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模式的战略性思考探析.docx

合集下载

当前审计建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当前审计建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当前审计建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当前审计建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当前审计建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审计建议是审计机关依法向被审计对象就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审计查出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的行为。

审计建议是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

但是,当前审计建议中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导致了审计效果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为此,本文就当前审计建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1、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挖掘不够,提炼不足,导致审计建议质量不高。

审计人员对审计查出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问题提炼不足,分析不够,导致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得力、不具体或者不到位,是审计建议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2、审计建议对象错误。

主要是存在用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向被审计单位提审计建议的同时,还在审计报告上向被审计单位以外的部门单位提审计建议,这是不妥的。

按照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送达渠道规定,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是不向其他有关机关送达的,相关机关无法知悉审计建议的内容。

如果在审计报告上表述对他们的审计建议,只能是纸上谈兵。

3、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

主要是指有的审计建议存在文不对题,讲大话、空话的问题,没有针对被审计单位实际存在的问题,泛泛而谈使得审计查出的问题与审计建议成为“两张皮”。

被审计单位不知所云,还有的审计建议无事实作根据,无证据作支撑,脱离客观事实,使得审计建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病呻吟的“八股文”,被审计单位口服心不服,反而降低了审计建议的质量。

4、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

过于原则化,笼统化,缺乏可操作性是当前审计建议的又一个突出问题。

过于笼统的审计建议无法使被审计单位得以落实,也起不到审计建议的作用。

5、审计建议政策性不强,对财经法纪规定宣传不足。

有的审计建议,对审计机关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建议的政策、法律依据不足,宣传不够。

审计建议大多是国家财经法纪的具体化、实际化的应用,它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也是有政策和法律根据的。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开展的、以评估企业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及保护公司利益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性检查工作,其职能在于检查财务、管理和运营业务,以发现和预防可能的风险和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策略及其思考。

一、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的首要目标在于评估公司风险,提供风险防范措施,包括: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管理制度和业务活动等,发现和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这些建议可以是针对业务流程和操作上的问题或者是制度上的问题。

另一个目标是促进公司的管理和运营水平的提高,包括:开展员工培训,增加员工能力,改进公司制度和流程,以提高公司运营和管理的水平。

最后,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保护公司利益,包括发现内部欺诈案件和职务犯罪等行为,制定应急计划,防范内部风险和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审计流程内部审计流程包括:信息收集与调查、识别风险及其评估、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监控、评估和记录。

该审计过程需要遵守国家法规和企业内部制度的要求,并且要充分考虑和配合业务的需要。

三、审计策略1.审计风险评估内部审计应该根据企业的风险面临程度来设置审计项目的优先级,以及安排内部审计任务的时间表。

这意味着,内部审计应该对企业内部管理及财务状况进行风险评估,以制定适当的审计策略,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指导和方向。

2.合理的资源分配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审计风险评估结果合理安排资源。

分析各项目的风险级别和影响范围,优先关注具有更高风险和影响的项目,同时为消除隐含的风险做好预防工作。

3.与业务管理部门合作内部审计人员应与业务管理部门通力合作,从企业运营层面和财务管理层面共同评估企业风险,开展内控审计工作。

通过这种合作,可以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内控情况,更有效地评估风险和提供改进建议。

4.全面评估内部审计应该全面评估财务、运营和管理领域,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交整改建议和改进计划。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引言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庞大,业务繁杂,具有特殊的国家属性和社会责任。

在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现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和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其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

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策略分析与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特性和挑战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独特性和挑战。

国有企业的业务范围广泛,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例如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等,业务复杂多样;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庞大,层级复杂,决策程序繁琐,使得审计工作面临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使用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双重制约,其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特点也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挑战。

国有企业的监管环境相对严格,其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标准,增加了审计的复杂程度。

由于上述独特性和挑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应对。

二、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1. 审计范围的确定国有企业的业务范围广泛,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确定审计范围,确保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

审计工作应覆盖企业的主要业务和关键环节,如资金使用、投资决策、经营管理等,确保审计的深入和全面;考虑到国有企业的规模和复杂性,审计工作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和重点审计项目,集中审计资源进行深度审计。

2. 独立性和客观性的保障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保障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避免受到权力干扰和利益冲突。

为此,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审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审计部门的独立地位和权责,保证审计人员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国有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投诉和举报机制,鼓励员工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以保障审计工作的客观性。

3. 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采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注重对风险点的把控和问题的解决。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管理层对企业内部运营和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重要手段。

