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一冰椎间孔镜技术
经皮椎间孔镜BEIS通道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经皮椎间孔镜BEIS通道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9f9a65874b35eefdc8d333eb.png)
经皮椎间孔镜BEIS 通道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裴付来,黄昌佳(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BEIS 通道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㊂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5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BEIS 通道技术治疗㊂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 )评分㊁腰椎功能JOA 评分㊁ODI 功能障碍指数(ODI )和改良MacNab 标准评估手术疗效㊂结果手术时间80~190min ,平均122.14min ;出血量15~60ml ,平均25.29ml ㊂所有患者均获随诊㊂术前VAS 评分〔(7.60±0.60)分〕与术后3d 〔(3.46±0.91)分〕㊁术后1个月〔(2.66±0.76)分〕㊁术后3个月〔(1.83±0.92)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术前ODI 评分〔(34.63±2.41)分〕与术后1个月〔(15.63±3.27)分〕㊁术后3个月〔(12.09±3.95)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㊂优良率为82.9%㊂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 通道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适用于基础疾病不能耐受常规手术的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可靠㊂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镜; BEIS 通道 中图分类号:R681.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19)09-0052-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71473178)作者简介:裴付来(1965-),男,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㊂从事脊柱骨科及微创技术㊁关节骨科及创伤骨科专业研究㊂ 腰椎管狭窄症是腰椎退行性疾病之一,是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腰椎不稳继发关节活动度增加,逐渐引起上关节突增生肥大刺激压迫脊神经根的一组临床疾病〔1〕㊂近年来,脊柱微创技术发展迅速,经皮穿刺椎间孔镜(PTED)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创伤小㊁出血少㊁视野清晰,具有安全㊁对脊柱的稳定性破坏小等优点,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带来了福音〔2〕㊂BEIS 技术使椎间孔镜技术是白一冰教授在第三代脊柱内镜(YESS)技术和THESSYS 技术基础上改良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技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方面得到良好的应用〔3〕㊂现对我院骨科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采用椎间孔镜BEIS 通道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分析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35例符合诊断标准并接受椎间孔镜BEIS 通道技术手术治疗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66.86岁;单侧L4/522例,单侧L5/S110例,单侧L3/41例,单侧L3/4㊁L4/51例,单侧L4/5㊁L5/S11例㊂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间歇性跛行伴有或无腰痛并向下肢放射;(2)年龄50~90岁㊂(3)CT 示侧隐窝矢状径<3mm㊂排除标准:(1)退变性滑脱或不稳定;(2)先天性椎管狭窄;(3)腰部手术㊁骨折㊁肿瘤㊁感染等疾病史;(4)孕妇及精神疾病患者㊂1.3 手术方法 采用椎间孔镜系统(德国Think 公司)及双频射频电极(北京格瑞朗博公司)㊂(1)体位的摆放:患者取侧卧位,标记髂嵴㊁棘突连线及压痛点,调整C 型臂机,通过C 臂透视明确责任节段的椎间隙,选取穿刺点并标记㊂(2)麻醉剂体表穿刺点的选择:L4/5节段取脊柱后正中线向患侧旁开10cm 连线并向上距离髂嵴6cm 垂线的交点为进针点,L5/S1节段取脊柱后正中线向患侧旁开12cm 连线并向上距离髂嵴2cm 垂线的交点为进针点㊂(3)穿刺及通道建立(BEIS 技术):穿刺成功后,继续穿刺到相应节段的椎间盘后缘处,置入导丝,切开皮肤约8mm 及皮下和深筋膜层并沿着导丝置入各级扩张导管逐级进行软组织扩张㊂通道建立:使用带菱形尖锐定位器TOMY Ⅰ穿过关节突的尖部骨皮质,对上关节突行定位侧位片,穿过第二层骨皮质后更换钝头的TOMY Ⅲ轻轻锤击,经过椎间孔进入椎管内㊂正位像显示穿刺针达到后正中线,侧位像显示到达椎体后上缘线,取出TOMY 针,沿着导丝,依次用各级骨钻扩大椎间孔,到达棘突连线㊂最后沿导丝置入扩张管建立工作通道㊂(4)镜下技术:初步清理并显露行走根,用抓钳摘除突出㊁拖出或游离的椎间盘组织,黄韧带增生时工作通道可偏向背侧,用蓝钳剪碎再用小抓钳摘除部分,对扩孔不充分上关节突根部及椎弓根上缘部进行镜下磨钻或镜下环锯减压,对突出的椎间盘同时进行椎间盘摘除及纤维环成形,同时切除有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赘,进行围绕出口根㊁行走根及硬膜囊的270°减压㊂(5)手术结束:BEIS技术手术结束的5个标准:①神经根复位;②神经根表面血管充盈;③神经根腹侧有空间;④神经根自主搏动;⑤术中支腿抬高试验可见神经根滑动㊂(6)术后处理:术后卧位休息6~8h后佩戴腰围下床活动,但以休息为主㊂同时进行双下肢支腿抬高功能锻炼,防止神经根粘连,24h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㊂3个月内避免弯腰体力劳动及剧烈体育锻炼㊂1.4 疗效评定 采用定期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诊,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腰腿痛情况㊂采用腰椎功能JOA评分(29分法)评估患者腰部功能㊂采用ODI功能障碍指数评价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改善率=(术前ODI分值-末次随访ODI分值)/术前ODI分值×100%,改善率100%~75%为优,74%~50%为良,49%~25%中,≤24%为差㊂改善率>25%为有效㊂评估时间为术前㊁术后3天㊁术后1个月及3个月㊂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率㊂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㊂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并获随诊㊂手术时间80~190min,平均122.14min;出血量15~60ml,平均25.29ml㊂术中无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无导丝断裂及术后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㊂术前VAS评分〔(7.60±0.60)分〕与术后3天〔(3.46±0.91)分〕㊁术后1个月〔(2.66±0.76)分〕㊁术后3个月〔(1.83±0.92)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ODI评分〔(34.63±2.41)分〕与术后1个月〔(15.63±3.27)分〕㊁术后3个月〔(12.09±3.95)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㊂术前JOA评分〔(15.80±1.69)分〕与术后3天〔(21.69±1.89)分〕㊁术后1个月〔(24.57±2.00)分〕㊁术后3个月〔(25.49±2.26)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及各项功能指标逐渐改善㊂根据ODI改善率评价疗效:优18例,良11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2.9%,有效率94.3%㊂3 