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行为经济学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国家将原本完全由国家所有和控制的企业引入市场化和股份制改革,引入国有资本以外的民营资本,增加竞争和活力的一种改革措施。

在行为经济学的角度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以下分析:1. 改善组织激励机制行为经济学认为,企业员工往往会有固定偏好,即一旦习惯了某种工作方式、奖惩制度等,很难改变。

另外,组织激励机制在国有企业的存在也存在问题。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增加了市场化的竞争,促进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相互促进、学习和成长,从而改善了组织激励机制。

企业通过经营效益获得收益,这样激励员工实现追求经济利益的动机,使员工更加积极进取。

2. 降低反对情绪和员工抵制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认识是人们对变化的抵制程度,会对改革产生影响。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员工、管理层和相关利益方往往会出现抵制情绪。

通过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引入了不同的企业形式、不同的管理模式,从而降低了员工抵制的情绪,使得改革更加顺利。

3. 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行为经济学认为,在企业决策中会涉及到成本和效率两个维度的考虑。

国有企业具有官僚化、决策滞后、效率低下等问题,这成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瓶颈。

引入民营资本可以提高企业效率,迫使国有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来降低成本。

4. 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行为经济学指出,企业的形象会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利润。

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认可度和良好形象,使其便于与外部企业合作。

总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行为经济学角度下更加注重企业内部施行改革的机制,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更好地与外部企业合作和应对市场竞争。

同时,通过改善组织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积极性,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近年来中国经济领域的重要改革之一。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政府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和市场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风险分析1. 政策风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环境和政策预期不确定性较大,政策变化可能会给企业投资、经营等方面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2. 管理风险: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的利益及管理理念可能存在分歧,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效率。

3. 资金风险: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融资成本可能会较高,部分企业可能面临融资难题,导致经营困难。

4. 监管风险:混合所有制企业可能需要面对多重监管,包括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证监会、金融部门等,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和运营压力。

5. 市场风险:混合所有制企业可能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从新定位自己的市场地位,对市场需求和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成为至关重要。

二、应对措施1. 加强政策沟通:企业应当密切关注国家有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动态,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获取政策信息,降低政策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3. 多元化融资渠道:企业应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股票发行、债券发行、股权激励等方式,降低融资风险,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4. 规范运营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的规范化管理,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5. 加强合规监管:企业应加强合规运营,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机制,积极配合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和检查,确保企业合规经营,降低监管风险。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需要全面评估各种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为企业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环境,共同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向着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一、背景介绍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经济稳定运行和基本经济制度的职责。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进步进程中,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为了引入民间资本,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应运而生。

二、混合全部制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的实施始于上世纪90时期,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多个领域不同程度地实施了该改革政策。

起首,在管理体制上,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国有企业能够吸纳社会资源和市场阅历,改善企业的决策机制和管理体系。

其次,在资源配置上,混合全部制改革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私人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后,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企业的进步提供更多的机会。

再次,混合全部制改革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私人资本的进入为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进步动力,可以援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推动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增长。

三、问题分析虽然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该改革的进一步进步。

起首,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目前,国有企业在资本、人才等方面与民营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这导致在混合全部制改革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相对困难,进一步限制了国有企业进步的潜力。

其次,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中存在着利益分配等问题。

在混合全部制企业中,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各方面的乐观性。

这不仅制约了企业吸引私人资本的能力,也影响了企业的进步速度和效益。

最后,由于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需要面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改革进程相对较慢。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正文:一、引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率,实现国有资本的有效增值。

本文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1、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和目标1、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实现国有资本的有效增值3、促进国有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引入民营资本和外资2、改变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3、优化国有资本的配置和使用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措施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加强监管和监督3、支持企业创新和发展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路径和步骤1、确定改革方向和目标2、制定具体改革方案3、推进改革的实施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和效果分析1、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影响2、对国有资本的增值效果3、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和挑战1、制度设计和改革实施的困难2、利益相关方的反对和抵制3、其他潜在风险和挑战的应对策略九、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总结1、成功的案例分析2、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3、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十、结论根据以上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加强监管和监督,提高改革的效果和质量。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1、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是指在国有资本的基础上,引入民营资本、外资等非国有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

