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4265社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2023年10月自学考试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真题试题

2023 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课程代码:00465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召开时间是A.1929年B.1930年C.1931年D.1932年2.出版《自觉之心》,并借此批判了精神障碍患者所遭受的非人待遇,呼唤提高精神障碍患者待遇的人是A.比内尔B.艾萨克C.比尔斯D.迪克斯3.小王性格内向,他对和同学老师打交道、交谈等活动都感到恐惧和不安,并会采取回避的策略,因怕丢脸而尽量不跟人接触,以致学习、生活受到影响。
小王最有可能被诊断为A.场所恐惧症B.社交焦虑障碍C.广泛性焦虑障碍D.分离焦虑障碍4.“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满意心境,和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独立应对生活工作有些吃力。
”属于心理健康水平三个等级中的A.一般常态心理B.轻度失调心理C.中度失调心理D.严重病态心理5.小林高中时一次因为和舍友发生矛盾,大打出手,从此他总是怀疑有人监视他,说他坏话,舍友面对这些怀疑都予以否认,可是小林坚信不疑,他常常听到有人在说他坏话,而且宣称外星人接管了他的思想,他的行为越来越离谱,经常自言自语。
小林最有可能被诊断为A.抑郁症B.社交焦虑障碍C.精神分裂症D.强迫症6.学校心理辅导直接而有效的途径是A.学科教学渗透B.校园环境渗透C.心理健康节D.个别辅导7.在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中,碎肉属于A.条件刺激B.中性刺激C.无条件刺激D.条件反射8.“我必须出色地完成我所有的事情,赢得人们的赞赏”属于不合理信念中的A.过分概括化B.绝对化要求C.读心D.糟糕至极9.班杜拉所做的“攻击充气娃娃”的实验说明的是A.观察学习理论B.强化理论C.经典条件反射理论D.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10.情绪ABCDE 理论中,D指的是A.诱发性事件B.信念C.辩论和驳斥不合理信念D.新的想法、行为和情绪11.青春期(12-18岁)阶段体验的是A.忠实的实现B.意志的实现C.爱情的实现D.能力的实现12.关于成年期说法错误的是A.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B.体验着关怀的实现C.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D.体验着智慧的实现13.以下关于生涯的理解错误的是A.大多数人认为生涯围绕职业展开,但又不局限于职业B.人的生涯是贯穿个体一生发展的C.儿童、学生、工作者和父母属于生涯角色D.罪犯和情人不属于生涯角色14.儿童认识自己的生涯角色的基石是A.兴趣B.控制点C.时间透视D.自我概念15.学生将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结构建立起了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是A.观察学习B.内在学习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D.建构学习16.强调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全人的意义关系的有意义学习的提出者是A.布鲁纳B.奥苏泊尔C.马斯洛D.罗杰斯17.“牛犊恋”时期又被称为A.性的反感期B.向往年长者期C.接近异性期D.向往异性期18.未经允许而强行搭对方的肩膀或手臂属于A.性暴力B.性恐吓C.性骚扰D.性侵害19.教师在面对充满挑战的条件和不断出现的挫折中坚持教学承诺和教学行为,属于教师复原力的A.特质论B.过程论C.交互论D.结果论20.社会的细胞,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A.个体B.家庭C.社区D.学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04265社会心理学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领域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是: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
二、社会心理学的本质属性同物理、化学或生物、地理等科学学科一样,社会心理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性的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领域。
社会心理学的科学属性,充分表现在其研究的科学过程中,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过程,都是科学的,具有与其他科学学科同样的科学取向。
而有所不同的,是它们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三、影响人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起因)1.他人的特点和行为人们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是与出现在人们社会情境中的他人密切相关的,他人的特点与行为,是引起人们相应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因素。
2.人们的认知过程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因此,人们的认知过程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3.生态意义上的环境因素整个自然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意义上的环境,对我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如,噪音、空气污染、过分拥挤等对我们的心境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4.社会行为发生的文化背景人类的任何一种社会行为,都必然发生在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应该充分考虑社会行为所发生的文化背景。
5.我们的生物及遗传因素四、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是一种缓慢的过程。
为了研究的方便,本书将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新学科的出现(1908—1924)1908年,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社会学家罗斯(E.Ross)分别出版了取名为〈〈社会心理学〉〉的专著。
因此,有不少心理学家以此将1908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924年,弗罗德.阿尔波特(F.Allport)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其以实验为基础和基调并注重在社会情境中来研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正是社会心理学随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2.青春期的发展(30年代—60年代)1930年前后,一批热心而杰出的学者,集结于社会心理学的旗帜之下,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现象C. 个体心理特征D. 个体生理过程答案:B2.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从众B. 遵从C. 服从D. 创造力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心理动力学理论答案:D4. 以下哪个概念描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倾向与群体平均行为一致的现象?()A. 从众B. 遵从C. 服从D. 群体思维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A. 空间距离B. 相似性C. 对方的社会地位D. 个性特征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和______法。