审计工作的策略和方法对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降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对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审计工作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以及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等。

在制定审计工作策略时,应该注重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审计,确保对企业整体情况的全面了解。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策略应当注重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相对较大,涉及到的经营风险也较高。

审计工作应该注重发现和监控企业面临的各项风险,比如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可以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应当注重有效的内控体系建设。

内部控制是企业保障资产安全和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工具。

审计工作应围绕内控体系的评估和监督展开,发现内控体系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通过审计工作的持续改进,可以提高内控体系的健康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应当注重合规性管理。

国有企业作为公众利益相关方的机构,其经营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审计工作应当注重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合规性进行审计,发现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通过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可以保障国有企业合法经营、规范经营,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应注重结果的跟踪和评估。

审计工作不仅仅是对企业运营情况的了解和评估,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结果的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审计工作的价值在于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只有通过审计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才能提高审计工作的效果和价值。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策略分析和思考应注重全面的分析和评估、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建设、合规性管理以及结果的跟踪和评估。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把握财务风险,提高内部控制效力,国有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内部审计工作策略。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进行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注重风险导向。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着重关注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通过制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影响企业运营的关键风险因素,确定相应的内控措施,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传递与交流。

信息系统还可以提供审计数据的持续监控和信息反馈机制,帮助国有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加强内外部合作。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与外部审计机构、管理咨询公司等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完成审计任务。

外部审计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审计技术和经验,协助国有企业优化内部控制。

管理咨询公司可以为国有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流程。

第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注重培养审计人才。

国有企业应注重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提高其责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内部审计环境。

第五,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实行全面、系统的审计方法。

审计工作应从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风险审计、合规审计等方向拓展,实现全面、系统的审计覆盖。

国有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职责和权限,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的制定对于提高内部控制效力、抵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应注重风险导向、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内外部合作、培养审计人才和实行全面、系统的审计方法。

通过制定合理的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于内部审计的思考与设想

关于内部审计的思考与设想

关于内部审计的思考与设想引言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当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对未来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进行设想。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1. 缺乏独立性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往往直属于企业高层管理层,缺乏独立性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从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 信息管理不足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业务操作越来越复杂,数据量急剧增长。

然而,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于信息管理的要求还没有跟上。

这导致对企业内部业务的全面审计变得困难,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

3. 审计方法过时以往的内部审计主要关注财务方面的审核,忽视了非财务风险的发现和管理。

而现代企业的业务风险已经不再局限于财务领域,如信息安全、商业伦理等方面的风险也需要及时识别和管理。

内部审计的设想1. 建立独立审计机构为了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企业可以考虑将审计部门独立组建成为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直属于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审计结果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干预和影响,提升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2. 提升信息管理能力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对于信息管理的要求。

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实现对企业业务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分析。

同时,对于大数据的处理和挖掘技术也需要引入到审计工作中,以提高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3. 审计方法的创新为了适应现代企业业务的变化,内部审计方法也应该进行创新。

不仅需要关注财务方面的风险,还需要关注非财务风险。

可以引入风险评估和控制矩阵等现代管理工具,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管理。

结论内部审计的思考与设想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建立独立审计机构,提升信息管理能力以及创新审计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当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浅析战略决策审计

浅析战略决策审计

浅析战略决策审计【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战略决策审计的概念、目的、步骤、影响因素以及案例分析。

战略决策审计是指对组织或企业的战略决策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评估和审查,以发现问题、改进决策质量并提升绩效。

文章通过分析战略决策审计的重要性和实施步骤,指出了影响战略决策审计效果的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战略决策审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效果。

本文旨在为企业和组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帮助其建立健康发展的战略管理体系。

【关键词】战略决策审计、概述、目的、步骤、影响因素、案例分析、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战略决策审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企业战略决策过程进行全面审计,以便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提高企业决策质量和效率。

战略决策审计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康的决策机制,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从战略决策审计的概述、目的、步骤、影响因素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对战略决策审计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战略决策审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通过审视和改进企业的决策机制,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风险挑战,实现持续发展和增长。

愿本文能够为您带来启发和帮助,谢谢阅读!2. 正文2.1 战略决策审计概述战略决策审计是指对组织的战略方向、目标和决策过程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组织现有战略的审查,可以发现战略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确保组织达到既定目标并最大化利益。

战略决策审计主要包括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对组织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的评估,对战略执行的监督和评价等内容。

审计人员需要了解组织的使命、愿景、目标和战略定位,分析组织内部的资源、能力和制度,同时也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策略。

