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合集下载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 2.(2008年山东理综)科学家发现家蝇体内 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白。这种蛋白质具有 极强的抗菌能力,受到研究者重视。 • (1)分离该抗菌蛋白可用电泳法,其原理是 带电性质 、大小及形状 根据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 迁移速度 不同而实现分 不同,在电场中的________ 离。 • (2)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检验该蛋白的体 外抗菌特性。抗菌实验所用培养基中的牛 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细菌生长提供 碳源 和________ 氮源 ________ 。
㈡缓冲溶液
• ⒈作用: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 本不变。 • ⒉组成:一般由缓冲物质对构成,调节缓冲物质的比例,可 得不同pH值的缓冲液 如:H2CO3 / NaHCO3 、NaH2PO4 / Na2HPO4 • ⒊作用机制:以H2CO3 / NaHCO3 为例 A:当酸性物质(如乳酸)进入后, 与溶液中的 NaHCO3 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而 碳酸可以分解成CO2和H2O,CO2排出则pH不变; B:当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进入后, 与溶液中的H2CO3 发生作用,形成 NaHCO3 ,溶液pH不 变。 4.意义:准确模拟生物体内生理过程,必须保持反应溶液体 系的pH值基本不变。
P66
㈣血红蛋白
• 在红细胞的组成中,约 90%是血红蛋白。它由 四个肽链组成,包括两 个α—肽链和两个β—肽 链。每条肽链环绕一个 亚铁血红素基团,可携 带一分子氧或一分子二 氧化碳。血红蛋白因含 血红素而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占红细胞 湿重的34%,占干重的 90%。每个红细胞含 2.8亿个血红蛋白
有机溶剂
无色透明的甲苯层 脂类物质 白色脂溶性物质沉淀层 血红蛋白溶液 红色透明液体
红细胞破碎物沉淀 暗红色沉淀物

专题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专题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 8.血红蛋白有什么特点?对蛋白质分离有何意义? • 答: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因此,在凝胶色谱分离 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收集洗
脱液。这使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非常直观,大大简
化了实验操作。
凝胶色谱法的原理
十二烷基硫酸钠—能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它所带的电荷 远远大于蛋白质原有的电荷量,掩盖不同蛋白的电荷差异。
• 1.洗涤红细胞时,为何次数不能过少? 答:无法除去血浆代白。 • 2.洗涤红细胞时,为何离心速度不能过高,时间不能 过长? 答:会使白细胞等一同沉淀。 • 3.用沸水浴加热,是干燥的凝胶颗粒在洗涤液中膨胀 有什么好处? 答:节约时间;除去颗粒中可能有的微生物;排除 空气。 • 4.向色谱柱中装填凝胶颗粒时,为何要紧密,不能有 气泡? 答:降低颗粒之间的空隙;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 白质的洗涤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基础知识: 1. 凝胶色谱 小分子,进入凝胶颗粒,路程长,运动慢; 法的原理 大分子,不4) 成分: 2.缓冲液 作用: 维持pH基本不变。
定义: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迁移。 分类: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方法:2000r/min、 10min离心
粗分离 ——透析 ——磷酸缓冲液作透析液;除小分子杂质
凝胶色谱柱的制作 交联葡聚糖凝胶
一次性缓慢倒入色谱柱 纯化 凝胶色谱柱的装填 加磷酸缓冲液 (凝胶色谱操作) (洗涤平衡凝胶)
样品的加入与洗脱 ——看教材69页图5-22/21
纯度鉴定 —使用最多的—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5.凝胶色谱操作中,如果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 粒,怎么办? 答:重新装填。 • 6.如何判断色谱柱制作成功? • 答:如果在洗脱液中,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 说明成功。 • 7.你能描述血红蛋白分离的完整的过程吗?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是一个复杂却又充满魅力的过程。