2、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股或全部所有的企业。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性的重要举措。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在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引入非公有制资本,实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有机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种改革旨在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其竞争力,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围绕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问题分析1. 管理体制不适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问题。

相对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引入非公有制资本之后,需要更加灵活、市场化的管理机制。

由于改革的深入和传统观念的局限,许多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上难以适时适应。

2. 所有者权益权责不清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不同股东之间的权益、权责关系可能会出现不清晰的情况。

这种模糊的权益关系可能导致决策的难以达成,管理的混乱,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3. 投资与融资问题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存在着来自不同所有者的不同投资需求和融资渠道。

而国有企业通常依赖于国家资金支持,混合所有制后,如何平衡不同股东的投资需求,又能够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经营机制不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经营机制上存在较大的不完善之处,如经营成本、持股比例、分红比例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模式的持续发展。

二、对策建议对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来说,完善管理体制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建立起更加灵活、市场化的管理模式。

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需要制定明确的所有者权益权责分配方案,明确不同股东的权益、权责关系。

这有助于减少决策的难以达成,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为了平衡不同股东的投资需求和企业的融资需求,需要建立起合理的投资与融资机制。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投资规划、融资计划,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企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新常态下国企混改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关于新常态下国企混改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关于新常态下国企混改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国有企业混改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培育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格局,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水平。

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激发企业活力,改善国企经营环境,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混改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

一、国有企业混改的问题分析1. 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在国有企业混改中,由于多种所有制的企业利益主体不同,利益分配问题成为混改的一大难题。

传统的国有企业利益分配机制难以满足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需求,导致混改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矛盾和摩擦。

社会资本参与后,企业内部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如何处理企业内部各方利益的关系,成为混改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管理体制不合理国有企业混改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管理体制不合理成为影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瓶颈。

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臃肿、低效,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管理差异较大,如何实现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影响混改效果的重要因素。

3. 制度环境不健全国有企业混改需要在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中进行,但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也存在一定不足。

国有企业混改在并购重组、资产重组等方面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限制了混改的进程和效果。

4. 投资主体选择不当在混改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社会资本投资主体对混改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一些地方在进行国有企业混改时,由于对社会资本投资主体的选择不当,导致混改后企业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了新的问题。

针对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分配问题,应加强利益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建立符合混合所有制企业特点的利益分配机制,既要保障国有资本收益,也要兼顾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实现多种所有制企业间的合作共赢。

国有企业应通过混改,改革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推动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引入民间资本,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顺利推进。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改革主体不清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主体不清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国资委与其他股东之间的权责划分、经营决策机制等方面的不完善,导致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各方利益的博弈愈发激烈,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2.企业管理混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管理混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

引入民间资本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往往因参股股东的不同管理理念和制度不同而陷入混乱状态,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下降,甚至出现决策分歧、利益冲突等问题。

3.股权结构不稳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权结构不稳定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参股股东的数量众多,股权转让、质押、出资等操作频繁,导致企业股权结构不断变化,不仅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也容易引发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混乱。

4.监管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监管机制不完善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监管机制不完善容易导致各方利益的冲突和对立,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稳定因素。

二、对策探讨1.明确改革主体要解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改革主体不清的问题,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健全的改革主体和决策机制。

国资委应依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新的产权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并建立健全各参股股东之间的权责划分机制,真正形成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龙头的主导主体。

2.加强企业管理要解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企业管理混乱的问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

对于引入民间资本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公司章程、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组织机构,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和有序运转。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我国发展迅猛,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需要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产权划分不清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产权划分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共同投资经营,产权关系复杂,如果产权划分不清楚,会导致资本运作失序,影响企业稳定经营和发展。