在进行战略决策审计时,应该注重调查研究,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对内部审计外部化及其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

对内部审计外部化及其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

对内部审计外部化及其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我们应该全面地分析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科学合理地评价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实施所应具备的各种条件,不能盲从一、问题的提出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已逐渐被纳入战略管理的轨道,并为实现组织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资源能力的分析和西方企业对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和重构,加上“四大”的极力推动,使内部审计外部化在西方越来越普遍。

据有关资料披露,在美国企业界,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企业已占到20%以上,在汽车、电子、航空、化工、信息等行业已超过50%。

内部审计外部化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许多理论工作者也极力主张内审外部化。

内审外部化是指审计业务由企业外部的民间审计组织全部或部分承担,主要有外包与合作两种形式。

前者指企业将其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大部分外包给外部审计组织,后者指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根据需要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共同完成内部审计工作。

支持者指出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一系列优点,主要有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和稳定审计质量等等。

不可否认,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确有一定的优点,然而,它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缺点和不足。

企业能否内部审计外部化,不能一概而论。

本文主要从对以上三个优点的分析和对内部审计内置的优势进行讨论,借以说明企业不能盲目跟风,应认真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二、分析与质疑(一)内部审计外部化未必能保证提高审计的独立性支持者认为,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够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他们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进行了探讨,认为虽然内部审计机构代表所有者履行监督职能,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但其实际工作和管理层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管理层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干预内部审计,同时,内部审计机构为了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必须主动同管理层协调好关系。

在这种利益牵制下,内部审计机构可能会失去独立性,而外部审计工作一般都是由注册会计师领导完成,它们独立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有一套保证审计准则受到遵循的机制,从而能够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

论新时期我国审计模式的战略性思路

论新时期我国审计模式的战略性思路

Forum学术论坛1642016年4月 论新时期我国审计模式的战略性思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汪璐摘 要:审计模式的变迁主要经历了账目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三个阶段。

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审计模式发展的几个阶段,然后对我国当前的审计模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最后针对我国新时期的实际经济状况和制度环境,为审计模式的发展和升级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审计模式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新审计准则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b)-164-02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围绕特定的审计目标而采取的一切审计策略、方法的总称,它在宪法和会计的相关法规、秩序下界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审计实务的操作规则,为获取审计证据提供切入点,对具体审计工作的时间、方法和对象都进行了规范。

审计模式作为指导审计实务的工具,总是在随着其依存的环境变化而在动态中寻求发展与平衡,简单来说,即当制度可以满足社会主体的需求时,人们会自愿遵守现行制度,达到制度平衡的状态;但当现行准则不能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寻求变革,打破原有的制衡状态以寻求新的均衡状态,这个过程就是制度变迁的过程。

审计模式的发展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

1 审计模式发展的三个阶段1.1 账项基础审计模式16世纪,为了筹集大量经营资金,合伙制企业随着商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兴起。

生产力的规模化的极大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复杂的和更专业化的要求,因此,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公司体制。

两权分离导致所有者和管理者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希望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透明化,这就需要一个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检查,所以,由会计专家进行查账和公证成为必然。

由于那时企业规模较小,业务单一,因此注册会计师可以对企业的每笔交易进行详查,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账簿,直至会计报表等会计文件都进行审查,以此来检验管理者是否尽责,在经营中是否存在舞弊、贪污等行为。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经济监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作用是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我们需要探索出适合企业特点的审计工作策略,以增强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策略分析与思考。

一、审计工作策略的制定原则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的制定应当以以下原则为指导:1. 独立、公正、客观审计工作需要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既不能受到企业内部利益集团的影响,也不能受到政府部门、业务机构等外部力量的干预。

同时,审计工作应当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多领域、全面检查审计工作应当囊括企业多个领域,包括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经营管理、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

审计工作还应当具有全面性,不仅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还要考虑前瞻性、建议性,为企业提供长远的规划和方向。

3. 着眼重点、重视细节审计工作需要着重关注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和风险点,及时发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审计工作还应当注重细节,了解企业内部流程细节,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和风险点,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和效果。

4. 安全保密、服务企业审计工作需要保证企业的商业机密和涉密信息的安全性,并保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同时,审计工作应当积极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建议,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需要制定不同的审计工作策略。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具体的审计工作策略。

1. 非实体企业审计工作策略非实体企业主要包括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制企业等。

这类企业审计工作应当重点关注非实体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包括对企业持股、投资及贷款等方面的审计。

