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学历案

合集下载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草原》第二课时篇1.《草原》+练习+说课设计.支玉恒教学实录——《草原》.草原1草原(a、b案)第五单元备课《草原》、《珍珠鸟》、《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教学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读,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感染。

【教学难点】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合作探究、讨论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这么动听的歌,这么美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3、今天让我们跟老舍爷爷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风情。

板书课题:草原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

2、思考:哪一段是写草原风光,哪几段是写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三、学习草原风光部分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朗读指导:课件图片欣赏,生想象。

⑴品读佳句:重点体会和想象以下词句:草原的天空可爱。

天底下整体一碧千里。

羊群似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小丘线条柔美。

⑵看到这样的情景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一下草原:唱歌,自己做诗,赞美的话。

3、配乐朗颂第一自然段。

4、小结:大草原的景色真美!四、学习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部分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朗读,找重点词句,表演。

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地方体现了蒙古人的热情好客?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体会:“远迎”一段中重点理解“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一、单元内容概述1.1 单元主题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七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2 课文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分别是《月光曲》、《草原》、《西沙群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1.3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之美;学会借助资料卡,进行阅读和写作;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描述事物特征。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语文素养。

2.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资料卡进行阅读和写作,提高学习效率。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之美;学会借助资料卡,进行阅读和写作。

3.2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事例,描述事物特征;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4.1 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2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语感。

2.资料卡运用:运用资料卡,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学会描述事物特征。

4.课堂练习:及时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5.1 教学时间本单元计划用时2周,共10课时。

5.2 教学内容1.第一周:学习《月光曲》、《草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之美。

2.第二周:学习《西沙群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学会借助资料卡进行阅读和写作,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部编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一、单元内容概述第四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精选了4篇课文,分别是《草原》、《丁香结》、《冬阳·童年·骆驼队》和《索桥的故事》。

这一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认识到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生活。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四、教学措施1.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观,感受作者的情感。

(2)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之美。

(3)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4课时,分别为:1. 第一课时:《草原》2. 第二课时:《丁香结》3. 第三课时:《冬阳·童年·骆驼队》4. 第四课时:《索桥的故事》六、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第一篇:《草原》教案《草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

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习难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前准备】 1.硬件媒体:计算机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预设】第一课时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1.齐读课题。

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

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

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草原》教学案例分析(优秀模板13套)

《草原》教学案例分析(优秀模板13套)

《草原》教学案例分析(优秀模板13套)《草原》教学案例分析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心、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

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一定环境当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

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心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

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

并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

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

勾勒:是绘图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

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

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

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

(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六上3 古诗三首 学历案

 六上3 古诗三首 学历案

第一单元 2丁香结【内容出处】第1单元“古诗三首”。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2019版)P8-9。

(2课时)【课标要求】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23个字,会写36个词语。

语言积累◎能积累并抄写优美的词句,背诵相关段落。

◎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过故人庄》四首古诗词。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阅读理解◎能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景色,体会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由此想到的人、事或人生思考等。

◎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书面表达◎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了解分号的用法。

◎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能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实践活动◎初步了解地名和人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学习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设计说明:以“飞花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与热爱,为学好本课古诗词作情感铺垫。

初读古诗,划分节奏,帮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感,初步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热爱我国古诗词的情感。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情,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次分明。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七单元全方位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七单元全方位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七单元全方位教学设计(学历案)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七单元全方位教学设计(学历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 单元主题: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七单元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选取了《观潮》、《葡萄沟》、《草原》、《雪景》等文章,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2. 单元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1.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和表达。

2. 学习需求:学生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观潮》、《葡萄沟》、《草原》、《雪景》等文章,分别描绘了大海、乡村、草原和雪景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生字词:根据每篇课文,筛选出重点生字词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课堂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自然景观相关文章,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

3. 课堂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3)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课后拓展:(1)学生进行课后写作,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知识与技能》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知识与技能》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知识与技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初中音乐课程《知识与技能》”,旨在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音乐理论、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并初步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音高、音名、节奏等。

2. 技能与操作: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简单的歌唱技巧和基本的乐理操作,如音准的掌握、音符的书写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对音高、音名等概念的理解。

2. 操作技能评价:通过学生的歌唱技巧和乐理操作能力,评价其基本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通过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评价其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音乐片段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授:首先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音高、音名、节奏等;然后讲解简单的歌唱技巧和基本的乐理操作;最后引导学生欣赏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分析其音乐特点和构成要素。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包括音准的掌握、音符的书写等。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歌唱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并要求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如自己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等。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对本课的总体感受: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满意度和意见反馈,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欣赏牧歌》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欣赏牧歌》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欣赏牧歌》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牧歌”,是初中音乐课程中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部分。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牧歌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学会欣赏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牧歌的起源、发展及不同民族牧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学会欣赏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评价任务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聆听音乐时的专注度、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等。