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为5.7%~10.8%〔4〕㊂近年来,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脊柱内镜技术也进一步深入,椎间孔镜技术作为脊柱内镜技术尤为显著㊂BEIS技术是白一冰教授将Hoogland技术继承并发展的椎间孔下新技术,对神经根的减压范围和操作空间比TESSYS技术更广泛,另外,对伴有椎间盘突出和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的患者可同时进行椎间盘摘除㊁纤维环成形及骨赘切除〔5〕㊂本研究中3例对侧有症状者,将穿孔通道越过中线镜下行对侧上关节突腹侧磨钻减压及神经根松解㊂椎间孔镜下BEIS通道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脊柱内镜手术,尤其适用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形成腰椎管狭窄症的高龄并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切口小,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时间快,不破坏脊柱的生理结构,并且患者接受度高,术后恢复快㊂本组手术采用BEIS通道技术完成,结束标准如下:(1)神经根周围充分减压,神经根及硬膜囊腹侧有明显空间存在;(2)神经根向腹侧回落;(3)神经根表面血管充盈,搏动明显;(4)直腿抬高镜下神经根活动>1mm㊂本研究中,手术时间80~190min,出血量15~60ml,术中无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无导丝断裂及术后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VAS评分㊁ODI评分㊁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表明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及各项功能指标逐渐改善㊂根据ODI改善率评价疗效:优18例,良11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2.9%,有效率94.3%㊂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BEIS通道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短期随访疗效满意,但由于随访时间短,长期疗效是否稳定需中远期进行研究和随访㊂参考文献:〔1〕 张超,周跃,初同伟,等.椎间盘镜下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椎旁肌损伤程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4):287.〔2〕 宋晓磊,王红建,李灏,等.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患者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3):251.〔3〕 白一冰,李嵩鹏,王力文,等.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J〕.颈腰痛杂志,2015,36(1):16.〔4〕 杨佳宁,宋有鑫,赵丽丽,等.后路Quadrant通道下MIS -TLIF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5):395.〔5〕 高琨,杨浩,刘亮,等.椎间孔镜BEIS技术与TLIF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1):13.(收稿日期:2019-05-12;修回日期:2019-06-27)。
椎间孔镜技术介绍
![椎间孔镜技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e8e19e2ee06eff9aff80718.png)
I. 远外侧或水平入路 II. 后路或椎板间入路 III. 椎间孔入路 IV. 前入路
精品课件
手术入路选择
Interlaminer dorsal Access
后路或椎板间入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ar Lateral or Horizontal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 赵庆祥
精品课件
一、历史
胸腔镜技术1993年首次应
用于胸椎间盘的摘除及融合术 1993
90年代中期
1998
美国Anthony Yeung医生(美国微创 学主席)首创YESS技 术,是脊柱微创的里程 碑;
精品课件
国际上发展起来的后 路椎间盘镜(MED)
精品课件
1、术中操作步骤-----体位(根据术者习惯,两种均
可)
•俯卧位
•侧卧位(患侧在上)
•平稳,脊椎不易扭曲,利于 穿刺 •L5-S1穿刺时较侧卧位时难
•对于肥胖病人易出现呼吸困 难 ,腹压增高 ,出血量增加 ,不适合长时间手术
•适合于双侧突出(利于减压 )
•脊椎易扭曲固定不牢
•L5-S1穿刺时较俯卧卧位时容 易(髂棘高) •适合较长时间手术
摄正侧位X线片,确定椎间孔形态和大小、髂嵴 高度和脊椎形态,确定穿刺部位和方向; 摄腰椎过伸过屈动态X线片,判定腰椎稳定性; 行腰椎CT和MR检查,观察腰椎问盘突出部位和程 度、是否伴有腰椎管狭窄和椎间盘钙化,确定手术方 式、工作通道的置入位置与方向。
精品课件
六、手术实施-----(2)术中操作步骤
适应症:
椎间孔镜ppt课件
![椎间孔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13e23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7.png)
做好术前宣教,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禁 食、备皮等。
手术入路及穿刺技巧
01
手术入路
根据病变部位和手术需求,选择 合适的手术入路,如后外侧入路 、经椎间孔入路等。
穿刺技巧
02
03
局部麻醉
在影像引导下,精确穿刺到目标 位置,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 。
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减轻患 者疼痛。
并发症风险
传统开放手术并发症风险相对较 高,如感染、神经损伤等;椎间 孔镜手术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比较
治疗效果
01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轻度患者
有一定效果,但对于中重度患者效果有限。
治疗周期
02 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周期相对较长,需要患者长期坚
持。
副作用
年龄和身体状况
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恢复能力更强,手术效果相对更好。
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较轻的患者手术难度相对较低,手术效果也更容易达到预期。
术后康复锻炼和随访管理重要性
术后康复锻炼
合理的术后康复锻炼能够加速患者恢复,提高手术效果。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
随访管理
定期随访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手术效果的持续稳定。同时,随访过程中 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
03
通过精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康复指导,可以降低疾病
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05
椎间孔镜与其他治 疗方法比较
传统开放手术与椎间孔镜比较
手术创伤
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 术后恢复慢;椎间孔镜手术创伤 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椎间孔镜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30例报道
