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哥特式文学参考书籍
《吕蓓卡》:一部女性哥特主义小说的开题报告
《吕蓓卡》:一部女性哥特主义小说的开题报告
《吕蓓卡》是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玛丽·雪莱所写的一部哥特主义小说,其文学流派对整个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的分析和解读,探讨其女
性视角以及女性形象的刻画,以及哥特主义小说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和特色。
首先,小说中的女性视角非常明显。
故事主角吕蓓卡是一个富有、高贵的女孩,却因为她的母亲执意要抛弃她,并让她成为一个名叫加尔西娅的孤儿,开始了漫长的
流浪之路。
在流浪的过程中,吕蓓卡经历了无数的折磨和考验,包括被卖到奴隶市场、被迫嫁给一个陌生人以及遭遇了各种形式的虐待和侮辱。
然而,她从未放弃对自由和
幸福的追求,并最终逃脱了她的苦难之路。
小说通过吕蓓卡的经历,塑造了一个女性
勇敢、坚韧、不屈不挠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极端环境下的韧性和生命力。
其次,小说充分展示了哥特主义小说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和特色。
哥特主义小说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种重要文学流派,其特点是描绘神秘的场景、强烈的情
感和生动的幻想,具有浓郁的超自然、恐怖和神秘主义的色彩。
在《吕蓓卡》中,玛丽·雪莱将哥特式的情节和堆砌出奇景的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场景、人物和情节都非常符合哥特主义小说的要求。
总的来说,《吕蓓卡》通过女性视角和哥特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女性角色,并表达出女性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所面对的困境以及女性的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同时,通过《吕蓓卡》的成功,哥特主义小说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得到了进一步
的巩固和加强。
探讨以女性哥特主义解析《蝴蝶梦》
探讨以女性哥特主义解析《蝴蝶梦》二十世纪后期是哥特小说发展成熟的阶段,英国女性的哥特文学的代表作达夫妮o杜穆里埃的《蝴蝶梦》,着这个时期被看是一部现代通俗妇女浪漫小说,诠释了其经典的女性视角的哥特情怀。
本文主要探讨《蝴蝶梦》中别具特色的女性哥特情怀的表现和成长历程。
标签:《蝴蝶梦》女性哥特成长一、女性哥特主义理论在文学史上英美女性主义理论家Ellen Moers首先提出“女性哥特”这一概念。
“女性哥特”被阐释为体现以男权为主导的性别身份观对女性个体造成的影响的有效载体。
“女性哥特”恐惧的源泉就在于女性对自身性别身份的焦虑,同女性在父权制社会特有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影响到女性个体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
“女性哥特”的界定从一开始就更加注重作品的现实主义特征,而弱化了传统哥特的超自然因素:它强调给女性个体带来焦虑和恐惧的“幽灵”(haunting agency)不是非人的神秘力量也并非家族的罪恶史,而是来自现实生活,源于性别角色的禁锢性规定以及以性别为导向的人际关系、女性空间的束缚,特别是父权社会的家庭关系和婚姻制度等(Moers,1976:90-110)。
基于Moers的以上论点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许多女性主义评论家都纷纷致力于发掘被历史湮灭或放逐的女性哥特文本并给予全新的阐释,从而揭示造成女性心理创伤和个性压抑的社会根源。
二、哥特主义中的式诡异情境体现诡异是哥特小说所引起的心理恐怖的主要来源之一。
“诡异在现实中并不是全新的或者异类的东西,而是熟悉的深埋在脑海中通过压抑所异化了的内容”(Freud,2003:148)。
詭异是熟悉中的陌生,在诡异的情境中,人们会发现无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生命,熟悉的景物在扭曲变形,遗忘的回忆、死亡的意识被唤醒,让人体会到莫名的恐惧。
《蝴蝶梦》中的“我”面对的正是这样一个诡异的世界。
通往曼陀丽的车道“……像条蛇似地扭曲向前,在有些地方并不比一条小径宽阔多少。
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
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作者:杨舒涵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0期摘要:哥特式小说盛行于英国18 世纪,是当时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
哥特式小说以其独特的描写视角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其中对环境的阴冷描写和对主人公冒险精神的叙述,都给读者带来了心理上的刺激和快感,这也是哥特式小说为什么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下文笔者将对《简·爱》和《呼啸山庄》这两部小说进行对比分析,从创作手法出发,研究哥特式小说创作的特点。