答案:案例分析法7.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为了获得社会认同而遵循他人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答案:从众8.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包括群体认同、______认同和自我认同。
答案:文化9. 以下哪个理论提出了“社会交换”的概念,用以解释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选择?()答案:社会交换理论10.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包括从众、遵从、服从和______。
答案:领导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学科。
()答案:错误12. 群体规模越大,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就越强。
()答案:错误13. 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但并非所有从众行为都是消极的。
()答案:正确14. 人们在面对压力时,往往会选择遵从他人的行为。
()答案:错误15.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获得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交换。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社会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影响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D3.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B.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C.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认同D.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竞争答案:A4. 社会影响的来源可以是:A. 个体B. 群体C. 社会规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A. 个体在面对不一致信息时的心理状态B.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C.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认同D.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竞争答案:A6.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A. 行为归因B. 情感归因C. 认知归因D. 社会归因答案:C7.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是指:A. 个体的期望影响他人的行为B. 个体的期望影响自己的行为C. 个体的行为影响他人的期望D. 个体的行为影响自己的期望答案:B8.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是指:A. 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B. 群体成员之间的一致性C. 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D. 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答案:B9.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类型?A. 种族偏见B. 性别偏见C. 年龄偏见D. 个人偏见答案:D10. 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是指:A.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激进B.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保守C.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被动D.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积极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包括:A. 人际关系B. 群体动力学C. 社会影响D. 社会结构答案:ABC2.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方式包括:A. 说服B. 顺从C. 服从D. 抵抗答案:ABC3.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涉及的内容包括:A. 行为的原因B. 行为的结果C. 行为的意图D. 行为的情境答案:ACD4.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A. 歧视行为B. 社会排斥C. 群体冲突D. 个体的自我认同答案:ABC5.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决策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A. 群体思维B. 责任分散C. 社会惰性D. 群体极化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与个体心理的相互作用D. 社会结构答案:C2.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A. 他人在场时,个体的工作效率降低B. 他人在场时,个体的工作效率提高C.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降低D.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提高答案:B3.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塔杰菲尔D. 斯金纳答案:C4. 从众行为通常发生在哪种情境下?A. 个体独立完成任务B.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C. 个体与他人意见一致D. 个体与他人意见不一致答案:B5. 社会影响的类型不包括:A. 服从B. 从众C. 认同D. 独立思考答案:D6.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A. 班杜拉B. 皮亚杰C. 弗洛伊德D. 荣格答案:A7.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阿伦森B. 费斯汀格C. 马斯洛D. 卡尔·罗杰斯答案:B8. 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A. 负面影响B. 无影响C. 积极影响D. 有时积极有时消极答案:C9.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A. 情感B. 利益C. 义务D. 权力答案:B10. 社会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首次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特里普利特C. 阿伦森D. 班杜拉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答案: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水平会影响其动机、情感和行为。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可能面对挑战,坚持努力,并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态度。
2. 描述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形式。
答案: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形式包括服从、从众和认同。