特别是在涉及到利润分配、决策管理、投资回报等方面时,产权划分问题更加凸显。

2. 管理体制不合理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通常比较官僚化,决策效率低、创新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加入民营资本后,管理体制必然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市场化经营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导致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 利益分配不公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利益分配问题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由于国有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而非国有资本在利益分配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这容易导致企业内部矛盾,影响企业的稳定经营。

4. 企业文化融合困难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企业理念、管理模式、员工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何促进企业文化的融合,让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实现有机融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 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密切,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管理制度,这给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引入民间资本,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然而,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治理结构问题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权益关系较为复杂,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和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决策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

此时需要强化集团公司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战略管理和整合能力,明确股东权责和权利关系,并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的建设。

同时,还要推进公司的法人治理和董事会建设,充分发挥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2、利益分配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不同股东之间可能存在利益上的冲突,公司经营的利润分配难以协调。

此时,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吸引才华横溢的管理人才,兼顾各股东的利益,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另外,应加强混改后的公司内部协调和沟通,推进公司内部人员若干问题的协调解决。

3、资产证券化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可能存在资产证券化难题,如何确定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方案,准确定价等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此时,需要盯紧金融市场上的信息,及时发现风险,同时还要加大金融资产管理的力度,做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和防范措施。

4、管理机制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乏透明度、高管管薪过高、利益输送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公司内部监管,设立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定期进行财务审计和信息披露等。

5、人才引进问题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中,优秀人才的引进和留住是关键。

现有的人才管理方式对于新进企业缺乏有效的吸引和管理。

在对应解决问题时,混合所有制企业必须加强人才储备,建立以人才稳定和激励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和文化,引进有实力有潜力的人才,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培养更多的行业领袖。

总之,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各个层面和环节的变革都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逐步的实施。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1.前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入民营资本,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本文旨在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背景、目标、主要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2.背景2.1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背景2.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兴起及其意义3.目标3.1 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2 提升国有企业的效率和效益3.3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4.主要内容4.1 引入私营资本4.1.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定义和特点4.1.2 引入私营资本的方式和渠道4.1.3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风险与挑战4.2 股权结构调整4.2.1 优化股权结构的必要性4.2.2 股权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法和措施4.2.3 股权结构调整的影响和效果4.3 管理体制改革4.3.1 国企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4.3.2 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4.3.3 管理体制改革的挑战与展望5.影响与启示5.1 对国有企业的影响5.1.1 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5.1.2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5.1.3 增加企业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5.2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5.2.1 推动资源配置优化和效率提升5.2.2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5.2.3 改善市场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6.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7.法律名词及注释7.1 国有企业:指由国家出资或国家控股的企业。

7.2 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与民营资本、外资等其他所有制形式相结合的企业所有制形式。

8.结束语通过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改革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希望本文对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浅析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浅析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浅析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当前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突破口。

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改革企业治理结构和激发企业活力,推动国有企业从传统体制下走向市场化、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

在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顺应市场需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升国有企业活力,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和提质增效。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路径选择和展望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由一系列外部和内部原因共同推动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适应市场竞争需求。

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要求国有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增强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引入民间资本,提升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和竞争力,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2. 推动国有企业创新发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改变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激发企业的内生活力,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3. 改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引入市场化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管理效率,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约束,提升经营绩效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实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政府政策、企业情况和市场需求,谨慎确定改革的路径和方向。

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入战略投资者。

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路径,可以通过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的合作模式,引入大型产业集团、上市公司或者国际资本,重组国有企业的产业资源和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2. 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

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机制或者员工持股基金,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责任心,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认同感,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和价值提升。

开展混改可行性分析

开展混改可行性分析

开展混改可行性分析引言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在企业改革中引入非公有制资本,使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资本合作,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开展混改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措施。

1. 混改的背景近年来,国有企业面临着一些困境,例如效益下滑、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而引入非公有制资本可以补充企业改革中所需的资源,推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

此外,混改还可以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2. 可行性分析2.1 经济可行性开展混改可以引入更多的资本和技术力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非公有制资本往往具有更高的市场敏感性和竞争力,能够推动企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 政策可行性在国家层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为混改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此外,允许企业通过混改的方式引入非公有制资本,有助于降低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

