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勇士的女性主义叙事学

合集下载

《女勇士》读后感1000字

《女勇士》读后感1000字

《女勇士》:女性力量与文化冲突的深刻剖析《女勇士》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角度和深刻的主题思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关于女性、家庭与社会的复杂画卷。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为书中女性角色的勇气和坚韧所感动,也为作者对文化冲突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所启发。

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女性自我认同和成长的赞歌,更是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冲突融合的细致描绘。

书中的女性角色以她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在恐惧面前依然选择前行。

她们面对的挑战既有来自外界的压迫与歧视,也有来自内心的迷茫与挣扎。

但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她们坚不可摧的意志。

她们身上体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更是女性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变迁中的位置和角色的变化。

《女勇士》还深刻地揭示了文化冲突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日益频繁,书中的角色们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寻找自我,努力平衡传统与现代的生活方式。

这种文化的摩擦和融合,不仅体现在饮食习惯、婚姻观念上,更深层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双重角色。

一方面,她们是温柔的母亲、贤惠的妻子;另一方面,她们也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追求自我实现的权利。

这种双重角色的冲突和和解,反映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寻求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可的不懈努力。

此外,这部作品也提出了对于传统观念的质疑。

在许多文化中,女性往往被期望扮演某种固定的角色,但《《女勇士》中的女性角色拒绝了这种刻板的标签,她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突破性别界限,展现了女性多元化的可能性。

阅读《女勇士》,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女性力量的肯定和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对女性独立精神的颂扬,每一段描写都是对文化冲突的深刻反思。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探索之作。

最后,我认为《《女勇士》是一部值得广泛推荐的作品。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女性角色的全新认识,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寻找自我、构建身份。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汤亭亭的《女勇士》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汤亭亭的《女勇士》

103一、研究背景汤亭亭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士得顿市,是一位美籍华裔。

她从小在西方长大,甚至不会说中文,但《女勇士》的气质几乎全然是东方式的,可以说是华裔写作的一道奇观。

小说没有预想中激烈的戏剧冲突,而是代之以家族四个女性的故事——回忆的、想象的、纪实的、转述的,来合奏“我”面对自我身份问题时的复杂心声。

五则故事犹如西方的五幕剧结构,每一幕看似独立,实际形散神聚,女性故事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映照和共鸣。

小说还化用了相当多的中国古代文学典故,使全书呈现尤为鲜明的志怪、鬼神色彩。

《女勇士》是汤亭亭的处女作。

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描述了一个处于华人圈中的女孩的童年生活以及身边女性艰苦的现实生活。

作品中描绘了身处他乡、备受歧视、贫苦压抑的华人的生活状态,其中融合了关于鬼魂、仙风道骨和战斗的女英雄故事。

《女勇士》以女性主义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女孩的经历和成长,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和挣扎,在想象和现实中不断变换。

小说揭露了在中国封建传统观念遍布下和男权社会压迫下的女性的卑微和艰苦,展现了处于男权社会下的华裔女性的艰辛以及想要寻求自我价值所做出的努力,也体现了作者想要为长期处于男权社会压迫下中国女性和在美国社会受到歧视的华裔勇敢发声。

二、研究意义汤亭亭对中国神话进行改写,幻想中国是一个能产生“花木兰”和母亲勇兰式人物的国度[1]。

小说中的女性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限制,她们的父亲和丈夫都试图控制她们的行为和思想,让她们按照传统的女性角色来生活。

但是她们并没有被这些限制所束缚,她们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种反抗和挑战传统观念的行为,体现了女性主义的核心思想。

小说通过描述几位女性角色的经历,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不公,呼吁人们应该消除这些不平等现象,让女性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作者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但是都传递着相同的含义,旨在唤醒处于社会底层备受歧视和压迫的华裔女性,呼吁现代社会的女性要独立起来,冲破封建制度的桎梏,去追求自身的自尊和生活的自由,为自己而努力奋斗。

《女勇士》的叙事模式和女性视角

《女勇士》的叙事模式和女性视角

1 作者 型叙 述声 音 . 1 作 者 型叙 述声 音 “ 示 一种 ‘ 故事 的 ’ ee dgt )集体 的 表 异 ( t o iec、 h r i 并 具 有潜在 自我 指称 意 义的叙 事状 态 9 9 0 而热 奈特提 出 的“ 故 异
1me n raie v ie a d Ro y a h l art e p rp cie a r a rt o c n b n W r o n rai es e t , S v s v v t i p p re p o e e g n e oi c i d n i eW o n W a_ hs a e x l r s e d rp l sh d e Th h t i t n ma r
国 文
《 女勇士》 的叙事模式和女性视角
赵 文 琼
( 兰州 交 通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甘肃 兰 州 70 7 ) 3 0 0
摘要 :《 勇士 》 体 现 了父权 文 化特 征 的 文 学文 本 , 文 从 女 是 本
“ ” 同一人 。只 有“ 我 为 集体型 ” 述 声音 在经典 叙事 诗学 中被 忽略 。 叙
兰 瑟认 为 “ 比起 那种赋 予 小说 任务 的 、 甚至 是正 在叙 述 叙 述者 的权威 更 为优越 ” 日 作者 型叙 述 。 在
Ke r s y wo d :Th o n W a r r art e v ie ar t e e W ma r o ,n ra v oc ;n ra v i i i
“ 名女 子” “ 无 、白虎 山 学道 ”“ 、 乡村 医生 ”“ 宫 门外 ”和 “ 笛野 、西 羌
曲 ”。
个人 型叙述 声 音 表示那 些 有意讲 述 自己的 故事 的叙 述 者 。这 个 术 语 仅仅 指 热 奈特 所 谓 的 “ 自身故 事 ”at igt ) 叙述 。 (uo eee 的 d i 其

汤婷婷作品叙事特征解读

汤婷婷作品叙事特征解读

汤婷婷作品叙事特征解读摘要: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婷婷的小说《女勇士》将现实与幻想、事实与虚构相结合,讲述了华裔美国妇女深受男权统治与种族统治的双重压迫而进行反抗的故事。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了作者如何使得小说中被压迫的华裔妇女发声,为她们争取平等的生存权利。

关键词:对话理论;《女勇士》; 叙事特征汤婷婷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女勇士》一经出版就获得成功,荣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界非小说奖,后来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话剧同样受到了欢迎。

第二部小说《中国佬》获得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界奖,第三部小说《孙行者》获得西部国际笔会奖。

她获得美国主流文学界的认可,成为当今美国作家中,作品被各种文选收录率最高、大学文学课堂教授最多、大学生阅读最多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女勇士》还被选为美国中学和大学的教材。

本文主要分析汤婷婷小说《女勇士》的多元叙事特征。

《女勇士》的副标题是《在鬼魂中长大的童年回忆》。

这部小说既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又不完全属于自传体。

小说分为五部分:无名女子、白虎山学道、乡村医生、西宫门外、羌笛野曲。

这五部分可以独立成章,又有着一定的联系,是作者围绕着华裔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关于传统中国妇女、现代中国妇女、华裔妇女的故事,将现实与幻想、事实与虚构相结合,表达了处于性别歧视和白人种族主义双重压迫的华裔美国妇女的经历和故事。

巴赫金对话理论向传统的独白式小说发起挑战。

欧洲传统的独白小说的作者大多数欧洲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居高临下地安排人物、情节、故事发展,小说中只表达一种声音、一种思想、一种观点。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打破了权威话语的霸权,替处于边缘地位的人群发声。

汤婷婷在《女勇士》这部小说反映了华裔妇女受到的种族主义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她通过故事让这些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平等的尊重和权利。

1.为男权统治下妇女发声小说的第一部分讲的是我的姑姑无名氏的故事。

在那个封建思想严重的农村,妇女的地位极其低下,我的姑姑也是如此,她的婚姻已经被她的父亲包办,她的未婚夫去美国了,按照当时的规定,她的未来就是等着自己的未婚夫归国后成亲。