服从是指个体按照他人或群体的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或观点以与群体保持一致;认同是指个体因为欣赏或尊重他人,而模仿其行为或观点。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5(5篇材料)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5(5篇材料)第一篇: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5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课程代码:004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斯金纳C.艾森克D.班杜拉2.人应付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是()A.心理防御机制 B.心理应激C.心理冲突D.挫折 3.脑力激荡法属于下列哪种心理辅导课程教学方法?()A.角色扮演法B.价值观辨析法C.榜样引导法D.行为强化法4.心理辅导的指导与帮助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是()A.建立辅导关系 B.掌握学生材料C.制定辅导目标D.进行分析诊断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适应性辅导的特点?()A.辅导对象是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B.强调教育的原则C.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与其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D.致力于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带到一个新的高度6.精神分析法的主要辅导目标是()A.使潜意识意识化,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B.消除不良行为,代之以更有效能的行为 C.提供一个安全和信任的辅导气氛D.帮助来访者找出他头脑中不合理的、扭曲的观念,并建立较为现实的认知问题的思维方法7.根据心理评估的目的和任务,通过与来访者面对面的交谈方式,直接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称之为()A.问卷法B.测验法C.谈话法D.观察法8.把每个来访者都看成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人,既接纳他的长处,也宽容他的短处,这是()A.移情的理解B.无条件的积极尊重C.真诚D.同情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心理辅导目标的特征?()A.强调教育的原则B.立足点是面向未来C.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D.辅导是多层面的 10.艾里斯是下列哪种心理辅导方法的创始人?()A.个人中心法B.系统脱敏法C.合理情绪疗法D.精神分析法 1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A.性别和年龄因素B.生活事件和心理应激C.心理防御机制D.挫折浙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 12.媒体教学属于下列哪种心理辅导课程教学方法?()A.角色扮演法B.价值观辨析法C.榜样引导法D.行为强化法13.辅导人员把来访者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综合,并以提纲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下列哪一种倾听技术?()A.重复B.询问C.摘要D.情感反应14.学校心理辅导从目标和内容上可分为()A.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辅导B.认知发展辅导和个性完善辅导C.适应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D.心理辅导课和小组辅导 15.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了世界上四个方面。
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D. 社会行为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案例研究D. 个人直觉答案:D3. 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现象是指什么?A.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性B.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C. 个体在群体中寻求领导D.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沉默答案:B4.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他人在场时,个体工作效率降低B. 他人在场时,个体工作效率提高C.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不变D.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先升后降答案:B5.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班杜拉D. 荣格答案:C6.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影响的范畴?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竞争答案:D7.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马斯洛B. 费斯汀格C. 罗杰斯D. 斯金纳答案:B8.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是指什么?A. 个体对行为原因的解释B. 个体对他人行为的评价C. 个体对社会规则的理解D. 个体对环境因素的感知答案:A9. 下列哪项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A. 对他人的正面评价B. 对他人的负面评价C. 对他人的无意识偏好D. 对他人的客观评价答案:C10.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互惠C. 权力D. 文化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它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和持久性。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可能面对挑战时坚持不懈,而低自我效能感可能导致个体在遇到困难时轻易放弃。
2. 解释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现象,并给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群体思维是指在高度凝聚力的群体中,成员为了达成一致和避免冲突,而作出的不合理决策。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个体行为B. 群体行为C. 社会影响D. 文化影响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个案研究D. 统计分析答案:D3. 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倾向于:A. 保持独立性B. 与群体保持一致C. 反对群体意见D. 忽视群体影响答案:B4. 社会促进效应通常发生在哪种情境下?A. 个体独自工作B.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C. 个体在竞争中D. 个体在压力下答案:B5.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费斯汀格D. 马斯洛答案:C6.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A. 性格归因B. 情境归因C. 行为归因D. 遗传归因答案:D7.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班杜拉B. 弗洛伊德C. 斯金纳D. 罗杰斯答案:A8. 在社会心理学中,偏见通常指的是:A. 基于错误的信息或假设的态度B. 基于事实的态度C. 积极的态度D. 客观的态度答案:A9.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追求的是:A. 情感满足B. 权力C. 利益最大化D. 社会地位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类型?A. 顺从B. 服从C. 独立D. 认同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化过程及其重要性。