它不仅关乎科学,也与生命息息相关。

想象一下,血液中那闪烁的红色,仿佛在诉说着每一个细胞的故事。

血红蛋白,作为携氧的英雄,承担着生命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分离的目标。

你得知道,血红蛋白的结构并不是简单的。

它是由四个亚基构成的,每个亚基都有自己的个性。

比如,α亚基和β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像朋友间的默契,缺一不可。

分离时,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盐析、透析和色谱技术等。

盐析是个经典手法。

它就像是聚会时的筛子,把不必要的“嘉宾”排除在外。

加入盐后,蛋白质的溶解度变化,最终分离出你想要的血红蛋白。

接着透析,简单来说,就是用半透膜把小分子杂质过滤掉。

想象一下,你在海边捞水,想把沙子留在外面,只让清水流进桶里。

再来就是色谱技术,真的是个科学的魔法。

根据分子大小和亲和力,血红蛋白会在色谱柱中“走出”不同的轨迹。

你只需耐心等待,最终就能得到纯净的血红蛋白。

每一步都需要细致的观察和实验者的直觉,心态要稳。

接下来,提取的步骤也很重要。

提取后,血红蛋白会被溶解在缓冲液中。

这个缓冲液就像是血红蛋白的家,让它保持稳定。

记得在这一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pH值。

过高的温度会让血红蛋白变性,就像你把冰淇淋放在阳光下,瞬间化为一滩水。

从分离到提取,这一系列的操作需要技巧。

你得时刻保持警觉,观察每一个变化。

哪怕是微小的细节,都可能决定最终的结果。

每一个实验都是一次新发现,充满了期待和惊喜。

最后,谈谈收获。

提取到的血红蛋白可以用于多种研究,甚至是临床应用。

它帮助我们理解许多疾病,像贫血或氧合能力不足等。

科学的探索如同一场旅程,虽然艰辛,却能收获无数的知识和感动。

总之,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它需要耐心、技巧和对科学的热爱。

每一步都透着生命的力量。

通过这一过程,我们不仅了解了血红蛋白的奥秘,也感受到了科学的美妙与神奇。

探索的旅程从未止步,期待着下一次的发现与启迪。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讲义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讲义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讲义一、引言血红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它在氧气运输和二氧化碳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是生物化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操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结构与功能,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血红蛋白的基本性质血红蛋白是一种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的结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64500。

它在红细胞中含量丰富,每个红细胞中约含有 28 亿个血红蛋白分子。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其与氧气的结合具有可逆性,在氧分压高的肺部结合氧气,在氧分压低的组织释放氧气。

三、提取血红蛋白的材料选择1、新鲜血液通常选用哺乳动物的新鲜血液,如猪、牛、羊等。

新鲜血液能保证血红蛋白的活性和完整性。

2、抗凝处理在采集血液时,需要加入抗凝剂,如肝素或柠檬酸钠,以防止血液凝固。

四、血红蛋白提取的原理1、离心分离利用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通过离心的方式将红细胞从血浆等成分中分离出来。

2、渗透破碎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使红细胞吸水膨胀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五、血红蛋白提取的步骤1、采集血液使用无菌采血针和采血管采集适量的新鲜血液,并立即与抗凝剂混合均匀。

2、离心分离红细胞将血液以一定的转速离心一段时间,使红细胞沉淀在离心管底部,上层为血浆等成分。

小心吸取上层液体,留下红细胞沉淀。

3、洗涤红细胞用生理盐水多次洗涤红细胞,去除血浆蛋白等杂质。

4、红细胞的破裂将洗净的红细胞缓慢加入到低渗溶液中,搅拌均匀,放置一段时间,使红细胞破裂。

5、离心获取血红蛋白溶液再次离心,使细胞碎片等沉淀,上清液即为血红蛋白溶液。

六、血红蛋白的分离方法1、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也称分子筛色谱法。

其原理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

凝胶是一些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多孔球体,小分子物质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而大分子物质则被排阻在颗粒外部,从而实现分离。

2、电泳法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在血红蛋白的分离中,常用的电泳方法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等。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讲义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讲义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讲义一、血红蛋白的简介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存在于红细胞中。

它使得血液呈现红色,并且在氧气的运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

珠蛋白部分有四条多肽链,每条多肽链与一个血红素分子相连,形成了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

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与氧气可逆性结合,从而实现氧气在体内的运输。

了解血红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进行其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实验材料新鲜的猪血(或其他富含血红蛋白的动物血液)、磷酸缓冲液、生理盐水、蒸馏水等。

2、实验设备离心机、透析袋、电泳仪、层析柱、移液器、磁力搅拌器、分光光度计等。

三、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原理1、提取原理血红蛋白在不同的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通过向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盐溶液,如磷酸缓冲液,可以使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溶液中。

2、分离原理(1)离心分离:利用离心机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密度的物质分层,从而将血红蛋白溶液与其他杂质分离。

(2)凝胶过滤层析: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

层析柱内填充有特定的凝胶颗粒,大分子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因而先被洗脱出来;小分子蛋白质则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后被洗脱出来。