![椎间孔镜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30例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2a04ee3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4.png)
椎间孔镜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30例报道
金晓锋;白一冰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年(卷),期】2014(19)6
【摘要】目的:选择单节段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3%。
结论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
【总页数】2页(P1006-1007)
【作者】金晓锋;白一冰
【作者单位】312030 绍兴,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北京2309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7.3
【相关文献】
1.侧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技巧及疗效观察 [J], 刘继波;李江龙;周鹏;谢大伟;龚光耀
2.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脱出型和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J], 刘佐忠;黄黎黎;卢旻鹏;邵高海;李波;屈一鸣;柯珍勇;邓忠良
3.侧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技巧及效果评价 [J], 唐冰;熊敏;张琼
4.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讨 [J], 陈进
5.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J], 鞠冀东;吴锦春;刘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间孔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颈腰综合征
![椎间孔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颈腰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790cfa2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1.png)
椎间孔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颈腰综合征隰建成;白一冰;穆小静;马远征【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颈腰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颈腰综合征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28~77岁,平均39岁.并对患者的术前、术后即刻、1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疼痛功能指数(2.0版本)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 60例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疼痛功能指数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oimax椎间孔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颈腰综合征的有效方法.%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hort term effect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combin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coexistence of cervical lumbar disc disease. Methods Comparison of JOA,VAS and Oswestry(version 2.0) score i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from May 2009 to May 2010. Results Postoperative JOA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P<0. 05);Postoperative VAS and Oswestry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P<0.05). Conclusion Coexistence of cervical lumbar disc disease was effectively treated with Joimax endoscopic discectomy combin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1(017)008【总页数】4页(P673-676)【关键词】椎间孔;内镜;射频消融;颈腰综合征【作者】隰建成;白一冰;穆小静;马远征【作者单位】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北京,100091;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北京,100091;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北京,100091;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所谓颈腰综合征,系指颈椎及腰椎椎管同时狭窄,并同时或先后出现椎管内神经受压并有临床症状表现者,最早的报道出现于 20世纪 60年代,国内则是由赵定麟首先提出“颈腰综合征”这一概念[1,2]。
椎间孔镜maxMore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maxMore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https://img.taocdn.com/s3/m/26897b0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3.png)
椎间孔镜maxMore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赵宏;李纯志;方煜;刘伟;程继伟;幸永明【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maxMore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 2009年6月~2015年5月对69例青少年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maxMore技术,经后外侧入路进入椎管建立工作通道,经工作通道切除突出病变的髓核.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Oswestry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简体中文版和Nakai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手术时间53~146 min,平均83 min;住院时间4~15 d,平均5.7 d.术后平均随访8.9月(6~15个月).腰痛VAS术前评分中位数7分(3~9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中位数2分(0~5分)(Z=-8.883,P=0.000)和术后6个月中位数2分(0~5分)(Z=-8.934,P=0.000);下肢痛VAS术前评分中位数7分(4~9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中位数1分(0~6分)(Z=-9.369,P=0.000)和术后6个月中位数2分(0~5分)(Z=-9.504,P=0.000).术前ODI为(48.7±11.5)%,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14.6±6.7)%(P=0.000)和术后6个月(15.3±5.5)%(P=0.000).根据Nakai评分标准,术后6个月优28例,良33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8.4%(61/69).