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默写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三课前默写汇总

生物必修三课前默写汇总

2020.8.12高二生物课前默写——内环境1、不同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不同,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多细胞生物: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2、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细胞内液和存在于细胞外的细胞外液组成。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组织液、淋巴的与血浆基本相同,但蛋白质明显少于血浆。

3、红细胞的直接生存环境是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存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生存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

淋巴管中的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淋巴。

4、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包括:水, 无机盐, 激素 , 尿素, O2, CO2 , 血糖,氨基酸,血浆蛋白。

非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包括:血红蛋白,糖原等胞内物质。

呼吸酶等胞内酶,膜上的载体和受体。

纤维素,麦芽糖等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外界液体。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含量有关,其中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正常人的血浆pH为 7.35-7.45 。

血浆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有关。

6、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且是一种反馈调节。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2020.8.13高二生物课前默写——体温调节1、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

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2、人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在寒冷环境中,皮肤里冷觉感觉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量;立毛肌收缩关闭毛孔,减少散热量;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量;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激素增多,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机体产热量增加;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量。

高中生物必修3必背知识 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3必背知识  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3必背知识语句最新整理第1章第1.2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在化学成分含量上的差别是,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酸碱度(pH)和温度。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Na+和Cl-等。

血浆的pH为7.35~7.45,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5.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在正常范围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6.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正常活动。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8.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具有信息分子。

基因表达、器官、种群和生物圈都存在稳态现象。

9.血浆中水的主要来源有: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

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5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反射才能进行。

2.兴奋是动物体或人体细胞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未兴奋部位是静息电位,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主要由K+外流形成的;兴奋部位是动作电位,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主要由Na+内流形成的。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形式是神经冲动,这是因为未兴奋部位与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方向无论是在膜外还是在膜内,都是由正电荷部位传到负电荷部位。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双向的。

5.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并不是直接接触的,而是通过突触这种结构相联系。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1 稳态的生理意义1.体液包括: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2.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毛细血管壁血浆组织液淋巴循环毛细淋巴管壁淋巴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4.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考点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①反射与反射弧①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 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②结构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类型: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结构: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功能: 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考点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特点传导过程: ①静息状态时: 电位(外正内负)②受到刺激时: 电位(外负内正)2.③恢复到静息状态时: 电位(外正内负)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过程及特点①传递结构: 突触(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②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方向: 单向传递(轴突→树突, 轴突→胞体)单向传递的原因:因为只有突触前膜有递质,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考点3 人脑的高级功能1.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 大脑皮层。

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中枢位于: 下丘脑。

呼吸中枢位于: 脑干。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小脑。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脊髓。

2. 人的语言中枢位置:大脑皮层。

涉及人的听、说、读、写。

考点4 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的产生: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化学本质: 蛋白质(如: 胰岛素)类固醇(性激素)2.①血糖的正常范围:80—120mg/dL.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②肝糖原的分解、③非糖物质的转化。

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必背

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必背

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必背1.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必背篇一光合作用的概念1.概念及其反应式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尽管反应式中生成物一方没有写出水,但实际有水生成;“─”不能写成“=”。

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应该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来掌握。

2.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2.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必背篇二生命的物质基础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三每日背诵材料

高中生物必修三每日背诵材料

考前一撇背诵07 4月27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是主导)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①促性腺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

②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

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3. 免疫系统对人体稳态的维持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4.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破损、突变的细胞以及器官移植中所提供的器官),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5.抗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具有特异性)抗体由浆细胞产生;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形成与分泌和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乳汁和组织液中。

6.记忆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

7.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而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引起疾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8.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9.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例如细菌外毒素主要是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主要是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病毒感染时,先通过体液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彻底消灭。

生物必修三 背

生物必修三 背

注:以下为在下在高三学习时记录的一些要背的内容,现拿出来跟各位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修三背1.体液中有2/3是细胞内液,有1/3是细胞外液。

2.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差异为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5.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6.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如0.9%的生理盐水,0.5%的葡萄糖溶液)7.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8.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9.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0.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1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4.人体内的众多物质和众多反应需内环境为稳态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地发生作用。

15.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出后膜16.在同一个神经元内,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

在不同神经元之间,兴奋通过突触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

17.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的原因: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8.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19.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等调节中枢。

20.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21.人脑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发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23.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诵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诵