关键词:《简·爱》;《呼啸山庄》;哥特视角;对比作者简介:杨舒涵(1980-),女,四川米易人,本科,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欧洲文化、英美文学与文化、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1小说的创作中有很多创作方式和种类,方式和种类的不同,小说的内容构成也就不同,但各自都有着不同的优点。
在五花八门的形式中,现实主义可以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广泛使用和追崇。
笔者在研究英国小说时发现,区别于其他类别的小说,哥特式的写作形式是最最具有代表性的,时隔这么多年,在如今的小说界依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哥特式的小说中,《简·爱》和《呼啸山庄》这两部小说可以说是其中的经典,对于分析哥特小说的特点十分有益。
一、哥特式小说的由来及发展哥特式小说发起于18 世纪中后期,以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和阴冷描被读者所喜爱。
在这一类小说中,多数的故事情节都发生在古堡、废墟等地点,且大多都是描写凶杀、复仇等内容,这样的情节描写往往具有神秘感,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刺激。
哥特小说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由于在贺拉斯·瓦尔普的开山之作《奥特龙多堡》中的副标题为一个哥特故事。
哥特小说满足了人们在阅读中从超现实甚至荒诞的故事中得到愉悦的需求,所以受到很多读者的追崇。
在18 世纪末、19 世纪初哥特式小说十分盛行,时至今日,依然很受欢迎。
《宠儿》中的女性哥特
《宠儿》中的女性哥特
《宠儿》是英国小说家菲利普·普尔曼所写的一部神秘
小说。
小说的主要情节发生在20世纪初的伦敦城,小说中
描述了一个被诅咒的女性形象,这位女性被普尔曼描绘成
一个神秘可怖的哥特女子,她深深吸引着故事中的男主角,并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小说中,这位神秘的女性出现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让
人不寒而栗的感觉。
她穿着暗黑色的衣服,戴着手套和面纱,身材妖娆,让人无法看清她的脸。
她总是出现在深夜,从黑暗中迅速闪现而来,然后突然消失。
故事讲述了男主
角和这位神秘女子之间的纠缠和互相影响,他们之间的关
系在小说中非常复杂和扭曲。
这位女性哥特形象的出现为小说增添了一种浓重的压抑
感和神秘氛围。
她的穿着、行为和台词都散发着一种与众
不同的气息,使得她显得格外神秘和可怖。
她的身份、过
去和真正的意图在小说中一直保持着神秘的状态,这也增
强了小说对读者的吸引力。
读者不禁要问,这位女性哥特
形象究竟是谁?为什么她会如此的神秘和可怖?她究竟想
要达到什么目的?
此外,这位女性哥特形象还将伦敦城的哥特风情和阴暗
境遇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服装和外貌与伦敦的雾气和灰
色建筑相得益彰,让故事的舞台更加真实、生动,也更加
令人陶醉。
总的来说,《宠儿》中的女性哥特形象以其奇特、古怪
的外貌和行为,以及内在的神秘和不可预测性,成功地营
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息,深入人心。
这位形象恰到好处地为
故事的发展增加了压力和冲突,让整个故事更加完整和丰满。
女性哥特式小说的爱情观——试析《简爱》
女性哥特式小说的爱情观——试析《简爱》一、女性哥特式——女权主义文类女性哥特式最早出现在1778年,女性哥特式文学在18世纪是非常流行的。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诗歌在英国并没有那么流行,而英国非常流行的文学作品是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的作家主要是以男性为主,因此哥特式在长期以来被大家广泛的认为是男性领域,而哥特式的故事也被长久的认为是男性的话语的代表。
而近年来很多批评家开始逐步关注一些女作家哥特式的小说,由于女性世界受到压抑所以产生了女性哥特式文学,这也对男性控制文化产生了极大的挑战。
在哥特式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是女主人公被困在幽暗的城堡中,而现代女性哥特式文学作品中女主人公都是迫于无奈在家中呆着;在哥特式传统的文学作品中,设置悬念是最为主要的一个因素,而现代女性哥特式文学作品中,女主人公社会地位以及心理感受更加受到关注。
我们可以这么说,女性哥特式文学作品中主要体现了女性内心深处存在的抗争欲望以及对生活的幻想和内心对社会的恐惧感。
因此,我么普遍得到的共识是,恐惧是哥特式的中心,而女性内心世界受到压抑和恐惧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女性哥特式小说作品存在的目的是瓦解男权社会,因此存在的颠覆性是不言而喻的。
传统哥特式文学作品中主要表现的是女性丑陋的一面,这些表现了女性自私、缺乏理性,蛮横的形象。
以往我们对于哥特式作品中女性的阅读,主要是以男性作为标准和价值观念来作为评判的标准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
在20世纪的女性哥特式文学作品的主旨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意象也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女性哥特式文学作品中,很多表现了女性自私、缺乏理性,蛮横形象的关键词已经不存在。
即使有一些关键词存在但是它们的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总而言之,女作家书写的文学作品的表现性政治是非常具有哥特式特点。