结论经皮椎间孔镜maxMore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疗效满意,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手术方式.%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utcomes of maxMore technique via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adolescent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69 cases of single-segm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rom June 2009 to May 2015 who underwent discectomy using the maxMore technique of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the simplified modified Chineseversion of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and the Nakai scores had been applied for measuring their clinical outcomes.Results All the surgeries had been performed successfully with an operation time of 53-146 min (mean, 83 min).The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was 4-15 days (mean, 5.7 days).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8.9 months (range, 6-15 months).The median osphyalgia VAS scores were 7 points (range, 3-9 points) preoperatively, 2 points (range, 0-5 points) at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and 2 points (range, 0-5 points) at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The preoperative osphyalgia VA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t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Z=-8.883, P=0.000) and that at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Z=-8.934, P=0.000).The median preoperative melosalgia VAS scores were 7 points (range, 4-9 points), 1 point (range, 0-6 points) at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and 2 points (range, 0-5 points) at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The preoperative melosalgia VA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t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Z=-9.369, P=0.000) and that at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Z=-9.504, P=0.000).The ODI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48.7±11.5)% pre-operation to (14.6±6.7)% (P=0.000) at the 3rd month and (15.3±5.5)% (P=0.000) at the 6th month postoperation.The effects were excellent in 28 cases, good in 33 cases, fair in 6 and poor in 2, according to the Nakai criteria with a sum of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88.4%(61/69).Conclusions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technique for lumbar discectomy can ensure reliable clinical outcome with minimal trauma.The maxMore technique can be effectively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teenagers.【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17)005【总页数】5页(P432-436)【关键词】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maxMore技术【作者】赵宏;李纯志;方煜;刘伟;程继伟;幸永明【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13医院骨科,宁波 315040;解放军第113医院骨科,宁波315040;解放军第113医院骨科,宁波 315040;解放军第113医院骨科,宁波315040;解放军第113医院骨科,宁波 315040;解放军第113医院骨科,宁波315040【正文语种】中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突出产生的基础在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发病年龄多在20岁以上。
椎间孔镜技术
![椎间孔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000caeb4a7302768f9939d8.png)
• 后外侧经皮腰椎间盘盲切 • 经Kambin安全三角区进入椎
间盘内行间接的椎间盘减压 • 单纯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
• 从过去只能做椎间盘的切除
• 内窥镜直视下的直接切除
• 椎间孔入路行椎间盘游离组织块的直 接摘除和粘连神经根的松解
• 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脱出和游 离组织块的直接手术摘除,以及椎间 孔狭窄的经皮椎间孔扩大成形术
• 经皮的腰椎间融合
整理课件
6
技术概述
配备有灯光的管子 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 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 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 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 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 修复破损纤维环 手术创伤小:术后仅缝1针。
对于可以保守的椎间盘突出病人,锻炼调整,无损为高。对于需要手术的患 者,微创处理,微损为妙
整理课件
2
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既可以根本解决椎间盘突出问题 同时不影响脊柱功能结构 创伤小、恢复快
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技术 (椎间孔镜技术)
整理课件
3
1997年Yeung等研究出第 三代脊柱内窥镜YESS系 统
( 1 ) 纤维环前方穿通是潜在的手术风险,可能导致肠道、血管损伤; ( 2 ) PELD 手术的另一缺陷是手术操作要在“二维”可视化空间下,或“盲视” 状态下进行,所以术者心中必须清楚器械的置入深度和方向,在用铰刀开窗的时 候保护好重要解剖结构,脊神经根就可能贴附在椎间盘和纤维环上,可能被刮刀 或其他切割系统连椎间盘一起切除; ( 3 ) 术者必须注意解剖和神经根变异,如神经根分叉,可能就包埋在纤维环脂肪 内,附近还连接有分叉神经丛。据文献报道,这些分叉神经丛可能是自主神经, 一旦损伤可造成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损伤。 感觉麻木是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最常见的主诉,发生率在5%~15%,通常为一过 性,原因还不清楚,可能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相关,通常发生在术后数日或数周, 也可能是背根神经节受损所致