非对称性世界主义——跨国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汤亭亭的《女勇士》

非对称性世界主义——跨国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汤亭亭的《女勇士》

㊀2021年3月山东女子学院学报Mar.2021第2期㊀总第156期JournalofShandongWomen sUniversityNo.2Ser.No.156㊀收稿日期:2021-01-20㊀作者简介:张怡靓,女,韩国延世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亚裔美国文学㊁女性文学研究㊂㊃女性文化研究㊃非对称性世界主义跨国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汤亭亭的‘女勇士“张怡靓(延世大学,韩国原州26493)㊀㊀摘㊀要: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传记性长篇作品‘女勇士“是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㊂作者通过改写中国传统故事,追叙母亲回忆等手段展现了20世纪传统中国女性和美国早期华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身份焦虑,但该作品对东方女性的形象书写和建构在评论界一直颇具争议㊂以以中国为中心的跨国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女勇士“,并结合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和美国唐人街华人移民史,通过跨文化㊁跨国族思维进行批判性思考,同时借鉴著名华文学者史书美(Shu-meiShih)关于 非对称性世界主义 的理论观点,可以揭示和解构汤亭亭笔下东方女性形象建构的局限性,并探寻正确的东方女性形象书写㊂关键词:‘女勇士“;跨国女性主义;非对称的世界主义;东方女性形象构建中图分类号:I106.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6838(2021)02-0069-07㊀㊀汤亭亭(MaxineHongKingston)是美国当代著名华裔女性作家之一㊂她的文学作品‘女勇士“(TheWomanWarrior,1973)㊁‘中国佬“(ChinaMen,1980)㊁‘孙行者“(TripmasterMoney,1989)等都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㊂‘女勇士“作为汤亭亭创作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一经出版便引起强烈反响,该作品获得美国书评届最佳非小说奖(NationalBookAwardforNonfiction),并被美国时代周刊(Times)评为十年来十大非小说类书籍之一[1]㊂这部以女性主义为主题,集自传㊁历史㊁虚构㊁神话多种书写风格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以独特的华裔视角,通过改写中国传统故事,追叙母亲回忆等手段多维度展现了20世纪中国父权制社会和美国白人至上的种族社会下东方女性的生存困境,为长期生活在中国社会底层和美国社会边缘的女性勇敢发声,但该作品独特的东方女性的形象书写和建构手法一直饱受争议㊂著名亚裔美国文学家赵建秀曾公开批判汤亭亭及其作品,认为汤亭亭对中国历史㊁文化㊁儿童文学和神话的改写加重了白人种族主义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完全是为了迎合美国白人读者口味: 她将中国人描述为一个吵闹的㊁不文明的群体,这不仅贬低了中国文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侮辱了中国文化 [2]㊂因为汤亭亭从未在中国生活过,她的华裔成长经历和美国主流社会教育经历使其作品对东方女性的形象建构,仍是来自西方女性主义视角的凝视和阶级歧视,以美国中产阶级白人女性经验为标准,缺乏中国中心视角的第三世界妇女视角,对中国妇女解放的研究和书写也具有一定的均质单一性[3],且忽视了跨国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和女性主体的差异性㊂㊃96㊃一㊁ 非对称的世界主义 跨国女性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发展共经历了三次浪潮㊂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主要集中在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期间,以为女性争取平等投票权为主题展开[4]㊂伊丽莎白㊃卡迪㊃斯坦顿(Eliz⁃abethCadyStanton)作为美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人物,首次于1969年成立了全国妇女选举权协会(NationalWomanSuffrageAssociation),此后各地妇女选举协会纷纷建立[5]㊂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又称为激进的女权运动,以美国为中心开展,认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反对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phallocentrism),拒绝成为男性附属品,强调女性自主性和主体性,要求女性从男性依存关系的父权制中全面解放出来㊂在第二次浪潮中,社会运动不仅局限于街头游行等方式,同时还通过法律博弈㊁文化话语建构与系统建立女性主义学术理论等方式增强女性话语权,尤其鼓励和支持女性主义写作,建构以女性话语为主导的历史书写,使得女性在除了政治㊁经济领域外的文化领域也掌握一定话语权[4]㊂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对于国际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全球女性主义(globalfemi⁃nism)的思想概念便是在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讨论中发展而来的㊂会中有学者提出 父权制无处不在 ,面对压迫,全球女性都是彼此的 姐妹 [6]㊂虽然此番浪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但全球女性主义概念受到了来自第三世界妇女学者们的批评㊂第三世界学者认为,全球女性主义提倡的是西方女性主义者建立以西方主义为中心,推崇西方女性主义价值观上的普世原则,并未考虑到女性经历本身就充满差异性的特质㊂在罗宾㊃梅根(RobinMorgan)提出 全球女性主义 理念时,普拉蒂巴㊃帕马(Prati⁃bhaParmar)和瓦莱丽㊃阿摩司(ValerieAmos)补充道, 全球女性主义 的恰当名称应该是 帝国女性主义(imperialfeminism) ,其本质也是西方的霸权主义[7]㊂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则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受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影响,提倡身份多元化和杂糅性,批判本质主义和以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经验为主体的普世价值,注重女性内部差异;跨国女性主义思想概念是第三次女性运动思潮的重要标志㊂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妇女代表㊁学者参与到女性主义的讨论中,批判西方白人女性一刀切的思想,强调要考虑不同群体女性的不同需求,坚持国族㊁阶级㊁种族都是造成性别压迫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色种族的女性承受着性别㊁种族和阶级的多重压迫,而白人女性却享受着肤色带来的特权[8]95㊂跨国女性主义则能够更好地将性别㊁阶级㊁种族等差异纳入到女性问题的探讨中,承认女性经历的多元化㊁游弋性和杂糅性㊂在‘少数族裔的跨国主义“(MinorTransna⁃tionalism)一书中,著名华文学者史书美(Shu-meiShih)提出 非对称的世界主义 这一概念用以重新审视西方女权主义与中国妇女之间的关系㊂1988年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中美作家研讨会以及随后的一系列交流会上,美国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提出的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 中国女性作家是否热爱表达对女权主义思考以及揭发女性受到的压迫? [9]①在被问到这一问题时,中国著名女作家张洁的回答是: 中国没有 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 ,她不想称自己为女权主义者或女权作家 [9]㊂对于这一充满争议的辩题,史书美犀利地指出问题所在:一是西方作家和学者过于武断地把以西方国家为中心产生的女性主义理论和概念强加给第三世界女性,西方口中的女权主义是以批判国家制度,反对男权集权为基础定义的,完全忽视了中国妇女百年解放运动史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封建反殖民的抗争史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㊂因此,面对西方学者傲慢和专横的提问,作家张洁只能用没有或者沉默作为回答㊂二是作为美国作家代表团随行翻译的她,也犯了和西方作者一样的错误㊂译者应该邀请张洁根据客观的社会和历史事实讲述中国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的复杂关系,而不是盲目地将西方学者问题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给张㊃07㊃山东女子学院学报㊃2021年第2期①原文为 