《简爱》中罗切斯特的前妻是一个被囚禁的女疯子——在作品罗切斯特的前妻受到了女权主义者的同情,在作品中我们认为罗切斯特的前妻是受到男权社会的囚禁,使她失去了自由,没有选择权,是一个牺牲品。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呼啸山庄》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呼啸山庄》作者:张钰来源:《课外语文·上》2017年第04期【摘要】《呼啸山庄》作为一部经典的哥特小说,它不仅体现了艾米莉对当时不公平社会的反叛,而且显现了她的女性意识。
基于女性哥特理论,本文试图从其颠覆性的主题、女主人公的双重性格和封闭意象三方面分析女性哥特元素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揭示阐释艾米莉的女性意识及她对自由、平等和自我身份的渴望。
【关键词】《呼啸山庄》;女性哥特;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G64介绍《呼啸山庄》在出版的最初几年,被攻击和归咎于它异常热情的爱,仇恨,复杂的报复,阴沉的语气,病态的心理学,以及被认为是疯狂的一切。
女权主义者很容易找到他们的理论基础。
哥特式风格:爱与报复的主题,恶性恶棍英雄的性格,噩梦和幽灵的形象等。
一、女性哥特式小说哥特式作为一种类型的小说在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在英国蓬勃发展。
哥特式小说的主要特点如下:恐怖,神秘,超自然现象,不幸,死亡,鬼屋,疯狂以及城堡和修道院的环境。
18世纪末,哥特式小说自从出现以来就与妇女密切相关,妇女对它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有些作品甚至比男性作家的作品更突出。
二、女性哥特式的元素在呼啸山庄的功能女性哥特的许多功能由女性作家创造。
这部分试图分析女性哥特式的元素在《呼啸山庄》中的颠覆主题,女主角的双重性格和约束的图像。
(一)颠覆主题 - 女权意识女权主义意识是女权主义的中心主题。
说到《呼啸山庄》的女权主义意识,在艾米莉生活的男性主导社会的维多利亚时代目睹了对妇女的极端虐待和剥夺。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18世纪末女权主义进入英国,女权主义意识被激起。
(1)强烈的自我意识这部分致力于介绍颠覆性的女性形象,将凯瑟琳·艾尔肖作为代表性的女性主义意识。
凯瑟琳的自我意识的萌芽应该追溯到她的童年。
几乎六岁的凯瑟琳选择了鞭子。
她的自我意识也反映在拥有自己的房间,她强调教育和感知。
(2)对父亲形象的强烈反抗反对父亲形象的反叛显示她挑战反对父权制的权威。
从女性哥特视角解读《简·爱》与《蝴蝶梦》
潘 巍巍 出现的一种新 的文 学体裁 , 8 这 类 小 说 的故 事 情 节 通 常 以一 个 哥特 式 的 城 堡 为 背 景 , 充 斥 着 恐 怖 、谋 杀 、 暴 力 、 复 仇 、鬼 魂 、 悬 念 甚 至 超 自然 现 象 。 “ 性 哥 特 式 ”这 个 概 念 最 早 是 由 美 国 女作 家 艾 伦 ・ 尔 斯 在 女 莫 其 1 7 年 发 表 的 《 文 人 》 中提 出 的 。 在 她 看 来 , “ 作 94 女 女 家用文学形式书写 自1 8世纪 以来被称为哥特式 的作 品。”此 后 ,女 性 主 义 批 评 家 意 识 到 性 别 在 哥 特 小 说 中 的 重 要 性 , 同 时也对 女性 哥特写作及其特 点不 断进行争论 。从本质上讲 , 哥 特 式 小 说 和 女 性 哥 特 式 小 说无 论 从 形 式 、结 构 , 还 是 主 题 挖掘等 角度有 很多共 同之处, 一般运 用第一 人称和倒 叙 的手 法 ,或描 写阴森 、诡 异事件 ,或 突 出神 秘色彩 与暴 力倾 向, 使读者读 来有种毛骨悚然 的感觉 ,营造恐怖 的气氛 。不过 , “ 性 哥特 式 ”小 说 更 旨在 弘 扬 女 权 主 义 精 神 ,通 过 描 写 女 女 主 人 公对 自身 性 别 身份 的焦 虑 , 试 图逃 离 被 禁 锢 的 空 间 , 反 映 她 们 对 现 实 社 会 的不 满 、 争 取 自 由独 立 与 男 权 社 会 分 庭 抗 争 的 思 想 ; 叙 事 内容 一 般 围 绕 揭 开 男权 社 会 隐 藏 的秘 密 事 件 展 开 , 充 满 惊 悚 、疯 狂 的 元 素 ,并 往 往 对 文 中 的超 自然 现 象 给 予 解 释 。本 文 将 运 用 女 性 哥 特 小说 理 论 ,分 别 从 哥特 式 元 素和 女权 意识的抗争两个层面,将 《 简暖 》和 《 蝶梦》这 蝴 两 部 作 品 放 在 女 性 哥特 小 说 的 视 角 下 进 行 对 比解 读 ,从 而 提 高 对 此 类 文 学 作 品 的鉴 赏 能 力 。
哥特文学作品赏析
哥特文学作品赏析
哥特文学是一种以传达恐怖和超自然元素为特征的文学流派。
该流派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并在整个西方文学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部经典的哥特文学作品。
《北方悲怆》
《北方悲怆》是英国作家瓦尔特·司各特的代表作,也是哥特文学的创世之作。
小说讲述了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女孩,她被送到黑暗、诡异的荒原城堡生活的故事。
小说中充满了恐怖、超自然的元素,探讨了爱、孤独、复仇等主题。
《法兰肯斯坦》
《法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的经典之作。
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科学家成功创造出生命的故事,但他却无法承受自己创造出的怪物带来的灾难。
小说中描绘了怪物的恐怖形象和对人类道德的思考,探讨了科学与伦理的冲突。
《德古拉》