2. 作品欣赏评价:通过学生对牧歌的欣赏和讨论,评价其是否能够理解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牧歌的赏析报告或创作一首简单的牧歌旋律,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牧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牧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牧歌的起源、发展及不同民族牧歌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牧歌的背景知识。

3. 作品欣赏:播放多首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牧歌,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所听牧歌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牧歌的内涵。

5.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牧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强调牧歌在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牧歌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牧歌的赏析报告(包括对一首牧歌的分析和感受),或创作一首简单的牧歌旋律并录音。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初中语文《草原》学历案

初中语文《草原》学历案

六年级上册第 1 学历案
5.赏析句子。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

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6.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
检测与评价(5分钟)
课后作业
1.比较阅读本文与“阅读链接”中的片段,看看其中描写的草原景象有何异同。

2.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

也可以用手中神奇的笔画一画草原美景。

学习评价听课:发言:诵读:积累:小组合作:课堂作业:(A/B/C)
学后反思。

语文六上第一单元学历案

语文六上第一单元学历案

语文六上第一单元学历案一、单元概述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草原》、《丁香结》、《花之歌》和《七律·长征》。

这些课文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表达方式,展现了祖国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二、学习目标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学习过程预习阶段:(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字典,掌握生字、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3)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2)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讲解重点: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

(5)课堂练习:通过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与本单元相关的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阅读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评价与反馈评价方式:采用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反馈方式: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敕勒歌》 学历案

《敕勒歌》 学历案

《敕勒歌》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敕勒歌》,做到字音准确、节奏流畅。

2、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敕勒川的壮丽景象,感受其辽阔与壮美。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关键的字词和意象,如“敕勒”“川”“阴山”“穹庐”等。

(2)体会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感,感受草原的辽阔与苍茫。

2、难点(1)领会诗歌中蕴含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

(2)尝试从诗歌的语言和形式中领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学习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的广袤和美丽。

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从而引出《敕勒歌》。

2、诗歌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请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再集体朗读。

3、诗歌解读(1)解释诗题“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是种族名,“歌”即歌曲。

(2)字词理解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今内蒙古中部。

②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③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④见:同“现”,显现,出现。

(3)诗句理解① “敕勒川,阴山下”:描绘了敕勒族生活的地域,在雄伟的阴山脚下。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把天空比作巨大的蒙古包,笼罩着大地。

形象地写出了天空的辽阔和草原的无边无际。

③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空湛蓝,原野辽阔,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成群的牛羊。

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草原的丰饶和生机勃勃。

4、诗歌意境体会(1)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诗歌,在脑海中描绘出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所想象的画面,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展示一些草原的图片,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

5、诗歌情感探究(1)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从对草原景色的描绘中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从对敕勒族生活环境的描述中感受诗人对民族生活的热爱。

草原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草原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草原教案范文锦集五篇草原教案篇1课题:《草原上》年级:三年级艺术上学期教学目标:1、《草原上》、是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

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2、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

有感情的唱好《草原上》并进行即兴编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欣赏《草原放牧》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发挥想象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内容:1、用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

2、在悠扬的歌曲中,要求学生根据插图等资料展开联想,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3、学习歌曲《草原上》4、边唱边表演舞蹈,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5、学会了歌曲,情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进行评比,看看哪组最入情。

6、聆听《草原放牧》,教师可讲“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7、音乐知识的学习。

创编与表演请学生分组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部分学生来表演舞蹈,部分学生来演唱。

草原教案篇2教养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发展目标: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板:风景美人情美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3、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草原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草原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草原教案范文汇编六篇草原教案篇1【本学期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课题】:12、草原【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难点关键】: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难点: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原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关草原的资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们随著名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大草原,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自独自悟1、学生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以轮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时注意正因及把长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自由结成学习伙伴,去游览美丽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马光滑,在美景中要仔细观赏。

游览后向大家汇(1)你们觉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为什么?(2)选一种恰当的汇报方式介绍自己的感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读、画画、唱歌、吟诗等)三、汇报交流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汇报给大家吧。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引导:(1)在天底下,一笔千里,而并不茫茫。

(可联系《敕勒歌》)(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崔色预留,轻轻流入云际。

(可厨师草原风光图画两幅,一幅为大写意画,一幅为工笔画。

请学生辩别那幅画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四、品味语言1、看得出,同学们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1段,并把你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品味品味。