对于这类企业,审计工作应当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为目标,加强对非实体资产流动性的检查,适时制定、调整持股、投资及借贷策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实践探索和前瞻性思考

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实践探索和前瞻性思考

2024年3月第27卷第5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Mar.,2024Vol.27,No.5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实践探索和前瞻性思考汪 涛(云南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昆明 650032)[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审计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己任,深入探索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发展策略。

本文首先就新时代下审计工作的实践探索进行了阐述,后对新时代审计工作进行了前瞻性思考,提出了相关的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审计工作;新时代;前瞻性思考;实践探索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5.009[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5-0030-030 引 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我国的发展已步入新时代,身为审计工作者,我们必须转变发展理念,进一步思考与探索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发展策略,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严把政治标准,落实新时代审计理念精神,让新时代审计工作为我国的发展壮大提供助力。

1 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实践探索1.1 严守政治标准,贯彻落实研究型审计理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从大局出发进行谋划,成立了中央审计委员会,强化了对于审计工作的领导。

在此背景下,审计工作人员应该自觉且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以及二十大精神,并对这些内容进行贯彻落实,严守政治标准,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与职业素养,提高政治站位,做好自身的审计工作,发挥监督作用,以此促进社会发展,助力反腐廉政建设。

战略性审计的价值与实践

战略性审计的价值与实践

战略性审计的价值与实践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寻求创新和改进,以保持竞争优势。

而战略性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识别问题、优化业务流程,并提供战略指导。

本文将探讨战略性审计的价值以及实践。

战略性审计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机会。

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全面分析,战略性审计可以揭示潜在的问题和挑战,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和规避风险。

同时,它也可以识别出企业可能存在的机会,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其次,战略性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对业务流程和资源利用情况的审查,战略性审计可以发现不必要的浪费和低效率的环节,并提供改进建议。

这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竞争力。

此外,战略性审计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目标的审查,战略性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是否存在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的行为,并提供改进方案。

这有助于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平衡,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战略性审计的实践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

企业应该明确审计的目标是什么,需要审计的范围是哪些方面,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工作。

其次,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

这包括企业内部数据、市场数据、竞争对手信息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机会。

接下来,需要评估和识别问题。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哪些是实际的问题,哪些是次要的问题。

这有助于企业在改进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主要问题。

然后,需要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

根据评估结果,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密切监控和评估效果。

这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以确保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需要进行审计结果的沟通和分享。

审计结果应该被及时沟通给企业的管理层和相关人员,以便他们了解问题和改进方案,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试议审计报告的策略

试议审计报告的策略

试议审计报告的策略审计报告是公司财务报告中重要的一部分,是经过审计师审查并给出财务报告的真实客观性评价后形成的一种书面的评价报告。

它对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评估和分析,为大众提供了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审计报告本身的局限与不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审计报告中存在的一些策略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由于审计师不可能在每一项审计中都尽可能从多角度、全方位来发现企业的所有问题,因此有时审计报告中会存在“忽略潜在风险”的策略问题。

美国“安然公司”丑闻后,美国为了增强期末审计师在审计期间发现的文件和记录的价值,制定了Sarbanes-Oxley法案。

该法案强制要求上市公司从财务信息的控制环节下手,要求管理层确认公司内部控制存在性,并由审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对其内部控制评价进行整体评估。

然而,在我国的审计实践中,公司内部控制标准并没有像Sarbanes-Oxley法案中那样得到完善,这就给审计师套上了经常被质疑的制约衣裳。

特别是对于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有许多信息需要通过抽样检验等手段进行审计,而不能全部审查。

即使是全面审查,也可能由于某些未能发现的原因,而导致审计师漏报情况的出现。

这就可能会出现审计师忽略了潜在风险,也就是“有猫腻还是没发现”的问题。

其次,审计报告中还有一个策略问题是“选择公告或忽略”。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往往会依据性质和范围的不同选择一些关键性标准,如审计前审查、口头申明、查阅库存、一定金额下的调整和检查等等。

有时审计师可能会在选择时有所倾斜,可能选择性公告了企业的优势方面,而忽略它的劣势方面。

这就使得审计师最终发表的审计报告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选择性和不完整性。

而选取企业负责人的口头申明作为审计证据,虽然可以方便审计师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但有些企业会操控财务数据,如“三铁公告事件”,就是因为一家公司通过口头申明持续虚假宣传,导致业绩背离实际情况,最终致使该公司的股票被实错误价。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分析与思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和建议。

这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审计策略,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并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本文旨在分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策略。