《德古拉》是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的著名小说。
故事以吸血鬼德古拉为中心,讲述了他在东欧和英国的活动及其与人类之间的对抗。
小说中充满了悬疑和恐怖的情节,以及对人性和欲望的深入探讨。
《红字》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个被迫佩戴有鲜红“A”字标记的女性的故事。
小说中透露出哥特文学特有的黑暗、压抑和羞耻感,同时也探讨了道德、罪恶和宽恕的主题。
这些作品展示了哥特文学的主题和风格,通过恐怖、超自然的元素以及对人性、道德的思考,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类本质的探讨和诡异、恐怖的情绪体验。
以上是对哥特文学作品的简要赏析,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对于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哥特艺术风格分析——评《公开的秘密》
- I -CHINA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林 产 工 业BOOK REVIEW书 评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哥特艺术风格分析——评《公开的秘密》王 琴随着西方文艺复兴的发展,哥特风格逐渐从宗教领域走向自然化、大众化道路,被广泛应用于雕塑、绘画、文学、影视等艺术领域。
艾莉丝·门罗是当代哥特艺术风格小说家的代表,他将这一风格引进加拿大,通过文字赋予其加拿大风情,创新发展了这一艺术手法。
《公开的秘密》(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是艾莉丝·门罗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该书充分展现了哥特式艺术风格特征,体现了作者文学风格和写作手法。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概括:一、以反差和矛盾的书写手法制造故事情节的张力感如果读者稍加留心,便可发现该书的书名就蕴含着一个矛盾。
“公开”和“秘密”是冲突的。
秘密之为秘密恰在于它是未被公开的。
作者通过拟定这样一个书名,制造一种思维张力,第一时间将读者带入某种不确定、不愉悦的状态,这正是哥特式艺术风格的关键所在。
其次,构成该书的八个短篇故事都采用了制造反差的方式安排故事情节。
一方面,不断允诺要向读者公开秘密,但另一方面,每到即将公开的时刻,作者便刻意闪烁其词,让秘密在看似被揭晓时又被隐藏起来。
整部小说中充满了这种“显-隐”的反差情节,故意将不相协调的情节放置在一起,达到一种艺术效果。
让人不仅在理性上觉得不可理解,而且在情感上备受冲击,造成一种意犹未尽的体验状态。
二、以刻画平凡女性的悲伤遭遇营造故事内容的阴郁感《公开的秘密》八个短篇故事都以平凡女性为主人公,用平淡而细腻的文字,描绘她们的不幸爱情和凄苦遭遇,并以此为主线索串联其他故事情节。
然而,作者的描绘方式不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相反,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往往善于掩饰,将自己的伤痛深深埋藏在心底,只有在不经意的瞬间才会真情流露。
例如在《真实的生活》中,本来对婚姻期望很高、要求很严的主人公米莉森特和穆丽尔却竭力劝说多丽·贝克远嫁澳洲,和仅有一面之缘的老男人结婚。
《爱之屋的女主人》之女性哥特分析
《爱之屋的女主人》之女性哥特分析作者:高巍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0年第05期[摘要]《爱之屋的女主人》是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短篇故事集《血室及一些其他的故事》中的一则。
故事虽短,但其女性哥特色彩浓重。
笔者结合女性主义的视角对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及情节进行了分析,借以展现作者在女性哥特文学范畴所具有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爱之屋的女主人》;安吉拉·卡特;哥特小说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 1940-1992)是二十世纪著名的英国女作家。
她的写作风格杂糅了魔幻写实、哥特、女性主义等技巧,以改写经典童话、颠覆父权文化而著称于世界文坛。
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卡特共出版了9部长篇小说,多部短篇小说,以及诗歌和文艺评论集。
在其创作生涯中,卡特贯穿使用了哥特体裁。
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尤其是短篇,浓重的哥特色彩已成为其显著特点之一。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哥特式小说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
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 1717-1794)创作了首部哥特小说《奥特朗托堡》(The Castle of Otranto,1764),其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不仅宣告了哥特小说的诞生,也确立了哥特小说的基本模式:场景设计上,破败的古堡,四处游荡的鬼魂,不可理喻的超自然现象等使小说笼罩着一种宿命的神秘色彩;人物情节上,多半是落难的美丽女子遭遇邪恶男性纠缠却无处可逃,以此表现人性的欲望、暴力、复仇等主题。
