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思考

现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推行以来,对优化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其呈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要进一步对其体制、机制深入改革和大力创新,使之更加科学规范,更加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建议一:教师职称评聘要着力体现灵活性。改变以往设置“条条框框”对教师做出评价的做法,突出对职称申请者的师德师风、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的考核,引导教师的注意力从对论文的“剪辑加工”转移到对提高教学能力的研究上来。人力资源部门要灵活掌握评审政策,在当前“评易聘难”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适当抬高教师职称评审的门槛,从严掌握评审政策,在评审条件、标准、程序等方面提高要求,特别是高级职称的评定要求,适度降低职称评定比例,从而提升职称的含金量,提高职称评审的竞争力,真正使教师职称与其教学水平与师德素养挂钩,让一些品行好、能力强的教师理所当然地享受相应的职称及工资福利待遇。同时,要进一步拓展教师职称的层次,如不少小学教师35岁左右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就已经是最高级别,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奋斗目标,很难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议可在现有的职称级别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或细化,如小学高级职称之上继续实行中学高级教师层级等,使教师有更为广阔的前进目标和方向。

建议二:教师职称评聘要着力体现公正性。客观公正是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广大评聘对象最为关心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职称评聘环节的监督约束机制,制定相应法规,推行评审政策、评审材料、答辩过程及评价结果公开的公示制度,将职称评聘工作置于全体教师的监督之下,进一步增强职称评聘的透明度。同时,剔除不实材料,减少考核误差,为评聘对象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证明自己能力和水平的舞台,确保评聘工作的客观公正。选择评审专家时要尽量避免外行评内行的现象,选择在教师领域做出了一定贡献、取得一定成绩且口碑较好的优秀人员参与评审,对于评审通过

或不通过的理由要真实、充分,使评审结果具有较强的信服力,这样有利于于教师之间相互对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逐步建立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监督诉求机制,可先在学校内部和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教师申诉制度,负责受理教师在职称评聘、考核奖惩等方面的意见和申诉。

建议三:教师职称评聘要着力体现激励性。强化激励机制是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职称评聘制度要着力体现其激励性,不仅激励申请职称者,也激励其他教师,要坚持物质利益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既要注重各种荣誉称号的精神激励,更要积极进行物质激励制度创新,在精神激励的同时,加大物质激励的力度。如积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和福利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确保教师在职称没能评聘上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实绩也一样能够提高经济待遇,从而减轻部分落聘或低聘教师的心理落差,缓解目前日益突出的评聘矛盾。要坚持正面激励和负面鞭策相结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严格考核,切实做好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工作,做到奖勤罚懒、奖功罚过、奖优罚劣、优胜劣汰,促使教师更好的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

建议四:教师职称评聘要着力体现倾斜性。开展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时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整体推进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向规模小、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倾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要适当增加乡村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职务的岗位数额,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城镇教师向乡村中小学流动,要坚持城镇中小学教师聘任高级教师职务应该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经历的制度等,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同时职称评聘要向师德高尚、遵守纪律的教师倾斜,向教学水平高、教学实绩好的教师倾斜,向默默奉献教育事业的教师倾斜,特别是对于将毕生精力奉献于讲台即将退休的教师要优先落实职称评聘。对一些担任非主要科目的教师参与职称评聘时也应一视同仁,给予平等竞争的机会。

建议五:教师职称评聘要着力体现发展性。在开展职称评聘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特点和个性,以及学校多样性、学科

多样性和教师类型多样性的特点,不能简单看量化指标,要突出考核教师的工作质量。为了使考核工作做到既科学又易于操作,可将易于定性的采用定性的方法,易于定量的采用定量的方法,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同时,量化评审的标准不应是一个静态的标准,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定一个科学的量化评审标准,综合评价,逐项评分,便于比较,利于择优,使职称评议考核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且有定量结果,使评审结果更加准确、公正。在规定一些硬性条件时,如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等方面的规定要结合各类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尊重科研规律,不宜一刀切式地采用一票否决制,要变一刀切为实情化,同时对确有需要的人则要确保其考核的严格真实性。为真正学有所长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