(3)电泳分离: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会向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由于不同蛋白质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四、血红蛋白提取的步骤1、红细胞的洗涤采集新鲜的血液,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然后将血液缓慢倒入离心管中,以一定的转速离心一段时间。

离心后,上层为血浆,下层为红细胞。

去除上层的血浆,再加入生理盐水,重复离心操作,直至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以洗净红细胞中的血浆蛋白等杂质。

2、血红蛋白的释放向洗净的红细胞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磷酸缓冲液,在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血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红细胞中的重要蛋白质,它负责运输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对于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无论是在医学研究、疾病诊断还是生物技术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进行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本性质。

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64500,等电点在 7 左右。

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新鲜的血液样本,通常可以从健康的志愿者或者实验动物身上获取。

采集到血液后,要尽快进行处理,以防止血红蛋白的变性和降解。

第一步是红细胞的分离。

将采集到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如肝素或柠檬酸钠,然后通过离心的方法,将红细胞从血浆中分离出来。

离心的速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以较低的转速离心一段时间,就可以使红细胞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

得到红细胞后,接下来就是裂解红细胞以释放出血红蛋白。

常用的方法是低渗裂解法,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如蒸馏水,红细胞会因为吸水而膨胀破裂,释放出其中的内容物,包括血红蛋白。

然后是去除杂质。

裂解后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其他细胞成分和杂质,需要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进行去除。

例如,可以再次离心,使较大的细胞碎片沉淀下来,然后取上清液。

接下来就是血红蛋白的初步分离。

常用的方法有盐析法。

向溶液中逐渐加入适量的中性盐,如硫酸铵,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会逐渐降低而沉淀出来。

不同的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度下沉淀,通过控制盐的浓度,可以初步分离出血红蛋白。

经过初步分离后,还需要进一步的纯化。

层析法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比如凝胶过滤层析,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层析,依据蛋白质的带电性质差异来分离。

在分离和提取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pH 值等条件。

温度过高或过低、pH 值不适宜都可能导致血红蛋白的变性和失活。

另外,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要规范、细致,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和损失。

例如,在转移溶液时要避免洒出,使用的仪器要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消毒。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和分离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和分离
(半透膜),而大分子不能通过
(二)、凝胶色谱操作---血红蛋白的纯化
1.凝胶色谱柱的制作
①取长40厘米,内径1. 6 厘米的玻璃管,两端磨平
②底塞制作:打孔→挖凹 穴 +安装移液管头部→ 覆盖尼龙网,再用100目 尼龙纱包好。
③顶塞制作 ④组装
注意:底塞中插入的玻璃管的上部不得超出 橡皮塞的凹穴底面,否则难以铺实尼龙网, 还会导致液体残留,蛋白质分离不彻底。
(2)固定化细胞可以用海藻酸钠,其作用是___包___埋__细__胞____, 加热溶化后的海藻酸钠需冷却到室温才可以加入菌体的原因 是 防止温度高导致微生物死亡 ; 该操作还需要使用氯化钙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促进海藻酸钠和微生物混合液形成凝胶珠(或交联剂)
(3)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在无杂菌的条件下进行,对使用到的玻璃
2.本实验中所用的缓冲液
磷酸缓冲液 目的:利用缓冲液模拟细胞内的pH环境, 保证血红蛋白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电泳 1.电泳的概念
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2.原理:
①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 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
②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 相反的电极移动。
若想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是?
(练习)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由血 红可( 分蛋以3离)白选,同完用在学成猪电甲的、泳利,牛过用血 、程琼红 羊中脂蛋 或,糖白 其影凝的 他响胶主 脊蛋电要 椎白泳功动质技能物迁术是的移将携血速得带液率到O进的的2行因或蛋实素C白O验包2质,括,进来我行提们取 和蛋分白离质血带电红性蛋质白。、根分据子材本料身回大答小下以列及问分题子:的形状 不同等。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案教案一: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学目标:- 理解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 学习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 掌握实验室中分离血红蛋白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在开始实验之前,首先向学生介绍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为什么需要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

1. 血红蛋白的提取:a. 实验材料准备:- 鲜血样本- 磷酸缓冲溶液(pH 7.4)- 离心管- 离心机- 冷藏器b. 实验步骤:1) 将鲜血样本取出,用磷酸缓冲溶液稀释。