尽管随着年代推移会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讲,哥特小说的定义从一开始就遵循了这种描述性范式。
笔者将从场景设置、人物塑造及超自然情节刻画三个方面对《爱之屋的女主人》(The Lady of the House of Love)进行分析,进而展现作者在女性哥特文学这一范畴中的独到之处。
一、城堡的空间意象——女主人公受到的男权压制在首部哥特小说《奥特朗托堡》中,城堡已经成为哥特色彩颇为浓重的要素之一。
《呼啸山庄》:一部女性哥特小说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呼啸山庄》:一部女性哥特小说[Abstract] Wuthering Heights is the only novel by Emily Brontë, an English woman writer in the 19th century. Also it is a piece of exquisite works of the world’s literature, which displays a sea of Gothic colors.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research on the production of Wuthering Heights, basing on Gothic tradition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Emily Brontë makes use of and breaks through Gothic tradition in the facets of the portrayal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use of image. Drawing on her extraordinary imagination, Emily succeeds in merging reality with Gothic techniques like symbolism, terror, and mystery, inputs the passionate feelings and energy into the old modes, and perfectly unites the Gothic form with passionate contents. The thesis aims at digging out some hidden implications in the novel from a new and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 provide the reader with more enlightenment and speculation and tries at the same time to help the readers reread this novel from the angle of Female Gothic by displaying the surrealistic description of the devilish characters and the nightmares.[Key Words] Wuthering Heights; Female Gothic novel; devilish characters; nightmares【摘要】《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惟一的一部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其中展现了大量的哥特色彩。
禁锢与疯癫——析《克里斯多夫的序曲》的女性哥特式元素
析 《 克里斯多夫的序曲》的女J哥特式元素 l 生
彭 旭
引言
直 以来 ,澳 大利 亚2 世 纪 的 女 作 家 埃 莉 诺 ・ 克 的作 品 0 达 《 里 斯 多 夫 的 序 曲》 ( 下 简 称 《 曲 》 ) 都 是 一 部 充 满 克 以 序 争议 的作 品,它给人们 留下了多角度阐释 的可能性。评论家 A葛 洛 弗 - 就 认 为 “ 《 曲》 可 以被 归 类为 悬 念 小说 ,也可 以 . 德 序 被归类为哥特 小说 ,或最好被放入 心理类小说范畴”…。 《 序 曲 》最 让 人 震 撼 的 是 琳 达 这 个 疯 女 人 形 象 , “ 是 那 种 让 你 她 觉 得 她 沉 迷 于 怪 异 的 不 忠 行 为 或 滥 用 毒 品—— 或 者 会 在 万 圣 节夜 晚骑着扫 把飞 的女人 ”【。她支离破碎 的生 活和精神状 2 】 态 、 看 似 逻 辑 清 楚 的 理性 思 考 、离 经 叛 道 的 勇 敢 行 为 都 撼 动 着我们对 疯癫、理想和科 学的定义 。琳达 的疯癫 来 自于她长 期 被 禁 锢 的 生 理 和 精 神 状 态 , 正 是 那 封 闭 的 空 间 使 得 琳 达 的 疯 癫 变 得 让 人 可 以理 解 。 从 传 统 的 哥特 式 小 说 到 现 代 女性 哥 特 式小说,关于疯癫 、禁 锢、复仇 、迫 害等 鲜明的意 象,虽 然 经 过 演 变 和 修 饰 ,但 仍 然 构 成 了哥 特 式 小 说 的 主 要 元 素 。 虽然 在 《 曲》 中 ,传 统 的 哥 特 式 风 格 不 是 非 常 显 著 ,疯 癫 序 与禁 锢这两 个典型 哥特元 素的结合 ,仍 然使 得该小说成为 现 代 女性 哥 特 式 研 究 的极 好 文 本 。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女性哥特小说
18 tH=纪末剑19世纪上1"-nt’的女性哥特小说
第一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女性 哥特小说产生
