵尸企业”,并且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二、中国国企改革前景中国国企改革的前景并不轻松,要实现全面、深层次的改革,需要中国政府在体制、机制和法治方面进行持续的努力。
以下是几个国企改革的前景:1. 再保持连续性尽管国企改革的过程并不顺畅,但是中国政府已经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在不同层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建议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集中于如何有效强化和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一焦点上,是国有资本面向企业外部和社会资本,谋求企业发展和资本集中、重组、扩张的改革。
即通过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相互结合,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同时也为社会资本进入国有经济传统领域打开大门。
然而,要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要认清其内涵和其中的关键问题。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内涵分析,需要辨别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混合经济的概念。
混合所有制最早来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对传统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模式的改良理论——“混合经济”论。
混合经济主要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经汉森、萨缪尔森、科斯、诺斯等人的发展而形成,实质上指的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根据《牛津经济学词典》,混合所有制是关于所有制的制度安排;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各种不同所有制资本,通过多元投资、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混合经济是用于描述一个介于放任自流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经济,特指有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并存的经济。
通过文献梳理和作者分析判断,混合所有制是微观层面的概念,指的是存在不同类别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混合,不仅包括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混合,还包括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混合;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个宏观层面的语义概念,它是指国家所有、集体所有、非公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至少两种组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表现形式主要有:交叉持股、股份制、上市,发展而成的微观形态是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经济是西方国家的概念,指的是私人经济为主的市场经济加入了国家干预调控,与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的背景和社会体制不同,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从公有制发展而来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在分类改革的推进方面,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指导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目前,中央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已经完成,29个省(区、市)出台了分类意见或方案,但进行实质性分类改革实践的地方并不多,大多是照搬国家层面的政策。
其中,上海和深圳的分类改革实践在全国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具体而言,上海市的改革思路是以准确界定国有企业功能定位为切入点,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促进企业发展。
其具体做法是,根据国有企业的市场属性的不同,兼顾企业股权结构、产业特征和发展阶段,按照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和人员等指标的占比情况,将国有企业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这三种类型。
深圳则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包括文化传媒资产在内的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并在数年前就根据不同企业特点,确立了分类监管考核的办法,基本实现了“一企一策”的考核方式。
在混改领域的推进方面,改革从非垄断行业向垄断行业推进,从子公司、项目层面逐渐向集团公司层面推进。
从2016年开始,垄断行业的混改加快“破冰”步伐。
2019年,混改在垄断行业将更加开放,正在甄选第四批混改试点企业。
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推进方面,国有资本与其他所有制资本通过股份制上市、收购非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改制、员工持股、项目PPP等混改途径进行融合,法人公司的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
混改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在存量业务上通过老股转让与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战略性投资,以及通过员工持股进行股权激励;另一种是在增量业务上通过与其他所有制资本进行合资形成新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规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2017年,央企混改引入社会资本规模达到3386亿元。
2018年,仅在北交所通过产权转让和增资扩股两种方式完成的国有企业有196家,共引入社会资本450.22亿元。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进展方面,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及各级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户数占比达到69%,省级国企混合所有制户数占比达到56%。
越来越多的竞争性企业在混改中进一步调整股权比例,促进企业形成了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在管理结构推进方面,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国资委+国有企业”的二级管理结构正转变成管资本的“国资委+运营公司/投资公司+国有企业”的三级管理结构。
2016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该方案,取消、下放、授权43项国资监管事项。
同年,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原有2家试点的基础上,扩展到了“2+8”共计10家,即诚通集团、中国国新2家运营公司试点,和国投、中粮集团、神华集团、宝武集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等8家投资公司试点。
26个地方国资委改组组建了72家投资运营公司。
有统计数据显示,已有36家省级国资委改组组建了14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2018年底,国资委又确定了航空工业集团、国家电投等11家央企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
国有经济管理由管资产转向管资本为主,管理结构中的各主体权责发生了本质性变化,正在形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依法合规的操作规则。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在新的“1+N”政策体系的推动下,国有企业混改在分类改革、垄断行业改革、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国企管理体制结构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同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各细分产业领域国有企业“混改”存在的种种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不在“混改”自身,而在于“混改”之外。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和外延不清晰,主要原因是国资股权多元化与混合所有制混杂等问题突出。