2.3 组织可行性开展混改需要企业本身拥有相关的组织能力和管理经验。

企业需要构建合理的决策机制、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以适应混改后企业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2.4 风险可行性混改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非公有制资本与国有企业管理和文化差异较大,需要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来解决。

此外,混改还可能面临资产重组、股权分置改革等难题。

3. 相关措施3.1 引导基金政府可以成立引导基金,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国有企业。

引导基金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促进混改的顺利进行。

3.2 建立公司治理机制开展混改需要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包括股东权益和利益平衡机制、独立董事制度等。

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决策效率。

3.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混改后的企业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建立激励机制等。

同时,要关注国有企业员工和非公有制资本员工之间的融合和管理。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温国林卿松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31期摘要: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对我国国企改革意义重大,这是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举措。

文章首先说明当前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改革中的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国有企业具有资金雄厚、人才聚集、技术产业化经验丰富、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但对外界变化反应较慢、管理效率不高。

而非国有企业灵活性较强、管理效率高、创新意识、品牌意识浓厚,但面临资金不足,生产规模有限的困难。

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方面可以激发国有企业的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非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两者的结合也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实现生产要素的公平受益。

(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简政放权、减少腐败的重要手段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以国有股权的形式存在,并依据股权的比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政府作为国有资本的所有者其权利受到约束限制,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此外,从“四风建设”以来,多名国企高管被查处,国企依然被看作反腐的第二战场,造成腐败高发的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缺乏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权力运作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失效。

而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两权分离、建立完善的监事会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等方式则能有效地解决至少遏制这种现象。

(三)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完善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登记注册类型分岗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可知,2014年国有单位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为131742元,是私营单位同职位人员平均工资的1.71倍。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方向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方向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方向分析摘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时代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定义和意义入手,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模式和发展方向,并探讨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方向正文:一、国有企业改革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有制度的限制,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改革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题。

因此,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定义和意义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在国有企业中引入民间资本,打破企业的单一所有制形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这种改革形式既保留了国有企业的优势,又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优化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改善企业的资金和资源环境。

此外,混改也可以拓展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路径,增加拓展企业的能力,提升发展潜力,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模式协同发展是混合所有制企业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混合所有制企业应该通过不同利益方的共同协作和优势互补,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和市场成功。

因此,不同类型的混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性,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

其中包括:(1)多元化经营模式(2)集团化发展模式(3)互联网+混改模式(4)国际化发展模式五、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等方面。

其中,企业文化是经营管理的核心,也是混改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动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混改企业应该以创新和创造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为导向,逐步形成与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以及混改的特点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分析

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分析

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融合,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不同性质的资本,使得企业的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不同股东的利益诉求和经营理念相互碰撞、融合,促进了企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国有股东通常更注重宏观战略和社会责任,非国有股东则往往更关注市场效益和创新发展。

两者的结合使得企业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能够兼顾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期望。

其次,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有助于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

不同股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约束,减少内部人控制和权力寻租的现象。

同时,非国有股东的参与也能够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增强市场对企业的信任。

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动下,企业的创新活力得到了显著激发。

一方面,非国有资本的引入为企业带来了创新的思维和灵活的机制。

非国有企业通常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商业模式。

同时,非国有企业的决策流程相对较短,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推动创新项目的实施。

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通过整合国有资本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以及非国有资本的市场渠道和创新活力,企业能够更好地开展协同创新,提高创新效率和成功率。

此外,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有助于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强了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

混合所有制企业能够整合不同性质资本所带来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例如,国有企业在政策支持、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非国有企业在市场渠道、营销网络等方面具有特长。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国有企业面临着“僵化、效率低下、利润不足”的困境,需要进行改革和转型。

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顺利进行改革,并且取得实质性成效,成为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一、问题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治理结构不合理。

传统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通常由政府主导,管理决策权过于集中,而且难以发挥市场的机制作用。