椎间孔镜技术ppt课件
![椎间孔镜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9d4e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6.png)
医生经验和技能水平
医生应根据自身经验和技能水平选择 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
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可选择微 创介入治疗或椎间孔镜技术,而年龄 较大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则更适合 保守治疗或传统开放手术。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5
椎间孔镜技术并发症及风险分析
通过椎间孔镜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腰椎间盘和神经根的情况,从而准确地定位并切除 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缓解神经根受压症状。
适应症
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尤其是那些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反复 发作的患者。
优势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应用
术后用药
给予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治 疗。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 促进康复。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积极预防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如感染、出血、神经损
伤等。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3
椎间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应用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
脊柱骨折
椎间孔镜技术可用于辅助治疗脊柱骨折。通过该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 骨折的位置和程度,指导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同时,该技术还可以用于 术后随访和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椎间孔镜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
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
创伤大小
椎间孔镜技术通过小孔径 进入,创伤明显小于传统 开放手术。
椎间孔镜专题3——椎间孔镜手术操作步骤
![椎间孔镜专题3——椎间孔镜手术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541a9a8dd3383c4bb4cd22f.png)
椎间孔镜专题3——椎间孔镜手术操作步骤椎间孔镜手术详细步骤出炉望广大医疗同仁传阅。
椎间孔镜专题3继续很多椎间孔镜合作的医院,都是在我公司现场学习技术并实践,直至熟练操作然后回自己的医院开展,今天我们分享椎间孔镜技术的实战篇。
椎间孔镜视频还在制作中,我们先看一下文字介绍。
第一步:体表定位准备麻醉,注射亚甲蓝。
首先沿着脊突标记正中线,然后标记髂脊。
如果要进入 L5-S1,进针点一般要旁开中线 12-14 cm。
当C型臂放在侧位时,用一个长的器械,如抓钳,帮助确定进针路线。
当达到突出的髓核时,画一条进针路线。
然后在水平距离线上再画交叉点。
此点即为进针点。
1%的利多卡因局麻进针点。
然后用手术刀片切一0.8的小切口,用12号专用穿刺针经安全三角区到达突出髓核的后外侧(可以穿刺同时注入麻药).到达突出的髓核向椎间盘内注入2-4毫升与亚甲蓝混合对比的显影液。
通常可以看到损伤的髓核。
美兰通常把髓核组织染成蓝色或蓝绿色。
第二步:建立工作通道。
造影剂注射完毕后,取出注射器,从穿刺针里先插入10G的导丝,导丝必须进入盘内,然后固定导丝退出12号的穿刺针,X光定位确定在盘内后,再沿着10G 的导丝针插入一级扩张管直达椎间盘然后逐级穿入2、3、4、5、6、7、级扩张管。
除一级扩张管进入盘内其他的扩张管顶端达到突出的靶点上,严禁进入盘内。
第三步:椎间孔狭窄的可用环踞扩大椎间孔。
第四步:放置工作套管,沿着6或7级逐级扩张管放置工作套管。
设计有多种样式的工作套管以满足不同突出的特殊需要。
标准配置提供的是最常用的工作套管,所有工作套管的外径都一样是7.5 mm确定放好工作套管以后,取出导丝和逐级扩张管.用C型臂确定工作套管放置的位置。
正确的位置应该是放在神经根下方,椎间盘水平顶端正好在中线,开口朝向突出的髓核。
第五步:调节影像摘除髓核,连接椎间孔镜到光源和摄像机。
打开光源,调节白平衡,达到最佳彩色效果。
把椎间孔镜放入工作套管。
调节合适的水流量和压力对取得良好效果很重要。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bfd0c0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c.png)
感染:术后可能 出现感染,需要 及时进行抗感染
治疗
出血:术后可能 出现出血,需要 及时进行止血治
疗
脊柱不稳:术后 可能出现脊柱不 稳,需要及时进 行脊柱固定手术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A
B
C
D
术前评估:详细了解患 者病情,制定合适的手
术方案
术中操作:严格遵循手 术规范,避免损伤神经
和血管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 者病情,及时发现和处
缓解症状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和症状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的操作步 骤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的疗效和 并发症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趋 势和前景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简介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的优势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的适应症 和禁忌症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与其他治 疗方法的比较
其他腰椎疾病的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椎 间孔镜手术可以治 疗椎间盘突出症, 减轻疼痛和神经压 迫症状。
心理准备:保持 积极心态,配合 医生治疗,减轻 焦虑和恐惧
术后康复指导和注意事项
术后卧床休息:术后24小 时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 剧烈运动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清淡, 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 刺激性食物
康复锻炼:术后一周开始 进行康复锻炼,如腰背肌 锻炼、关节活动等
定期复查:术后一个月、 三个月、半年、一年进行 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理并发症
患者教育:加强患者对 椎间孔镜手术的认识,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Part Six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 的患者教育
术前告知和心理准备
01
手术目的:缓解 椎间盘突出引起 的疼痛和神经压 迫
02
手术风险:麻醉 风险、感染风险、 神经损伤风险等