真正意义上的哥特小说虽然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英国,但是究 其根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含有“哥特’’元素的文 学作品。如英国史诗《贝奥武甫》里就有大量的哥特式的描写和情节, 如城堡、恶龙等。莎士比亚的很多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此类元素, 如在《哈姆雷特》和《麦克白》中都有恐怖的城堡伴随着寂静的黑夜 的场景,而阴谋和凶杀就在这样的幕布之下上演。就连浪漫悱恻的《罗 密欧和朱丽叶》中也运用了死亡、尸体等元素来增加故事的精彩。为 什么这种表面上不会受到人们欢迎的元素却总是出现在如此优秀的 作品中并且还能使得作品更加深刻和精彩呢?现代西方学者已经公 认哥特小说代表了一种趣味,一种审美形态。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之 后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人类内心对某种特定心理需求的外在表现。到了 十八世纪哥特小说终于成为一种正式的文学类型受到读者的关注,女 性作家在哥特小说的创作与发展的历史之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 色。而在关于这一现象的分析讨论展开之前,对哥特小说的产生和发 展有大致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1.1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女性哥特小说概况
其次,细细品读该时期的哥特小说,尤其是将男性作家和女性作 家的文本进行细读比较,女性作家的写作风格有明显的模仿男性作家 的痕迹,这显然十分不同于后来出现的有意突出自我的女性主义文学 作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明显感到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那么这种不 同到底是什么?这也是值得探寻的一个地方。
再次,如果我们假设性的把该时期的女性哥特作家看作一个整 体,那么它们的共性在于何处?有什么女性特质,使她们在进行哥特
new points of view of feminism literature study.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呼啸山庄》-精选资料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呼啸山庄》一女性哥特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哥特(Gothic)”一词,原指居住在北欧的以野蛮杀戮出名的哥特部落。
而“哥特”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小说中,是在1764年霍勒斯·瓦尔普(Horace Walpole)的小说《奥特兰托的城堡:一个哥特式故事》中。
在这之后,哥特小说浓墨重彩的登场了。
其模式特征是:故事的背景常常是在遥远的年代和荒凉破败的地方,密室、地牢、墓穴和不为人知的地下通道,常伴有鬼怪精灵和超自然的现象出现;故事的人物要么是出生不明的雄心勃勃的恶棍,要么是年轻柔弱的美丽少女;故事的情节多是落难的少女被囚禁在阴森恐怖的城堡或修道院,在抵制迫害、企图逃遁的过程中,受尽恶棍的惊吓与折磨;其中悬疑与爱情交织在一起,隐秘的身世、古老的咒语、家族的秘密、神秘的继承权、渲染着人性的罪恶与黑暗。
而女性哥特则是女性文学创作与哥特小说结合的产物。
拉德·克利夫的《尤道弗的奥秘》(1794)开创了女性哥特的先河,紧随其后的是玛丽·雪莱的《弗兰克斯坦》,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等等,她们使女性写作成为了传统。
但最早提出“女性哥特”这个概念的却是美国女性主义文学评论家埃伦·莫尔斯(Ellen Moers)在其著作《文学女性:伟大的作家》(1976)一书中。
她将“18世纪以来女性作家创作的哥特小说”作为“女性哥特”的定义。
现在一般认为,女性哥特是女性作家创作的、表征了女性意识的哥特小说为女性哥特小说。
毫无疑问,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但标志着性别视角开始以一种明确的方式被引入哥特研究之中,而且丰富了女权主义的内涵。
二艾米莉·勃朗特和《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1818年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牧师家庭,兄妹六人。
艾米莉性格内向,最爱与大自然为伴,经常到离居住地不远的荒原去散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荒原开阔雄劲的气息深深地吸引了她。
她对荒原细腻、到位的描写在《呼啸山庄》中可见一斑。
《呼啸山庄》与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研究的开题报告
《呼啸山庄》与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呼啸山庄》与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
作为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女性哥特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呼啸山庄》作为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对《呼啸山庄》的研究,探讨其中蕴含的女性哥特小说元素、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现实等方面,揭示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为深入理解19世纪英国文学和女性文化做出贡献。