一、制定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依据企业的战略计划和风险管理框架来制定审计计划,以保障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审计计划应当涵盖重点领域和风险,在审计过程中进行重点检查和风险筛选,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二、执行风险评估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对企业各项活动的风险进行评估。

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规章制度、流程和政策进行调研和了解,以明确哪些活动可能导致风险,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警,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风险控制建议。

三、加强数据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分析已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手段。

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审计人员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找出规律和异常情况,有效发现问题和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四、提高沟通交流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与企业各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和交流。

通过沟通和交流,审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管理情况和问题,并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方案。

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向管理层和员工普及审计知识和方法,提高审计的认可度。

五、加强监督管理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公正性。

审计人员应该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和工作标准,确保审计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跟踪和整改,确保问题的及时解决。

六、提高技能水平随着企业运营和管理的不断升级和变化,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水平。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和研讨会、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与其他内部审计机构交流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总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审计策略,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加强数据分析、沟通交流、监督管理和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工作,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建议。

【推荐下载】审计:新时期我国审计模式的战略性思路

【推荐下载】审计:新时期我国审计模式的战略性思路

[键入文字]
审计:新时期我国审计模式的战略性思路
【摘要】传统审计模式具有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难以客观裁定和难以发现真正问题等缺陷,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审计模式进行战略性的构建,特此为您提供了审计论文:新时期我国审计模式的战略性思路,敬请关注!!
 我国及世界各国现行的审计制度都从我国古代的官厅审计制度中汲取了很多精华,那时候的官方审计是当今审计制度的雏形。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审计模式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明显落后。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运行环境有关,同时与世界经济接轨较晚也有关系。

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我们结合中国目前现行的审计模式,分析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形势下我国审计模式进行战略性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传统的风险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难以客观裁定
 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首例注册会计师对使用审定后财务报表的第三者负责的审计案例弗雷德斯特公司(厄特马斯公司)审计案例发生以来,关于审计人员在客户的工作环境中,究竟应该执行怎样的审计任务?注册会计师是否要对没有契约关系的第三
1。

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与对策讨论

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与对策讨论

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与对策讨论摘要:近年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风险控制和战略审计的重视和思考。

一个准确的评估方案,是对企业战略的全面分析和认识,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只有做好了战略评估,企业对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大小有了准备,有了应对措施,才能更好更顺利的完成预期任务,这对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十分重要。

本文将围绕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展开论述,提出一些减小战略审计风险的方法方案,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战略审计;风险评估;企业;影响因素一、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解析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从制定企业战略开始的。

而战略的制定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出发,分析其外部面对的机遇和威胁以及内部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

绝大部分战略制定出来之后,其实施过程都是存在风险的,比如可能对企业文化价值或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影响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源于企业外部,如外部的经济环境或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等;另一方面是源于企业内部,如企业改革或收购其他企业等。

战略审计就是从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现存的经营模式、实施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综合考虑,来评估战略在制定、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其可行性、科学性。

其中审计单位做的战略风险评估也是审计程序之一。

二、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探索审计人员对风险点的评估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在初步评估时,审计人员根据识别出的风险点,对战略的风险状况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

在实施战略风险评估时,审计人员要基于以上判断的基础上,参考其他的审计内容,重新评估有关因素对战略的影响程度,从而对之前的审计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于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单一风险评估法,这个方法是对企业的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进行打分,评分结束后,得到的总评分体现的是企业的管理水平。

其中,固有风险指的是没有对某一风险进行控制时,企业面临的状况,固有风险越高意味着其重要性越高;剩余风险指的是风险进行控制之后,企业的实际状况。

企业审计中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

企业审计中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

企业审计中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企业审计的重要性,企业管理人员也重视到了审计的重要性。

但是很多企业的审计工作还是受到了很多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审计工作受到了很多的约束。

很多企业都存在着审计职能定位较低、重视度不高、审计管理体系不完善不规范、企业审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审计管理制度。

本文就对企业审计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审计;策略一、企业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一)审计职能定位较低企业重视度不高在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下,审计人员需要改进自己的工作理念,很多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是很清楚。

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对审计工作和财务工作之间混淆不清,这也是为何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不能分得很清楚的原因。

为了可以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企业需要划分好工作职责,还有很多企业受到传统企业文化的影响,很多企业的审计工作都没有受到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的重视。

其实企业审计部门不受重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缺少对审计工作的认知,很多企业的治理层和管理层把精力都放在了企业经营和企业生产当中,对于企业审计工作的认知只是非常基础的了解。