whetherChineseWomenWriterswerekeenonexpressingfeministintentandexposingfemaleoppression ㊂洁㊂因为缺乏对中国妇女解放史的了解,导致史书美也间接成为西方学者的 帮凶 ,没有从中国国情出发提供有效的交流中介㊂诸如此类的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误会多数是因为西方学者缺乏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了解,拒绝承认双方所处社会形态和历史实质的差异㊂史教授基于此提出了 非对称的世界主义 这一概念,即西方以外的学者必须掌握一种西方文化或者一门西方语言(metropolitanlanguages)才能成为 世界主义者 (cosmopolitan),而西方学者不需要掌握任何一门非西方语言(non-metropolitanlanguage)便可以被称为 世界主义者 [9]①㊂西方主体实践非对称的世界主义最有力的武器不是否定非西方国家走向世界主义的可能性,而是拥有权力轻视非西方国家或对其一无所知㊂对非西方的他者,使用选择性承认的政治(apoliticsofselectiverecogni⁃tion),通过东方主义模式掩盖对其东方他者缺乏了解欲望的心态㊂从此意义上看,东方主义不过是西方世界的托辞,西方世界以高昂的姿态将东方世界贬低为不同于西方世界的他者㊂二、中国妇女的双重压迫‘女勇士“第一章‘无名女子“的故事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父权制结构下传统家庭模式对妇女的压迫,暗示中国女性 在旧中国别无选择 [10]㊂作品第一章故事背景为20世纪初期的中国农村, 我 的无名姑妈的丈夫在新婚第二天便前往美国淘金,姑妈独自留守在丈夫家族中照顾婆婆㊂无名姑妈的意外怀孕遭到了婆家和村民谴责,他们指责其通奸,给家族蒙羞,自责绝望的姑姑在生下孩子的当晚便抱着刚出生的婴儿跳井自尽㊂汤亭亭对中国女性的书写符合20世纪初期美国传教士们对当代中国妇女研究的著述:中国妇女地位低下,教育普及程度极低且社会充满野蛮鄙陋风俗,婚姻制度是 从夫居 ,妻子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必须服侍公婆,坚守贞操[11]㊂在父权制为基础的社会权力等级体系下,男性和女性㊁丈夫和妻子㊁婆婆和媳妇存在于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中㊂母亲勇兰在前往广州学医之前,也和无名姑妈一样,在夫家服侍婆婆,穿针引线㊁辛勤劳作㊂紧张矛盾的婆媳关系展示了中国父权制传统家庭矛盾的特殊性,年轻妇女不仅要和男性霸权作斗争,还要和同性别特别是年长的其他女性作斗争[12]㊂然而,这一章同时也展现了汤亭亭 非对称的世界主义 的狭隘视野㊂汤亭亭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学界一样,受制于有限的学术资源和狭隘的学术视野,缺乏对中国历史和妇女运动史的深入了解,片面地将东方妇女描绘成底层或边缘被动的受压迫群体[12]㊂事实上,20世纪早期的中国妇女,即使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也并不尽如‘女勇士“女性形象一样是毫无女性自主意识㊁完全受压迫的落后女性㊂‘中国妇女运动百年简史“回顾,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时期(1915 1927),全国各地妇女运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㊂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对促进和宣扬妇女思想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㊂随后以五四运动为契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反帝爱国运动相结合,各界妇女纷纷参与到抗日救灾的民族运动和爱国宣传中,抵制日货㊁妇女工人罢工㊁示威游行等活动都是对帝国主义和父权制社会结构发起的挑战㊂与此同时,各阶层妇女也在积极争取自身权利,呼吁教育平等㊁职业平等㊁经济独立;争取男女社交公开㊁婚恋自由㊁抵制包办婚姻㊂北京㊁上海㊁广州等地还出现了女子银行,以鼓励女子经济独立;全国各地的妇女团体和妇女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3]㊂由此可见,尽管中国当时尚未完全脱离封建父权制社会形态,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在逐渐解构男性霸权主义,女性意识在斗争中逐渐获得觉醒㊂而汤亭亭对中国底层女性形象的构建仍停留在西方传教士塑造的刻板印象中㊂‘女勇士“的描述问题在于,该作品引导读者将无名姑妈的悲剧完全归咎于中国社会的封建落后和父权制家庭,却忽视了美国的种族歧视和㊃17㊃张怡靓:非对称性世界主义①本文对史书美(Shu-meiShih)关于 非对称性世界主义 概念由来的讨论,均出自其论文TowardsanEthicsofTransnationalEncoun⁃ter,or When Doesa Chinese WomanBecomea Feminist ?该论文同时被收录在由史书美负责编辑的图书MinorTransnationalism中㊂参见Lionnet,Françoise和ShumeiShi编:MinorTransnationalism,Durham,NC:DukeUniversity,2005年版㊂霸权主义也是导致第一代华人劳工妻子悲剧的重要原因㊂19至20世纪期间,美国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排华法案,导致第一代移民华工与妻子被迫长期异国分居㊂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吸引了大批中国移民前往美国西海岸特别是加利福尼亚淘金,这些人被视为中国第一代赴美移民,无名姑妈的丈夫就是其中一员㊂随着美国西进运动的发展,一批又一批华人赴美谋生计㊂身处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社会,华工移民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歧视和政策的打压,一系列排华运动逐渐从加州扩展至美国其他地区,移民华人长期处于被排挤的主流社会边缘,是主流话语中的 他者 [14]㊂美国主流社会将华工描述为 不正常的移民 ,亚洲苦力被认为等同于 奴隶 致病的秽物 ,与美国社会的现代文明理念相悖[15]㊂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Chi⁃neseExclusionAct),禁止华工移民,拒绝华人加入美国国籍;1892年美国国会通过‘基瑞法案“(GearyAct),将禁止华工移民的‘排华法案“再延长十年;1924年的‘限制移民法“禁止华人家属前往美国,留居美国的华人被局限在规定的华人社区(唐人街)㊂1902年国会决定无期限延长华工移民禁令,直到1943年才彻底废除‘排华法案“,准许华人获得每年150人的移民配额㊂1945年国会通过‘战时新娘法案“(WarBridesAct),允许6000名华裔军人配偶不占用移民配额赴美定居;一年后,国会允许华裔美国公民的中国妻子移民美国㊂1953年,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RefugeeReliefAct),允许中国女性以 难民 身份移民美国[16]㊂由于美国近百年的排华浪潮,导致无数中国夫妻被迫处于长期跨国分居状态,家庭支离破碎㊂因而在探究20世纪早期中国女性生存困境,尤其是底层留守妇女问题时,不应该片面地归结于中国传统家庭模式对妇女的压迫,美国种族歧视政策和霸权主义的受害者不仅是华裔劳工,更有其跨越海岸远在中国的妻子㊂三、美国唐人街的华人女性刻板形象小说第四章‘西门宫外“和第五章‘羌笛野曲“从 我 的母亲㊁ 我 的姨妈和 我 三个女性的视角叙事,展现了美国20世纪中后期华人女性的生存状况,虽然书写了美国唐人街华人女性的多种面貌,却难逃东方主义思想,始终把中国妇女放置于主流社会的 他者 地位㊂在美国排华情绪高涨时期,早期的华工移民无法从事之前的淘金㊁铁路运输㊁矿产挖掘等苦力行业㊂由于从事洗衣店生意所需成本低,易操作,只需肥皂㊁洗衣板和简单劳动力即可开店,因而众多华工开始合伙经营洗衣店㊂到20世纪30年代,纽约华人社会一半人口都在从事此项服务业,扩展至六千到七千家手工洗衣店[17];到二战后期,对华移民限制逐渐解除,华工妻子得以赴美与丈夫团聚,但由于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华人仍然只能从事社会底层的工作㊂家庭经营的小本买卖经营模式成为初期唐人街华人主要的营生手段㊂作品中 我 的家庭就是典型的美国第一代移民家庭,母亲勇兰虽然在国内是受人尊敬的医生,来到美国后却不得不与父亲在唐人街经营洗衣店,在闷热狭窄的环境中艰难谋生㊂而 我 的姨妈月兰原本靠着丈夫从美国寄来的丰厚赡养费,从乡下搬去香港过着富裕的生活㊂姨妈在母亲的鼓励下毅然赴美寻夫,却惨遭丈夫遗弃㊂多年养尊处优的生活让姨妈无法承受洗衣房或餐厅服务员㊁保姆㊁罐头厂工人这些传统华人的工作,巨大的文化差异和生活落差,使得姨妈逐渐精神失常,最终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㊂小说通过对学医的母亲和姨妈的对比描写呈现了两类女性华人移民后的生存状态:一是来自中国城市并受过一定教育的华人女性,她们更容易适应新环境;虽然来到美国后遭受种族歧视,但仍然可以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美国扎根㊂二是如月兰姨妈一样的女性,她们代表着一大批中国底层乡村妇女:没有任何教育背景,语言不通,且与丈夫多年分居导致夫妻感情破裂,难以融入新环境,生活愈发艰难㊂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纽约唐人街华裔女性自杀率是其他族裔女性群体的两倍,高自杀率和高离婚率是当时华人夫妻团聚后所面临的主要难题[18]25㊂汤亭亭着重描述了华人女性来到美国后面临的各种生活困境和身份焦虑,但其展现的更多是美国主流㊃27㊃山东女子学院学报㊃2021年第2期社会对东方女性的刻板印象:沉默㊁思想落后,甚至疯癫㊂ 我 眼中的华人社区,也正如美国主流媒体描述的那般居住环境拥挤㊁脏乱㊁细菌横生,与美国主流社会之间仿佛隔着一堵 隐形的墙 [10]㊂实际上,还有一类唐人街华人女性群体长期被美国主流媒体忽视,她们也是促进唐人街华人社区结构转型的主力军㊂随着现代洗涤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华人洗衣房逐渐落寞,美国唐人街20世纪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早期开始兴起服装厂㊂关于服装店招聘导购员的第一则广告刊登在1952年1月27日的‘中国日报“(ChinaDailyNews)上[18]28㊂‘1965年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The1965AmendmenttotheImmigrationandNationalityAct)逐步废除了限制国际移民的限额,允许大批移民女性进入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服装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㊂华人开的服装店从1952年的3家增长至1965年的30余家,唐人街华人女性开始逐步参与到服装行业中㊂国际女装工人联合会(TheInternationalLadies GarmentWorkersUnion)自1957年开始将唐人街的服装商店纳入其工会联盟,服装产业成为唯一一个华人社区有工会的产业,给予华人女工更多机会接触唐人街以外的社会活动;到1980年代,百分之六十的女性工人在服装产业工作㊂越来越多来自中国各阶层的华裔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加入到服装产业中㊂这一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中国家庭结构:一是从以男性收入为主的传统家庭结构转变为双薪家庭,女性家庭和社会地位都有所提升;二是中国唐人街服装产业兴盛及工会联盟使众多中国工人融入到美国主流社会中[18]30㊂唐人街华人女性在服装产业工作中获得了更多自主意识和话语权,此类女性也是当代华人女性形象的代言人之一,却鲜少被主流媒体和华裔作品提及㊂四、女性主体差异性‘女勇士“的第三章‘白虎山学道“和最后一章‘羌笛野曲“是最能体现作者女性主义主张的两个章节㊂汤亭亭分别从两个角度为东方女性提供了争取平等权利,冲破父权制和种族歧视枷锁的方式:一是像花木兰那样勇敢地去战斗,积极参加女性主义运动,建立女性同盟㊂花木兰带领女性战友们勇敢反抗封建王朝,展现的是汤亭亭积极团结不同阶级㊁国族女性,宣扬全球姐妹情谊(globalsisterhood)的理念[6];二是像叙述者 我 一样,打破沉默,勇敢发声㊂ 我 在学校强迫另外一位同样沉默的华裔女孩说话,彰显了作者强调勇敢发声对少数族裔冲破身份枷锁的重要性㊂但作者暗示的此种提高东方女性意识觉醒的方式,把妇女问题简单化㊁同质化,缺乏深入的观察和批判的思维,反而凸显了其全球女性主义的视角狭隘性㊂19世纪末开始直到20世纪冷战时期,美国始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营造国内和国际舆论,将亚洲人民塑造成未开化的无知贱民,亟待西方文明特别是美国现代文明的启蒙,政治宣讲无处不在,鼓吹只有拥抱美国自由民主的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文明和现代化[19]㊂从小接受美国主流教育的汤亭亭,虽然背负着华裔身份,却属于 帝国主义使者 中的一员,忽略了女性之间阶级和国族的差异性㊂小说中花木兰最后结婚生子结局的设计,和文中的 我尝试实现自身向美国女性的转化 一样[10],都是参照西方白人中产阶级异性恋女性经验,特别是冷战时期主流媒体对于女性形象的设定㊂二战后,为了全面掌控国内力量抵抗红色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实行一系列冷战遏制政策㊂政府和主流媒体建构的冷战意识和主流话语,都是鼓励异性恋组成基本核心家庭(nuclearfamily),认为牢固的家庭是美国抵抗外来威胁的重要堡垒㊂女性的价值体现在她是否能够适应社会既定的角色,即鼓励女性回归家庭,专注于家庭生活,树立好妻子㊁好妈妈的形象㊂冷战时期的美国流行文化曾大量出产宣传白人中产阶级女性居住在宁静的郊区,家庭美满,邻居有爱画面的影视剧[18]230㊂单身女性㊁同性恋㊁少数族裔女性等不符合中产阶级白人家庭主妇标准的女性,都被标榜为危害社会秩序的异类,不可避免地受到排挤㊂‘女勇士“中花木兰久经沙场后仍回归家庭㊁相夫教子这一结局,凸显了汤亭亭受到冷战时期要求妇女以家庭为中心和明确的 男主外㊁女主内 的性别分工的冷战文化的影响㊂㊃37㊃张怡靓:非对称性世界主义此外,小说中的 我 强行要求另一位华裔女生说话的举动也是一项以西方白人女性主义为标准的叙述策略,两人的对抗正是 非对称的世界主义 的具体体现㊂ 我 仅根据设想和所谓的经验就以高姿态向其他女性提供指导意见,映射了西方女性主义者对东方女性的狂妄和随意点评,实际上是一种专横霸道的行为(high-handedgesture)㊂首先,非本土女性主义者在尚未充分了解本土女性的文化传统和生存经验,没有考虑她们与殖民世界的复杂关系的情况下,就一味地鼓励第三世界女性发声,很容易陷入霸权话语,反而将本土女性置于 他者 甚至 失语 的状态中[11]㊂其次,从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妇女角度出发,阶级差异也是导致各阶层女性诉求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㊂无产阶级女性的压迫往往来自资本主义中产阶级女性,这也是导致其失语的重要原因之一[8]83㊂后殖民主义学者佳亚特里㊃斯皮瓦克(GayatriSpivak)在探讨庶民女性发声问题时曾反对将发声看作是解决社会和性别压迫问题的普世原则;她反驳道, 即便她们发声,那她们的诉求真的能被听到吗? 暗示白人族群常以牺牲底层阶级和第三世界女性的利益为捷径去实现其自身的权益诉求[7]㊂对文化差异或族裔差异的忽视很容易导致西方女性主义变成了 文化帝国主义的共谋 [20],小说中塑造的 我 看似是那位沉默的华裔女孩的 拯救者 ,而实际上却是她的同性 压迫者 ㊂五㊁结语面对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 非对称的世界主义 视角,第三世界妇女研究学者多次提出性别压迫与国族㊁种族和阶级压迫是密不可分的㊂女性主义理论中,跨国思维也是一种分析方法,避免使用 全球 这一笼统而模糊的概念将普世的价值观强加于第三世界女性[11]㊂要了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与西方女性主义发展历程之间的复杂关系,需将族裔性别研究和独特的族裔视角(即中国中心视角)纳入到妇女研究的讨论范畴中来㊂史书美指出,因为西方女性主义缺乏对中国国情和历史的基本了解,导致她们自认为中西方女性主义的对话是 先进的 西方女性主义理念与 落后的 第三世界姐妹 ( backward ThirdWorldsisters )之间的交流;而事实上,从中国中心视角观察东方女性主体性发展,中国妇女发展一直在以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进,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㊂作为美籍华裔女性作家的代言人,汤亭亭的‘女勇士“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父权制文化㊁展现了美国种族歧视对华人女性的压迫㊂但是,汤亭亭和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笔下的20世纪东方女性形象书写和中国妇女观充满了西方文明论和西方女性主义的傲慢与偏见,缺乏真正的中国视角㊂斯皮瓦克在提及离散族裔知识分子的身份和立场时曾发问: 他们究竟为谁工作? 史书美也在文章中提出类似的思考,对于中国妇女历史缺乏充分认识的离散族裔或少数族裔知识分子,很有可能成为 另一种帝国主义者的使者 (anotherimperialismagent)[9]㊂对于20世纪东方女性形象的书写,要结合殖民主义和冷战时代背景,从跨国视角思考造成东方女性生存困境的原因是什么㊂对于女性问题特别是中国妇女的研究,应当从两性关系㊁种族㊁阶级㊁国族的相互关系中考察,关注女性主义异质性,不能仅从美国社会或中国社会单一角度理解跨文化㊁跨国族和跨时代的东方女性问题㊂[参考文献][1]㊀SHELLEYF.F.,M.H.KINGSTON.InterviewwithMaxineHongKingston[J].Americanliteraryhistory,1991(4):782.[2]㊀CHAN,J.P.,etal.Thebigaiiieeeee!:AnanthologyofChineseAmericanandJapaneseAmericanliterature[M].NY:Meridian,1991:29.[3]㊀YUANS.CulturalpoliticsandChinese-Americanfemalesubjectivity:rethinkingKingston swomanwarrior[J].ME⁃LUS,2001,(2):200.[4]㊀荒林.文学的女性主义的意义:反思西方女性主义与对中国女性主义的反思[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8(1):75-㊃47㊃山东女子学院学报㊃2021年第2期。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勇士》-最新文档资料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勇士》-最新文档资料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勇士》-最新文档资料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勇士》20世纪60年代,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引发了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二次浪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一批女性主义作家,当代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的处女作《女勇士》(Women Worrier)于1976年发表后一举成功,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项大奖。