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形成社会身份,以及发展社会角色。
通过社会化,个体能够理解社会期望,遵守社会规范,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2. 描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理论,并解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意识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会影响其行为和情感。
当个体意识到自己被他人观察或评价时,可能会改变其行为以符合社会期望或规范。
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的心理过程B. 群体的心理过程C. 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D. 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推理法答案:D3.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他人在场时,个体工作效率提高B. 他人在场时,个体工作效率降低C.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提高D.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降低答案:A4.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班杜拉D. 荣格答案:C5.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权力C. 互惠D. 义务答案:C6. 从众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信息压力B. 规范压力C. 个人偏好D. 文化传统答案:B7.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结果?A. 服从B. 从众C. 群体思维D. 独立思考答案:D8.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马斯洛B. 阿伦森C. 费斯汀格D. 海德答案:C9.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什么?A. 个体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B. 个体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C. 个体如何解释群体的行为D. 群体如何解释个体的行为答案:A10. 下列哪项是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A. 自我意识B. 自我效能C. 自我服务偏见D. 自我实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关系D. 社会行为答案:A, B, C, D1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从众行为?A. 个体的自我认同B. 群体的一致性C.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D. 群体的规模答案:B, C, D13. 社会促进效应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A. 社会助长B. 社会抑制C. 社会影响D. 社会干扰答案:A, B14.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互惠原则B. 权力差异C. 情感投入D. 文化背景答案:A, B, C15. 下列哪些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偏差?A. 自我服务偏见B. 基本归因错误C. 光环效应D. 群体归因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现象C. 社会行为与个体心理的相互作用D. 社会结构与个体心理的关系2.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什么?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B.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新的认知C.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自己的意见D.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3.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统计分析法4.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费斯汀格D. 斯金纳5.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班杜拉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D. 罗杰斯6.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归因”是指什么?A. 个体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B. 个体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C. 个体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D. 个体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7.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是指什么?A.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趋同B.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独立C.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冲突D.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多样性8.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类型?A. 顺从B. 从众C. 服从D. 独立9.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B. 个体与个体的关系C. 群体与群体的关系D.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10.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类型?A. 种族偏见B. 性别偏见C. 年龄偏见D. 个人偏好答案:1-5 CDCBA 6-10 BACD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答: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由于他人或群体的存在、行为或意见而产生的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主要类型包括顺从、从众和服从。