椎间孔镜治疗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治疗间盘突出症](https://img.taocdn.com/s3/m/0293531e03d8ce2f00662333.png)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 骨一科
内容
• 1、椎间孔镜的历史及现状 • 2、椎间孔镜的手术操作
• 3、病例分享
• 4、讨论
发展史
• 椎间孔镜于1999年由美国Anthony Yeung教授 首创(杨氏技术) • 2002年德国脊柱外科学会Thomas HoogLand 教授在杨氏技术基础上予以发展创立Thessys 技术 • 目前创新的Thessys技术得到脊柱领域学者的 广泛认同。 • 2007年该技术进入中国
• 该技术目前不仅治疗椎间盘突出,还大量用 于各类骨性狭窄、老年性退变的治疗
杨氏技术(YESS) 提斯技术( THESSYS) 与提斯技术( THESSYS )的区别 IN-OUT OUT-IN
经 Kambin 安全三角区直接进 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行直接 入椎间盘内减压 神经根松解和减压 最适合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髓 核减压和撕裂纤维环成形术 最适合巨大的椎间盘脱出和 游离的椎间盘组织的直接摘 除
术后MRI可见钙化灶被去除
术后,患者腰部疼痛及下肢症状 当即缓解;恢复良好,行走障碍逐 渐消失;没有手术并发症及其他后 遗症;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恢复 快。
术中取出巨大髓核
病例二
• 患者,徐某,女,38岁,腰痛伴左小 腿后侧胀痛2年,期间行针灸,理疗及 外敷膏药无明显好转,于衡水市阜城 县医院拍MRI示:L4-5椎间盘突出,后 就诊于我科。采取椎间孔镜微创治疗。
椎间孔镜技术在我国的推广
• 白一冰(1963-2014),国内著名脊柱微创专家,椎 间孔镜BEIS技术的创立者;白一冰教授是国内最早开 展脊柱微创手术的专家之一,基于THESSYS技术理论 基础,多次与THESSYS的发明人Hoogland教授交流, 通过了近3000例的手术实践和大量临床病例的总结 分析,于2012年提出了“椎间孔镜技术以神经根为 目标,神经根减压、松解”的理念;并于2014年7月 全面完善了理论体系和操作规范,从而形成了一套 全新的技术理论体系,即椎间孔镜BEIS技术
椎间孔镜技术参数要求
![椎间孔镜技术参数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697f9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0.png)
椎间孔镜技术参数要求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脊柱侧弯等脊柱疾病。
椎间孔镜手术通过仪器的引导下,通过小孔径的手术通道,进入到患者的椎间孔和腰椎管内,局部切除或矫正异常的骨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就椎间孔镜技术的参数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椎间孔镜手术必须具备一定的光源和显微镜系统。
光源作为手术中必须的光源,要求必须明亮且具有很好的颜色指数,以确保手术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手术区域;显微镜系统必须具有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的特点,以确保手术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手术区域的细节,并且能够灵活地调整镜头的角度和位置。
其次,椎间孔镜手术必须配备合适的手术器械。
手术器械主要包括导引针、切割器、穿刺器、取样器、电凝刀等。
这些器械必须具有良好的刚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引导和操作,同时手术器械的尺寸也必须适应椎间孔镜技术的要求,通常需要缩小尺寸以适应微创手术的需要。
再次,椎间孔镜手术需要支持适当的显像设备和图像传输系统。
显像设备主要用于显示手术区域的图像,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分辨率和对比度,以确保手术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手术区域。
图像传输系统主要用于将手术区域的图像实时传输到外部显示器上,以便手术医生和团队成员共同观察和讨论。
这些设备还应具有合适的接口,以便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例如录像机、打印机等。
最后,椎间孔镜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
手术设备必须具备安全控制功能,例如自动停机、防逆行、电流调节等,以减少手术风险;手术通道的选择和放置必须符合解剖和生物力学的原理,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卫生要求,例如消毒、清洁、无菌操作等。
总之,椎间孔镜技术参数要求包括光源和显微镜系统、手术器械、显像设备和图像传输系统以及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等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要求,才能够确保椎间孔镜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脊柱微创手术让重症骨患者重获新生——记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专家白一冰
![脊柱微创手术让重症骨患者重获新生——记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专家白一冰](https://img.taocdn.com/s3/m/f166566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5.png)
脊柱微创手术让重症骨患者重获新生——记解放军总医院第
二附属医院骨科专家白一冰
罗辉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
【年(卷),期】2011(000)015
【摘要】一台手术,不用手术刀,没有创伤,而且当时见效!一位骨科专家,二十年练就了一把“神剑”,治愈颈椎、腰椎及各种骨科疑难疾患患者数以万计!他,被他的患者群顶礼膜拜赞为“微创神医”!他,就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专家白一冰。
【总页数】4页(P98-101)
【作者】罗辉
【作者单位】《健康大视野》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誓做肿瘤患者的贴心人——记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廖国清 [J], 罗辉;弓艳
2.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技术“本土化” 十六天让四位重症肝病患者重获新生 [J],
3.运营商转型2.0:如何脱胎换骨重获新生? [J], 梁既白
4.仁心仁术医者之魂——记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家卢世璧院士 [J], 王继荣; 刘泉
5.“手掌宝宝”重获新生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全力抢救重症新生儿 [J], 汪建英(文/图);张小玉(文/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侧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
![侧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e13ec3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6.png)
侧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李嵩鹏;白一冰;李义凯【摘要】九十年代以前,传统的开窗摘除术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术疗法,到了九十年代和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迅猛,侧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微创摘除术逐渐成为主流。
杨氏镜和椎间孔镜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两种脊柱内镜。
杨氏镜的工作区域在椎间盘内,椎间孔镜的工作区域在椎间孔和椎管内,它们在技术、操作、手术风险与并发症、适应症与禁忌症、优劣势等方面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