《敕勒歌》 学历案

《敕勒歌》 学历案

《敕勒歌》学历案《<敕勒歌> 学历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感受其韵律之美。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其中描绘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

3、帮助学生品味诗歌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草原的辽阔和壮美。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敕勒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2、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简洁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意境。

理解“天苍苍,野茫茫”等诗句中所体现的时空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想象法: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构建诗歌中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草原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草原的特点,如辽阔、碧绿、成群的牛羊等,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敕勒歌》。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敕勒歌》的出处以及敕勒族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歌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四)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一些生僻字词,如“敕勒”“穹庐”“见”等。

“敕勒川,阴山下”:介绍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用形象的比喻,将天空比作巨大的帐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天空的辽阔和草原的无边无际,风吹过,草倒伏,露出成群的牛羊。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草原的壮美和富饶。

(五)诗歌赏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明快、生动形象等。

2、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如对家乡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等。

(六)课堂拓展1、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其他描写草原的诗歌或文章。

草原学历案

草原学历案

草原学历案课题名称1.草原课时2授课时间课标要求背景分析研究目标研究重难点评价任务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5.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学生已具备了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动态美,掌握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已经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懂内涵相对高的文章,并能做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

透过言语文字,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但关于文章的表达特色,把握得还不够准确,运用起来也有肯定的难度。

1.通过自学生字词语,识写“毯、陈”等8个生字解课文中“勾勒”、“渲染”等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理解文本内容,运用给场景拟标题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品读重点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想生活经历,体会“蒙汉情深”。

3.通过联系自身糊口实际,运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描写与人惜别的经历或情景,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4.背诵第一自然段,积累写景的优美词句。

重点:朗读课文,运用给场景拟标题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品读重点语句,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联想生活经历,体会“蒙汉情深”。

难点:联系自身糊口实际,运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描写与人惜别的经历或情景,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1.完成研究任务一中的(一)(二)(三)(检测目标1)2.完成研究任务二中的5,任务三中的4、5(检测目标2)3.完成研究任务四中的1、2,任务五四中的1(检测目标3)教学课件所需条件板书设计风景美1.草原情面美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操演精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少3遍,标出天然段的序号,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文中的生词及二类词语。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草原》教案1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旋律特色,掌握3、5、6三音。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完整演唱小学课文《草原上》。

2、唱准3、5、6三音的音高,并进行创编。

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

3、初步听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把握节奏、情绪,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完整演唱小学课文《草原上》四、教学难点以3、5、6为基础音的旋律创编五、教学准备:琴、光盘、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三角铁、响板等)头巾等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情境想象,导入主题1、教师以语言及身体语言导入……——揭示“草原”图画,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教师表演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2、揭示课题,简单介绍蒙古民族的风俗师:我们这是到了什么地方啊?——出示地图(三)学习歌曲小学课文《草原上》1、学习歌谱(1)聆听歌曲,模唱曲调——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师……用“LA”来演唱歌谱。

(2)教学3、5、6的唱名,掌握音高师:“听到同学们动听的歌声,草原上的牧羊人们也想一显身手,……。

——(黑板上两个大圆圈)……——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2、有节奏地念歌曲词(1)教师按照节奏念歌词边做动作,学生聆听师……出示歌词(2)学生跟着老师念歌词,老师注意把握节奏师:“同学们愿意一起念念吗?”(教师带领学生边念,边做动作)3、完整地演唱歌曲(1)听音乐,按乐句填词入曲师……(2)完整地演唱全曲4、艺术处理(1)师:……生回答)……钢琴伴奏……——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歌曲(2)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B、实践练习师:……C、再唱歌曲……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歌曲(四)课外延伸,创作表现1、听赏《我是草原小牧民》……2、分小组合作创编师……(生回答)2、请部分小组表演两段音乐(五)课堂小结师:……在饱览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热情的牧民们一起唱歌一起舞蹈之后,我们的内蒙古之行也即将结束,老师也要和同学们告别了!今天是音乐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我想,以后我一唱起蒙古民歌、一跳起蒙古舞,就会想起可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呢?谢谢,最后……《草原》教案2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

前沿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草案(学历案)

前沿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草案(学历案)

前沿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草案(学历案)一、单元概述1.1 单元主题单元主题:自然景观1.2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本单元共包含3篇课文:《草原》、《九寨沟》、《黄山奇松》。

2.2 生字词本单元生字词包括:草原、九寨沟、黄山、奇松、碧绿、瀑布、云海等。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6课时。