2) 将稀释后的样本置于离心管中,离心10分钟。

3) 将离心后的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置于冷藏器中。

2. 血红蛋白的分离:a. 实验材料准备:- 血红蛋白样本- 离心管- pH 4.7缓冲溶液- pH 5.2缓冲溶液- pH 6.0缓冲溶液- pH 7.0缓冲溶液b. 实验步骤:1) 将血红蛋白样本转移到离心管中。

2) 分别加入pH 4.7、pH 5.2、pH 6.0和pH 7.0缓冲溶液,使其达到不同的酸碱度。

3) 转动离心管,使其充分混合。

4) 将混合溶液置于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

5) 通过离心,收集上层液体,然后分别加入酸、碱溶液,使其达到酸碱中和。

6)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获得纯净的血红蛋白。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衣物和手套。

- 实验器材要严密封闭,避免反应物外泄。

- 实验后要彻底清理实验场地。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了解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了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方法。

同时,学生也了解了实验室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四步

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四步

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四步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蛋白质,具有运输氧气的重要功能。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对于研究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介绍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四个步骤。

1. 血液采集
血液采集是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第一步。

采集血液前需要做好消毒工作,以免造成感染。

通常采用采血针直接穿刺人体静脉进行采血。

采血过程中需要避免空气进入血管内,避免血液凝固。

2. 离心分离红细胞
血液样品采集后需要将其进行离心分离,从而将红细胞与其他血细胞分离开来。

离心分离的目的是利用红细胞在血液中的自身重量和密度不同来分离。

常用的离心分离方法是缓速离心法。

离心过程中,需要注意速度、时间和离心管的位置,避免红细胞和其他血细胞混合。

3. 血红蛋白提取
提取血红蛋白是将红细胞中含有的血红蛋白分离出来。

血红蛋白提取的常用方法是破细胞法和溶血法。

破细胞法是将红细胞破裂,使血红蛋白溶于液体中。

溶血
法是将红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盐水溶液中,使红细胞破裂,并分离出血红蛋白。

提取后的血红蛋白需要进行纯化和浓缩。

4. 血红蛋白性质分析
血红蛋白提取后需要进行性质和结构分析,从而了解血红蛋白的生化特性和分子结构。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分子量测定、电泳分离和质谱分析。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分析血红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还能够探究血红蛋白的异常变异和相关疾病。

以上是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四个步骤,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对于研究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方法和技术被应用到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研究中。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血红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对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不仅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过程。

要进行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首先需要准备适当的材料和试剂。

通常,我们会从新鲜的血液样本入手,比如人的静脉血或者动物的血液。

在采集血液时,要注意使用无菌的采血器具,并遵循正确的采血流程,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采集到血液后,第一步是进行红细胞的分离。

这可以通过离心的方法来实现。

将血液放入离心机中,以适当的转速和时间进行离心。

由于红细胞的比重较大,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沉淀到离心管的底部,从而与血浆等其他成分分离开来。

得到红细胞后,接下来就是破坏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

常用的方法是低渗裂解法。

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由于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异,红细胞会吸水膨胀并最终破裂,释放出其中的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释放出来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

这时候可以运用层析技术。

常见的层析方法有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等。

凝胶过滤层析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大小进行分离的。

将含有血红蛋白的溶液通过填充有特定孔径凝胶的层析柱,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颗粒的孔隙,会先被洗脱出来;小分子的蛋白质则会进入孔隙,后被洗脱出来,从而实现血红蛋白与其他大小不同的蛋白质的分离。

离子交换层析则是基于蛋白质的电荷性质进行分离。

层析柱中的填充材料带有一定的电荷,血红蛋白在一定的 pH 条件下会带上电荷,与填充材料产生静电相互作用。

通过改变洗脱液的离子强度或 pH 值,可以使血红蛋白与其他带电性质不同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亲和层析是一种特异性很高的层析方法。

利用血红蛋白与某些特定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将配体固定在层析柱的填充材料上,当含有血红蛋白的溶液通过层析柱时,血红蛋白会与配体结合而被留在柱子上,其他杂质则被洗脱出去,然后再通过改变条件将血红蛋白洗脱下来,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

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四步

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四步

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四步血红蛋白是存在于人类血液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承担着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重要功能。