这部作品在美国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多元文化中的经典范本,它标志着华裔文学开始进入美国主流文学。

在文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的女性主义理论也兴起于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它包括不同的女性主义流派。

其中,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是由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德·奥波尼(Francoise d’Eaubonne)于1974年在《女性主义或死亡》(Le Feminism ou la mort)一文中提出的。

生态女性主义结合了生态学和女性主义的思想,探讨了导致生态危机和女性危机的根源。

“人类对于自然的压迫和男性对于女性的压迫都根源于西方传统哲学二元论,认为只有破除西方的二元对立,才能终结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使得女人、自然与男人、文明融为一体,建立一种非二元论的、非人类中心之义的和谐的生态社会。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应该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人类对自然的压迫联系起来,因为自然和女性都是父权制社会中被压迫的对象。

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一视角来分析汤亭亭的《女勇士》。

一女性与自然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女性和自然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

一方面,“女性的生产和生活的范围更接近自然,她们与大自然一同担负着孕育和养育生命的责任,她们的潜意识中有着一种与自然的亲和感,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她们更倾向于保护自然,更有责任也更希望结束人类统治自然的现状,通过重塑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治愈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促成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女性主义构建——解读美国华裔作家汤婷婷《女勇士》中女性成长意识

女性主义构建——解读美国华裔作家汤婷婷《女勇士》中女性成长意识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女性主义构建——解读美国华裔作家汤婷婷《女勇士》中女性成长意识王晓雪 沈阳大学摘 要:本文探讨《女勇士》中女性成长的意识,用虚构的幻想阐释女主人公的理想和积极生活态度,描写了边缘女性在两种文化、两个世界中的困惑、无奈与挣扎的历程、生活状态及觉醒意识。

她们的觉醒,努力打破男权文化霸权,重建女性文化的新秩序,帮助女性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女性的意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勇士;成长意识作者简介:王晓雪(1982.1-),女,满族,辽宁省本溪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142-01一、引言本文以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为研究对象,从女性成长角度出发讲述了作为少数族裔,特别是华裔女性,如何在充满歧视的环境中寻找自我,以及个人成长中的困惑与思考。

主人公在《女勇士》中有一个理想,就是反对种族歧视和父权制传统,以虚幻的方式对待不公平的待遇。

作为一个女性,她并没有被她的苦难所击败,而是试图活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最终成为一名女勇士。

二、虚幻的理想与积极的人生1、《女勇士》中的女性梦境《女勇士》中女主人公背负着双重压力,一个来自中国的民族身份,另一个是女性身份。

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劣势使她处于双重边缘。

书中女主人公利用女勇士的行为驳斥了那些“养女无用”的可恶言论。

书中小女孩的想象力并没有脱离传统的唐人街观念,她的价值观是由一个中国移民在成人世界建立的,以给予她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作者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美籍华裔女孩的精神世界。

女主人公不断地思考、审视、质疑、反抗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她试图找到一种方式或在恶劣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归属。

英雄围绕着“沉默”和“吐字”的体验,这是她在成长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可以说她正在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在美国社会中安顿下来,继续着华裔妇女的生活历程。

2、女性为生存而挣扎《女勇士》中主角不仅改写了母亲的艰辛的成长故事,同时也是她接触其他女人的悲哀的命运和反成长之路。

《女勇士》的叙事策略分析

《女勇士》的叙事策略分析

《女勇士》的叙事策略分析作者:李亚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6期摘要:汤亭亭是美国华裔文学界的杰出作家,1976年她发表了《女勇士》,获得该年度“国家图书批评界奖”非小说类最佳图书奖,成为美国华裔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本文拟对这部作品的叙事层次、多重视角、虚实结合等叙事策略逐一分析,更深入地理解美国华裔所处的窘迫处境以及他们对自我身份的探求和认知。

关键词:女勇士;叙事策略;文化身份作者简介:李亚敏(1990-),女,汉,河南郑州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1一、嵌套的叙事层次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如果他的行为是叙述的对象,那么他本身反过来也可以参与到叙述故事当中去。

而在他叙述的故事中,很可能有另一个人物在叙述着另一个故事,如此无限扩展。

这种嵌套结构,在《女勇士》中运用得淋漓尽致。

《女勇士》的第一章“无名女人”就是这样一个嵌套结构,它由三个相关的叙事层构成。

这三个叙事层分别是:(1)姑妈的故事,由母亲讲述的关于“我”的无名姑妈的故事;(2)母亲的故事,“我”所叙述的母亲作为姑妈故事的见证人的故事;(3)经验的我的故事,“我”讲述少女时期首次听母亲讲述的故事。

在这个嵌套式的叙事层次中,“我”是第一叙述者,母亲是第二叙述者。

就总体叙事框架而言,(2)是最先的叙述层次,即元叙事层,然后经过(2)进入(1),母亲所讲述的姑妈的故事的版本,即内叙事层;再由(1)进入(3),就是由姑妈的故事引发经验的我的故事,外叙事层;然后由(3)回到(1),也就是“我”对姑妈的故事的想象中的还原,故事回到起点层次。

通过这一复杂的叙事层次和两个叙述者母亲与女儿对姑妈的故事的几次叙述,女儿终于从故事之外进入故事之内,将姑妈的故事变成了“我”的故事。

二、复杂的叙事视角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上述叙事结构,《女勇士》这部小说的叙事视角的复杂性便不言而喻。

汤婷婷《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汤婷婷《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2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外贸函电汉译的研究3 从《红字》看霍桑的道德思想观45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策6 使用影视片对中学生进行英语听说教学7 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8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9 美国校园俚语发展的促动因素看美国的自由精神10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11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12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13 莎士比亚:男权神话的守望者—莎士比亚戏剧的女性主义解读14 基于作品人物浅析菲茨杰拉德15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16 《白鲸》主人公埃哈伯人物形象分析17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18 《简爱》的特征—一位独立的女性19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20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21 唐诗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22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23 An Analysis of Humo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he Million Pound Note24 从《绝望主妇》分析中美女性差异25 对《最蓝的眼睛》黑人的悲剧命运的分析26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27 从文化角度谈旅游翻译28 Reflections on the Inner Beauty of Jane Eyre29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30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31 简奥斯汀对英国小说的贡献——以《傲慢与偏见》为例32 苔丝德蒙娜性格中的悲剧因素33 从文学作品中继母形象变迁看社会文化认知的发展34 维多利亚时期简爱与苔丝的不同命运35 American Country Music36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现代性意识37 论《喧哗与躁动》中的女性形象38 大学生上网调查39 论中美两国的现代中年女性观念之差——以美剧《欲望都市》为例40 论《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矛盾性41 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42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43 动物词汇的英汉互译策略44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45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国英语的发展46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4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的象征意义48 语用预设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49 分析《白鲸》中亚哈之死50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看句式转换在《青铜女像》译本中的应用51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52 林肯话语中幽默特征的分析53 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5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55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56 存在主义视角下浅析《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和布莱特的爱情57 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策58 The Symbols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s in The Scarlet Letter59 Passion & Religio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he Thorn Birds60 论《海浪》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和生命意识61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幽默的比较62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63 汉语语速性别对比研究64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Dream--A Case Study of The Great Gatsby65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66 交际教学法在当前高中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67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68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述者尼克分析69 浅析中西方对同性恋态度的差异--以《喜宴》为例70 逃离——解读爱丽丝•门罗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71 关联理论在英语广告语中的应用72 矛盾的女性意识: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恋观73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74 苔丝之罪是谁之过75 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功能分析76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77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78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79 论“韩流”在中国80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81 《幸存者回忆录》中多丽丝•莱辛的生态观82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83 追求“美与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玫瑰意象研究84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隐喻比较研究85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8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7 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比研究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张爱玲的作品88 从审美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89 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孤独灵魂——评《觉醒》中的爱德娜90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内自主学习的思考91 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开题报告+论)92 对比分析《喜福会》中母女美国梦和母女冲突的原因及表现93 论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94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95 A Comparison between Emi ly Dickinson’s and Walt Whitman’s Poems on Their Modernity96 “In”与“Out”的认知解读97 浅析习语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98 英语广告语中隐喻的研究99 论莎士比亚《尤利乌斯凯撒》墓地演说中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100 《可爱的骨头》的电影改编分析101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102 A Brief Study on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s103 英语新闻标题的文体特点与翻译104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美剧字幕翻译105 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法之研究106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107 突破桎梏——《紫色》的生态女权主义视角解读108 商务信函翻译技巧初探109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110 堕落的世界-----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111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Art in English Class112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113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策略114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115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to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116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117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118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unicative Rhetoric in Literature—Analysi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119 The Impact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20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21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122 英汉基本颜色文化内涵对比123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124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125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126 两代文学家的“优胜劣汰”--论《洪堡的礼物》中的反讽寓意127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128 委婉语与合作原则的关系129 从简爱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不同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130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131 通过《推销员之死》探究现代人生存困境问题132 英语意识流小说汉译现状及对策研究133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34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135 英汉感谢语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36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137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修辞分析138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139 从《唐老鸭》看赵健秀的男性主义140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141 《太阳照样升起》内外的迷惘一代142 On the Character of Scarlett O’Hara and the Transition of American Society143 A Study of the Personality of Emily from A Rose for Emily144 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145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146 《围城》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147 女性的赞歌—《愤怒的葡萄》中乔德妈和罗撒香两位女性的坚强性格分析148 字母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149 理智胜于情感150 从《断背山》看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151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152 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英语口语教学方法153 从关联理论角度谈英语双关语的翻译154 论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155 英汉亲属称呼语与中西家庭教育模式差异156 译者主体性对翻译风格的影响分析157 浅析欧洲中世纪骑士和中国侠士精神的差异─西欧中世纪初期骑士和中国秦汉游侠158 商标名的英译汉目的论研究——以洗护用品为例159 Resurrec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 in Rebecca160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自然主义161 Study of Themes of George Bernard Shaw’s Social Problem Plays162 从《没有国家的人》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对人性的呼唤163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164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165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性格166 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看旅美华人的美国梦167 哥特式风格特征在《远大前程》中的诠释168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69 从语言学角度探析新词170 自救或被救: 小说《红字》分析171 互联网媒体对汉语纯度影响的研究172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173 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174 初中英语说写技能综合教学研究175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176 中英动物习语的跨文化分析177 从《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178 毛姆眼中的简奥斯丁179 论自然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180 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181 论商务谈判桌上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谈判的影响182 改变,选择与责任——论电影《猜火车》中的青少年成长183 论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衔接与连贯184 《宠儿》女主人公赛斯人物形象分析185 论《红字》中的象征186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187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188 英汉俚语特色对比研究189190 超音段特征对意义的影响191 汤婷婷《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分析192 阿瑟·黑利小说《讹诈》中的前景化现象探析193 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194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95 Text Cohesion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196 浅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思想197 东西方隐逸文化对比——试比较梭罗与陶渊明的作品198 《莎乐美》中月亮的意象——从原型批评视角进行分析199 从花语的不同含义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200 论广告英语的人际沟通功能。