很多已经完成了改制的企业里,法人治理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注册方式由全民所有制改成公司制,且资本结构仍是国有独资。
这些国有独资的公司不属于混合所有制企业,他们的改制也不属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在目前的改革实践和研究分析中,并没有进行区分,仍模糊地将改制作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内涵和外延不清晰问题造成的。
还有的研究和实践将央企重组和不同层级的国有企业重组以及国企改制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也存在着类似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内涵和外延不清晰问题,使得国资股权多元化与混合所有制混杂,如煤电一体化重组、央企重组等。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如果不能实现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则不能保障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相当一部分“混改”后的企业的决策与经营行为没有根本性改变,主要原因是法律和政策体系的缺失。
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改变了国有独资的股权结构,但是仍然在国有股权比例上存在一些问题,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国有参股的功能和管理方式没有得到进一步明确,存在同股不同权问题。
另外,很多企业都是整合二级、三级子公司上市来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任务,集团公司业务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双重身份局面仍未改变,使得行政化管理难以向市场化转变。
另外,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影响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和非理性投资的政府干预以及国有企业的经理人代理问题。
即使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了新的“三会一层”的法人公司治理结构,但由于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权利不明确,“三会一层”难以实现权责分明,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故不能保障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而在法律层面上,无论是《企业法》,还是《公司法》,都没有对政府这个监管者的权利进行约束。
如果企业经营不实现去行政化,国有企业和改制以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就无法得到保障。
实际上,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出台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专项法律,来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资本处决权利。
在政策层面上,在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下,虽然在试点、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混改也在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中被作为一个重点改革方向,但总体来说,各细分产业领域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缺乏细分的、针对不同模式改革的具体政策体系。
国有资产流失担忧、同股不同权与企业融合难成为阻碍各细分产业领域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因素,主要原因是现有的资产评估机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监督机制和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都不完善,仍不能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虽然政策文件指明了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混合的原则性标准,但并没有形成具体的管理机制来指导怎么“混”和“混”多少。
在混合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低估国有资产、高估非国有资产,或是国有企业管理层及非国有资本投资者串通的机会主义行为。
因此,这些可能性情况使得国有企业管理层产生混合所有制改革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影响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
同时,民营企业虽然想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来获得各细分产业领域国有企业的政策资源,但由于担心同股不同权问题会导致他们在混改中没有话语权,无法保障自己的股权权益,因而不敢冒风险。
另外,由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文化、制度规范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在发展混合所有制过程中可能存在企业融合难的问题。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委托代理等问题使得国有企业行为不经济,使得国有资本经营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引入非国有资本,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有效制衡的管理结构,从而改变国有企业的经营和行为模式,促使国有企业行为合理化,并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因此,本文从立法建设、完善政策体系、提供保障条件、分类改革与分行业改革和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对国企混改提出政策建议。
(1)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专项立法建设用法律条文清晰界定政府的干预范围,并明确政府干预过度的惩罚措施,做到真正的“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另外,用法律的权威性保障不同所有制资本参与各细分产业领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权益,确保同股同权,防止国有企业凭借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及政策优势侵占民营企业的资本和利益,消除非国有资本在参与国企混改上的弱势群体意识,使得不同所有制资本自愿参与混改,形成混合所有制改革良性的参与机制。
(2)完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体系国资委应完全按照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转变职责,针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细化监管资本制度,提高国有资本的管理效率,且在对各细分产业领域国有企业的管理上,不再干涉,放权给资本投资公司与资本运营公司;清晰界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对各细分产业领域国有企业的监管职责范围,保障各细分产业领域国有企业投资行为合理化。
加快促使党组织以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形式在各级主体中扎根,形成各级主体的监督机构及信息反馈平台,对干预过度、冲动投资、监管无作为等进行调查取证并听证,形成各级主体的约束机制。
(3)完善国有资产评估机构、产权交易市场等外部保障条件出台政策支持国有资产评估机构、产权交易市场等为国企混改提供第三方评估和服务的市场组织得到快速发展,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定性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判断经营风险的市场性与人为性,科学界定正常问题与人为问题,为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松绑,提供一定的自由决策和发展空间,为各细分产业领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市场服务环境,从而通过市场化机制促进能源国企在人事、薪酬等方面进行制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