因此,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医学应用前景。

接下来将介绍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血样采集首先需要采集含有血红蛋白的血样。

一般来说,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方法。

在采集血样之前,需要确保采血器具干净无菌,以避免外部微生物的污染。

同时,还要确保采集到的血样足够新鲜,以保证血红蛋白的活性和稳定性。

第二步:红细胞裂解将采集到的血样进行红细胞裂解,将红细胞膜破坏,释放血红蛋白。

一般可以使用生理盐水等溶液进行红细胞裂解。

在裂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和pH值的控制,以确保血红蛋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第三步:血红蛋白提取在红细胞裂解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释放出来,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取。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离心、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血红蛋白从其他蛋白质和杂质中分离出来,得到比较纯净的血红蛋白样品。

第四步:血红蛋白分离最后一步是对提取到的血红蛋白进行分离。

根据血红蛋白的性质和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

例如,可以利用凝胶电泳、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血红蛋白进行分离和纯化。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血红蛋白样品,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我们可以完成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工作。

这些工作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血红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结构特性,还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完善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技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细胞为材料,学习初步分离血红蛋白的方法。

样品处理及粗分离1.红细胞的洗涤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

采集的血样要及时分离红细胞,分离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如500 r/min离心2 min,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缓慢搅拌10 min,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为防止血液凝固,在采血容器中要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比例是每100mL血液加入3.0g柠檬酸钠。

2.血红蛋白的释放将洗涤好的红细胞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到原血液的体积,再加40%体积的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10 min。

在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图5-18)。

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脂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

4.透析取1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将透析袋放入盛有300 m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pH为7.0),透析12h。

❖透析袋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又称玻璃纸)制成的。

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

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

凝胶色谱操作可以自己制作色谱柱,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直接购买商品色谱柱。

1.凝胶色谱柱的制作取长40 cm,内径为1.6 cm的玻璃管,两端磨平。

柱底部的制作方法如下(图5-19)。

首先选择适合封堵玻璃管口的橡皮塞,中间打孔,孔径大小要能够紧密插入0.5 mL的移液管。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值得一看)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值得一看)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
⑴.概念: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
质的有效方法。 大多数凝胶是由多糖类化合物(如
葡聚糖或琼脂糖)构成的微小多孔球体, 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
⑵.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
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 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 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 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 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
2.凝胶色谱操作 ⑴凝胶色谱柱的制作
注意事项:底塞中插入的玻璃管的上部不得 超出橡皮塞的凹穴底面,否则难以铺实尼龙 网,还会导致液体残留,蛋白质分离不彻底。
⑵凝胶色谱柱的装填
(1)计算:根据色谱柱的内体 积计算所需凝胶量 (2)凝胶溶胀:凝胶浸泡于蒸 馏水充分溶胀后,配成凝胶悬浮 液(本实验使用的凝胶是交联葡 聚糖凝胶G-75。“G”表示凝胶 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 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 凝胶膨胀时吸水7.5 g。)
(1)红细胞的洗涤:
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血红蛋白 的分离纯化,洗涤次数不可过少。
初次离心 后的结果
3次洗涤后 的结果
(2)血红蛋白的释放(使用蒸馏水和甲苯)
磁力搅拌器
搅拌器转子
搅拌器正在工作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过滤:除去脂溶性物质 沉淀层和杂质沉淀层。
(无色透明) (白色薄层固体)
(红色透明) (暗红色沉淀物)
(4)透析(粗分离):
①过程:取1ml的血红蛋 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将 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 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 的磷酸缓冲液中(pH为 7.0),透析12小时。 ②透析目的:除去样品中 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一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一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题多变】 1.图中的两个分子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为什
么? 答案 负电荷,因为它们移向了阴极一端。 2.除了本题中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外,常用的电泳方法 还有哪种? 答案 琼脂糖凝胶电泳。
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 1.样品的处理
(1)红细胞的洗涤 ①目的:去除杂蛋白。 ②方法 a.采集血样→b.低速短时间离心→c.吸取血浆→d.盐水洗 涤→e.低速离心→重复d、e步骤三次。
(3)作用 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 带电性质 的差异及分子本 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 迁移速度, 从而实现样品中 各种分子的分离 。 (4)方法 常用的电泳方法有 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二、 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与评价 1.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
2.凝胶色谱操作
3.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需要进行蛋白质纯度 的鉴定。鉴定的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 凝胶电泳。
4.结果分析与评价
项目
分析
①分层明显→样品处理完成
血液样 品的处