女勇士形象的女性主义论文

女勇士形象的女性主义论文

女勇士形象的女性主义论文一、《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女勇士》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花木兰”的改编故事。

“花木兰”武艺超群,与丈夫一同率领军队推翻了皇帝的统治,并帮助村民与邪恶势力抗争,保护了村民的权益,在故事的最后“花木兰”选择回归家庭,照顾家人的生活。

“花木兰”不仅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善良和贤惠,同时她也敢于向重男轻女的封建道德观念宣战,她以女性的身份寻求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在事业和家庭生活中都积极进取,既表达了女性能够独立于男性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也表示了女性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女性牺牲自己对家庭付出并不是受到社会或者生活环境的强制,而是心甘情愿的选择。

《女勇士》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女性勇兰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刻苦学习的勇兰,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用付出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也最终能够和丈夫团聚在异乡,开始了崭新的幸福生活。

而《女勇士》中的第四个故事正和第三个故事做出鲜明的对比,勇兰的妹妹月兰在姐姐的帮助下也来到了美国,但是她的丈夫已经从感情上背叛了自己,她也无法适应美国的生活,她没有像姐姐一样在生活的困境和苦难中持续学习和成长,她采取了消极和放弃的态度,放任自己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最后在精神病院里孤独、可怜地结束了人生。

两个故事中本来是姐妹的两个女性,她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本来都是相同,但是一个积极面对人生,为生活目标而积极努力;一个消极、悲观,被生活打击地抬不起头,也不愿意调整自己做出改变。

两个故事形成对比,突出了封建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不尊重,也赞扬了新时代女性身上的自由、独立、坚强等美好品格。

《女勇士》中的最后一个故事讲述了新来到美国异乡的小朋友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精神压力,但是她以中国古代的蔡文姬为榜样,持续努力学习并调整自己去接受和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从不安、抗拒的心态转变为开朗和接受,她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内心的情感,精神力量变得强大,内心持续成长。

二、女勇士形象的杂交性小说《女勇士》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杂交性特征。

《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写作共6页文档

《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写作共6页文档

《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写作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个分支,虽然不如黑人文学和犹太文学那样大放异彩,却也在二战后逐渐崭露头角。

汤亭亭便是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一位佼佼者,她的代表作有《女勇士》、《中国佬》和《孙行者》。

身兼族裔作家和女性作家两种角色,汤亭亭在作品中展现了承受双重压迫的女性命运。

本文将主要针对《女勇士》这部作品分析汤亭亭的女性主义写作。

《女勇士》的全名是《女勇士——一个鬼魂中长大的女孩记忆》。

整本书一共讲了五个不同的故事,但同时又有机地融为一体。

这五个部分分别是《无名女人》、《白虎》、《巫医》、《西宫门外》和《胡笳十八拍》。

汤亭亭运用女性主义写作技法,不动声色地把这五个部分联系在一起,无情地鞭笞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充分地诠释了族裔作家的女性观。

在父权社会中,男女的社会地位并不平等,旧中国社会的女性所受到的压迫尤其严重。

在旧中国,女性必须遵从三从四德,女性从一出生就不被看好,“女孩子是饭里的蛆虫”、“养鹅都比养女孩子实惠”;[1]45等女孩嫁做人妇之后,她的命运主宰者便由父亲变成丈夫,“丈夫可以杀死不服从的妻子,孔夫子说的”。

[1]193由此可以看出,女性在封建社会没有价值,完全不是独立的个体,女性的命运可以被他人摆布。

《女勇士》以《无名女人》的故事开篇。

无名女人是叙事者的姑妈,因为通奸罪被乡邻唾弃迫害,最后走投无路,自寻短见。

通奸在封建社会是奇耻大辱,但是承担罪责的总是女性。

叙事者在文中暗示姑妈的通奸可能是被迫的,而姑妈没有反抗,因为她一直以来都服从于男性。

然而不管这种通奸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最终倒霉的还是女性。

无名姑妈不但受到了肉体上的凌辱,还受到了精神上的摧残,甚至都不能生下孩子。

在父权社会压迫下,无名姑妈不能为了自己的名誉奋起反抗,只能保持缄默,最后她选择了自尽。

原本死亡应该可以为她的悲剧画上句号了,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一个失去贞洁的女人就是家族的害群之马,她的家族和乡邻对她没有丝毫怜悯之心,认为她的曾经存在是丑事一桩。