文献综述:
现有的研究发现,女性哥特小说的出现与19世纪英国社会的特定背景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受到限制,这种限制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女性哥特小说则是一种反抗,它探讨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引起了当时读者的共鸣。
而《呼啸山庄》作为一部融合了恐怖、浪漫和现实主义的小说,更是在情感体验和社会现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分析法,通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探讨《呼啸山庄》中的女性哥特小说元素、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等方面,实现对该小说的深入理解和评价。
预期结果:
本文预计将从女性哥特小说的角度来审视《呼啸山庄》,揭示该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反抗精神;深入剖析小说中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现实,探讨其对19世纪英国文学和女性文化的影响。
预计将为女性文化和19世纪英国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女性哥特小说与《弗兰肯斯坦》
女性哥特小说与《弗兰肯斯坦》
安然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6)007
【摘要】过去的几十年里,文学批评家们纷纷把注意力放在了女性作家创作的哥特小说上.自从爱伦·摩厄斯1976年在她的著作中提出"女性哥特"一词之后,众多女性批评家们竞相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女性哥特小说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和分析.
【总页数】3页(P86-88)
【作者】安然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论《弗兰肯斯坦》对哥特小说的影响 [J], 王永志
2.对女性的暴力美学--论英国古典哥特小说的女性监禁叙述模式 [J], 阮世勤
3.《弗兰肯斯坦》与哥特小说的审美转型 [J], 姜原;
4.《弗兰肯斯坦》与哥特小说的审美转型 [J], 姜原
5.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以《弗兰肯斯坦》和《搜神记》为例 [J], 李文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丽姬娅——经典哥特小说集》序
《丽姬娅——经典哥特小说集》序正是此人,在1764年创作了一部充满罪恶、暴力和凶杀的小说。
小说的背景是中世纪、是所谓的“哥特式”城堡,即《奥特朗托城堡》(TheCastleofOtranto);小说的副标题则是“一个哥特故事”(AGothicStory)。
由此,便有了“哥特小说”之谓,便有了我们关于中世纪城堡和修道院的一切联想。
与之相伴,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也被逐渐定型于恐怖、怪诞、神秘的文学叙述。
甚至在当代的“学者小说”中,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艾柯(EmbertoEco)的《玫瑰的名字》《福科摆》《昨日之岛》,托尔金(JohnRonaldTolkien)的《指环王》等等,读到“哥特式”场景与某种特定氛围的天然联结。
“哥特”本来与文学无涉,而何以标志了文学的风格、又铸就了文学的想象呢?以外部环境解释文学的内在风格,其实并非华尔浦尔、或者任何一位英国人之所长,最著名的例子倒是法国批评家斯塔尔夫人(Staěl)和泰纳(Taine)。
有趣的是,这两位法国人都注意到欧洲“南方”与“北方”的深刻差异。
其中“北方”所代表的精神气质,恰好带有某些本然的“哥特”意味。
在他们看来,欧洲的南方人“住在可爱的风景区,站在光明愉快的海岸上,向往于航海或商业,并没有强大的胃欲”;北方人“住在寒冷潮湿的地带,深入崎岖卑湿的森林、或濒临惊涛骇浪的海岸,为忧郁或过激的感觉所缠绕,倾向于狂醉和贪食”。
因此,“南方”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拉丁传统,“倾向于……情感和气质方面的发展”,法国就是典型;“北方”则关联于基督教的骑士制度和日耳曼民族的激烈情绪,“喜欢战斗流血的生活”,英国和德国都属于此类。
在这样的基础上,“南方”与“北方”(地域)、“希腊罗马传统”与“中世纪的骑士制度”(时代及社会体制)、“多神教”与“一神教”(文化形态和宗教观念),都被纳入了文学性质的讨论,也都可能与我们面前的这部“哥特小说”隐约相关。
但是在上述讨论中付之阙如的,却正是“哥特小说”。
《藻海无边》——女性哥特主义传统的延续与发展的开题报告
《藻海无边》——女性哥特主义传统的延续与发展
的开题报告
《藻海无边》是英国女性作家安吉拉·卡特于1969年出版的一部哥
特式小说。
这部小说延续了女性哥特主义传统,并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
该传统的发展和批判。
女性哥特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主张探究女性的存在和经验,并重