②分层不明 显的原因
洗涤次数少,未能 除去血浆蛋白 离心速度过高或 时间过长
(2)原理 ①由多孔球体 构成的凝胶,内部有许多贯穿的 通道 。 ②当 相对分子质量 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 量 较小 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 较长,移 动速度 较慢 ,而相对分子质量 较大 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 内部的通道,只能在 凝胶外部移动,路程 较短 ,移动速度 较快 ,从而使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得以 分离。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在探索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时,我们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生命奥秘的大门。

血红蛋白,这个在我们体内默默工作的英雄,负责运送氧气,维持生命的火焰。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如何从头到尾把它分离出来。

首先,了解血红蛋白的基本结构很重要。

它由四个亚基构成,每个亚基里都有一个铁离子,正是这个小小的铁离子让血红蛋白有了“吸氧”的能力。

嘿,想想看,这铁可是血液的灵魂。

我们提取它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些亚基给分开。

通常,我们使用盐析法。

这是一种古老却有效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用不同浓度的盐水,使血液中的蛋白质沉淀下来。

盐的浓度高了,蛋白质就沉底了。

这个过程像是在筛选出珍珠,越是纯粹的成分,越容易浮出水面。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离心。

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把样品放进一个高速旋转的机器里。

你可以想象一下,像个旋转的过山车。

这样,重的成分会被甩到底部,而轻的成分则会悬浮在上面。

经过几轮离心,我们就能获得较为纯净的血红蛋白。

这一步确实需要耐心,毕竟急于求成可不行。

接着,我们还可以使用层析法。

这种方法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

通过使用不同的色谱柱,血红蛋白会被分成不同的成分,层层剥离,最终呈现出它的真面目。

我们可以使用亲和层析或者离子交换层析,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得看实际情况和目标而定。

无论怎样,成功提取的瞬间总是令人兴奋。

之后,我们必须验证提取的血红蛋白是否有效。

通常,我们会用紫外光谱法来测量它的吸收光谱,确保其波长符合标准。

这可不是马虎的事,稍有不慎,可能会错失重要的实验数据。

检查后,如果一切正常,那就可以进行后续的研究或应用了。

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和pH值的控制同样至关重要。

想想看,如果温度过高,蛋白质就会变性,失去活性。

这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失去了阳光和水分,最终枯萎。

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让我们的血红蛋白焕发活力。

总结来说,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是一门复杂却充满乐趣的科学。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操作,绝不能掉以轻心。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