必修三背诵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胰高血糖素的功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5、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6、“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

8、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9、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①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②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

1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能量作为动力。

1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4、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1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属于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背记浓缩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背记浓缩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背记浓缩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背记浓缩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20.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的快。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默写过关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默写过关

1、果蝇的m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1

2、果蝇的体细胞中有 2 对同源染色体。进行果 蝇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检测 3 条染色体。 3、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 4 的,原因 5 是 。
4、神经调节作用的途径是 6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是:静息电位→ 7 刺激→ →电位差→ 8 →兴奋传导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特点: 9
1、激素调节有 应的靶器官等特点。
1

调节的作用途 径是 3 ,反应速度 4 ,作用范围 5 ,作 用时间 6 。
3、人体体温调节的感受器有 7 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有 10 主要有 9 。 和8 。
,散热器官
1、激素调节有 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 、 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等特点。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作用途 径是 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 局限,作用时间 短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完成反射 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 2、静息状态时,膜电位为 内负外正 受到刺 激后,受刺激部位膜电位变为 内正外负 ; 3、某部位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 “正”→“负” “负”→“正” .这个负 由 ,膜内由 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称为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就 是动作电位。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是: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 局部电流 →兴奋传导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特点: 双向 传导 6、兴奋是以 电信号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传导
6、兴奋是以 10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1、果蝇的m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2、果蝇的体细胞中有 4对同源染色体。进行果蝇 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检测5条染色体。 3、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 单向的,原因 是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 。 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神经调节作用的途径是 反射弧;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是: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电位差→ 局部电流 →兴奋传导 双向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特点: 传导

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默写

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默写

必修三1—4章基础知识汇总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集体默写前请勿在此卷作答。

保持此卷空白以便于检测您是否已经掌握这些必要的知识。

您可以在自测题上对已经完全掌握和掌握程度很差的知识作标记,提高记忆效率,减少不必要工作。

本卷基本按知识在课本出现的顺序编排。

便于查找课本知识对照。

●内环境1. ①②③④⑤2.体液由_________(约占2/3)和___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_又称内环境。

3.内环境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其关系为:三者成分差别在于________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

4.内外环境可以通过系统, 系统, 系统沟通.5.写出2个可能在内环境中出现的物质: , .写出2个不可能在内环境中出现的物质: ,6.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环境:组织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淋巴细胞:7.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血浆渗透压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___。

9.现代观点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0.内环境稳态是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11.血液中的氧气要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通过______层膜结构。

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通过__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12.长时间运动后,血液pH的变化趋势为______,引起pH变化的物质为_________,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为____________。

1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_______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__________增多,导致____________.●神经调节1.根据右图回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该方式的结F 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默写清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默写清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默写清单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细胞液和存在于细胞外的组织液组成。

2、由水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体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毛细血管→组织液→细胞→淋巴→血液循环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蛋白质比较多。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稀释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离子组成、pH 值、渗透压。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无机盐和有机物。

8、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碳酸氢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等离子有关。

9、体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11、目前普遍认为,负反馈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紊乱。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

(原因:传入神经纤维与传出神经纤维不同)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4、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静息电位。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动作电位。

绘图表示。

5、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刺激部位流向相邻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相邻部位流向刺激部位。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外电流方向一致。

6、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接触而形成。

其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隙。

7、在突触信号转变过程中,信号会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经过突触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生物必修三部分默写

生物必修三部分默写

4章默写班级 姓名 总分 种群的特征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定义强调同一 同一 的 个体。

意义,种群微观上是生物 的基本单位,宏观上是生物 的基本单位。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计算你家的人口数量用 (范围小,个体大的对象)计算某片地里的狗尾草密度用 (植物或运动能力弱的动物,蚯蚓,虫卵)计算这片地理的田鼠密度用 (运动活动能力强的动物)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变化种群特征的相互关系群数量变化的“J ”型曲线和“S”型曲线: “J ”型曲线前提条件: 和 时,一般适于自然种群的增长的理想状态数学模型 公式曲线图“S ”型曲线前提条件: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结构总是___________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___________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___________降低,___________增高。

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___________时,种群的增长就会___________,有时会___________在一定的水平。