解析汤婷婷《女勇士》中的女权主义--美国华裔女性的女权主义表达

解析汤婷婷《女勇士》中的女权主义--美国华裔女性的女权主义表达

性 视 角 审视 世 界 ,书 写 了 自己 作为 美 国 华裔 女 性所 面 临 的艰 难 境遇 。结合 自身 的经 历 、故 事 传 说 , 以及 中 国的 历史 文化 , 为女性 声 讨公 道 。《 女勇 士 》中充 斥着 作 者 的 女权 主 义 观 点, 为女 性 的 境遇 呐 喊 ,并 展 望男 女 两 性 的
了作 者 的 姑 姑 ,在 丈 夫 离 家 之 后 和 别 的男 人 生 下 孩 子 , 遭家 人 和 村里 人 的 唾弃 , 最后 怀抱 刚 出生 的婴 儿 投 井 自 尽 ;花木 兰 是 作 者对 母 亲 讲述 故 事 的 改编 , 是美 国式 的 巾帼 英雄 : 勇兰 ,“ 我 ” 的母亲 ,在 丈 夫远 去美 国 ,两个 年 幼 的孩 子相 继夭 折 后 ,她 立 志成 为 一名 医 生 ,最 后 学 成 回 乡成 为 了一名 优 秀 的 乡村 医师 ; 月兰 ,是 “ 我 ”的 姨 妈 ,她 为寻 找 三 十 年 前 来 到 美 国 的 丈 夫 也 来 到 美 国 , 但 见 到丈 夫 后 ,面 对 的只 有 对 方的 埋 怨 ,最 后 月兰 难 以 忍 受 外 界 的生 活 压 力 与 内心 的 挣 扎 ,病 死 在 了疯 人 院 ;
社会 公平地 位 。
二 、 女 权 主 义 理论 女权 主义 ( F e mi n i s m) , 源 于 西 方 , 主 要 是 以女 性 经 验 为来 源 与动 机 的 社会 理 论 与政 治 运 动 。F e mi n i s m 一 词 最 早 出现 在 法 国, 意味 着 妇 女解 放 。女 权 主义 理 论 有 个基 本 前 提 ,那 就 是: 女性 在 全 世界 范 围 内 是一 个 受 压 迫 ,受 歧视 的等 级 ,即 女权 主 义 思想 泰 斗 波 伏娃 所 说 的“ 第 二性 ” 。 由于 女性 在政 治 、经 济 、思想 等领 域所 处 的不 平 等地 位 而存 在 , 并致 力 于完 善 女 性所 应 具 备 的各 种权 利 。“ 它 以女权 主义 思 想为 理论 基础 ,以性 别和 社会 性别 为基 本 出发 点 ,以 ‘ 从 边缘 走 向 中心 ’为行 动 纲领 , 其显 著 的特 点 在于 具 有很 强 的政 治 性和 个 人色 彩 。 ”[ 3 ] P 4 4

女勇士的叙事方法

女勇士的叙事方法

女勇士的叙事方法
女勇士的叙事方法是一种将女性民族的历史及其英勇成就传承下来的方法。

这种叙事
方法是一种更新的叙事方式,它允许人们把历史中的女性英雄和社会变革者放在叙事的中
心位置。

这种叙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历史学、文学和其他学科,旨在把女性的声音放到历
史的中心,为女性的英雄事迹和变革行为赋予更多的关注。

女勇士的叙事方法的核心理念是,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和角度来叙述历史。

它把女性作为英雄和变革者的视角放在历史叙事的中心,以此来增强女性历史人物的存在感和影响力。

它也重新定义了历史叙事的结构,以更具有女性视角的方式来叙述历史。

此外,女勇士的叙事方法还鼓励人们将自己的故事和叙事与历史联系起来,以此来更
多地发掘历史中的女性主题。

它还提倡关注历史中不同社会群体的话语,并纪念历史上的
英勇女性。

女勇士的叙事方法不仅增进了人们对女性史的认识,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历史中的女
性英雄和变革者。

它也帮助人们更好地把当下的社会变革与历史中的女性英雄和变革者联
系起来,更好地面对社会变革。

女性主义视角析《女勇士》

女性主义视角析《女勇士》

为受到他 的胁 迫 而 为 。当姑 姑 怀孕 后 ,这个 男 子 ,在作者 笔下被平 反 了。她 没有 错 ,她 只是一
人 担心事情 败露 ,便组织 村 民扫 荡 了姑 姑家 ,领 个 弱者 ,一个 受 害者。在男权 社会 的重压 下 ,她
头要“处置”这个“淫妇”。这时,这个逆来顺受 只能逆来顺受。她所能做的只是将孩子带在身
第 201l 11年卷3第月2 期
JOURNAL OF HU湖NA南N 大MA众SS传 M媒EDI职A V业OC技AT术IO学NA院L T学EC报HN ICAL COLLEGE
V0M1.1I No.2 ar. 201l
女性主义视角析 《女勇士》
阎 彦
(中南大学 外 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程 ,看到 了女性 自我意识 的觉 醒 ,看到 了女性 为 压 迫的无声 反抗 。作 为一个 女性 ,她 属 于弱势 ,
追 求 自我 所 做的抗 争 ,同时也 看 到 了作 为 一个 她无 力反抗 社 会 的压 迫 。于是 ,她 选择 了用 自
生 活 在 异 族 社 会 的 华 裔 女 子 对 自 己 身 份 的 己的生命来表达她 的抗争。若干年后 ,汤亭亭
[摘 要] 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 (Maxine Hong Kingston)是 当代 相当有影响力 的美 国华人女作 家。 华人和女性 的双重身份以及 中西方文化的交汇 ,使汤亭亭 的创作致力 于寻求 自我身份。她 的代表作 《女 勇士》是一部优 秀的女性主义作 品。通过讲述中国母亲 和生 长在美国的女儿之间的故事 ,展示 中国女性 在父权和西方霸权双重 压力下寻求 自我的反抗与斗争精神。
怀好 意 。我 正在 讲 她 的故 事 。她 是 含 恨 自杀 , 中的女 勇士 不无共 同之处 。”…

女性原则的丧失与重构--汤婷婷《女勇士》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原则的丧失与重构--汤婷婷《女勇士》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原则的丧失与重构--汤婷婷《女勇士》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许娟;杨贤玉【摘要】基于自然和女性的密切联系及其共同受掠夺、压迫的命运,生态女性主义者倡导推翻父权制世界观,强调自然和女性的觉醒以及她们的自身价值。

在《女勇士》中,汤婷婷通过揭示月兰和无名姑姑等女性悲惨命运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为读者展现了女性原则逐步丧失的过程。

同时又通过母亲勇兰等角色展示女性如何从自然元素中汲取力量,从而实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原则的构建。

汤婷婷的和谐生态观,是建立一个生态的、可持续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平等相处、相互依存、和谐发展、共同繁荣。

%Based up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women along with the same destiny of both being exploited and oppressed, eco-feminists advocate the overthrow of patriarchal world view and meanwhile remark that nature and female should be awakened and realize their self -values. In The Woman Warrior, Kingston exhibits the process of loss of female principle step by step by exposing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origin causing females’ miserable tragedies like Yue Lan and the nameless aunt. On the other hand, she also demonstrates how females obtain power from nature thus achieving awareness of self consciousnes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female principle through some characters such as Yong Lan(“my mother” ) . In a way, Kingston’ s 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ecology is to establish a ecological and sustained society where human beings and thenature, males and females are equal based on mutual de-pendence and walk towards common prosperity in harmonious development.【期刊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57-61)【关键词】《女勇士》;女性原则;生态女性主义;和谐生态观【作者】许娟;杨贤玉【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十堰 442002;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十堰 442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生态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由环境运动与女性运动结合而成的、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求的文化思潮。

打破沉寂,女性兴起

打破沉寂,女性兴起

打破沉寂,女性兴起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自幼受中西文化的双重熏陶,华裔女性的身份背景,中西文化在她身上的交汇使得她的处女作《女勇士》成为一部十分优秀的女性主义作品。

将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从而帮助理解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

标签:《女勇士》;汤亭亭;叙事模式;女性主义一、汤亭亭与《女勇士》的简要介绍2008年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杰出文学贡献奖。

她的作品多数以中国移民或中国移民后代为叙事视角,描写他们在美国生存、奋斗的艰难历程。

《女勇士》主要讲述了一个华裔女孩如何争取自己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的话语权,进而寻求在美国社会中的女性价值和文化身份。

这部作品为她赢得了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的非小说奖。

《女勇士》共分为五个部分:“无名女子”、“白虎山学道”、“乡村医生”、“西宫门外”、“羌笛野曲”。

分别讲述的是“我”姑姑的故事;改编后的中国古代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我”母亲勇兰的故事;“我”姨妈月兰的故事;蔡琰和“我”的故事。

通过这五个看似杂乱无章、毫无时间逻辑顺序的故事,汤亭亭成功打造了一个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对立的文化中,虽历经痛苦挣扎,却找到自我的华裔美国“女勇士”。

二、《女勇士》独特的叙事模式作为跨学科的派别,女性主义叙事学将叙事形式分析与性别政治融为一体,打破了西方文学界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之间的长期对立。

女性主义叙事学结合性别和语境,通过研究具体的文本形式来探讨社会身份地位与文本形式之间的交叉作用,把叙事声音作为意识形态关键的表达形式来加以解读。

将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对《女勇士》的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尝试。