解决方案:开发新 型分离纯化技术, 提高分离纯度和收 率,降低成本
发展趋势:利用基 因工程技术改造血 红蛋白,提高其稳 定性和功能性
未来展望:血红蛋白 提取与分离技术将更 加成熟和高效,为生 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提 供有力支持
技术改进:不断优 化提取和分离技术, 提高血红蛋白的纯 度和产量。
新技术的应用:利用 新兴技术如基因工程、 蛋白质工程等,实现 血红蛋白的定向生产 和分离纯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了经典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原理,利用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等原理进行分离
分离纯化的目的:去除杂质,获得高纯度的血红蛋白
分离纯化的原理:利用不同物质在介质中的溶解度、吸附性、渗透压等性质进行分离
分离纯化的方法:包括沉淀法、色谱法、电泳法等 分离纯化的流程:包括粗分离、纯化、精制等步骤
添加标题
血红蛋白的分离纯化:通过分 离纯化技术,可以从生物样本 中提取出高纯度的血红蛋白, 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治疗。
添加标题
血红蛋白在药物输送方面的应用: 血红蛋白可以作为药物输送载体, 将药物输送到病变部位,提高药 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
添加标题
血红蛋白在血液替代品方面的应 用:血红蛋白可以作为血液替代 品,用于输血治疗,缓解血液短 缺问题,并避免异体输血可能引 发的免疫反应。
血红蛋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血红蛋白具有携氧能力,可用于治疗某些缺氧性疾病, 如贫血和心脑血管疾病。
血红蛋白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血红蛋白可作为生物催化剂,用于加速化学反应, 具有高效、环保的优点。
血红蛋白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血红蛋白可用于生产新型食品,如血红蛋白饮料、 血红蛋白面包等,具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拓展应用领域:不 仅局限于医学领域 ,还将应用于生物 工程、制药等领域 。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本课题学习要点和难点
体验从复杂体系中提取生物大分子旳基本过 程和措施,并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 物大分子旳基本原理。
3、课题要点:凝胶色谱法旳原理和措施 4、课题难点:
①样品旳预处理 ②色谱柱填料旳处理和色谱柱旳装填。
2023年4月14日宣告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完毕,这标志着进入了后基因组和蛋 白质组时代
2、你装填旳凝胶色谱柱是否有气泡产生?你旳色谱 柱装填得成功吗?你是怎样判断旳?
因为凝胶是一种半透明旳介质,所以能够在凝胶柱旁放一支与 凝胶柱垂直旳日光灯,检验凝胶是否装填得均匀。另外,还能够 加入大分子旳有色物质,例如蓝色葡聚糖—2023或红色葡聚糖, 观察色带移动旳情况。假如色带均匀、狭窄、平整,阐明凝胶色 谱柱旳性能良好。假如色谱柱出现纹路或是气泡,轻轻敲打柱体 以消除气泡,消除不了时要重新装柱。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 离
本课题学习目的
体验从复杂体系中提取生物大分子旳基本过 程和措施,并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 物大分子旳基本原理。
1、主要概念:①凝胶色谱法 ②电泳法 ③缓冲溶液 ④ 它们在血红蛋白旳提取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2. 主要原理:
①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旳原理
②电泳法分离样品旳原理
③缓冲溶液旳构成和作用机理
④洗脱:小心加入pH=7.0 旳20mmol/l旳磷酸缓冲液到合 适高度,连接缓冲液洗脱瓶,打开下端出口进行洗脱。
⑤搜集:待红色旳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搜集流 出液,每5ml搜集一试管,连续搜集。(在分离过程中,假如 红色区带均匀一致旳移动,阐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⑥注意:正确旳加样操作:1、不要触及并破坏凝胶面。2、 贴壁加样。3、使吸管管口沿管壁围绕移动。
装配好旳凝胶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编制人:魏善春审核人:孙高宏包科领导:【学习目标】1、简述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基本原理2、理解蛋白质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操作过程【重点与难点】重点: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基本原理难点:蛋白质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操作(凝胶色谱操作)过程【知识链接】1.血红蛋白存在于何种细胞?其特性和作用分别是什么?2.为何不选用鸡血做实验材料?3.分离不同种类蛋白质的依据是什么?【自主学习内容一】基础知识(记忆)1.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也称做,是根据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凝胶实际上是一些由构成的多孔球体,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通过凝胶时的速度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由于能够路程较,移动速度;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的蛋白质,只能在移动,路程,移动速度。

2.缓冲液缓冲液通常是由1~2种缓冲剂(如NaHCO3、(NH4)2SO4)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其作用是。

3.电泳:电泳是指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分子以及,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两种常用的电泳方法是和。

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其中SDS的作用是,。

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以及等因素。

【自主学习内容二】实验操作(凝胶色谱法)1.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四步:、、和。

2.样品处理(1)红细胞的洗涤: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采集的血样要及时通过采用的方法使红液分层,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将下层红细胞倒入烧杯,再加入,缓慢搅拌低速离心,如此重复三次,直到,表明红细胞忆洗涤干净。

注意:离心转速及离心时间不能过长,否则,达不到分离效果。

(2)血红蛋白的释放:原理是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红细胞由于没有的保护,而,释放出血红蛋白;使用的试剂是。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溶液离心后,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

第一层为无色透明的,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第3层是红色透明的液体,这是,第4层是红细胞破碎物沉淀物(其他杂质,呈色)。

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层的红色透明液体。

(4)透析:取2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中,将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质量浓度为中(pH为),透析12h。

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的杂质,或用于。

3.凝胶色谱操作首先要;第二步是,因为,因此装柱前需要根据色谱柱的内体积计算所需的凝胶量。

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避免影响分离效果;第三步是。

【合作探究】1.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怎样的?2.根据凝胶色谱分离的原理分析,在装填凝胶时要紧密、均匀的原因。