捕杀害虫应在 点以前,因为种群增长速率尚未达到最高点,捕杀后不易恢复。

捕鱼应在 点以后,捕捞量应 因为当种群数量减少到环境预测变化方向 直接影响影响数量变动 决定大小和密度承载力一半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高,捕杀后易恢复。

画出培养液中酵母菌增长曲线图,和增长速率图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请回答:(1)图中表示的是种群增长的型曲线,表示K值的一点是。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是。

(3)种群的增长速率由慢变快是从哪一点开始的影响该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第年后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5)你认为种群增长速率在一段时间之后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

(6)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归纳

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归纳

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归纳整理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归纳整理1.无论男性仍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批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此中细胞内液占2/3 。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 体内绝大部分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单是细胞生计的直接环境,并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经过调理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固状态叫做稳态。

浸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浸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浸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相关。

细胞外液浸透压的 90% 以上根源于 Na+ 和 Cl- 。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 的 NaCl 。

细胞内液浸透压主要由K+ 保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

机体保持稳态的主要调节体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理网络。

7.喜悦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 )或细胞感觉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成明显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达成反射的构造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往常会由感觉器、传着迷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

9.喜悦的产生:静息时,因为钠钾泵主动运输汲取K+ 排出 Na+ ,使得神经细胞内 K+ 浓度显然高于膜外,而 Na+ 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状态下,因为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造成 K+ 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受刺激时,细胞膜对 Na+ 通透性增添, Na+ 内流,此时为辅助扩散,使喜悦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10.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11.喜悦在神经元之间的传达:单向,只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一、细胞呼吸与能量转化1.细胞呼吸的类型:糖无氧酵解和有氧呼吸。

2.糖无氧酵解的过程:糖分子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为乳酸或乙醇和CO2,同时释放少量能量。

3.有氧呼吸的过程:将有机物分子在有氧条件下逐步氧化为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4.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丙酮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5.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将丙酮酸循环产生的NADH和FADH2经过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的内质网膜上产生化学梯度,再通过ATP合酶酶解这一化学梯度合成ATP。

6.ATP的合成: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个分子NADH可以合成约2.5个ATP,每个分子FADH2可以合成约1.5个ATP。

二、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1.DNA的结构:由磷酸、糖(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四种。

DNA由两股互补的链组成,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相互连接。

2.DNA的功能: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DNA含有基因,是指导细胞合成蛋白质的遗传模板。

3.DNA的复制:DNA遵循“半保留复制”的原则,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的两股分开,每条股上的碱基按互补原则合成新的碱基,形成两条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4.DNA的转录:DNA上的其中一段基因被转录成RNA,即mRNA,通过RNA聚合酶酶解中间反应后,形成与DNA互补的RNA链。

5.RNA的结构和种类:由磷酸、糖(核糖)和碱基组成,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尿嘧啶(U)和胞嘧啶(C)四种。

RNA分为mRNA、tRNA和rRNA三种。

6.RNA的翻译:mRNA通过核糖体与tRNA和rRNA的协同作用,将其携带的遗传信息转化为氨基酸序列,合成蛋白质。

三、基因与遗传1.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决定了个体遗传性状。

2.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是指个体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显示出的实际性状;基因型是指个体所携带的基因的组合情况。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在高中的学习中,生物学科是重点,在考试中占了很大的分值比重,那么你想知道自己必修三的生物知识掌握了多少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篇1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3、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1)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

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

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定义课本P931、过程2、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1—4章基础知识汇总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集体默写前请勿在此卷作答。

保持此卷空白以便于检测您是否已经掌握这些必要的知识。

您可以在自测题上对已经完全掌握和掌握程度很差的知识作标记,提高记忆效率,减少不必要工作。

本卷基本按知识在课本出现的顺序编排。

便于查找课本知识对照。

●内环境1. ①②③④⑤2.体液由_________(约占2/3)和___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_又称内环境。

3.内环境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其关系为:三者成分差别在于________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

4.内外环境可以通过系统, 系统, 系统沟通.5.写出2个可能在内环境中出现的物质: , .写出2个不可能在内环境中出现的物质: ,6.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环境:组织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淋巴细胞:7.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血浆渗透压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___。

9.现代观点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0.内环境稳态是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11.血液中的氧气要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通过______层膜结构。

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通过__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12.长时间运动后,血液pH的变化趋势为______,引起pH变化的物质为_________,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为____________。