2. 解释“认知失调”理论,并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问题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D3. 社会心理学中,态度改变的三个阶段不包括()A. 认知阶段B. 情感阶段C. 行为阶段D. 反馈阶段答案:D4.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A. 从众B. 服从C. 说服D. 所有以上答案:D5.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倾向于()A. 与他人保持一致B. 与群体保持一致C. 与自己的角色保持一致D. 与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答案:B6.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来学习社会行为A. 观察B. 模仿C. 强化D. 所有以上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假设?()A. 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追求最大化自己的利益B. 社会互动是一种交换过程C. 个体总是理性地评估自己的行为D. 社会互动是无意识的答案:D8.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A. 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B.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C. 认知过程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D. 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答案:C9.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观点A. 与他人比较B. 与自己的过去比较C. 与理想状态比较D. 与社会规范比较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促进效应?()A. 社会助长B. 社会抑制C. 社会影响D. 社会干扰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答案: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关系,以及社会影响下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2. 描述从众行为的特点。
答案:从众行为的特点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点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3. 什么是社会促进效应?请举例说明。
答案: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行为表现会得到增强的现象。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真题_1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真题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真题1.(单选题,1 分)属于心理健康综合测验的是()A、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B、16种人格因素测验C、韦氏智力测验D、学习适应性测验2.(单选题,1 分)下列不属于艾森克人格测验维度的是()A、内外倾性B、开放性C、心理变态倾向D、情绪性3.(单选题,1 分)谈话法的缺点是()A、灵活性大B、回答率高C、所得资料真实D、费时较长4.(单选题,1 分)以帮助来访者改变不正确的自我概念作为主要目的的心理辅导方法是()A、精神分析法B、行为转变法C、个人中心法D、认知重建法5.(单选题,1 分)不属于认知重建法的代表人物的是()A、艾里斯(Ellis)B、贝克(Beck)C、麦肯鲍姆(Meichenbaum)D、罗杰斯(Rogers)6.(单选题,1 分)纽约大学的拉斯及其学生西蒙和哈明等人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是()A、价值观辨析法B、角色扮演法C、奖励法D、负性强化法7.(单选题,1 分)下列不属于抑郁症常见表现的是()A、心境低落B、兴趣减退C、睡眠障碍D、幻觉妄想8.(单选题,1 分)青春期的学生不太轻易将内心秘密表露出来,这种表现是通常所说的()A、过渡性B、矛盾性C、闭锁性D、两极性9.(单选题,1 分)不属于中学阶段的友谊的特征的是()A、稳定性B、亲密性C、矛盾性D、冲突性10.(单选题,1 分)不属于学习过程的环节的是()A、预习B、复习C、聊天D、听课11.(单选题,1 分)通常将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称为()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律性D、自我调节12.(单选题,1 分)通过规律的深呼吸使波动的情绪稳定下来的方法是()A、呼吸调节法B、自我暗示法C、自我训练法D、合理宣泄法13.(单选题,1 分)不属于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特点的是()A、观察的目的性较强B、观察缺乏精确性C、观察缺乏深刻性D、观察缺乏顺序性14.(单选题,1 分)以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A、行为强化法B、榜样引导法C、价值观辨析法D、系统脱敏法15.(单选题,1 分)下列属于人格结构成分的是()A、潜意识B、超我C、性驱力D、投射16.(单选题,1 分)不属于心理评估的主要步骤的是()A、确定评估目标B、收集资料C、实施干预D、实施测量17.(单选题,1 分)辅导人员说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及生活等与来访者共同分担或分享叫做()A、自我开放B、倾听反馈C、积极关注D、解释说明18.(单选题,1 分)辅导人员面对一组学生所展开的辅导活动叫做()A、团体辅导B、网络辅导C、多人辅导D、政治思想教育19.(单选题,1 分)不属于精神分析学说所谈到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是()A、合理化B、升华C、打断D、幽默20.(单选题,1 分)一个人的能力和气质属于该个体的()A、心理过程B、个性倾向性C、认知活动D、个性心理特征21.(多选题,2 分)人际交往的功能主要有()A、信息交流B、提高学习工作效率C、促进身心健康D、促进良好个性形成E、获得知识22.(多选题,2 分)适应性认知问题的具体表现有()A、过分概括化B、绝对化要求C、极端化D、情绪不稳E、适应不良23.(多选题,2 分)行为转变法中常用的辅导方法包括()A、放松法B、厌恶法C、暴露法D、代币法E、生物反馈法24.(多选题,2 分)心理辅导中影响的技术包括()A、询问B、重复C、指导D、解释E、自我开放25.(多选题,2 分)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心理社会因素包括()A、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B、冲突、挫折及防御机制C、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D、人格类型特征E、社会风俗习惯26.(填空题,1 分)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主张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天地则处于不断运动中,那么人也在不断运动中,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心”动的结果。
自学考试04265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_汇总

自考2047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A.家庭环境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D.社会情境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
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 A.学校 B.意识形态 C.社会制度 D.文化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理论C.场理论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模拟研究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A.心理状态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D.心理活动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
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A.生理记录法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D.纸笔测验法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A.倒U关系B.U型关系C.线性关系D.反比关系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