【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217-220)【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杨氏镜;椎间孔镜【作者】李嵩鹏;白一冰;李义凯【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北京 100091;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从1963年Smith[1]第一次采用“髓核化学溶解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注射治疗到现在,脊柱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
临床上根据是否有内镜的辅助将脊柱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分为经皮穿刺技术和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脊柱内镜技术在安全性、精确性、创伤性、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比传统开窗手术和腰椎经皮穿刺技术具有更好的优势[2-4],逐步成为脊柱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技术。
杨氏镜(YESS)和椎间孔镜(TESSYS)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两种侧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技术(Posterolater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PELD)。
国内外研究报道[5-8]采用侧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技术(TESSYS/YESS),满意率都在85%以上。
本文就有关侧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概况、技术特点、操作要点、适应症与禁忌症等内容作一综述。
1 发展概况1967 年,Yasargil[9]首先尝试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摘除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及要求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及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cad8c7b1ed9ad51f01df2bc.png)
椎间孔镜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及要求一、设备名称:椎间孔镜手术系统。
二、数量:一套。
三、设备要求及用途:进口品牌,内窥镜与手术器械为同一品牌,适用于椎间病变的诊断及微创治疗。
四、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1、椎间孔镜参数要求:1.1 视向角30°。
1.2 视场角≥75°。
1.3 工作通道直径3.5mm — 3.9mm。
1.4 外径6.0 mm — 6.5mm。
1.5 工作长度 170mm — 175mm。
2.摄像/冷光源系统:2.1 数字化高清摄像,视频输出≥720P。
2.2 氙灯冷光源,功率≥100W。
2.3 自动白平衡,自动电子快门。
2.4能随意控制图像采集和存储。
2.5 输出方式包括SDI、DVI、S-Video、数字视频、混合视频和USB等。
2.6 ≥24英寸高分辨率医用显示器,像素≥1920×1080。
3、高频/射频主机及配套器械:3.1工作频率≥1.2MHz,双极功率≥60W。
3.2射频电极必须为河南省医用耗材采购交易系统内品种。
4、手术器械参数及配置要求:4.1 ≥四种尺寸锯齿型骨质扩孔器及配套的快速卡口式手柄,扩孔器直径4.0mm —7.5mm,扩孔器用不同颜色标记,便于与扩张器械配合使用。
4.2 内窥镜下使用的骨质扩孔器及配套的掌型手柄各1个,扩孔器直径≥3.5mm。
4.3 配合扩孔器使用的2种直径推进-取出器,并有相应的颜色标记,直径3.8mm~5.0mm。
4.4≥六种尺寸和形状的扩张导杆有不同的颜色标记。
前端为钝形的导杆3支,圆锥形导杆3支,内径1.0mm—2.0mm,外径2.5mm—5.0mm,与对应颜色标记的扩孔器和扩张导管配合使用。
4.5固定扩张导杆的夹持钳1把,夹持孔尺寸2.5mm—4.0mm。
4.6≥三种尺寸的扩张导管,前端为圆锥形,有不同的颜色标记。
能与对应颜色标记的扩孔器和扩张导杆配合使用。
内径2.8mm~5.2mm,外径4.0mm~6.0mm,长度155mm — 180mm。
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策略
![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3041dc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e.png)
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策略白一冰;徐岭;赵文亮;穆小静;马远征【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12)6【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rientation strategy for 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surgery. Methods Totally 218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eases, who received 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surgery (240 procedures)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December 2009 and June 2011,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 The anesthesia and orientation strategy were determined by the patients' medical history,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type of the lumber disease, and X-ray examination. During the procedure, the puncture site and orientation was made under the guidance by C-arm X-ray. Results One-session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was 95. 0% (228/240) , in 12 of the 240 procedures, the puncture was made twice. The mean puncture time was 9.8 min (5-18 min). After the procedure, five patients developed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two of them had leg paraesthesia and weakness because of a ruptured thecal sac and injury to the nerve rool, both the patients were then cured by conservative therapy; the other three patients showed no obviously ruptured thecal sac, and thus received no treatment. Two patients had postoperative intradiscal infection, which were controlled by intravenous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ntransforaminal endoseopic lavage, debridement and drainage. Two patients complained of abdominal pain during the procedure, the pain was then relieved by adjust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puncture.