1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_______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__________增多,导致____________.●神经调节1.根据右图回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该方式的结F 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

反射弧包括[ ]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按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方向写)五个部分。

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障碍,反射将不会发生。

2.据图问题:兴奋在B、D上以__________形式传导,C处代表_________,此处传递兴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_____状态转化为显著_____状态的过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_。

神经纤维在静息时(即未受刺激时)的电位为____________,受到足够强度刺激的部位则改变为____________状态,该部位因此而变成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通过_________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使其发生电位______(即兴奋)。

这样,兴奋便由兴奋部位传导到了未兴奋部位,该过程不断进行,兴奋便沿着神经纤维向_____个方向进行了传导。

请图示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兴奋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细胞之间相接触的部分称做_____________。

它通常是由前一个神经细胞的______和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或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的。

请填写突触结构图(右图)。

_______________。

其中突触是指___________(填序号)。

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前膜,__________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从突触前膜释放出_____________,该物质扩散过_____,作用于________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形式为___________,传递该信号的物质是__________。

该处发生了从_____信号到_______信号再到______信号的转变。

在该处只能_____向传递,通常由上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__而不能反过来。

在图中标记出传导方向。

____。

5.________脑具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_______脑与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有关。

若语言区_____区受损,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不能用讲话,成为_______性失语症。

●动物激素调节 6.由_____________器官(或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进行的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7.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血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_____血糖。

若血糖上升,可以______胰岛素分泌而______胰高血糖素分泌。

若血糖降低呢?________。

这两种激素调节的工作效果——血糖的升降——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这两种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___调节。

8. 完成下列图解:甲状腺激素对甲和乙起____________作用。

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________调节机制。

9.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

如汗腺__________,皮下毛细血管__________,肝脏和肌肉产热_______可以使体温升高,而体温升高则会引起汗腺_________,皮下毛细血管_________,肝脏和肌肉产热________。

再如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渗透压,而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就__________。

饮水对渗透压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10. 相对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___,作用范围______,作用时间______。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_调节和_______调节。

● 免疫调节11. ___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_______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__________免疫。

12. 第三道防线是______性免疫,包括__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_免疫。

13. 完成体液免疫示意图:抗体能否直接杀死抗原?__________。

T 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可以分泌______传递给B 细胞。

14. 若病原体侵入了机体细胞,则抗体能否与它们结合?___________。

__________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_______细胞结合,使这些细胞______,死亡。

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被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免疫称作_____免疫。

病原体由于暴露在细胞外液中,也可以与________结合,使体液免疫的发挥作用。

效应T 细胞是_______细胞接受到______细胞传递的______刺激,分裂分化产生的,在形成效应T 细胞的同时,少部分的细胞形成了_____细胞,它可以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的时候快甲 乙 丙 ① ② 甲状腺激细胞代谢速的分裂分化,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细胞。

比较该过程与体液免疫过程,有如下相同点:都有________细胞吞噬病原体,将抗原呈递给_______细胞的过程;B细胞或T细胞受到刺激均可产生细胞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大部分转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少部分转化为________细胞,当这种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会快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快速的发生免疫过程15.举两例免疫异常,过度敏感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敏反应是指已经产生________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_______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早期器官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统会对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______”成分而进行_______。

免疫________剂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生长素16.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当胚芽鞘受到①________照射时,在顶端可以产生一种物质传递到下部,引起向光性弯曲。

17.詹森的实验初步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②___________。

18.拜尔的实验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在胚芽鞘的下部③____________,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19.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尖端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④____________。

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20.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有⑤__________________等。

21.产生:幼嫩的芽、叶和①________________。

运输:在幼嫩组织中为②________________,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分布:分布在各器官,但相对集中分布在③_______________的部位。

生理作用:表现出④__________________,既能促进生长,也能⑤__________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⑥____________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应用: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可促进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落花落果,获得无子果实。

22.由植物体产生的,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3.其他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主要作用:促进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幼芽、幼根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作用:促进③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脱落酸: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冠、萎蔫的叶片。

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主要作用:促进⑤。

24.植物生长调节剂: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①_______________作用的化学物质。

应用:如用②___________催熟凤梨;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芦苇增加纤维长度等。

25.右图为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曲线。

单从一条曲线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

比较三条曲线可以得出生长素具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10-6mol/L处,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及随浓度上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