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 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A.模仿理论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D.认知失调论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1908年2、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4、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
其中,E的含义是个体所处的环境5、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映系统。
7、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9、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10、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和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1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12、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1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思辨14、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15、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16、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 17、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19、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绪和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20、口头调查又称访谈法21、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22、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研究者研究者应严格按照访谈问卷的顺序和原有问题提问24、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25、系统性原则不是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27、关于档案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心理咨询中考察求助者的个人成长报告~不属于档案法29、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奥尔波特31、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33、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34、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36、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 37、集体潜意识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39、“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荣格提出来的40、霍妮认为男女间的心理差别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41、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42、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43、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44、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45、对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的个体的再教化 46、观念不是社会化的载体47、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48、“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50、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相应的心理状态51、企业家属于功利型角色52、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叫角色失败53、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角色间冲突 5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镜我57、身份的特点不包括系统性 59、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60、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61、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63、自我图式是个体在已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个体行为B. 个体心理C. 群体行为D. 群体心理答案:C2. 社会认知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班杜拉D. 皮亚杰答案:C3.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
A. 观察学习B. 模仿学习C. 条件反射D. 强化学习答案:A4.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
A. 顺从、服从和认同B. 顺从、服从和模仿C. 顺从、模仿和认同D. 服从、模仿和认同答案:A5. 群体凝聚力是指()。
A. 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B. 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度C. 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D. 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的承诺答案:B6.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
A. 情感B. 利益C. 信任D. 权力答案:B7.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
A.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更好B.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更差C.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不稳定D.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无变化答案:A8.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包括()。
A. 个人身份和社会身份B. 个人身份和群体身份C. 社会身份和群体身份D. 个人身份和群体身份答案:D9. 社会比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费斯廷格B. 阿伦森C. 塔尔德D. 米德答案:A10. 社会影响的途径包括()。
A. 直接和间接B. 言语和非言语C. 正式和非正式D. 公开和私下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A. 社会交换理论B. 社会认同理论C. 社会比较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BCD3. 社会影响的来源包括()。