“对于当代女性主义者,没有任何哪个词比“声音”这个术语更令人觉得如雷贯耳的了。

”[1]3对于那些一直被压抑,沉默无语的边缘群体或个人来说,声音便是身份,声音便是权利。

所以兰瑟在《虚构的权威》一书中,将叙事模式分为作者型叙述声音模式、个人型叙述声音模式和集体型叙述声音模式这三种叙事模式。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女勇士》中种族与性别压迫下的女性反抗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女勇士》中种族与性别压迫下的女性反抗

读·闻·观51摘要:美国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反映了华裔女性在美国主流社会中所面临的关于种族、性别等多重压迫问题。

后殖民女性主义关注阶级、种族、性别等多种因素对女性造成的压迫,为少数族裔女性的反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也为华裔女性作品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女勇士》中不同女性对命运的反抗。

关键词:《女勇士》;后殖民女性主义;女性反抗一、《女勇士》与后殖民女性主义美国华裔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一直处于文学主流的边缘地位,华裔身份在美国主流社会中得不到肯定,华裔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直到70年代后,华裔作家的作品才引起大家关注,华裔文学由此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涌现出许多有影响力的华裔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为美国华裔文学注入了新的力量。

1976 年出版的《女勇士》是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处女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不仅标志着华裔文学开始在美国主流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吹响了华裔女性作家向权威挑战的号角。

[1]该作品反映了汤亭亭在美国社会所受到的种族、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对自身矛盾身份的所思所感,进而描绘了五位不同身份的女子如何在种族与性别的压迫下对自身命运进行的反抗。

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民权运动尤其是女权运动的持续影响,也离不开批评界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关注,“后殖民女性主义”由关注种族问题的后殖民理论以及反抗父权、关注性别问题的女性主义相结合发展而来。

两种理论都处于反中心、去权威的社会背景中,关注主流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可以说“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联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在两种理论的基础上,后殖民女性主义关注种族、性别、阶级等多种压迫对第三世界妇女的影响,使得该理论更适用于研究包含了民族、性别等多种问题的华裔女性文学作品。

美国华裔女性除了要遭受西方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外,还要遭受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少数族裔女性的反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勇士的女性主义叙事学
1.多种叙述模式的运用
女性主义叙事学借鉴了叙事学的“话语”概念,话语层面的各种技巧包括叙述视角、叙述距离、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等。

叙事学的“话语”层面有一个重要概念“声音”,它是指各种类型的叙述者讲述故事的声音,而美国学者苏珊•兰瑟将叙述声音模式分为“作者型”、“个人型”和“集体型”。

所谓“作者型”叙述声音其实就是传统的全知叙述,这种声音具有较多的权威性。

所谓“个人型”叙述声音就是“自身故事的”第一人称叙述,即讲故事的“我”和故事的主角“我”为同一人。

只有“集体型”叙述声音在经典叙事诗学中被忽略。

[2](P290)在《女勇士》中,汤亭亭使用了这三种叙事模式,并且各种叙事模式既取长补短又各自独立,最终帮助华裔女性建立起了“话语权威”。

1.1作者型叙述声音
作者型叙述声音“表示一种‘异故事的’(heterodigetic)、集体的并具有潜在自我指称意义的叙事状态”。

[3](P17)而热奈特提出的“异故事”这个词是指“叙述者从他所叙述的故事中消失”。

[4](P244-245)苏珊•S•兰瑟认为“比起那种赋予小说任务的、甚至是正在叙述的小说人物的权威来,这种作者型叙述者的权威更为优越”。

[3](P18)在作者型叙述
声音中,叙述者并非虚构世界的参与者,他与虚构人物分属不同的本体存在层面,但其叙述声音又显得更加可信。

汤亭亭始终没有放弃从“异故事”的“我”中直接得来的作者权威而在《女勇士》中也运用了这种叙事模式,在“无名女子”、“西宫门外”和“乡村医生”中,可以发现作者型声音的影子,而这样一位无所不知的现实而客观的讲述者正是一名华裔女性,她不仅为自己实现了“话语权威”,也为华裔女性作家群体实现了“话语权威”。

1.2个人型叙述声音
个人型叙述声音表示那些有意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叙述者。

这个术语仅仅指热奈特所谓的“自身故事”(autodiegetic)的叙述,其中讲故事的“我”(“I”)也是故事中的主角,是该主角以往的自我。

[3](P20)个人型叙述声音里的虚构在形式上与自传很难加以区分,从而使得其叙述声音的权威更加名正言顺。

汤亭亭在“白虎山学道”中以“我”的语气讲述了美国儿童对中国巾帼英雄花木兰传说松散断续的奇想,这样很容易从形式上让人误以为是自传,也接受了个人型叙述声音的权威。

1.3集体型叙述声音
集体型叙述声音指这样一种叙述行为,在其叙述过程中某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体被赋予叙事权威:这种权威通过多方位、交互赋权的
叙述声音,也通过某个或某群体明显授权的个人的声音在文本中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

集体型声音有三种模式:某叙述者代表群体发言的“单言”(singular)形式,复数主语“我们”叙述的“共言”(simultaneous)形式和群体中的个人轮流发言的“轮言”(se-quential)形式。

[3](P23)边缘群体和被压制的群体常常广泛运用这种集体型叙述声音,从而实现整个群体的“话语权威”。

在“羌笛野曲”中,美国的华裔女性从童年开始受父权的训诫,努力做到“少说话,多听话”。

“我”一直力图冲破这种困境。

汤亭亭引用了蔡琰的故事:“在匈奴人堆里生活了12年以后,蔡琰被赎了回来,……她把歌从蛮人那里带了回来,其中三篇之一是《胡笳十八拍》,流传至今,中国人用自己的乐器伴奏,仍然演唱这首歌曲,歌词翻译得也不错。

”[5](P192)
沉默失声多年之后,蔡琰终于在“羌笛野曲”的伴奏下唱出了属于自己的歌,小说就在女主人公讲的故事中结束了。

巴赫金这样诠释:“自我”必须隐匿在“他人”和“众人”里,透过别人的思想与语言,才能看清自己并找到自我的定位。

[6](P167)汤亭亭正是通过蔡琰披露了“自我”,运用集体型的叙述,她为处于边缘的广大的美国华裔女性群体实现了“话语权威”,这正如露丝•伊里盖蕾(LuceIrigaray)所言:“有了声音便有路可走”。

[7](P209)
2.《女勇士》中的叙述视角与性别政治
根据沃霍尔的叙述视角理论,透过人物的视角来观察文本内的世界,应将传统的人物形象进行解构,“她认为若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立场出发,不是将人物视为真人,而是视为‘文本功能’”。

[8](P8)这既能体现事情的表面,也能揭示其内在含义,同时也可以影射出个体在社会领域中的身份特征。

女性视角就是以女性的眼光来观察文本中的事件,以女性的视角来感受其在当时语境下的特殊地位,以及女性是如何受到其他个体特别是男性的观察,也就是从女性自身出发,对其生存状况进行真实的体味。

在《女勇士》中,主要人物无名姑姑、花木兰、母亲、蔡琰、女儿都是女性,她们的生活、回忆和故事都是女儿从女性的角度所看到的,从而达到了颠覆历史的男性话语特征,强化女性话语的目的。

“我”听到“养女等于白填,宁养呆鹅不养女仔”、“女娃好比饭里蛆”时,便大哭不已;“我”知道学好功课只能给未来的公婆增添光彩,便暗自决定“再也不拿A了”;不想顺从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我”便“坚决不做饭”;“我”痛恨母亲对于家族历史讳莫如深的态度;当“我”被母亲强迫去送错药的药店索要糖果以除晦气的时,便感到荒唐之极;“我”对于姨妈古怪荒诞的行为举止极其不理解……。

“我”已经强烈地意识到女性生存的现实状况,所以竭尽全力摆脱这种受歧视、受压迫的命运。

“我”幻想自己是勇敢的花木兰,像大英雄岳飞那样把国恨家仇刺在背上,像巾帼英雄穆桂英那样统率千军万马。

在实际生活中,“我”反对歧视女性,发奋读完大学并作了一名自食其力的职业妇女,这便是对女性的独立人格及价值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所以作为叙述“视角”,“我”的眼光与故事外读者的
凝视往往合二为一,读者便通过“我”的眼光来观察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