这种结构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反应和灵活经营,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资本市场不发达。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引入各种社会资本,而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企业上市、配股、债券发行等多样化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国有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

3. 企业文化融合难度大。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员工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实现文化融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利益博弈难以化解。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各种所有制形式之间存在着利益博弈的问题,如何合理化解各方的利益矛盾,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以上问题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

二、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改革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应该逐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公司化治理结构,并逐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方式,实现企业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市场反应能力。

2.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要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融资渠道改革和完善,尤其要加强股权市场的发展,培育各类投资主体,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融资机制,满足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是指在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中引入非政府资本,建立起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共同参与的企业组织形式。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其意义在于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法人化、现代化发展,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风险分析1.风险来源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产权纠纷。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混合在一起,产权关系复杂,容易引发产权纠纷,造成企业运行不稳定。

(2)管理冲突。

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方式与市场化的企业管理方式存在巨大差异,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可能出现管理冲突,导致企业内部矛盾加剧。

(3)经营风险。

混合所有制企业涉及多方资本,管理难度加大,经营风险增加,部分混合所有制企业可能面临破产风险。

(4)监管风险。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共同参与,监管难度加大,容易引发监管风险,导致企业操纵、违法违规等问题。

2.风险影响以上风险如果得不到有效防范和化解,将会对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产生以下影响:(1)企业发展受限。

产权纠纷、管理冲突、经营风险、监管风险等问题会影响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正常运营,限制企业的发展空间。

(2)国有资产流失。

产权纠纷、监管风险等问题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3)经济稳定受挑战。

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风险的暴露将对我国经济稳定带来挑战。

二、应对措施1.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权益和责任,规范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行为,防范产权纠纷和监管风险。

2.提高治理水平提高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水平,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和管理流程,平衡各方利益,有效化解管理冲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与问题分析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与问题分析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与问题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将现有的国有企业引入民营资本,采用多元化的股权形式进行投资组合、风险分散和股权激励,旨在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混合所有制成为“国企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然而,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1.促进企业内部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拓宽了企业的发展思路和空间。

通过引入民营资本,企业可以吸收新的技术、管理和市场经验,促进内部创新和转型升级。

例如,中国移动在混改后通过与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和智能的使用体验。

2.优化企业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市场机制和股权激励,优化了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系。

通过引入外部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企业可以避免“董事长负责制”和“政绩为上”的问题,更加注重企业的效益和价值。

例如,中航工业在混改后任命了著名企业家任建新为公司董事长,引入了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和技术人才,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3.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适应市场需求。

通过引入外部股东和股权激励,国有企业可以摆脱过去的“铁饭碗”和“政绩为上”的思维方式,加强内部激励和竞争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中国联通在混改后进行了全面股份制改革,引入了民营资本和外部股东,积极推进公司的分流、转型和差异化发展,逐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系。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1.股权结构复杂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股权结构复杂的问题,由于股东数量众多,投资者利益参差不齐,导致企业决策难度加大、治理费用增加和内部纷争频发。

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及防范

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及防范

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及防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引入非公有制资本,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分析1. 股权结构不稳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多元化的股东,可能导致股权结构不稳定,存在潜在的控制权争夺和股东利益冲突的风险。

特别是国有企业股权的私有化进程,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法律、管理和资本市场风险,对企业的稳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2. 管理体制混乱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的变革和收购重组,可能导致管理体制混乱,企业决策效率下降,内部管理层次复杂,存在着深层次的管理风险。

3. 产权纠纷增加混合所有制改革意味着国有企业将引入非公有制资本,不同所有权人之间的权益纠纷有可能会增加,产权界定不清晰、权益划分不明确会导致企业内部产权矛盾增加,与此同时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4. 市场竞争加剧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国有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外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将面临更大挑战,这也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防范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管理规定、产权保护、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进行完善,着力解决产权纠纷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从制度上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2. 建立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混合所有制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各级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明确各级管理层职责和权限,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3. 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混合所有制企业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方向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方向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方向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在逐步推进,开放和多元化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