A. 权威B. 群体C. 媒体D. 个人答案:ABCD4. 社会促进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
江苏省2024年4月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2024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化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 试验室试验法是社会心理学最早接受的探讨方法,试验室试验必需设立(C )A, 测试量表B, 模拟试验C, 比照组D, 调查目标2, 美国哲学家, 心理学家詹姆士认为,本能活动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变成(C )A, 经理B, 教训C, 习惯D, 仿照3, 当一个老工人退休之后,对新的生活规律往往不能一下子适应,这是(B )A, 同一社会角色内心的冲突B, 新旧角色之间发生的冲突C, 一个人身兼几个角色时的内心冲突D, 社会角色规定的人格及真实人格之间的冲突4,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道德推断(A )A, 从他律到自律B, 从他律到冲动C, 从效果到目标D, 从本能到动机5, 柯尔堡设计了一套两难故事来测定儿童的道德推断水平,其中一个典型的故事是(D ) A, 摔破鸡蛋B, 砸屋救人C, 玩具试验D, 海因偷药6, 20世纪60年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道德行为获得的主要途经是(A )A, 学习B, 惩处C, 遗传D, 突变7, 在狩猎和采集文化类型的社会中,男女两性的地位是(B )A, 男性地位高于女性B, 同等C, 女性地位等于男性D, 女性地位先高后低8, 埃里克逊对两性探讨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D )A, 外部空间概念B, 尚男抑女论C, 尚女抑男论D, 内部空间概念9, 应用认知发展理论深化探讨两性行为并形成系统观点的,当首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 ) A, 柯尔伯格B, 华生C, 詹姆士D, 弗洛伊德10, 对成就动机的深化探讨发觉,女性胜利道路上的重大障碍之一是(B )A, 生理因素B, 回避性成就动机C, 挑战性成就动机D, 遗传因素11、社会性动机可以分为(B )A, 交往性动机及追求性动机B, 交往性动机及威信性动机C, 本能性动机及威信性动机D, 本能性动机及追求性动机12、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盼望避开如冷, 热, 毒气, 灾难, 苦痛等物理条件下的损害,经济不稳定的威逼(如失业)等的须要属于(C )13、A, 生理的须要B, 社交的须要C, 平安的须要D, 敬重的须要13, 社会认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的选择性, 认知反应的显著性和(D )A, 认知反应的冲突性B, 认知的独特性C, 认知的竞争性D, 认知行为的自我限制14, 凯尔曼提出了看法改变过程的三个阶段,即(C )A, 竞争, 同化, 外化B, 竞争, 认同, 外化C, 听从, 同化, 内化D, 反对, 听从, 认同15, 20世纪50年头后半期,社会心理学界提出了关于认知均衡理论的向个模型,其中,海德提出的模型是(D )A, A-B-X模型B, 认知失调模型C, 相对失调模型D, P-O-X模型16, 关于利他行为,历来认为有两种对立的动机,即自我利他主义及(B )A, 反利他主义B, 纯利他主义C, 集体利他主义D, 个人利他主义17, 侵扰行为依据目的来划分,可分为(A )A, 工具性侵扰和有意性侵扰B, 工具性侵扰和善意性侵扰C, 情感性侵扰和有意性侵扰D, 情感性侵扰和善意性侵扰18、侵扰的强度及目的受阻强度成(C )19、A, 正U型关系B, 倒U型关系C, 正比例关系D, 反比例关系19、一种自我隐匿不显的状态称为(B )20、A, 个人性B, 去个人化C, 去显性化D, 显性化20, 生活阅历及心理学探讨表明,最能发挥人们潜力的条件是(B )A, 示意B, 激励C, 竞赛D, 失败21, 人际沟通的功能是(A )A, 协调作用和保健作用B, 协调作用和竞争作用C, 规范作用和保健作用D, 规范作用和竞争作用22, 李维特经过试验,提出了三种沟通形态,即(C )A, 方型, 连锁型, 轴型B, 圆型, 散点图, 直线型C, 圆型, 连锁型, 轴型D, 方型, 散点图, 曲线型因供应者的照片太模糊,所以缺少23-27部分内容,sorry!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8、依据他人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包括他人言语, 表情, 姿态来认知对方的地位,称为社会角色认知。
2024年4月贵州自考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_答案

页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史料记载,早在我国春秋之初就对人的心理卫生问题有所论述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A.管仲B.孔子C.老子D.荀子2.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成立于A.1909年B.1930年C.1948年D.1960年3.心理健康的人对自我较为满意,常常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是A.认知能力发展正常B.意志健康C.人际关系友好D.情绪健康4.由紧张刺激物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变化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是A.挫折B.应激C.压抑D.冲突5.适应性辅导的辅导对象是A.身心健康出现问题的患者B.身心发展正常,没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C.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D.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6.意在指导和帮助学生“在群体中能够与人和睦相处,悦纳他人,也悦纳自己”的学校心理辅导是A.认知发展辅导B.情绪稳定辅导C.个性完善辅导D.人际和谐辅导7.学校心理辅导的开始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是A.进行分析诊断B.制定辅导目的C.实行指导协助D.确定辅导方案8.为来访者提供有关现实世界的某种见解,从而使来访者可以从一种新的角度来看自己的问题,这是影响技术中的A.解释B.指导C.摘要D.自我开放9.瑞文推理测验属于A.学习测验B.智力测验C.人格测验D.心理健康综合测验10.调查措施中最亲切、最深入的方式,适合于搜集与人有关的态度、意见、观点、事实等方面第1页共5资料的措施是A.观测法B.谈话法C.问卷法D.测验法11.人格构造理论认为,“自我”奉行的是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理想原则12.榜样引导法的理论基础是A.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B.刺激-反应理论C.信号理论D.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13.初中生注意持续的时间一般保持在A.20分钟左右B.40分钟左右C.50分钟左右D.60分钟左右14.“事情应当按自己喜欢和期望的去发展,否则便是很糟糕,很可怕的”,这种不良认知是A.追求完美B.绝对化规定C.虚拟陈述D.走极端15.当愤怒发生时,最积极的处理措施是A.压抑B.发泄C.情境转移D.自我惩罚16.小学生中座位临近、回家同路的同学开始建立起伙伴关系,这一特点表目前小学生群体形成的A.独立期B.水平分化期C.垂直分化期D.部分集团形成期17.通过学习评价,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势所在,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这是学习评价的A.反馈功能B.认识功能C.动机功能D.提高功能18.人际交往的基本功能是A.信息交流功能B.提高学习、工作效率C.增进人的身心健康D.增进良好个性的形成19.性冲动的辅导要点之一是A.由心理医师做精神分析B.创设两性交往的环境C.服用一定的激素药物D.培养对异性美的欣赏能力20.在治疗焦虑症时,必须以焦虑情绪为突破口,其宗旨是A.对抗B.关注C.紧张D.放松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