【学习反思】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当堂检测1.凝胶色谱法可以有效的分离蛋白质的根据是()A.分子的大小 B.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C.带电荷的多少 D.溶解度2.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最先洗脱的蛋白质特点是()A.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B.溶解度高的 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 D.所带电荷多的3. 凝胶色谱法中所用的凝胶化学本质大多是()A.糖类化合物 B. 脂质 C. 蛋白质 D. 核酸4.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进行过程可表示为图中哪一个 ( )5.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分子量大的蛋白质 ( )A.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 B.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快C.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慢 D.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6.能进入凝胶内部通道的蛋白质是指 ( )A.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B.吸附性高的 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 D.溶解度低的7.在对蛋白质进行洗脱时,使用的试剂是A.蒸馏水 B.生理盐水 C.缓冲液 D.饱和磷酸盐溶液8.缓冲液的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影响来维持下列哪一项状态基本不变的A.温度 B.pH C.渗透压 D.氧气浓度9.初步分离血红蛋白的实验中用到的缓冲溶液为 ( )A.H2 CO3一NaHCO3缓冲液 B.NH4OH—NH4Cl缓冲液C.CH3 COOH—CH3 COONa缓冲液 D.H3PO4缓冲液10.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分为哪几步 ( )A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B.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纯化C.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D.样品处理、纯化、粗分离、纯度鉴定11. 血红蛋白因含有什么物质而呈红色 ( )A.O2 B.CO C.Mg2+ D.血红素12. 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来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第二层是()A. 甲苯B. 血红蛋白水溶液C. 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D. 其他杂质的沉淀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血红蛋白在释放时,加蒸馏水到原血液的体积,再加40%体积的甲苯,充分搅拌B. 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4层,第1层为白色薄层固体C. 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4层,第4层为暗红色沉淀物D. 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4层,第3层为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14.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分离红细胞时采用低速长时间离心B. 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只需要加入蒸馏水就可C.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是低速短时间离心D. 透析时要用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12h 15.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电泳过程中,不同蛋白质的迁移速度完全取决于A.电荷的多少 B.分子的大小 C.肽链的多少 D.分子形状的差异16.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 ( )A.去除血清 B.去除杂蛋白 C.除去血小板 D.除去水17.洗涤红细胞时,分离所用的方法为 ( )A.低速长时间离心 B.低速短时间离心 C.高速长时间离心 D.高速短时间离心18.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中加入SDS的作用是( )A.增大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改变蛋白质的形状C.掩盖不同种蛋白质问的电荷差别 D.减少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9.下列有关凝胶色谱法中样品的加入和洗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先加入1 mL透析后的样品 B.加样前要使缓冲液缓慢下降,全部流出C.如果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D.洗脱时可以用缓冲液也可以用清水20.在下列哪一种条件下生物大分子具有的可解离的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 ( )A.一定温度 B.一定pH C.一定压强 D.一定容器21.电泳时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所向的电极的方向与其所带电荷是 ( ) A.相同 B.相反 C.相对 D.相向22.样品的加入和洗脱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 加样前,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凝胶面的下面B. 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C. 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D. 用吸管小心的将1ml透析后的样品加到色谱柱的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23.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

转化为Fe3+,产生高价铁血红蛋白而中毒。

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

在维生素C参与的反应中 (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氧化剂C.亚硝酸盐被氧化 D.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24.加有少量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的猪血分装于标号①、②、③的试管中,随后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0.3%、0.9%和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30 min后离心。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②试管的上清液中有血红蛋白,沉淀中都有红细胞B.②和③试管的上清液呈淡黄色,沉淀中均有皱缩的红细胞C.①和③试管的沉淀中分别有红细胞的碎片和皱缩的红细胞D.②和③试管的上清液是血清25.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 )A.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 B.血红蛋白是一种两性物质,需要酸中和C.防止血红蛋白被02氧化 D.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26.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程度叙述错误的是()A. 样品的处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B. 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C. 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D. 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27.(以下为多选)选用红细胞作分离蛋白质的实验材料,下列是其优点的是 ( )A.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 B.红细胞无细胞核C.红细胞蛋白质含量高D.红细胞DNA含量高28.下面关于对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样品的处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 )A.采集血样后要高速短时问离心获得血细胞B.洗涤三次后如上清液仍有黄色,可增加洗涤次数,否则血浆蛋白无法除净。

C.在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下,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D.释放血红蛋白后再经过离心,就可以使血红蛋白和其他杂质分离开来29.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样品的处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B.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C.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D.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30.雄性激素是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很容易穿过细胞膜。

睾丸每天分泌的雄性激素约7 mg,其中约2%呈游离状态,其余在血中与血浆蛋白呈可逆性结合。

下列有关雄性激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其不容易通过肾脏排出 B.使其不容易进入细胞C.使其有效浓度处于特定水平 D.抑制雄性激素发挥作用31. 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或二氧化碳,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度可分为四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它包括______、______、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可以经过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

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透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①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坝中学高二生物选修1导学案(选修)编号 25 使用时间5.13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