视女性角色的形象和心理。
在过去的哥特小说中,女性通常被描绘为受
害者和旁观者。
然而,在安吉拉·卡特的作品中,女性角色拥有更为积极
和有力的地位。
她们不仅扮演主角,还担任着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角色。
在《藻海无边》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和地位被进一步展现和扩展。
女性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克丽丝的医学助理,她的冒险经历贯穿整个小说。
她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相,并为自己的目标展开争斗。
此外,小说中的其
他女性角色也同样崭露头角。
安吉拉·卡特以女性角色为核心,探索了女性主义的重要议题,如妇
女的权利、身体、自由和性别角色。
她不断开辟出新的探索领域,使得
传统的哥特主义的文学形式得以进一步扩展和发扬光大。
总体来说,安吉拉·卡特的《藻海无边》开创了女性哥特主义的新领域,对于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和探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分析的开题报告
《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分析的开题报告
题目:《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分析
研究背景和意义:
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之一,该小说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该小说
中的女性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主人公海蒂尔,她作为一个被社会所
排斥的“异类”女性,体现出了浓郁的哥特特征。
近年来,随着哥特文化的不断流行,研究哥特小说和哥特元素的热度也逐渐增加。
因此,对《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时代背景和文学作品本身,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文学、哥特文化以及女性问题的综合认识。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究《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红字》中女性形象的哥特特征是如何体现的;
2. 《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所蕴含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3.分析《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影响和意义。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主要依据文本解读理论、哥特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等,对《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表现形式和意义进行分析和研究。
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能够在探讨《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基础上,揭示文学作品和当时社会、历史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哥特小说和女性文学的研究,为深入了
解和探究哥特文化和女性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哥特式文学参考书籍
参考书籍:
1、《奥特兰托城堡:一个哥特式故事》
2、《女文人》
3、《女勇士》
一、哥特文学发展
1764年,英国作家霍勒斯以其著作《奥特兰托城堡:一个哥特式故事》开创了西方哥特式文学史的先河,奠定了哥特小说的写作风格。
该类小说在构思上大多沿袭中世纪哥特建筑风格,以高耸的古堡屋顶、幽暗的密室等意象为情景设计,在内容上也多为囚禁、暴力等病态情感、行为描述,旨在通过作家对压抑、恐怖等色彩渲染,达到令读者毛骨悚然的恐惧效果。
女性哥特这一概念由美国女作家埃伦·莫尔斯于1974年在其作品《女文人》中首次提出。
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进一步指出“女性哥特式是女性性欲受压抑的结果,也是对性别等级和男性控制文化的挑战”。
作为一种衍生的文学体裁,女性哥特文学彰显男性文本中的女性挣扎、愤怒与渴求,解构了逻各斯中心主义与父权主宰,为20世纪中后期欧美女权运动带来深远影响。
二、汤亭亭与《无名女人》
《无名女人》是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中的一个短篇故事。
在该故事中,作家凭借哥特小说特有的写作手法和艺术张力,以激昂的斗志将家族史上多年不能言说的禁忌跃然纸上,为被父辈有意忘却和消音的姑姑发声平反。
在作者笔下,姑姑不再是被社会唾弃、不守妇道的“野女人”,而是公然挑战男性权威,为追求理想生活而殉道的“女勇士”。
作家以女性独有视角与生命体验在历史和现实中自由切换,在审视族裔历史和剖析女性内心的过程中,扬弃了哥特写作手法,消解了传统哥特式符码的所指,继承和推动了哥特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