4.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3. 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4. 课堂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评价与反馈5.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写作任务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5.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反馈,指导学生的学习。

六、教学资源- 课文文本- 多媒体课件- 自然景观图片和视频- 生字词卡片七、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 在课堂互动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将本课生字每个练写两遍,圈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或易错的生字。
4.查阅资料,了解老舍的生平事迹。
课中学习(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认读字词,理解运用(检测目标1)
(一)这些词语我会读:(检测目标1)
地毯 衣裳 彩虹 马蹄 豆腐 稍微
渲染 勾勒 迂回 蒙古 羞涩 襟飘带舞
1.看屏幕上的词语,分行练读词语,提醒易读错的字音。
②出示图片,理解“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的区别,进一步体会小丘的形态美。用“中国画”来形容小丘线条的柔美,让我们的想象充满画面感。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学生交流发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其效果。
②作者看到大草原,想到了绿毯;看到了羊群,想到了白色的大花,如你看到这幅画面,你会想到生活中哪些事物?你能否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你仿佛看到的画画。
2.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5,任务三中的4、5(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四中的1、2,任务五四中的1(检测目标3)
所需条件
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风景美
1.草原
人情美








课前预习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3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文中的生词及二类词语。
2.查工具书解释不理解的词语,以及多音字“裳”的其他读音和意思,摘记在便利贴上。
4.背诵第一自然段,积累写景的优美词句。
学习
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运用给场景拟标题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品读重点语句,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联想生活经历,体会“蒙汉情深”。
难点: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运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描写与人惜别的经历或情景,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一)(二)(三)(检测目标1)
看到大草原,想到了______。看到羊群,想到了______。看到_____,想到了_____。
小结:把大草原比作是一张巨大的绿毯,把羊群比作是大花,白色和绿色,搭配得多么和谐,移动的羊群等给草原增添了无穷的生机,这动静结合的写法,把草原写得更美丽了。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作者在描述人情美哪几个场景?想象画面,并给这几个场景加上小标题。(指向目标2)
2.小组自学后组内交流。(指向目标2)
3.全班展示汇报梳理后交流汇报:“喜迎远客”“激情相见”“款待联欢”“依依话别”(检测目标2)
4.从这几个场景中感受到怎样之情?(蒙汉情深)
①学生交流发现,引导学生体会拟人表达效果。
②这里仅仅是骏马和大牛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吗?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预设2:写景中融入感受。
在这种境界了,作者又有有哪些想法或感受呢?
背景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动态美,掌握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已经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懂内涵相对高的文章,并能做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透过语言文字,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但对于文章的表达特色,把握得还不够准确,运用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2.重点指导难读、易错字音“衣裳”中的“裳”读轻声;“勾勒”的“勒”读“lè”;“蒙古”的“蒙”读“měng”。
(二)这些词我会写:(检测目标1)
勾勒 骏马 鞭子 无限 礼貌 举杯 摔跤 马蹄
渲染 拘束 低吟 迂回 羞涩 天涯
1.小组内轮读,相互纠正字音小组汇报。
2.展示自己预习时书写的生字,交流易写错的字。
课题名称
1.草原
课时
2授课Leabharlann 间课标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5.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5.根据板书和小标题,说一说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任务三:以读促悟,品景悟情。(检测目标2)
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作者描绘了草原哪些美景的?
(天空 小丘 羊群 骏马和大牛)
3.指导生字书写。重点关注这两字书写:“陈”右侧是“东”不是“”;“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4.书写展示,交流评价提升。
(三)课文我会读:(检测目标1)
1.小组内轮读课文,相互指出读错的地方,做到正确流利,尝试读出体会。
2.汇报读书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并订正练读。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检测目标2)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生字词语,识写“毯、陈”等8个生字解课文中“勾勒”、“渲染”等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理解文本内容,运用给场景拟标题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品读重点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想生活经历,体会“蒙汉情深”。
3.通过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运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描写与人惜别的经历或情景,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学生交流,作者为了展现草原迷人美景,运用了展开想象,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等描写手法。既写出美景,又融入了自己的感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真实,令人向往的草原风光图。
4.配乐朗读第一段,再次感受草原诗情画意之美。
5.学以致用。回忆并选取你所见到印象最深刻的一处美景进行描写,在描写中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如果再恰当运用修辞会更好。
2.再次朗读,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草原迷人画面?
3.作者为了展现草原迷人美景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朗读相关语句,写出你的发现。
预设1:展开想象,妙用修辞。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学生说体会,引导学生区别“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两个词语(前一个绿的范围广,后一个表示绿的程度深),指导朗读,感受颜色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