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4 to 18 months with a mean of 13.5 months ( > 1 year in 88 cases).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the mean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decreased from 56.5 ±21.1 preoperatively to 25.4 ±9. 1 , 85.2% (75/88) of the patients were improved; and the mean visual analog score ( VAS) decreased from 6. 9 ±3. 1 preoperatively to 2.8 ±2. 2, 88.6% (78/88) of the patients were improved. Conclusions For posterolateral hemiation of the lumber disc, especially the contained hemiated disc close to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for which coblation nucleoplasty or 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annuloplasty are planned, the orientation strategy is different from that for central disc protrusion. At the lateral side, the puncture shall be made along the edge of the 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 with the needle pointing at the central point of the disc. For lumbar foramen stenosis and lateral recess stenosis, the puncture approach shall be moved forward in those who had calcification and osteophyte of the posterior lumbar border, and moved backward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y of the articular process.%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定位的策略. 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6月对218例下腰椎疾病行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240次,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片等影像学资料,确定腰椎疾病的不同类型,术前制定定位麻醉计划,结合术中C形臂X线机定位,决定穿刺点及穿刺方向. 结果 228例次(228/240,95.0%)一次穿刺成功,12例次(12/240,5.0%)重新定位穿刺.麻醉穿刺时间5~18 min,平均9.8 min.5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硬膜囊内镜下明显破裂、神经根损伤,术后并发患肢麻木无力,经保守治疗逐渐好转;3例硬膜囊无明显破裂,未特殊处理.2例发生手术椎间隙感染.2例穿刺过程中出现腹痛,经调整穿刺方向后症状减轻消失.218例术后随访4~18个月,平均13.5月,其中88例随访超过1年,术前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56.5±21.1,术后末次随访25.4±9.1,85.2%(75/88)的患者有改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为(6.9±3.1)分,术后末次随访为(2.8±2.2)分,88.6% (78/88)的患者有改善.结论椎间盘突出偏后外侧尤其是椎间孔附近、包容性椎间盘突出拟行髓核射频消融或纤维环成形者,穿刺角度与中央型突出穿刺路径区别对待;侧位观穿刺要紧贴上关节突边缘,针尖对准椎间盘中央.腰椎间孔狭窄、侧隐窝狭窄病人,若主要为椎体后缘增生钙化,路径稍向前平移,若主要由椎小关节增生引起,穿刺线向后平移.【总页数】4页(P540-543)【作者】白一冰;徐岭;赵文亮;穆小静;马远征【作者单位】总参谋部总医院骨科,北京100091;总参谋部总医院骨科,北京100091;总参谋部总医院骨科,北京100091;总参谋部总医院骨科,北京100091;总参谋部总医院骨科,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相关文献】1.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定位装置的研制 [J], 张帆;潘磊;薛厚军;区耀南2.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J], 管飞杰;骆喜宝3.两种不同入路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J], 徐昕;高勇;谭树颖;于慧;王德强4.综合护理对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J], 王彩莲; 王金燕; 李敏; 李燕燕5.偏心导杆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穿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裴少保; 江渟; 祁家龙; 董洲; 刘敏; 王燕杰; 韩国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最新椎间孔镜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2024年最新椎间孔镜技术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43fa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b.png)
椎间孔镜置入
将椎间孔镜通过穿刺通道置入病 变部位。
术后处理及康复指导
术后观察
药物治疗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脱水剂、激素 等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定期复查。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02
03
术前教育
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 防措施,消除患者恐惧心 理。
术后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 训练,避免过早活动或负 重。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05
临床疗效评价与对比研究
评价标准和方法
评价标准
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价标准,如VAS评 分、ODI评分等,对患者的疼痛、功 能障碍等进行评价。
椎间孔镜技术将逐渐拓展到更多领域 ,如颈椎、胸椎等,为更多患者带来 福音。
06
培训与推广应用前景展望
培训课程设置建议
基础理论课程
包括椎间孔镜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适应 症和禁忌症等。
临床实践课程
组织学员参与实际手术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和操作水平。
操作技能课程
重点培训椎间孔镜技术的操作技巧、手术步 骤及注意事项等。
国内外应用现状
国内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椎间孔镜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 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生开始掌握这项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国外应用现状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国家,椎间孔镜技术已经成为治疗腰椎疾病的主流方法之 一。许多知名的医疗机构和专家都在积极推广和应用这项技术,为全球的患者提 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