还有一些企业的治理层和管理层也是受文化理念的影响对于审计工作不屑一顾;还有一些企业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一些小型企业的审计部门就形同虚设,这种形式主义部门对于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的作用。

(二)审计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企业都处于发展时期或者是创业初期,因此内部划分的审计体系不够完善。

在审计管理体系当中存在着很多不科学的管理条例,同时还有很多盲点和误区,部门职责劃分也不够准确。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审计人员都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出了问题也是互相推卸,这样就造成了企业审计部门的混乱。

同时,审计人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够重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给企业经营和生产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

(三)企业审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我国很多的中小型企业的审计工作都是例行公事,同时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都比较低,这也是导致企业审计工作效率比较低主要原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模式的战略性思考探析
我国现行审计制度的雏形是我国古代官方审计制度。

我国现行审计制度相比我国古代官方审计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发展,但受限于我国经济体制、运行环境以及与世界经济接轨较晚等原因,依旧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目前,我国审计环境相比国际审计环境更加复杂,现有审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对我国现行审计模式进行战略性改进和规划,是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改革方向。

一、我国传统的风险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难以客观裁定当使用注册会计师所出具不实报告而致使使用者受到损失,若不实原因是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故意未对问题做充分披露,则注册会计师应依据法律承担责任。

在实际过程中,即使注册会计师足够谨慎,也执行了严格标准的审计程序及方法,受被审单位提供的数据存在漏报、错报、瞒报以及审查模式本身的局限性影响,仍可能导致报告不实。

注册会计师是否知道单位报表有重大错漏是判断会计师责任重大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很难确认注册会计师是否欺诈行为,因此很难客观公正的裁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二)仅对被审计单位财务风险和报表数据进行审计存在漏洞我国现行审计模式更多的是验证和分析企业的经营财务报表,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这些很难确切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财务仅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企业内部审查出现问
题时,就很难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若企业管理人员同供应商、经销商等利益相关人串通舞弊,仅分析审计企业财务数据的注册会计师则很难发现企业真正的经营问题。

二、新时期我国审计模式的战略性构建
(一)更新审计理念,改变审计重心我国现行审计模式是对企业以交易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和财务审计。

审计重心是企业的经营结果、交易凭证、账簿、报表,对企业经营过程的审计较少。

这种不够全面的审计很难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增加对企业财务业绩的统计、转移审计重心、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发展方向,是很有必要的。

(二)分析企业战略,审计企业经营环境及其关键要素分析企业战略是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析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战略决策和针对同行竞争对手的反应战略,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

通过PES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以及SWOT分析等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经营环境,可以了解企业行业环境和宏观环境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分析企业的经营战略风险,从而初步识别企业的经营风险。

企业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

分析政Z、经济、技术及社会等外部环境有助于了解企业行业变化趋势,及时发现行业威胁,判断行业环境对审计造成的影响。

分析企业战略、核心能力、财务、资源配置及人力资源等内部环境,可以了解企业是否健康发展,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企业的人力资源及其商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决定了企业的发展
潜力。

合理健康的人力资源状况是企业业绩的有效保证。

商誉代表了企业的超额营业能力。

商誉良好的企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放心的消费环境,为产品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

对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商誉、资源配置等进行审计,可以全面把控企业内部控制及资源配置情况,进一步了解企业内部的真实经营状况。

三、加强对审计报告中蕴藏的利益关系的审计
我国现行的审计模式更多地关注企业的财务报告本身,对财务报告背后蕴藏的利益关系的重视度不够。

对利益相关人进行分析是判断审计报表是否造假的关键因素。

管理当局和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直接利益人,受利益驱使,存在造假“声明”的可能。

注册会计师分析判断被审企业管理当局和高层管理人员是否存在造假的动机,慎重分析相关声明的真实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企业数据材料需要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问询,要求他们提供相关材料进行配合。

审计员必须考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是审计人员也是企业内部员工,与企业存在利益牵扯。

出于企业利益及个人利益的考虑,他们可能并不会提供完全真实可靠的材料。

注册会计师可以综合相关因素,尽可能确认相关数据的完整性及真实性。

企业的经销商和供货商与企业存在利益相关性。

出于利益方面的考虑,经销商和供货商可能会提供给审计人员不实信息,帮助企业掩盖真正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不能完全信任经销商和供货商提供的数据,要充分考虑相关数据造假的可能性,多加分析重要项目,必要时可亲自到相关单位实地调查取证,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