首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积极开放市场。

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在混改后将与市场主体进行股份合作或合资或者企业投资,形成多元化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带动产业的发展。

其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向多元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国有企业得以吸收股权,拥有了投资投资的渠道、渠道经过改革和开放不断扩大,国有企业深度参与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培育公司的多元化业务板块。

再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引进优秀的私营资本、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等元素,国有企业实现了全方位的优势互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另外,混改后的国有企业同样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等方面,提升企业 social responsibility。

最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创新驱动发展。

国有企业混改后可以吸收不同企业的优质资源,更加容易实现技术升级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依托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也可以和其他市场企业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技术的融合,实现更好的互动。

综上,国有企业混改的发展方向是市场化、多元化、社会化、创新化,希望国有企业积极面对改革,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并且不断优化管理体制,创新市场模式,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自中共中央十五大报告提出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到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国家允许更多的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多种形式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股权多元化或股权社会化,在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杜天佳(2014)认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本质是公有制与市场的结合,即国有企业按照市场机制运行,采用市场手段联合非公有制资本发展,以包容性增长方式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化。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指出,要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

根据黄速建(2014)的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分类进行,平等对待公有和非公有产权,推动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管理,解决所谓“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和“天花板”的问题,建立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并解决不同企业或投资者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融合问题。

鉴于此,文章关注到在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集团”)作为混合所有制试点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公司治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文章对中国建材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过程和公司治理的研究发现,联合重组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条有效路径,在该过程中,中国建材集团通过联合重组健全和完善了公司治理,并提升了企业绩效。

因此,文章期望通过研究中国建材集团的改革实践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公司治理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一、文献回顾自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得到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混合所有制强调的是不同所有制资本的融合,即公有资本与其他非公有资本的融合,单纯的公有资本之间或非公有资本之间的融合不能称为混合所有制(季晓南,2014)。

有观点认为,混合所有制就是股份制,也有观点认为混合所有制不完全是股份制。

季晓南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既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又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季晓南,2014)。

因此,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形成的国有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是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997年中共中央十五大报告提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升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国有资产呈现出规模庞大但运营效率、回报水平低下和流动性差的状态,在此背景下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不同所有制资本或不同所有制经济形式之间的取长补短。

国有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根据《公司法》以及上市公司要求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结构,但仍然存有“形似而神不似”的尴尬。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从2003年的48.96上升到2012年的60.60,公司治理质量大幅提升,但治理有效性偏低亦为突出问题。

国有上市公司治理存有着内部人控制、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监督权虚置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其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控制权结构不制衡等因素造成的。

此外,国有上市企业在公司治理机制方面还存有运转不畅、制衡失灵;决策机制不规范,缺乏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管理人员任免缺乏公开透明、公平竞争机制;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有,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财务和经营等重大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刘俊海,2014)。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改善公司治理,“首先要树立‘多元化’思维,通过构建治理权分享机制,使得多元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协调好存量和增量的问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可能既有增量改革也有存量改革(黄速建,2014)。

从目前改革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进入存量国有资本是最现实和可行的方案,并具有较强的可行度(韩复龄、冯雪,2014)。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股权结构改革,其实现的主要方式在于兼并重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企兼并重组将成为国有企业存量混合制改造的突破口(韩复龄、冯雪,2014)。

兼并重组实现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必然要改进董事会结构和决策流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这些都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黄速建,2014)。

因此,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建立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增强民营资本在公司治理中的话语权,“保障非公有资本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保障非公有资本投资者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话语权,也就是如何让非国有资本在企业‘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愿意来”。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可以发现:第一,作为混合所有制主要实现形式之一的国有上市企业在企业绩效和公司治理方面依然存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通过引入多元投资主体来解决;第二,兼并重组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突破口,有助于引入其他投资主体,实现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

但现有研究并没有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兼并重组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做出探讨,即通过兼并重组是否能够改善公司治理,以及如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这是文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通过对中国建材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联合重组与公司治理来论证以上问题,将促进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完善公司治理,并实现国民共进共赢。

二、研究方法与案例选取1.研究方法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来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的途径,并总结改革的成功经验。

案例研究方法已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形式之一(Yin,1989),无论是理论构建还是理论验证,案例研究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案例研究在国外已成为学者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并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对于大多数国内学者来说,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开展学术研究还充满很多挑战。

因(Yin,1984)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性的、完整的研究策略,常用于探讨当前现象与场景界定不清且不容易做清楚区分的状况。

如果研究的问题是在回答:“是如何改变的?”、“为什么变成这样?”及“结果如何?”等问题,案例研究是最为适用的方法(郑伯埙、黄敏萍,2008)。

案例研究方法可以对某些复杂和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考察,对动态的互动历程与所处的情景脉络也会加以掌握,从而获得一个较全面与整体的观点(Gummessen,1991)。

因(Yin,1984)将案例研究分为探索型、描述型和因果型三种类型,以及单案例和多案例两种方法,还有多个分析层次。

通过案例研究构建理论,核心问题不在于案例数量的多少,案例数量的合适与否取决于多少信息是已知的,多少信息可以从增加的案例中获得(KathleenM.Eisenhardt)。

同时,在管理学研究的历程中,很多学者指出需要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式来进行厚实的管理学研究,以提出更具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本土理论(nhart,1989;Whetten,2002)。

徐淑英教授(2008)等人认为,中国的学者需要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来构建能够解释中国独特管理困境和问题的理论。

因此,文章在广泛搜集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单案例研究法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分析,以期构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联合重组与治理理论,并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建议参考。

2.案例选取案例选取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具有非同寻常的启发性,或是该案例是一个极端的范例或难得的研究机会(Yin,1994)。

文章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背景,选取的案例企业是中国建材集团,该案例对于在极其稀少的情况下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和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重要机遇,主要理由如下:第一,兼并重组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突破口,案例企业在联合重组过程中为民营企业保留一定的股权比例,并将民营企业家转化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实现了股权结构多元化和运营管理机制的转变。

第二,案例企业在联合重组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建立了一套健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

第三,案例企业通过联合重组、资本运营,在2004-2014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有助于实现国民共进共赢。

第四,案例企业下属的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北新建材、中国玻纤、洛阳玻璃、瑞泰科技、方兴科技6家公司为上市公司,有丰富的公开资料可供查询和分析。

总之,文章所选取的案例企业对于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联合重组与公司治理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案例研究的资料和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案例企业网页资料、年度报告、领导人讲话和受访等原始资料;二是中央和地方媒体对案例企业的报道,以及专家学者在媒体上对案例企业的相关评论;三是相关研究成果,包括通过CN-KI数据库搜集的中国建材集团的相关期刊文献。

多重证据来源的三角验证需要使用各种资料来源,这可以使各种证据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提升案例研究的可靠性。

3.案例企业背景2002年,中国建材集团的前身“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正经历着极度困难的一段时期,下属企业200多个,年收入20多亿,但有32亿的银行过期债务。

在资金缺乏、没有国家支持、面临解决生存问题之时,宋志平被任命为集团公司的总经理。

2003年公司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并列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

面对生存困难和发展问题,公司高层决定以水泥作为公司业务重点,与民营水泥企业实行联合重组、推行市场化的竞争与合作。

在该思路指引下,中国建材集团先后重组成立了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等公司。

目前,中国建材集团已成为集科研、制造、流通为一体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

自2005年以来,中国建材集团坚持市场化道路,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的联合重组、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走上了一条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和集成创新的发展道路。

2004-2014年,中国建材集团以超过4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成为充分竞争领域快速成长的央企典范。

目前集团资产总额超过41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18万名,直接管理的全资、控股企业17家,控股上市公司6家,其中海外上市公司2家。

从2011年到2014年连续4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三、案例分析1.通过联合重组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1)联合重组的方式、标准与条件。

2005年中国建材行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占建材行业GDP达70%的水泥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